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小食心虫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38.67 KB
- 文档页数:4
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作者:杨文利来源:《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2017年第03期摘要:梨小食心虫是苍溪县梨生产上主要害虫,常年发生重、损失大。
2014年到2016年,在该县100亩梨树园开展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防控梨小食心虫试验。
通过连续三年的防治发现,梨园梨小食心虫的数量呈现每年下降的趋势。
到第三年,悬挂60根和80根处理区域内的防治效果几乎一致。
结论性信息素具有很好防治梨小食心虫的作用,在预防梨小食心虫方面效果显著。
结合不同处理区域内害虫数量的减少情况,以每亩设置60根的量比较合适。
关键词:性信息素;梨小食心虫;防治效果杨文利. 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J]. 农业工程技术,2017,37(08):24.苍溪县素有“雪梨之乡”美誉。
近年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全县梨种植面积达8万余亩。
品种从原来单一的晚熟梨向早、中、迟熟品种搭配种植,不断满足市场需求。
全县逐步形成了种植规模在300亩以上、品种布局较为合理的梨基地乡镇21个,培育梨种植面积在50亩以上的业主大户和专业合作社达43户。
随着全县梨种植产业的发展,梨小食心虫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由于该种害虫逐代叠加发生,很难准确掌握害虫最佳的防治时机,药物防治常常效果不佳。
基于此,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
1 试验方法和材料1.1 试验地和试验材料选择2014年到2016年,在苍溪县云峰镇青盐村300亩梨树园开展试验,主栽品种为苍溪雪梨,树龄26年,平均高度为4m左右,株距行和行距按照4 m×5 m定植,在周围2 km内不存在其他核果类果实。
试验材料为梨小食心虫之后性信息迷向散发器,每根含梨小食心虫性外激素(270±20)mg,载体长度为(200±5)mm,内外直径分别为(2.3±0.2)mm和(1.5±0.2)mm。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 )属鳞翅目(Lepidoptera )卷蛾科(Tortricidae ),是世界性分布的蛀果害虫。
我国除西藏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
梨小食心虫寄主广泛,可为害桃、梨、苹果、杏等10余种果树,是果园主要害虫之一[1,2]。
由于其具有钻蛀习性,幼虫大部分时期是在嫩梢和果实中度过的,因此,如果用药不及时,很难对其进行有效防治。
目前生产上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仍然以化学防治为主。
而化学农药具有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危害果品安全、破坏生态平衡等缺点[3,4],因此,急需绿色、环保、安全的梨小食心虫防控技术。
害虫综合治理符合当前人们对绿色环保的要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害虫综合治理体系中,诱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诱捕就是利用害虫对某种物质的趋性,制成诱捕器,大量诱杀成虫,达到降低虫口密度、减轻为害的目的。
在梨小食心虫的诱捕防治中,主要的诱源物质包括性信息素、糖醋液、植物源挥发物、光源等。
作者对梨小食心虫不同诱源物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对各种诱源物质的特点进行了总结,旨为各类诱源物质的田间应用提供参考。
冉红凡1,刘文旭1,马爱红1,孙海鹏2,李建成1,路子云1*(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华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北保定071000;2.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北保定071001)摘要:梨小食心虫是世界性分布的蛀果害虫,具有钻蛀为害习性,因此很难进行有效防治。
害虫综合治理符合当前人们对环保的要求,成为关注的焦点。
在梨小食心虫综合治理体系中,诱捕诱杀成虫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在梨小食心虫的诱捕防治中,主要的诱源物质包括性信息素、糖醋液、植物源引诱剂、光源等。
