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第二课时
- 格式:docx
- 大小:40.71 KB
- 文档页数:6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 、描述人体免疫的功能。
4、说明计划免疫的概念和意义。
5、知道艾滋病病毒的存在和预防艾滋病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收集艾滋病的资料,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和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对待艾滋病病人、关心和帮助他们的生活,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学习重难点】重点: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难点: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1、课前检测:①第一道防线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它们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作用,此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作用。
②第二道防线是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组成,它们分别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作用。
③第三道防线主要由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其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④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因为对都有防御作用,所以叫做()。
而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人出生以后才产生的,通常只对或有免疫作用,因此叫()⑤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促进了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
探究二、免疫的功能1、免疫是人体的一种,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和进入体内的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细胞和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2、大家来谈一谈免疫都有哪些功能?免疫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成常说保持个人卫生,如勤洗手,勤洗澡等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这是为什么?探究三、计划免疫1、疫苗通常是用_______的或_______的病原体制成的________,将它接种于人体后,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______,从而提高对____________的抵抗力。
示范教案一免疫与计划免疫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免疫最初的含义和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
2.理解免疫三个方面的重要功能。
3.知道计划免疫及其重要意义。
4.了解常见疫苗所针对的传染病。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免疫对人体的利和弊,学会一分为二地辩证地看待问题。
2.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自己儿童时期接种疫苗的情况体会出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及国家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关心。
2.通过了解人类与传染病作斗争的历史,培养学生对医疗事业的关心、体会医疗工作者的艰辛和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教学重点1.免疫的含义及功能。
2.计划免疫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1.免疫的三方面功能。
2.过敏反应的病因。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分析归纳法。
●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1)免疫功能的多媒体课件;(2)过敏反应的录像资料;(3)有关传染病及其通过预防接种治疗的资料。
2.学生准备:自己的免疫接种证。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置疑问,引出免疫的功能]教师:你们知道当一个病人因肾脏功能衰竭而急须肾移植时,医生是否可将任何一个健康人捐献的肾脏移植给病人呢?学生:不能。
必须找到一个与之相“匹配”的肾脏,肾移植才有可能成功。
教师:那么为什么不“匹配”的肾脏就不能移植呢?学生:(摇头表示疑惑)教师:这实际上与人体的免疫系统有密切的关系。
我们学完本节的内容之后,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板书:三、免疫的功能[根据已有知识,引出新概念]教师:上节课我们提到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个概念,那么究竟“免疫”这个概念意味着什么呢?“免疫”这个词最初的含义是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但随着免疫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免疫的认识已经大大提高了。
下面我们就通过动画片来理解现代免疫的含义。
[播放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动画播放完了,那么从这三段动画中我们来共同总结一下免疫的功能。
学生:从第一段动画可知:免疫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维护人体的健康。
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教师教案
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教师教案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复习提问:人体有哪三道防线?三道防线有什么区别呢?
教师讲解:在天花流行时,得过天花的人几乎不再得天花,此人获得了对天花的特异性免疫,但对其它传染病如麻疹无免疫力。
1.第一道防线组成:皮肤和黏膜。
功能:阻挡病原体的入侵; 分泌物可以杀菌;纤毛可以清扫异物。
2.第二道防线
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功能: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病菌的细胞壁, 使病菌溶解。
3.第三道防线组成: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功能:病原体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与一定的抗原结合, 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将抗原清除。
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能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第三道免疫防线是特异性免疫
那么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免疫有何区别呢?
20 世纪80 年代初,美国德克撒斯州的一家医院里,一个小男孩一生下来,就被隔离在一个无菌塑料罩里,
给他食用的任何食物都经过了严格消毒,不含任何病菌,甚至他呼吸的空气也是经过过滤消毒,以保证他的肺不受病菌感染。
为什么这个小男孩一生下来,就必须隔离在无菌塑料罩?原来他天生没有免疫功能,对任何病菌都没有抵抗力。
那么什么是免疫?
