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学案-第三章---复杂直流电路(1)练习试卷复习过程
- 格式:doc
- 大小:113.50 KB
- 文档页数:3
电工基础试题(第三章)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某电路有3个节点和7条支路,采用支路电流法求解各支路电流时,应列出电流方程和电压方程的个数分别为。
()A 、3、4 B、4、3 C 、2、5 D 、4、72、如图,I=()A、4AB、2 AC、0 AD、-2 A3、在复杂直流的电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路中有几个节点,就可列几个独立的节点电流方程;B、电流总是从电动势的正极流出;C、流进某一封闭面的电流等于流出的电流;D、在回路的电压方程中,电阻上的电压总是取正。
4、用叠加原理计算复杂电路, 就是把一个复杂电路化为()电路进行计算的。
A. 单电源B. 较大C. 较小D. R、L5、用戴维南定理分析电路“入端电阻”时,应将内部的电动势()处理。
A.作开路 B.作短路C.不进行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任意的闭合路径都是回路。
( )2、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均可用叠加定理计算。
( )3、任何一个二端网络都可以用一个等效电源来代替。
()4、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节点电流方程时,当解出的电流为负值时,表示其实际方向与假设方向相反。
()5、用支路电流法解题时各支路电流参考方向可以任意假定。
()6、运用支路电流法解复杂直流电路时,不一定以支路电流为未知量。
()7、基尔霍夫回路电压定律公式中的正负号,只与回路的绕行方向有关,而与电流、电压、电动势的方向无关()8、一个由若干个电阻组成的无源二端网络,可以把它等效成一个电阻。
()9、叠加定理仅适用于线性电路,对非线性电路不适用()10、恒压源和恒流源之间可以进行等效变换。
(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会聚的点称为;任一闭合路径称为。
2、用支路电流法解复杂直流电路时,应先列出个独立节点电流方程,然后再列出个回路电压方程(假设电路有m 条支路,n个节点,且m>n)。
I4=3A,则I5= A图14、对外电路来说,任意一个有源二端线性网络可以用一个来代替,该电源的电动势E0等于二端网络的。
《电工基础》学案(1)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考纲要求1、了解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
2、 理解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电动势、电流、电位、电压)的概念及其单位。
3、 熟练掌握电动势、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正方向)和数值正负的意义及在电路计算时的应用。
4、 理解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掌握焦耳定律和电功、电功率的计算。
5、 理解电阻的概念和电阻与温度的关系,熟练掌握电阻定律。
6、 了解电气设备额定值的意义。
预习提要与练习1、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中间环节(导线、开关) 电路的作用是实现电能的传输和转换。
例:1、电路是由 、 、 和 等组成的闭合回路。
电路的作用是实现电能的 和 。
2、电路通常有 、 和 三种状态。
二、电路的基本物理量1、电流定义?方向?公式?单位及单位转换?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大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
电流的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公式:I=tq 单位:A (安培) 1A=310mA=610μA 例:1、电荷的 移动形成电流。
它的大小是指单位 内通过导体截面的 。
2、电流是 量,但电流有方向,规定 为电流的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 。
3、0.18 mA= A= μA4、形成电流的条件是 和 。
2、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电阻定律内容:在一定温度下,导体的电阻和它的长度成正比,而和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公式:R=ρsl(电阻定律) 注意:一般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如果在温度为t 1时,导体的电阻为R 1,在温度为t 2时,导体的电阻为R 2,则电阻的温度系数为 α=)(12112t t R R R 即 )](1[1212t t R R -+=α例:1、在一定 下,导体的电阻和它的长度成 ,而和它的横截面积成 。
