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有关概念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经贸导刊○责任编辑○李志明资源环境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文文辉倪碧野白玮“生态城市”是生态学和城市科学交叉研究的产物,即针对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退化及城乡居民生存条件恶化等城市问题,综合生态学方法,从系统、整体、多因子的角度研究城市系统及其他人类居住地。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资源能源短缺问题的逐步升级,温室气体排放快速上涨,气候变化问题日渐严峻,“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作为一种协调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新模式,逐渐成为世界各国降低资源能源消耗、转变传统发展模式、谋求城市新兴竞争力的关键。
同时,以实现低碳为目的的各种规划建设方面的技术手段也越来越多的成为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抓手,为更好地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增强了可操作性。
因此近年来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对于低碳生态城市的理论探索和规划建设都在持续升温,然而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生态城市。
一、我国生态城市发展现状(一)生态城市发展理念逐渐深入贯彻到各城市发展战略中1994年中国政府继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后率先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并编制实施《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1996—2050)等一系列指导政策,将生态城市发展理念逐渐融入国家级规划的编制和实践中去,指导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制定。
许多城市相继制定实施了“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开展了生态示范区的建设与试点。
生态城市、山水城市、花园城市、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等越来越多地成为中国许多城市政府进行城市规划与建设所追求的目标。
(二)中央各部委出台政策积极推进中国特色低碳生态城市试点2010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启动五省八市低碳试点工作,承担低碳试点工作的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5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8市未来会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全面纳入本地区“十二五”规划,研究制定试点省和试点城市低碳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本地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降低碳排放强度。
森林城市标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
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森林城市标准应运而生。
森林城市标准是指在城市建设中,以绿色生态为导向,通过合理规划、科学建设和有效管理,打造生态友好型城市的一系列标准和指南。
下面将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生态保护和管理等方面,阐述森林城市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森林城市标准要求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规划应充分利用现有绿地资源,合理布局建筑和道路,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的绿地和森林资源。
同时,要注重绿地系统的连通性,打造城市绿廊和生态走廊,提高城市的生态连续性和稳定性。
此外,城市规划还应合理划定生态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限制性区域,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其次,森林城市标准要求在建筑设计中注重生态环境和节能减排。
建筑设计应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依赖,降低能耗。
同时,要选用环保材料,减少建筑垃圾的排放。
在建筑外立面和屋顶设置绿化植被,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此外,建筑设计还应考虑生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
再次,森林城市标准要求加强城市生态保护和修复。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保护现有的森林资源和湿地资源,严格控制土地开发和破坏。
同时,要加强植树造林,扩大绿地覆盖面积,提高城市的绿化率。
加强水域和湿地的保护和修复,改善城市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
此外,要注重生态景观的塑造和保护,打造城市的生态名片,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最后,森林城市标准要求加强城市管理和监测。
建立健全的城市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和趋势,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加强城市绿地和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严格控制城市的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
同时,要加强对城市居民的生态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生态素养,共同参与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总之,森林城市标准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创森手抄报内容大全1.什么是“创森”?“创森”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简称,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城市生态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各项建设指标达到规定指标并经国家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授牌的城市。
2.森林城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森林城市的主要内容是:城市、园林、森林三者融合;市区、近郊、远郊、三位一体、乔木、灌木、草本三头并举;路网、林网、水网、三网合一;生态林、产业林、文化林三林共建;3.创建森林城市的理念:保持近自然状态;城乡一体统筹发展;林水相依、林路相依、林居相依、林村相依、林田相依;具有浓郁鲜明的城市地方特色;具备开放互动的管理模式;节水、节力、节财。
