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1236船舶动力装置1(DOC)

01236船舶动力装置1(DOC)

01236船舶动力装置1(DOC)
01236船舶动力装置1(DOC)

课程名称:船舶动力装置课程代码:01236(理论)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以介绍船舶动力装置的基本型式和原理为主,同时兼顾船舶动力装置有关的基本计算,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船舶动力装置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是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船舶推进系统、轴系、传动装置、管路系统、船、机、桨工况配合,轴系振动控制、动力装置经济性、机舱布置与规划等有较为系统的认识,为今后从事的船舶动力装置设计、船舶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船舶动力装置的基本概念、性能及相关的技术指标。

2.熟练掌握轴系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熟悉传动装置的功能与选型。

4.具备管路系统设备的选型与计算的能力,能完成管路系统原理图的设计。

5.能进行简单的船、机、桨工况配合分析。

6.了解船舶推进轴系扭转振动的常用计算方法,掌握推进轴系扭转振动的控制方法。

7.掌握船舶动力装置的经济性评价方法及提高经济性的措施。

8.能看懂并分析机舱布置图,懂得基本的机舱布置方法。

9.自学过程中应按大纲要求仔细阅读教材,切实掌握有关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船舶动力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该课程应在修完本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基本课后进行学习。

先修课程: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

这两门先修专业课涉及到《船舶动力装置》课程中的相关重要设备。

后续课程:船舶管理、动力机械制造与维修

这两门后续课程紧密衔接《船舶动力装置》的知识。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1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船舶动力装置的基础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对船舶动力装置的内容体系有初步的认识,有利于进一步地深入学习。

本章主要讲授船舶动力装置的含义及组成、船舶动力装置的类型及特点、船舶动力装置的基本特性指标及对船舶动力装置的要求。要求掌握船舶动力装置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组成部分;重点掌握柴油机、汽轮机及燃气轮机动力装置的主要特点,了解联合动力装置、核动力装置的原理及特点;重点掌握船舶动力装置的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和性能指标的含义及分类;了解对船舶动力装置的主要要求。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柴油机、汽轮机及燃气轮机动力装置的类型及特点(重点)

识记:柴油机、汽轮机及燃气轮机动力装置的基本原理

理解:柴油机、汽轮机及燃气轮机动力装置的主要优缺点

应用:柴油机、汽轮机及燃气轮机动力装置的适用船舶类型

(二)船舶动力装置的基本特性指标(重点)

识记: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和性能指标的定义

理解: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中公式的主要参数含义

应用:船舶动力装置经济指标的运用

(三)船舶动力装置的含义及组成(次重点)

识记:船舶动力装置的组成部分

理解:船舶动力装置的含义

应用:不同类型船舶动力装置的差异

(四)对船舶动力装置的要求(一般)

识记:对船舶动力装置的基本要求

理解:续航力、操纵性的含义

应用:提高船舶动力装置经济性的措施

第2章船舶轴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船舶动力装置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对推进装置的轴系布置方法、轴系主要部件、轴系运转与强度计算问题等进行全面系统地掌握和运用。

本章主要讲授推进装置的型式及特点、船舶轴系的组成与布置、船舶轴系的主要部件、船舶轴系的运转状况与强度计算中的几个问题。要求重点掌握几种典型的推进装置型式及特点;重点掌握船舶轴系的布置原则、尾轴管装置的基本组成结构及其实现的功能;掌握螺旋桨轴、中间轴、推力轴及其轴承的结构特点和布置特点;了解船舶轴系的运转受力特点、为确保轴系安全可靠工作必须进行的强度计算和合理校中设计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典型船舶推进装置的类型及特点(重点)

识记:直接传动推进装置、齿轮传动推进装置、可调螺距螺旋桨推进装置、电力传动推进装置、喷水推进装置的传动方法

理解:五种型式的推进装置的主要特点

应用:不同推进装置的适用船型

(二)船舶轴系的布置方法(重点)

识记:船舶轴系的布置原则

理解:船舶轴线位置的确定

应用:轴系倾斜角与偏斜角根据不同船舶特点的具体确定

(三)尾轴管装置的结构及功用(重点)

识记:尾轴管装置的组成部件、常用尾轴承的材料、尾轴管密封装置的主要类型

理解:尾轴管密封装置的作用

应用:水润滑与油润滑尾轴管装置的密封型式区别

(四)推力轴承的工作原理(次重点)

识记:推力轴承的结构

理解:推力轴承承受较大推力的原理

应用:形成楔形油膜的过程

(五)螺旋桨轴、中间轴、推力轴的结构特点和布置特点(次重点)

识记:螺旋桨轴、中间轴、推力轴的基本结构

理解:螺旋桨轴的结构特点、中间轴的布置原则及中间轴承的位置

应用:滑动轴承与滚动轴承的应用

(六)船舶轴系的运转受力特点(一般)

识记:船舶轴系的受力类型

理解:船舶轴系工作条件恶劣的原因

应用:不同海况和工况下船舶轴系受力特点

(七)船舶轴系的强度计算和合理校中设计方法(一般)

识记:船舶轴系强度计算公式

理解:船舶轴系合理校中的方法

应用:扭转振动、横向振动和纵向振动的计算、测试

第3章推进系统的传动装置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对推进系统的传动装置的类型、工作原理、基本特性、选用原则等全面系统地掌握和运用。

本章主要讲授船用齿轮箱、船用液力耦合器、船用摩擦离合器、联轴器和可调螺距螺旋桨的结构、作用和特性。要求重点掌握船用齿轮箱的性能参数、弹性联轴器的作用与类型、可调螺距螺旋桨的特点;掌握船用摩擦离合器的种类及选型要求、可调螺距螺旋桨的基本工作特性;了解船用齿轮箱的类型、船用液力耦合器的工作原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船用齿轮箱的性能参数(重点)

识记:主要性能参数的概念

理解:标定传递能力的含义

应用:减速比的换算

(二)弹性联轴器的作用与类型(重点)

识记:弹性联轴器的类型

理解:弹性联轴器的作用

应用:橡胶高弹性联轴器与金属高弹性联轴器的应用

(三)可调螺距螺旋桨的特点(重点)

识记:可调螺距螺旋桨的主要特点

理解:结合可调螺距螺旋桨的基本工作特性分析其优点

应用:可调螺距螺旋桨的应用

(四)船用摩擦离合器的种类及选型要求(次重点)

识记:船用摩擦离合器的分类

理解:选用船用摩擦离合器的具体要求

应用:船用摩擦离合器针对动力系统不同工况的工作状态

(五)可调螺距螺旋桨的基本工作特性(次重点)

识记:可调螺距螺旋桨的特性曲线

理解:可调螺距螺旋桨的工作特性分析

应用:螺旋桨进速系数对不同船舶工况的适应

(六)船用齿轮箱的类型(一般)

识记:减速机组、倒顺减速机组及并车机组的分类

理解:多机并车机组的结构特点

应用:不同船用齿轮箱的应用

(七)船用液力耦合器的工作原理(一般)

识记:船用液力耦合器的基本结构组成

理解:船用液力耦合器的液力传动原理

应用:船用液力耦合器不同工作状态的区分

第4章船舶动力管路系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船舶动力装置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对五大船舶动力管路系统的工作原理、类型、组成进行全面系统地掌握和运用。

本章主要讲授船舶燃油管路系统、滑油管路系统、冷却管路系统、压缩空气管路系统和排气管路系统的工作原理、类型及组成。要求重点掌握船舶燃油管路系统和滑油管路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冷却管路系统的分类及各种冷却系统的特点;掌握压缩空气管路系统和排气管路系统的作用及设计要求。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燃油管路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重点)

识记:燃油管路系统的功能

理解: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相关设备工作原理

应用:结合实船设计图纸分析燃油管路系统的工作原理

(二)滑油管路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重点)

识记:滑油管路系统的主要设备

理解:不同润滑形式的工作原理

应用:结合实船设计图纸分析滑油管路系统的工作原理

(三)闭式冷却管路系统分析(重点)

