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常识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2
对联常识补充一、对联知多少二、对联猜一猜(请在空格处填上正确选项)*节令联: (甲)元宵节 (乙)端午节 (丙)中秋节1.( 甲 ) 光天满月,火树银花。
关键词:【火树银花】,形容元宵节灯火通明,灯光灿烂的景象。
2.( 丙 ) 天开清旷域,人在广寒宫。
关键词:【广寒宫】,神话里月亮中的宫殿。
3.( 乙 ) 榴花彩绚朱明节,蒲叶香浮绿螘樽。
关键词:【榴花】,夏季代表植物;【蒲叶】,古时多于端午节将菖蒲浸入酒中,相传喝了可以避邪及免疫。
4.( 乙 ) 保艾思君子,依蒲祝圣人。
关键词:【艾】,即艾草,中国民俗端午节悬插在门上,用以避邪驱瘟。
【圣人】,即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在农历五月五日自沉汨罗江而亡,人们非常敬重屈原爱国的精神,故每年的五月五日都要去河边纪念他,并用竹筒装米放入江中喂饱鱼虾,这样鱼虾就不会去吃屈原的身体了,此即是粽子的由来。
*庙宇联:(甲)弥勒佛 (乙)月老庙 (丙)财神庙1.( 甲 ) 笑口常开,笑古笑今,万事付诸一笑;大腹能容,容天容地,于人无所不容。
关键词:【笑口常开】、【大腹能容】,描述弥勒佛的外在形象。
2.( 乙 ) 愿天下有情人都能成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关键词:【天下有情人都能成眷属】,相传月下老人是主管男女婚姻的神。
3.( 丙 ) 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不做半点事,朝也拜,暮也拜,教我为难。
关键词:【几文钱】,相传财神爷是掌管钱财的神。
*行业联:(甲)蛋店 (乙)电信业 (丙)眼镜行 (丁)米店 (戊)花店(己)理发店 (庚)医院 (辛)保险业1.( 甲 ) 蕴白金黄,浑圆一体;扬清激浊,分判两仪。
关键词:【蕴白金黄】,此处的「白」即是蛋白;「黄」即是蛋黄。
2.( 辛 ) 莫怨风云多不测,何愁水火太无情。
关键词:【风云多不测】、【水火太无情】,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意外,故有保险业之兴起。
3.( 丁 ) 无时巧妇难为力,歉岁司农费尽心。
关键词:【巧妇难为力】,谚语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对联基本常识对联基本常识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对联知识。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
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对联基本常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联基本常识篇1楔子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自产生的那天起,就在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站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广大人民所喜爱。
这是因为汉字的独特造型与结构造就了对联:(1)汉字的方正典雅、齐整庄重,上下联语句的工整对仗,赋予了对联结构上的均称美,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与享受。
(2)汉语音韵的抑扬顿挫,上下联语调的和谐应对,使得对联诵读时表现出神妙的音韵美,给人以听觉上的愉悦和快感。
(3)就其内容而言,有褒扬、有批判;有抒情、有绘景;有对历史的深思、有对现在的剖析……。
可以说:优秀的对联是集思想、书法、音乐、诗歌、造型艺术于一身的完美的艺术珍品。
它能启迪人们的心智、慰藉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对联的演革与渊源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
这是对联最原始的形式。
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书籍中,就存在许多含有对偶因素的句子。
例如,《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老子》中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论语》中有“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后来,在汉赋以及魏晋南北朝盛行的骈文里,句子更是“奇偶相配”。
隋唐以后,律诗兴起,其颔联、颈联都是对仗的,把它们单独抽出来,就是一副对联。
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对联对联的要求与讲究(一)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相谐,句式相仿。
1、工对①数目、颜色、方位、虚词自成一类,很少跟别的词相对。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②不及物动词常常跟形容词相对。
