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1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 格式:ppt
- 大小:4.96 MB
- 文档页数:17
《7.2.1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教学目标]1.知识技术了解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地理位置的意义及要紧进程;培育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数学试探通过学习如何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解决问题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用坐标系来描述地理位置.4.情感态度通过用坐标系表示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位置,培育学生的认真、严谨的做局势度.[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2.难点:成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进程]一、创设问题情境观看:今天咱们学习如何用坐标系表示地理位置,第一咱们来探讨以下问题.二、师生互动,探讨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方式活动1:依照以下条件画一幅示用意,指出学校和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小刚家:出校门向东走150米,再向北走200米.小强家:出校门向西走200米,再向北走350米,最后再向东走50米.小敏家:出校门向南走100米,再向东走300米,最后向南走75米.问题:如何成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呢?以何参照点为原点?如何确信x轴、y轴?如何选比例尺来绘制区域内地址散布情形平面图?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均是以学校为参照物来描述的,应选学校位置为原点.依照描述,能够以正东方向为x轴,以正北方向为y轴成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取比例尺1:10000(即图中1cm相当于实际中10000cm,即100米).由学生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标出学校的位置,即(0,0).引导学生一同完成示用意.问题:选取学校所在位置为原点,并以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的正方向有什么优势?能够很容易地写出三位同窗家的位置.活动2:归纳利用平面直角绘制区域内一些地址散布情形平面图的进程.通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后得出结论:(1)成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信x轴、y轴的正方向;(2)依照具体问题确信适当的比例尺,在座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3)在座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址的名称.应注意的问题: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时,一是要注意选择适当的位置为坐标原点,那个地址所说的适当,通常要么是比较出名的地址,要么是所要绘制的区域内较居中的位置;二是坐标轴的方向一般是以正北为纵轴的正方向,如此能够使东西南北的方向与地理位置的方向一致;三是要注意标明比例尺和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有时,由于地址比较集中,坐标平面又较小,各地址的名称在图上能够用代号标出,在图外另附名称.(举例)活动3:进一步明白得如何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展现问题:春天到了,初一(13)班组织同窗到人民公园春游,张明、王丽、李华三位同窗和其他同窗走散了,同窗们已经到了中心广场,而他们仍在牡丹园赏花,他们对着景区示用意在电话中向教师告知了他们的位置.张明:“我那个地址的坐标是(300,300)”.王丽:“我那个地址的坐标是(200,300)”.李华:“我在你们东北方向约420米处”.事实上,他们所说的位置都是正确的.你明白张明和王丽同窗是如安在景区示用意上成立的坐标系吗?你明白得李华同窗所说的“东北方向约420米处”吗?用他们的方式,你能描述公园内其他景点的位置吗?让学生别离画出直角坐标系,标出其他景点的位置.三、小结让学生归纳说出如何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四、课后作业五、备选练习1.依照以下条件画一幅示用意,标出某一公园的各个景点.菊花园:从中心广场向北走150米,再向东走150米;湖心亭:从中心广场向西走150米,再向北走100米;松风亭:从中心广场向西走100米,再向南走50米;育德泉:从中心广场向北走200米.。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教案一. 教材分析《7-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坐标系来表示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坐标系的构成,掌握坐标系的表示方法,能够将物体的位置用坐标系表示出来。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对于坐标系的表示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在空间中如何利用坐标系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已知的平面坐标系知识应用到空间坐标系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坐标系的构成,掌握坐标系的表示方法,能够将物体的位置用坐标系表示出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坐标系的构成,掌握坐标系的表示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将物体的位置用坐标系表示出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坐标系的构成和表示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如何利用坐标系表示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图片、模型等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坐标系。