介绍了不同诱源物质的研究进展、影响因素等,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梨小食心虫;害虫综合治理;诱源物质;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43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31(2016)05-0051-08收稿日期:2016-03-18基金项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科技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A2015120303);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103024);国家梨现代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29);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财政项目(F16C10004)作者简介:冉红凡(1976-),男,河北保定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害虫生物防治研究。
桃小、梨小食心虫防治探究作者:王春冬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6期1桃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属鳞翅目,蛀果蛾科,又称苹果食心虫,简称“桃小”。
主要寄主是苹果属、梨属、山楂属及枣属植物,也可危害桃。
1.1为害状初孵化幼虫从果面蛀入,苹果被蛀后2~3天,从蛀入孔流出果汁-淌眼泪,干后呈白色粉末状,不久蛀入孔变成一个黑色小点,其周围凹陷。
前期蛀入(7月中旬以前)的小幼虫,先在果皮下串食,夹道纵横交错,弯曲,致使苹果变畸形,凸凹不平,常称为“猴头果”。
后期蛀入者,幼虫多直蛀果心,被害果一般不变形。
幼虫最终都蛀入果心并食害种子。
被害果内充满褐色颗粒状虫粪,俗称“豆砂馅”。
1.2形态特征成虫:体长5~8 mm,灰白或灰褐色,前翅中部有一个近三角形蓝黑色有光泽的大斑,基部和中部有7簇蓝褐色斜立的鳞片丛,后翅灰色。
卵:桶形,长0.4~0.5 mm,短径0.31~0.36mm,卵顶环生Y形刺。
幼虫:长13-16 mm,桃红色。
头部和前胸盾黄褐色。
幼龄幼虫淡黄白色。
蛹:约7 mm,黄白色。
足及触角均不紧贴蛹体而游离。
茧:幼虫吐丝缀连土粒制成。
越冬茧扁圆形,长5~6 mm,夏茧纺锤形,长约8.5mm,一端有羽化孔。
1.3生活习性大连地区一年发生2代,极个别年份有3代。
以老熟幼虫在3~13cm的土中作茧越冬。
5月上中旬开始出土,5月下旬~六月上中旬为出土盛期,幼虫出土与土壤温湿度有密切关系,土壤温度达到19℃以上,土壤含水量10~20%,幼虫出土顺利。
土壤含水量5%以下时,幼虫不出土。
幼虫出土后,先在地面爬行寻找土块、石块,在其下吐丝作夏茧,1~2天后化蛹,再经过10~18天羽化,成虫羽化后2天左右开始产卵,卵期7天左右。
初孵幼虫在果面爬行,遇到合适地方蛀入果肉,在苹果中存活23~28天。
老熟后咬一小孔爬出落地。
8月中旬以前脱果的幼虫不入土,在地面变作夏茧,化蛹变成虫后产卵发生第二代。
第二代卵发生期,约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果肉幼虫期20~36天,至8月下旬以后,陆续落果入土过冬。
防治梨小食心虫试验研究报告防治梨小食心虫试验研究报告引言:梨小食心虫(Pear Psyllid,Cacopsylla pyricola F ö rster)是一种重要的害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梨树上,对梨树的生长和果实产量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地防治梨小食心虫,本试验通过针对其生命周期和危害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研究,并探索其防治效果,为梨小食心虫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材料与方法:本试验选取同质化的2年生梨树,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个组别包含10棵梨树,组间定位在同一果园内。
实验组树上梨小食心虫的平均感染率为50%。
实验组采用如下方式进行处理:首先,利用昆虫网隔离实验组梨树,以防止梨小食心虫的传播。
然后,在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施用相应的药剂,浓度根据产品说明进行调整。
每次施用后持续观察7天。
根据实验结果,记录梨树叶片数量和感染程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在施用药物后,实验组的梨小食心虫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对照组中,梨小食心虫的感染率持续上升,最终达到100%。
而实验组中梨小食心虫的感染率仅为20%,表明药物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进一步对感染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感染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此外,施用药物后的梨树叶片数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药物能够保护梨树的生长。
