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时期美术动画片的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9
以第一代作品《猫》《大闹天宫》和新生代作品《宝莲灯》为例
区别
1、一代动画作品画面较为粗糙简单,又一种中国大写意的感觉,很多地方都只是变现出来感觉而没有去具体的刻画表现出来,线条较为稚嫩对于画面色彩的渲染技术也不是特别成熟,而第二代动画作品随着动画技术的发展画面逐渐细致化,无论是画面还是人物形象色彩都填充的十分丰满,而且颜色的运用也偏向于艳丽鲜艳,在感觉上是在中国画的山水写意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油画的浓工重彩;
一代动画作品
一代作品《大闹天宫》人物和风影(画面简单,线条粗糙,人物的绘制也不够鲜明具体,色
彩也偏灰暗)
二代作品《宝莲灯》(沉香父母的形象十分丰满,而且沉香母亲的衣着与传统的中国风格的衣服相比会更加开放,对于风景画面的绘制也更加精细)
二、第二代的动画作品在动画的素材选择与画面内容上比一代作品更加丰富和多元。
因为随着中西交流的加深,第一代选材较为纯粹的中国故事,在动画中的表现出的事物也都是一些具有浓重的中国元素事物,而第二代或者新生代的动画在选材和元素上以及不拘囿与中国,或者有些仍旧是中国故事的题材,但是在动画中多多少少都加入了西方的新元素。
中国动画发展史中国动画发展史一、发端时代(二十世纪30年代)中国美术电影始于二十年代初,"万氏兄弟"在上海拍摄了中国最早一批动画片《大闹画室》、《铁扇公主》等,其中《铁扇公主》,在世界电影史上是名列《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动画艺术片,标志着中国当时的动画水平接近世界的领先水平。
由于战争和无人投资,美术电影于1942年后中断了。
二、蓬勃发展时代(建国到1965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动画片迎来了第一个高潮,除了万氏兄弟投入了新中国的动画制作,一大批技术和艺术方面的人才也在这个时候涌现出来。
到60年代已经每年都能制作十多部动画,其中1961~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可说是当时国内动画的颠峰之作,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随着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折纸动画《一棵白菜》等影片的新动画形式的加入,中国的动画事业也达到了一个顶峰。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到1977年)中国动画业受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这段时期,中国的动画业几乎是在原地停滞了十多年~期间具有写实主义和教育目的动画如《小号手》、《小八路》等使动画片被定位给小朋友看的充满教育意义和政治色彩的课外教材,这种思想不仅延续下来还在大部分人心里深深地扎根。
四、缓慢发展期(1978年至199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动画制作进入繁荣时代,在1978年到1989年间,就制作了两百多部动画片,如《哪咤闹海》、《天书奇谭》等优秀作品。
电视动画在这个时候有了《葫芦兄弟》、《黑猫警长》等作品,从整体上看,这是个比较平均的时代,既有少量全年龄的艺术片,又有大量纯粹给儿童看的主流求教育的动画片,制作手法基本沿袭万氏兄弟的流派。
没有太多创新,也没有吸取外部世界的先进经验,而这一段的多产量恰恰造成了作品的制作不够精细。
90年代初,中国开始引进一些国外精品动画,中国动画界开始了反思,这直接导致了之后的探索与尝试。
动画的发展历程动画发展历程动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
他迅速地从黑白动画片到彩色动画片,再到3D动画片,以及如今的虚拟现实动画片。
下面就来一起回顾一下动画的发展历程。
20世纪初,动画诞生于电影产业,最早的动画作品是由手工绘制的黑白动画片,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史密斯的改建》。
这种动画形式主要是通过连续播放一系列绘制在纸上的图片,创造出一种动态效果。
虽然这种动画片非常简单,但是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动画开始进入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彩色动画片开始出现,这使得动画变得更加生动。
著名的米老鼠开始走红,成为了迪斯尼乐园的吉祥物。
此外,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经典的卡通角色,比如唐老鸭、熊猫熊等。
