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答题技巧
- 格式:ppt
- 大小:811.51 KB
- 文档页数:39
专题19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选择题解题技巧一、考纲解析2020年、2021年高考语文三套全国卷的古代诗歌阅读的第一小题都采用了选择题形式,选项多是从诗歌的思想内容、形象画面、表达技巧、语言特点等角度设计题目,覆盖面广,要求高,需要考生对给出的阅读材料有全面、深刻、细致的理解,进而才能够选出正确的选项。
从近两年的高考古代诗歌选题的命制角度分析,错误项分别有以下几种类型:①望文生义。
解释诗句时,不考虑整体内容,错误解说诗句中的字词等。
②无中生有。
凭空解说一些诗歌中没有体现的内容,比如相关的表达技巧等。
③说法绝对。
选项内容太过绝对,不符合客观情况。
④胡乱联系。
选项的内容将诗歌的某些特点与学生学过的诗句联系起来,但这种联系不是必然的。
⑤拼凑词句,把几句没有本质联系的诗放到一起来解释诗歌。
二、考向分析考向一诗歌选择题设误“4角度”角度一(重点)内容感情判断【设误类型】哀乐颠倒、对象错误、诗句理解错误【失误原因】没有正确理解诗意,不会利用诗歌中的某些暗示性词语进行推导。
角度二形象画面的判断(难点)【设误类型】形象身份理解错误、形象特点概括不当、形象判断失误、形象作用分析不当、画面描绘不当、意境概括有误。
【失误原因】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不当,对诗歌形象的意义理解不当,概括的方法不当,不知常见意象的特点。
角度三表达技巧【设误类型】表达技巧判断错误、表达技巧的作用分析不当、相关内容联系错误等类型。
【失误原因】或表达技巧知识积累不足,或不能理解表达技巧的特征和作用,或不能联系相关内容进行鉴赏分析等。
角度四语言特点判断【设误类型】词语解释错误、语言特色错误、语言风格错误等类型。
【失误原因】对词语的性质特征理解不清(主要为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叠词),对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是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理解不透,不能准确判断诗歌的语言风格等。
考向二诗歌鉴赏选择题答题两角度解答诗歌鉴赏性选择题,一般从以下两个角度:三、新题解析一、选择题1.(2020·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三一模)下列诗句与传统文化里所描绘的古人活动场景,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021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学案:第二部分专题七第二讲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含解析第二讲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错误!1.宏观把控,综合分析.古代诗歌阅读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4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但是其综合性明显加强,答题时需要全面分析诗歌。
2.体察入微,着眼细部.命题者经常会在细微之处设置陷阱,经常采用曲解文意、张冠李戴、无中生有、牵强附会等方法设误。
3.关注选项,辐射全诗。
命题者设置的四个选项,其内容大多是正确的,对于解决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和理解全诗内容具有积极作用。
错误!选择题和主观题只是题型的区别,考查内容和角度没有变化。
因此,答题时,考生只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认真比对,找到命题人设置选项的设误点,就可以顺利作答。
设误点1:词句理解有误释义命题人往往故意曲解某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如望文生义、以今律古等。
对此,考生应在总体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逐字逐句理解诗句。
典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沙丘城下寄杜甫李白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劈头自问,暗含诗人无所事事的烦闷。
B.三、四句用“古树”象征着和杜甫的友情像古树一样长青。
C.一、二句是主观情绪的抒发,三、四句转向客观景物的描绘。
D.最后两句是说为了解除思念就跟随汶水一路南行.解B项,三、四句只是写生活环境,句子理解有误.析1.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题目。
念奴娇朱唏颜倦怀无据。
凭危阑极目,寒江斜注。
吴楚风烟遥入望,独识登临真趣.晚日帆樯,秋风钟梵,倚遍楼东柱。
兴来携手,与君更上高处.隐约一水中分,金鳌①戴甲,力与蛟龙拒。
拟访临幕清夜鹤②,谁解坡仙神遇。
断壁悬秋,惊涛溯月,总是无声句。
胜游如扫,大江依旧东去。
注:①金鏊:传说大海里的神龟.②鹤:古人认为是一种神异的鸟,故称仙鹤。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超级管用的古诗鉴赏答题模板语文学科中,古诗歌鉴赏这个题目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难题,在平时的教学中,这个题目也是主干知识,所以每次考试的时候,总是有学生在这个题目上面出错,甚至得到很低的分数。
有的学生不是读不懂古诗,而是不会组织答案,即意思明白,却不能用文字准确表达。
因此这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些很有用的古诗歌鉴赏题答题模式,希望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有所帮助。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答题的时候应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的时候一定要忠于原诗,还有用自己的想象加以创新,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等,注意能准确的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这样题目的时候千万不要空洞,例如“回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够的,也得不到多少分,应回答出因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这样表达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的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
(3)、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名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提问方式: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本诗中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用某个字替代行吗?为什么?(1)、解释该字在句子中的含义。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选择题(4选1)这一命题形式在注重考查考生对诗歌全面理解、扩大考点覆盖面的同时,也降低了试题的难度。
艺术技巧判断错误和诗人观点态度理解错误是选择题的高频设错点,更加侧重对诗句意思的准确理解,特别是对诗句中关键词的理解是近几年的命题新趋势。
