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状况调查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15.50 KB
- 文档页数:10
河南农产品进出口调查报告# 河南农产品进出口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河南省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大省,农产品生产和出口一直占据着其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
为了进一步了解河南省农产品的进出口状况,了解其发展趋势和优势产业,我们展开了一项调查研究。
二、调查目的1. 分析河南省农产品的进出口情况,掌握其总体情况;2. 研究河南省农产品的主要市场和贸易伙伴;3. 探讨河南省农产品进出口的优势和挑战。
三、调查方法1. 收集和整理河南省农业部门和其他相关机构的数据和报告;2. 就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意见和建议;3. 进行实地走访,与农业企业和相关机构进行面对面交流。
四、调查结果# 1. 进口情况截止调查时,河南省的农产品进口总额为XX亿元,同比增长了XX%。
进口农产品主要集中在粮食、油料、畜产品、水果、蔬菜等领域。
# 2. 出口情况河南省农产品出口总额为XX亿元,同比增长了XX%。
主要出口农产品包括粮食、油料、棉花、畜产品、水果等。
# 3. 主要市场和贸易伙伴河南省的主要农产品出口市场是东南亚国家、欧盟、俄罗斯、东盟国家等。
主要贸易伙伴包括美国、俄罗斯、东盟国家等。
# 4. 优势和挑战河南省农产品进出口具有以下优势:- 地理位置优势,便捷的交通网络和丰富的资源;- 丰富的农产品品种和产量;- 不断提升的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控制;- 多元化的出口市场和贸易伙伴。
然而,河南省农产品进出口也面临一些挑战:- 市场竞争压力大,价格不稳定;- 进口贸易保护政策的影响;- 农产品加工和质量标准化的不足。
五、调查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河南省农产品进出口呈现出总体稳步增长的态势,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
河南省具备丰富的资源和地理优势,在农产品出口方面具备一定的潜力。
然而,要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仍需要加大农产品质量的改进和研发力度,同时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和交流。
六、参考文献1. 河南省农业厅年度报告2. 河南省统计局年度统计数据3. 农业企业实地调研报告。
关于农产品出口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农产品出口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农产品出口不仅可以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也能够提升农业产业链的附加值。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研。
调研对象包括农产品生产企业、出口企业、相关政府部门以及有关专家学者。
三、调研结果1. 农产品出口现状根据我们的调研,我国农产品出口在过去几年中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主要出口产品包括水果、粮食、畜产品以及水产品等。
其中,水果出口量最大,占总出口量的30%。
2. 农产品出口问题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农产品出口所面临的问题。
首先,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是最重要的。
一些农产品出口存在质量不合格、农药残留过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其次,农产品市场准入壁垒高,海关检验和审批程序繁琐,使得农产品出口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此外,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外汇汇率波动以及国际贸易政策等因素也对农产品出口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3. 解决对策为了解决农产品出口所面临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 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和监管,推动农产品安全生产,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
- 加强海关检验与审批:减少农产品出口的时间和资金成本,降低农产品出口的市场准入壁垒。
- 多元化农产品出口市场:开拓新的出口市场,建立多元化的农产品出口渠道,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 加强国际贸易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谈判,争取更有利的贸易政策环境。
- 投资农产品研发和创新:加大对农产品科研和创新的投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四、调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和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解决农产品出口问题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农产品出口带来的巨大机遇。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才能够推动我国农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农产品国际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它不仅关系到农业产业的繁荣,也对农民的收入和农村的稳定产生着深远影响。
一、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出口方面,一些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农产品,如茶叶、蔬菜、水果等,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逐渐增加。
特别是一些有机农产品,因其绿色、环保、健康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进口方面,随着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一些高端农产品,如进口水果、肉类、乳制品等的需求不断上升。
同时,为了满足国内加工产业的需求,大豆、玉米等农产品的进口量也保持在较高水平。
在贸易伙伴方面,我国与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着广泛的农产品贸易往来。
美国、巴西、东盟等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
二、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1、质量标准和安全问题虽然我国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际先进标准相比,仍存在差距。
一些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出口,也引发了消费者的担忧。