识记:闭式冷却管路系统的组成

理解:冷却水循环的工作原理

应用:结合实船设计图纸分析冷却管路系统的工作原理

(四)压缩空气管路系统的工作原理(次重点)

识记:压缩空气管路系统的作用及组成

理解:压缩空气管路系统的基本原理图分析

应用:结合实船设计图纸分析压缩空气管路系统的工作原理

(五)排气管路系统的作用及设计要求(次重点)

识记:排气管路系统的主要型式

理解:对排气管路的设计要求

应用:排气管路系统中消声器、废气锅炉等配置的方法

(六)中心冷却系统(一般)

识记:中心冷却系统的主要部件

理解:中心冷却系统的特殊性

应用:中心冷却系统的应用

第5章船舶管路系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船舶动力装置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对船舶管路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及相关设备的选型计算进行全面系统地掌握和运用。

本章主要讲授船舶舱底水管路系统、压载水管路系统、消防管路系统、供水系统、机舱通风管路系统及船舶空调管路系统的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要求掌握几种船舶管路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特点,其中要求重点学习舱底水管路系统、压载水管路系统及供水管路系统。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舱底水管路系统、压载水管路系统及供水管路系统(重点)

识记:各管路系统的相关计算

理解:各管路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图例分析

应用:各管路系统设计要求

(二)消防管路系统及机舱通风管路系统(次重点)

识记:消防泵的选型计算、风机布置原则

理解:各种消防系统的图例分析

应用:不同消防系统的灭火类型

(三)船舶空调管路系统(一般)

识记:空调舱室区域风量平衡计算

理解:空调区域与空调系统的划分方法

应用:船舶空调系统的选择、空调器的选型

第6章船、机、桨工况配合特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船舶动力装置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对船、机、桨的能量关系,船、机、

桨的基本特性、能量转换与稳态配合进行全面系统地掌握和运用。

本章主要讲授对船、机、桨的能量关系,各自的基本特性,能量转换与配合性质,典型推进装置的稳态特性与配合,要求重点掌握船、机、桨的特性、配合与工况,并能对稳态特性与配合进行分析,了解船、机、桨在变工况时的配合。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船、机、桨的能量关系(重点)

识记:基本概念

理解:特性曲线、配合点和工况的含义

应用:船、机、桨的能量关系分析

(二)船、机、桨的基本特性(重点)

识记:柴油机的主要特性、船舶阻力特性、螺旋桨推进特性

理解:船、机、桨特性曲线分析

应用:航速与转速的转换关系

(三)船、机、桨的能量转换(重点)

识记:推进装置各种功率的概念

理解:船、机、桨配合时的三种储备方法

应用:工作区域的划分、螺旋桨设计负荷点的确定

(四)船、机、桨的稳态配合性质(次重点)

识记:不同传动形式的稳态特性基本计算

理解:稳态配合的基本原理

应用:根据稳态配合进行能量的合理利用

(五)船、机、桨的变工况配合(一般)

识记:变工况的概念

理解:系泊工况、过渡工况等变工况的曲线图分析

应用:船舶在营运变工况下的管理策略

第7章船舶推进轴系的扭转振动与控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对船舶推进轴系的扭转振动数学模型、计算方法、振动控制方法进行较为系统地掌握和运用。

本章主要讲授船舶推进轴系的扭转振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扭转振动的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的计算方法、推进轴系扭转振动的控制方法。要求重点掌握推进轴系扭转振动的简化模型及扭转振动的控制方法。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推进轴系扭转振动的简化模型(重点)

识记:柴油机轴系扭转振动的具体计算方法

理解:模型的简化原则

应用:不同结构形式轴段的扭转刚度计算

(二)推进轴系扭转振动的控制方法(重点)

识记:调频避振的具体措施

理解:调频避振、平衡外干扰、增加系统阻尼的基本原理

应用:各种扭转振动控制方法的综合运用

(三)临界转速的确定(次重点)

识记:临界转速的概念

理解:某节点次临界转速的含义

应用:临界转速计算的意义

(四)推进轴系扭转振动的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计算方法(一般)

识记:Holzer法、传递矩阵法和能量法的基本概念

理解:频率方程式、状态矢量

应用:针对不同船舶推进轴系扭转振动的计算

第8章船舶动力装置的经济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船舶动力装置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船舶动力装置的主要经济性指标,提高船舶动力装置推进效率的方法,船舶动力装置的余热利用方法,并能结合实际船舶对这些节能措施进行综合应用。

本章主要讲授船舶动力装置的主要经济性评价指标的含义,提高船舶动力装置推进效率的措施,船舶动力装置的余热利用方法及典型系统。要求重点掌握提高船舶动力装置推进效率的方法及船舶余热利用系统的原理。了解几种典型的余热发电利用系统及其主要设备的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提高船舶动力装置推进效率的方法(重点)

识记:减额输出的概念

理解:采用低速、大直径螺旋桨能提高推进效率的机理;利用主机减额输出的意义

应用:主机选型时考虑动力装置经济性的优选分析

(二)船舶动力装置余热利用系统(重点)

识记:柴油机的余热来源

理解:柴油机的余热用途、品质的区分及利用方法

应用:排气余热转换成加热热能、电能和机械能的综合利用分析

(三)船舶动力装置有效效率提高的途径(次重点)

识记:提高动力装置有效效率的三大主要途径

理解:提高动力装置热效率的具体方法

应用:船舶动力装置营运管理的改善对提高动力装置有效效率的意义

(四)几种典型的余热发电利用系统(一般)

识记:典型余热发电利用系统的型式

理解:废气锅炉中单压、双压和三压式的余热梯次利用原理;各种设计参数对发电量的影响

应用:余热发电系统原理图的分析

(五)船舶柴油机动力冷却热量及其利用系统(一般)

识记:冷却热利用的主要途径,制冷工质透平装置的主要设备

理解:闪发式制淡装置的工作原理

应用:典型的冷却余热利用系统图例分析

第9章机舱规划与设备布置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船舶动力装置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对船舶机舱的布置方法和步骤进行全面系统地掌握和运用。

本章主要讲授船舶机舱的规划理念、机舱位置和尺寸的设置、机舱布置的原则和要点、机舱规划的步骤,并介绍相关的机舱布置实例。要求重点掌握机舱位置和尺寸的确定方法,机舱规划的方法。掌握机舱布置的要点。了解机舱规划的具体步骤。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机舱位置和尺寸的确定方法(重点)

识记:机舱规划的确认要求

理解:机舱的位置和尺寸与船体结构的关联

应用:不同类型船舶的机舱位置

(二)机舱规划的方法(重点)

识记:船舶倾斜角的要求

理解:机舱布置各细则的分析

应用:结合实船分析机舱规划的方法

(三)机舱布置的要点(次重点)

识记:机舱布置的主要要求

理解:机械设备及结构布置的合理性

应用:机舱机组和各舱柜的布置特点

(四)机舱规划的步骤(一般)

识记:机舱规划的具体步骤

理解:各步骤的合理性

应用:运用机舱规划方法和步骤分析实船的机舱布置图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要求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要求考生能够对大纲中的知识点,如定义、公式、定理、性质、法则等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和表述,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要求考生能够对大纲中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有一定的理解,清楚它与有关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

应用:要求考生对大纲中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熟悉和理解的基础上,能解决简单的计算、证明或应用问题,也可运用多个知识点,分析、计算或推导解决稍复杂的一些问题。

二、教材

1、指定教材:《船舶动力装置》,姚寿广、肖民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8月第1次印刷

2、参考教材:《船舶动力装置》,徐筱欣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1次印刷

《船舶动力装置》,于洪亮,黄连忠主编,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次印刷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 30%, “理解”为 40%,“应用”为 3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分析题等。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六、题型示例

(一)填空题

1. 齿轮箱的标定传递能力是指齿轮箱的与的比值。

(二)选择题

1.远洋货船的动力装置适宜采用

A、调距桨

B、低速机直接传动

C、高速机直接传动

D、电力传动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电力传动推进装置?有哪些优缺点?适用于哪些船舶?