选择题和主观题只是题型的区别,考查内容和角度没有变化。
因此,答题时,考生只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找到选项的设误点,仔细分析,认真比对,就可以顺利作答。
一、命题人命制错误选项的“8大方式”和应对策略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许道宁画①XXX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①许道宁:北宋画家。
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选项ABC选项表述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山川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出格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局部的篇幅。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C[C项理解毛病。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毛病,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 应对策略古诗中有大量词语为古今异义词,某些句子有特殊语言征象,解读时要充分调动积累,联系语境,以求精确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XXXXXX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XXX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XXX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XXX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XXX时知杭州。
③唐朝XXX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XXX有第一人XXX,公是否?”XXX怕被扣留,骗他说:“彼XXX,安肯来邪?”本诗尾联用了唐代XXX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选项A选项表述本联用XXX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XXX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XXX十分相似。
专题19古诗词鉴赏选择题课外编(解析版)考点穿透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答题技巧【命题实质】古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4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只不过变完全由考生来鉴赏的主观题形式为命题者加入相关鉴赏信息(正确信息和错误信息)的选择题形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题不仅是降低了诗歌鉴赏题目的整体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
【命题设误点的“似是而非”】4大设误角度:形象特点概括不准、语言鉴赏不当、表达技巧确认不准和效果分析不当、情感分析不当7大设误陷阱: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夸大缩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关系混乱【常见的陷阱设置点】1.意象意境分析不当2.基础知识运用错误3.词句解说曲解原意4.主题情感分析不当5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
【答题技巧】1.基础知识需稳扎稳打,落实积累。
2.关注选项中手法的判定。
尤其关注对手法效果与用意的分析。
3.关注选项中的“表达”、“抒发”等词。
4.关注对意境、氛围、基调的判定。
5.要探究诗人写作意图,抓准情感。
【方法总结】1、细读诗歌是关键(关注标题、作者、注释、关键词等)。
2、审清题目明要求。
3、细读选项划要点(切分关键信息)。
4、正选排除巧妙用。
诗词鉴赏题,无论题型怎么变,都离不开考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如果具备了基本的诗歌阅读知识体系,掌握一些解题方法,就能将此题迎刃而解。
典例在线【一、2020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古诗词赏析选出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落日帐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一何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A. 此诗为触最生情之作,主要抒发了诗人的羁旅之愁、思多之情以及生的年华渐老之感。
B. 前两联写诗人客中久滞,归心似箭,现在终于得以回乡,欣喜于能像孤云与归鸟一样,自由快速地回到故园。
C. 颈联写远景,“远烧”,其实就是前一句提到的“微阳”,一个“烧”字,隐隐透露出一种静中有动的感觉D. 尾联中的“不敢照”,是因为唯恐照了给自己增添忧愁,然而不照已知容颜憔悴,不比昔日,更显出诗人愁思深重。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方法技巧总结古典诗词的简单赏析是近年来中考语文的常考题,要做好此类题目,关键是把握好以下两点:一是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二是古典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
一、如何把握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其实可分两步走第一步:弄清中国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类情感: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陶渊明《饮酒》)诗人在低头采菊与仰头见山这一不经意的瞬间,与篱菊和南山形成了一种若有若无的默契关系,进入了悠闲淡远、恬然自适的佳境。
第二类情感:伤春惜春,对人生苦短的慨叹。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北宋?王令《送春》)以惜春之情来写送春,新颖别别致。
通过写花、鸟,把自然物象点化为情感现象,抒发出对春的一种执著、深厚、缠绵、凄婉的依恋之情。
第三类情感:秋思、秋恨,对离愁别绪的咏叹。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唐?温庭筠《梦江南》)“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既是写眼中所见,又借景物巧妙地烘托出一种怅然若失的痛苦心情,那凄清的景象,不正暗示了那悠悠不返的男人辜负了女主人公的脉脉之情吗?读罢使人感同身受,平添一种怅恨。
第四类情感:爱国报国之志。
此类诗歌通常从亡国之痛、壮志难酬这两个角度来抒发的思想感情。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唐?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两句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诗人不顾年迈体衰,一心想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两句借助梦境把诗人的爱国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五类情感:对统治阶级的揭露和控诉。
