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与计划免疫1
- 格式:ppt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29
免疫与计划免疫免疫系统是人体内一套非常复杂的防御系统,它能够识别并消灭外来的病原体,保护人体免受疾病的侵害。
而计划免疫则是一种通过预防接种来增强免疫系统的方法。
本文将就免疫系统和计划免疫进行详细介绍。
免疫系统是人体内的一套防御系统,它由多种细胞、蛋白质和器官组成。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会立即做出反应,通过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来清除病原体,从而保护人体免受疾病的侵害。
免疫系统的功能非常复杂,它能够识别成千上万种不同的病原体,并产生针对性的免疫应答。
而计划免疫则是一种通过预防接种来增强免疫系统的方法。
预防接种是利用疫苗来激活免疫系统,使其产生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应答。
通过接种疫苗,人体可以在未受感染的情况下产生免疫力,从而在病原体侵入时迅速做出反应,阻止疾病的发生。
免疫系统和计划免疫在预防疾病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免疫系统可以帮助人体抵御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从而保护人体免受感染。
而计划免疫则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一些严重的传染病,如麻疹、流感、肺炎等,有效地控制疾病的传播。
此外,免疫系统和计划免疫也对个体和社会健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个体的免疫系统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其抵抗疾病的能力,而计划免疫可以在整个社会范围内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爆发,保障人民的健康安全。
总的来说,免疫系统和计划免疫在预防疾病和保障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们应该加强对免疫系统和计划免疫的了解,积极参与疫苗接种,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只有充分认识到免疫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预防疾病,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二节免疫和计划免疫1(总27课时)共案定边二中执笔人:王银审核组:八年级生物备课组 2014年5月19日集体备课备注课题第二节免疫和计划免疫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教学重点: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作用2、抗原、抗体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第三道防线的作用.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传染病的概念2.常见病原体的种类.导学释疑:导学问题一:导入新课:播放:由于先天免疫系统缺失,“泡泡男孩”在其12年的短暂人生中只能生活在塑料泡中。
展示图片及数据:认识到免疫系统对健康的重要性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下面资料1.人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合作探究一:(人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1.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第一道防线是__.作用是_______.2.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第二道防线是__.作用是_______3. 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属于什么免疫类型 ?(反馈练习)1.你认为大面积烧伤患者应该住普通病房还是无菌病房呢?为什么?2. 生活中常见狗、牛受伤了,会不断的用自己的舌头舔伤口,过一段时间伤口愈合了,这是怎么回事?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小组合作学习完成2.人体的第三道防线1. 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第三道防线是___.特点是____. 属于什么免疫类型?2、腮腺炎病毒与抗原之间是什么关系?什么是抗原?什么是抗体?抗体是如何产生的?3、当侵入人体的腮腺炎病毒被清除后,抗体也随之消失吗?4、当腮腺炎病毒再次侵袭时,原来的抗体还能清除他们吗?5、腮腺炎病毒的抗体能否清除天花病毒或其他病毒?为什么?6.抗原.抗体之间有什么关系反馈练习试写出天花病毒侵入人体的过程,并说出特异性免疫的作用。
免疫的类型类型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范围特性形成作用二者关系: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完成人体总的防御功能。
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不可分开,相辅相成。
《免疫与计划免疫》说课稿一、说教材《免疫与计划免疫》是生物学课程中的重要一课,它处于生物学知识体系中的免疫学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课主要围绕免疫的概念、免疫的类型、免疫的机制以及计划免疫的重要性进行详细讲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免疫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认识到计划免疫对于预防疾病、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作用。
(1)作用与地位免疫是生物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对于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免疫与计划免疫》这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免疫的全面认识,提高他们对计划免疫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地采取预防措施,降低疾病风险。
(2)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免疫的概念与类型:介绍免疫的生物学意义,阐述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与联系。
2. 免疫机制: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以及抗原识别、免疫应答等基本过程。
3. 计划免疫的重要性:阐述计划免疫的概念、目的和意义,以及我国计划免疫的现状。
4. 计划免疫的实施:介绍计划免疫的基本原则、疫苗种类和接种程序。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免疫的基本概念、类型和机制。