2、贸易壁垒的制约国际贸易中,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农业产业,设置了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
如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的质量、包装、标签等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绿色贸易壁垒,以环保为借口限制农产品的进口。
这些贸易壁垒增加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难度和成本。
3、品牌建设不足我国农产品品牌众多,但知名品牌较少,缺乏国际竞争力。
在国际市场上,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往往决定了产品的销售情况。
由于品牌建设不足,我国农产品在价格和市场份额上往往处于劣势。
4、物流和保鲜技术落后农产品具有易腐、季节性强等特点,对物流和保鲜技术要求较高。
目前,我国在农产品物流和保鲜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导致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较大,影响了品质和销售价格。
5、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中,传统种植业比重较大,而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生产相对不足。
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结构分析农产品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推动经济增长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深入分析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应对挑战,挖掘潜力,实现农产品出口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产品结构从产品种类来看,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其中,水产品、蔬菜、水果、畜产品以及茶叶等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
水产品一直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发达的水产养殖技术,使得水产品在质量和产量上都具有优势。
虾、鱼、贝类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颇受欢迎。
蔬菜和水果的出口也保持着稳定增长。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能够生产出种类繁多的蔬菜和水果。
特别是一些特色品种,如大蒜、生姜、苹果、柑橘等,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份额。
畜产品方面,鸡肉、猪肉等肉类产品以及蛋类、乳制品等也有一定的出口量。
但受到疫病防控、质量标准等因素的影响,畜产品出口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茶叶作为我国的传统特色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尤其是绿茶,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喜爱。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市场结构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市场分布较为广泛。
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是我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地区。
亚洲地区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市场。
日本、韩国、东盟国家等与我国地理位置相近,文化饮食相似,对我国的农产品有着较高的需求。
日本对我国的蔬菜、水产品等农产品进口量较大;韩国则在水果、肉类等方面有一定的进口需求;东盟国家与我国的农产品贸易往来也日益密切。
欧洲市场对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要求较高,但我国的一些特色农产品,如茶叶、蜂蜜等,在欧洲市场仍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北美洲市场,尤其是美国和加拿大,对我国的农产品也有一定的进口。
美国进口我国的水果、蔬菜等产品,加拿大则在水产品方面有一定的需求。
此外,我国也在积极开拓非洲、南美洲等新兴市场,以扩大农产品出口的市场空间。
2023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统计2023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统计一、总体情况2023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体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23年我国农产品进口总额达到亿美元,同比增长%;农产品出口总额达到亿美元,同比增长%。
二、农产品进口情况分析1. 主要进口农产品及数量根据统计数据,2023年我国主要进口农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大豆、小麦、玉米、棕榈油等。
其中,大豆是我国进口农产品中数量最大的品种,达到万吨,占总进口量的%。
是小麦和玉米,分别进口万吨和万吨。
2. 进口农产品的来源国家和地区2023年,我国的农产品进口主要来源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巴西、阿根廷等。
其中,美国是我国进口农产品最大的来源国家,占总进口量的%。
是巴西和阿根廷,分别占%和%。
3. 进口农产品的主要用途进口农产品主要用于满足我国国内市场的需求。
其中,大豆主要用于豆油和豆粕的生产,小麦和玉米主要用于人类食品、饲料和加工业。
三、农产品出口情况分析1. 主要出口农产品及数量根据数据统计,2023年我国主要出口农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大米、水果、海产品等。
其中,大米是我国出口农产品中数量最大的品种,达到万吨,占总出口量的%。
是水果和海产品,分别出口万吨和万吨。
2. 出口农产品的主要目的国家和地区2023年,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主要目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东南亚、欧洲、北美等。
其中,东南亚国家是我国出口农产品的最大目的地,占总出口量的%。
是欧洲和北美,分别占%和%。
3. 出口农产品的主要种类和品质要求我国出口农产品种类丰富,包括但不限于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等。
对于出口农产品,我国通常要求符合国际质量标准,如食品安全、卫生要求等。
四、政策和措施为促进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减免关税、加强质量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等。
