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10
对联知识讲解一:实字对如: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杜甫:和贾至早朝大明宫) 诗中对仗以实字居多,故称为“实字对”。
二:虚字对如: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沉无计水东流; 诗中对仗以虚字居多,故称为“虚字对”。
三:错综对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之八) 柳絮打残连夜雨,桃花吹散五更风; 此种对法,即前章所谓之“倒装句”法。
四:连珠对如: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王绩:野望) 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杜甫:滟滪)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杜甫:暮归) 此即“迭字”对法。
五:人物对:黄公石上三芝秀,陶令门前五柳春; 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衣; 对中以“人物”之典故为主轴。
六:鸟兽对如:玄豹夜寒和露隐,骊龙春暖抱珠眠; 旅梦乱随蝴蝶散,离魂潜逐杜鹃飞; 诗中对仗以“鸟兽”为主轴。
七:数目对如:百年莫惜千回醉,一盏能销万古愁; 有时两点三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八:巧变对如: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此即重出句法之对(亦即张正体氏所谓之“拱璧对”者)九:外木句对:昨夜越溪容易,含悲前往上兰; 今朝逾岭极易,抱著苦笑进长安。
此即为第一句与第三句相对,而第二句与第四句相对。
此种对法,又称扇对格。
《苕溪渔隐丛话》云:“律诗存有“扇对格”,第一与第三句对,第二与第四句对。
例如杜少陵《大哭台州司户苏少监》诗云:“触怒台州回去,时危弃硕儒;移官蓬阁后,谷贵殁潜夫”。
东波《和郁孤台》云:“遇见吃饭车马,寻芳胡朓洲;悲凉望乡国,得句仲宣楼”。
又唐人绝句,亦用此格,例如“去年花掉下游走饮,冷日夭桃莺乱啼,今日江边难别,淡烟衰草马频嘶”之类就是也”。
十:互成对: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李商隐:风雨颔联)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 四年三月半,新笋晚花时; 胡越书难到,存亡梦岂知;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冷风清欲坠时;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杜甫:武侯祠)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下魂;(杜甫:明妃村)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杜甫:曲江对酒) 此种对法亦称“句中自对”,如首例句中之“风雨”自对,“管弦”自对,而“风雨”又与“管弦”成对,“黄叶”与“青楼”亦各自成对。
对联基本常识对联基本常识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对联知识。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
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对联基本常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联基本常识篇1楔子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自产生的那天起,就在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站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广大人民所喜爱。
这是因为汉字的独特造型与结构造就了对联:(1)汉字的方正典雅、齐整庄重,上下联语句的工整对仗,赋予了对联结构上的均称美,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与享受。
(2)汉语音韵的抑扬顿挫,上下联语调的和谐应对,使得对联诵读时表现出神妙的音韵美,给人以听觉上的愉悦和快感。
(3)就其内容而言,有褒扬、有批判;有抒情、有绘景;有对历史的深思、有对现在的剖析……。
可以说:优秀的对联是集思想、书法、音乐、诗歌、造型艺术于一身的完美的艺术珍品。
它能启迪人们的心智、慰藉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对联的演革与渊源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
这是对联最原始的形式。
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书籍中,就存在许多含有对偶因素的句子。
例如,《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老子》中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论语》中有“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后来,在汉赋以及魏晋南北朝盛行的骈文里,句子更是“奇偶相配”。
隋唐以后,律诗兴起,其颔联、颈联都是对仗的,把它们单独抽出来,就是一副对联。
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对联有关知识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对仗、对称、韵律等方式,表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哲学思想和民族精神。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有关对联的知识。
一、对联的概念对联是由对仗、对称、韵律等方式组成的文学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
