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节目的系统构成(分类)
- 格式:ppt
- 大小:115.50 KB
- 文档页数:28
分析Technology AnalysisI G I T C W 技术130DIGITCW2020.05EPG 即电子节目指南的英文缩写,在数字电视系统中,数字电视节目比模拟电视节目频带利用率高很多,传统的搜索节目用遥控器翻屏已不能适应广大用户享受快捷高质量信息服务需求,因此EPG 是数字电视广播发展的先导门户,是为用户提供的一次非常有特色的项目之一。
1 E PG 基本功能EPG 是运行在机顶盒STB (Set-Top-Box )上的一种应用程序,是用户与机顶盒进行交互的主要途径,用户通过EPG 使用机顶盒提供的各种功能选择收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及各种增值业务,其具备的功能如下。
(1)节目单。
EPG 是以频道-节目名称-节目内容-节目播出时间为字段,提供一周的电视节目简介,用户可以以自己习惯的节目单方式进行浏览,可以选择一点或者一段时间正在播出的节目,或者选择喜欢的频道进行浏览,也可分类对节目信息进行浏览。
(2)当前节目播放。
用户可以从节目单中直接选择当前节目播收看。
(3)节目附加信息。
可以选择某个事件浏览其附加信息,如节目内容简介,节目在各地的收视率,播出时段等。
(4)节目分类。
有线运营对数字电视排序一般是按节目的类别排序,方便用户搜索节目,如新闻类、体育、娱乐、按专业分如棋牌、钓鱼等。
(5)预约收看。
在节目单上按频道、按节目类别预约一段时间内将要播出的节目,届时节目将自动播放。
(6)家长控制管理。
家长根据孩子的年龄可以选择一些节目进行加锁。
(7)扩展EPG 信息。
根据前端提供的信息有扩展功能。
2 表PSI/SI 的总体结构2.1 E PG 通过PSI/SI 来实现由于MPEG 所定义的PSI 的PAT 、PMT 、CAT 表所提供的信息只是对单一的TS 流的描述,接收端只能对一个TS 流传输的节目进行解码,而数字电视传输的是多个TS 流,数字电视业务多样化需要不同TS 流的相关业务信息和事件信息,因此DVB 对PSI 扩展后又增加了9个SI 表并规定了固定的PID 偏移值,例如PAT 表是PSI 表的根,它的PID 值固定为0x0000、条件接收表(CAT )的PID 偏移值是0x0001、而节目映射表(PMT )PID 偏移值是有PAT 表给出的,传输不同节目TS 流的PID 是不一样的,满足了用户从多个TS 流中提取业务信息。
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广播电视概论课程第四讲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传播特性与节目类别一、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声音◆图像◆文字(一)声音◆声音的类别:◆语言◆音乐◆音响1.语言——内容的主要载体◆狭义层面上的语言,主要是指广播电视中的口头表达语言◆是最基本、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现手段◆最大特征是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线性结构)语言的三种基本形态◆播音、解说语言◆新闻报道语言◆实况语言新闻播音语言◆所谓新闻播音语言是指新闻信息传播机构中承担向受众口头传播语言信息(即播音)工作的人在播讲稿件时使用的语言。
◆特点:◆与信息发出者的关系:非模仿性语言再现◆与语境的关系:非现场单向传播◆信息形式:规范性信息新闻播音语言的3种表达样式◆播报式◆上个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播音员的语速是每分钟160到180字,到了1980年代就变成了每分钟220字到240字,1990年代以后,变成了每分钟280字◆邢质斌 329◆张宏民 350◆李瑞英 265◆李修平 343◆罗京 280◆徐俐 340◆宣读式讲述式陈鲁豫陈晓楠新闻报道语言◆新闻信息传播机构中承担信息采集、编辑报道工作的人为报道新闻而播讲报道词、解说词时使用的语言◆区别于播音语言◆规范性标准相对降低◆采编一体化的结果3.实况语言◆实况语言是现实事件及采访活动中发生的语言事实,具有原始的真实性。
◆其本质是口语与信息源的同一性。
◆两大类别:◆与采访语境无内在关联的采访活动引发的语言——实况语言◆被事件包容的和与采访语境存在内在关联的语言——现场实况语言2.音乐节目音乐的作用:◆通过节目配乐,强化内容的情感、情绪力度,烘托气氛◆作为编辑手段,凸显、整合节目,创造蒙太奇效果◆作为节目的声音标志◆作为节目的间隔或过渡◆填充时间空档3.音响音响可以分为实况音响和音响效果两种实况音响的作用:(1)再现事实的声音感性形态,提供可感受的具体事实信息,增强传播效果。
(球场、会场上的背景声)(2)具有一定的叙述作用(3)与语言、音乐、文字、图像同步或相继各自传播不同时空的信息,创造蒙太奇效果实况音响的作用(4)实况音响可以突破视像的框限,拓展空间,增大信息容量(5)音响的连贯性可以削弱镜头衔接产生的断裂感,使信息传达与接受更为顺畅。
07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知识总结之三一.节目的产生和分类。
1.广播电视节目的概念广播电视节目时具有一定内涵,又固定名称,在一定时间段内播出的,由语言,图像,音响等要素组成的电子符号系统。
2.节目的产生。
(1)人与社会的需要是节目产生的根本动因。
(2)社会控制与节目的产生有着必然的联系。
(3)技术是节目产生的基础。
(4)竞争是节目产生的催化剂。
二.新闻节目及其构成。
1.新闻节目的概念以播发消息为主,旨在迅速及时反映客观实际的重要发展变化,借以满足公众信息需求,引导社会舆论的节目类型。
2.新闻节目的共同点(1)面向所有听众和观众,提供各个领域重要的,公众普遍关心的最新信息。
(2)高度重视时效性,主要提供当天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的报道。
