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友送别诗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4
临别诗句赠友
1. “朋友啊,此去何时见也,且把情谊记心间。
”就像那天空的飞鸟与白云,总是相互陪伴,我们不也是这样吗?
2. “离别时刻莫悲伤,未来路长等你闯。
”你看那大海中的船儿,即使历经风浪,也依然勇敢前行,我们也能如此!
3. “今日一别各东西,友情永远不会移。
”这就好比那屹立的山峰,无论四季变换,始终坚守在那里呀。
4. “前路漫漫莫彷徨,好友永远在身旁。
”想想那夜晚的星星和月亮,相互辉映,我们不也这样相互支持吗?
5. “虽要分别心莫愁,思念连线情长久。
”如同那首尾相连的火车车厢,我们的情谊也不会断开呀!
6. “送君千里终须别,重逢之日定不远。
”像是冬天过去春天总会来,我们的相聚还会远吗?
7. “分别在即话不多,深情厚谊不用说。
”这不就像那深深的湖水,无需言语也知道它的深沉。
8. “终有一别莫流泪,笑容相伴才最美。
”恰似那绽放的花朵,总是用最美的姿态面对呀。
9. “临别赠言表真心,友谊之花永长存。
”就如同那古老的大树,岁月流转依然生机勃勃。
我的观点结论:朋友间的离别纵然不舍,但真正的友谊不惧距离与时间,会永远存续。
赠友送别的诗有哪些赠友送别的诗有哪些诗,最早见于战国文字,其本义是把心中的思想表达出来的语言,后延伸至比喻美妙而富于生活情趣或能引发人强烈感情的事物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赠友送别的诗有哪些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赠友送别诗1王勃(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赠友送别诗2李白(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赠友送别诗3岑参(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赠友送别诗4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赠友送别诗5王昌龄(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赠友送别诗6李白(唐)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相关阅读:送别朋友的话1、如果我们能回到昨天,我一定努力站住笑着会祝福你!2、即将是分别,我真心的祝福你永葆天真,无邪,快乐,向上的气息。
3、我不去多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那块绿洲,便不再瞻前顾后!4、相聚总是短暂,分别却就是久长,愿我们的心儿能紧紧相随,永不分离。
5、离别时,希望你能记住我。
不要问,善变的世界,明天是否依然如故。
6、梦被黎明轻轻地摇醒,朦胧中我再说一句多情的`悄悄话:晚上再与你相见。
7、有人居然说,爱情在分别时就会减退,其实心爱之物得不到时滋味更甜美。
8、别离,有点难舍,但不怅然;有点遗憾,但不悲观。
因为相逢的希望在安慰。
9、自己走过的路,就是自己最贵重的财富。
只有记住这些路,才能走好以后的路。
七言送友诗
七言送友诗是一种以七个字为一句来进行构思的诗歌形式。
它常用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祝愿,同时也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
赠友本就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情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表达出我们对朋友的祝福。
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篇七言送友诗。
春风十里送行舟,离别之时,相忘于江头。
惟愿友谊常伴在,花前月下,圆满如梦。
这首七言送友诗中,作者叙述了自己送别朋友的场景。
他们站在江边,听着春风,看着行船,感受着离别的悲凉。
作者尤其强调了相忘于江头,意味着以后的时间里,他们可能会很遥远,很多事情会改变,但是这种友谊仍要寄托于江水之上,划过这片天地。
接下来是诗中的祝福部分。
作者希望友谊能够常伴在花前月下,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同时也寄托了作者的情感和希望。
最后,他希望友谊圆满如梦,没有任何的遗憾和缺憾,让这份美好的情感化为永恒。
总体而言,这首七言送友诗语言简练,与作者心意相符,不仅表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也寄托了作者的祝福和希望。
这种送别的方式,能够让人更好地去祝福朋友,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感激之心。
友情是一种珍贵的情感,常常能够陪伴我们走过生命中的难关。
虽然我们也许会分别,但是这种情感却与日俱增,能够慰藉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不再感到孤独和无助。
因此,朋友之间的送别,也可以是一种不断成长的经历,让我们更珍惜自己的人生。
赠友送别古诗
以下是赠友送别的古诗:
1、《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山中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3、《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5、《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6、《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朋友远行送别的诗句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句吧,诗句是组成诗词的句子。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朋友远行送别的`诗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朋友远行送别的诗句篇11、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8、朋友天一端,友于甚相欢。
珍重千金字,重逢一解颜。
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0、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11、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2、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13、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1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别朋友的伤感诗句15、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朋友远行送别的诗句篇21.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王维《送别》2.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王维《送别》3.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杜甫《赠卫八处士》4.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杜甫《石壕吏》5.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李白《送友人》6.衰兰送客咸阳道。
——贺铸《行路难·缚虎手》7.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苏武《留别妻》8.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杜牧《赠别》9.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10.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11.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赠友送别古诗
哎呀,朋友!说到赠友送别古诗,那可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啊!你想想,像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一杯酒里包含着多少不舍和牵挂呀!这不就好比咱俩要分别,我使劲儿想把能给你的都给你,就盼着你一路安好。
再看看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那孤帆慢慢消失在远方,只剩下滔滔江水,这画面得多让人揪心呐!就像你走了之后,我眼前的世界都变得空荡荡的。
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倒是挺豁达,可就算知道距离不是问题,分别的时候心里难道就不难受吗?就像你去了远方,我知道能联系上,可还是会想念能面对面说话的日子啊!