学生阅读课本中第45 页免疫的概念和功能。
教师边出示幻灯片边讲解: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是机体一种重要的防卫功能。
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排斥和破坏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如病原体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这里添加联系,可
以
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教师教案
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
和
稳定。
多少年来,免疫的概念通常是
同对传染病的抵抗力紧密相连的,
因此,长期以来,免疫学在传染病
的防治上起了巨大的作用,控制以
至消灭了某些传染病。
例如1980
年5 月第33 次世界卫生大会庄
严宣告:全世界已消灭天花。
近
年来随着免疫学的飞跃发展,免疫的概念远远超出了抗感染的范畴,例如移植免疫、肿瘤免疫,而免疫学已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出示思考题:
1.人类在许许多多病菌、病毒存在的环境中为什么能健康地生活?
2.人体内的细胞在不断衰老、死亡、又不断产生新的细胞,为什么人体内不觉得新细胞过剩或死细胞堆积呢?
3.为什么老年人或应用免疫抑
制剂的人肿瘤发病率较高?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人体免疫功能表解:
教师讲解:当免疫功能正常时,对人体有利;当这些功能异常时,可使人体出现局部性或全身性的免疫病理损伤、甚至死亡。
展示各种现学生笔记:免疫是一种识别自我和
非我的生理机能。
学生对识图能力
的提取和总结不
断提升
例
功能过强会引起过
敏反应,引起过敏
反应的物质在医学
上称为过敏原。
引导学生理
解。
食物过敏、器官移植前要寻找与之相“匹配”的器官、风湿性关节炎等。
讨论:以上的现象与人体免疫有什么关系?
三)计划免疫教师提问:同学
们进行过预防接种吗?都注射过哪些预防针?
教师引出计划免疫的概念(计划免疫:有计划地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
例如: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我国是乙肝高流行区,为控制和消除乙肝,国家卫生部决定从1992 年1 月1 日起,在全国推行乙肝疫苗接种。
接种对象:学龄前儿童和其他易感人群;接种剂量:10 微克(μg)三针免疫接种。
接种程序:新生儿出生24 小时内接种第一针,间隔1 个月后接种第二针,再间隔6 个月接种三针。
对其他儿童或成年人,接种第一针算起始时间。
(四)关注癌症的危害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中的致癌因素。
出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捐献血浆倡议书
学生回答:乙肝疫苗、流脑疫
苗。
学生阅读,掌握计划免疫的目的和意
义:
计划免疫的目的和意义:是
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
段,可以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
目的,也是贯彻以“预防为主”的
主要措施,对于保护儿童健康,提
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让学生手拿自己的疫
苗接种本
上课补充内容:疫
苗:灭活的、或者是
减毒的病原体
所以疫苗属于抗原,
计划免疫的目的是为
了让无毒的抗原刺激
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等下次具有感染性地
抗原入侵时,及时标
记,达到免疫的作
用。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一、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三道防线
二、非特异性免疫
1.概念
2.特点
三、特异性免疫
1.概念
2. 特点
四、免疫的意义
五、计划免疫
本节课是《免疫及计划免疫》的第二课时,随着课堂的推进,
各种各样的好消息也从四面八方传来,相关部门发出倡议书,倡议新冠
肺炎康复者捐献血浆的倡议书,这个知识点,上节课在讲解抗体和抗原
时提起,学生也问过类似的问题,但是当时没有确切的消息,所以告诉
大家逻辑上是可行的,但是强大的科研团队为什么没有推出,可能还有新冠病毒的特殊性,这次的好消息正好突出这一点,是很好的教学素材。
其次本节课的知识点比较丰富,过敏反应,排异反应在社会上
分歧点比较多,很多人认为过敏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现,实则不然,本课
对诸多的内容都做了解释,网课的交流面板上同学之间的交流也比较多。
除此之外,本节课的课外资源比较好,学生可以顺手就拿起自己的接种登记表,了解计划免疫的内容。
最后,有所不足的是本节课练习较少,这和本课的性质不符合,
开学后还应有一节专门的练习课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