①不劳而获。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北宋?梅臣《陶者》)通过对比,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阶级不劳而获的社会现实。
②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徭役、战争)。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诗歌鉴赏答题技巧15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歌吧,诗歌是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学体裁。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诗歌?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1把握主人公的立足点一般而言,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时空立足点,就可以为贯通全诗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是解读诗歌的重要方法。
抒情类诗的主体分为两类:一类有诗人设身代言,即诗人设想自己就是诗中的人,为他们奔走呼喊,代他们倾诉衷肠;一类是诗人直抒胸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诗人自身的形象。
总体看,后一类居多。
关注诗歌的题目诗歌的题目是诗人写作意图的集中体现,它像一条红线,串联起散落在诗歌中的珍珠,像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关注题目,分析题意,同样是贯通全诗的重要方法。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诗都能找到立足点,像咏物诗、咏怀诗、咏史诗、哲理诗等,一般就没有,那就更应该关注题目。
了解诗歌的结构起承转合是古典诗歌尤其是近体诗的结构中固有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视角窥探作者的思路,进而贯通全诗。
在初三复习备考中,如果我们遵循这种规律的话,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凡依着起承转合的程式来写的诗,尤其要注意起句,因它往往是贯通全诗、解读全诗的钥匙。
答题应紧扣原诗的内容命题者对诗歌鉴赏考查的目的是看看我们是否真正读懂了诗歌,因此对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必须结合原诗歌的具体内容来进行,千万不能空泛而谈。
如果是选择题则要紧扣原诗词内容进行判断选择,否则难以说明自身是否读懂了原诗。
明白选择题选项常见干扰设置句意理解方面:误解多义字、对象错位、偷换概念等;思想感情分析方面:无中生有、牵强附会、任意拔高等;表达技巧方面:张冠李戴、想当然等。
我们在平时要多加练习,并及时总结答题规律。
熟悉有关意象与意境的知识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编号:________________古代诗歌鉴赏快速规范答题技巧及模板古代诗歌鉴赏快速规范答题技巧及模板古代诗歌鉴赏快速规范答题方法(一)诗歌主题的快速把握1.看背景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⑴,愿斫五弦琴⑵。
[注释]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
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
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如果了解了王安石积极变法的经历,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的主题。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为他的人格写照:尽管在变法中,他受到种种打击,但他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 2.看体裁抒情诗要注意把握诗人在诗歌中传达出来的情感。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其目的就是抒发情感,该诗的主题是:壮志未酬的华发之叹。
再看下面这首诗: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抒情诗,然后把握其情感:讽谏唐朝统治者,贪图享乐,当心亡国。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
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首先,应把握诗中的两个悲剧人物:琵琶女,当年色艺双绝,后来沦落江湖;白居易,当年名满京城,后来谪居江州。
从琵琶女、白居易的悲剧,我们可以联想到屈原、贾谊、李广、陶潜、李白、杜甫等无数杰出人才的悲剧。
根据诗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出该诗的主题:奇人数奇(数奇,命运不好)的才子之悲。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请看下面这首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之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高202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学案之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第二讲诗歌选择题的解法【知识精讲】1.方法(1)认真阅读选项。
认真阅读选项的内容,是完成判断任务的前提条件。
特别是选项中进行分析的内容,必须字字审读清楚。
选项的设误点往往“藏”在分析部分。
(2)仔细比对差异。
将选项涉及的内容逐一在原诗句中标注,然后与选项的表述进行细心的比对,发现差异。
2.步骤第一步:通读诗歌。
从标题、诗人、正文到注释入手,全面通读诗歌,力求做到读懂诗歌。
第二步:审清题干。
是选择正确的,还是选择不正确的?有的题干中出现“最恰当”的字眼往往要注意选项的优中选优。
第三步:逐一比对。
逐一将选项与相关诗句对照,聚焦比对,找出选项中的确切根据。
3.答题示例[2020·全国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读史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①,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②,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
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立功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答案】B【(1)通读诗歌。
此诗的标题是“读史”,诗人是王安石,正文是七言律诗,注释解释了“黮闇”“糟粕”两个词。
我们需要认真阅读,力求读懂。
(2)审清题干。
“4选1”选择题题型包含两个部分:题干+选项。
题干要求“理解和赏析”,针对的是考点,主要起提示性的作用。
选项有4个,其中不正确的有1项,正确的有3项,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3)逐一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