对联以“对、仗、对、称、韵、律”为基本特征,用短短的几个字,表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哲学思想和民族精神。
二、对联的分类1.按照韵部分类:平水韵、上声韵、去声韵。
2.按照形式分类:对偶对联、对仗对联、对子对联、对数对联、对仗交错对联等。
3.按照内容分类:书法对联、诗词对联、散文对联、歌词对联等。
三、对联的创作技巧1.要注意对仗:对仗是对联的基本特征,要注意音节、韵母、声调等方面的对仗。
2.要注意对称:对称是对联的重要特征,要注意左右、上下、前后等方面的对称。
3.要注意韵律:韵律是对联的必要条件,要保持规范的韵律结构。
4.要注意内容:对联的内容要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要注意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四、对联的经典名句1.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唐·蒋捷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3.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唐·王之涣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明·文天祥5.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清·曹雪芹6.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唐·白居易7.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清·乾隆帝8.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唐·纳兰性德9.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张继10.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唐·陆游以上是对联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联是我国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查看对联知识技巧对联应掌握的90个知识点基础部分01、【对句】 即“对联”中的“对”,是相互成对而没有统一中心的上下两句。
一般有出句和应句,多由两人以上互相应对完成。
如:张之洞,陶然亭。
02、【联语】 在对句的基础上有统一的中心和主题的上下两句,一般由一人单独完成,多独立悬挂出来。
如:水清鱼读月,花静鸟谈天。
03、【对联】 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它以对偶句为基本形式,讲求声韵,格式自由的独立的文学艺术,它萌发于民间具对偶特点的对句,而后孕育于诗歌、骈赋,最后脱体于律诗成为对独立的对联。
它具有民俗性、文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
它既独立于与诗、词、曲、赋、散文、谜语、俚语等各种文字艺术表现形式以外,但又能包容这些艺术形式的特长。
因过去对联常题写在楹柱上,所以也称楹联。
04、【对联的历史】 目前认为,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鼎盛于诗、词曰益衰落的清代,至今仍被广泛地使用。
从历史朝代来说,对联的萌芽阶段:从汉晋到唐;发展阶段:从五代到元;繁盛阶段:明清两代。
05、【桃符】 据传,古代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音“图”)、郁垒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即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为驱避鬼怪。
到五代时,桃木板上的神像就演变为书写文字的对联。
06、【对联与文字】 汉族语言不同于其它民族语言,其它民族语言往往很难做出文字上的两两相对和形式工整协调的对联。
汉语文字字形方正,结构优美,音节分明,声调匀称。
因此,汉字便于形成对句,适合创作对联。
汉字的特点使对联成为汉语言文学所独具的一种艺术形式,各种拼音文字都不可能产生对联。
07、【副】 对联以副计量,上下联(全联)合称“一副对联”。
08、【言】 诗体的“言”以每一句的字数计算,如五言、七言……对联则以上联(或下联)的字数计算,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四言;“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七言。
对联知识大全一、什么叫对联:对联又名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辞典》释),来源于律诗的四联八句。
二、对联的形式对联有联语和对句之分。
○对句没有特别的形式要求,主要是口头进行,诉之于听觉,倘记录于书面,则按联语形式但决不带横额。
○联语必须写出来张贴或悬挂;有些还必须配上横额。
联语可以用任何书体来书写。
上联:第一句,叫出句,也叫出联,如门第春常在下联:第二句,叫对(应)句或应联,如人家庆有余横额:也叫横批或横披。
如福星高照其贴法有三:甲式(传统式):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
乙式(常用):上联在基下联在右,横额顺序也是从左至右。
丙式(不常见式):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顺序却是从左至右。
对联的形式,按时间和场合分:1.春联:春节时张贴在门上的对联;2.楹联:用于堂屋、大厅前部柱子上的对联,多缕刻于木版悬挂在柱上,具有永久性;如:一九七九年,杭州“岳庙”修复一新,当代著名词人兼书法家赵扑初,化用岳飞《满江红》词意,为重新塑好的岳飞巨像两边的大柱上,精心撰写了一幅古为今用、气魄宏伟大新楹联: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头望// 收拾山河酬状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3.装饰联:多悬挂在堂屋墙上中堂画两侧、书房墙壁上或悬挂在名胜古迹的壁柱上;4.喜联:用于祝贺婚娶、建新屋、迁居;如婚联:巧借花容添月色欣逢秋夜作春宵5.寿联:他人过生日,送对联祝寿;如:福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6.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