(四)计算题

1.某带有离合器的船舶推进系统的主机额定功率为2800kW,额定转速为600r/min,采用减速传动时,减速齿轮箱传动效率为0.95,减速比为4:1,试求推进系统中离合器所传递的扭矩。

(五)分析题

1. 图1为某船的冷却系统实例图。此主机采用的是什么型式的冷却系统?分析其工作原理并说明该系统的特点。

图1 冷却系统实例图

1、8、13-海水管路;2-滑油冷却器;3-温度调节阀;4-淡水泵;5-淡水冷却器;6-备用泵; 7-海水泵;9-过滤器;10-海底门;11-膨胀水箱;12-淡水管路(虚线);14-推力轴承; 15-艉轴管;16-主机;17-补给水管

在供水管路设计中已知压力水柜的供水位有效容积V1=0.16m 3,低水位无效容积V2=0.2m 3,高水位时的空气压力P1=0.55MPa ,低水位时的空气压力P2=0.3MPa ,若压力水柜出水8小时内全部进行加热,以热水形式供应,并要求水温从25℃加热至65℃水的质量热容为4.2kj/(kg ℃)电热器效率0.8 求供水流量和加热需要消耗的电功率P

供水量=(V1+V2+

2

11

2P P V P )除以8小时

功率=[供水量×4.2×(65-25) ]×1000÷(0.8×3600)(KW )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 一、设计目的 1、进一步掌握舰船动力装置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掌握船机浆设计工况选择的理论和方法; 3、掌握工况船舶采用双速比齿轮箱速比优先选计算方法; 4、掌握主机选型的基本步骤方法; 5、初步掌握船机浆工况配合特性的综合分析方法。 二、基本要求 1、独立思考,独立完成本设计; 2、方法合适,步骤清晰,计算正确; 3、书写端正,图线清晰。 三、已知条件 1、船型及主要尺寸 (1) 船型:单机单桨拖网渔船 (2) 主尺度 序号尺度单位数值 1 水线长M 41.0 2 型宽M 7.8 3 型深M 3.6 4 平均吃水M 3.0 5 排水量T 400.0 6 浆心至水面距离M 2.5 (3) 系数 名称方形系数Cb 菱形系数Cp 舯刻面系数数值0.51 0.60 0.895 (4) 海水密度ρ =1.024T/M3 2、设计航速 状态单位数值 自航KN 10.4 拖航KN 3.8 3、柴油机型号及主要参数 序号型号标定功 率(KW) 标定转速 (r/min) 柴油消耗率 (g/kw·h) 重量(kg) 外形尺寸(L× A×H)mm 1 6E150C-1 163 750 238 2500 2012×998× 1325 2 6E150C-1 220 750 238 3290 2553×856× 1440 3 8E150C-A 217 1000 228 2700 2065×1069× 1405 4 8E150C-A 289 1000 228 3500 2591×957× 1405

5 6160A-13 164 1000 238 3900 3380×880× 1555 6 X6160ZC 220 1000 218 3700 3069×960× 1512 7 6160A-1 160 750 238 3700 3380×880× 1555 8 N-855-M 195 1000 175 1176 9 NT-855-M 267 1000 179 1258 1989×930× 1511 10 TBD234V8 320 1000 212 4、齿轮箱主要技术参数 序号型号 额定传递能 力kw/(r/min) 额定输入 转速 (r/min) 额定扭 矩N*m 额定推 力KN 速比 1 300 0.184--0.257 750--1500 1756.2-- 2459.8 49.0 2.04,2.5,3 ,3.53,4.1 2 D300 0.184--0.257 1000-2500 1193.64- -2459.8 49.0 4,4.48,5.0 5,5.5,5.9, 7.63 3 240B 0.18 4 1500 1756 30--50 1.5,2.3 4 SCG3001 0.16--0.22 750--2300 30--50 1.5,2.3,2. 5,3.5 5 SCG3501 0.257 750--2300 1.3,2.3,2. 5,3.5,4 6 SCG3503 0.25 7 1000-2300 4.5,5,5.5, 6,6.5,7 7 SCG2503 0.184 1000-2300 4,4.5,5,6, 6.5,7 8 GWC3235 0.45--1.35 --1800 4283--12 858 112.7 2.06,2.54, 3.02,3.57, 4.05,4.95 5、双速比齿轮箱主要技术参数 序号型号额定传递能 力 kw/(r/min) 额定输入转 速(r/min) 额定推力 KN 速比 1 GWT36.39 0.42--1.23 400--1000 98.07 2--6 2 GWT32.35 0.52--1.32 --1800 112.78 2--6 3 MCG410 0.74--1.8 4 400--1200 147.0 1--4.5 4 S300 0.18--0.26 750--2500 49.03 2.23,2.36,2.52,2.56

船体结构规范计算书模板

目录 一、说明 二、外板 1、船底板 2、平板龙骨 3、舭列板 4、舷侧外板 5、舷侧顶列板 三、甲板 1、强力甲板 2、其它甲板 四、单层底 1、实肋板 2、中内龙骨 3、旁内龙骨 4、舭肘板 五、双层底 1、中桁材 2、非水密旁桁材 3、水密旁桁材 4、实肋板 5、水密实肋板 6、内底板 7、货舱区舷侧底部结构 8、双底部分外底纵骨 9、双底部分内底纵骨 10、肘板 六、舷侧骨架 1、货舱区域(#34~#131) 2、机舱部分(#10~#34) 3、首尖舱

4、尾尖舱 七、甲板骨架 1、露天强力甲板计算压头 2、甲板各区域压头值 3、首楼甲板骨架计算 4、尾~#8尾楼甲板骨架 5、#8~#29尾楼甲板骨架 6、尾~#35主甲板骨架 7、#35~#134主甲板骨架 8、#134~首主甲板骨架 9、#35~#134平台骨架 10、机舱平台骨架 11、首尖舱平台骨架 12、主甲板机舱舱口纵桁 13、货舱端横梁 八、水密舱壁 1、舱壁板厚 2、扶强材 3、桁材 4、内舷板纵骨架式骨架 九、首柱 十、机座 十一、支柱 1、支柱负荷计算 2、支柱剖面积计算及支柱壁厚十二、上层建筑及甲板室 1、首楼后壁 2、尾楼前壁 3、首尾楼舷侧 4、甲板室 十三、货舱围板 十四、舷墙

一、说明 本船主要运输矿石及钢材,兼顾煤碳及水泥熟料等货物。航行于长江武汉至宁波中国近海航区及长江A、B级航区。船舶结构首尾为横骨架形式,中部货舱区采用双底双舷、单甲板、纵骨架式形式,所有构件尺寸均按CCS《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2001)要求计算。 1、主要尺度 设计水线长:L WL107.10米 计算船长:L 104.10米 型宽:B 17.5米 型深:D 7.6米 结构计算吃水:d 5.8米 2、主要尺度比 长深比:L B= 104.1 17.5= 5.95>5 宽深比:B D= 17.5 7.6= 2.30 ≤2.5 舱口宽度比:b B l= 10.4 17.5=0.594 <0.6 舱口长度比:l H l BH= 28 33.6= 0.833 >0.7 3、肋距及中剖面构件布置 尾~#10及#140~首肋距为600mm #10~#140 肋距为700mm 本船规范要求的标准肋距为: S = 0.0016L+0.5 = 0.0016×104.1+0.5 = 0.667 m (以下均同)