2、均匀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 ,与导体截面积成 ,与材料的性质 ,而且还与 有关。
一般来说,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 。
中职《电工基础》直流电路练习与答案§ 1—1电流和电压一、填空题1.电流流通的路径称为电路,通常电路是由电源、导线、负载和开关组成。
2.习惯上规定止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因此,电流的方向实际上与电子移动的方向相反。
3.金属导体屮自由电了的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4.电流分宜流和交流两大类,凡电流的人小和方向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电流称为交流电流,简称交流;凡大小和方向恒定不变的电流称为直流电流,简称直流。
5.若3 min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是1.8C,则导体中的电流是0.01A。
6•测量电流吋,应将电流表出联接在电路屮,使被测电流从电流表的正(+ )接线柱流进,从负(・)接线柱流岀;每个电流表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称为电流表的量程。
7.电丿玉是衡量电场力做功能力的物理量;电动势表示电源将止电荷从电源负极经电源内部移到正极的能力。
8.电路屮某点与参考点的电压即为该点的电位,若电路屮a、b两点的电位分别为Ua、Ub,贝ija、b 两点间的电压Uab-Ua-Ub; U ba= Ub- Ua Q9.参考点的电位为Q,高于参考点的电位取正值,低于参考点的电位取0值。
10.电动势的方向规定为在电源内部由负极指向止极。
11.测量电压吋,应将电压表和被测电路差联,使电床表接线柱的正负和被测两点的电位•致。
12.如图1—1所示,电压表的a应接电阻的C端,b应接电阻的丄端。
电流表的a 应接电阻的匚端。
I1kQIC R2 d1---------- 1 i -------------------- •二、判断题1.导体屮的电流由电子流形成,故电子流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
(X)2.电源电动势的大小由电源本身性质所决定,与外电路无关。
(/)3.电压和电位都随参考点的变化而变化。
(X)4.我们规定自负极通过电源内部指向正极的方向为电动势的方向。
(丿)三、问答题1.电路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屯路主要由电源、负载、导线和开关组成。
电工基础第3章考题————————————————————————————————作者:————————————————————————————————日期:3.6.1电路如图3.6.1所示,试求t ≥0时的电流i L 。
开关闭合前电感未储能。
3ΩSt=0i L图 3.6.115V +−6Ω3Ω1H【解题过程】①根据换路前的电路求初始值。
开关闭合前电感未储能,且根据换路定则,初始值i L (0+)=i L (0-)=0。
②根据换路后的电路求稳态值:()1531A 33//636L i ∞=⨯=++ ③求时间常数:τ=L /R =1/(6+3//3)=0.133s 。
④由三要素公式得:()()()()7.5[0]1A tt L L L L i t i i i e e τ--+=∞+-∞=-。
3.6.2电路如图3.6.2所示,试求t ≥0时的电流i L 和电压u L 。
开关闭合前电感未储能。
St=0i L图 3.6.22A5Ω5Ω0.5H+−u L【解题过程】①按照换路前的电路求初始值i L (0+)。
根据换路定则:i L (0+)=i L (0-)=0A 。
②按照换路后的电路求稳态值i L (∞)。
i L (∞)=2/2=1A 。
③求时间常数τ。
τ=L /R =0.5/(5//5)=0.2s 。
④由三要素公式得:()()()()()5[0]1A tt L L L L i t i i i e e τ--+=∞+-∞=-。
⑤根据电感元件特性得:()()52.5V L t L di t u t Le dt-==。
3.6.3电路如图3.6.3所示,试求t ≥0时的电流i L 和电压u L 。
换路前电路已处于稳态。
St=0i L 图3.6.310V+−10Ω10Ω1H+−u L 20Ω【解题过程】①根据换路前的电路求初始值i L (0+)。
根据换路定则i L (0+)=i L (0-)=10/10=1A 。
《电工基础》学案(4)第三章复杂直流电路(1)使用班级:10机电1、2、3 执笔:孟书霞时间:2011.4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支路、节点、回路、网孔的概念;2、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内容及推广及其使用场合;3、会运用支路电流法求解复杂直流电路;预习提要复杂电路的定义:有两个以上的有源的支路组成的多回路电路,且不能运用电阻串、并联方法简化成单回路电路的电路。
一、几个基本概念1、支路:由一个或几个元件首尾相接构成的无分支电路。
2、节点: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汇聚的点。
3、回路:电路中任一闭合路径。
4、网孔:中间无分支的回路。
注意:回路和网孔的区别:网孔一定是回路,但是回路不一定是网孔。