(2)了解计划免疫的重要性,掌握计划免疫的基本原则和接种程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对免疫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免疫知识体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提高学生对计划免疫的认识,培养他们自觉参与计划免疫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免疫的概念、类型和机制。
(2)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基本原则和接种程序。
2. 教学难点:(1)免疫应答的过程及其调节机制。
(2)计划免疫的实施策略,如何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疫苗接种。
在教学中,要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知识。
免疫与计划免疫(一)兴业县城隍一中吴晓燕一、教材分析1、本部分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免疫与计划免疫》选自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这个内容的前一节是传染病及其预防,也就是说学生已经掌握了传染病相关知识,是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探究,这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把握新内容的学习,又为下一章节的用药与急救打下了基础。
本节教学内容包括“免疫的种类”和“计划免疫”两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明确生物免疫的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关系;第二部分主要是让学生理解预防接种对提高人类免疫力的重要意义,特别是让学生理解国家在提高儿童免疫力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本节课进行的主要是第一部分内容。
一个人要健康的生活就必须懂得一些免疫知识,将内容这样安排在单元的较前面是很好的办法,不仅使学生能更好的认识了自己,也能突出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这个主题!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理解人体抵抗疾病的三道防线○3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阅读和识图能力○2培养学生对比学习方法○3培养学生从理性到感性认识的创新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珍爱生命,理解预防接种对提高人类免疫力的重要意义。
○2让学生理解国家在提高儿童免疫力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①理解掌握人体的三道防线。
②人体的免疫功能。
教学难点:①概念的理解(免疫、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②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3、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及相关的FLASH,各种卡片和绳子4、课时安排:1课时二、学情分析在本单元第一节的内容中,学生已经对传染病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免疫的有关实例,比如被人熟知的甲流h1n1和几年前发生的非典。
学生对自身的生理健康是比较关注的。
然而在八年级的学生多半是主动学习能力差,但都很聪明、好动、思维敏捷,对事物充满好奇。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第1课时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免疫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人体的三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 1 )组成: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 2 )功能:它们不仅能够阻挡大多数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 包括病菌)的作用。
2.第二道防线:( 1 )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 2 )功能: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
分布在血液和组织、器官( 如淋巴结、脾脏、肝脏等)中的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3.第三道防线:( 1 )组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
( 2 )功能: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可以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
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
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可以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当抗原被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
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的相应抗体,再以同样的方式将抗原清除。
4.非特异性免疫:( 1 )包含防线:第一和第二道防线。
( 2 )成因: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屏障。
( 3 )特点: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5.特异性免疫:( 1 )包含防线:第三道防线。
( 2 )成因: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形成的后天防御屏障。
( 3 )特点: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知识点2免疫的功能6.免疫的概念: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7.免疫的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如肿瘤细胞)。
免疫与计划免疫免疫系统是人体内的一套防御系统,可以保护我们免受疾病的侵害。
免疫系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自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自然免疫是指身体天生具备的对抗病原体的能力,而获得性免疫则是通过接触病原体或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能力。
