赠友送别1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4
知识目标⑴复习送别类诗歌鉴赏题,牢记送别诗中常见主题和意象;⑵明确送别诗常用的抒情手法,并能结合诗句分析此类诗歌抒发的具体的感情。
能力目标:⑴体会赠别诗的鉴赏方法;⑵总结赠别诗的常见艺术手法、答题模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⑴体会赠别诗的鉴赏方法,提高古诗鉴赏能力;⑵总结赠别诗的常见艺术手法、答题模式【教学难点】能结合诗句分析此类诗歌抒发的具体的感情。
一.导课古代的交通不发达,人们“相见时难别亦难”,诗人们抒写了大量的这类诗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这些作品大多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余味深长,令人击节叹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无尽的友情熔铸在诗情画意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深挚的情谊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的质朴与豪爽寄托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晶莹透明的冰壶装下了理解和信任……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品味这千古之“伤”……二.概念赠友送别诗,顾名思义是指主客之间由于分别而互相赠别酬答的诗作。
较简单,是高考诗词鉴赏常涉及的题材。
这类诗的一般写法是: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于中二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
末句要有理警,意味渊永为佳。
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而送别诗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那么,掌握鉴赏送别诗的方法,就非常必要。
我们要从哪些角度去掌握呢?古代诗人送别的习俗折柳送别、饮酒饯别、唱歌送别三、赠友送别诗的特点⒈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感情或相思之情。
赠友送别的诗有哪些赠友送别的诗有哪些诗,最早见于战国文字,其本义是把心中的思想表达出来的语言,后延伸至比喻美妙而富于生活情趣或能引发人强烈感情的事物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赠友送别的诗有哪些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赠友送别诗1王勃(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赠友送别诗2李白(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赠友送别诗3岑参(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赠友送别诗4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赠友送别诗5王昌龄(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赠友送别诗6李白(唐)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相关阅读:送别朋友的话1、如果我们能回到昨天,我一定努力站住笑着会祝福你!2、即将是分别,我真心的祝福你永葆天真,无邪,快乐,向上的气息。
3、我不去多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那块绿洲,便不再瞻前顾后!4、相聚总是短暂,分别却就是久长,愿我们的心儿能紧紧相随,永不分离。
5、离别时,希望你能记住我。
不要问,善变的世界,明天是否依然如故。
6、梦被黎明轻轻地摇醒,朦胧中我再说一句多情的`悄悄话:晚上再与你相见。
7、有人居然说,爱情在分别时就会减退,其实心爱之物得不到时滋味更甜美。
8、别离,有点难舍,但不怅然;有点遗憾,但不悲观。
因为相逢的希望在安慰。
9、自己走过的路,就是自己最贵重的财富。
只有记住这些路,才能走好以后的路。
送别好友的赠言诗句200句送别好友的赠言诗句200句1、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权德舆《岭上逢久别者又别》2、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卢纶《送李端》6、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山中送别》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8、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9、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10、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11、朝闻游子唱高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兑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站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磋跎。
——李颀《送魏万之京》12、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严维《丹阳送韦参军》13、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14、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王勃《别薛华》15、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孤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陈子昂《送魏大从军》16、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赠友送别诗鉴赏赠友送别诗鉴赏知识目标⑴复习送别类诗歌鉴赏题,牢记送别诗中常见主题和意象;⑵明确送别诗常用的抒情手法,并能结合诗句分析此类诗歌抒发的具体的感情。
能力目标:⑴体会赠别诗的鉴赏方法;⑵总结赠别诗的常见艺术手法、答题模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⑴体会赠别诗的鉴赏方法,提高古诗鉴赏能力;⑵总结赠别诗的常见艺术手法、答题模式【教学难点】能结合诗句分析此类诗歌抒发的具体的感情。
一.导课古代的交通不发达,人们“相见时难别亦难”,诗人们抒写了大量的这类诗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这些作品大多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余味深长,令人击节叹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无尽的友情熔铸在诗情画意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深挚的情谊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的质朴与豪爽寄托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晶莹透明的冰壶装下了理解和信任……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品味这千古之“伤”……二.概念赠友送别诗,顾名思义是指主客之间由于分别而互相赠别酬答的诗作。
较简单,是高考诗词鉴赏常涉及的题材。
这类诗的一般写法是: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于中二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