③连绵词只能跟连绵词相对,且不同词性的连绵词一般还是不能相对。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年年难过年年过;处处无家处处家。
④专名只能与专名相对,最好是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
⑤名词还可以细分为以下的一些小类,也算工对。
地理对:河对海、地对山、大陆对长天、荒原对沙漠、古塞对雄关。
天文对:冰对火、雪对霜、海市对山光、星辰对日月、瑞雪对骄阳。
颜色对:红对白、紫对缃、黑桦对白杨、青竹对绿柳、墨兰对珠黄。
方位对:南对北、西对东、六极对八风、五湖对四海、边塞对围城。
数字对:一对二、百对千、两两对三三、千年对万寿、独木对群山。
花木对:桃对李、菊对兰、玫瑰对牡丹、绿茵对红叶、白芷对橙柑。
飞禽对:鸥对鸟、枭对鹏、白鹤对黄莺、杜鹃对喜鹊、燕舞对鸪鸣。
走兽对:熊对象、马对羊、狡兔对贪狼、雄狮对猛虎、牛仔对猴王。
鱼虫对:蜂对蠓、蛾对虫、蝼蚁对鱼龙、河龟对海蚌、蝴蝶对蜻蜓。
人伦对:夫对妇、臣对君、祖宗对玄孙、同志对朋友、家族对外亲。
文学对:词对赋、曲对文、五典对三坟、楚辞对史记、诗品对文心。
感情对:愁对乐、喜对吟、和气对知心、涌泉对滴水、思绪对情恩。
精神对:痴对臹、佞对昏、颓废对沉沦、修身对养性、刻骨对铭心。
人事对:公对私、言对行、协作对竞争、生活对劳动、长辞对永生。
文史对:经对史、古对今、后汉对先秦、伏羲对盘古、忠臣对昏君。
形体对:面对首、毛对肌、口舌对心脾、饥肠对傲骨、夺目对画皮。
宫室对:楼对阁、户对窗、皇室对民房、茅庐对寺庙、巨厦对中堂。
珍宝对:珠对玉、锦对珍、绿翡对白银、琼瑶对玛瑙、紫贝对黄金。
军事对:弓对箭、将对兵、烽火对狂旌、楚歌对剑气、画角对长城。
饮食对:茶对酒、盐对油、瓜果对米粥、山珍对海味、熊掌对猴头。
二、对联常识(一)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对联孕育于先唐,产生于唐至五代,然后受各种姊妹艺术的影响与促进,发展于宋元,到明清达于鼎盛。
1.孕育对联的修辞手法(1)对偶对联在形式上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对偶。
对偶,指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
是一种反映汉语特点的修辞方式。
(2)对偶的发展·对偶这种修辞方式很早就存在于古代的散文和诗歌中。
例如《论语》中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等:·西汉时期的赋体作品中,对偶手法得到了广泛、自觉的运用;·魏晋南北朝时期,赋体作品趋向骈体化,追求形式的齐整,通篇由对偶句组成,并开始讲究平仄。
例如: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吴均《与宋元思书》)·赋和骈体文对后世文体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
尤其是骈体讲宄平仄和对偶的艺术手法,孕育了唐代的律诗和以后的对联这两种艺术形式。
2.产生对联的载体条件古人认为桃木和桃木制品可以驱邪辟鬼,在大门上挂上两块画着神荼、郁垒二神的桃木板,称为“桃符”。
后来就在上面写一些吉利词句,再后来又发展为书写联语。
这就是春联乃至所有对联的起源。
传统的说法认为,保留至今的最早的对联是五代时的蜀主孟昶(chäng)写在桃符上的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3.促进完善对联的姊妹艺术(1)对联与赋和骈体文从对联艺术本身的特点看,它句式灵活,长短自如,注重文采和用典等,与赋和骈体文都有相似之处;它的讲究平仄,不讲押韵,则更像骈体文。
(2)对联与律诗律诗的中间两联都要求对仗,将对联与它相比,除了在字数的要求上不同(对联不像律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以外,其余在平仄、对仗方面的要求都是一样的。
(3)对联与词对联的对偶要求虽大体与律诗相同,但又不像律诗那么严格。
律诗对仗不允许同字相对,对联则可以这样。
这些特点,与词相似。
(4)对联与曲元曲的体式与词接近,但比词更为通俗和口语化:也比诗词有更多的复字、叠字等。
对联、语言连贯和得体专项练习一、对联(一)对联的常识1.对联的特点:①字数相等;②词性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量词对量词等;③语法结构一致,即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并列对并列,动补对动补。
④平仄相对,仄起平落。
上联尾字必须为仄声,下联尾字必须为平声。
现代汉语中阴平和阳平属“平”,上声和去声为“仄”。
⑤内容相关。
内容相关即是上下两句意义要相近或相反,相互合作,彼此联系,共同表达一个中心思想。
但不能重复。
2.对联的禁忌:①忌“合掌”。
即上下联意思相同。
②忌“同字”。
上下联中不可有相同的字。
3.对联的分类:春联、喜联、寿联、挽联等(二)对联练习1、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感世事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寸步优游知远近”选择最合适的下联()A、一生坎坷知冷暖B、世事艰辛识人心C、一生坎坷晓高低D、人事沧桑见冷暖解析:C。
四个备选项从对联的知识来考虑,一眼可以排除A项,因其犯了重字的错误,上下联同一位置不能重字。
B项犯了语法错误,同位置词语词类和结构都要相同是对联艺术的精髓所在。
“人心”是名词,与远近结构也不同。
D项对仗工整,对联音律讲究仄超平收,然“暖”为仄,不妥,且语意也没有C项衔接之自然。