4.创建森林城市的意义:“创森”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文明水平,改善城市人居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5.我县为何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是目前国家对一个城市在生态建设方面的最高评价,是极具含金量的“金字招牌”。
可以说,创森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实施《绿色湖南建设纲要》的需要。
开展创森活动,有利于加强生态建设、保护森林资源、改善人居环境、保护身心健康,推动经济专型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利于彰显永兴的林邑特色,提高永兴的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力;有利于统筹城乡生态建设,改善农村环境,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
6.我县创森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力争到2014年底前,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标准,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具体目标:全县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6%以上,且分布均匀,森林蓄积量达5100万立方米以上;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以上;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基本绿化,集中居住型村庄林木绿化率达35%以上;公路、铁路等主要通道林木绿化率达85%以上,形成绿色景观通道;水岸林木绿化率85%以上,形成特有的水源保护林和风景带;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80%以上。
森林城市生态潍坊作文800字
森林城市是指在城市建设中注重生态环保的城市,它以绿化、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为主要特点。
而潍坊,则是一个拥有着许多自然资源的城市。
在过去的几年中,潍坊一直在致力于打造一座“森林城市”,冀望使其变得更加美丽。
潍坊是一个地域广阔、资源丰富的城市。
森林密布,水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迷人。
在当地有着大量的山林、庭园和湖泊等自然景观。
尤其是高新区的十里银滩,被誉为国家森林公园,树木繁茂、景色优美,成为许多市民赏花、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潍坊的城市化建设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如城市污染、建设规划不合理等等问题。
因此,在打造森林城市的过程中,潍坊也必须要同时考虑到生态与城市化建设的平衡。
否则,过度的城市建设只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在打造森林城市的过程中,潍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城市建设与生态环保的平衡。
例如,在潍坊市政府规划的2018年《森林城市建设第一阶段规划》中,包含了建设公园、街道休闲带、植树造林等相关内容。
目的是通过绿化、植树等生态建设,提高当地的绿化率和生态环境。
保护潍坊乃至全国的森林资源。
此外,潍坊还积极采取科技手段,推进智慧化城市建设,打造可持续的城市。
在推进城市环境智能监测、智慧公共服务、节能减排等方面不断实现创新,以提供更好的城市服务和生活质量。
总体而言,潍坊的森林城市建设还处在初步的阶段,仍需借助进一步的科技手段,坚定、持之以恒地向着生态城市的方向前进。
作为市民,我们要推崇绿色生活理念,大力支持潍坊森林城市的建设,一起为美丽的城市献力献策!。
城市规划师必须了解的十大城市理论城市理论是对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描述.这个问题十分复杂,存在很多学派,看法很不一致,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城市要“以人为本”和“宜人为本”.不同的行业如城市规划、城市建筑设计、城市管理、城市环境的学者,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可以提出对城市的不同理论。
但是,联合国于1996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人居国际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新千年中的城市和其他人类居住区的宣言》,简称《21世纪人居议程》,其中反复强调了城市要以人为本的基本观点.主要的传统理论有:(1)城市规划理论《雅典宪章》(1933)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休闲及交通四大活动问题.原则有:①城市建筑景观美化的原则;②城市生态环境原则;③城市功能布局与城市结构相协调的原则;④城市交通现代化的原则;⑤城市土地利用合理布局的原则。
还有如:城市要与所处的自然背景或周围环境相融为一体的原则,建筑艺术、园林艺术与文化历史相协调的原则,要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相协调的原则等。
重庆鲁能·星城的规划设计说明,就是以《雅典宪章》为线索进行论述:1住宅区应该计划成安全舒适方便宁静的邻里单位。
-—1933年《雅典宪章》2城市依赖地理的,经济等区域单位而发展。
——1933年《雅典宪章》3工作地点与居住地点之间的距离,应该在最少时间内可以到达。
——1933年《雅典宪章》4公园适当的地点应留作公共设施之用,设立音乐台、小图书馆、小博物馆及公共会堂等,以提倡正当的集体文娱活动。
-—1933年《雅典宪章》(2)城市建筑理论城市是以建筑为主题的,而建筑之道以人为本,建筑之美宜人为本。
建筑的一切要素应以人的舒适、安全、愉悦为出发点.在有限的物质空间里,营造并延伸精神的自由空间(张开济,2000)。
(3)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吴良镛(2001。
9)提出城市的五大纲领(生态、经济、技术、社会、人文艺术),五大系统(自然、人、社会、居住、支撑网络),五大层次(全球、区域、城市、社区、建筑)和一个原则(“以人为中心的生态环境”)。
生态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有关概念
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城市生态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各项建设指标达到以下指标并经国家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授牌的城市。
宜居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到后工业化阶段的产物。
他是指宜居性比较强的城市,是具有良好的居住和空间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生态与自然环境和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的居住地。
林业的“四个地位”: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了林业发展的指导思
想、基本方针、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指出了林业发展要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这个文件中,中央明确了林业的定位,即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林业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林业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林业具有基础地位。
