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工作记忆容量、注意控制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8
记忆力如何影响小学6年级的写作能力在小学六年级的课堂上,记忆力像一个默默无闻但至关重要的助手,默默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作用。
记忆力的强弱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也直接影响他们的写作能力。
在这段关键的学习阶段,记忆力对于提升写作能力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记忆力首先在构思阶段扮演着重要角色。
写作往往需要对某个主题有深入的了解和全面的掌握。
学生在写作前通常需要记住和整合相关的信息、事件和细节,这些都需要强大的记忆力。
如果学生能够记住大量的细节和资料,他们就能在写作时更好地组织内容,提出有力的论点,并且将这些信息巧妙地融入文章中。
记忆力的增强使得学生能够从记忆库中迅速调取所需的信息,使写作过程更加流畅和高效。
此外,记忆力还在词汇积累和运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词汇量逐渐丰富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写作不仅需要正确运用词汇,还需要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记忆力强的学生能够记住并运用更多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从而使他们的写作更加生动和多样化。
相反,记忆力较弱的学生可能会感到词汇量不足,限制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导致写作内容的单一和缺乏深度。
在写作过程中,记忆力还帮助学生在组织结构和逻辑方面表现得更为出色。
小学六年级的写作任务通常要求学生能够构建清晰的文章结构,包括引言、主体段落和结尾。
良好的记忆力使学生能够记住文章的整体框架以及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组织文章内容。
如果学生能够清晰地记住自己在写作中需要表达的每一个要点,他们就能避免内容的重复和遗漏,确保文章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在作文修改和润色阶段,记忆力同样发挥着作用。
学生在初稿完成后需要对文章进行审阅和修改,这一过程中需要记住之前写作中的不足之处以及老师的反馈。
良好的记忆力帮助学生在修改时能更准确地发现问题,并在修改过程中运用记忆中学到的技巧和建议,使得文章逐步完善。
除此之外,记忆力还影响着学生在写作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丰富的记忆储备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素材来源,当他们在写作时能够从记忆中提取多种有趣的细节和创意,从而使文章更具吸引力和创意。
记忆力对小学6年级写作发展的影响分析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记忆力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写作能力的发展上。
记忆力不仅影响学生的信息储存和再现,还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思维组织和创造性表达。
小学六年级是学生学术发展的关键阶段,这时,他们开始接触更复杂的写作任务,需要将记忆力的优势转化为写作技能的提升。
首先,记忆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积累。
在写作中,词汇量的丰富程度往往决定了写作的深度和表达的准确性。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需要运用更多的词汇来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而记忆力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记忆力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记住并运用他们所学到的新词汇和短语。
记忆力好的学生能够在写作中自然地融入更多的词汇,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富有表现力。
其次,记忆力还影响学生的写作结构和内容组织。
写作不仅仅是将词汇拼凑在一起,更需要将这些词汇和句子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
六年级的学生在写作时,需要组织段落、构建主题,并确保内容连贯。
记忆力好的学生能够更好地记住文章的结构框架,记住要点和细节,从而使得写作更加条理清晰。
记忆力不足的学生可能会在写作过程中迷失方向,导致文章结构松散,逻辑不清晰。
此外,记忆力还影响学生的创意思维。
六年级的写作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还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良好的记忆力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和生活经验,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灵感源泉。
记忆力强的学生能够更好地从过去的经历中提取相关的细节,并将其融入到写作中,提升文章的独特性和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词汇记忆游戏和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词汇。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主题讨论和思维导图的绘制,帮助他们整理思路,理清写作结构。
通过反复练习和回顾,学生可以加深对写作框架和技巧的记忆,提升写作水平。
总之,记忆力在小学六年级的写作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阅读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阅读是人类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阅读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不仅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更对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力、情感智慧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阅读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
一、阅读教育的重要性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打开知识的大门,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