我觉得这些赠友送别古诗,之所以能流传千古,不就是因为它们把那种分别时复杂的心情,写得太真切了嘛!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在送别朋友时,那份深深的情谊和无尽的眷恋。
难道我们在送别好友时,不也是这样的心情吗?所以啊,这些古诗才会一直打动着我们的心!我认为赠友送别古诗是情感的珍贵寄托,让我们在离别的时刻,能够找到共鸣和慰藉。
好朋友送别诗句
以下是一些关于好朋友送别的诗句:
1、送别友人的诗词:《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赏析: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28个字里,没有如何话别,没有感情深厚的描写,只有李白望着孟浩然乘坐的小舟,渐行渐远,消失在视线中,久久没有回头。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赏析:“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
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同时写出了作者对好友的不舍之情。
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
这
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
赠友送别诗赠友送别诗主要为抒写离别之情。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喻显情: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借酒抒情: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渭城曲》(《阳关三叠》)借物衬情: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赠别二首》借景抒情: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唐诗人刘长卿《送灵澈上人》:古诗中有许多送别诗的意象杨柳、杨花或柳絮、春草、水、春色、送别之地悼亡游仙诗诗人多有神奇的想象力,在心爱的人儿离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壮志得不到实现之际,他们往往借助于睡梦、游仙等形式,或与心上人相会,或在仙境中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一、悼念亡妻深情二、游仙形式的词多为表现在现实中的不得意,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借梦来抒发自己胸中的不平之气。
把屈原的《离骚》、庄子的《逍遥游》以至神话传说谱入宫商,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具有了浪漫主义色彩和豪放派的特色。
借景抒情诗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
鉴赏借景抒情类诗歌,要掌握以下三个原则:第一,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第二,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第三,要注意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留意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角度;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等等即景抒怀诗即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因眼中所见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与借景抒情诗先有“情”,后有“景”,诗人是为“情”而找“景”不同的是,即景抒怀诗是先有“景”后有“情”,“情”是因了“景”的触动而起的。
如何欣赏?即事感怀诗的“事”与“怀”结合得是否高明。
体味诗人所抒之“怀”是否真挚感人。
再次,要领略“抒怀”的艺术技巧。
赠友送别诗和酬赠诗
一、赠友送别诗
(1)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2)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3)峡口送友人送蜀客司空曙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剑南风景腊前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莫怪送君行较远,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4)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二、酬赠诗
(1)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2)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3)望洞庭赠张丞相王维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增友送别诗一、原文:《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二、衍生注释:1. “孤蓬”:蓬草遇风飞散,在古诗文中常用来比喻孤身一人的游子。
这里是诗人将友人比作孤蓬,表示友人即将独自远行。
2. “班马”:离群的马。
这里写出主客分别时,两匹马似乎也懂得主人的心情,不愿离别而萧萧长鸣。
三、赏析:主题上,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之情。
情感真挚且深沉,从开头描写送别的环境,青山白水环绕,画面看似平静美丽,却隐隐透着离别的愁绪。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直接点明分别之事,将友人比作孤蓬,生动地表现出友人远行的孤单。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采用比喻的手法,浮云飘忽不定如同游子的心意,而落日缓缓下沉似我对于友人这个“故人”的不舍之情。
结尾“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更是将这种分别时的不舍推向高潮,马都不忍分别而嘶鸣,何况人呢。
通过这些细致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诗人将送别友人时的各种复杂情感细腻地传达给读者。
四、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他是唐代著名诗人,性格豪放洒脱,他的诗风格豪放飘逸、意境奇妙,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其诗作题材广泛,不论是山水诗、赠别诗还是抒发个人志向的诗,都充满了独特的韵味。
他一生中游历众多地方,交友广泛,很多诗作都是他丰富人生经历的写照。
五、运用片段:1. 在火车站,小赵要去远方打拼,他的好朋友小李前来送行。
火车即将启动的时候,小李对小赵说:“兄弟,你这一去就如同李白说的‘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啊,不过不管走到哪,可别忘了咱这老哥儿们。