温家宝同志在2009年6月22日会见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代表时,加了一个地位,即: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具有特殊地位。
林业的“四大使命”:2009年6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新时期林业的“四大使命”,明确要求,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途径。
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LY/T2004-2012)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要求以及城市森林网络、城市森林健康、城市林业经济、城市生态文化和城市森林管理等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考核评价,也可供省级森林城市(镇)建设的考核评价参考。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337.3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国家森林城市national forest city在市域范围内形成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城乡一体、稳定健康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于城市居民身心健康,且各项建设指标达到规定标准并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授牌的城市。
3.2城市森林urban forest在市域范围内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及其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生态系统。
3.3市域city field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3.4城区urban area城市的建成区。
3.5郊区suburban area城市建成区以外行政区域。
根据它的位置以及同建成区的联系,分为近郊和远郊两部分。
3.6乡土树种native tree species本地区有天然分布的树种。
某些引种期长、并在本地区极端气候环境条件下生长良好,已表现没有生态扩侵性,符合引种成功标准的归化树种,也可以列入乡土树种。
3.7城市森林网络network of urban forest landscape市域范围内的城区和郊区各类森林斑块,与道路、水系、农田等区域营建的森林生态廊道连接,形成片、带、网结合的城市生态网络系统。
3.8生态文化ecological culture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价值观的一切文化形式。
生态文化建设对于普及生态知识、树立生态道德、弘扬生态文明发挥着重要作用。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生态立市把“生态”作为立市之本,这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念。
所谓“生态立市”,就是以生态价值为支撑点,拓展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大领域和空间,谋划城市化和优势产业发展的新布局。
生态立市的内容十分丰富,既包括城市建设,又涵盖工业、农业等方面;既有生态保护的任务,又有生态治理的工作。
简单地说,就是保生态,促发展,即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求发展,让经济和生态实现“双赢”。
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不是打金字招牌,不是赶时髦,而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战略。
只有实现生态与经济优化组合,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城市,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永续生存。
从国际上看,西方工业化国家走过了一条先污染、后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3.石村不是很大,男女老少加起来能有三百多人,屋子都是巨石砌成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我国绿化政策我国绿化政策是指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旨在提高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减少环境污染,并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相关参考内容:1. 建设国家森林城市:我国通过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将绿色建设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建设过程中。
这项政策旨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加绿地面积、提高环境质量。
2. 开展森林植被覆盖工程:我国积极推进森林植被覆盖工程,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力度。
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和森林培育,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防止土地退化和水源减少。
3. 推行生态修复工程:我国开展生态修复工程,主要是针对水土流失、沙化、荒漠化等问题进行治理。
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如植树造林、固沙治沙、退耕还林等,恢复和改善受损生态系统。
4. 实施节约用水政策:我国大力推进节约用水政策,在水资源紧缺的地区,限制水资源的开采和使用,并鼓励公众节约用水。
此外,也加大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绿色技术研发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5.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我国倡导建设生态园林城市,通过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这项政策注重城市绿化建设,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噪音、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6.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我国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强调对污染企业的治理,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环境保护的社会效益。
7. 推进生态农业发展:我国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鼓励农民采取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保护农田生态,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此外,也支持有机农业、农田水利工程和农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8.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我国提出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目标,鼓励城市增加公园、绿地、花坛等绿地覆盖面积,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