这些动画片向人们展示了新的故事情节和精彩的角色。
在20世纪50年代,纸质动画片开始逐渐被3D动画替代。
3D 动画的制作过程更加复杂,需要使用电脑绘制角色和背景。
这不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视觉效果,而且使得角色动作更加自然流畅。
著名的3D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在这一时期问世,成为了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动画领域也在不断创新。
21世纪初,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开始进入动画制作,这使得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动画剧情。
此外,互动动画作品也开始兴起,观众可以通过手机游戏等方式与动画片进行互动。
著名的《疯狂动物城》就以其精美的画面和寓意深远的剧情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如今,动画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视觉媒体,不仅限于电影产业,还广泛应用于广告、教育和数字娱乐等领域。
并且,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动画的制作也将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总的来说,动画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再到3D和虚拟现实的发展历程,不断迎合观众的需求和科技的进步。
无论是通过纸质绘画、电脑制作还是虚拟现实技术,每一种动画形式都给观众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想象空间。
相信未来动画产业还将继续创新,为观众带来更多精彩的作品。
1950~1980中国动画电影的影响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动画,也就是通常说的美术片,迎来了第一个高潮。
除了万氏兄弟投入了新中国的动画制作,一大批技术和艺术方面的人才也在这个时候涌现出来。
1953年,拍摄出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
在1954年的木偶片《小梅的梦》里,真人和木偶第一次同时出现在了一部片子里。
1956年的木偶片《神笔》,在国际上获得了儿童娱乐片一等奖,这是中国美术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
1955年,第一部彩色动画《乌鸦为什么是黑的》问世。
1958年,出现了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这为中国的美术片增加了一个新的品种。
1960年,令全世界惊叹的水墨动画横空出世,代表作品是《小蝌蚪找妈妈》《牧笛》。
这时期著名的动画有《大闹天宫》《小鲤鱼跳龙门》《骄傲的将军》《渔童》《孔雀公主》。
文革十年动乱使中国动画的黄金时期的落入了低谷,后期也出了几部作品,但题材受到限制。
这十年对中国动画造成了最大冲击,是对人才的摧残,这场劫难使中国动画在未来的发展,整整缺失了一代人。
当下动画的低潮状态,除了受外来动画的影响,也有那时造成的人才缺失的原因。
文革后,中国动画迎来了一个复兴时期,被称为白银时代。
在这个新的创作高潮时期,动画制作不但数量上增加很快,而且形式和题材也不断的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1979年生产的《哪吒闹海》,是中国第一部宽银幕长篇动画,是根据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改编的。
在动画里,哪吒不畏强权,勇斗龙王,哪吒不忍看到生灵涂炭,便引剑自刎。
此外,有充满智慧的《阿凡提》,简洁幽默的《三个和尚》,水墨动画《鹿铃》,古雅的《南郭先生》,毛茸茸的剪纸动画《猴子捞月》,水墨剪纸动画《鹬蚌相争》,哲理的《崂山道士》,优美感人的《雪孩子》,正义科学的《黑猫警长》,还有《孔雀的焰火》《小熊猫学木匠》《假如我是武松》《天书奇谭》《除夕的故事》《水鹿》《女娲补天》。
建国初期是中国动画片蹒跚学步的时期,中国动画人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动画技术和艺术,主要是苏联和南斯拉夫,在动画技艺上有了很大提高。
国外动画发展史及精品动画赏析动画的诞生19世纪末,画已经能够动起来了,但是还有局限,还需要一些发明来促使它进步,这便是电影及电影摄影机的发展,这种新的媒体,为动画的进一步实验敞开了大门。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机,当时放映了著名的《火车进站》和《水浇园丁》,标志着电影的正式诞生。