船舶动力装置原理与设计复习思考题及答案2016

船舶动力装置原理与设计复习思考题 第1章 1、如何理解船舶动力装置的含义?它有哪些部分组成? 答:船舶动力装置的含义:保证船舶正常航行、作业、停泊以及船员、旅客正常工作和生活所 必需的机械设备的综合体。 组成部分:推进装置:包括主机、推进器、轴系、传动设备。 辅助装置:发电机组、辅助锅炉、压缩空气系统。 甲板机械 船舶管路系统 机舱自动化设备。 特种设备 2、简述柴油机动力装置的特点。 ?优点: a)有较高的经济性,耗油率比蒸汽、燃气动力装置低得多; b)重量轻(单位重量的指标小); c)具有良好的机动性,操作简单,启动方便,正倒车迅速; d)功率范围广。 ?缺点: a)柴油机尺寸和重量按功率比例增长快; b)柴油机工作中的噪声、振动较大; c)中、高速柴油机的运动部件磨损较厉害; d)柴油机低速稳定性差; e)柴油机的过载能力相当差 3、船舶动力装置的技术特征包括哪些技术指标? a)技术指标标志动力装置的技术性能和结构特征的参数。包括功率指标﹑质量指标和 尺寸指标。 b)经济指标代表燃料在该动力装置中的热能转换率。有燃料消耗率﹑装置总效率﹑推 进装置热效率﹑每海里航程燃料耗量及动力装置的运转-维修经济性。 c)性能指标代表动力装置在接受命令,执行任务中的服从性﹑坚固性和对外界条件、 工作人员的依赖性。因此它包括机动性﹑可靠性﹑自动远操作性能﹑牵曳性能以及噪声振动的控制等指标

4、说明推进装置功率传递过程,并解释各个效率的含义。 BHP、主机输出有效功率;DHP、螺旋桨收到功率;EHP、螺旋桨发出 指示功率→主机额定功率→最大持续功率→轴功率→收到功率→推力功率→船舶有效功率 ?指示功率:表示柴油机气缸中气体作功的能力; ?最大持续功率(额定功率)MCR:在规定的环境状况(不同航区有不同的规定,如无限航 区环境条件:绝对大气压为0.1Mpa;环境温度为45℃;相对湿度为60%;海水温度“中冷器进口处”为32 ℃和转速下),柴油机可以安全持续运转的最大有效功率; ?轴功率:指在扣除传动设备、推力轴承和中间轴承等传动设备后的输出功率; ?螺旋桨收到功率:扣除尾轴承及密封填料损失后所输出的功率。 ?推力功率:是螺旋桨产生使船航行的功率。 ?船舶有效功率:P e=R×V s×10-3 7、如何理解经济航速的含义? ? 1.节能航速:节能航速是指每小时燃油消耗量最低时的静水航速,它常由主机按推进特性运行时能维持正常工作的最低稳定转速所决定。营运船舶在实现减速航行时,主机所输出的功率大大减少,其每海里燃油消耗率大幅度降低。但航速降低后,营运时间被延长,运输的周转量也少,故当船舶需实现减速航行时,应结合企业的货源、运力及完成运输周转量的情况综合考虑后再决策。 ? 2.最低营运费用航速:船舶航行一天的费用,主要由其固定费用(折旧费、修理费、船员工资、港口驶费、管理费、利息、税金,以及船舶停泊期间的燃、润油费等)和船舶航行时燃、润油费用构成。 最低营运费用航速是指船舶每航行1海里上述固定费用及航行费用最低时的航速,可供船舶及其动力装置的性能评价及选型用。在满足完成运输周转量的前提下,船舶按最低营运费用航速航行,其成本费用最省,但它并未考虑停港时间及营运收入的影响,故不够全面。 ? 3.最大盈利航速:最大盈利航速是指每天(或船舶在营运期间)能获得最大利益的航速。此航速的大小,往往与每海里(或公里)运费收入、停港天数及船舶每天付出的固定费用有关。一般在运费收入低、停港时间长、运距短、油价高的情况下,其最大盈利航速相对较小。 (图在下一页)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苏星

、设计目的 1、进一步掌握舰船动力装置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掌握船机浆设计工况选择的理论和方法; 3、掌握工况船舶采用双速比齿轮箱速比优先选计算方法; 4、掌握主机选型的基本步骤方法; 5、初步掌握船机浆工况配合特性的综合分析方法。 、基本要求 1、独立思考,独立完成本设计; 2、方法合适,步骤清晰,计算正确; 3、书写端正,图线清晰。 三、已知条件 1、船型及主要尺寸 (1)船型:单机单桨拖网渔船 (2)主尺度 (3)系数 ⑷海水密度P =M3

2、设计航速 3、柴油机型号及主要参数

4、齿轮箱主要技术参数 5、双速比齿轮箱主要技术参数 1、船体有效功率,并绘制曲线

2、确定推进系数 3、主机选型论证 4、单速比齿轮箱速比优选,桨工况特性分析 5、双速比齿轮箱速比 6、综合评判分析 五、参考书目 1、渔船设计》 2、船舶推进》 3、船舶概论》 4、船舶设计实用手册》(设计分册) 六、设计计算过程与分析 1、计算船体有效功率 ⑴ 经验公式:EHP=(EOA E)AV L 式中:EHP ---- 船体有效马力, A 排水量(T),L 船长(M)。在式①中船长为时,A E的修正量极微,可忽略不计。所以式①可简化为EHP=EA V L。 根据查《渔船设计》 5、可知EO 计算如下:船速v= X 十=S, L=,C p=;V/(L/10)3= - /(41 - 10)3=;v/ Vgl=VX 41)=; 通过查《渔船设计》可得E0=。 (2)结果:EHP=E(O AXV L = 2、不确定推进系数 (1)公式PX C=P/ P s=n c Xn sXn pXn r 式中P E:有效马力;P s:主机发出功率;n C:传动功率;n S:船射效率;n P: 散水效率;n r :相对旋转效率。 2)参数估算 伴流分数:w=-= 推力减额分数:由《渔船设计》得t= -=

论述船舶动力装置设计的主要要求

论述船舶动力装置设计的主要要求: 一.总体设计要求 动力装置是一套很复杂的机电设备,各个机械设备和系统之间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对设计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总的要求主要可以简介为如下几个方面。1.技术性与经济性 谓技术性是指船舶能满足预定的使用要求。对运输船舶而言,主要是从动力装置设计方面考虑如何保证运输能力,如装载能力、航速、装卸效率等;对于专用的作业船舶和海洋平台,要能具备完成特定的施工或作业的能力,并能保证作业质量。保证新船的适用性是设计中处理各种矛盾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提高船舶的经济性是设计工作的重要目标。船舶的经济性涉及三个基本要素,即建造成本、营运开支和营运收入。设计中的技术措施是否恰当,决策是否正确,对船舶的经济性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设计工作中必须把经济性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来考虑。有时,一项好的技术措施可能会节约大笔的投资,因此对不同用途的船舶,对于动力装置的选型就非常重要。但是,一般来说,动力装置的各项要求,往往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把一个要求的指标提高,往往会使另一个要求的指标被迫降低。设计中经常遇到的是技术性能和经济性相互矛盾的情况,这就需要进行技术与经济的综合评估或论证,使之得到合理的统一。经济是技术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技术是实现经济目的的手段和工具,两者相互渗透、相互推动。 2.安全与可靠性 船舶的安全是关系到人命和财产以及环境污染的重大问题。因此,安全性是船舶的一项基本质量指标。为保证船舶的安全,政府主管机关制定了船舶设计和建造的法规,国际组织(例如IMO——国际海事组织)通过政府间的协定,制定各种国际公约和规则。这些法规公约和规则对船舶的安全措施提出了全面的要求。政府法规是强制执行的,凡是船籍国政府接受、承认或加入的国际公约和规则都纳入在法规之中,船舶设计必须满足这些法规的要求。 此外,入级船舶还要满足船级社制定的入级与建造规范,规范的规定主要也是基于船舶安全方面的考虑。总之.动力装置设计中必须严格遵守法规和规范的规定,满足法规和规范的要求,这是保证船舶安全的最基本的措施。 所以在具体的船舶动力装置选型设计当中,必须要有一个全局和综合的观念,相关和协调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充分论证,才能做出一个合理的船舶设计。 二.船舶设计阶段的划分和工作内容 船舶总体设计的任务是针对设计任务规定的要求,制定一个既切实可行又效果良好的的工程设计。 总体设计,技任务的性伍,可分为两大类,一种叫发展性设计,一种叫生产件设计。 根据用船部门的发展计划提出,用船部门需要一种新船型,这种新船具有更复杂和更高级的要求,设计工作不能以某船为仿效典型而必须针对任务的要求进行大量的分析工作,运用不同的技术和措施,提出可能的方案,以便进行对比,然后选取其中性能优良的设计方案,这种设计称为发展性设计。对于发展性设计,其特点是要求严格,但技术上的具体约束比较小,例如机器设备的选择有较大自由度,有些特殊性的没备在建造前或建造间可能还要经过试验或试制等,它往往是性能先进的产品,常常要采用新技术和措施,因而常有一定程度的试验性.按此设计建成的第一艘新船称为原型船。原型船建成后要经过试用考验,从实践中检查新技术的使用是否成功,各种技术措施的实际性能是否与预计相符等。对试用中出现的问题和缺点,必须加以改进和再试研。如试用结果是良好的,说明设计是成功的,可以正式投入生产。如暴露出较大问题,则设计必须作较大的修改。如问题很严重,例如性能不稳定或离设汁指际较远,