讨论:本试验通过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试验,发现所选药物能够有效抑制梨小食心虫的感染和危害。
该药物可能通过破坏梨小食心虫的天敌和阻碍其生命周期继续发展,从而实现防治效果。
实验结果还显示施用药物后,梨树叶片数量增加,说明药物可能对梨树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
这可能是由于药物能够提供养分和保护叶片免受昆虫咀嚼的损伤。
然而,该试验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对药物的长期效果和环境安全性进行评估。
结论:本试验结果表明,所选药物对防治梨小食心虫具有较好的效果。
该药物能够有效抑制梨小食心虫的感染和危害,同时促进梨树的生长。
梨小食心虫成虫行为节律研究张国辉;仵均祥【摘要】【目的】研究梨小食心虫成虫行为节律,为开展梨小食心虫化学生态学研究及其综合治理奠定基础。
【方法】在人工气候箱(温度(24±0.5)℃、相对湿度(70±10)%、光周期为15h光期和9h暗期)条件下,系统观测了梨小食心虫成虫羽化、交配及产卵行为节律。
【结果】梨小食心虫成虫的羽化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主要发生在光期05:00-10:00这个时段,此时成虫的羽化数量占总羽化数量的90%以上,其中以05:00-06:00羽化率最高,与其他时段差异显著;成虫的求偶交配行为多发生在羽化后第3天,呈"一"字形交配,单次交配持续时间为11~35min,平均为22.07min,成虫交配活动主要发生在17:00-21:00,交配率超过90%;梨小食心虫雌成虫的产卵节律与其交配节律颇具相似性,其产卵活动也主要发生在17:00-21:00,该时段所产卵量达到总产卵量的87.43%,显著高于其他时段。
【结论】梨小食心虫成虫的羽化、交配及产卵行为具明显的生物节律,其中羽化行为主要发生在上午05:00-10:00,交配和产卵行为主要发生在傍晚17:00-21:00。
%【Objective】 Behavioral rhythms of the oriental fruitmoth,Grapholita molesta(Busck),were studi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chemical ecology and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G.molesta.【Method】 The emergence,mating and oviposition behaviors of G.molesta were investigated w ith a 15 h∶9 h(L∶D) light cycle at temperature of(24±0.5) ℃ and RH of(70±10)% in the laboratory.【Resul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G.molesta emergence had a significant diel rhythm.90% of G.molesta emerged in 05:00-10:00 am of photophase,especially,the highest emergence rate occurred in 05:00-06:00am.The calling behavior of G.molesta mainly occurred from the 3rd days after emergence.Adults of G.molesta mated with a copulatory posture of Chinese character of one.The single adult mating duration was between 11-35 min,with a mean value of 22.07 min.More than 90% of mating occurred in 17:00-21:00.pm;The oviposition rhythm of G.molesta was the same as the mating rhythm,87.43% female adults oviposited in 17:00-21:00 pm.【Conclusion】 The emergence,mating and oviposition behaviors of G.molesta have a significant biological rhythm.Emergence activities mainly occur in 05:00-10:00 am,while mating and oviposition activities mainly occur in 17:00-21:00 pm.【期刊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40)012【总页数】5页(P131-135)【关键词】梨小食心虫;成虫行为;羽化;交配;产卵【作者】张国辉;仵均祥【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保资源与病虫害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应用昆虫学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保资源与病虫害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应用昆虫学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68.11;S436.612.29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Busck))是一种严重危害桃、梨等果树的世界性重要害虫,在我国广泛分布于除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1]。