电影技术的应用为以后动画的产生创造了物质条件。
英国的史都华"布雷克顿于1906年拍摄了在黑板上做的《滑稽脸的幽默相》,这个种粉笔脱口秀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动画影片;1906年,法国人埃米尔"科尔使用摄影机上的停格技术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系列影片《幻影集》,片中表现了一系列影像之间神奇的转化,生动而有趣,它标志着动画电影的正式诞生。
此外,他也是第一个利用遮幕结合动画和真人动作的先驱者,因而被奉为当代动画片之父。
国外其他各国动画发展概况1.美国美国动画发展大致能够分五个阶段:开创阶段(1907~1937年),初步发展阶段(1937~1949年),第一次繁荣阶段(1950—1966年),蛰伏阶段(1967~1988年),又一次繁荣阶段(1989年至今)一.开创阶段1907~1937年是开创阶段。
1907年,第一部动画片《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由美国人布莱克顿拍摄完成,美国动画片史正式开始。
这个时期的动画影片只有短短的5分钟左右,用于正式电影前的加演,制作比较简单粗糙。
这个时期的动画先驱还有温莎·麦克凯、派特·苏立文、弗莱舍兄弟等。
麦克凯是美国商业动画电影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品有《恐龙》〈露斯坦尼亚号的沉没〉等。
苏立文刨作了美国动画片史第一个有个性魅力的动画人物“菲力斯猫”。
弗莱舍兄弟的作品有<蓓蒂·波普〉<大力水手>等。
华特·迪斯尼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崛起,1928年他推出了第一部有声动画片<汽船威利号〉,1932年推出了第一部彩色动画片《花与树》。
中国美术史上经典漫画赏析随着中国漫画艺术的不断发展,经典漫画作品不断涌现。
这些经典作品不仅令人回味,更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珍品。
本文将会从多个方面对中国美术史上经典漫画进行赏析。
一、《黑猫警长》《黑猫警长》是中国最早的漫画剧集之一,由鲁迅笔下的《故事新编》中的《红楼梦》伏镜的孟艮主编。
该作品于1956年开始连载,是中国漫画产业的开山之作。
《黑猫警长》的情节紧凑、节奏快速,表现了一位农村小警察的誓死抗争,也反映了农村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这部获得国际大奖的作品堪称中国早期漫画的代表之作。
二、《卖火柴的小女孩》《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改编自安徒生童话的经典漫画作品,作者陆慧明。
作品讲述了一个穷苦人家的小女孩卖火柴的故事,主题气息浓烈。
漫画以优美的画风呈现了作品中小女孩的苦难和人性的温暖与感动。
该作品创新性地将中西画风融合在一起,色彩铺垫到位、造形简洁。
不仅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特点,也展现了独特的艺术情感。
三、《天籁之声》《天籁之声》是作者唐禹哲的一部经典漫画作品,该作品视觉效果十分出彩,画面精细而富有表现力。
该作品讲述了一对姐妹为了自由而与所居村庄周边人和事打了一场革命,表现了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和社会变革的必然。
四、《射雕英雄传》《射雕英雄传》是金庸的经典武侠小说之一。
漫画家金鸿编绘制此作品,将原著中堆砌的武侠要素加以融合和转换,转化为具有吸引力的漫画语言。
漫画中的画风写实而不失浪漫,深入刻画了人物形象的内心活动和心态,情节丰满,深度也丰富多元,是一部经典的武侠漫画。
五、《气功》《气功》是周志华创作的一部经典漫画作品,该作品在漫画热潮中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
作品主要描写了太极技术的发展、危险和功夫的奥秘等各个方面,表现了一个拥有一股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的男人的故事。
该作品的画面大气、颜色鲜明、画质精细,很多情节和细节都注重细节和节奏的处理。
总的来说,中国美术史上经典漫画作品数量繁多且多样,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化瑰宝的一部分,也是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学习资料。