船舶动力装置技术管理实验实验指导书

《船舶动力装置技术管理》实验指导书 曾华杰编 陈景锋审 集美大学轮机工程学院 二OO七年六月

目录 实验装置简介 (2) 一、轮机模拟器简介 (2) 二、自动化机舱概况 (3) 实验一 机舱设备布置规划 (5) 实验二 推进装置运行工况管理与调整 (7) 实验三 船舶管路系统布置规划 (9)

实验装置简介 一、机模拟器简介 轮机模拟器是船舶动力装置及操作系统的简化和浓缩。学生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学习并掌握在各种运行状态下,动力设备的操作方法,帮助学生把各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融为一体,建立起船舶轮机的整体概念,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操作技能。缩短学生毕业后胜任岗位工作的磨合期,满足国际海事组织颁布的STCW78/95(国际船员值班、培训、评估、发证国际公约)。 我校WMS—2000型轮机模拟器是1999年教学评价后,投资建设的重大实验室建设项目。该模拟器是模仿先进的船舶(第3.4代集装箱船)动力设备配置建造而成的,投入经费300余万元,使用面积400平方米(上下两层各200平方米)。应该说我校轮机模拟器是目前国内同类院校中较先进的,功能较齐全的模拟器。该模拟器最突出的优势是:①具有先进的真实的操作控制物理台盘;②可以并允许设置各种故障;③具有自动的操作成绩评估体系;④节省可观的运行费用。 WMS—2000型船舶轮机模拟训练器是以先进的集装箱船舶轮机系统为母型设计研制。在设备布局上,由教练员室(兼主机驾控室)、集控室、模拟机舱、轮机长室、学员终端软操训练室等组成。 WMS—2000型船舶轮机模拟训练器所涉及的仿真轮机设备对象包括:位于教练员室中的主机驾控台;位于集控室中的集中监控台、船舶电站配电板和岸电箱、压载水系统操作面板、图解式透平货油泵操纵台和油轮锅炉控制箱;位于模拟机舱中的模拟主机及其操作台、大型可操图解模拟屏和7个系统控制箱,;学员终端室有40台学员软操计算机系统等。模拟机舱中的7个系统箱分别是:机舱舱底水油水分离系统控制箱、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控制箱、燃油分油机控制箱、滑油分油机控制箱、空气压缩机控制箱、发电柴油机控制箱和生活冷藏装置系统箱,此外还有机舱声光报警器。 WMS—2000型船舶轮机模拟训练器各类系统的操作,大部分是在电站组合起动屏及机舱图解模拟屏上进行,一部分是在机舱系统控制箱上进行的,也有一部分软操功能在集控台上的监控计算机上进行。在驾控台、集控台及在机舱对模拟主机的操作也是最必要的。 电站的操作,除在机舱发电柴油机控制箱上的基础性操作外,在集控室配电板上的操作则是更主要的。 在驾控台上对主机进行遥控操作虽然很经常,但其操作动作则是最简单的,关键是训练其冷备车操作程序以及遥控操作前的控制部位转换、辅助车钟的正确使用。在集控台上操纵主机的训练,其要求与驾控台操作主机相似,除控制部位转换及辅助车钟用法的训练外,最主要的是轮机员在集控台上的操作应遵从驾控台下达的命令。 图解模拟屏的操作,主要是机舱各系统阀件的操作,集控台、配电板、驾控台的有关操作,也会在示教板的相关系统图形中,以指示灯的点亮和仪表的参数变化

船舶动力装置教学内容

船舶动力装置

1.船舶动力装置的含义及组成 含义:船舶动力装置保证船舶正常航行、作业、停泊以及船员、旅客正常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机械设备的综合体。 组成:①推进装置(主发动机、推进器、传动设备);②辅助装置(船舶电站、辅助锅炉装置);③机舱自动化;④船舶系统(动力管系、船舶管 系);⑤甲板机械(锚泊机械、操舵机械、起重机械) 2.动力装置类型 类型:柴油机推进动力装置、汽轮机推进动力装置、燃气轮机推进动力装置、核动力推进动力装置、联合动力推进动力装置 ①柴油机:优点:A. 有较高的经济性,耗油率比蒸汽、燃气动力装置低得多;B. 重量轻(单位重量的指标小);C. 具有良好的机动性,操作简单, 启动方便,正倒车迅速;D. 功率范围广。缺点:A. 柴油机尺寸和重量按 功率比例增长快;B. 柴油机工作中的噪声、振动较大;C. 中、高速柴油 机的运动部件磨损较厉害; D. 柴油机低速稳定性差;E. 柴油机的过载能力相当差。 ②蒸汽轮机:优点:a. 单机功率大,可达7.5×104kW以上; b. 转速稳定, 无周期性扰动力,机组振动噪声小;c. 工作可靠性高;d. 可使用劣质燃 料油。缺点:a. 总重量大,尺寸大;b. 燃油消耗率高;c. 机动性差,启 动前准备时间约为30~35min,紧急须15~20min 。 ②燃气轮机:优点:a. 单位功率的重量尺寸小;b. 启动加速性能好;c. 振动小,噪声小。缺点:a. 主机没有反转性;b. 必须借助启动机械启

动;c. 叶片材料昂贵,工作可靠性较差,寿命短;d. 进排气管道尺寸大,舱内布置困难。 ④电力推进:交流电力推进装置具有极限功率大,效率高和可靠性好的优点(结合电力传动分析挖泥船,破冰船) 8.中间轴承 中间轴承:是为减少轴系挠度设置的支承点,用来承受中间轴本身的重量,以及因其变形或运动而产生的径向负荷(非重点) 中间轴承的设置:尾管无前轴承者,则中间轴承尽量靠近尾管前密封;中间轴承应设在轴系上集中质量处附近,如调距桨轴系的配油箱附近;每根中间轴一般只设一个中间轴承(极短中间轴不设)。(非重点) 中间轴承的位置与间距: 位置:靠近一段法兰处,距法兰端面距离0.2l 轴承间距的大小及其数目,对轴的弯曲变形、柔性和应力均有很大的影响。间距适当增加使轴系柔性增加,工作更为可靠,对变形牵制小,使额外负荷反而减小。 3.船舶动力装置性能指标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说明书

《船舶动力装置原理与设计》 说明书 设计题目:民用船舶推进轴系设计 设计者:陈瑞爽 班级:轮机1302班 华中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2015年7月

一.设计目的 主机与传动设备、轴系和推进器以及附属系统,构成船舶推进装置。因此,推进装置是动力装置的主体,其技术性能直接代表动力装置的特点。推进装置的设计包括轴系布置、结构设计、强度校核以及传动附件的设计与选型等,而尾轴管装置的作用是支承尾轴及螺旋浆轴,不使舷外水漏人船内,也不能使尾轴管中的润滑油外泄,因此,尾轴管在推进系统设计中意义重大。本设计是根据指导老师给出的条件,对船舶动力装置进行设计,既是对课程更深入的理解,也是对自身专业能力的锻炼。 二,设计详述 2.1:布置设计 本船为单机单桨。主机经减速齿轮箱减速后将扭矩通过中间短轴传给螺旋桨轴和螺旋桨。本计算是按《钢质海船入级规范》(2006年)(简称《海规》)进行。 因此,我们将轴系布置在船舶纵中剖面上,其中,轴的总长为9000mm,轴系布置草图及相关尺寸,见图1。 图1 2.2:轴系计算