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方便教师进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回顾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呈现空间坐标系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坐标系的构成和表示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物体,尝试用坐标系表示出该物体的位置。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教案二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前面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相关概念,知道了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可以确定平面内的一个点,反过来,给了一个有序数对,在坐标平面内可以找到一个点和它对应.利用我们所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可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就是我们从今天开始研究的内容,从而引出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导入新的课题,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学习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作了一个铺垫.师生活动: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复习已学知识,引入课题.活动1用多媒体演示某城市地区的一部分.(如北京市、上海市或本地区的一部分)问题:如课本图6.2-1,这是北京市地图的一部分,•同学们你知道怎样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吗?(1)如图6.2-1,你是怎样确定各条街道位置的?(2)“东四十条街”和“天安门广场”的东、北各多少个格? “复兴门内大街”在“天安门广场”的西、南各多少个格?(3)如果以“天安门广场”为原点作两条相互垂直的数轴,•分别取向右和向上的方向为数轴的正方向,一个方格的边长看做一个单位长度,那么你能表示“东四十条街”的位置吗?“复兴门内大街”的位置呢?设计意图:不管是出差办事,还是出门旅游,人们都愿意带上一幅地图,它给人们出行带来了很大方便这一事例,引入用坐标的形式表示某一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问题选择人们熟悉的祖国首都,北京市地图的一部分,以天安门广场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激起学生对已学过的用直角坐标思想的定位方式的回忆和重新认识.生:(1)用坐标可以表示各条街的位置.(2)“东四十条街”和“天安门广场”的东5格,北8格处.(3)如果以“天安门广场”为原点作两条相互垂直的数轴,•分别取向右和向上的方向为数轴的正方向,一个方格的边长看做一个单位长度,则“东四十条街”的位置是(5,8).师:很好,在(3)的约定条件下,你能把其他街道的位置表示出来吗?生:能,西长安街的位置是(-3,-1.3)建国门内大街的位置是(5,-1).……在活动1中教师要关注:(1)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2)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
7.2.1 用坐标表示地理地点教课任务剖析1.会依据本质状况成立适合的坐标系,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详细知识的地理地点.技能 2.理解图形的平移本质就是图形上的点的平移,能够依据要求,求平移后的坐标.教领会成立直角坐标系的过程;经历研究图形平移的本质,感觉其关数学键在于点的平移,归纳出平移规律,掌握必定的方法.学思考目经过小组学习等活动经历成立坐标系的过程,进一步提升学生应用标解决已有知识解决数学识题的能力.经过研究,掌握坐标系中图形平移问题对应点的坐标变化规律.培育学生察看图形的能力,领会数学根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情感在研究图形变化规律的同时,感觉事物之间存在联系的这一哲学观态度点.要点会依据本质状况成立适合的坐标系,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详细的地理地点;理解图形的平移本质就是图形上的点的平移,能够依据要求平移后的坐标.难点适合的坐标系的成立;研究图形变化规律时,点的变化规律.教课流程安排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 1依据条件画表示图活动1描绘一个场景,依据描绘绘图,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利用坐标表示地理地点的方法.活动 2 给定一个平面表示图,描绘各个地址的地点活动 3 给定一个点,按要求来挪动点并描出挪动后的点活动 4利用课件演示图形平移变化活动 5给定三角形,按指定语言平移三角形活动 6确立熊猫馆的地点活动 2 经过研究找到利用坐标系来描绘平面上点的地点的方法.活动 3 点平移时,其坐标变化规律.活动 4 经过研究发现图形平移前后对应点的横纵坐标变化规律.活动 5 能利用坐标系,按横纵坐标的变化要求来平移图形,并画出图形.活动 6 由点的坐标确立坐标系,从而确立点的地点.活动 7讲堂小结活动 7培育学生归纳总结能力.