阅读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量,还可以丰富他们的认识范围,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历史文化、自然科学、人文艺术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培养出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阅读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观点、见解和思维方式,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思维能力。
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阅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语言表达是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也是学习和工作的核心技能之一。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章和文学作品,学习到各种表达方式和技巧。
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词汇量、句型结构和语法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
二、阅读教育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阅读教育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词汇,了解到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到丰富多样的词汇,并通过实际运用来强化记忆和理解。
丰富的词汇量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更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其次,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句型结构和语法运用能力。
不同类型的文章和文学作品使用的语言结构和语法规则各有特点,通过阅读各种不同的材料,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语法规则。
‘第30卷总第120期心理学探新PS Y C H O LO G I C A L EX P I.0R A Tl0N2010年第6期工作记忆内容对不同学业水平学生自上而下注意控制的影响‘杨海波白学军(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300074)摘要:该研究采用视觉搜索任务范式,以小学五年级学优生与学困生为被试,探讨了工作记忆内容对不同学业水平学生自上而下注意控制的影响。
结果发现:(1)学优生与学圉生的自上而下注意控制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学优生的反应时显著短于学困生;(2)工作记忆内容影响自上而下注意控制,靶相关信息能促进对靶刺激的搜索.而靶无关信息却会干扰对靶刺激的搜索。
关键词:工作记忆内客;自上而下注意控制;学优生;学困生中图分类号:118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84(2010)06—0050—04l问题的提出注意控制主要探讨个体以何种方式选择性地注意外界信息。
根据偏向竞争模型(bi ase d c om pet i t i on m ode l),个体注意外界信息主要依赖于两种注意控制方式。
一种是自下而上注意控制,又称刺激驱动加工,个体加工哪些信息由刺激项目的特点(如颜色、大小)决定;另一种是自上而下注意控制,又称目标导向加工,个体加工哪砦信息受他们头脑中业已形成的目标定势的影响¨。
众多研究结果支持了这个模型。
C hel az zi等人利用单细胞记录技术记录了短尾猿颞下皮层神经元的活动。
结果发现神经元的反应依赖于工作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即工作记忆内容自上而下地改变了神经元的反应旧J。
M oores等人研究发现,工作记忆中保持的客体表征不仅会使视野中的记忆匹配客体得到注意偏向,而且也会使得视野中与记忆表征存在语义关联的客体获得竞争优势。
“。
D ow ni ng的研究发现,当目标出现在线索化位置时,记忆任务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显著短于无记忆任务条件,说明工作记忆中容影响自上而下注意控制‘“。
阅读理解能力与工作记忆的关系1 引言阅读理解能力是个体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一项技能,尤其对于处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关键阶段的中学生而言,如何在短时间内更为有效地获取信息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中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不能有效完成阅读活动的个体,他们较低的阅读理解水平会对各个学科乃至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1]许多阅读理解能力低下的中学生,其字词识别能力是正常的,但是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将构成课文的不同部分之间建立联系,形成关于课文的连贯的整体表征的能力上存在困难。
[2][3]有研究者推测工作记忆能力的高低对阅读推理加工以及语篇表征的建构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阅读能力的重要预测者。
[4][5]这主要是因为阅读的顺利进行一方面要将曾经加工过的信息保持在工作记忆中,同时要在当前信息与以往信息之间进行映射,建构连贯表征,这都有赖于良好的工作记忆能力。
工作记忆容量显示个体在完成各种认知操作活动的过程中认知加工系统的存储能力,它是工作记忆能力的有效指标。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不同阅读理解能力的中学生的工作记忆容量的测量,初步探明阅读理解能力与工作记忆之间的关系。
2 研究方法2.1 被试使用根据莫雷《语文阅读水平测试》[6]改编而来的“中学生阅读能力测验”从2所中学的750名初二和高一被试中筛选出词汇测验成绩排在样本总体前25%的学生。
再从这些被试中选出阅读理解能力较高被试33名、阅读理解能力较低被试34名。
初二年级中高低阅读理解能力被试分别为16名和16名(阅读理解分数分别为11.00±1.55与5.19±1.22);高一年级中高低阅读理解能力被试分别为为17名和18名(阅读理解分数分别为11.53±1.28与5.28±1.36)。
初二年级男女比例为19:13,高一年级男女比例为21:14。
2.2 实验材料本实验的材料共三套。
第一套为数字短时记忆容量材料,由以3个数字一组开始,4个数字为一组一直到14个数字为一组的数字组系列组成。