2.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句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句?选出最恰当的一个()(1987年高考题)A 柳絮池塘淡淡风B 榆荚临窗片片雪C 带水芙蓉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答案:A3.下面是旅居台湾的孔子第77代嫡传孙孔德写给在大陆的二姐的对联中的上联,其下联是()上联:风雨一杯酒下联:__________________A.天涯共此时B.羁危万里身 C.江山万里心 D.千里共婵娟答案:C4.下面是一首题为“秦淮晓渡”的绝句,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意境和谐、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 潮长波平岸,。
一声孤棹响,残梦落清淮。
A.乌啼月满街B.月辉洒长街C.莺啼花满枝D.草青风低树答案:A 【解析】(1)诗歌一、二句对仗,第二句末字应为平声,排除D项。
深对浅,重对轻。
有影对无声。
蜂腰对蝶翅,宿醉对馀醒。
天北缺,日东生。
独卧对同行。
寒冰三尺厚,秋月十分明。
万卷书容闲客览,一樽酒待故人倾。
心侈唐玄,厌看霓裳之曲;意骄陈主,饱闻玉树之赓。
青复行对坐,醉对醒。
佩紫对纤青。
棋枰对笔架,雨雪对雷霆。
狂蛱蝶,小蜻蜓。
水岸对沙汀。
天台孙绰赋,剑阁孟阳铭。
传信子卿千里雁,照书车胤一囊萤。
冉冉白云,夜半高遮千里月;澄澄碧水,宵中寒映一天星。
蒸新对旧,降对升。
白犬对苍鹰。
葛巾对藜杖。
涧水对池冰。
张免网,挂鱼罾。
燕雀对鲲鹏。
炉中煎药火,窗下读书灯。
织锦还梭成舞凤,画屏误笔作飞蝇。
宴客刘公,座上满斟三雅爵;迎仙汉帝,宫中高插九光灯。
无唇对齿,角对头。
策马对骑牛。
毫尖对笔底,绮阁对雕楼。
看杨柳岸,荻芦洲。
语燕对啼鸠。
客乘金络马,人泛木兰舟。
绿野耕夫春举帮,碧池渔父晚垂钩。
波浪千层,喜见蛟龙得水;云霄万里,惊看雕鹗横秋。
侵眉对目,口对心。
锦瑟对瑶琴。
晓耕对寒钓,晚笛对秋砧。
松郁郁,竹森森。
闵损对曾参。
秦王亲击缶,虞帝自挥琴。
三献卞和尝泣玉,四知杨震固辞金。
寂寂秋朝,庭叶因霜摧嫩色;沉沉春夜,砌花随月转清阴。
覃千对百,两对三。
地北对天南。
佛堂对仙洞,道院对禅庵。
山泼黛,水浮蓝。
雪岭对云潭。
凤飞方翔翔,虎视已眈眈。
窗下书生时讽咏,筵前酒客日耽酣。
白草满郊,秋日牧征人之马;绿桑盈亩,春时供农妇之蚕。
盐悲对乐,爱对嫌。
玉兔对银蟾。
醉侯对诗史,眼底对眉尖。
风飄飄,雨绵绵。
李苦对瓜甜。
画堂施锦帐,酒市舞青帘。
横槊赋诗传孟德,引壶酌酒尚陶潜。
两曜迭明,日东生而月西出;五行式序,水下润而火上炎。
清对浊,苦对咸。
一启对三缄。
烟蓑对雨笠,月榜对风帆。
莺現院,燕呢喃。
柳杞对松杉。
情深悲素扇,泪痛湿青衫。
汉室既能分四姓,周朝何用叛三监。
破的而探牛心,豪矜王济;竖竿以挂犊鼻,贫笑阮咸。
东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
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对联小常识
对联的结构:由上联(对头)和下联(对尾)组成。
对联的两个特点:一是对,二是联。
字数对等
对词性相对联:意思关联
音调相对
1、字数对等:上联有多少个字,下联就要以相同的字以之相对。
2、词性相对:上下两联对应位置的词的词性要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等,所谓“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
例如:
上联:明(形)月(名)松(名)间(名)照(动),
下联:清(形)泉(名)石(名)上(名)流(动)。
3、音调相对:单独一联要平仄相间,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上下两联相同的位置要平仄相对,即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例如:
上联:白日依山尽,----- 仄仄平平仄
下联:黄河入海流。
----- 平平仄仄平
又如:
上联:欲穷千里目,----- 平平平仄仄
下联:更上一层楼。
----- 仄仄仄平平
4、意思关联:上下两联的意思可以相近,也可以相反,但必须有所关联。
练习:
1、单字练习:
风对(),海对(),红对(),树对(),清对(),好对(),长对();
2、两个字练习:
清风对()(),野火对()(),千里对()(),和顺对()();。
高考对联知识及训练题一、对联的相关知识1.对联的性质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形式。
它言简意深,句式整齐,声韵和谐,意蕴丰富,琅琅上口,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欣赏价值。
对联的种类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
对联由上联(也叫上句或出句)和下联(亦称下句或对句)两部分组成。
其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个字。
上下联有正对、反对、串对三种方式。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