部署作业课前准备教具学具增补资料教师用三角板直尺,三角板见附录与拓展资料教课过程设计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企图活动 1学生活动设计:依据以下条件画出一副表示图,标学生议论,分组研究,发现第一要清楚出发地出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地点.在哪儿,先画哪个点?其次为了确立每一个人的小刚家:出校门向东走150 m,再家的地点,需不需要成立直角坐标系,如何建向北走 200 m.立?最后考虑因为题目中给的是本质距离,如小强家:出校门向西走200 m,再图把图形减小?向北走 350 m,最后再向东走 50 m.经过研究沟通,因为都与校门相关,不如以校小敏家:出校门向南走100 m,再门为坐标原点成立坐标系,此时产生一个新的向东走 300 m,最后向南走 75 m.问题——如何确立 x 轴、y 轴?依据题意以及生活习惯能够考虑分别以正东、正北方向为x 轴、y 轴正方向,并取比率尺1:10 000 成立坐标系,于是小刚家的地点是(150, 200),等等,如图1.教师活动设计:学生小组议论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沟通,由于成立坐标系的方式比许多,所以只需学生建立得正确,表述没有问题,就赐予适合的鼓舞,要点要关注学生的参加程度,议论的层次等等,以后指引学生进行归纳.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地区内一些地址散布状况平面图的过程以下:(1)成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合的参照点为原点,确立 x 轴、 y 轴的正方向;(2)依据详细问题确立适合的比率尺,在座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3)在座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个点的坐标和各个地址的名称.y小强家(-150,350)小刚家( 150, 200)xO( 学校门) 50图 1活动 2学生活动设计如图 2 是某中学的平面表示图的学生小组合作,分组议论,能够用坐标的方法一部分,请你想一个方法描绘各来表示各个场所的地点,所以第一要成立平面个场所的地点,在用坐标的方法直角坐标系,如何成立呢?这里有好多方法:来表示地点时,你能从中获得什能够以实验楼为坐标原点,也能够以宿舍为坐么启迪?标原点,也能够以学校大门为坐标原点等等.若以学校大门为坐标原点成立坐标系,此时宿舍的坐标(2, 7),实验楼(-2, 6),教学楼( 0, 4),操场( 2, 4),办公楼( 0,2).图 2说明:教师能够使用课件演示以上述随意一个地址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 轴,竖直方向为y轴的成立坐标系的情况.活动 3学生活动设计:如图 3,将点 A(- 2,- 3)向右平学生独立思虑,在独立思虑的基础长进行适合学生研究坐标系中跟着点的移5 个单位长度,获得点A1,在图上描出这个点,并写出点A1的坐标;再把A 向上平移4 个单位长度呢?再把点 A 向左或向下平移,察看它们坐标的变化,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yA2(- 2,1)O1A(- 2,- 3)A1(3,- 3)图 3活动 4利用课件“坐标系中平移的特点 .swf ”和课件“利用直角坐标系的议论,不难确立各样变化下的点的地点以及坐标,察看坐标的变化特色,能够发现当点进行不一样的平移时,点的坐标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归纳出向上(下)、向右(左)平移时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归纳:(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将点( x,y)向右(或向左)平移 a 个单位,能够获得对应点(x+a,y)(或(x-a,y)),将点(x,y)向上(或向下)平移 b 个单位,能够获得对应点的坐标是( x, y+b)(或( x, y- b)).x( 2)相应的若对一个图形进行平移,这个图形上的全部点的坐标都发生相应的变化;反过来从图形上的点的坐标的某种变化,能够看出对这个图形进行了如何的平移.教师活动设计:教师指引学生对图形平移的本质进行研究,帮助学生归纳在平移的过程中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从而让学生领会坐标的变化对图形的影响.学生活动设计察看课件,思虑平移前后对应极点的横纵坐标变化规律.平移,其横纵坐标变化规律.学生研究坐标系中跟着图形的平移,其横研究平移变换规律.gsp”来研究图纵坐标变化规形平移前后对应点的坐标挪动规律.活动 5如图 4,三角形ABC 三个极点坐标分别是A( 4,3), B( 3, 1),C( 1, 2).(1)将三角形 ABC 三个极点的横坐标都减去 6,纵坐标不变,分别获得点 A1、B1、C1,连结这三个点,获得三角形 A1B1C1,这个三角形与原三角形 ABC 在大小、形状和地点上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设计:学生自主研究,关于问题( 1 )( 2)不难求出坐标变化后的各点坐标,而后在座标系内画出相应的三角形即可.察看新的图形与原图形之间的关系,能够发现,它们的大小形状完整相同,三角形A1B1C1相当于是把三角形ABC 向左平移6 个单位获得的,三角形A2B2C2相当于是把三角形 ABC 向下平移 5 个单位获得的,如图 5.律.学生研究图形上点的横纵坐标的改变,图形的平移规律.(2)将三角形 ABC 三个极点的纵坐标都减去 5,横坐标不变,分别获得点 A2、B2、C2,连结这三个点,获得三角形 A2B2C2,这个三角形与原三角形 ABC 在大小、形状和地点上有什么关系?yACBxO1图 4yA1AC1CB1BxO1A2C2B2图 5教师活动设计教师指引学生进行自主研究,独立解决问题,学会察看图形,对图形之间的联系进行剖析,找寻存在联系的原由,特别是对整个图形的变化转变到点的变化的认识,教师要进行适合的启迪,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图形的平移规律.归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假如将一个图形上的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上(或都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的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 a 个单位;假如将它的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上(或都减去)一个正数b,相应的新的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 b 个单位.