中日美动画欣赏与比较研究摘要在动画艺术八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制作技术的进步和艺术潮流的演进,世界各国的动画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多样风格。
动画的不同风格源于各个国家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了解它们在动画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一、前言从中日美三国动画的各自的特征以及各国文化对动画的影响等方面对三国的动漫文化进行比较研究。
主要从其艺术特征、审美创作风格、音效风格,视觉与听觉方面分析,也与其每个国家特有的特色文化进行分析。
二、美日中主要艺术特征(1)美国主要艺术特征迪斯尼风格的美国动画。
迪斯尼对于动画的理解,决定了美国动画片作为大众娱乐工具的发展方向,建立了鲜明风格。
迪斯尼动画的特点包括:以剧情片为主,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动作生动夸张,音乐优美动听,适合绝大数观众的审美口味。
(2)日本主要艺术特征手冢治虫首创借用电影镜头语言来绘制漫画,在有限经费的情况下,一有限的资源,制造出无限的效果。
手冢治虫作品强调“人性”,成为日本动画的奠基精神。
作品中的角色多半具备复杂多面的性格,好人也有利欲熏心的时候,坏人也有动恻隐之心的时候。
即使不用煽情的手法美化人性,故事也会表现了他对人性的信心与期待。
宫崎骏不参照迪斯尼模式,每一部电影都有不同的故事结构、发展节奏和基调。
宫崎骏带领其工作室试用质朴的镜头语言,制作出精致细腻的绘画风格。
其作品富有深切的人文情怀、环保意识,是日本商业动画中的一股清泉。
(3)中国主要艺术特征中国动画的艺术特征来自于中国的传统艺术,而中国传统艺术深受中国哲学、美学思想影响。
中国动画最具特色的艺术特征就是“写意”。
一是情节的写意。
与别的国家相比较,中国动画片在情节设计上更重视过程而非结果。
例如打斗动作中不是在于你死我活的结果,而是将打斗动作想舞蹈一样来表演。
而这种以舞蹈形式来演绎战斗场面的美术特征根源在于中国传统京剧将具体化的情节转化为象征性动作的表达方式。
二是动作的写意。
中国动画片中的动画设计注重“功能性”而不是“合理性”。
影视动画美术风格探析影视动画是一种充满魔力的艺术形式,它可以通过绚丽的画面和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观众的目光。
而影视动画的美术风格更是影响作品质量和观众接受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历史上,影视动画的美术风格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创新,每一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本文将探析影视动画美术风格的发展历程,并讨论不同风格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一、影视动画美术风格的发展历程1.早期动画美术风格早期的影视动画以手绘为主,画面简单、色彩单一,动作呆板、表情僵硬。
这一阶段的代表作品有《米老鼠》、《大力水手》等。
在这些作品中,人物形象和场景背景的绘制都十分简单,很少有复杂的细节和精致的画面。
这种风格的简洁清晰,却能够准确传达故事情节,深受观众的喜爱。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影视动画的美术风格也开始逐渐丰富多样。
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出现了一批经典的动画作品,例如迪士尼的《小飞象》、《狮子王》、《美女与野兽》等,这些作品中的美术风格更加精致细腻,画面色彩饱满,角色形象更加立体饱满。
经典动画作品的成功,为动画美术风格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革新,影视动画的美术风格也开始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代动画作品的画面更加绚丽多彩,技术效果更加真实逼真,例如皮克斯的《汽车总动员》、《寻梦环游记》等作品。
这些作品中的动画美术风格更加多样化,无论是角色设计,还是场景建筑,都呈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二、不同影视动画美术风格的特点和艺术价值手绘动画的美术风格以简洁明了,节奏明快,表现力强为特点。
手绘动画中的角色形象和场景背景都是由动画师手工绘制而成,每一帧都凝聚了动画师的心血和艺术功底。
手绘动画的艺术价值在于其独特的风格表现和艺术性,不仅可以展现出动画师的绘画才华,还能够表达出作者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
经典的手绘动画作品《小飞象》、《灰姑娘》等都以其绚丽的画面和深刻的寓意感动了无数观众,成为了动画艺术的经典之作。