在获得性免疫中,计划免疫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防御。
计划免疫是通过接种疫苗来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产生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反应。
疫苗通常包含了病原体的部分成分或者是死去的病原体,通过接种疫苗,人体可以产生抗体来对抗病原体,从而建立起对这种病原体的免疫。
计划免疫可以帮助人体在未来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体时,迅速做出免疫反应,从而避免疾病的发作。
计划免疫在预防传染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接种疫苗,人们可以建立对多种疾病的免疫,包括麻疹、流感、白喉、肺炎等。
这些疾病在过去曾经是严重的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但通过计划免疫,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得到了显著的降低,甚至有些疾病已经在一些地区被成功根除。
除了预防传染病,计划免疫还可以帮助人们预防一些严重的疾病并减少疾病的严重程度。
例如,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可以预防乙型肝炎的发生,接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可以预防宫颈癌的发生等。
这些疾病在过去是难以治愈且常常导致严重后果的疾病,但通过计划免疫,人们可以有效地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
然而,计划免疫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有些人对接种疫苗持怀疑态度,他们担心疫苗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或者其他健康问题。
此外,一些地区也存在着接种率不足的问题,导致疾病的传播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计划免疫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接种疫苗的重要性和安全性,从而提高接种率,保护整个社会的健康。
总之,计划免疫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预防疾病的手段,它可以帮助人们建立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预防传染病的发生,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
我们应该加强对计划免疫的推广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接种疫苗的重要性,并且积极参与到计划免疫的行动中,共同保护我们的健康。
八年级生物下册《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八年级生物下册《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1教学目标:知道人体的免疫功能,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人体的免疫功能,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一、导入生过某种传染病而幸免死亡的人对该传染病有抵抗力,“免疫”就是免除疫病。
二、新授人体的三道防线㈠资料分析1.阅读P75资料分析,思考P76讨论2.解析讨论:①说明皮肤具有“自理”能力。
②有伤口,身体状况较差时等等,在人体的血液、脾脏、淋巴结、肝脏等有吞噬细胞。
③产生免疫。
㈡了解人体三道防线阅读P77-78内容,划出人体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阻挡病原休侵入皮肤和黏膜分泌物杀菌纤毛可清扫异物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杀菌物质溶菌酶溶解病菌吞噬细胞吞食消化病原体分布在血液、组织器官。
讨论:你有没有这两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3.第三道防线组成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脾脏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作用过程:病原体(抗原)侵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对付清除产生抗体第三道防线与前两者有何区别?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免疫,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三、小结人体三道防线四、作业完成课课练习板书: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第一、二两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八年级生物下册《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的知识。
2.初步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
3.理解免疫的概念,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4.用免疫的知识解释一些人体的现象。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确立“对传染病积极预防”的思想。
重点1.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第二节免疫和计划免疫(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主备人:课型:新授总课时____
学习目标:
1、说出人体的三道防线;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免疫。
学习重难点:
1、人体的三道防线。
2、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等概念。
学习过程:
一、构建知网并展示(3分钟)
二、自学自研(20分钟)
学习任务一:认识人体的三道防线
1、人体有哪三道防线?
2.阅读教材P55-56资料,认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⑴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很快死亡?这说明皮肤具有什么样的功能?
⑵病菌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侵入人体内?
⑶为什么接种过水痘疫苗或出过水痘的人能够抵抗水痘病毒的侵袭呢?
3、比较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说出二者的区别。
展示交流(15分钟)
1.各小组代表选择任务讲解,并对生成问题进行简略讨论。
2.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点拨。
