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6的加减法ppt
- 格式:pptx
- 大小:4.76 MB
- 文档页数:17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复习6的加减法》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以幼儿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为载体,引导幼儿复习6的加减法。
活动的目的是巩固幼儿对6的加减法的掌握,提高幼儿的运算能力,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6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 能够运用6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6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运用6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运用6的加减法解决复杂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卡片、小动物玩具、水果模型。
学具:作业本、彩笔、小动物玩具、水果模型。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故事《小动物的生日派对》有一天,小熊、小猫、小狗等小动物要举行一个生日派对,他们要为派对准备很多的水果,但是水果不够分给每个小动物,于是他们决定找森林里的魔法树帮忙。
魔法树告诉他们,只有通过6的加减法运算,才能得到足够的水果。
2. 学习6的加法:(1) 教师出示小动物玩具和水果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小动物和水果的数量。
(2) 教师通过PPT展示6的加法算式,引导幼儿说出算式的结果。
(3) 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小动物玩具和水果模型进行6的加法运算。
3. 学习6的减法:(1) 教师出示小动物玩具和水果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小动物和水果的数量。
(2) 教师通过PPT展示6的减法算式,引导幼儿说出算式的结果。
(3) 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小动物玩具和水果模型进行6的减法运算。
4. 游戏环节:“魔法树的水果树”(1) 教师设置游戏场景,幼儿分组进行游戏。
(2) 每组幼儿轮流扮演魔法树,其他幼儿轮流进行6的加减法运算,得到正确结果的幼儿可以获得一颗水果树。
(3) 比一比哪个小组获得的水果树最多,即为获胜。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掌握6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运用6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大班数学教案6的加减运算大班数学6的加减法(优秀8篇)大班数学教案《6的加法》篇一活动目标:1、学习6的加法运算,正确理解图意,进一步理解数字相加的含义。
2、在操作中,能根据图意列出相关的算式,提高运算能力,初步理解加法交换律。
3、感受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1、课件ppt。
2、数字卡和操作板。
3、6以内的加法算式题。
4、印章。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玩游戏碰球,复习6的分解、组成。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玩6的碰球游戏吧!准备好了吗?师:我的1球碰几球?幼:你的1球碰5球。
师:为什么?幼:1和5合起来是6。
(依次提问6的几种分解、组成)二、新授:教师用ppt演示6的加法。
1、学习1+5=6的加法运算。
小朋友,今天我带你们去动物园玩吧!你们看,这是谁啊?(长颈鹿)有几只长颈鹿?(1只)1只长颈鹿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1来表示),你们看,又来了几只长颈鹿?(5只),5只长颈鹿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5来表示),请问:一共几只长颈鹿?一共用加法还是减法?(加法)为什么?(因为数量变多了,所以用加法),那1只长颈鹿加上5只长颈鹿一共有多少只长颈鹿啊?(6只)对了,等于6。
我们一起来把算式念一遍:1+5=6。
2、学习2+4=6的加法运算。
好,我们再看,它是谁?(大象)有几只大象?(2只)2只大象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2来表示),你们看,又来了几只大象?(4只),4只大象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4来表示),请问:一共几只大象?一共用加法还是减法?(加法)为什么?(因为数量变多了,所以用加法),那2只大象加上4只大象一共有多少只大象啊?(6只)对了,等于6。
我们一起来把算式念一遍:2+4=6。
3、学习3+3=6的加法运算。
我们接着看,它是谁?(斑马)有几只斑马?(3只)3只斑马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3来表示),你们看,又来了几只斑马?(3只),3只斑马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3来表示),请问:一共几只斑马?一共用加法还是减法?(加法)为什么?(因为数量变多了,所以用加法),那3只斑马加上3只斑马一共有多少只斑马啊?(6只)对了,等于6。