末句要有理警,意味渊永为佳。
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而送别诗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那么,掌握鉴赏送别诗的方法,就非常必要。
我们要从哪些角度去掌握呢?古代诗人送别的习俗折柳送别、饮酒饯别、唱歌送别三、赠友送别诗的特点⒈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感情或相思之情。
3古诗词鉴赏一、赠友送别1.[湖北武汉中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从一、二句中的“金樽”“绮筵”可以看出饯别酒宴场面的隆重。
B.三、四句中的琴瑟之思和别路之忧都蕴含着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C.五、六句通过写明月的“隐”和长河的“没”表明朋友已经远去。
D.七、八句表达诗人对前路漫漫的感叹以及与友人再会难期的惆怅。
【解析】C项,“表明朋友已经远去”判断错误。
这里作者借环境描写,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令人伤感的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
2.[四川遂宁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峡口①送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
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峡口花飞欲尽春”这一句在全诗中有哪些作用?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季节(时间),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围,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2)本诗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同:都抒发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异:《峡口送友人》情感显得忧郁低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显得乐观旷达。
二、即事感怀1.[甘肃中考B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暮春即事周敦颐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1)请你想象“双双瓦雀行书案”描绘的画面,并将它描写出来。
示例:屋檐上的一双双鸟雀,不知什么时候竟然飞落下来,在书案上旁若无人地行走。
(2)诗人为什么“不知春去几多时”?请简要回答。
暮春时节,诗人见鸟雀慢行,杨花飘落却毫不在意,沉浸在书的世界中,专注地读书,所以“不知春去几多时”。
2.[湖南株洲中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碎砚诗张锦芳已坠同遗甑①,深耕愧寸田。
试当初洗日,碎及未焚前。
赠友送别古诗
以下是赠友送别的古诗:
1、《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山中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3、《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5、《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6、《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转眼又是一年,又到了分别的时刻,你要走了,我要留下;你的脚步走得远,我的心在这里痛;你要走,我无法阻挡,只能在原地挥手作别;你的身影渐渐远去,我的泪水渐渐流;我们在一起的日子里,有快乐也有悲伤;你要走,我不能留住,只能在这里挥挥手;你的脚步走得远,我的心在这里痛;你要走,我无法阻挡,只能在原地挥手作别;我们的友情虽然不能永恒,但我们的缘分会永远不变;你要走,我只能在原地挥挥手,望你能够安好;千里之外,我们的心连在一起,有你的陪伴,我的心永不孤单;你要走,我只能在原地挥挥手,望你能够安好;你要走,我无法阻挡,只能在原地挥手作别;朋友,祝你旅途愉快,安全平安;朋友,祝你旅途愉快,安全平安;朋友,祝你旅途愉快,安全平安;朋友,祝你旅途愉快,安全平安;朋友,祝你旅途愉快,安全平安;朋友,祝你旅途愉快,安全平安;朋友,祝你旅途愉快,安全平安;朋友,祝你旅途愉快,安全平安;朋友,祝你旅途愉快,安全平安;朋友,祝你旅途愉快,安全平安;朋友,祝你旅途愉快,安全平安;朋友,祝你旅途愉快乐,安全,平安!在你走之前,我们约定,要在未来的日子里,保持联系,定期见面,让我们的友谊永不凋零,永不分离!你走之后,我在这里,一个人,孤独,把你的影子留在心里,把你的温柔藏在心底,我会想你,想你的每一次笑容,想你的每一次拥抱,想你的每一次鼓励,想你的每一次支持,想你的每一次牵挂!每当想你的时候,我都会把你的照片拿出来,看着你的笑容,心里充满温暖,在想你的时候,我就会把你的温柔,抚摸着我的心,让我的心灵得到安慰,让我的心得到慰藉!我们的友谊,永不凋零,永不分离!即使你走远,我们的心也连在一起,你的每一次祝福,都会传到我的耳边,你的每一次心意,都会传递到我的心里,你的每一次关怀,都会温暖我的心灵!我们的友谊,永不凋零,永不分离!朋友,祝你旅途愉快,安全平安,时时刻刻,我都会在这里,等你归来!。
赠友送别诗赠友送别诗主要为抒写离别之情。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喻显情: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借酒抒情: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渭城曲》(《阳关三叠》)借物衬情: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赠别二首》借景抒情: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唐诗人刘长卿《送灵澈上人》:古诗中有许多送别诗的意象杨柳、杨花或柳絮、春草、水、春色、送别之地悼亡游仙诗诗人多有神奇的想象力,在心爱的人儿离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壮志得不到实现之际,他们往往借助于睡梦、游仙等形式,或与心上人相会,或在仙境中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一、悼念亡妻深情二、游仙形式的词多为表现在现实中的不得意,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借梦来抒发自己胸中的不平之气。
把屈原的《离骚》、庄子的《逍遥游》以至神话传说谱入宫商,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具有了浪漫主义色彩和豪放派的特色。
借景抒情诗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
鉴赏借景抒情类诗歌,要掌握以下三个原则:第一,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第二,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第三,要注意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留意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角度;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等等即景抒怀诗即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因眼中所见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与借景抒情诗先有“情”,后有“景”,诗人是为“情”而找“景”不同的是,即景抒怀诗是先有“景”后有“情”,“情”是因了“景”的触动而起的。