诊断评价(7分钟)
1、狗常用沾满唾液的舌头舔伤口,结果伤口愈合,原因是
A、唾液中含淀粉酶
B、唾液呈碱性,可杀菌
C、唾液中含溶菌酶
D、唾液中含有黏蛋白
2、特异性免疫作用的特点是
A、生下来就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具有防御作用
B、生下来就具有的,只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具有防御作用
C、出生后所获得的,对多种病原体具有防御作用
D、出生后所获得的,只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具有防御作用
3、大面积烧伤的病人,要住在严格消毒的病房内进行治疗,这是因为被烧伤的皮肤
A、得不到营养
B、失去了保护作用
C、不能调节体温
D、失去了接受刺激的功能课后反思:。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第一课时知识点)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组成:(皮肤和黏膜);作用:(A皮肤和黏膜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B皮肤和黏膜的分泌物有杀菌的作用;C纤毛有清扫异物的作用)。
2、皮肤划破后为什么容易感染?(失去皮肤的保护作用,病原体容易从伤口进入人体,引起感染)。
3、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作用:(A溶菌酶溶解病原体,B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病原体)。
4、溶菌酶能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
有吞噬细胞的组织器官(血液),(淋巴结),(脾脏),(肝脏)等。
5、哺乳动物受伤时,用舌头舔伤口,可以防止伤口感染,为什么?(唾液中含有溶菌酶,能溶解病菌,防止伤口感染,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6、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组成:(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免疫器官有(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免疫细胞是(淋巴细胞)。
第三道防线作用:(产生抗体,清除抗原;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7、抗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是抗原。
抗原不仅包括(病原体),还包括进入人体的(花粉)、(异种动物血清)、(被移植的器官)等。
8抗体: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产生的(特殊蛋白质)。
抗体是(淋巴细胞)产生的,成分是(蛋白质)。
9抗体和抗原的相互作用:(1)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2)当抗原被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
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的相应(抗体),再以同样的方式将(抗原)清除。
10、抗体对抗原的反应具有(特异性),一定的抗体只对(某一特定的抗原)起作用,犹如钥匙与锁的关系。
11. 第一、二道防线特点是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12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免疫和计划免疫免疫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一种重要机制,它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
免疫系统是由一系列复杂的细胞、蛋白质和器官组成的,它们共同协作来保护我们的身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而计划免疫则是通过接种疫苗来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产生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力,从而在未来遇到该病原体时能够更快速、更有效地进行抵抗。
免疫系统通过两种方式来保护我们的身体,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先天免疫是指人体天生具备的抵抗病原体的能力,它包括皮肤、黏膜、巨噬细胞等,能够在病原体侵入时迅速做出反应。
而获得性免疫是指通过接触病原体或接种疫苗后,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这种免疫应答能够产生记忆细胞,使得在再次接触相同病原体时能够更快速地做出反应,这就是免疫系统的记忆功能。
计划免疫是一种预防性的免疫方法,它通过接种疫苗来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产生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力。
疫苗中含有被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或者是病原体的部分蛋白质,通过接种疫苗,人体就能够产生针对这些病原体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在未来遇到这些病原体时能够更快速、更有效地进行抵抗。
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它在全球范围内为数不少的传染病控制和消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免疫和计划免疫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个体的免疫系统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健康状况,而通过计划免疫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护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
因此,加强免疫系统的健康和推广计划免疫都是当务之急。
总的来说,免疫和计划免疫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加强对免疫系统的了解,注重个体的免疫健康,同时支持和参与计划免疫工作,共同为人类的健康和福祉做出贡献。
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我们能够更好地控制和预防各种传染病,为人类的健康和幸福创造更好的未来。
免疫和计划免疫教案第一章:免疫的基本概念1.1 免疫的定义:免疫是指生物体对抗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侵袭的一种防御机制。
1.2 免疫的类型: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1.3 免疫器官和细胞:介绍免疫器官(如脾脏、淋巴结、骨髓等)和免疫细胞(如B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等)的功能。
