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 格式:ppt
- 大小:240.50 KB
- 文档页数:41
专题三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技巧考点阐释新课标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分析综合”层面的第二个要求为“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相应地,实用类文本阅读“分析综合”层面的第三个要求则表述为“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高考试卷中对“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考查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通常在考查了表现手法的同时,也就考查了文体特征。
知识梳理一、文学类文本(一)小说小说是在语言文学序列中和散文、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创作体裁。
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方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1.小说的基本特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其基本特征也是围绕三要素而言:(1)人物刻画丰富、细致。
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往往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却不同于真实人物,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典型人物”。
例如《阿Q正传》里的阿Q,作者就是想刻画这样典型的人物去广泛、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
(2)情节构造完整、复杂。
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小说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还有序幕和尾声。
(3)环境描写具体、生动。
描写具体的社会环境,以表现人物和事件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用来烘托人物,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两种。
其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例如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
自然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有不小的作用。
2.小说的表现手法分析小说的“主要表现手法”,就是通过文本阅读,找出作者表达主题的方法,体悟小说艺术特征。
小说的表现手法很多,体现在不同的层面:(1)从人物性格的塑造方法看,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文体特点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考点透析•根据《考纲》规定,文学类文本阅读从三个不同的能力层级考查学生,考点分三大类,共八个考点。
•高考命题人设题问题离不开小说“三要素”,考生需要知道的是,环境、情节常常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塑造人物形象又是为了表达主题的。
1.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分析文章的结构就是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把握行文思路。
概括作品主题考查的是对具体内容的概括能力。
•小说的三要素,文体特征是阅读解题必须思考的因素。
•《考纲》所说的表现手法是指还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在内的艺术手法,主要考查其表达效果。
2.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16)“重要语句”通常指:①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影响的语句;②即人们常说的“文眼”、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③内涵较为丰富的语句。
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就是分析这一类语句的修辞作用。
(20、22、25、27)欣赏形象通常指通过什么手法刻画了什么形象,通过什么形象抒发了什么情感。
作品的内涵,通常是指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观点、思想感情倾向。
3.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文学经典往往是时代精神的折射,民族精神的体现,甚至通向全人类的普遍文化心理。
文学形象具有包孕性,这就使得文学作品呈现出多层次的丰富意蕴,读者视角在历史、哲学和审美三个层面的转换,往往可以发现新意蕴。
小说的文体知识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样式,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描写,形象而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
人物、情节、环境被称作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的情节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景物等。
社会环境包括小说人物所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阶级关系等✹情节类题型:1. 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 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 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
✹答题要点:抓情节结构及主要内容,概括要准确简洁。
内容:什么事,结果如何。
方法:理清情节,高度概括。
✹线索类✹线索是小说的脉络,也是文章的纲。
✹常见的线索有:某一事物、人物、事件、人物活动、某人物见闻✹题目含义、作用类:✹1、点明中心。
2、文章的线索。
3、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4、点明文章主要人物。
5、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关于人物形象的题型:1、分析环境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2、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
3、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
①直接表现(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