五、和展望2023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随着我国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意识的提升以及政府对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支持,预计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现状及趋势分析一、农产品进出口情况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历来丰富,我国的农产品总数量在全世界都遥遥领先,且规模和贸易都不断在扩大。
2015-2020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整体呈上升趋势,从2015年的1861.2亿美元上升至2020年的2468.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82%。
2021年1-4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为955.7亿美元。
从农产品出口来看,2015-202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呈现起伏但整体上升的趋势。
2020年受疫情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760.3亿美元,同比下降3.23%。
2021年1-4月我国农产品出口额为275.6亿美元,同比增长2%。
与农产品出口额变化趋势不同,尽管2016年有小幅度下降,但是2016-2020年我国农产品进口总额保持稳定的增长幅度逐年上升。
2020年我国农产品进口总额是1708亿美元,同比增加13.96%。
2021年1-4月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为680.1亿美元,同比2020年1-4月上升30.1%。
从贸易逆差来看,2016-2020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逐年扩大。
2020年农产品贸易逆差高达947.7亿美元,同比上升32.9%。
2021年1-4月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就已经高达404.5亿美元。
二、农产品细分种类进出口情况从出口来看,我国主要农产品出口依然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主要以水产品及制成品金额最高,为190.4亿美元,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过去海洋生态环境控制不严以及如今海外水产品需求高以及水产品价格高。
其次是蔬菜和水果,出口额分别为149.3亿美元和83.5亿美元。
而从进口来看,畜产品、食用籽油占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份额,出口额都高于400亿美元,分别为475.7亿美元、432.7亿美元。
其次是水产品和水果,分别出口155.6亿美元和110.4亿美元。
三、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形式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最主要的贸易方式都是一般贸易,分别为1488.06亿美元和643.09亿美元。
我国特色农产品出口现状与对策分析一、概述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悠久的农业历史。
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扶持,我国特色农产品出口规模逐渐扩大。
特色农产品是指具有地域特色、品质优势的农产品,如茶叶、食用菌、水果等。
这些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支柱。
本文将对我国特色农产品出口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出口现状1. 贸易壁垒我国特色农产品出口面临着诸多贸易壁垒。
这些壁垒主要表现在技术壁垒、关税壁垒、检验检疫等方面。
一些发达国家对我国农产品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限制了我国特色农产品的出口。
此外,有些国家还设立了高额关税和附加税,导致我国特色农产品在出口时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2. 市场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要求越来越高。
我国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由于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以及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我国特色农产品出口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需求压力。
3. 竞争优势我国特色农产品出口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首先,我国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多样化的气候条件,为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其次,我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为特色农产品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成本条件。
此外,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特色农产品出口,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对策建议1. 市场拓展为应对贸易壁垒和市场需求压力,我国特色农产品企业应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首先,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和政策,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其次,积极参加国际展览和会议,与国际买家建立联系,拓展销售渠道。
此外,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合作等方式,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降低出口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2. 品牌建设品牌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资源。
我国特色农产品企业应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首先,加强产品质量控制,保证产品的安全和优质。
农业市场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形势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国际贸易的繁荣发展,农业市场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也在不断蓬勃发展。
农产品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本文将从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趋势、影响因素以及前景展望等方面进行论述,以分析农业市场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形势。