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又称为节点电流定律或KCL定律)1、定律内容:电路中任意一个节点上,在任一时刻,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
(表达式:∑I入=∑I出)(1)也可以表示为:在任一电路的任一节点上,电流的代数和永远等于零。
(∑I=0)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指出流过任一节点的________________为零,其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
(2)电流定律推广:对于任意假定的封闭面也成立(3)使用场合:任何电路三、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又称为回路电压定律或KVL定律)1、定律内容:在任一回路中,从一点出发绕回路一周回到该点时,各段电压(电压降)的代数和等于零。
(表达式:∑U=0)【对负载电阻而言,若绕行方向与电压或电流方向相同,则该元件上的电压为正值,若绕行方向与电压或电流方向相反,则该元件上的电压为负值】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指出从电路上的任一点出发绕任意回路一周回到该点时________________为零,其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
(1)使用场合:任何电路(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只与元件的连接方式有关,与元件的性质无关四、支路电流法1、目的:求解复杂电路中所有的支路电流2、内容:以各支路电流为未知量,利用KCL(节点电流定律)和KVL(回路电压定律)列出方程组,然后联立方程组,求出各支路电流的方法。
第三章复杂直流电路练习一基尔霍夫定律(一)一、填空:1、不能用电阻的串、并联化简的电路叫电路。
2、叫支路.同一支路中通过各元件的电流强度。
3、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交点叫。
电路中任何一个闭合的路径叫.4、基尔霍夫第一定律也叫电流定律,其表达式为。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也叫电压定律,其表达式为。
二、如图1所示,说出电路中的节点、支路和回路的数目。
图(1)三、如图2所示,电流I1=10A ,I2=5A,I3= A.四、如图所示,I1=25A,I3=16A,I4=12A,求I2、I5、I6的值. 图(2)五、如图所示,写出(1)U AB、U AC、U BC的表达式。
(2)根据从D、E、F、D的绕行方向,写出回路电压方程.六、如图所示,已知I1=1A,I2=2A,E1=10V,E2=5V,R=5Ω,则I3= ,I= .七、如图所示,R1=2Ω,R3=5Ω,E1=17V,E2=17V,I1=1A,,求I2及R2的大小.第一节基尔霍夫定律(二)一、写出以下电路的支路、节点、回路的数目。
二、求以下电路中未知的支路电流的值。
三、写出以下回路的回路电压方程。
1、2、①回路A-B-C—A的回路电压方程: ①回路A-B—D—E—F-G-A的回路电压方程:②回路A-D—C-A的回路电压方程:②回路A-E-F—G-A的回路电压方程:③回路A-D—C-B-A电的回路电压方程:③回路A-B-D-E—A电的回路电压方程:练习二支路电流法一、解方程和方程组:1、4x-12=202、-5a+12=﹣133、17﹣6I=54、2x+y=75、x+y﹣z=06、I1+I2 = I32x+y= 4 2 I1﹣3 I2 =12 x﹣y=1 4x﹣2y+3z = 9 ﹣3 I2+4 I3=10二、填空:1、支流电流法是一种全面应用定律求解电路的方法。
其解题步骤是:①任意标出。
②根据定律分别列出节点电流方程和回路电压方程。
③代入已知数,解联立方程组求出各支路电流。
第三章直流电路3.1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填空题1、闭合电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电路,另一部分是电路。
外电路上的电阻称为电阻,内电路上的电阻称为电阻。
2、负载上的电压等于电源的电压,也等于电源的电动势减去电源的内压降,即U=E-Ir。
选择题1、用万用表测得全电路中的端电压为0,这说明()A外电路断路 B外电路短路 C外电路上电流比较小 D电源内阻为零2、用电压表测得电源端电压为电源的电动势E,这说明()A 外电路断路B 外电路短路C 电源内阻为零D无法判断3、电源电动势为2V,内电阻是0.1Ω,当外电路断路时电路中的电流和端电压分别为()A、0A,2VB、20A,2VC、20A ,0VD、0V ,0V4、在闭合电路中,负载电阻减少,则端电压将()。
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能确定5、一直流电源,开路时测得其端电压为6V,短路时测得其短路电流为30A,则该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分别为()。
A、6V,0.5ΩB、16V,0.2ΩC、6V,0.2Ω判断题1、全电路中,在开路状态下,开路电流为零,电源的端电压也为零。
()2、短路电流很大,要禁止短路现象。
()3、短路状态下,电源内阻的压降为零。