活动 6如图6,这是一个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的某动物园的表示图,如果猴山和狮虎山的坐标分别是(2,1)和( 8,2),熊猫馆的地址是(6,6),你能在此图上标出熊猫馆的地点吗?学生活动设计自己成立坐标系,研究问题的答案.教师活动设计使用课件“熊猫馆的地点.swf”演示熊猫馆地点确实定方法.使学生领会已知点的坐标,确立点的地点的方法.图 6活动 7小结与作业小结1.利用坐标方法表示地点.2.图形的平移本质就是点的平移.3.点在平移时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作业:习题 7.2稳固加深学生总结记录作业。
7.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事例帮助了解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地理位置的意义;2、掌握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地理位置的方法。
【教学重点】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平面内两条互相、重合的组成的图形。
2.各象限点的坐标的特点是:⑴点P(x,y)在第一象限,则x0,y0.⑵点P(x,y)在第二象限,则x0,y0.⑶点P(x,y)在第三象限,则x0,y0.⑷点P(x,y)在第四象限,则x0,y0.3. 如图是“欢乐谷”的平面图,已知碰碰车的坐标是(0,﹣2),请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欢乐谷”中其它各娱乐设施的坐标.二、课堂探究请仔细阅读课本P73~75页,完成探究.思考:不管是出差办事,还是出去旅游,人们都愿意带上一幅地图,它给人们出行带来了很大方便,你知道怎样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吗?例题讲解根据以下条件画一幅示意图,指出学校和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小刚家:出校门向东走150 m,再向北走200 m.小强家:出校门向西走200 m,再向北走350 m,最后再向东走50 m.小敏家:出校门向南走100 m,再向东走300 m,最后向南走75 m.问题1:如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呢?以何参照点为原点?如何确定x轴、y轴?如何选比例尺来绘制区域内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解:以为坐标原点,以正东、正北方向为轴、轴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取比例尺为1:10000,则小刚家(150,200),小强家(,),小敏家(,)。
问题2:选取学校所在位置为原点,并以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的正方向有什么优点?答:因小刚、小强、小敏都是从学校出发的,所以选取为原点,可以很方便地得到他们的坐标.问题3:图中学校右边的数字“50”表示什么?为什么?如果我们预先规定图中的一个单位长度表示实际距离100m,那么学校右边的数字“50”应该改为多少?能说说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描述地理位置的过程吗?其中哪一个环节最关键?归纳: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地理位置的一般步骤是: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____,确定X轴、Y轴的______。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利用坐标来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坐标系的构成,掌握坐标系的表示方法,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坐标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坐标系的基础知识,对于坐标系的构成和表示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坐标系的构成,掌握坐标系的表示方法,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坐标问题,并利用坐标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坐标系的构成,坐标系的表示方法,实际问题转化为坐标问题的方法。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坐标问题,并利用坐标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黑板、粉笔等。
2.准备一些实例,以便进行讲解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坐标系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通过PPT或黑板,呈现一些地理位置的图片,如学校、家庭、公园等,让学生观察并尝试用坐标来表示这些地理位置。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地理位置,尝试用坐标来表示,并解释其表示方法。
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换并进行评价。
4.巩固(15分钟)针对操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
5.拓展(15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通过坐标找到某个地点的具体位置,或者计算两个地点之间的距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