”这时候他们都忍不住红了眼眶,好像真的有那种古人离别的惆怅。
2. 大学毕业季,同学们都各奔东西。
在校园门口,晓妍和她的闺蜜小萱道别。
晓妍看着小萱的背影,喊道:“‘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小萱,在外面要好好照顾自己啊。
”这简单的一句诗,把她们之间四年的深厚情谊和即将分别的不舍表达得淋漓尽致。
古代诗歌阅读:赠友送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别李白[唐代]寻阳①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②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注:①寻阳:原为湓城县(又叫湓口城),唐武德四年改为浔阳县,治所在现今江西九江。
①南中:指川南和云贵一带。
指岭南地区。
泛指南方,南部地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2.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别元九后咏所怀白居易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注】①悰:欢乐,乐趣。
①青门:长安城的东南门,本名灞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称为“青门”。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有表现亲情、爱情的,也有表现友情的,感伤之外还可以寄托诗人的理想抱负等。
B.开篇写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同时也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
C.友人问诗人“为何不相送”,而诗人以“心到青门东”回答友人,寥寥数笔,勾勒出离别时的大致场景。
D.最后四句写朋友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知心,知心人不在,心如空城般孤寂,言简意赅,却富含哲理。
4.比较本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摸鱼儿·酒边留同年徐云屋三首(其一)刘辰翁①怎知他、春归何处,相逢且尽尊酒。
少年袅袅天涯恨,长结西湖烟柳。
“送君千里外,友谊诗中存”,大唐经典送别诗30首,篇篇经典2022-08-22 15:55·品诗赏词说文谈史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这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李叔同为好友许幻园写的《送别》歌曲。
《送别》歌曲所展现出来的艺术魅力,是人类的一种共性,那就是每个人都会因为好友的离别而黯然神伤。
南朝文学家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送别诗是诗人抒发离别之情的诗歌,抒写离情别绪,是分别时迸发出的情感火花。
在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激励劝勉,或抒发友情,或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
清代诗人袁枚说:“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
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
”送别诗要想“感动激发人意”,必须采用一些手法来“言情”。
在诗人辈出的唐代,才思敏捷的诗人们用他们的生花妙笔写出了多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
1.《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唐】王勃其一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其二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是唐代诗人王勃的组诗作品,共两首,都是五言绝句。
这两首诗以江、山、亭、月、夜为主要意象,描绘了江边月夜送别的情景,把送别的孤寂怅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写之中,句句透露着离别的伤感与痛苦,表达了作者独有的内心感受。
诗的妙处在于这融化的手法运用得浑然无迹,从而使诗篇见空灵蕴藉之美。
2.《夜送赵纵》【唐】杨炯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夜送赵纵》是唐代诗人杨炯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是一首送别诗,前两句用赵氏璧之连城,喻友情之无价;以赵氏璧名闻天下,喻友情万古流芳,璧显而人隐。
后两句由壁及人,说到送赵纵还旧府之事,一语双关,送还旧府的还有壁,人显而璧隐。
送朋友的诗词送朋友的诗词有哪些今天给各位分享送朋友的诗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送朋友的诗词有哪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写给朋友的诗句古诗词写给朋友的诗句古诗词关于送别朋友的诗句古诗词求关于送别朋友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寒雨连江夜入吴百,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
1云感谢天,给了飞翔的空间;鱼感谢水,给了生命的源泉;鹰感谢山,给了傲视的双眼;我感谢你,给了友情的温暖。
1心中常怀感恩之心,谢天地予我以灵气,谢雨露给我以生气,谢山河壮我以朝气,谢朋友送我以暖意。
(李白:《送友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寻找一句送朋友的古诗词寻找一句送朋友的古诗词1、同是天涯沦落人送朋友的诗词,相逢何必曾相识!——唐代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译文:同样都是天涯沦落的可怜人送朋友的诗词,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洛阳亲友如相问送朋友的诗词,一片冰心在玉壶。
2、(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相去日已远送朋友的诗词,衣带日已缓——汉《古诗答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浔阳江头夜送客送朋友的诗词,枫叶荻花秋瑟瑟。
——白居易《琵琶行》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卢纶《送李端》)。
3、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 送沈子福之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4、送友人的古诗有有:《送友人归》、《湘口送友人》、《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芙蓉楼送辛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送友人归宋代:郑思肖年高雪满簪,唤渡浙江浔。