糖醋液诱杀桃园梨小食心虫配方优化试验研究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 Busck >)属于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小食心虫属,别称梨小蛀果蛾、东方果蠹蛾、梨姬食心虫、桃折梢虫等,简称梨小。
梨小幼虫体长10~13mm,淡红至桃红色,头黄褐色,腹部橙黄,胸、腹部淡红色或粉色。
梨小食心虫是世界性的果园蛀果害虫之一[1]。
梨小食心虫的寄主植物包括桃、梨、苹果、樱桃、杏、李、海棠、杨梅等[2],通过钻蛀果实、嫩梢危害植株。
梨小食心虫分布很广,分布在我国除西藏以外的其他地区[3],各果产区都有发生,尤其多种果树邻近或混栽时受害严重,由于其危害具有隐蔽性、钻蛀性,已逐渐成为果树的头号害虫。
幼虫蛀果多从萼洼处蛀入直到果心,果实上有幼虫脱出的脱果孔,孔洞外留有虫粪,由于脱果孔易腐烂而形成一圆形疤痕,故称之为“黑膏药”。
幼虫为害嫩梢时,常常从嫩梢顶端的叶柄基部蛀入,直到髓部,蛀孔以上部分容易萎蔫干枯。
严重时虫果可达70%~80%,造成采前大量落果。
生产中主要防治手段为果实套袋与农药化学防治。
套袋会造成垃圾污染,而农药的过度使用会降低果实品质及促使梨小抗药性增强等问题[4],因此,绿色高效的防控措施才是果园综合防治梨小的最佳选择。
近年来,生态捕杀害虫的方法成为研究热点,在性诱剂、杀虫灯、糖醋液配方等研究方面都获得了很大进展[5-8]。
糖醋液可以防治梨小、桃小、苹小卷叶蛾等多种害虫,且对动物、植物、人类与环境安全无害,操作相对简单[9]。
谢思湘等[11]利用糖醋液、糖醋毒饵防治食用菌害虫,效果显著。
也有学者开展了糖醋液诱杀梨小食心虫的研究[1,10],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糖醋液组成比例进行探索与优化,研究了适合当地生产的糖醋液诱杀配方,达到了简便、高效、合理的防治果园梨小食心虫的目的。
1材料与方法试验区域位于郴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桥口基地桃园,每667m2设置2个试点。
1.1材料市场购买散装红糖;冰醋酸,规格500mL,分析纯级;95%工业酒精,规格500mL;水为自来水。
性迷向素防治梨小食心虫技术试验刘升基;赵严港【期刊名称】《烟台果树》【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2页(P10-11)【作者】刘升基;赵严港【作者单位】山东省龙口市植物保护站 265701;山东省龙口市植物保护站 265701【正文语种】中文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molestaBusck)主要为害梨、苹果、桃、樱桃、李、山楂等。
近年来,其发生为害程度越来越重。
在不套袋的梨、苹果园,一般虫果率为30%~40%,严重的果园,即使10~15 d打1次药,虫果率仍在85%以上。
目前,生产上防治梨小食心虫的主要措施是化学防治。
由于该虫是钻蛀性为害,卵孵化盛期很难预测,防治适期不易掌握。
频繁用药或高浓度施药,不仅污染环境,还易引发药害,影响果品质量和效益。
为了探讨高效、低毒、低残留、生态环保的防治技术,我们进行了梨小食心虫性迷向素应用技术试验,取得了显著效果。
1.1 试验设计本试验设有2处,第1处设在龙口市徐福街道东王村张久泉试验地的梨园内,果园总面积为85 hm2,主栽品种是黄县长把梨,株行距为3 m×4 m。
试验时间是2015年4月14日至9月15日。
第2处设在新嘉街道河王村王守江的苹果园,果园总面积为0.6 hm2,主栽品种是红富士,株行距为3 m×3 m。
试验时间是2015年4月16日至9月15日。
1.2 试验材料试验所用的梨小食心虫性迷向素、诱芯及诱捕器均为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性迷向素用的迷向丝长20 cm,内含细铁丝芯,外包有梨小食心虫性迷向信息素的红色缓释胶层,每根含梨小食心虫性迷向信息素240 mg,拆封后在田间有效期长达200 d。
诱芯为乳白色,每枚诱芯含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1 mg。
诱捕器由粘虫板、诱芯、瓦楞塑纸板、细铁丝组成。
先将瓦楞塑纸板折叠成侧面为30 cm× 20 cm的三棱柱形,以瓦楞塑纸板的中间位置做底面,平放,在底部贴上粘虫板,再将诱芯固定在粘虫板上,然后用细铁丝在粘虫板相对棱的两端固定并挂树上。