此外,也提倡使用绿色植被覆盖建筑物,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9. 促进生态旅游发展:我国鼓励开展生态旅游,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生态旅游的质量,推动可持续发展。
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要求以及森林网络、森林健康、生态福利、生态文化和组织管理等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批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337.3-2001 国家林业局《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国家森林城市national forest city在城市行政管辖范围内形成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城乡一体、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且各项建设指标达到该标准要求并经国家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城市。
3.2 城市森林urban forest城区及其周边所有森林、树木及其相关植被的总和。
3.3 乡土树种native tree species本地区有天然分布的树种。
某些引种期长、并在本地区极端气候环境条件下生长良好,已表现没有生态扩侵性,符合引种成功标准的归化树种,也可以列入乡土树种。
3.4 森林网络forest network各类森林绿地等生态斑块,通过道路、水系、农田等区域营建的森林生态廊道实现有效连接,形成片、带、网相结合的森林生态系统。
3.5 绿道green way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满足行人和骑车者进入自然景观的慢行道路系统。
3.6 林荫道路avenue road树冠覆盖率达60%以上的道路。
3.7 受损弃置地wasteland因生产活动或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自然地形和植被受到破坏,并且废弃的宕口、露天开采用地、窑坑、塌陷地等。
4 总则4.1 实现森林惠民从城乡居民的生态需求出发,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效益,最大限度地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4.2 采取近自然模式按照森林生态系统演替规律,通过林树种本地化、森林绿地配置多样化、管护措施近自然化,打造近自然森林景观。
城市建成区绿化率,森林覆盖率是中央国务院管理规划规定的城市建成区绿化率,森林覆盖率是中央国务院管理规划规定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知识问答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知识问答1、什么是国家森林城市?答: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城市生态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各项建设指标达到规定要求并经国家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授牌的城市。
2、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宗旨是什么?答:“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3、我国现有哪些城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答:XX年以来,我国已有贵阳、沈阳、长沙、成都、包头、许昌、临安、新乡、广州、阿克苏、杭州、威海、宝鸡、无锡、武汉、呼和浩特、本溪、遵义、西昌、新余、漯河、宁波、大连市、珲春市、龙泉市、洛阳市、梧州市、泸州市、石河子市、扬州市等30个城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4、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意义是什么?答:“创森”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文明水平,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5、通过“创森”,百姓能享受哪些实惠?答:森林城市可以给市民提供一个巨型“氧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减少噪音,增加地下水储量。
成系统的森林资源可以改善整个城市的气候条件,减小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增强对水的净化作用,还可减少光污染,提升人居环境。
6、解决城市绿化空间利用问题的途径有哪些?答:充分发挥乔木生态功能;树木少截干多整枝;利用速生树种较快占领空间;形成合理的城市森林结构;增加攀缘植物的绿化比重。
7、国家森林城市中的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什么为主体?答:森林植被。
8、《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由我国哪个部门颁布?答:国家林业局。
9、森林的三大效益是什么?答:生态、社会、经济。
10、国家森林城市要求北方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多少?答:北方城市森林覆盖率25%以上。
11、国家森林城市要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多少?答:35%以上。
12、国家森林城市要求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是多少?答:9平方米以上。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我知晓我参与我奉献我市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你们了解多少呢?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创森的知识。
什么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在市域范围内形成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城乡一体、稳定健康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于城市居民身心健康,且各项建设指标达到规定标准并经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批准授牌的城市。
延安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主要建设内容“六大工程”是什么?(一)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工程。
(二)城镇社区绿化美化工程。
(三)林业产业提质增效工程。
(四)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程。
(五)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工程。
(六)林业管理信息化六大工程。