第二章:疫苗和计划免疫2.1 疫苗的定义和作用:疫苗是一种含有弱化或死亡的病原体,可以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力。
2.2 计划免疫的含义:根据人群的免疫需求和病原体的流行情况,有计划地给人群接种疫苗,以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
2.3 免疫程序和免疫时间表:介绍常见的免疫程序和免疫时间表,如婴儿免疫程序、儿童免疫程序等。
第三章:疫苗的种类和接种方法3.1 活疫苗和死疫苗:活疫苗是指含有活但弱化的病原体,死疫苗是指含有死亡的病原体。
3.2 疫苗接种方法:介绍常见的疫苗接种方法,如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等。
3.3 疫苗接种注意事项:介绍疫苗接种时的注意事项,如疫苗的保存和运输、接种后的反应等。
第四章:计划免疫的实施和监测4.1 计划免疫的实施:介绍计划免疫的实施步骤,如疫苗的选择、接种对象的确定、疫苗接种等。
4.2 免疫监测:介绍免疫监测的方法和指标,如抗体水平检测、病原体检测等。
4.3 免疫效果评估:介绍免疫效果评估的方法和指标,如疫苗的保护率、免疫持续时间等。
第五章:计划免疫的意义和挑战5.1 计划免疫的意义: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护人群健康。
5.2 计划免疫的挑战:疫苗的可及性、接种率的提高、疫苗的安全性等问题。
5.3 应对挑战的策略:加强疫苗的研发和生产、提高疫苗接种率、加强疫苗接种管理等。
第六章:疫苗的副作用和处理6.1 疫苗的常见副作用:介绍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注射部位疼痛、发热、皮疹等。
6.2 疫苗副作用的处理:提供处理疫苗副作用的方法和建议,如休息、饮水、使用退热药等。
6.3 严重副作用的识别和处理:介绍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严重副作用,如过敏反应、神经系统疾病等,并提供相应的识别和处理方法。
免疫与计划免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教学重点】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教学难点】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视频、图片等。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学过程】3.当病菌侵入人体时,体内的吞噬细胞会到病菌入侵的部位将其消灭,这种免疫是A.先天具有B.后天获得C.针对某种抗原D.通过抗体起作用4.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是A.吞噬细胞B.淋巴细胞C.溶菌酶D.皮肤和粘膜展示交流反馈疑难课外实践我们生活中有些常见的传染病?哪些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进行预防?哪些不能接种疫苗预防?请同学们课下搜集整理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方法,调查一下你都接种过哪些疫苗,可以预防哪些疾病。
课下收集整理,写出报告。
板书设计免疫与计划免疫第一课时学情分析首先,学生具有一定的与免疫学相关的知识经验资源。
1.通过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充分认识到了病原体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存在。
2.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有生病、治疗、康复的切身经历,对于人体的抵抗力有一定的认知。
3.学生通过接触媒体、医院、生活实例等社会实践,初步了解了包括过敏反应、排斥反应等知识在内的相关免疫实例。
基本明白人体的抵抗力存在差异等基本免疫学常识。
同时,八年级学生在具体的免疫概念、功能、作用原理等生物学原理方面缺乏系统认知,需要通过学习,植入生活经验、常识,构建人体三道防线、免疫类型、免疫功能等免疫学知识网络。
免疫与计划免疫第一课时效果分析1.本节课采用视频资源《人体免疫保卫战》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于人体抵抗疾病能力的思考,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2.结合生活经验分析人体的免疫实例,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充分让学生进行经验交流,形成智慧合力。
3.充分利用导学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内容,对知识进行梳理,认识人体三道防线、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免疫类型等概念,认识免疫学基本基本原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免疫与计划免疫免疫系统是人体内一套非常复杂的防御系统,它能够识别并摧毁那些对人体有害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免疫系统分为自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大部分,而获得性免疫又可以分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而在获得性免疫中,又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免疫方式,那就是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是指通过接种疫苗或者注射抗体的方式,预先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产生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应答,从而在未来再次遭遇该病原体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防御,避免疾病的发生。
计划免疫的原理是通过模拟自然感染,让免疫系统产生对抗病原体的记忆,从而在病原体再次侵入时,能够更快速地做出反应。
计划免疫的最典型例子就是疫苗接种。
疫苗是一种含有病原体抗原的制剂,通过接种疫苗,人体可以产生针对该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在日后遭遇到该病原体时,能够迅速清除它,避免感染。
疫苗接种已经被证明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不仅可以保护个体免受疾病的侵害,还可以通过群体免疫效应,保护整个社会免受疾病的侵袭。
除了疫苗接种外,被动免疫也是一种常见的计划免疫方式。
被动免疫是指通过注射含有特定抗体的血清或者乳汁,来快速提供对某种病原体的免疫防御。
被动免疫的效果通常比较迅速,但持续时间较短,因此被动免疫通常用于对急性感染或暴露后立即需要免疫保护的情况。
总的来说,计划免疫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免疫方式,它可以在未感染病原体的情况下,预先激活免疫系统,从而为人体提供有效的防御。
通过疫苗接种和被动免疫的方式,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许多传染病,保护个体和整个社会的健康。
因此,加强对计划免疫的认识和推广,对于促进公共卫生和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