如:悼念敬爱的周总理的一幅挽联:心血劳干革命事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
三、对联的对法:从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关系看,可分正对、反对串对三种。
1.正对:上下两联所表达的内容相似或相关。
例:福如东海浮舟沧海两个黄鹂鸣翠柳春蚕到死丝方尽寿比南山立马昆仑一行白鹭上青天蜡炬成灰泪始干2.反对:顾名思义,反对即上下两联意思相反。
楹联基础知识汇总对联简称对,俗叫对子或联语,一般上联叫出句、对公或对首,下联叫对句、对母或对尾;一、对联的特点:对联具备四个特点,即:字数相等、平仄相合、词性相对、内容相关;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二、对联的分类:从内容广泛来分类1、写景状物类:描写壮丽风景或雅兴志趣之事;例: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2、叙事咏物类:记叙咏怀、评述古人、体察社会、启迪后人;例:义存扶汉三分鼎===志在平金一片心3、抒情言志类:抒发思想感情,志趣理想;例:西塞论心亲旧雨===东山转眼起新云4、格言哲理类:用满含哲理,意味深长的格言勉励治学立业,修身处世;例: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非难5、讽刺讨檄类:主要出自尖税矛盾得不别解决时,辄以对联形式讽刺檄讨;例:刑户吏礼工兵,大堂六部===马牛羊鸡犬豕,小畜一家三、对联的形式:1、正对例:龙藏巨海秋云淡===鸟宿荒冈夜月寒2、反对例:旧社会天灾人祸===新时代国泰民安3、串对流水对例: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上脸来4、工对又叫严式例: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5、宽对是和工对相对而言的例: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6、回文对回文又称回环它有三种不同的写法:①上联倒转作下联法:“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②上下联顺逆同一法:“北陵奇景奇陵北;南塔新奇新塔南;”③上下联颠倒互换法:“禽鸣听耳悦;鲤跃视神怡;”可读为“怡神视跃鲤;悦耳听鸣禽;”四、对联的写作技巧一、遣词技巧1、比喻法例:勤是摇钱树===俭为聚宝盆2、夸张法例:一粒米中藏世界===半边锅里煮乾坤3、衬托法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4、对比法例:心清水浊===山矮人高;5、反对法例: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6、自对法例:闲云野鹤翩翩去===万水千山得得来其中,“闲云”与“野鹤”“万水”与“千山”,自对颇工7、借对法例:红白相兼,醉后怎分南北===青黄不接,贫来尽卖东西8、借代法例: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9、双关法例: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荷”、“藕”、“杏”、“梅”另有谐音,第二层意思是: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第二层意思是:怜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10、用数法例:万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孤庙独宿一将军,单枪匹马===对河两岸二渔翁,并钓双沟二、用字技巧1、拆字法例: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2、合字法例:八刀分米粉===千里重金钟3、复字法例:佳水佳山佳风佳月,千秋佳地===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人;4、叠字法例: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年年暮暮朝朝;5、同字异音法例: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6、同音字法例: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休来道者来;7、谐音法例: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8、漏字法例: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上联表示缺衣一,下联表示少食十,横批表示无东西;此外还有同傍法、拟声法、析数法、应首法、数字领法、交叉法、复韵法、虚字法、玻璃字对三、组句技巧1、回文法例: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1倒句回文例:结同心果===开并蒂花倒读即为:2倒章回文例: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倒读即为: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2、排比法这种方法多用于长联例:鹄比翼,花颦眉,柳拂裙,画意更兼诗意==林蕴幽,水凝碧,山环翠,东湖不让西湖3、顶针法例: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4、反复法例:佛言不可说,不可说===子曰如之何,如之何;5、嵌字法:分嵌中还可分为若干种;1整嵌:就是把名字整个嵌人联语中,并保持名字的整体性;例如: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2分嵌:将一个名字拆开,分别嵌入上下联的有关位置;6、反问法例:不经几番麻炼===怎成一段锋芒7、设问法例:雄关百二谁为最===要路三千此并名;8、分总法1先总后分式;例:四声平、上、去、入===八字年、月、日、时;2先分后总式;例: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此外还有潜意法、歇后语法、婉曲法、层递法、无情法五、对联的禁忌1.