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炼字题答题模式共26页
- 格式:ppt
- 大小:3.00 MB
- 文档页数:26
古诗词曲鉴赏(二):炼字及答题方法古人如此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诗赋以一字见工拙” —苏东坡“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孟郊“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杜荀鹤“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方干“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炼字题的设问形式:1.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或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2.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①一静一动,俱写了李凝居住之处的清幽;②文意、手法:上句写鸟儿的酣眠,正面写出环境的恬淡幽静;下句写僧人的敲门,从侧面烘托环境的寂静清幽。
③声韵方面:“下字贵响”,“敲”字响中寓意,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效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的选用,一直被人们当作修辞学上的范例。
洪迈《容斋续笔》载:吴中士人家藏有此诗原稿,“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
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
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绿”字极富表现力,有鲜明的色彩感与形象感。
这个“绿”字马上唤起人们对春到江南的感觉,使人联想到江南春天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气象。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
请你说说为什么?“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
用一个“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
而用一个“见”字,人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南山见我亦如此。
如果是“望”,就成了有意所为,而“见”字正写出了人与自然,乃至于宇宙之间的一种和谐,完美地表达了诗人赏菊爱菊时那种超脱怡然、悠闲自得的神态与心态。
诗词鉴赏——炼字专题一、题型分析设置问题形式1、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字;请作简要分析2、对某字进行赏析或简析某字的表达效果3、某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诗的诗眼是什么5、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二、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了什么手法释含义、明手法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描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三、格式该词有……的含义;采用……修辞手法;化……为……{释含义、明手法};写出了……情形; {描景象};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同时在结构上还照应了前后文的……或“为……做了铺垫”{表感情、谈作用}四、综合1、动词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2、副词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是一首怨妇诗;全诗行动曲折地描写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其中“忽”字是描写主人公心理变化过程的一个关键词;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形容词西江月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注:本词写于作者被贬黄州之时..有人认为整首词中最突出的是第二句中的“凉”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4、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注:齐己;唐朝和尚;善诗 ..齐己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识故时有怀才不遇之慨..郑谷将“数”改为“一”;好不好原因是什么小说考点之-情节考点一、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1、步骤:明确小说思路分析小说的结构类型掌握情节安排的基本技巧及作用2、分析情节作用的答题方向;作用点+体现点遗璞贾平凹离公路很远的地方;有条山沟..再往深里走;有座古庙;庙前的河滩里;有一块石头:四间房那么高;像一只实心碗儿放着..上边凿了四个大字:孕璞遗璞..住在这孕璞遗璞周围的人家;就是遗璞村..县志上说“这石头;是当年女娲补天的时候多了一块;就遗弃在这里再没有用..人们都在传说;这石头孕了玉璜;是仙灵之物;于是时常有人前来观赏;遗璞村的人便祖祖辈辈自豪..收罢秋;天气转凉了..沟脑上边要修一道水渠;把水引到山坡下的地里;男人们都去辛苦;丁丁当当在远处破石头..