大班数学教案“6的加减”教案标题:6的加减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6的加法和减法;2.帮助学生发展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加法运算:将两个6内的数相加;2.减法运算:从一个6内的数中减去另一个6内的数;3.游戏活动:通过游戏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教学准备:1.黑板、白板或投影仪;2.教学材料:6内的数的卡片、学生练习纸、游戏规则、奖励卡片等;3.教学素材:学生家长提供的实物或图片,例如6个苹果、6只球等。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5分钟)1.定义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复习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2.引入6的概念,例如和学生一起数从1到6,并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6个数。
步骤二:学习6的加法(10分钟)1.持续复习数数到6的过程,让学生在心中形成对6的数的概念。
2.分发6内的数的卡片,要求学生在纸上写出两个卡片上的数字,并计算它们的总和。
步骤三:学习6的减法(10分钟)1.提醒学生之前学过的6内的数,并练习数数。
2.分发6内的数的卡片,要求学生在纸上写出两个卡片上的数字,并计算它们的差。
步骤四:游戏活动(2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至少有3名学生。
2.发放给每个小组一套6内的数的卡片,并向他们解释游戏规则。
3.游戏规则如下:a.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学生,称为“选手”,其他学生称为“队友”。
b.每名选手从一堆6内的数的卡片中随机选择两张,然后计算它们的总和或差。
c.随后,队友们可以提供答案,选手根据队友们的答案决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d.如果答案正确,选手可以获得一张奖励卡片;如果答案错误,选手需要重新计算,并不得获得奖励卡片。
e.游戏结束后,小组中获得奖励卡片最多的选手获胜。
步骤五:巩固练习(15分钟)1.让学生进行独立练习,通过提供练习纸和6内的数的卡片。
2.师生互动,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步骤六:总结和评价(5分钟)1.与学生共同总结所学的内容,并解答学生的疑惑。
大班数学教案《6的加减》大班数学教案《6的加减》1活动目标:1.学习6的第一组加减,关心幼儿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2.复习6的组成,练习用数的组成、分解学问进行6的加减运算。
3.培育幼儿从小敢于尝试、敢于探究的精神。
活动预备:1."小兔拔萝卜"图片,算式卡片〔6—1=6—5=6—2=6—4=6—3=〕2.人手2份6格纸条3.分隔点图人手一份、记号笔4.人手一张"苹果"算式卡。
活动过程:一、预备练习〔1〕拍手对数:〔复习6的加法〕老师拍手和幼儿拍手数合起来是6下〔2〕开火车:〔复习6的减法〕火车开的时间就是算式的得数。
"我的火车就要开,〔几点开?〕如6—2=你来猜6—2=4〔4点开〕二、尝试练习1.操作探究问题。
启发幼儿依据组成6可分成5和1,在黑板上示范、列出算式。
〔出示分成6格的纸条,涂掉1格〕师:今日,我们依据6可分成5和1这组分合,列出算式来,能列出几个算式,越多越好。
2.幼儿操作练习,老师巡回了解幼儿的列式状况。
最多列出以下4道算式:1+5=66—1=55+1=66—5=13.互相沟通、商量。
你是怎么涂的又是怎样列出算式的。
三、老师讲解加法以"小兔拔萝卜"应用题消失。
〔出示图片〕列出算式:5+1=61+5=6比较:5+1=6和1+5=6有什么异同。
老师小结:在加法算式里,加号前面和后面两数可以交换位置,得数不变。
减法以"小兔送萝卜"应用题消失。
〔出示图片〕列出算式:6—1=56—5=1老师小结:我们知道6可以分成5和1,6减5等于1,6减1就等于5。
四、嬉戏1.嬉戏"送苹果"。
小伴侣每人有一只"苹果",反面有算式,如:4+2=6;6—2=4等。
算出得数是几就送给几号运动员。
五、幼儿练习幼儿主题数学P11页大班数学教案《6的加减》2活动目标:1、幼儿通过操作探究学习学问,充足体验学习数学的爱好。
幼儿园大班数学《6的加减法》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6的加减法》。
详细内容包括:6的组成与分解,运用直观教具和实际操作,使幼儿掌握6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6的组成与分解,能熟练进行6的加减法运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6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6的组成与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6个小球、6个方块、数字卡片、加减法算式卡片、磁性黑板。
学具:幼儿用的小球、方块、数字卡片、加减法算式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准备6个小球,邀请幼儿参与“分小球”的游戏,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如何将6个小球分成两份,使每份的数量相等。
2. 教学新课(10分钟)(1)6的组成:通过磁性黑板和数字卡片,展示6的组成,引导幼儿观察并记住6的组成。
(2)6的加减法:以小球和方块为例,演示6的加减法运算,让幼儿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加减法算式卡片,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引导幼儿观察算式中的数量关系,并进行运算。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练习题,幼儿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6的组成:1+5=6、2+4=6、3+3=62. 6的加减法:6+3=9、62=4、93=6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小球或方块进行6的组成练习,记录结果。
6+2= 63= 4+3= 96=2. 答案:(1)6的组成结果如板书所示。