()4、当外电路开路时,电源的端电压等于零()计算题1、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4.5V,内阻r=0.5Ω,外接负载R=4Ω,则电路中的电流I=? 电源的端电压U=?电路的内压降U=?2.如下图,已知电源电动势E=110V,r=1Ω,负载R=10Ω,求:(1)电路电流;(2)电源端电压;(3)负载上的电压降;(4)电源内阻上的电压降。
3.如下图所示,已知E=5V,r=1Ω,R1=14Ω,R2=20Ω,R3=5Ω。
求该电路电流大小应为多少?R2两端的电压是多少?4.如图所示电路中,已知E=12V,r=1Ω,负载R=99Ω。
求开关分别打在1、2、3位置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5、如图所示,E=220V,负载电阻R为219Ω,电源内阻r为了1Ω,试求:负载电阻消耗的功率P负、电源内阻消耗功率P内及电源提供的功率P。
《电工基础》复习指导本指导参照《四川省2006年中等职校对口高考电子类专业综合卷考试纲要》编写。
第一章 简单直流电路的基础知识【本章逻辑结构】【本章重点内容】1、电路中的主要物理量。
2、基本定律。
3、电路中的各点电位的计算。
4、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及计算。
【本章内容提要】一、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等组成的闭合回路。
电路的作用是实现电能的传输和转换。
二、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是:1. 电路为闭合通路。
2. 电路两端存在电压,电源的作用是为电路提供持续的电压。
三、电流的大小:等于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与通过这些电荷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即:I =tq四、电阻:表示元件对电流呈现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在一定温度下,导体的电阻和它的长度成正比,而和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即:R =ρsl式中,ρ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称为电阻率。
此外,导体的电阻还与温度有关。
五、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反映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其规律为:I=RU 六、电流通过用电器时,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转换电能的计算: W=UIt 电功率的计算: P=UI 电热的计算: Q=I 2Rt七、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闭合电路内的电流与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与电路的总电阻成反比,即:I=rR E式中E 代表电源电动势、R 代表外电路电阻、r 代表外电源内电阻。
电路参电路分类串联电路混联电路并联电路数的变化将使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分配关系以及功率消耗等发生改变。
八、电源的外特性:在闭合电路中,电源端电压随负载电流变化的规律,即: U=E-Ir九、串联电路的基本特点: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个导体的电阻之和。
十、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是: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导体的电阻的倒数之和。
《电工基础》第三章复杂直流电路的分析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线性电路是指( )的电路。
(2 分)A.参数不随外加电压及通过的电流变化B.参数随外加电压及通过的电流变化C.参数随外加电压变化D.参数随通过的电流变化2.将电源看作是电压源还是电流源,主要依据是( )。
(2 分) A.电压的高低B.电流的大小C.电源内阻的大小D.负载电阻的大小3.如下图所示的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R AB为( )。
(2 分)A.1/2kΩB.1/3kΩC.3kΩ4.如下图所示电路,当A.B间接入电阻R,R为( )时,其将获得最大功率。
A.4ΩB.7ΩC.8Ω5.一般用电设备所需的电源要求是( )。
(2 分)A.电压越高越好B.内阻越小越好C.电流越大越好D.内阻越大越好6.如下图示电路中,其节点数、支路数、回路数及网孔数分别为( )。
(2 分)A.2、5、3、3B.3、6、4、6C.2、4、6、37.一含源二端网络,测得其开路电压为100V,短路电流10A,当外接10Ω负载时,负载电流为( )。
(2 分)A.5AB.10AC.20A8.电路中任一个闭合电路都叫( )。
(2 分)A.简单回路B.复杂回路C.回路D.网孔9.在电力系统中,必须使电源内阻( )负载电阻。