目录摘要............................................................ - 1 - 前言............................................................ - 2 - 1 形态特征及危害特点............................................ - 2 -1.1形态特征................................................. - 2 -1.1.1 成虫............................................... - 2 -1.1.2 卵................................................. - 2 -1.1.3 幼虫............................................... - 2 -1.2 危害特点............................................... - 2 - 2 我区主要发病情况.............................................. - 3 -2.1 简介.................................................... - 3 -2.2分布与危害............................................... - 3 -3 防治措施...................................................... - 3 -3.1 农业措施................................................ - 3 -3.1.1 降低梨小食心虫越冬基数的农业措施................... - 3 -3.1.2 改变种植管理模式................................... - 4 -3.2 生物防治................................................ - 4 -3.3 物理防治................................................ - 4 -3.3.1 使用性诱剂......................................... - 4 -3.3.2 果园内设置黑光灯或挂糖醋罐诱杀成虫................. - 4 -3.4 化学防治................................................ - 4 -3.5 综合防治................................................ - 5 - 参考文献........................................................ - 6 -梨小食心虫在新疆的防治研究进展摘要:食心虫类害虫是我国北方多种果树上的主要害虫,一般世代周期长、隐蔽性强,在不同寄主上成虫发生期、幼虫蛀果期、果内生活时间,甚至发生世代数均存在差异,特别是越冬幼虫出土习性各异,生产上测报及防治难度较大。
砀山梨小食心虫大发生的原因及对策岳兰菊(安徽省砀山县植保站·235300)安徽省砀山县是著名的砀山酥梨集中产地。
近年来,随着果业结构的调整,桃、梨混栽现象日趋严重,再加上栽培管理粗放、降雨量逐年增大,梨小食心虫已成为水果生产的主要害虫。
我站以砀山县果园场、园艺场、砀城镇新刘庄、曹阁、黄杜庄以及水果合作社为基点,对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大发生的原因及综合防治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介绍如下。
1梨小食心虫大发生的原因分析1.1气候条件梨小食心虫(简称梨小)的发生与温、湿度有很大关系,成虫产卵最适温度为24~29℃,相对湿度为70%以上。
多雨、潮湿的天气有利于成虫交尾、产卵和卵的孵化,且幼虫成活率高。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梨小食心虫的发育天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雨水多的年份,成虫产卵量较多,干旱的年份对成虫繁殖不利。
湿度低时卵的孵化率降低,当湿度低于50%时大量梨小的卵不能孵化,随着湿度的加大孵化率加大。
近几年气象情况:2006年和2009年从5~9月的平均气温在19~21℃,平均相对湿度为69%~82%,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梨小的发生。
1.2世代重叠严重,给防治造成困难梨小食心虫在故道地区发生世代多,一般1年发生4~5代且世代重叠。
目前防治梨小食心虫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而大多数安全农药只对成虫和刚孵化的幼虫防效较好,对卵和高龄幼虫防效较差;由于世代重叠,所以每次施药后总有一些难防治的卵或老熟幼虫漏网继续繁殖为害。
1.3桃、梨间作、相邻或混栽梨小食心虫主要以幼虫进行为害,其幼虫喜食梨果,但因梨果前期较硬,幼虫难以蛀入,直至果实松脆时才能为害,所以纯梨园对前几代梨小的生长、繁殖不利。
在桃、梨混栽或相邻的果园中梨小第1、2、3代幼虫就可以桃树嫩梢和幼果为食,6月下旬以后开始向早熟梨上转移为害,7月中旬第4、5代梨小大量转移至梨园为害。