好的横批在对联中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正对,也叫同类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类相关,它们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如:“神州六号飞天外遨游畅览,环宇双雄瞰地球潇洒归航。
”上联写飞船遨游太空,下联写飞船回归地球。
又如:“知识海洋勤是岸,科技高峰志为梯。
”上联写勤奋,下联写志气。
二者相互补充,给人以启迪。
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对相反,它们相互映衬,相反相成。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一反一正,一贬一褒,一抑一扬,对比鲜明,发人深省。
串对,也叫流水对,指上、下联之间具有某种因果、承接、主次等逻辑关系。
即上、下联的内容连贯相承,也就是说,上、下两联虽为两句,但却是表达一句话的意思。
例如:“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意思是说在山中下了一夜雨之后,树梢上像流着几百道泉水。
又如:“聚来千亩雪,化作万家春。
”2.对联的特点①字数相等。
对联的上、下联不论字数多少必须完全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
这是对联最基本的要求,这样才整齐、对称、平衡,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②词性相对。
上、下联相对应位置上的词语,要求词性相对(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虚词对虚词,颜色词对颜色词,方位词对方位词,叠词对叠词等。
在名词中,还可以分为若干小类,诸如天文(日月风雨霜露)、地理(山水江河城镇)、草木(桃李花果枝叶)、建筑(亭台楼阁门户)、人体(手足口耳目)等。
对联常识
先阅读课本214页《对联常识》
●上联: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下联:春风润物长城外百花香
●第一条:字数要相等
●上联: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11字)
●下联:春风润物长城内外百花香(11字)
挑毛病
●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前
●第二条:词性要相同
●下联: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香
●(形容词对形容词)
这幅对联有一处不妥,请修改
●上联: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
●下联:深情怀旧周树人,《朝花夕拾》忆往昔。
●第三条:结构要相应
●下联:周树人深情怀旧,《朝花夕拾》忆往昔
●上联: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下联: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年来到。
●第四条:平仄要相对。
●对联的上联,必须是仄声结尾,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现代汉语中的三四声字
(仄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一二声字(平声字)。
(仄起平收)
古诗句中的“仄起平收”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下面是一副赞美老师的对联。
●上联是“三尺讲台迎冬夏”,
●横批为“润物无声”,请拟出下联
解析:两联都应围绕赞颂老师默默奉献这个中心。
上联停顿为4/3。
“三尺讲台”为偏正短语,“三尺”是数量词,“讲台”是名词,“迎冬夏”是动宾结构,宾语是表示季节的词。
下联可对“一支粉笔写春秋”或“两鬓染霜送(谱)春秋”或“满园桃李笑春秋”。
小结:
第一条:字数要相等
●第二条:词性要相同
●第三条:结构要相应
●第四条:平仄要相对
●第五条:语意要相关
小试牛刀
1、删改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组成对偶句。
●上联: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
●下联:近看西北,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
2、在下列语句间连线,使之构成四幅对联
A,黑发不知勤学早,a,水淡性泊是我师。
●B,无边落木萧萧下,b,白首方悔读书迟。
●C,四面荷花三面柳,c,不尽长江滚滚来。
●D,竹直心虚乃吾友,d,一城山色半城湖。
A –- ( )
B – ( )
C—( ) D—( )
3、在下列语句间连线,使之构成四幅对联
●A.时雨点红桃千树a.山静无人水自流
B.亭闲有竹春常在b.春风吹绿柳万枝
C.无意东风花半露c.夜市千灯照碧云
D.晴空一镜悬明月d.有闲春色燕双飞
A –- ( )
B – ( )
C—( ) D—( )
4、根据课外阅读的名著,补全对联
●上联:搏命运风浪贝多芬奏出悲壮乐曲
●下联:
5、福州乌山的王琵琶亭有一副对联,上联:一弹流水一弹月。
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是()。
●A.半入江风半入云B.一味清凉上月时
●C.二分明月万梅花D.三月细雨春妩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