小学生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评价标准及评价办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三学段(5-6年级)阶段目标所要求的阅读能力提出的要求为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评价标准,包括以下九项:1.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2.能借助词典阅读,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
3.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4.阅读能抓住要点,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有自己的感受。
5.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6.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7.诵读优秀诗文,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想像诗文描绘的情境,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9.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结合上述标准的具体要求,高年级阅读能力评价的基本要素如下:●阅读方式:包括学会默读,具有一定的速度;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阅读古诗文时能够读出诗文的声调、节奏。
●阅读策略:包括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词句的意思;阅读能抓住要点;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想像诗歌描绘的情境。
●阅读兴趣:包括喜欢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和爱好;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阅读习惯:包括借助词典阅读;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有自己的感受;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息渠道尝试进行研究性阅读。
●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背诵优秀古诗文60篇(段)。
(一)小学生高年级语文阅读行为调查问卷的设计与使用1.小学生高年级语文阅读行为调查问卷的项目及题目设置小学生语文阅读行为调查问卷分为小学生语文阅读方式、阅读策略、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四个子项目,每个项目设计7个题目,共计28个题目。
各子项目题目设置具体如下:阅读方式(共7题)(1)阅读古诗时,我常常会有节奏地朗读。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成年期心理发展)-试卷1(总分:8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人一生中逻辑记忆能力发展的高峰期是( )(分数:2.00)A.青春期B.成年初期√C.成年中期D.成年晚期解析:解析:成年初期的记忆发展特点是:虽然机械记忆能力有所下降,但逻辑记忆进入发展的最高峰,其有意记忆、理解记忆占据主导地位,而且记忆容量也很大。
3.成年初期的思维方式以( )为主(分数:2.00)A.形式逻辑思维B.抽象逻辑思维C.辩证逻辑思维√D.形象逻辑思维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成年初期的思维方式特点的掌握。
成年初期的早期阶段人的思维方式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
辩证逻辑思维是对客观现实本质联系的对立统一的反应,其主要特点是既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区别,也反映相互联系;既反映事物的相对静止,也反映相对运动;在强调确定性和逻辑性的前提下,承认相对性和矛盾性。
4.根据艾里克森的观点,成年中期的发展任务是( )(分数:2.00)A.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B.获得创生感(繁衍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C.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D.获得完善感和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艾里克森的成年中期的发展任务的理解和掌握。
根据艾里克森的观点,成年中期处于第七阶段,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5.智力技能与实用智力是( )提出的(分数:2.00)A.卡特尔B.布卢姆C.沙尔D.巴尔特斯√解析:解析:巴尔特斯提出智力发展可区分为两种过程:第一种过程是基础过程,与思维的基本形式密切相关,它的主要功能在于负责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所以又叫做智力技能。
工作记忆、执行性注意对阅读理解的影响1 引言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 WM)是Baddely & Hitch (1974)在研究短时记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信息的暂时存储及其和其他更为复杂任务的联合工作。
对信息进行暂时性的存储及在必要时刻能够提取是许多高级认知技能,如阅读理解、言语学习、写作、问题解决等的前提。
普遍看法认为,记忆不是一个独立的信息存储系统,更多地强调记忆在人的信息加工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工作记忆的研究也就应运而生。
自90年代以来,工作记忆成为了认知心理学记忆研究的一个热点,对工作记忆基本理论模型和实践运用进行探讨不仅是认知心理学,也是认知神经科学中一个最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
注意和工作记忆都关心人类加工的局限性,但二者的侧重点不同,工作记忆侧重于信息在容量有限的系统中的即时存贮和更新。
而选择性注意强调对外界的感觉信息筛选,以便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编码。
Engle等针对工作记忆提出了“注意控制”模型(Engle, Cantor, & Carullo,1992)。
该模型认为工作记忆的实质就是“短时记忆”加“注意控制”。
个体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实际上反映了个体加工控制能力的高低,也就是说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只有在需要控制注意参与的操作任务才可以反映出来。