所以桃、梨混栽为梨小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在桃、梨混栽或相邻的果园,梨小的发生、为害重;在果树种类单一的果园,梨小发生危害很轻。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研究及应用进展昆虫性信息素是由同种昆虫的某一性别个体的特殊分泌器官分泌于体外,能被同种异性个体的感受器所接受,并引起异性个体产生一定的行为反应或生理效应(如觅偶、定向求偶、交配等)的微量化学物质。
它能够保证昆虫在种内雌雄个体之间性的联系及种的繁衍有条不紊。
多数昆虫种类系由雌虫释放这种化学物质,以引诱雄虫,也有些种类由雄虫释放以引诱雌虫。
雌虫交配受精后一般不再产生性信息素。
目前,全世界已鉴定和合成的昆虫性信息素或类似物达2000多种,我国研制成功的农、林、果、蔬等重要害虫的性信息素也有几十种,为研究和应用性信息素防治害虫创造了条件。
应用昆虫性信息素防治害虫是一种治虫新技术,与化学农药相比,它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无毒、不杀伤天敌、不污染环境、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
国内外对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和应用都很重视,因而更多害虫的信息化学物质不断被鉴定、合成和田间应用,同时应用中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器材也不断涌现。
本文就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研究及应用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是一种世界性果树害虫,又名梨小蛀果蛾、东方果蠹蛾,简称梨小,属鳞翅目卷叶蛾科,主要为害梨、苹果、桃、山楂、杏等果树。
多年来,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以化学农药为主,其抗药性发展很快。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具有活性高、无毒、特异性强、使用方便、不伤害天敌等优点,对梨小食心虫具有较好的引诱效果,同时也用于防治李树上的李小食心虫(Cydia funebrana)、洋槐种子上的相思子异型小卷蛾(Cryptophlebiaillepida)和澳大利亚坚果上的荔枝异型小卷蛾(Cryptophlebia ombrodelta)等,已成为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中的有效措施之一。
其应用主要在虫情测报、大量诱捕、干扰交配和害虫检疫等方面,其中尤以利用梨小性信息素进行干扰交配,从而进行大面积的害虫防治最为广泛。
梨小食心虫综合防治技术试验郑云珽,蒋国强(余姚市低塘街道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中心315490)1概况余姚是“早熟蜜梨之乡”,现有面积1866.67hm2,主要种植品种为翠冠、清香、初夏绿和翠玉等。
本试验选择在余姚市镆剑山15年生梨园,采用水泥杆钢架设施棚架栽培,常年产量2000kg/667m2左右。
但是因为前二轮承包期限短,缺少管理经验失去病虫防治最佳时机,造成虫源密集、危害猖獗,据本试验园地统计,试验前虫害果达45%左右,直接导致减产减收,造成经济损失2550元/667m2以上,具体经济损失情况见表1。
为此我们开展了理化结合防治梨小食心虫试验。
2试验材料和方法试验地面积6.67hm2。
土壤类型、肥培管理与当地梨园基本一致,试验应用材料见表2。
根据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老熟幼虫在树干翘皮下结茧越冬,越冬代幼虫主要为害梨芽、新梢/嫩叶、叶柄,极少数为害果,而第一代幼虫主要为害梨早熟品种果实等特性,开展了以下防治措施。
表1经济损失调查表果实情况数量(㎏/667m2)均价(元/kg)金额(元/667m2)说明不能上市果500 3.501750根据实地调查直接造成经济损失平均2550元/667m2降级降价果400 2.00800正常果1100 3.5038502.1清园清园技术是完成本次试验项目的基础。
在清除病虫枝叶和喷洒5度石硫合剂基础上,根据梨小食心虫老熟幼虫在梨树的老翘皮下越冬的生活规律,于冬季梨树休眠期全面进行主枝主干上刮皮,刮除翘皮至黄白色,涂上果富康水剂300倍液消毒伤口,并集中烧毁刮下的带病虫外皮。
2.2物理防治采用物理防治技术,一是使用杀虫灯。
根据昆虫具有趋光性的特点,利用昆虫敏感的特定光谱范围的诱虫光源进行诱杀。
于5月29日安装杀虫灯,诱杀成虫,降低虫口基数。
二是使用性诱剂首次向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购入梨小食心虫三角型诱捕器,利用害虫信息素诱捕害虫雄成虫。
诱捕器的主要操作方法:在成虫扬飞前,根据观察我们于6月5日将诱芯及配套诱捕器悬挂于果园树干的阴面处,高度不超过树冠的1/2,每667m23套,6月12日调查发现诱捕器内最多的有50多只梨小食心虫,效果显著。