(一):已知条件: 1.主机:型号:8PC2-6 型式:四冲程,直列,不可逆转,涡轮增压,空冷船用柴油机 缸数:8 缸径/行程:400/460mm 最大功率(MCR):4400kW×520rpm 持续服务功率:3960kW×520rpm 燃油消耗率:186g/kW·h+5% 滑油消耗率:1.4g/kW·h 起动方式:压缩空气3~1.2MPa 生产厂:陕西柴油机厂 2.齿轮箱:型号300,减速比3:1。 3.轴:材料35#钢,抗拉强度530MPa,屈服强度315MPa。 4.键:材料45#钢,抗拉强度600MPa,屈服强度355MPa。 5.螺栓:材料35#钢,抗拉强度530MPa,屈服强度315MPa (二):轴直径的确定 根据已知条件和“海规”,我们可以计算出轴的相关数据,计算列表见表3.1: 表3.1轴直径计算 考虑到航行余量,轴径应在计算的基础上增大10%。故最终取297.70 mm 根据计算结果,取螺旋桨轴直径为379.96 mm,中间轴直径为297.70mm。 上表螺旋桨直径计算中,F为推进装置型式系数

钢制船结构设计课程设计过程

第一章概述 1. 本船结构强度计算书根据中国船级社2009年<<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制订 2. 结构形式:纵骨架式结构,双底双舷,单甲板。A级内河自航集装箱船 3. 计算尺度: 设计水线长:m 型宽: 型深:m 结构吃水m 实际吃水:m 方形系数: 4. 主尺度比(符合规范之规定): L/D==<25, B/D==<4

第二章 结构计算 外板: 平板龙骨() 船中部平板龙骨厚度应按船中部底板厚度增加1mm 。平板龙骨的宽度应不小于,且应不小于。 B ≥(m) = 实取全船平板龙骨厚δ=11mm,平板龙骨宽度2m 。 船中部底板(及) 船中内大舱口船货舱区域的船底板厚t 应不小于按下列式子计算所得: )(γβα++=S L a t mm =××+×式中:α、β、γ——系数。 由A 级航区和纵骨架式,a=; 0.066 4.50.8αβγ-=;=;= 船底板尚应不小于(): r d s t +=8.4 mm =××= 式中: d ——吃水,m ;d= s ——肋骨或纵骨间距,m ;s= r ——半波高,m,r=(级航区选取) 船底板尚应不小于(): )(γβα++=S L a t mm =×(×+×+)= 式中:α、β、γ——系数。 由A 级航区和纵骨架式,a=; 0.05.9αβγ=;=3;=1.0 实取船底板厚10mm δ=

舭列板() 舭列板厚度应按船中部船底板厚度增加。 即δ=+=(mm) 实取舭列板厚度10mm δ=。 注:本船采用的是圆舭,则舭列板宽度应至少超过舭部圆弧以外100mm ,并应超过实肋板面板表面以上150mm 。 舷侧外板(及) 船中部舷侧外板厚度应不小于船底板厚度的倍。 即δ≥×= (mm) 舷侧外板的厚度应与船底板厚度相同。 实取厚度为10mm 舷侧顶列板(及) 船中部舷侧顶列板的厚度应不小于强力甲板边板厚度的倍或舷侧外板厚度增加1mm ,取其大者。 货舱区域舷侧顶列板在强力甲板以下的宽度应不小于,其厚度不小强力甲板边板厚度的倍或舷侧外板厚度增加1mm ,取其大者。 舷顶列板宽度 b=×= 100.858.5mm δ=?= 10111mm δ=+= 实取舷侧顶列板厚11mm δ=,宽度900 mm 。 内舷板() 内舷板的厚度应与舷侧外板厚度相同,应直接延伸至船底板,实取t=10mm 。 内底板(及) 载货部位内底板厚度t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t=×= 式中: s ——肋骨或纵骨间距,m ;s= h ——计算水柱高度,m ,自内底板上缘量至干舷甲板边线(或舱棚顶板与围壁板交线)的距离。 实取内底板厚度t=10mm 。 甲板(及) 船船长大于或等于50m 的船舶,其中部货舱区域内的甲板边板的厚度t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t=s mm=× = t 6.3s hmm=6.30.60.5=2.67mm =?? t==×= 式中:L ——船长,m ;

船舶动力装置原理与设计复习思考题(思考题部分)

船舶动力装置原理与设计复习思考题(思考题部分)

船舶动力装置原理与设计复习思考题 一、课件思考题部分 第1章 1、如何理解船舶动力装置的含义?它有哪些部分组成? 答: 船舶动力装置的含义:保证船舶正常航行、作业、停泊以及船员、旅客正常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机械设备的综合体。 组成部分: 1)推进装置:包括主机、推进器、传动设备。 2)辅助装置:发电机组、辅助锅炉、压缩空气系统。 3)机舱自动化设备。 4)全船系统。 5)船舶设备,主要指甲板机械。 2、简述船舶动力装置设计的特点。 答: 1)须符合船舶的特殊使用条件——船用条件,包括环境条件、空间条件; 2)须设计成具有必要的目标任务条件和合适的保障条件,包括营运条件、作业条件、研究 条件及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和生存条件。 3)须全面地综合地进行设计、进行通盘考虑,包括动力装置与总体性能、动力装置与其他 专业、动力装置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综合平衡和匹配,以实现预定的技术经济指标. 4)须全面掌握动力装置所覆盖的各技术领域,如船舶推进技术、热能转换技术、电气技术、 安全技术、消防技术、防污染技术、冷藏技术、通风和空调技术、仿真技术以及人员生活、生存技术等。 5)受控于国际公约、规则、船级社规范、船旗国法规等要求和约束。 6)须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对设备的选用和配套应在目标成本的控制下进行。 3、简述船舶动力装置的设计的主要内容。 答: 1)主推进系统设计。包括主机选型、主机及齿轮箱配套、主机及齿轮箱和调距桨的配套等; 2)轴系设计; 3)电站设计(主电站及应急电站); 4)热源系统设计(蒸汽、热媒油等); 5)动力系统设计(燃油、滑油、冷却水、压缩空气、进排气、加热蒸汽或热媒油等系统)和 辅助设备选择; 6)船舶系统设计(疏排水系统,注入、测量、空气系统,供水系统,舱底水系统,压载水系 统,消防系统等,以及油船、液化气船和化学品船的专用系统); 7)自动控制、监测、报警系统设计; 8)防污染系统设计(机舱防油污系统、油船防油污系统、生活污水防污染系统及防止有毒液 体物质污染系统等);