一、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趋势1. 国际农业市场的逐步开放随着国际贸易壁垒逐渐降低以及贸易自由化的推动,国际农业市场逐步开放,农产品贸易得到了进一步的便利化。
国家之间开展贸易合作的机会增多,贸易伙伴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为农产品的进出口创造了更有利的环境。
2. 农业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为农产品贸易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障。
新的种植技术、养殖技术以及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得到显著提升,从而增加了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
3. 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全球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也是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趋势之一。
人们对于饮食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对于健康、安全、营养丰富的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这使得农产品贸易越来越注重品质和种类的多样性,为农产品的出口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影响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因素1. 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和质量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和质量是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产能力的提升意味着更大的出口潜力,而质量的稳定和优良则能够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因此,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加工企业需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品质,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
2. 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产生着重要影响。
不同地区和不同消费群体对农产品的需求差异巨大,企业应及时了解和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出口策略和产品结构,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3. 贸易政策和贸易环境贸易政策和贸易环境也是影响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
包括贸易壁垒、关税政策、贸易合作协定等因素的变化,都将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贸易数量和贸易成本。
中国农产品进口市场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中国农产品进口市场愈加广阔和重要。
越来越多的国外农产品品牌进军中国市场,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购买国外农产品。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大国之一,中国的农产品进口市场不仅促进了国际贸易,也使得国民生活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优质化。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中国农产品进口市场。
一、进口农产品种类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进口农产品种类不断增多。
目前,中国进口的农产品主要包括食品、饮料、饲料、种子、粮食、油脂、肉类、海产品等多个品种。
以比较重要的食品类商品为例,主要包括牛奶、乳制品、水果、蔬菜、海鲜、肉类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进口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如泰国榴莲、智利车厘子、新西兰奶粉、阿根廷红虾等,受到了国内消费者的热捧。
二、进口农产品价格虽然进口农产品品种多样,但价格也是消费者关心的重要问题。
在我国,进口农产品价格一般比国内农产品价格要高出不少。
首先,进口农产品的运输成本、保险费和关税等都比国内生产成本要高。
其次,进口农产品的质量、品牌和包装都比普通国内农产品要更高级。
但随着海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中国市场的不断丰富,进口农产品的价格也在逐渐下降。
三、进口农产品质量进口农产品的质量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促使中国进口农产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消费者对于进口农产品质量的认可和信任度不断提升。
同时,作为大型进口国,中国对于进口农产品质量的监管也在不断强化,对于质量不达标的进口农产品一律限制或禁止进入中国市场。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进口的农产品质量已经获得国内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
四、进口农产品渠道中国进口农产品中,大型连锁商超贡献巨大,如沃尔玛、家乐福等品牌。
在这些商超中,进口农产品种类和品质均很高,这也是中国消费者购买进口农产品的主要渠道之一。
此外,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网上购买进口农产品。
比如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都已经推出了进口农产品专区,方便消费者在线选购。
2022年农产品的进出口情况2022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连续保持增长势头。
据统计,1至11月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568亿美元,同比增长12.9%。
其中出口额为278亿美元,同比增长14.1%;进口额为290亿美元,同比增长12%。
展望2022年,农产品贸易形势不容乐观。
出口方面,估计美国经济比2022年增长减缓,将影响到2022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低于2022年,需求对农产品出口的拉动因素相对减弱。
进口方面,大豆、棉花、羊毛、水产品原料、皮革原料、食糖明年仍有可能表现进口增长势头。
重点大类商品进出口状况园艺、畜禽、水产品类进出口双增长。
2022年1至11月,我国蔬菜、水果、花卉等园艺类产品共出口79亿美元,同比增长13.8%;水产品及水产品制品共出口80.5亿美元,同比增长19.4%;畜禽类产品出口达到18.3亿美元,同比增长4.9%。
从进口来看,这几大类产品进口都有较大增长,其中水产品及水产品制品进口金额28.9亿美元,同比增长8.6%;食用蔬菜进口金额6.9亿美元,同比增长增长47.2%,食用水果及坚果进口金额6.7亿美元,同比增长12.5%,蔬菜及水果制品进口金额1.8亿美元,同比增长28.5%,畜禽类产品进口金额6.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7%。