如何欣赏?即事感怀诗的“事”与“怀”结合得是否高明。
体味诗人所抒之“怀”是否真挚感人。
再次,要领略“抒怀”的艺术技巧。
诗歌专题复习《诗歌题材》------导学案(学生版)
(赠友送别诗)
教学目标
1.复习送别类诗歌鉴赏题,牢记送别诗中常见主题和意象;
2.明确送别诗常用的抒情手法,并能结合诗句分析此类诗歌抒发的具体的感情。
3.体会赠别诗的鉴赏方法;
4.总结赠别诗的常见艺术手法、答题模式
课堂讲解:
一、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
它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歌题目往往有“赠、别、送”等字眼。
就反映的别离形式来看,有送别、留别、赠别、酬别、话别、宴别、饯别、寄别诸多种类。
其代表人物及诗作有——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李白:《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友人》、《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高适:《别董大》。
骆宾王:《易水送别》
二、了解常见意象送别诗涉及到的送别的空间和主要意象有
1.送别空间:长亭、渡口、南浦、灞陵、古道等。
2.送别意象: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杨柳(柳、杨)——“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
大雁(雁、飞鸿)——雁姿雄壮,春秋迁徙,鸿雁传书——雄浑悲壮,思乡之情,书信来往——壮士、游子、怀人。
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羁旅思归。
酒——促人亢奋,引人抒怀——富于想象,借酒抒情——豪放洒脱,借酒浇愁。
夕阳(斜阳、落日)——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游子、思妇、壮士、思乡怀古。
流水——流水不返,延绵不绝——时光易逝,情意绵绵——怀古思念、爱恨情长。
秋:秋——万物凋零——英雄美人迟暮——英雄、美人;
秋——满目苍凉——思乡怀人——游子、思妇;
秋——天高云淡一心胸壮阔——壮士、良臣。
月: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游子思妇;
月——连结古今,连结异地——感叹时光流逝,追思历史——豪放洒脱者。
3.送别习俗:唱歌送别,喝酒送别,折柳送别
意境:莽苍、辽阔、苍凉、朦胧、荒凉、凄清、渺茫、暗淡、冷寂、悲凉慷慨、缠绵宛转、雄浑壮阔、空寂寥落、萧条荒凉。
深远、幽远、幽静、宁谧、繁丽、热烈、高昂、空灵、幽美、繁华、
三、把握诗歌风格
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1.伤感型。
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如柳永的《雨霖铃》、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
2.豪迈型。
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丝毫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气逼人,气壮山河。
此外还有高适《别董大》,表现了对朋友美好的祝愿。
四、送别诗中的情感
1.直接抒写哀伤愁怨缠绵悱恻的惜别恨别之情。
如:【唐朝】冷朝阳《送红线》
采菱歌怨木兰舟,送客魂消百尺楼。
还似洛妃乘雾去,碧天无际水空流。
A、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如: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B、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如:送沈子福之江东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2.重在劝勉、鼓励、安慰。
离别诗词中也有明朗乐观之作,以壮语慰别,表现诗人阔大的胸襟,并富含人生哲理。
如:【北宋】欧阳修《别滁》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A、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如: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第三,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
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往往有不少见情见性的佳作,坦陈心志的告白,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如:【唐朝】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A、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如:暮春浐水送别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古今情”是契阔离别之情、壮志未酬之情、人世沧桑之情、天下兴亡之情的复杂交织。
第四,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
这类送别诗内涵丰富,表意的侧重点也不明显。
如:【南朝】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云》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
云去苍梧野,水还江汉流。
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
广平听方籍,茂陵将见求。
心事俱己矣,江上徒离忧。
小结:古代送别诗一般表达对友人的留恋、关怀,或对友人的宽慰,对友人的劝勉,表达自己的志节,依依不舍,分别后自己的孤寂、惆怅、落寞。
六、表达技巧、答题模式
送别诗运用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常见方法和技巧。
⒈融情于景⒉烘托⒊以乐景衬哀情⒋想象(虚拟)⒌比喻
在对这类诗歌进行鉴赏时,可遵循这样的答题模式:什么景——什么特点——渲染什么气氛——烘托什么情感。
七、课堂演练(10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6分)
峡口送友司空曙
峡口飞花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友人。
送蜀客雍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答: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答: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
《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
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答:
八、巩固训练1.(2013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8分)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虽响回廊。
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⑴“白苎②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
答:
⑵“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
答:
⑶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3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