船舶动力装置技术管理 2007-2008第一学期试卷答案

船舶动力装置技术管理 轮04级(2007-2008 学年第 1 学期)考试(A)卷答案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1分) 1B 2 C 3 C 4 A 5 A 6 C 7 D 8 C 9 D 10 D 11 A 12 C 13 B 14 B 15B 16 C 17 D 18 C 19 A 20 D 21 D 22 D``23 C 24 B 25 B 26 A 27 B 28 A 29 D 30B 31D 32 C 33 C 34B 35 C 36 B 37 C 38 C 39 C 40 C 二、问答题 1. 船舶动力装置的类型 船舶动力装置往往以推进装置的发动机类型进行分类。(1分) 1)蒸汽动力装置(2分) 蒸汽动力装置有往复式蒸汽机和汽轮机两种。往复式蒸汽机最早应用于海船,但由于其经济性差,现在已被其它船用发动机所代替。汽轮机单机功率大,运转平稳,磨损少,噪声小。但装置的热效率低,重量尺寸较大,限制了它的使用。资料表明,在油轮、液化气船上汽轮机动力装置的优越性更为突出。 2)燃气动力装置(4分) 在燃气动力装置中有柴油机动力装置和燃气轮机动力装置两种。 (1)柴油机动力装置柴油机是热效率最高的一种热机,具有起动迅速、部分负荷运转性能好、安全可靠、装置的重量较轻、功率范围大等一系列优点。在中、大型商船上所使用的柴油机有大型低速和大功率中速两大类。 (2)燃气轮机动力装置它的优点是单位重量和尺寸小,单机功率大,机动性高,操纵管理简便,便于实现自动化。但它的经济性差;进排气管道大、;低负荷运转性能差;工作寿命较短。因此这种动力装置在商船上应用极少。 3.核动力装置(2分) 核动力装置的优点是所用燃料的重量极轻,船舶续航力很大。核燃料燃烧不用空气助燃,不用设进排气系统。但由于造价高,核分裂反应释放出大量放射性物质需要严加防护,操纵、管理、检查系统复杂,因此在商船上应用甚少。 2. 海底阀箱的检查和修理, 海底阀的检查和修理;(2.5分) 螺旋桨的检查和修理, 螺旋桨轴及轴承;(2.5分) 船舷排出阀。(2分) 3. 主柴油机备件、副柴油机备件、主、辅汽轮机备件、独立驱动的空气压缩机备件、主锅炉和重要用途辅锅炉备件、泵的备件、轴系备件及自动化设备。(5分)

船体结构规范计算书

目录 1.计算说明 (3) 2.本船主尺度及计算参数 (3) 3.外板 (3) 4.甲板 (4) 5.单层底结构 (5) 6.舷侧骨架 (6) 7.甲板骨架 (7) 8.支柱 (9) 9.平面横舱壁 (10) 10.平面纵舱壁 (12) 11.浮箱结构计算 (13) 12.泵舱结构计算 (16)

1. 计算说明: 本船为无人的非自航的箱形驳船,在甲板上承载新下水船舶。并通过下潜、使新船下水。港内作业,属遮蔽航区。主船体采用纵骨架式结构,滑道部位特殊加强。浮箱采用横骨架式结构。全船结构设计依据中国船级社1996年《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第2篇之第2章“船体结构”、第5章“油船”及第12章“驳船”部分的要求进行计算。同时,满足中国船级社1992年《浮船坞入级与建造规范》中的有关要求。 2. 本船主尺度及计算参数: 1)船长L=60 m; 2)船宽B=35 m; 3)型深D=6 m; 4)计算吃水d=4 m; 5)方形系数C b= ▽/(L*B*d)≈1; 6)L/D=10, B/D=5.83; 7)纵骨间距S=0.0016L+0.5=0.6m=600mm; 8)肋板、强横梁及强肋骨间距S=2m 。 9)甲板负荷P 及甲板计算压头h: ①一般部位:P1=10t/m2=100kP a ,h1=0.14P1+0.3=14.03m; ②滑道部位:P2=25t/m2=250KP a,h2=0.14P2+0.3=35.3m; 3. 外板 3.1船底板 3.1.1 据规范5.2.1.1,船中部0.4L区域内的船底板厚度应不小于: t1=0.056sf b(L1+170)=0.056×0.6×1×(60+170) =7.728mm t2=6.4sf b d=6.4×0.6×1×6=9.41mm

船舶动力装置技术管理试题库

船舶动力装置技术管理试题库 一、选择题 1 1、船舶动力装置的任务是 A、提供能量,并利用它 B、提供使螺旋桨转动的机械能 C、推动船舶前进的动力 D、提供各种能量,并转换和使用 1 2、试找出下列哪一项不是主机选型时要考虑的因素: A、满足船舶在试航时对航速的要求 B、满足船级社安全检查的需要 C、使用一定时间后,机器性能的下降 D、船舶遇到恶劣气象、复杂海况 及不同水域的适应特性 1 3、普通货船的甲板机械包括_____________ ①舵机②锚机③绞缆机④起货机 ⑤尾门尾跳系统⑥舷梯升降机⑦吊艇机 A、仅①除外 B、仅⑤除外 C、仅⑥除外 D、仅⑦除外 1 4、燃气轮机有诸多优点,但在商船上应用甚少,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A、单位重量大 B、单机功率小 C、经济性差 D、高负荷运转性能差 1 5、主机转速表L以红色标明的是_____________。 A、标定转速 B、常用转速 C、喘振转速 D、临界转速 1 6、影响主柴油机加速过程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 A、运动部件的热惯性 B、运动部件的质量惯性 C、受热部件的热惯性 D、受热部件的质量惯性 1 7、船舶大型低速柴油机由起动到全功率所需时间约为,其换向时间按规定应不 于。 A 半小时/15秒 B 半个时/45秒 C 1小时/15秒 D 1小时/30秒 1 8、应急发电机的原动机一般都选用_____________,燃用低凝点的_____________。 A、高速柴油机/轻柴油 B、中速柴油机/轻柴油 C、高速柴油机/重柴油 D、中速柴油机/重柴油 1 9、船舶主动力装置的任务是 A、提供能量,并利用它 B、提供使螺旋桨转动的机械能 C、推动船舶行进的动力 D、提供各种能量,并转换和使用 1 10、现代轮机管理的主要方法有: 1)行政管理思想教育管理2)经济管理法律管理 3)技术管理咨询管理4)决策管理组织管理 A、1)+2)B 、2)+3)C 、1)+2)+3) D 、1)+2)+3)+4) 1 11、对船舶动力装置的要求是: A、可靠性经济性生命力 B、经济性机动性 C、机动性续航力 D、可靠性经济性生命力机动性续航力 1 1 12、下列应急设备中应进行就地操纵试验和遥控试验的是________。 A、地轴弄水密门 B、燃油速闭阀 C、油泵、风机应急开关 D、A+B+C 13、关于蒸汽轮机的优点,说法错误的是: A.运转平衡 B.热效率高 C.磨损小 D.振动轻 1 14、组成推进装置的主要设备有:

船舶动力装置

船舶动力装置 1.什么是船舶动力装置,由哪几部分组成?P1-2 答:船舶动力装置是各种能量产生、传递、消耗的全部机械设备及系统的有机组合体,它是船舶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船舶正常航行、作业、停泊以及船员、旅客正常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机械设备的综合体)。 组成:1)推进装置2)辅助装置3)船舶管路系统4)船舶甲板机械5)机舱自动化设备2.船舶动力装置的类型有哪些?P5-10 答:1)柴油机动力装置2)汽轮机动力装置3)燃气轮机动力装置4)联合动力装置5)核动力装置 3.船舶动力装置的技术特征有哪些指标?P12 答:1)技术指标2)经济指标3)性能指标 4.简述船舶推进装置的组成?P1 答:1)主机:主机是指推进船舶航行的动力机,是动力装置的最主要部分,入柴油机、蒸汽轮机、燃气轮机等。 2)船舶轴系:它用来将主机的功率传递给推进器,它包括传动轴、轴承和密封件等。 3)传动设备:传动设备是将主机动力传递接通或断开给推进器的中间部件,主要包括起接合或断开作用的离合器、减速箱和联轴器等。 4)推进器:它是能量转换的设备,是将主机发出的能量转换成船舶推力的设备,如螺旋桨和喷水推进器等,大部分船舶使用螺旋桨。 5.推进装置的形式有哪几种?P19 答:1)直接传动推进装置2)间接传动推进装置3)特殊传动推进装置 6.简述滑动式中间轴承油膜形成的原理?P53-54 答:1)干摩擦阶段:轴颈与轴承直接接触,没有润滑油的存在,相应的摩擦性质属于干摩擦阶段。 2)半液体润滑阶段:在轴开始低转速运行时由于轴承对轴颈的摩擦力方向与轴颈表面周围速度方向相反,是轴颈沿轴承内孔表面瞬时向右滚动、偏移,致使轴承表面瞬时被摩擦,这时往往部分接触表面形成液体润滑,而另一部分表面则为干摩擦。 3)液体润滑阶段:当轴的转速提高,轴颈与轴承间隙内的油量增加,润滑油膜中的压力逐渐形成,两表面完全被润滑油隔开,油膜厚度大于两接触表面凸凹不平之和,摩擦因数显著下降,最终达到与外载相平衡的位置,这种状态称为液体润滑。 理论上讲,当轴的转速继续增大时,轴颈中心逐渐向轴承孔中心飘移,即轴颈中心与轴承中心相重合。由此可见当轴颈转速与轴承承载不同时,对油膜的形成有很大影响。油膜形成的厚度主要与轴颈与轴承间的载荷大小、相对速度、间隙及润滑粘度有关。在一般情况下,当轴颈转速越高、润滑油的粘度越大、承受的载荷越小,则易形成较厚的油膜。反之,油膜的厚度就越薄。 7.尾管的结构形式有哪几种?P58 答:1)整体式尾管 2)连接式尾管 8.尾管轴承按润滑形式分为哪几种,各有何特点?P59-63 答;1)水润滑。特点:水润滑的尾轴承采用铁梨木、橡胶、桦木层压板和增强塑料等耐磨材料。(水润滑轴承鉴于铁梨木需要进口且价格昂贵,故采用桦木层压板和橡胶轴承较多。)2)油润滑。特点:油润滑尾轴承与转轴接触处采用耐磨性很高的白合金材料,小型船舶则使用青铜或铸铁。 9.尾管的任务是什么?它有哪几部分组成?P57