谷物类商品进出口有升有降;棉花、油料进口保持较高增长水平。
2022年1至11月,我国玉米出口显著下降,玉米出口数量为260.4万吨,出口金额为3.4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67.5%和66.8%。
大米和小麦出口则显著增加,大米出口107万吨,同比增长76.6%,出口额为3.6亿美元,同比增长77.1%;小麦出口90.3万吨,同比增长373.3%,出口额为1.3亿美元,同比增长358.7%。
2022年1至11月,我国进口谷物327.5万吨,进口金额7.4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45.1%和44.3%。
其中小麦进口60万吨,进口金额1.2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82.7%和84.8%。
国际经济学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状况调查报告学院:专业:班级:姓名:指导教师: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农业不断扩大与世界贸易体系的结合,在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力一面成绩显著2012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757.7亿美元,同比增12.9%从产品结构看,产品特征鲜明,进口量依旧比较大的农产品是大豆、食用油、棉花等加原料型农产品,出口稳步增长的农产品是水海产品、园艺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2012年,大豆进口5838.5万吨,同比增10.9%,再创历史新高,相比2004年增长189%;棉花进口541.3万吨,同比增51.8%,进口额120亿美元,同比增24%;食用油籽进口6228.0万吨,同比增13.6%,进口额377.5亿美元,同比增19.9%;食用植物油进口960万吨,同比增23.1%,进口额108亿美元,同比增19.9% 2013年前五个月出口以水海产品、蔬菜、水果为主前五个月,我国出口水海产品153万吨,增加5.4%,价值77.3亿美元,增长11.6%;蔬菜285万吨,与去年同期持平,价值34.6亿美元,增长15.4% ;鲜、干水果及坚果110万吨,减少7%,价值13.1亿美元,增长10.4%;粮食110万吨,减少13.3%,价值10.2亿美元,下降0.7%上述四者出口值合计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的51.3%。
长期以来,农产品出口以其特有的优势,在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解决“三农”问题意义重大。
一是增加农民收入。
近年来世界农产品贸易持续较快增长,农产品出口效益普遍好于国内销售,在一些主产区,出口农产品已经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是带动农村就业。
农产品出口带动了农业、制造业、其他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三是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为适应国际市场的“高标准,严要求”,我国出口农产品在基地建设、品种、品质、包装、储运等方面标准不断优化,在农业对外开放过程中,也引进了大量的国外品种、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各地发展外向型农业,极大地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区域辐射和产业带动作用的现代农业企业,“公司+基地”、“公司+农业合作组织”等产业化经营模式正逐步普及,并逐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出口企业质量安全意识明显提高。
二.中国农产品国内研究状况随着中国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政策不断地公开和制度,我国农业不断融入全球贸易是势在必行。
由于我国不断参与国际贸易进程,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不断与国际进出口贸易制度相适应,所以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不断出现新特点,虽然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农产品出口还小于进口;还有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顺差变为逆差,并且逆差的趋势还越来越强。
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存在的风险高于市场多元化趋势,这是和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趋势是相符合的。
经济师刘卫国认为,近年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国家在有管理的条件下对人民汇率进行调整,允许其在一定范围内升值。
特别是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额在不断的变化,从近年的趋势来看,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越来越显著。
而汇率作为调节国际贸易收支的主要经济杠杆,它的变化是影响一国的进出口贸易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者提出了非常多的理论模型来对此进行解释:姜楠等人(2006)通过建立模型,认为汇率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须视农产品价格效果与利率效果的相对大小而定。
李盛君、孔祥智(2010)分析得出人民币升值对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主要有升值预期影响和实际升值影响两种,人民币对农产品进出口均以促进作用为主。
三.研究方法1、资料查找2、分析整理3、讨论总结来源:《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研究》王艳《科技资讯》2014第12期《汇率变动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周瑞娟四.研究内容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主要从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贸易现状,贸易特点,贸易问题及影响,和促进贸易发展对策几个方面对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进行分析研究。
1.进出口基本情况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已达1739. 4 亿美元,同比增长12. 9%。
其中,农产品出口额625. 0 亿美元,同比增长4. 0 %,农产品进口额1114. 4 亿美元,同比增长18. 7%; 农产品进出口逆差由2011 年的337. 9 亿美元扩大到489. 4 亿美元,增长44. 8 %。
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及其增长情况分别见表1 和图1。
2012 年中国主要农产品进出口情况见表2。