工作记忆容量反映了在面临无关信息干扰时,个体有意识地激活记忆表征,将注意焦点引向并维持在这些表征上的能力。
Engle等甚至提出,工作记忆容量就是执行性注意能力(Engle, Tuhlsb, Laughlin, & Conway,1999)。
本文中论述的记忆模型主要是Baddely的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是基于双重任务实验和认知神经科学的数据得来的,结构简单,理论框架可塑性强被广泛用于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
这里不再讨论注意控制和工作记忆的理论关系,而是侧重于工作记忆中的注意控制机制来说明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心智游移、工作记忆对初中生阅读理解的影响摘要心智游移(mindwandering,MW)是一种特殊的注意分散状态,是个体内部自发的一种非自主内源性意识体验。
选取101名初一学生被试,采用心智游移频率问卷和SART测验研究初中生的心智游移特质和状态,并分别考察两种角度中的心智游移、工作记忆对初中生阅读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1)初中生的心智游移相对较低;(2)心智游移影响初中生的散文阅读;(3)工作记忆影响初中生的散文阅读,且心智游移在其中起调节作用。
关键词心智游移,工作记忆广度,阅读理解,初中生。
1引言日常生活中会有这样一种意识体验,看电影时不自觉想起前几天和同伴的聊天,去超市的路上头脑中忽然浮现明天的时间安排,吃饭的时候眼前突然冒出课堂上的内容,通常心理学中也称之为“走神”(吴国来,周曼,阴晓娟,李海英,李娇花,2017)、“心不在蔫”(吴国来,高原,2015;吴国来,高原,周曼,2016)、“心智游移”(mindwandering,简称MW)(宋晓兰,2009;宋晓兰,王晓,唐孝威,2011;王寅谊,2011;张敏,2012;宋晓兰,唐孝威,2015),即个体的思维突然远离此时此刻的外部情景和任务,转向不请自来的与当前外部情景无关的事件,它是一种非一致的内源性意识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心智游移占据了个体意识体验约30%甚至更多的时间(McVay&Kane,2009;Killingsworth&Gilbert,2010),频率高达46.9%(Killingsworth&Gilber,2010);在实验室任务中,被试报告的心智游移比率在15%-50%(Smallwood,Obonsawin,&Heim,2003;Smallwood,O’Connor,Sudberry,Haskell,&Ballantyne,2004)。
例如,在流畅性任务和编码任务中心智游移约占15%(Smallwood et al,2003);在阅读任务中心智游移约占20%(Schooler,Reiehle,&Halpern,2004);在简单的信号检测任务中心智游移则高达50%(Giambra,1995;Smallwood et al,2004)。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5, 5, 7-13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5 in Hans. /journal/ap/10.12677/ap.2015.51002The Effects of Verbal Working Memory Span and Attentional Control on the UpperPrimary School Students’ Reading ScoresXiao ZhangSchool of Psychology, South 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Email: 940059431@Received: Dec. 11th, 2014; revised: Dec. 19th, 2014; accepted: Dec. 30th, 2014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During the primary school years, students’ verbal working memory span and attentional control have made a rapid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the upper grades. Verbal working memory span and attentional control are key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but it is scarcely known whether and how they affect students’ reading scores. In this study, the experimental paradigms of reading span task and Stroop color word naming task are used to in-depth analyze the effects of verbal working memory span and attentional control o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reading scores.The cluster sample of 150 upper primary students (third, fourth and fifth grade) was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Verbal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rapid language reading achievement. 2) The reading scores of students who have higher attention control capability are better than the lower ones. 3) The effect of the interaction of verbal working memory span and attentional control on the reading scores is not significant.KeywordsVerbal Working Memory Span, Attention Control Ability, Reading Scores, Primary School Students言语工作记忆容量、注意控制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张潇言语工作记忆容量、注意控制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Email: 940059431@收稿日期:2014年12月11日;修回日期:2014年12月19日;录用日期:2014年12月30日摘要工作记忆容量、注意控制是影响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但目前人们对两者如何影响学生的阅读成绩还所知甚少。
研究者采用阅读广度任务和Stroop颜色词命名任务,考察了工作记忆容量与注意控制能力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