②间接表现(侧面描写):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场面衬人✹解题思路:✹1、通读全文,对文章的故事情节有个整体的了解;✹2、找出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3、概括人物事件的题目可以采用“人名+事情”的形式,比如孔乙己在酒店中遭到酒客的嘲笑后,感到难堪孤独,只好和孩子们说话。
文中写了两件事,可以概括成“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和“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小孩吃”。
✹4、解答寻找人物的心路历程的题目,可以采用“××经历了从……到……的心理变化过程”这样的模式来答题。
比如分析菲利普夫妇的心路历程时,会发现人物的心路历程与对于勒的称呼变化相呼应,于是找到“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贼”“讨饭的”“流氓”这些词语,从中可以归纳出菲利普夫妇经历了从恨于勒到盼于勒、赞于勒,最后躲于勒这样的心路历程。
考点四小说的语言与文体特征《考试说明》对于“小说语言”的考查有两大方面的规定:一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二是“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艺术”。
小说的特征主要指小说的虚构性、选材组材的特点和表现手法的灵活多样。
对小说文体特征的考查近两年是热点。
设题角度一理解词语含义和句子含意|相关知识|理解重要词义、句意,首先要理解其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其语境意,即在一定的语境中的临时意义;此外,还要注意有无“言外之意”,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
|方法思路|1.理解词语含义的方法这类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意思,而是特定语境中容易发生偏差的含义。
注意比喻义、象征义、语境义,即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便消失的含义。
2.理解句子含意的方法(1)抓句子的关键词语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性词语,这些关键性词语,可以是主干,也可以是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
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
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
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
(2)抓句子的位置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
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3)抓句子的手法这些手法,既可以是人物描写手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也可以是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等。
对含有手法的句子的理解,应从手法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
3.答案要点构成的方式对词语和句子含意的理解,一要解释其表层义,即字典上的意义;二要解释其深层含意,即在语境中的含意,结合上下文的具体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课时55精准分析情节结构——梳理文脉,扣住技巧知识清单(九)情节结构一、小说文体知识(一)文体特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的本质特征是虚构,通过叙述,虚构世界与人生。
散文的本质特征是写实,贵“我”,言说真诚而自由,以独特的方式表现“我”对生活的独特体验。
小说的主体是讲故事,讲究讲故事的技巧以及结构的安排,而散文则不讲究情节安排,所谓“形散神聚”也只是它结构上的特点之一。
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剪裁加工,写意或描绘而成的。
1.小说四要素(一说三要素)关系图2.小说常见主题(二)文体种类小说种类⎩⎪⎪⎪⎨⎪⎪⎪⎧按篇幅分: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科幻小说、动物小说、 武侠小说等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等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 小说、现代主义小说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按国别分:中国小说、外国小说二、高考小说选文特点 1.微型小说(1)短小精悍,以小见大微型小说篇幅短小,最多千余字。
它撷取的多半是具有典型意义和概括力的某个场景、某个细节、某个侧面,或者是生活中的一帧速写、一幅剪影、一个镜头、几段妙趣横生的对话、细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中折射出重大的主题,蕴含丰富的意蕴,从而反映大千世界、时代风云。
(2)人物典型,情节紧凑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微型小说凸显作品主题的主要载体。
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是其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
受篇幅限制,微型小说大多浓墨重彩地描写人物在某一特定时间的某一侧面,很少铺叙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过程。
微型小说的情节一般发展比较快,前后事件较为紧凑,情节安排常突破思维定式,给读者以惊异感。
(3)结构严密,结尾新奇微型小说尽管篇幅短小,但结构严谨。
它通常不是靠情节的复杂取胜,而是靠精心布局,以求主次分明。
小说体裁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小说体裁的介绍小说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重要体裁,主要是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来描绘社会生活、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形式。
小说体裁可以分为现实题材小说、历史题材小说、科幻小说、言情小说等。
第二章:小说的构成要素小说通常由情节、人物、环境和语言等要素构成。
情节是小说的骨架,人物是小说的灵魂,环境是小说的背景,语言是小说的表达方式。
第三章:小说的叙事手法小说的叙事手法包括直接叙述、间接叙述、描写、对话、议论等多种形式。
不同的叙事手法能够营造不同的叙事氛围,增加小说的艺术魅力。
第四章: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包括描写、抒情、对比、象征、寓言等多种形式。
通过这些表现手法,可以使小说更加生动、鲜明。
第五章:小说的风格特点小说的风格特点包括文字简练、语言生动、结构严谨等。
不同的小说会有不同的风格特点,这些要素对于小说的品味和审美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六章:小说的创作技巧小说的创作技巧包括人物塑造、情节设置、环境描写、语言运用等方面。
只有掌握了这些创作技巧,才能写出优秀的小说作品。
第七章:小说的阅读方法在阅读小说时,需要注重情节的把握、人物的理解、环境的感受,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品味和艺术的感悟。