2. 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主要特点1. 农产品贸易额继续增长并创新高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美元量化宽松政策和国内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在上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额跨越1500 亿美元的基础上,2012 年继续上升并以增长12. 9%,再度刷新了历史纪录。
加入WTO以来,中国农产品贸易额较快增长,除2009 年外,其余年份均为增长。
与此同时,中国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也不断提升。
WTO 最新统计显示,2011 年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仅次于欧盟和美国,居世界第三位。
农业贸易额占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001 年的14. 7% 提高到2011 年的21. 1%。
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中国农产品贸易结构呈现为出口蔬菜、水果和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油料、棉花等土地密集型产品。
中国不仅是世界农业生产大国,而且成为世界农产品贸易大国。
2. 农产品贸易逆差值近490亿美元从2004 年开始,中国农产品贸易出现连续性逆差,并且逐渐扩大至2012 年的489. 4 亿美元。
根据WTO 最新统计,2011 年中国农产品进口额仅次于欧盟和美国,位居第三位; 农产品贸易逆差仅次于日本,位居第二。
中国在成为世界农产品贸易大国的同时,也形成了农产品贸易的巨大逆差。
这是农业生产与农产品贸易之间不协调、不均衡的表现。
3. 粮食进口量较大导致自给率下降2012 年中国农产品贸易变化的一个新特点,是粮食进口数量增长较快。
谷物进口1398. 3 万吨,同比增长156. 7%。
稻米、小麦、玉米和大麦进口分别为236. 9 万吨、368. 8 万吨、520. 7 万吨、252. 8 万吨,稻米、小麦和玉米三种主要粮食的净进口分别为209 万吨、368 万吨、495 万吨。
上述情况表明: 一是粮食进口量突破了历史记录,计算大豆进口5838 万在内,中国进口粮食首次突破7200 万吨; 二是主要粮食品种的进口量均达数百万吨,包括大米、玉米等原有传统生产优势的粮食品种; 三是粮食自给率明显下降,虽然粮食总产量连续9 年增产,但是粮食自给率仍然下滑至88%,从而影响了国家粮食安全指标的实现; 四是中国玉米贸易连续三年呈现净进口,玉米净进口数量逐年增多,2012 年玉米净进口增至495 万吨。
粮食问题关系到13. 5 亿人口大国的社会稳定,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4. 贸易价格与数量指数变化不一致美元的频繁贬值造成全球性货币流动性过剩,不仅造成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而且削弱了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尽管国际市场上大豆进口单价上涨,但是大米、棉花、牛肉、糖、天然橡胶等农产品进口单价却有所下降。
商务部的统计信息显示,2012 年1 -12 月农产品出口价格同比指数为106. 6,物量同比指数为95. 6; 农产品进口价格同比指数为99. 4,物量同比指数为109. 6。
上述信息表明,农产品出口价格指数明显大于农产品进口价格指数,农产品出口物量指数明显小于农产品进口物量指数,农产品进出口金额与农产品进出口数量之间变化方向不一致,这不利于农产品出口发展,也是造成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巨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5. 农产品出口增长表现为乏力状态自2002 年以来,中国农产品出口额增长均高于9% ,期间平均增长幅度达到13. 3 %。
但是2012 年中国农产品出口额增长4% ,仅超过2009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造成农产品出口额负增长。
进一步分析,如果剔除全球性货币流动性过剩带来通货膨胀的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额增长率很低。
从外部因素看,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发达经济体均陷入经济低迷状况,其中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是影响世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美国如何消除其严重的经济失衡是世界经济发展最重大的不确定因素。
从内部因素看,国内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的同时,国内农产品供给增长能力有限,难以支撑农产品出口较快、持续地增长。
3.中国农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影响一.出口农产品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外贸农产品品质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良种问题。
近几年,我国许多农产品良种研究投入严重不足,推广乏力,导致农产品品质提高缓慢,市场份额逐步缩小。
以水果类中的柑桔为例,我国的浙江黄岩盛产柑桔,历史悠久,在全国柑桔外贸中占有较大比重,但由于良种退化严重,加之新产品开发推广缓慢,技术难关难以突破,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在逐步丧失。
相反,日本等国已对十多年前从温州引进的柑桔完成了良种改造,产品品质赶超上来,并逐步确立了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地位。
农产品的品种、质量不完全适销对路,表现为低质品多,优质品种少;普通产品多、专用产品少,在国际市场上只能是低质低价,缺乏竞争能力。
二是卫生检疫问题。
我国出口的许多畜禽产品、水果蔬菜的药物和农药残留量超过国际卫生检疫标准,加之我们还不是世贸组织的成员,在国际市场上经常受贸易政策的歧视,更增加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难度。
例如日本为保护本国的农业,对大米进口设立了严格的卫生检疫标准。
欧洲对从中国进口的畜产品农药含量进行严格的卫生检疫,以此限制进口量,或要求降价进口。
这种状况使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形势更加严峻。
除此以外,我国的许多农产品在运输性能、加工处理、储藏包装、花色品种等诸多方面有明显的劣势,这都影响到出口农产品的品质。
二.出口农产品结构不合理,出口市场过于单一。
虽然我国国土辽阔,完全适宜发展价值高的农产品,但价值比较高的农产品如蔬菜、鲜花、水果等出口数量有限,创汇能力受到限制。
这种低级农产品出口结构不符合世界农产品贸易发展的趋势,必须积极调整和优化我国的农业生产结构,进而提高农产品出口结构中价值较高的农产品的比重;与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相对应的是农产品的出口市场单一化,由于出口农产品的品种有限,市场开拓能力受到极大限制。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出口地区过于集中,据统计,近年来外贸农产品出口的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70%以上集中在沿海的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省市,相反,占全国大部的中部和西部地区,外贸农产品的生产比重偏少,造成外贸农产品生产地域分布不合理,对国际农产品市场环境改变的敏感度和适应能力都较差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