落叶果树㊀2018ꎬ50(3):20-22DeciduousFruits㊀㊀试验研究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DOI:㊀10.13855/j.cnki.lygs.2018.03.007㊀㊀梨小食心虫在苹果园的监测及理化诱控试验刘宝传1ꎬ沈荣红2ꎬ徐德坤1ꎬ凌飞3(1.临沂市植物保护站ꎬ山东临沂276001ꎻ2.兰陵县植物保护站ꎻ3.山东海洋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㊀㊀摘㊀要:梨小食心虫是苹果园的重要害虫之一ꎬ对山东省临沂的苹果园的梨小食心虫进行田间动态监测ꎬ明确了该虫一年发生4代ꎬ第2代㊁第3代在苹果园中危害较为严重ꎬ越冬代及第1代是防治的关键时期ꎮ利用理化诱控技术折梢率仅为0.29%ꎬ低于对照2.02%ꎬ防效为85.6%ꎻ蛀果率嘎拉为0.33%ꎬ烟富3为0.53%ꎬ低于对照3.47%㊁4.27%ꎬ防效分别为90.5%㊁87.6%ꎮ田间用药减少3次ꎬ6月20日和8月20日喷施防治梨小食心虫药剂2次ꎬ分别喷施5.7%甲维盐4000倍液和20%高氯甲维盐1000倍液ꎮ减少农药使用量60%ꎬ节约农药成本60.3%ꎬ经济效益显著ꎮ㊀㊀关键词:梨小食心虫ꎻ苹果园ꎻ田间监测ꎻ理化诱控㊀㊀中图分类号:㊀S661.1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㊀文章编号:㊀1002-2910(2018)03-0020-03收稿日期:2017-11-11作者简介:刘宝传(1978-)ꎬ男ꎬ山东临沂人ꎬ高级农艺师ꎬ从事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工作ꎮE-mail:ppsly07@163.com㊀㊀梨小食心虫是苹果园的重要害虫之一ꎮ危害新梢时ꎬ多从新梢顶端叶片的叶柄基部蛀入髓部ꎬ由上而下蛀食ꎬ蛀孔外有虫粪排出和树胶流出ꎬ被害嫩梢的叶片逐渐凋萎下垂ꎬ最后枯死ꎮ危害果实时ꎬ幼虫蛀入果肉纵横蛀食ꎬ常使果肉变质腐败㊁不能食用[1ꎬ2]ꎮ不同地区㊁不同寄主作物上发生规律和危害程度不同[3]ꎮ同时ꎬ由于近些年来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ꎬ果树栽培面积不断发展ꎬ加上气候等因素变化等ꎬ梨小食心虫危害严重ꎬ对多种果树的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4]ꎮ该虫具有钻蛀习性ꎬ使用化学农药需要把握好关键防治时期[5]ꎬ但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增加了害虫的抗药性ꎬ对环境污染严重ꎬ易杀伤天敌ꎬ同时还导致果品农残超标[6]ꎮ所以ꎬ近年来理化诱控技术在食心虫的田间防治中被广泛应用[7]ꎮ笔者调查了梨小食心虫在临沂地区苹果园的发生规律ꎬ同时开展理化诱控防治试验ꎬ为科学指导梨小食心虫的绿色防控工作提供理论支撑ꎮ1㊀材料方法1.1㊀试验材料试验设在临沂市蒙阴县宗路果品专业合作社红富士苹果园ꎬ矮化密植ꎬ树龄6年ꎬ株行距2mˑ4mꎮ品种为烟富3㊁嘎拉ꎮ管理一致ꎬ果树长势基本一致ꎬ果实全部套袋ꎮ试验用梨小食心虫性诱芯和梨小食心虫生物食诱剂ꎬ均由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ꎮ生物食诱剂将植物挥发物和昆虫取食促进剂融合ꎬ释放出比作物更具吸引力的信息物质ꎬ吸引和诱集多种害虫成虫取食ꎬ再配以少量杀虫剂ꎬ达到控制和压低害虫种群数量ꎬ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的目的ꎮ1.2㊀田间监测从2017年3月下旬到10月下旬调查梨小食心虫性诱芯在田间诱蛾情况ꎮ期间做好气象数据ꎮ试验区面积0.67hm2(10亩)ꎬ在整个试验区选择3个点ꎬ成正三角形分布ꎮ每株树上悬挂1个梨小食心虫性诱芯诱捕器ꎬ悬挂高度距离地面0.85~1.5mꎬ诱芯每15天更换1次ꎬ更换时戴一次性手套ꎬ避免污染ꎬ每次调查完后及时清理掉诱捕装置上的虫子ꎮ诱芯需在4ħ冰箱保存ꎮ1.3㊀理化诱控试验试验设2个处理ꎬ即:①梨小食心虫生物食诱剂ꎬ处理区ꎮ②对照区ꎮ每处理重复3次ꎬ随机区组排列ꎬ共计6个小区ꎬ每个小区面积666.7m2ꎮ处理区ꎬ666.7m2设置5套诱捕装置ꎬ在每个装置中加入50ml食诱剂ꎬ100ml水ꎬ2ml敌杀死ꎬ共15套ꎮ每15天更换诱捕装置中的食诱剂ꎻ对照区ꎬ面积2000m2(3亩)ꎬ不使用食诱剂ꎬ采用常规方法防治ꎮ生物食诱02第3期刘宝传等:梨小食心虫在苹果园的监测及理化诱控试验剂处理和对照区间距200m以上ꎮ梨小食心虫常规防治ꎬ药剂为5.7%甲维盐水分散颗粒剂4000倍液㊁20%高氯甲维盐乳油1000倍液㊁24%螺虫乙酯悬浮液4000倍㊁30%氰戊 马拉松乳油1300倍液ꎬ几种药剂交替喷施ꎮ喷药时间依据梨小发生规律而定ꎬ处理区使用食诱剂减少虫体数量ꎬ从而减少了喷药次数ꎬ喷2次ꎬ于6月20日和8月17日喷施ꎬ对照区喷5次ꎬ在6月20日㊁7月20日㊁8月17日㊁9月12日和9月28日喷施ꎮ1.4㊀折梢率、蛀果率调查从诱到梨小食心虫幼虫开始ꎬ在每个试验小区的东㊁南㊁西㊁北㊁中5个方向各随机选3株树ꎬ每个小区15株ꎬ每7天调查1次总嫩梢数㊁折梢数ꎮ每次调查完之后摘除危害梢ꎮ在苹果摘袋后ꎬ每小区按照双对角线设置5个调查点ꎬ每点选择有代表性苹果树4株ꎬ按东㊁西㊁南㊁北㊁中5个方位调查果实危害率ꎬ每个方位随机选取5个果实ꎬ每小区共计调查20株树㊁500个果实ꎮ记录梨小食心虫蛀果的果实数目ꎬ统计蛀果率ꎮ计算防治效果:折梢防效(%)=[(1-处理区折梢率)/对照区折梢率]ˑ100ꎻ蛀果防效(%)=[(1-处理区蛀果率)/对照区蛀果率]ˑ100ꎮ2㊀结果与分析2.1㊀梨小食心虫在苹果园的发生规律调查结果表明ꎬ梨小食心虫在苹果园一年发生4代(图1)ꎬ从4月上旬到10月中旬均能诱集到成虫ꎬ共诱集到917头成虫ꎮ4月上旬开始出现越冬代成虫ꎬ量较少ꎬ诱集量是全年诱集量的15.5%ꎬ越冬代梨小主要危害桃树㊁梨树等作物ꎬ从6月中旬开始转移到苹果园ꎮ第1代成虫从7月上旬到8月上旬ꎬ高峰期在7月中下旬ꎬ持续30天ꎮ第2代成虫发生从8月中旬到8月下旬ꎬ高峰期