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艺术概论 动画的风格与流派
- 格式:ppt
- 大小:2.04 MB
- 文档页数:35
动画概论知识总结1.动画的本体特征:技术特性、工艺特性、审美特性、多元性、时尚性、假定性。
2.动画作品的叙事形式:主要叙事形式动画作品备注小说式叙事风格(注重情节积累与细节刻画)戏剧性叙事方式(按照传统戏剧结构讲故事的方式—强调冲突律)《梦幻街少女》《岁月的童话》《xx》《xxxx》《xx》《谁陷害了兔子xx》纪实性叙事形式(强调逼真性)抽象性叙事方式(强调诗意境界、运动趣味和视觉变化过程的形式感)《萤火虫之墓》《种树的人》《幻想2000》《线与色的即兴诗》围绕主人公的生活线索生发出友情、爱情、烦恼、愉快、幻想回忆、追求等等生活细节枝叶特点:夸张的动作刻画、个性突出的音乐主题曲和煽情的歌曲。
设计经典情节的原因和目的:故事的设计完全是为了使观众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从而使影片得到最好的效果和最大的利益。
相对概念,称其“纪实”是它在内容上是有具体的时代背景,以真实事件为依据。
动画电影成为未来派画家,达达主义及超现实主义画家发挥才干的平台。
3.埃米尔.雷诺于1877年改进了走马盘,制造了用几面镜子拼成圆鼓形的活动视镜。
因此,在电影史上埃米尔.雷诺一般被认为是动画创始人。
4.温瑟.麦凯不是发明动画技术的人,但却是第一个注意到动画艺术潜能的人。
代表作:1914年的《恐龙葛蒂》.《路斯坦尼亚号之沉没》(电影史上第一部以动画手段表现的纪录片。
)5.马克斯.佛莱雪发明了转描机,用它可以将真人电影中的场景和动作通过透镜反射到摄影机台面上,然后转描在赛璐珞片上或纸上。
7.动画产业的形成:美国的迪斯尼动画王国,1928年推出以米老鼠为主角的动画片《蒸船威力》是第一部音画同步的有声动画片。
1932年推出第一部彩色动画片《花与树》,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动画短片奖的影片。
1937年的《白雪公主》是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
8.场景设计:场景设计包括色彩气氛图,平面坐标图,立体鸟瞰图,景物结构分解图等。
场景设计的主要功能是给导演提供场景调度,画面构图,景物透视关系,光影变化以及角色动作调度等空间想象的依据,同时是镜头画面设计稿和背景制作者的视觉参考和空间定向约束,除了统一整体美术风格外,也是保证叙事合理性和情景动作准确性的影像空间思维依据。
《动画概论》知识点总结1.动画的定义和分类-动画的定义:动画是通过图像的连续播放创造出一种运动的错觉的艺术形式。
-动画的分类:根据表现手段和形式可以分为传统动画(手绘动画、纸片动画、娃娃动画)、计算机动画(2D动画、3D动画)、特殊效果动画(模型动画、动物骨骼动画、蓝布动画等)等。
2.动画的起源与发展-动画的起源:早期动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的壁画和壁画的连续运动效果。
之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早期的动画设备和技术,如旋转盘、扭曲框架和玩具放映机。
-动画的发展:动画逐渐从黑白无声的短片发展成了彩色有声的长篇电影,也逐渐涉足到电视动画、网络动画等多个领域。
3.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动画的关键帧与中间帧:动画制作是通过对关键帧(表示动画中重要动作、关键时刻的画面)和中间帧(连接关键帧的画面)进行连续播放来创造出运动的错觉。
-动画的速度和定时:动画中的运动速度和对象在连续画面中出现的时间是关键,通过控制每秒播放的画面数量和每个画面之间间隔的时间来控制动画的速度和定时。
-动画的延迟与快速重复:通过延迟或快速重复一个动作的一部分,可以创造出变速、变形和心理暗示等效果。
4.动画技术和制作过程-传统动画制作:传统动画是通过手工制作每一帧并将其连续播放来创造动画效果。
制作过程包括脚本撰写、分镜头、素描草图、绘制、上色和扫描等步骤。
-特殊效果动画制作:特殊效果动画是通过模型、特殊效果和合成技术来创造出真实或虚构的场景和对象。
-动画制作团队和角色:动画制作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包括导演、编剧、美术设计师、动画师、制片人等。
5.动画的美学与艺术表达-视觉要素与设计原则:动画通过色彩、线条、形状、纹理、光影等视觉要素的运用来创造出各种风格和效果,同时也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如平衡、对比、重复、节奏和比例等。
-动画的情绪表达:动画可以通过角色的表情、动作、声音和背景等来传达情感和情绪,包括喜怒哀乐、紧张、悲伤、恐惧等。
动画概论知识总结1.动画的本体特征:技术特性、工艺特性、审美特性、多元性、时尚性、假定性。
3.埃米尔.雷诺于1877年改进了走马盘,制造了用几面镜子拼成圆鼓形的活动视镜。
因此,在电影史上埃米尔.雷诺一般被认为是动画创始人。
4.温瑟.麦凯不是发明动画技术的人,但却是第一个注意到动画艺术潜能的人。
代表作:1914年的《恐龙葛蒂》.《路斯坦尼亚号之沉没》(电影史上第一部以动画手段表现的纪录片。