夜里回来;便坐在碾盘上吃饭;然后就熬了山上自采的夜茶..这茶很苦;一天三顿都要喝;不喝脑壳就疼..一喝着;身上来了精神;他们就笑话山外来观赏遗璞的那些人:“城里人没采;一喝这茶就吐了..”“城里人胃嫩..”“鸡鸭都克得过;这茶水儿却受不了”他们说过;就乐了;接着就看起河滩里的那块遗璞来..“这么个仙物儿;遗在这里真委屈了..”“多亏就遗弃了它”“多亏”“它要不在这儿;谁会到咱这儿省城在天尽头;咱能去吗但咱坐在家门口;倒见着省城大人物了..”省城老贾是七年前在这里呆过的.. 那时候;村里人发现从县里来了个胖胖的老头;白日里也上山劳动;夜里就在石头前闷头儿坐一阵..他们都不知道这是谁;后来才风闻是犯了错误;从省城来的人;姓贾.. 就叫起他省城老贾..一年后;省城老贾就在县里当了书记;他们才知道那是个当官的人物;遗璞村老少都很骄傲..省城老贾也没忘了这遗璞和遗璞村的人;过一些日子;就来看看石头;又给这个村拨了好多救济粮、救济款..有一年每家得到十二元;一半买了粮食;一半给孩子们买了塑料凉鞋..到山外去的时候;孩子们就穿上塑料凉鞋;式样挺漂亮的;只是穿长了脚发烧;走一走得用凉水浇..去年秋初;省城老贾突然回省城去了;临走他照了好多遗璞的照片;还说回去后;要为这石头写写文章哩..不久;他就在省城当了一个很大的官..遗璞村的人愈是十分地骄傲了..“那文章不知写了没有”男人们在碾盘上说话;婆娘家觉得热闹;也走了过来..女人在石头上坐了;一直不开口;这会儿说:“蛮儿说;他在报上看到省城老贾的文章了..”“写咱遗璞村了吗”“写了;说‘四人帮’迫害他;把他‘流放’; ‘流放’是什么意思”“就是下放吧..”“‘流放’到一个山区小县;而且还在一个山沟沟劳改了一年..”“你胡说了;他住在咱这儿;没有背枪的看守他;苦是苦些;和咱们一样;咱又处处照顾了他;你说他劳改了一年;咱们不是长年在劳改吗”“蛮儿说报上就这么写的..”“蛮儿一定是看错了..你们婆娘家这臭嘴”婆娘家便不再言语了;低声骂了一句怀里用牙咬奶的孩子..男人们喝过一杯黑糊糊的茶水;又说开了:“咱这块遗璞;真是好石头呢想想;招来了多少人了不算一般的;大人物就有十多个了吧”他们扳指头数数;果然十多个了..“以后还能来吗”“只要有咱这块石头;就有人来吧;说不定以后还会来比省城老贾更大的人呢..”“啊;那最好;娃们又要有凉鞋穿了”“但愿他们能来..”“但愿不要是犯了什么错误..”“但愿……”茶已经喝完;就卷着喇叭纸烟抽起来;黑影里;火光一明一灭的..末了打着哈欠;还在说:“真是好石头呢..”但是;就在这一夜的黎明时分;河滩里响了一声爆炸声;人们都惊醒了..早晨起来;才发现是蛮儿一帮年轻人用炸药把遗璞炸开了;又用铁钎大锤在黑水汗流地砸着;破着;就把石头一块块抬着到水渠工地上去了.. 有删节题:小说两次提到小孩的凉鞋;各有什么作用寒冬里的暖意侯发山天寒地冻;北风呼啸;火车站站前广场依然人潮涌动..一个没有双腿、十二三岁的小男孩“坐”在广场一角..他面前放着一个搪瓷茶缸;里面有零星的角币和分币;看样子拢共也不过两元钱..一看这个样子大家都知道;小男孩是个乞丐..有不少人从小乞丐面前经过;大多是瞟上一眼;而后扬长而去;好像无视他的存在..小乞丐眼巴巴地看着从他跟前经过的每一个人..已经有大半天了;没有一个人停下来往小乞丐的搪瓷茶缸里扔钱币..一对年轻情侣与小乞丐擦身而过;走出两步远;那个女的又停下脚步;扭过头来;翻看自己的小提包..那个男的明白过来;轻轻拉了女的一把;说;别发慈悲了;现在这样的骗子太多了;说不准人家家里比我们还富裕..女的一边扒拉提包一边说;没有零钱;算了..说罢把挎包甩到肩上;和男的飘然而去..天空飘起了零星的雪花;小乞丐身上穿的棉袄破烂不堪;根本抵御不了寒冷;不住地瑟瑟发抖..人来人往;脚步匆忙..雪花给小乞丐披上了一层白;他抖落身上那层白;依然保持着原来的姿势..这时;过来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他在小乞丐身边停下来;认真地看了看小乞丐;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钱放在小乞丐面前的搪瓷茶缸里;搪瓷茶缸一下子满满的..小乞丐又惊又喜;忙给老人磕了一个头:“谢谢老爷爷”老人爱怜地抹了一把小乞丐头上的雪;说:“孩子;天太冷了;回家吧..”小乞丐点点头;把搪瓷茶缸放进胸前的布袋里走了;不;是两手撑地;屁股一下一下往前挪动的..老人看到小乞丐“走”远了;就放下拐杖;在小乞丐坐过的地方坐了下来——原来;老人也是一个乞丐..故事并没有结束..大约一年后;小城一个年轻人患上了白血病;要进行骨髓移植手术;需要很大一笔费用;可是小伙子家境贫寒;拿不出这笔费用..年轻人的朋友就自发做了个“爱心捐款箱”;到街头为小伙子募捐..那一天也异常寒冷;“爱心捐款现场”很冷清——也可能是天气寒冷;人们很少出门;不知道这里有个“爱心捐款现场”..当然;偶尔也有人行色匆忙而过;当他们注意到“爱心捐款箱”后;行色更加匆忙了..有人冷言冷语地说;说不定是个骗局呢..是不是有关部门组织的;谁会相信呢这时;那个小乞丐“走”了过来..“爱心捐款箱”旁边的组织者以为小乞丐是过来乞讨的;抱歉地笑着说:“小朋友;实在不好意思;我们也是乞讨的;没有钱给你啊..你还是去别处吧..”小乞丐说:“叔叔;我是来捐款的..”等“爱心捐款现场”的组织者明白过来;小乞丐已把身前的口袋里的钱币一下一下塞进了空荡荡的捐款箱里..有记者捕捉到了这个镜头并把照片刊登在了报纸上..白血病患者看到报纸后;一下子泪流满面——他认出了小乞丐——他就是一年前阻止女朋友给小乞丐捐款的小伙子..记者又写了篇后续报道;很快又引起读者的强烈反响..故事的结局很美好很温馨:社会各界纷纷给小伙子捐款;在短时间内筹集到了全部医疗费用;小乞丐也被一个企业老板领养.. 选自短小说1.小说在第四、五段着重写了雪花;有什么作用 6分2.结合全文;概括小乞丐的形象特点..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说标题“寒冬里的暖意”中“暖意”指什么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遇到乞丐;有人认为该进行帮助;也有人认为可能是骗子;不能纵容骗子行骗..你认为呢 8分____。
古诗炼字题讲义~~~~~~~~~~~~~~~~~~~~~~~~~~~~~~~~~~~~~~~~~~~~~~~~~~~~~~~~练习巩固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古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翻译:在南浦凄凉愁苦的分别,秋风萧索黯淡。