(2 分)A.等于B.小于C.大于D.远大于10.叠加原理适合解( )的复杂电路。
(2 分)A.任意的B.含有两个电源的线性C.含有一个电源的D.含有两个电源的非线性二、判断题11.( )凡能用电阻的串、并联等效化简的电路都是简单电路。
(2 分)12.( )当负载与电源内阻相等时,称为负载与电源匹配。
(2 分)13.( )任何二端网络都可以用一个等效电压源来代替。
(2 分)14.( )对任一回路,沿任一方向绕行一周,各电阻上电压的代数和等于各电源电动势的代数和。
(2 分)15.( )负载获得的最大功率是。
(2 分)16.( )常用的铅蓄电池可看作直流电压源。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考纲要求1、 掌握电路组成的基本要素;理解电路模型,能识读简单电路图。
2、 理解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电动势、电流、电位、电压)的概念及其单位。
3、 熟练掌握电动势、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正方向)和数值正负的意义及在电路计算时的应用。
4、 理解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掌握焦耳定律和电功、电功率的计算。
5、 了解电阻器及其参数,会计算导体电阻;理解电阻的概念和电阻与温度的关系,熟练掌握电阻定律。
了解超导现象。
6、 掌握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和全电路欧姆定律.预习提要与练习一、电路及其组成和作用 1、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中间环节(导线、开关) 电路的作用是实现电能的传输和转换。
例:1、电路是由 、 、 和 等组成的闭合回路。
电路的作用是实现电能的 和 。
2、电路通常有 、 和 三种状态。
二、电路的基本物理量1、电流定义?方向?公式?单位及单位转换?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大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
电流的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公式:I=tq 单位:A (安培) 1A=310mA=610μA 例:1、电荷的 移动形成电流。
它的大小是指单位 内通过导体截面的 。
2、电流是 量,但电流有方向,规定 为电流的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 。
3、0.18 mA= A= μA4、形成电流的条件是 和 。
2、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电阻定律内容:在一定温度下,导体的电阻和它的长度成正比,而和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公式:R=ρsl(电阻定律) 注意:一般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如果在温度为t 1时,导体的电阻为R 1,在温度为t 2时,导体的电阻为R 2,则电阻的温度系数为 α=)(12112t t R R R -- 即 )](1[1212t t R R -+=α例:1、在一定 下,导体的电阻和它的长度成 ,而和它的横截面积成 。
《电工基础》学案(4)
第三章复杂直流电路(1)
使用班级:10机电1、2、3 执笔:孟书霞时间:2011.4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1、了解支路、节点、回路、网孔的概念;
2、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内容及推广及其使用场合;
3、会运用支路电流法求解复杂直流电路;
预习提要
复杂电路的定义:有两个以上的有源的支路组成的多回路电路,且不能运用电阻串、并联方法简化成单回路电路的电路。
一、几个基本概念
1、支路:由一个或几个元件首尾相接构成的无分支电路。
2、节点: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汇聚的点。
3、回路:电路中任一闭合路径。
4、网孔:中间无分支的回路。
注意:回路和网孔的区别:网孔一定是回路,但是回路不一定是网孔。
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又称为节点电流定律或KCL定律)
1、定律内容:电路中任意一个节点上,在任一时刻,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
(表达式:∑I入=∑I出)
(1)也可以表示为:在任一电路的任一节点上,电流的代数和永远等于零。
(∑I=0)
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指出流过任一节点的________________为零,其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
(2)电流定律推广:对于任意假定的封闭面也成立
(3)使用场合:任何电路
三、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又称为回路电压定律或KVL定律)
