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五课 第一框文化创新
- 格式:ppt
- 大小:3.17 MB
- 文档页数:10
第二单元第五课第1框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微电影”凭借其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依靠微博、视频网站和手机等新媒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观众。
这意味着(B)①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②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③网络文化更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④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材料中“依靠微博、视频网站和手机等新媒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观众”体现了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①符合题意;“微电影”是一种文化创新,“短时间内吸引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观众”体现了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④符合题意;②错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③说法错误。
故选B。
2.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
长期沿袭下来的约定俗成,形成特定的“剪纸语汇”,是现代剪纸的依据,失去它,就等于失去了根,失去了中国民间剪纸的风格特色。
剪纸语汇“是现代剪纸的依据,失去它,就失去了根”。
这说明(A)A.文化的创新要以文化的继承为基础B.文化创新要体现时代精神C.文化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文化创新要博采众长[解析]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而从头开始。
“剪纸语汇”是现代剪纸创新的基础,A符合题意。
C说法错误,B、D材料未体现,排除。
3.《奔跑吧!兄弟》是从韩国引进的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将韩版具备的活力、创造性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相结合,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
该节目之所以火爆,是因为(C)①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可复制性和传承性②民族文化尽管各具特色但也有共通性③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可以消融文化的多样性④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文化具有多样性,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奔跑吧!兄弟》之所以火爆,是因为民族文化尽管各具特色但也有共通性,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②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但并不具有可复制性和传承性;③说法错误,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不能消融文化的多样性,而是有利于保持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创新的途径一设计依据(一)客观依据1、课标要求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2、教材内容①特点: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
《文化创新的途径》是在第一框题社会实践与文化的“决定与反作用”知识原理讲解后,着重探讨文化如何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进行创新,即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及文化创新中要避免的两种错误的倾向。
教材知识结构清晰,三个目题内容与框题的关系一目了然,举例典型,问题设置合理,利于学生探究。
但如果把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单列为一个目题,把两个重要途径合为一个目题,再加上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方向作为第三个目题,可能更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体系。
②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③难点: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3、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二)主观依据1、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明确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理解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正确处理两对基本关系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反对“守旧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②能力目标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通过实例的播放,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辨别文化呈现的特色与不足;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范围的合作讨论、辩论,产生智慧的火花;深入、辨证地思考问题与创新的能力:以“孝”文化为例,感悟生活,思考生活,初步具备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赏析音乐、美术作品等,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通过分析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热情,投身于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教学方法①教法:情景探究式教学方法、辩论法、辅之以必要的讲授法和谈话法。
注重教学方法的“探究化”、“体验化”、“主体化”。
第五课文化创新课文导入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这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既要防止故步自封、因循守旧,又要防止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C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D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E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实践,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
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我们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化创新,不是被动地反映环境的变化,也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失去了创新能力,也就丧失了新陈代谢的机能,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不断发展和繁荣的民族文化之路,必然是不断前行的文化创新之旅。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课题:文化创新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识记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构建知识体系,系统掌握本课知识之间的联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新的情景,掌握解答主观题的答题模式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难点: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三、教材分析本课是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对文化的创新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文化创新是文化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文化的传播和继承的过程渗透着文化创新的精神。
文化是人类社会独有的,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不竭动力。
随着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的深刻变化,文化创新的意义日益凸显出来,本课主要学习文化创新的源泉、途径和作用。
四、学情分析新课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高二学生普遍具有视野开阔、思维敏锐、接受性强的特点,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归纳整合能力,本课复习时采用情景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探究结合的教学方法,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思考讨论、师生共同探究,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2分钟)图片导入(二)导学案反馈(1分钟)【教师】绝大部分同学的导学案完成的相当不错,做到了内容正确、书写工整,用语规范,评价合理,老师看到了大家的进步,为我们自己鼓掌。
【教师】当然,我们还有进步的空间,大家再接再厉。
存在问题:预习自测第6题个别同学出现失误,原因:对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认识不到位。
(三)齐读学习目标与学习重难点(四)课堂设计:家喻户晓的《熊出没》,所获殊荣连连。
为了设计《熊出没》场景,主创人员多次到哈尔滨东北大森林实地考察,广泛调研,全面搜集各类素材。
在华强公司,员工们的生活格外有趣,走廊上可经常看见同事们在挤眉弄眼,模仿狗熊走路、说话。
熊大、熊二的形象借鉴了中传统熊的憨憨傻傻的形象,在此基础上又重新挖掘。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五课知识点总结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五课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对于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五课内容,学生可以梳理出知识点高效记忆,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五课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五课知识点1.文化创新在...对于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五课内容,学生可以梳理出知识点高效记忆,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五课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五课知识点1.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践。
(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文化创新的渊源和源泉是一回事。
(不能混为一谈。
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是唯一的来源,也是文化创新的本质。
)3.文化创新的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不科学。
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是一方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但是文化创新还有一个积极作用,即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从而也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
)4.文化创新是文化事业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吸取营养,创造出无愧时代和人民的文学作品,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5.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二者之间是矛盾的。
(不矛盾。
文化创新不能离开传统而空谈,否则就失去根基。
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要求文化创新体现新的时代精神。
)6.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与基本途径是一样的。
(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基本途径有两条:从传统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从其他民族的文化中相互交流、融合、借鉴,即:面向世界、播采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