)5.马克斯.佛莱雪发明了转描机,用它可以将真人电影中的场景和动作通过透镜反射到摄影机台面上,然后转描在赛璐珞片上或纸上。
7. 动画产业的形成:美国的迪斯尼动画王国,1928年推出以米老鼠为主角的动画片《蒸船威力》是第一部音画同步的有声动画片。
1932年推出第一部彩色动画片《花与树》,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动画短片奖的影片。
1937年的《白雪公主》是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
8. 场景设计:场景设计包括色彩气氛图,平面坐标图,立体鸟瞰图,景物结构分解图等。
场景设计的主要功能是给导演提供场景调度,画面构图,景物透视关系,光影变化以及角色动作调度等空间想象的依据,同时是镜头画面设计稿和背景制作者的视觉参考和空间定向约束,除了统一整体美术风格外,也是保证叙事合理性和情景动作准确性的影像空间思维依据。
9. 制片常识:制片常识包括一部动画片或一个系列动画片集从头到尾的制片管理与分工常识,其中包括创作分工、技术管理分工以及制作技术分工。
10. 导演阐述(名词解释):是动画片导演向投资人或者监督机构提供的创作意向书。
它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导演对未来影片的创作意图以及艺术效果的设想。
包括剧本的主题立意、故事核心、实施手段与方法等。
11. 设计稿(名词解释):设计稿也叫镜头画面设计,是换面分镜头剧本上每个小画面的放大描绘。
用彩色铅笔描绘出不同背景层次和动作提示。
涉及高就是未来影片的影响构成基础,也是一部动画片竟如正式加工的第一环节。
12. 故事版(名词解释):即画面分镜头剧本,有画面与文字组成。
大一动画艺术概论知识点总结
动画艺术概论是动画专业的入门课程,主要介绍了动画的历史、发展、技术和艺术表现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大一动画艺术概论课程的主要知识
点总结:
1.动画的起源和发展:介绍了动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早期的幻
灯片、动画片和电影等形式。
2.动画的分类:主要介绍了动画的不同分类,包括2D动画、3D动画、实验动画、停格动画等。
3.动画的基本原理:包括帧率、间隔、关键帧、补间动画等基本原理,为后续学习动画制作打下基础。
4.动画的制作过程:介绍了动画制作的一般过程,包括前期准备、故
事板制作、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动画制作和后期处理等。
5.动画的技术要素:包括线框图、光影效果、模型构建、纹理贴图、
动画效果等。
6.动画的艺术表现:包括剧情、角色塑造、音效配乐、表演等方面的
艺术表现。
7.动画与电影:介绍了动画和电影的关系,以及动画对电影行业的影响。
8.动画的应用领域:介绍了动画在电影、电视、广告、游戏等领域的
应用,以及相关的职业发展。
9.动画的国际交流:讲解了动画在国际上的交流与合作,介绍了一些
国际知名的动画制作公司和机构。
10.动画的未来发展:分析了当前动画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新兴技术对动画艺术的影响。
通过学习动画艺术概论,学生可以了解到动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掌握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素,培养对动画艺术的审美意识和创作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和研究动画艺术打下基础。
动画的风格与流派美国动画美国的动画片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鲜明的特点。
它以剧情片为主,情节曲折,生动有趣;人物性格鲜明;音乐优美动听;特备注意细节的刻画,适合绝大多数观众的审美口味;影片多以大团结为结局。
人物造型设计规范,与生活中的原型差距不大。
动物形象大多作大幅度夸张。
美国动画善于塑造典型,推出动画明星,从1914年的恐龙葛蒂到2002年的小马王斯皮尔特和怪物史莱克,美国为世界艺术动画宝库推出了难以计数且具有各种造型和性格鲜明的动画人物,并且这些人物都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美国动画在世界动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一直引领着世界动画片的潮流和发展方向。
美国第一部动画拍摄于1907年,至2002年为止,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
1907—1937年是开创阶段。
1907年的动画片《滑稽脸的幽默相》奠定了美国动画史的正式开始。
1937—1949年是美国动画片的初步发展时期。
1950—1966年是美国动画片第一次繁荣时期。
这个时期,迪士尼公司成为动画电影业的霸主。
1966—1988年是美国动画的蛰伏时期。
1989年迪士尼推出了《小美人鱼》,并获得了成功,标着着美国又一次进入了繁荣期,一直持续至2002年。
迪士尼是美国著名的动画公司,成立于1923年,一直由被人们成为传奇的沃尔特﹒迪士尼执掌。