在8月中下旬ꎬ持续20天ꎮ第3代成虫发生从9月上旬到10月中旬ꎬ高峰期在9月中下旬ꎬ持续40天ꎮ第2㊁3代成虫发生量大ꎬ占全年发生量的61.7%ꎮ图1㊀梨小食心虫的田间监测动态2.2㊀梨小食心虫生物食诱剂对苹果蛀果率的影响由表1可见ꎬ采用理化诱控手段进行防治梨小食心虫显著降低蛀果率ꎮ嘎拉蛀果率仅0.33%ꎬ防效90.5%ꎻ在晚熟品种烟富3上略重ꎬ蛀果率为0.53%ꎬ防效为87.6%ꎬ说明通过食诱剂防治梨小食心虫可显著降低蛀果率ꎮ表1㊀梨小食心虫生物食诱剂对苹果蛀果的防治效果品种调查日期试验区总果数(个)㊀㊀蛀果数(个)㊀㊀蛀果率(%)对照区总果数(个)㊀㊀蛀果数(个)㊀㊀蛀果率(%)蛀果防效(%)嘎拉8月25日150050.331500523.4790.5烟富310月10日150080.531500644.2787.62.3㊀梨小食心虫生物食诱剂对苹果折梢的影响由表2可见ꎬ采用生物食诱剂防治梨小食心虫可以显著降低折梢率ꎮ6月中旬以后ꎬ梨小食心虫开始在苹果上折梢ꎮ采用生物食诱剂将梨小食心虫诱集灭杀后ꎬ苹果新梢的折梢率显著降低ꎮ在梨小食心虫各代发生高峰期的折梢率均低于对照区ꎮ到9月底ꎬ累计折梢率仅为0.29%ꎬ而对照区折梢率达2.02%ꎬ全年矫正防效达到85.6%ꎬ防效良好ꎮ2.4㊀生物食诱剂降低农药用量及成本情况由表3可见ꎬ利用梨小食心虫生物食诱剂防控梨小可显著减少农药使用量ꎮ从套袋后(6月10日)ꎬ试验区共喷施防治梨小食心虫药剂2次ꎬ分别在6月20日和8月20日ꎬ喷施药剂种类分别是5.7%甲维盐4000倍液和20%高氯甲维盐1000倍液ꎮ使用食诱剂后ꎬ可减少施药3次ꎬ每666.7m2减少农药使用量60%ꎬ节约农药成本60.3%ꎮ12落㊀叶㊀果㊀树第50卷表2㊀梨小食心虫生物食诱剂对苹果折梢的防治效果日期(月.日)试验区总梢数(个)㊀㊀折梢数(个)㊀㊀折梢率(%)对照区总梢数(个)㊀㊀折梢数(个)㊀㊀折梢率(%)折梢防效(%)6.151567001637130.79100.06.22156740.261624231.4281.76.291563120.771601211.3141.27.6152220.13158090.5777.27.13156230.191571140.8978.77.20155980.511557553.5385.67.271542001502171.13100.08.3154230.191485171.1483.38.10153920.131458221.5191.48.171537130.851487845.6585.08.24152530.201403130.9378.58.31152270.461376271.9676.59.71515001348382.82100.09.14151570.461341564.1889.09.21150870.461299554.2389.19.281501001232110.89100.0合计24586710.29235014752.0285.6表3㊀食诱剂试验区与对照区试验用药对比表处理施药次数用药量666.7m2㊀㊀666.7m2减少㊀㊀减少幅度用药量(g)㊀㊀㊀用药量(g)㊀㊀㊀(%)农药投入666.7m2农药㊀㊀666.7m2减少㊀㊀减少幅度投入(元)㊀㊀农药投入(元)㊀㊀㊀(%)试验区25.07.56012.51960.3对照区512.5--31.5--3㊀结论与讨论梨小食心虫在临沂市苹果园一年发生4代ꎬ越冬代危害较轻ꎬ主要危害早期的桃树和梨树等果树ꎬ自6月中旬前后开始危害苹果树新梢ꎮ第2代㊁第3代危害最严重ꎮ由于2代以后开始出现世代重叠ꎬ所以越冬代及第1代是防治的关键时期ꎮ可根据田间监测情况ꎬ在成虫高峰期前进行药剂防治ꎮ近年来ꎬ苹果生产开始逐渐应用免套袋技术ꎬ利用理化诱控技术防治梨小食心虫显得尤为重要ꎮ利用梨小食心虫食诱剂和诱捕器等理化诱控防治措施ꎬ可有效降低苹果园折梢率和蛀果率ꎬ减少农药使用次数ꎬ降低农药使用量ꎬ有利于推动和促进绿色无公害苹果产业的发展ꎮ参考文献:[1]㊀1.刘中芳ꎬ庾琴ꎬ高越ꎬ等.梨园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防治技术[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ꎬ2016ꎬ32(02):155-160. [2]㊀杜娟ꎬ刘彦飞ꎬ谭树乾ꎬ等.基于性诱剂监测的梨小食心虫防治指标[J].植物保护学报ꎬ2013ꎬ40(02):140-144. [3]㊀朱更瑞ꎬ王新卫ꎬ方伟超ꎬ等.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成虫对不同诱捕器的趋性研究[J].果树学报ꎬ2014ꎬ31(02):282-287.[4]㊀范仁俊ꎬ刘中芳ꎬ陆俊姣ꎬ等.我国梨小食心虫综合防治研究进展[J].应用昆虫学报ꎬ2013ꎬ50(06):1509-1513. [5]㊀陈梅香ꎬ骆有庆ꎬ赵春江ꎬ等.梨小食心虫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ꎬ2009ꎬ08:144-147.[6]㊀周仙红ꎬ李丽莉ꎬ张思聪ꎬ等.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无公害防治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ꎬ2011ꎬ10:76-81.[7]㊀冉红凡ꎬ路子云ꎬ刘文旭ꎬ等.梨小食心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应用昆虫学报ꎬ2016ꎬ53(05):931-9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