(3)注重节目的信息容量,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听众,观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4)主要运用消息体裁,兼用短小精悍的,评论等体裁,对持续时间较长的重大事件或重要典型,重大问题的报道,多采用连续报道或系列报道形式。
三.电视文艺类节目1.概念:概念内涵比较宽泛,它包括电视屏幕上的所有电视文学艺术的节目样式,包括电视文学,电视戏剧,电视艺术片。
电视综艺等。
2.特点:(1)文艺性,思想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2)声画并茂,更为形象化,现场感强。
四.广播电视谈话类节目。
1.谈话类节目的含义及分类:含义:在西方叫“TALK SHOW”,一些港台媒体则将其翻译为“脱口秀”。
一般来说,谈话类节目是指主持人与访谈对象就预定的话题在演播现场进行讨论,并开放现场热线接受场外观众的电话参与的节目。
2.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分类:新闻时政类社会生活类情感交流类专业话题类3.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特点:(1)针对性和实效性强(2)感染力强,表现手法多样化(3)图文并茂,有助于背景,材料的提供(4)具有强烈的现场感。
使受众犹如身临其境。
4.节目的节奏控制第一,节目节奏有张有弛,做到不冷场,不失控。
第二,合理使用背景资料,与现场节目穿插播出,在谈话过程中照顾各自父母的发言要求,使嘉宾,现场观众和热线电话参与者都能畅所欲言。
广播电视技术应知应会汇编晋城市广播电视网络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4月目录数字电视基本概念 (3)光缆的基础知识 (25)数据网络基础知识 (37)数字电视机顶盒维修知识 (48)数字电视基本概念一、数字电视的定义:数字电视是数字电视系统的简称,是指音频、视频和数据信号从信源编码、调制到接收和处理均采用数字技术的电视系统。
从节目的采集、制作到节目传输,以及到用户终端的接收全部实现数字化;广义上说,数字电视是数字传输系统,是原有电视系统的数字化。
国际上的精确定义:将活动图像、声音和数据,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压缩、编码、传输、存储,实时发送、广播,供观众接收、播放的视听系统。
数字电视广播电视系统由信源编码、多路复用、信道编码、调制、信道和接收机组成。
数字电视广播(DVB)分为有线数字电视广播(DVB-C)、卫星数字电视广播(DVB-S)和地面数字电视广播(DVB-T)。
其信源编码都是MPEG-2标准的数据传输流,信道调制分别采用QAM、QPSK 和COFDM(或VSB)方式。
基于MPEG-2标准的DVB-C以有线电视网作为传输介质,当采用64-QAM正交调幅调制时,一个8MHz 模拟PAL电视频道可供6-8套数字电视节目复用传输。
地市级有线数字电视广播系统(以下简称DVB-C系统)主要由DVB前端、宽带传输网络、用户终端DVB接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二、数字电视技术分类:1、按信号传输方式地面无线传输数字电视卫星传输数字电视有线传输数字电视2、按图像清晰度数字高清HDTV:宽银幕电影分辨率数字标清SDTV:现有电视分辨率数字普清LDTV:现有VCD分辨率3、按显示屏幕幅型比4:3 16:9三、数字电视有如下优点:1、图像传输质量高,距离远。
数字电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多次中继后不会发生干扰和噪声的积累,同时可采用纠错编码技术,提高抗干扰能力。
所以数字电视在传输中保持信噪比基本不变,收端图像质量基本保持与发端一致,且传输距离不受限制。
第七章广播电视节目类型1.什么叫节目?节目有哪些类别?其划分依据是什么?答:(1)节目的含义节目指的是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内容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
它是一个按时间段划分、按线性传播方式安排、依时间顺序播送内容的多层次系统。
一个台的节目至少包括三个层次,即一套节目、一个节目以及一次节目。
(2)节目的类别①按内容划分,可分新闻性节目,教育性节目,文艺性节目以及服务性节目。
②按形式划分,可分为综合性节目、专题性节目以及杂志型节目。
③按类别形成划分,可分为“原生节目”和“派生节目”。
原生节目是指在广播电视媒体诞生之前即具有成熟、特定表现形式的内容。
派生节目是指内容没有相应固定的表现形式,要借用原生节目的形式来予以表现。
主要是教育和服务节目。
④按播出时间划分,广播电视节目可分为直播、录播、转播节目。
(3)划分的依据①分类从形式逻辑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要求:a.穷尽,指的是对各个类别的子项没有遗漏,全部收入;b.不交叉,指的是各类别内不存在同时适合两个类别的子项。
②分类从内在规律性的角度来看,要求有相同性和相等性。
a.相同性就是要以属性为标准来分类;b.相等性就是指对象在属性或类型、层次上要对等。
2.什么是教育性节目?它主要有什么内容?答:(1)教育性节目的概念教育性节目是指以文化和知识传播为目的的节目,是广播电视节目系统中最早出现的类别之一。
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的教育节目是指以传播各类科学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听观众的科学文化水平为己任的节目;广义的教育节目则属于社会教育的大概念,有着更为广泛的教育职能。
(2)教育性节目的内容主要内容是教学节目,特征是系统教授文化科学知识,教学内容往往与学校教育内容相似或互补。
根据教学内容及数量可以分为综合教学、专科教学及应用教学;依据播出形式可以分为系统教学节目和讲座、专栏性节目两大类。