花落一杯酒,月明千里心。
1、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友人》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孟浩然之广陵》3、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饯别王十一南游》4、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7、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送杜十四之江南》8、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送李侍御赴安西》9、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易水送别》10、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送友人》11、眼看帆远去,心逐江水流。
——《江夏行》1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琵琶行》13、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卜算子》14、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
——《赠钱征君少阳》15、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谢公亭》16、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送孟浩然之广陵》17、知有前期在,难分此夜中。
——《别卢秦卿》18、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送杜十四之江南》19、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芙蓉楼送辛渐》20、离心不异西江水,直送征帆万里行。
——《送卢先辈自衡岳赴复州嘉礼》21、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山中送别》22、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赋得暮雨送李胄》23、望君烟水阔,浑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饯别王十一南游》2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25、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淮上与友人别》26、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27、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春夜别友人》28、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重别李评事》29、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移家别湖上亭》30、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别严士元》31、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古代诗歌的抒情艺术和表现艺术
第三讲
一、学习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1、解说这首诗
银烛吐青烟,银色蜡烛兀自吐着青烟,
金樽对绮筵。
手持金色酒杯面对着华丽的筵席,主客相视无言。
离堂思琴瑟,在这充满离情别绪的厅堂,回想起我们深厚的友谊,
别路绕山川。
此后一别长路独行山川绵延环绕。
明月隐高树,明月从高高的树丛中隐去
长河没晓天。
银河淹没在破晓的天空。
悠悠洛阳道,想起这悠长的洛阳古道,
此会在何年。
不知此地一别何年才能再相会。
注:绮筵:华丽的宴席。
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
长河:银河。
2、这首诗在时间和空间上出现了怎样的转换?
时间上:由夜晚→天亮;空间上:由室内→户外→遥想洛阳古道
3、首联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蕴含了怎样的情思?
首联描写出了朋友离别时面对华筵,相对无言的场景。
蕴含了朋友间深厚的友情,烘托出即将分别时的怅然。
4、颈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诗人是如何抒写这种情感的?
颈联抒发了离别时的难舍难分,怅惘缠绵。
诗人借景物的变化来抒情,“隐”字和“没”字,表面上写树阴遮掩了明月,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实际上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时间的流逝更增难舍难分之情。
5、尾联写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引起了诗人怎样的感触?
诗人联想到悠悠不尽的洛阳古道,不禁产生后会无期的感触,忧伤哀愁的情绪自然涌上心头。
二、学习李颀《送魏万之京》
1、解说这首诗
朝闻游子唱离歌,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
昨夜微霜初渡河。
昨夜你才和薄霜一起刚刚渡过黄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怀愁之人最不能承受鸿雁的鸣叫,
云山况是客中过。
云山令人生畏,更何况是在作客途中来跋涉。
关城树色催寒近,潼关城的树色渐渐枯黄,催促着寒气越来越近,
御苑砧声向晚多。
长安城的深秋捣衣声越接近晚上就越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请不要只看到那长安是行乐所在,
空令岁月易蹉跎。
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轻易消磨。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
御苑:皇家的宫苑。
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2、首联、颔联写出了怎样的季节特征?表达出诗人的什么情绪?运用怎样的抒情手法?“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3、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是诗人想象凉秋九月,寒气逼近,万户捣衣的景象。
营造出寒冷萧瑟、急迫忙碌的意境。
包含了作者岁月如流、时不我待的感慨。
4、尾联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三、学习王维《送沈子福之江东》
1、解说这首诗
杨柳渡头行客稀,
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君归。
2、三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又是如何来写自己的情感的?