整群抽取济南某两所乡镇小学的高年级(三、四、五年级)学生150名作为被试。
研究发现:1) 言语工作记忆容量对语文快速阅读成绩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2) 高注意控制能力者的阅读成绩得分显著高于低注意控制能力的学生。
3) 言语工作记忆容量和注意控制能力的交互作用对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工作记忆容量,注意控制,阅读成绩,小学生1. 引言随着现代社会信息量不断增加,对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将快速高效的阅读训练引入语文课堂势在必行,正因为阅读有如此重要的作用,许多心理学家都试图从心理学角度来解释阅读能力(张必隐,2002),但是人们对于阅读能力的探索和认识还处于研究的起步阶段。
工作记忆与复杂的认知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能够对复杂的认知操作(如运算、推理、阅读和语言理解等)具有很好的预测性。
目前,心理学界普遍把工作记忆定义为在处理复杂认知任务(新颖的、熟悉的或已经形成技能的任务)中对与任务相关的信息的控制、规划和主动保持,它涉及多重表征编码和不同的子系统(葛万华,2008)。
Palladino等(2001)的研究中,呈现给不同阅读理解能力被试不同长度的词表,词表包含具体词和抽象词,要求他们在词表呈现结束时报告3个最小的具体词。
实验结果发现,低阅读理解能力被试的报告中包括更多的非目标词,由于实验匹配了被试的智力和短时记忆能力,低阅读理解能力被试的错误报告与工作记忆有关。
工作记忆容量多以工作记忆广度指标表示,已有研究证明:工作记忆容量不足可能是造成阅读理解成绩差的根本原因(Just & Carpenter, 1992)。
并且,儿童在注意控制能力上的表现已经将它们区分为高、低工作记忆能力组,因为注意控制能力是所有目标导向行为所必须的能力。
个体早期的一些认知因素包括听觉加工、视觉加工和注意方面的缺陷,都将对学生未来的阅读能力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研究者们关于工作记忆容量的个体差异提出了多种模型。
其中较有影响的有由Daneman和Carpenter (1980)提出的资源共享模型,这一模型认为,可用于加工和存储的总的资源量是一定的,强调这些资源在加工和存储之间的权衡。
Towse和Hitch(1995)提出了任务转换假说,认为工作记忆广度任务需要被试在加工和存储任务之间来回转换注意资源。
基于有限的前人发现,本研究提出三个假设:1) 言语工作记忆容量对语文快速阅读成绩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高、低工作记忆容量的学生,其阅读成绩的得分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言语工作记忆容量、注意控制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2) 高注意控制能力者的阅读成绩得分显著高于低注意控制能力的学生。
3) 言语工作记忆容量和注意控制能力的交互作用对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显著。
高工作记忆容量、高注意控制能力者,其阅读成绩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组的学生。
2. 方法2.1. 被试从山东省济南市两所普通小学高年级随机抽取150名学生,其中男生81人,女生69人。
三年级抽取了一个班,共36人,四年级抽取了两个班,学生人数为76人,五年级抽取了一个班,共38人。
参与者的年龄都在11到13岁之间。
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右利手、无色盲。
完成研究的被试获得精美礼品一份。
2.2.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2(高工作记忆容量vs.低工作记忆容量) × 2(高注意控制vs.低注意控制)的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其中工作记忆容量和注意控制都为被试间变量。
实验的因变量为语文快速阅读题目的得分。
2.3. 研究工具采用Daneman和Carpenter(1980)设计的阅读广度的实验范式,来测量被试的工作记忆容量;采用经典的Stroop颜色命名任务,来测量被试的注意控制能力;选用语文快速阅读《雀鸟为什么不吃虫》及对应阅读理解题(选择题)来评价学生的阅读成绩(董华,2006)。
2.4. 数据处理所有结果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
实验后首先对被试的注意控制的数据进行筛选分析,删除反应时≥2s的反应结果以及反应错误的数据9个,取前后各30%分别为高低注意控制能力组。
对于被试的工作记忆容量的数据,删除句子判断正确率小于80%的被试12个,有效被试中中高于平均数一个标准差的为高工作记忆容量组,低于平均数一个标准差的为低工作记忆容量组,筛选所得被试为52人。
3. 实验结果表1呈现了工作记忆容量和注意控制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对高、低两组的注意控制能力水平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t = 12.89,P< 0.001,高、低两组的注意控制能力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对高低工作记忆容量组被试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t = 10.48,P< 0.001,高、低两组的工作记忆容量存在显著差异,即分组合理。
3.1. 方差分析2(高工作记忆容量、低工作记忆容量) × 2(高注意控制、低注意控制)的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工Table 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M ± SD)表1.描述统计结果(M ± SD)自变量组别人数平均数标准差工作记忆容量高26 35.12 3.72 低26 15.46 5.00注意控制高26 32.49 16.08 低26 266.16 91.00言语工作记忆容量、注意控制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作记忆容量的主效应显著(F = 11.836, P = 0.001 < 0.05),注意控制能力的主效应显著(F = 8.219, P = 0.006 < 0.05),注意控制能力与工作记忆容量对阅读成绩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 = 1.315, P = 0.257 > 0.05),具体趋势参见图1。
将年级作为协变量,对被试的工作记忆容量、注意控制对阅读成绩影响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结果显示:年级的主效应不显著(F = 2.375, P = 0.13 > 0.05),虽然工作记忆容量与注意控制的交互作用仍然不显著(F = 1.678, P = 0.201 > 0.05),但是比之前的显著性结果更接近了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