代表作有《白雪公主》、《幻想曲》、《狮子王》等等。
华纳兄弟公司动画部与梦工厂也都是美国著名的动画公司,而梦工厂是至今唯一能与迪士尼抗衡的动画电影公司。
日本动画美国动画的风格强调自然柔和,而日本的动画则强调明暗对比,远近焦距分别,以及速度感、跃动感,多使用电影上的蒙太奇手法。
日本素有“动漫王国”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目前全球播放的动画作品中有六成以上出自日本。
在日本各种各样的文化产业当中,各种各样的人动漫人物形象,早已超越了杂志和电视的范畴,渗透到日本社会的各个角落.。
目前,日本动漫产业已经成为了日本的第三大产业。
影视动画美术风格探析
影视动画美术风格是指在影视动画中所呈现的画面风格和美术风格。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作理念的不断发展,影视动画美术风格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多样化。
一、写实主义风格
写实主义是影视动画最早的美术风格。
这种风格追求细致入微的描绘,力求精确地再现现实世界的外貌。
影片《小公主》就采用了写实主义风格,细腻的线条勾勒出了人物的表情和神态,色彩的运用也更加真实而丰富。
二、抽象主义风格
抽象主义是一种追求简约和符号化的艺术表现方式,影片《无人驾驶汽车》运用了这个风格,通过简单的几何形状和鲜明的颜色,创造出了一个极具现代感的科幻世界。
三、卡通风格
卡通风格是影视动画中最常见的美术风格之一。
它通过夸张的形象和明亮的色彩,营造出轻松愉快、幽默有趣的氛围。
如《疯狂动物城》中的各种动物形象,都具有夸张的特点,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轻松。
四、实验性风格
实验性风格是指对传统美术风格进行突破和创新的一种表现方式。
影片《风语咒》采用了实验性的手法,将东方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元素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想象力。
五、写意主义风格
写意是一种注重意境,追求形神兼备的美术表现方式。
影片《大鱼海棠》运用了写意主义的手法,通过流畅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描绘出了一个极具诗意的幻想世界。
六、古典主义风格
古典主义是一种追求经典和永恒的艺术风格,在影视动画中也得到了一定的运用。
影片《千与千寻》以古代日本神话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恢弘的场景,将古典主义风格发挥到了极致。
中国动画的风格流派第一节中国动画萌芽和探索时期(1922---1945)以万籁鸣、万古譫、万超尘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动画人应运而生,成为中国动画片的开山始祖。
1935年,万氏兄弟推出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标志着我国动画片进入了有声时代。
同时还拍了许多抗日爱国宣传片和寓言动画片,如《同胞速醒》、《精诚团结》、《飞来祸》、《龟兔赛跑》等。
第二节中国动画稳定发展时期(1946---1956)1946年10月成立的东北电影制片厂是新中国的第一个电影制片基地。
新中国动画的创业先锋方明和特伟成功拍摄出新中国的第---部木偶片《皇帝梦》、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开创了新中国的动画事业.这一时期,在题材上,用童话的故事服务于少年儿童,拍摄了《小猫钓鱼》等,在风格上踏上了民族化的道路,制作了木偶片《神笔》、动画片《骄傲的将军》。
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第一部彩色传统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
第三节中国动画第一个繁荣时期(1957---1965)1957年4月1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建立,使中国有了第一家独立摄制美术片的专业厂。
这一时期是我国动画艺术家创作群体形成,动画片创作健康发展、精品迭出的时期。
这期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生产了大约20部动画片,其题材形式丰富多彩,大体.上确定了我国动画片题材形式的基本类型,并且形成浓郁的民族气息。
如经典大片《大闹天宫》,第一部中国风格的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1960年创作出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鸭子》,1961年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水墨动画片《牧笛》。
第四节中国动画停顿时期(1966---1976)这时期拍摄的《小号手》,曾获1974年南斯拉夫第二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等奖。