回头看一次就肝肠寸断,好好离去吧,不要再回头了。
赏析:这首送别小诗,清淡如水,款款地流泻出依依惜别的深情。
诗的前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
“南浦”,南面的水滨。
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
《楚辞·九歌·河泊》:“送美人兮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参考答案】“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
“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
(释字义、描景象)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归隐生活的闲适自在。
(点作用)~~~~~~~~~~~~~~~~~~~~~~~~~~~~~~~~~~~~~~~~~~~~~~~~~~~~~~~~~~~归纳总结家庭作业山行清姚范7。
古诗之练字答题步骤及其相关知识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古诗之练字答题步骤及其相关学问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古诗之练字答题步骤及其相关学问炼字型一、提问方式(1)X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为什么?(3)你认为X字好在哪里?二、解答分析沈德潜曾说:“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从诸多诗例来看,胜利的炼字就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炼字,就是使“意”——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详细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
只有炼出详细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气。
所炼之字有肯定的规律可循:五言炼其次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五言炼第三字:“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 五言炼第五字:“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
” 五言炼2、五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七言炼其次字:“山入白楼沙苑暮,潮生沧海野塘春。
” 七言炼第五字:“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 七言炼第七字:“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 七言炼第2、五字:“鱼含月影随云动,鸟吐花声寄树闲。
” 从词性的角度而言,古诗炼字一般有: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其次步:绽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明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二.历史上诗人有关提练字的故事王羲之练字的励志故事王羲之从 7 岁开头,成天起早贪黑地练字。
11 岁那年,他想去父亲的房间找点字帖连续练字,发觉父亲的枕边有几本书,于是拿起最上面的一本一看,那是本叫《笔论》的书,内容是教人写字时如何运笔。
王羲之一翻开书,就忍不住开头记录那些执笔运笔的技巧,他读得爱不释手,不知不觉把书带出了父亲的房间来读。
他根据《笔论》中所讲的方法,每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入迷了。
诗歌鉴赏炼字题答题模式问题形式:1.这首诗中某个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2.同一诗句在不同版本中某个字不同,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何3.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4.品味作品某字,并加以简要分析。
解答思路: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 3 )a、点出该字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
~b、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c、或对诗人表达感情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答题模式:X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1、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步骤一)。
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步骤二),使景色描写更加富有层次(步骤三)。
例2、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答案:“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
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
)例3、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问:颔联与颈联中的“”和“”两字用得精妙,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