表达了诗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
运用比喻的修辞(奇特的想象),诗人将自己心中无限的惜别之情,比作江南江北的春光,无处不在,伴随着友人归去。
诗人即景寓情,情景妙合,以眼前之景写无形之情,使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
四、学习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解说这首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写作背景:唐宪宗信佛,曾派人去把释迦牟尼佛的一节指骨迎接到宫中来供养,弄得劳民伤财。
韩愈写了一道奏章来劝阻。
唐宪宗大为恼火,要杀掉他,因宰相和其他大臣等出来替他说情,才把他降职,贬到潮州(在今广东省)。
他在去潮州时,路经蓝田关(在今陕西省),侄孙韩湘特来与他同行,韩愈写了这首诗与侄孙。
2、首联点明了什么?蕴含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明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蕴含了诗人忠而遭贬的怨愤与无奈之情。
3、颔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说明自己的原意是想为圣明的皇帝去掉一些不利于国家的事。
为了国家的利益,怎么敢顾惜自己的年老体衰呢?诗人表明了自己对朝廷的一片忠心,表现了老而弥坚、刚直不阿、为匡正祛邪而义无反顾的情怀。
4、颈联描写什么样的景象?作者借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颈联描写了一幅雄阔而又冷峻的画面。
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秦岭,家已不知在何方;看一看往前走的道路,蓝田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
作者借景抒情,写出自己对长安的恋恋不舍,以及离开长安、被贬至潮州的冷落、凄凉之情,饱含着英雄失路之悲。
五、学习王昌龄《送魏二》
1、解说这首诗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2、全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抒发的?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抒发了作者依依惜别的深情,离别时的愁苦凄凉之情。
一、二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香气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
友人上船。
)是写眼前实景。
后两句诗人以“忆”字为友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
场景(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潇湘之上,一轮孤月高照,恐难成眠,即使暂时入梦,
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无法摆脱愁绪。
)这两句借助想像,使整首诗虚实
结合,拓展了表现空间,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
六、学习许浑《谢亭送别》
1、解说这首诗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作者是怎样表达?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这首诗表达了缠绵的离愁,突出别后的怅惘、孤寂与落寞。
首句“劳歌”点明送别。
第二句写红叶青山水急流,画面感强,色彩明丽,洒脱飞动,是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离别之愁。
三、四句写酒醒之后,独留谢亭,友人已去,天空暮色苍茫,满楼风雨凄迷,是以哀景写哀情,突出别后的孤寂、落寞。
七、学习陈子昂《送魏大从军》
1、解说这首诗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2、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雁山横亘在代北,狐塞与云中相接,描绘了边塞阔大险峻的景象,突出山川的雄伟壮阔。
(自然地引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3、尾联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运用了什么手法?
尾联化用典故,直抒胸臆,寄托了诗人对魏大的美好愿望,激励魏大英勇杀敌,实现建功立业的理想,也表现出自己为国立功的宏愿。
(本诗为送别诗,兼有边塞诗的味道,一改送别诗的愁苦缠绵,而是表现出边塞诗的豪迈雄伟。
前人评价这首诗不落窠臼。
)
总结
以上都是送别诗。
1、古人送别常有哪些习俗?
答:折柳送别、唱歌送别、饮酒饯别。
(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
2、送别诗中常出现的意象有哪些?
答:离别诗中多出现傍晚和月夜等时间意象,如“日暮”、“斜阳”、“暮雪”、“暮钟”等。
因为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情景交融),傍晚飞鸟归林、鱼翔潭底,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反衬)。
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唐人常借月抒怀。
此外还有鸿雁、清猿、云山、江水、风雨等。
离别诗中多出现长亭、渡口、南浦等意象,这是送别的地点。
3、送别诗中常见的抒情艺术和表现艺术有哪些?
答: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写哀情)、直抒胸臆;
想象、虚实结合、比喻、用典等。
4、送别诗常常抒发哪些情感?
答:抒写离别的不舍愁苦,表达对朋友亲人或爱人的依恋;抒发离后的孤寂落寞;抒发对未来的怅惘迷茫;表达对人间种种美好情感的珍惜;或互相勉励,寄托诚挚的安慰与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