(3)广播电视教学节目的优点①直观、形象,可以超越课堂局限,将一些实景和生动活泼的形式使用进来;②可以集中优势资源,如请到最优秀的教师,采用最好的教学实验手段等;③传播面广泛、学习方便,广播电视的教学节目随着媒体覆盖面提升致使受众广泛。
1920年11月2日,由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商业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呼号为KDKA。
它被认为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
广播的优势:受众多、覆盖面广,伴随性收听,移动性收听;声情并茂,引发联想;参与性强,及时反馈;技术简便,成本低廉;广告便宜,相对回报比较实惠。
广播的局限性:转瞬即逝,不易保存;容易产生歧义;线性传播的制约性电视传播特点:现场转播的“共时空效应”;视听兼备多元信息符号;时效性强;家庭式收视;电视媒介传播的明星效应;显著的广告效应。
电视传播的局限:转瞬即逝,不易保存;线性传播,选性差;不良电视节目给社会的负面影响更为直接。
电视之父:英国人白尔德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1936年11月2日,英国伦敦市郊的亚历山大宫开办了世界上第一座正规电视台。
调幅波与调频波的区别:①调幅波抗干扰性能差;调频波抗干扰强,音质逼真②调幅波声音保真度较差;调频波声音保真度较高③调幅波除直线传播外,还能通过地面绕射,电离层反射,所以传播距离远,可达数千公里以上,但容易造成电台互相串音或差拍啸叫。
而调频波是直线传播,传播距离较近,一般只达一两百公里,需用微波中继传送才能达到远方。
(卫星传播当然就更远了)无线电波传播的特点:无线电波的传播因波长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式;无线电波在电离层中反射的情况还与电波本身的频率有关;无线电波的传播与电离层中的带电粒子——电子和离子的密度有关。
.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国营制度型;公共制度型;商业制度型。
.电视传播的制式:NTSC 制、塞康制(SECAM)、帕尔制(PAL)。
中国PAL制(帕尔)俄罗斯SECAM制(赛康)美国NTSC 美国四大广播电视网:NBC、CBS、ABC、CNN科学技术对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起先导作用;广播电视事业需要先进的管理;生产力中人的发展推动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广播电视事业的运行环境。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一切生活方式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时也特指精神文化,及所有的价值结构,规范结构,信仰结构等。
第一章1、广播电视的定义:广播电视是一种电子通讯手段,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和图像的电子信息传播媒介。
人们凭借电子音像技术有意识建立大众传播媒介,向期望的受众传送专门制作的声音和图像节目。
2、广播电视分类广播电视可统称为“广播":“声音广播"、“电视广播”;无线广播、有线广播、无线电视、有线电视.3、电视节目的创作也显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电视纪实创作、1993年5月1日,《东方时空》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进入到栏目化的阶段、1996年3月16日,《实话实说》的开播,标志着电视谈话节目的崛起、1998年岁末起,由湖南卫视发轫,一大批电视游戏娱乐节目走红中国、电视直播.第二章1、1873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威尔发表了《电磁论》在理论上确立了电磁学,被公认为无线电之父。
2、1895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和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分别进行了无线电传送信号的实验,实现了无线电的发送和接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收发报机,无线电通信进入实用阶段3、1906年12月24日圣诞之夜,费森登播出了《圣经·路加福音》中的圣诞故事、小提琴演奏的圣歌、并祝贺大家圣诞快乐.这是世界上的第一次语言广播,听众是当时附近船上的报务员们。
宣告了广播的诞生.4、1920年10月27日,美国商务部分配给西屋公司一个商业海岸电台呼号:KDKA。
这是第一个向政府领取营业执照的电台。
1920年11月2日,KDKA电台开始播音.这标志着广播事业的诞生。
5、广播的发展:1)、开办广播:1920年前后,广播在各国普遍出现.(如:1919年英国、1920年美国、1923年德国、中国,1925年日本)初期的广播电台规模小,设备简陋,发射功率低,广播时间短,主要是对国内广播。
2)、对外广播: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和控制,开始利用对国外广播。
3)、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广播:广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苏、美、英、等国同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展开了激烈的“电波战"(广播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