1、定律内容:在任一回路中,从一点出发绕回路一周回到该点时,各段电压(电压降)的代数和等于零。
(表达式:∑U=0)
【对负载电阻而言,若绕行方向与电压或电流方向相同,则该元件上的电压为正值,若绕行方向与电压或电流方向相反,则该元件上的电压为负值】
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指出从电路上的任一点出发绕任意回路一周回到该点时________________为零,其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
(1)使用场合:任何电路
(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只与元件的连接方式有关,与元件的性质无关
四、支路电流法1、目的:求解复杂电路中所有的支路电流
2、内容:以各支路电流为未知量,利用KCL(节点电流定律)和KVL(回路电压定律)列出方程组,然后联立方程组,求出各支路电流的方法。
3、步骤:(假设电路中有m条支路,n个节点)
(1)假设各支路的电流参考方向
(2)根据节点电流定律(KCL)列出(n-1)各节点电流方程
(3)确定回路绕行方向
(4)根据回路电压定律(KVL)列出【m-(n-1)】个回路电压方程
(5)联列求解,并确定各支路电流的实际方向
4、适用场合:任何电路,与元件的性质无关,只与元件的连接方式有关。
典例分析:如图2-19所示,已知E1=6V,E2=1V,内阻不计,R1=1Ω,R2=2Ω,R3=3Ω,试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路上流。
课堂练习
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指出流过任一节点的________________为零,其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指出从电路上的任一点出发绕任意回路一周回到该点时________________为零,其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如图2-11所示的电路中,已知E=12V,内阻不计,电阻R1、R2两端的电压为2V和6V,极性如图所示。
那么电阻R
3、R4和R5两端的电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并在图上标出电阻两端的极性。
E
图2-11
图2-15
2
E2
图2-19
3、图2-12所示的电桥电路中,已知电阻R1、R2和R3中的电流分别是25mA 、15mA 和10mA ,方向如图中所示,那么电阻R
4、R5和R6中的电流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并在图上标出电流方向。
4、如图2-15所示,为一网络的一部分。
则I1= ,I2= 。
5、电路如图2-30所示,求I 的大小
6、如图所示,已知I1=0.01μA ,I2=0.3μA , I5=9.61μA,则I3= , I6= I4= 。
7、如图I= Uab= 。
课后练习
1、如图2-3所示网络N1、N2,已知I1=5A ,I2=6A ,则I3为( ) A 、11A B 、-11A C 、1A D 、
-1A
2、如图(5)所示,已知I1=0.8mA, I2=1.2mA, R=50k Ω,则电压U 等于 。
A 、 -20V B 、 +20V C 、 +50V D 、 -50V
3、如图2-4所示,电流I 的值为( ) A 、1A B 、-2A C 、2A D 、-1A
4、上图中,Us 的值为( )
A 、3V
B 、-3V
C 、2V
D 、-2V
5、如图2-20所示,已知E1=80V,E2=10V,E3=50V,R1=10Ω,R2=R3=20Ω,试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路上的电流。
6、如图2-21所示,已知E1=8V 内阻不计,R1=6Ω,R2=12Ω,R3=8Ω,要使R1中的电流为零,E2应为多大?(内阻不计)。
7、如图2-22所示,已知R1=10Ω,R2=5Ω,R3=15Ω,E2=30V,E3=35V,通过R1的电流I1=3A ,求E1的大小(内阻不计) 。
8、如图2-23所示,电流表读数为0.2A ,E1=12V ,内阻不计,R1=R3=10Ω,R2=R4=5Ω,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求E2的大小。
I 10V 1Ω 3Ω -4A 1A + _ 图2-30 I3
I1 I2
I4
I5
I6
图7
2345
6
A B
C Title
Number Revision
Size B
Date:
8-Jun-2004 Sheet of File:
C:\Program Files\Design Explorer 99 SE\Library\Sch\yang.ddb Drawn By:
6v
8v
4v
3v
221
1224A
B
Ω
Ω
Ω
Ω
Ω
Ω
Ω
I
I1 N1 N2 I2 I3 图2-3 R
U
I1I2
I Us 1A 1Ω 1Ω 2A
+ _ 图2-4 E 3 R 1 R 2
R 3 E 1 E 2
R 1 R 3 R 2
E 1 E 2 图2-20 图2-21
R 1 R 2 R 3 E 1 E 2 E 3 I 1 A
R1 R2 R3 R4 I
E1 E2
图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