计算机动画的美术风格则以真实逼真,技术效果为主要特点。
传统动画的发展史
传统动画是指通过连续播放一系列手绘的静态画面来创造出动态效果的一种动画形式。
它起源于19世纪末,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首先是黑白无声动画时期,早期动画片是通过手工绘制每一帧的图像,并逐帧拍摄成电影胶片后播放。
这些动画片以简单的线条和形状为主,如1892年由埃蒂安·雅·马雷开创的“波波兄弟”系列。
随着技术的进步,彩色动画开始出现。
1928年迪士尼的“米老鼠”短片《威利的航海冒险》是第一部彩色动画片,它标志着动画电影进入了新的时代。
20世纪中叶,动画技术不断革新,引入了更先进的草图动画和多重曝光效果。
1950年代,随着剪贴动画的出现,动画制作变得更加高效。
到了1960年代,传统动画进入了黄金时代。
迪斯尼的《灰姑娘》和《睡美人》等经典动画片在这个时期问世,成为动画界的里程碑。
然而,20世纪80年代后,计算机动画逐渐崭露头角。
计算机生成的图像和特效开始在动画中应用,传统动画逐渐式微。
尽管如此,传统动画仍保持着一定的市场份额,并且在一些电影中依然被使用。
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温暖的情感,吸引了一批忠实的粉丝。
总的来说,传统动画的发展史是一个从手工绘制到数字化制作的过程,它为整个动画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各个时期美术动画片的比较
摘要:该组围绕“各个时期美术动画片的比较”这一课题,展开对于《大闹天宫》《天书奇谭》《小蝌蚪找妈妈》《我为歌狂》《秦时明月》等多部动画片的研究,分别从出品时间、作品题材、作品画风、制作方式等方面入手进行比较。
一.《大闹天宫》
1.出品时间:
1964年
2.作品题材: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61年—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是一部彩色动画长片。
该片以神话形式反映了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尖锐的冲突与斗争,通过孙悟空闹龙宫、反天庭的故事,比较集中而突出地表现了孙悟空敢做敢当、机智乐观、大胆反抗天威神权的无畏精神和斗争性格,同时也暴露和讽刺了玉帝、龙王、天神天将们的飞扬跋扈、专横残暴和昏庸无能。
3.作品画风:
《大闹天宫》通过独特的艺术构思
和表现手法,使原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得到充分展示。
这部片子在把握了原著
精髓的同时,又能够根据儿童的欣赏心
理来进行情节的编排和形象的刻画。
孙
悟空不管是在原著中还是在动画中,人物形象和个性都塑造得非常好,在动画表现上,造型设计很有光彩,制作十分精美,这样的画风在当时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同时,摄制人员对其中的一招一式都精益求精,厂里的精兵强将都投入到这部片子的创作中。
4.制作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没有电脑制作,全凭手中的一支画笔, 一般来说,10分钟的动画要画7000到1万张原动画,可以想见一部《大闹天宫》工程的浩繁。
整个绘制阶段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的工作,且容不得一丝差错,41分钟的上集和72分钟的下集,仅绘制的时间就投入了近两年。
一部工程浩大的《大闹天宫》在当时到底投入了多少制作费,就连当时的很多主创人员也说不清楚。
就是这样,《大闹天宫》作为中国动画片中的经典影响了几代人,成为了中国动画史上的一座巨大的里程碑。
二.《天书奇谭》
1.出品时间:
1983年
2.作品题材:
80年代的国产动画片种类很多,但
更重要的是内容和艺术性都很好,而且别
有特色。
正如1983年出品的中国第三部
动画长片,也是迄今为止美影厂六部经典
动画长片中唯一具有原创情节的动画——
《天书奇谭》,影片讲述天宫里的袁公将天书传给人间,向蛋生传授法术造福于民的故事,充满喜剧风格,节奏明快,娱乐性强。
3.作品画风:
在经历了《大闹天宫》等装饰味道极浓的美术风格之后,《天书奇谭》则采用了更为细腻的工笔重彩的艺术风格,影片中无论浓墨重彩或是轻描淡写都是与影片的风格配合得天衣无缝,创造出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古代江南景象。
整个场景、人物的造型设计,很好的继承了中国传统装饰绘画的特色,整部影片也充分运用许多民族的东西。
4.制作方式:
手工制作
《天书奇谭》无论在故事原创,人物造型,动作设计,人物对白方面无不创下了一个中国动画的高峰,是国产经典动画长片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