国家森林城市的主要评价量化指标有哪些?(1)市域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2)平均每年完成新造林面积占市域面积的0.5%以上;(3)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4)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以上;(5)城区乔木种植面积应占到绿地面积的60%以上;(6)城区街道树冠覆盖率达到25%以上;(7)城区地面停车场乔木树冠覆盖率达到30%以上;(8)城市重要水源地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9)村庄林木绿化率达30%,分散居住型村庄达15%以上;(10)水岸林木绿化率达80%以上;(11)道路林木绿化率达80%以上;(12)乡土树种数量占城市绿化树种使用数量的80%以上;(13)郊区森林自然度达到0.5%以上;(14)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80%以上;(15)公众对森林城市建设的支持率和满意度应达到90%以上。
森林的作用森林不但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防治污染、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调节心理的作用;同时还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
提供森林游憩和多种林产品的作用。
森林产品及其本身已成为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必需品。
一年中有很多环保纪念日,您知道吗?2月2日国际湿地日;3月12日中国植树节;3月21日世界森林日;4月20日至26日爱鸟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日。
生态城市规划与改造知识点:生态城市规划与改造一、生态城市概述1. 生态城市的定义2. 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 绿色环保- 资源节约- 环境友好- 社会和谐- 经济可持续发展二、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 功能区合理布局3. 绿色交通优先发展4. 原生环境保护与修复5. 公众参与与宣传教育三、生态城市的设计要点1. 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 节能减排- 生态景观2. 市政设施设计- 污水处理- 垃圾分类与回收- 雨污分流3. 绿地系统设计- 城市公园- 森林城市- 绿道建设四、生态城市改造方法1. 旧城改造- 建筑节能改造- 绿化提升- 交通优化2. 工业区改造- 产业升级- 环境治理- 生态修复3. 城市公共空间改造- 广场、公园改造- 街道空间优化- 文化景观保护五、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1. 节能技术- 太阳能利用- 地热能利用- 风能利用2. 环保技术- 污水处理技术- 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 空气净化技术3. 绿色交通技术- 电动汽车- 智能交通系统- 公共交通优化六、生态城市管理与维护1. 政策法规制定- 生态城市规划法规- 环保政策- 绿色建筑标准2. 管理体系建立- 生态环境监测- 资源利用监管- 公众参与机制3. 生态教育普及- 生态文明教育- 环保意识培养- 低碳生活推广七、生态城市建设案例1. 国际案例- 新加坡- 斯德哥尔摩- 东京2. 国内案例- 深圳- 杭州- 武汉习题及方法: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城市被誉为国际生态城市的典范?答案:新加坡解题思路:通过对国际生态城市建设案例的了解,可以知道新加坡是被广泛认可的生态城市典范。
2. 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中,以下哪项不属于其中?答案:高楼林立解题思路:根据生态城市的定义和特征,可以排除与生态城市相悖的选项。
二、填空题1. 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功能区合理布局、绿色交通优先发展、原生环境保护与修复以及__________。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争创国家森林城 > 关于创森关于森林城市发布日期:2012-03-07 10:58【字体大小:大 中 小】 【背景颜色: 】 【网友评论: 0 条】森林城市,城市森林可以直接吸收城市中释放的碳,同时城市森林通过减缓热岛效应,调节城市气候减少我们使用空调的次数,可以间接减少碳的排放,仿佛人们就生活在“天然氧吧”里,最终目的是为了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还我们城市一个清洁、健康的“肺”,让我们生活在一个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生活空间。
森林城市,低碳城市建设也呼唤着城市森林,因为城市森林可以直接吸收城市中释放的碳,同时城市森林通过减缓热岛效应,调节城市气候减少我们使用空调的次数,可以间接减少碳的排放,城市森林不单只停留在美化城市的功能,在不少城市到处充斥着尘土和汽车尾气,让人们渐渐忘却了带有泥土和青草气味的新鲜空气。
然而漫步在赣州这个充满绿意的街头,仰望天空,天高云淡;远处眺望,满目绿色;张口呼吸,沁人心脾。
仿佛人们就生活在“天然氧吧”里的“森林城市”中。
森林城市发展现状国外城市森林建设发展现状城市森林的提法最早源于美国和加拿大。
1962年,美国肯尼迪政府在户外娱乐资源调查中,首先使用“城市森林”这一名词,森林城市建设蓬勃发展,极大推动了生态城市的建设水平。
美国对城市森林的理解比较广义,泛指一般意义上的城市范围内的所有树木。
而欧洲一些国家,像德国、芬兰等把城市森林主要定义为城市内的较大林区和市郊森林。
这些国家森林资源丰富,各城市中绿化率几乎达50%以上,环境优美,绿化遍及各个角落,同时或在市中心,或在市郊都建有城市森林,成为市民的天然氧吧,生存环境宜人,环保意识已经深入到每个市民的脑际,是真正的森林城市和生态城市。
日本对森林城市的建设也十分重视,城市森林有相当的规模和质量,而且赋予了浓烈的文化氛围。
国内城市森林建设发展及研究现状我国城市森林建设始于上世纪80年代,相对于欧美国家起步较晚,但是也给予了相当的重视。
生态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有关概念
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城市生态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各项建设指标达到以下指标并经国家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授牌的城市。
宜居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到后工业化阶段的产物。
他是指宜居性比较强的城市,是具有良好的居住和空间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生态与自然环境和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的居住地。
林业的“四个地位”: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了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指出了林业发展要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这个文件中,中央明确了林业的定位,即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林业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林业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林业具有基础地位。
温家宝同志在2009年6月
22日会见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代表时,加了一个地位,即: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具有特殊地位。
林业的“四大使命”:2009年6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新时期林业的“四大使命”,明确要求,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