船舶动力装置原理与设计教学大纲2013-2014

《船舶动力装置原理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船舶动力装置原理与设计 The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Marine Power Engineering 二、课程编号:0802011 三、学时与学分:48h/3+3w/3 四、先修课程:船舶柴油机、船舶原理、轮机工程导论 五、课程教学目标: 1. 掌握船舶动力装置原理、特点及选型方法,学会为给定船舶选择动力装置型式。 2. 掌握船舶柴油机推进装置总体设计步骤,重点学会主要设备选型与设计的方法。 3. 熟悉船舶柴油机动力装置性能,基本具备分析动力装置的工况特性的能力。 4. 掌握船舶管路系统的原理与计算方法,学会为给定船舶配置必须的管路系统。 六、适用学科专业 轮机工程 七、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船舶动力装置总论(4学时) 船舶动力装置的含义及组成 船舶动力装置的类型及特点 船舶动力装置的基本特性指标 对船舶动力装置的要求 ●推进装置设计(10学时) 推进装置设计的内容 推进装置型式的确定与选型分析 轴系的任务,组成与设计要求 轴系的布置设计 传动轴的组成与设计 支承轴承与轴系附件 轴系零部件的材料 轴系合理校中设计 ●船舶后传动设备(8学时) 概述 船用摩擦离合器 船用减速齿轮箱 船用液力偶合器 船用弹性联轴器

可调螺距螺旋桨装置 ●船舶管路系统(12学时) 燃油管路 滑油管路 冷却管路 压缩空气管路 排气管路 舱底水系统 压载水系统 消防系统 供水系统 机舱通风管路 船舶空调系统 管路附件,管路计算和布置 ●船舶推进装置的特性与配合(10学时) 概述 船、机、桨的基本特性 机桨匹配 典型推进装置的特性与配合 船、机、桨在变工况时的配合 ●船舶动力装置设计(4学时) 船舶动力装置设计的观点、内容与程序 船舶动力装置设计发展概况 总体设计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机舱中机械设备的布置与规划 ●课程设计(3周) (一)题目:船舶艉轴艉管装置的设计与计算 (二)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熟悉船舶艉轴艉管装置的结构型式;掌握艉轴艉管装置设计与计算的方法;了解艉轴艉管装置与船舶总布置、型线和船体结构的相互关糸; 学习主要零部件材料选取及相关标准应用的方法;学习推进装置主要配套设备的. 选型步骤。 (三)要求: 1、独立完成课程设计的各项任务。

广东海洋大学船舶动力装置技术管理期末考试问答题整理

管理问答题整理——————————————by轮机1123 刘青峰 #船舶修理的类别 航修、检验修理和事故修理 #中远公司规定的船舶使用年限 杂货船、多用途船为20-25年,散货船、滚装船、集装箱船及客轮为15-20年,油轮、液化气船和化学液品船为8-15年 #船舶修理的原则和要求 1.必须以原样修复为主,特殊需要的船舶更新和改造应作经济论证并经上级批准 2.远洋船舶应按入级标准进行修理 3.保证修船的质量 4.缩短修理时间 5.降低修船成本 #轮机坞修的工程项目 1.海底阀箱的检查与修理 2.海底阀的检查与修理 3.螺旋桨的检查与修理 4.螺旋桨轴及轴承 5.舵系的检查和修理 #对各种营运期船舶的修理要求 1.营运期不到1/3使用年限的船舶,按设计要求进行修理,达到一类级别 2.营运期达1/3以上但不到2/3使用年限的船舶,按营运期的要求进行修理,达到二类级别 3.营运期超过2/3使用年限的船舶,可以在减载或限制功率的条件下进行维持性修理,但必须满足入级的最低要求和营运安全 #厂修工程的保修期规定 保修期:固定部件为6个月,动部件为3个月 #船舶修理单的分类及编制依据 分类:甲板、轮机、电气和坞修四个部分 依据:1.公司的修船计划和规定的修理级别 2.船舶证书上需要船级社检验的项目 3.说明书所规定的各种设备和部件的检修间隔期 4.船舶在航行中的技术状况、磨损和损坏规律以及各种测试资料 #系泊试验需对主机进行的试验项目以及对主机正、倒车运转的转速和时间要求 项目:1.主机起动试验 2.主机换向试验 3.主机运转试验 要求:正车50%n H连续运转0.5h 正车70%n H连续运转1h 正车80%-85%n H连续运转2h 倒车70%-80%n H连续运转0.5h

船舶动力装置设计

船舶动力装置设计 陆金铭编著 国防工业出版社

前言 船舶是水上运输、作业和保卫国防的工具。船舶动力装置是船舶上的机电设备和系统的总称,一般由主推进装置、辅助供能装置、保证船舶生命力和安全的设备及保证船上人员正常生活所必需的设备和环境保护设备等组成。船舶动力装置是船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船舶的正常航行、作业、战斗和其他需要提供推进动力和各种二次能源(如电、蒸汽、热水、压缩空气等)的一套复杂的机电设备。船舶动力装置的工作性能和效果是船舶整体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反映了造船技术和设计艺术的水平。 由于船舶动力装置设计工作的复杂性,作为未来的船舶动力装置设计工程师和科学工作者必须具有正确的设计思想和观点,掌握船舶动力装置设计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和方法,此外应适应设计现代化的要求,掌握船舶动力装置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最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本课程是一门专业设计课程,是实践性和综合性均较强的课程,因此我们重视加强在设计能力上的培养,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灵活运用过去所学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解决设计中的各种问题,为今后从事船舶动力装置设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第1章绪论 1.1 船舶动力装置设计的任务、内容和要求 船舶是水上运输、作业和保卫国防的工具。船舶动力装置是船舶上的机电设备和系统的总称,一般由主推进装置、辅助供能装置、保证船舶生命力和安全的设备及保证船上人员正常生活所必须的设备和环境保护设备等组成。船舶动力装置是船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船舶的正常航行、停泊、作业、战斗和其他需要提供推进动力和各种二次能源(如电、蒸汽、热水、压缩空气等)的一套复杂的机电设备。船舶动力装置的工作性能和效果是船舶整体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反映了造船技术和设计艺术的水平。 船舶动力装置比陆上固定式动力装置具有更多的功能,更严格的要求,更复杂的工作条件。因为: (1)船舶任务不同,对船舶动力装置的要求也各异。如军舰的作战、运输船的航运、工程船的作业等,分别具 有不同要求。 (2)船舶动力装置必须为船员或旅客提供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必需条件。 (3)船舶动力装置必须能够在大风大浪颠簸摇摆的恶劣条件下工作,要具有在孤立无援的条件下依靠自己,维 持工作,保障安全的能力。战斗舰艇的要求更为苛刻, 在战争条件下它要时刻为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而紧张 活动活动,必须具有足够的可靠性、机动性及隐蔽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