只有掌握了阅读方法,才能领略小说的魅力。
结语:小说体裁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重要体裁,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小说的构成要素、叙事手法、表现手法、风格特点、创作技巧和阅读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才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小说。
只有重视和研究小说体裁,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小说相关知识点梳理总结本文主要围绕小说的基本概念、创作要素、发展历程及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梳理,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小说的本质和魅力,提高对小说的欣赏水平和创作能力。
一、小说的基本概念小说是一种虚构性的文学作品,以叙事为主要表现手法,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和情节的发展,展现作者对现实生活和人性的深刻思考,是以幻想与艺术加工为特征的文学创作形式。
小说通常采用第三人称叙事的方式,刻画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通过情节的渲染、冲突的表达、情感的塑造,情节的起承转合,力求展现生活的真实与多样。
小说的创作要素1.情节:是小说中最重要的创作要素之一,是自始至终贯穿整个作品的串联线索,是推动故事发展进程的核心。
情节的设置要紧扣主题,通过设置合理的冲突、发展和高潮,使整个故事显得更加生动有趣。
2.人物:是构成小说的重要元素,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小说创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者通过人物的外貌、性格、言行等方面的塑造,展现人物的立体性和鲜活性,使读者产生对人物的真实感和共鸣。
3.环境:是小说中的另一重要元素,环境的刻画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表现力,使读者对作品所描绘的地域和时代有更深的理解和共鸣。
4.语言:小说语言的运用对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的精练、形象生动、细腻丰富,能使作品更富感染力和艺术性。
5.文体:不同的文体会对小说的表现形式和创作要求产生影响,因此选择适合的文体对于作品的创作和表现是非常重要的。
小说的发展历程小说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的神话、寓言故事和史诗传说,到了近代,小说开始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中国古代传世的小说有《西游记》、《红楼梦》等,这些作品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人性描写,成为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
而在西方,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作品有《唐吉可德》、《鲁滨逊漂流记》、《傲慢与偏见》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学价值,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学形式的不断完善,小说逐渐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文学风貌。
分析作品体裁得基本特征与主要表现手法考点:分析作品体裁得基本特征与主要表现手法(一)分析作品体裁得基本特征一、散文1、散文基本特征:一,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神不散);二,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三,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由实到虚)。
2、分类(据内容与性质分)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得散文)对人与事物进行具体描绘与叙述(突出特色);表现作者得认识与感受,带有浓厚得抒情成分;侧重于从叙述人物与事件得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得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得思想感情。
如鲁迅得《藤野先生》与吴伯萧得《记一辆纺车》、鲁迅得《五猖会》⑵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得文章)描写景物得同时抒发感情,采用多种抒情方式;写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得特征,按照空间得转换为顺序,运用移步换景(定点换景、移步定景、定点定景)得方法,把观察点得变化交代得清清楚楚;对景物加以生动地描绘,可以起到下列得作用:①交代背景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思想感情④铺垫情节⑤更好地表现主题。
如老舍得《想北平》与朱自清得《荷塘月色》。
⑶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得思想感受,抒发作者得思想感情得散文)有对具体事物得记叙与描绘,没有贯穿全篇得情节,强烈得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
它或者直抒胸臆,或者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得诗情画意。
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常常运用象征与比拟得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得艺术感染力。
如陆蠡得《囚绿记》、周国平得《面对苦难》二、小说(小说就是一种以人物形象得创造为中心得叙事性文学样式,人物、情节与环境就是小说得三要素)小说得基本特征:一,性格刻画丰富、细致;二,情节构造完整、复杂;三,环境描写具体、生动。
塑造人物形象得方法:外貌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衣着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对话、独白) 环境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白描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叙述方式: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环境:自然环境(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感情)与社会环境(时代背景)小说线索(二)分析作品主要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现特色、艺术特色、表达特色、表达效果、艺术效果、手法)★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得技巧与文体知识运用方面得技巧★修辞手法得运用与其她相关写作方面得技巧从高考试题来瞧,对表达技巧得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就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