《小八路》,《东海小哨兵》等,1976年摄制的水墨剪纸片《长在屋里的竹笋》,将中国的水墨画与民间剪纸巧妙结合,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
第五节中国动画第二个繁荣时期(1977---1989)这个时期,产生了大批代表中国动画片最高水品的优秀影片,如《哪吒闹海》《天书奇谭》《鹿铃》《我的朋友小海豚》《猴子捞月》《金猴降妖》《女娲补天》等。
1979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问世,这部被誉为“色彩鲜艳、风格雅致、想像丰富”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好评。
民族风格在它的身上的到了很好的延续。
动画片《三个和尚》是继承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又吸收了外国现代的表现手法,在发展民族风格中做了一次新的尝试。
动画片《雪孩子》画面优美富有诗意;《南郭先生》表现了汉代的艺术风格、格调古雅;《火童》结合了装饰性造型和民族艺术特点。
同一时期的影片中,还有《两只小孔雀》、《画廊一夜》、《狐狸打猎人》、《好猫咪咪》、《愚人买鞋》、《黑公鸡》、《小鸭呷呷》、《人参果》、《淘气的金丝猴》、《假如我是武松》、《蝴蝶泉》、《天书奇谭》、《兔送信》、《三十六个字》等也延续这一创作思想。
1984年的大型动画片《金猴降妖》,又一次将孙悟空搬上了动画银幕,塑造了一个感人的孙悟空形象;在表现手法上通过将传统的民族风格和抽象绘画的手法和现代音乐融合,探索民族艺术的新发展。
动画片《夹子救鹿》淡雅而抒情,具有敦煌壁画的古朴风格。
剪纸片《草人》模拟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形式。
此外,《女娲补天》,《抢枕头》、《海力布》、《水鹿》、《大扫除》、《网》、《偷东西的驴》、《巫婆、鳄鱼和小姑娘》等,也都富于民族风情。
第三节中国动画二、民族风格的探寻之路在动画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动画创作相对于世界动画发展出现缓慢趋势。
在美国动画和日本动画的冲击下,同时也由于缺乏市场化操作,动画的回收相对较慢,中国动画以往是纯国家投资,私人不愿投资,从而导致动画者的流失和中国动画业的发展缓慢。
中国动画要改变以往的操作方式。
为重振国产动画,美影厂历时四年摄制了动画片《宝莲灯》,这是中国迄今投资最大的一部影院动画长片,故事取材于中国的民间传说,在画面、人物造型上都精心设计,音乐制作极为考究,同时现代高科技的运用也为影片增色不少,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获得了观众的好评。
第三节中国动画三、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新发展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26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1935年)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片《铁扇公主》(1941年)中国第一部<a name=baidusnap0></a>童话</B>题材的动画片《谢谢小花猫》(1950)新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1955年)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获奖影片《小鲤鱼跳龙门》(1958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1958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1961年、1964年)中国第一部立体电影木偶片《大奖章》(1960年)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1960年)中国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鸭子》(1960年)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长片《孔雀公主》(1963年)中国第一部水墨剪纸片《长在屋里的竹笋》(1976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片《哪吒闹海》(1979年)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获奖影片《三个和尚》(1980年)中国第一部系列动画片《葫芦兄弟》(1987年)中国第一部在国外获奖的科教动画片《遗传工程初探》(1985年)中国动画之最(一)国产动画被国人认为“单纯”、“幼稚”、“无聊”,国产动画教育青少年怎么做人的,十分纯洁,相对适合低年龄儿童,定位过底,跟不上时代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