(2)8、3、7、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幼儿掌握了6的加减法运算。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幼儿在运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个别指导。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购物时如何找零,增强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
【公开课】6加减法—大班数学精品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6加减法》。
详细内容包括:6以内数认识,通过实物操作,让孩子感知和理解6加减法运算,掌握6以内数分解和组合。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孩子掌握6加减法运算,能熟练进行6以内数分解和组合。
2. 能力目标:培养孩子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孩子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孩子对数学兴趣,激发孩子主动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6加减法运算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6以内数分解和组合,以及加减法运算熟练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图片、磁性黑板、计数器等。
2. 学具:学生人手一份数字卡片、计数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故事情境,引导孩子观察和思考。
例如:小猴子和妈妈去果园,摘3个苹果,妈妈又给它2个苹果,问小猴子一共有几个苹果?2. 例题讲解:(1)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孩子列出算式3+2=5。
(2)解释加法概念,让孩子理解加法意义。
(3)通过实物操作,让孩子观察和思考如何将5个苹果分成两部分,引导孩子列出算式53=2。
3. 随堂练习:(1)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磁性黑板上数字卡片,完成6加减法运算。
(2)分组讨论,每组完成一道6加减法题目,并派代表上讲台展示。
(2)让孩子用自己话解释加减法意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列出6加减法算式。
2. 板书右侧:展示算式解答过程和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题。
(2)自己设计一道6加减法题目,并给出答案。
2. 答案:(1)教材第24页练习题答案。
(2)学生自己设计题目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观察孩子在课堂上表现,解他们对6加减法掌握情况。
(2)针对孩子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拓展延伸:(1)让孩子尝试解决更复杂加减法问题,如两位数加减法。
(2)引导孩子探索加减法其他规律和性质。
幼儿园大班教案《6的加减法》含反思大班教案《6的加减法》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动手、分析能力以及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和同伴合作的精神,学习6的加减法,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发展目测力、判断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6的加减法》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学习6的加减法,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2、培养幼儿的动手、分析能力以及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和同伴合作的精神。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幼儿探索出6的加减法算式,并口述相应的应用题。
活动准备红色、绿色圆形、牙签若干,数卡1-10、+、-、=符号每人一套,实物若干(小毛巾、彩色笔、杯子、饭碗、铅笔等)钱币卡若干(1元—6元)、6以内数加减法算式卡一套。
活动过程一、复习5以内数的加减法。
1、出手势表示、请幼儿说出算式。
2、看卡读算式、等出得数。
二、学习新课。
、动手操作(穿烧烤)。
要求:请幼儿用牙签穿出6片为一串的烧烤,而且要用红绿两种颜色的圆形来表示。
1、提问:你们穿了几串烧烤?每串都是6片吗?是不是每串都用红绿两种颜色来表示?2、请幼儿互相交流、讨论,说说能穿几串烧烤。
3、分组检查,及时帮助没穿对的幼儿。
4、老师动手穿一穿,然后小结:以两种颜色表示、6片为一串的烧烤,共能穿5串。
、动手操作(看烧烤串摆算式)1、请幼儿根据自己手上的烧烤串,用数卡摆出算式。
2、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摆出的算式,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3、幼儿互相讨论,交流探讨,听听别人的想法。
4、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合作:小朋友说,老师把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5、小结:这些算式都是小朋友探讨出来的,两个数相加都等于6,减法都是用6来减,所以今天小朋友探讨出的算式叫6的加减法。
三、结束活动。
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本次活动的情况,对积极、自主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不够大胆表现的幼儿。
结束本次数学活动。
四、延伸活动。
在益智区投放一些实物(标价为:铅笔1元、小毛巾2元、彩色笔3元、杯子4元、饭碗5元)的小商品,请两幼儿扮演售货员,其他幼儿为顾客进行买卖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