忌同声落脚2.忌同声收尾3.忌三平尾或三仄尾4.忌孤平或孤仄5.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6.忌同义相对※在对联创作中运用平仄规律,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在不因词害义的前提下,上下联的句脚最后一个字,应尽量做到上仄下平;如:天赐灵湖,幅幅美景天铸就;地书华章,张张图画地生成彭贤伦题罗甸县烈士陵园长廊联;2长联中,分句停顿的字,平仄应当交替、相对;一般情况下,1—11字为短联,12—20字为中联,20—29字为长联,30—60字为中长联,60—100以上为特长联;3上下联相对的每个音节上停顿的字,以及相对的每一个分句停顿的字,平仄应当对立;如:生似高山仰日月;逝如流水汇江湖沙先贵题罗甸烈士陵园大门联;4对联上下联的句脚,原则是以“上仄下平”为好,但,如果因内容限定,不好做到的话,也可以不拘平仄,不能因词、因声而害义;5对联中有些特殊的字词对偶,可以不拘平仄,主要是同字相对、专用名词相对、文言虚词相对,用字技巧奇险的字相对可以不拘平仄正如红楼梦里林黛玉对香菱谈诗时所讲的“如果有了奇句,平仄虚实不对立是使得的”;近日人潮沸腾;来日天翻地覆;其中“日”字相对,平仄相同,不讲究对立;※关于调平仄的三种格式①按音步调平仄:②按语意调平仄:③上联不论,下联工对:上联只管按意思说去,不拘平仄,下联要与之严格工对;六、对联的基本要素1、字数句数相等:上、下联用字数目及句子数目完全相等,是对联的首要要条件;上联如五言对五言、七言对七言等如罗方友题罗甸千岛湖联:一坝横空,天光云影平湖聚上联两句11言;万峰耸立,木色山辉深谷飘下联两句11言;桃花开喜色上联五言;柳浪荡情歌下联五言;2、词性相当:上下联句法结构的对应位置,用词的词类属性要一致;对联的对偶,对于词语的要求,是上下联相对的词或词组在词性上必须一致,这是对联的精髓词性相当指的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等等,即同类词对同类词,所属范畴越小,对仗越算精工;如王晓毛题罗甸千岛湖:雾锁三龙湖,雾散鱼如天上客;云封千里路,云开鸟似水中仙;花外子规燕市冷↓↓↓↓↓名词方位词名词名词形容词↑↑↑↑↑柳边精卫浙江潮3、结构相应:指语法结构相称;所谓结构,即几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叫结构;水作青罗带↓↓↓主语谓语宾语主谓动宾↑↑↑山为碧玉簪4、节律相协:对联中语句的语流节拍,上下联要一致,即单音节对单音节,双音节对双音节,多音节对多音节;构成句子的词组和节奏,在“五言”诗中,一般句式为“二二一”或“二三”;在“七言诗”中,一般为“二二二一”或“二二三”;对联,因为字数多少灵活,篇幅不拘一格,故无固定格式;但上、下联句式必须一致,否则就造成“失拍”;对语的节奏是音和义的停顿规律,分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两种;①语意节奏:如“党兴盛举;春润神州”为“二二节奏”;②声律节奏:一般以两个字为一节奏,又称音步,构成声律单位,以此论节奏;不雨山常润↓↓二三↑↑无云水自阴帆运浮云阔↓↓↓二二一↑↑↑江空得月多5、语意相关: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相关联,统一于主题;对联,顾名思义,不仅要对偶,而且要相联;如果内容上缺乏有机的联系,即使上下联文字对偶再工整,也只能是毫不相干的两句话,不能组成有意义的对联;一般上联写景、下联抒情;上联轻,下联重;上联虚、下联实;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下面这一副上下联无关联,就不能称作对联:门前绿水流将去;屋里青山跳出来;6、平仄相对:联文用词缀句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位置的用字平仄要相反;对于单边两句及两句以上的复句联,每句句脚平仄按音步递换,句脚拼节形成“仄顶仄,平顶平”的格局;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平仄,古代汉语中平、上、去、入四声的简称;平仄相对的要求,是为了使对联读起来,节奏分明,声调和谐,起伏跌宕,抑扬有致,形成一种音乐美;要使平仄运用得好,首先要了解“四声”;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对四声的划分略有不同;旧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新四声:–′ˇ‵;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第三声、去第四声简言之,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第一、二声为平声;第三、四声为仄声新四声;判别声调平仄遵循“双轨制”,但旧四声、新四声在同一联文中不得混用;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出”为旧四声,当仄声用;平仄声律是诗词对联可知律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没有平仄,就没有诗词对联;所以,创作时,一定要学会调平仄,这是基本功,不是可有可无的;。
全部对联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对联的基本概念对联是一种有规律的语言形式。
对联一般由前衬和后衬两个句子组成,前衬和后衬在意义上相互呼应,语言形式上相对称。
对联的创作要求用典、工整、完整。
用典是指对联中要用到典故、历史、文学、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体现文化积淀;工整是指对联的排比结构要求匀称平稳、字数相等,形式上要求和谐;完整是指对联要有内容,要有积淀,要有意义,不是空洞的、无聊的文字排列。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是中国文学的瑰宝。
二、对联的类型对联可以分为诗对、散对、俚俗对等多种类型。
1、诗对诗对是使用诗体形式的对联。
因此,诗对的前衬和后衬都必须符合诗句的韵律和字数的要求,前后句还可以呼应联想。
诗对需要有诗的意境和韵味,用词需精练。
例如:“春水轻舟跨枝嫩,秋风嘹亮泊叶深。
”2、散对散对是使用散文形式的对联。
散对的排比结构更显灵活,没有严格的音律和字数要求,但前后句意义呼应,句式工整的特点依然需要遵循。
例如:“山高水长有彩虹,花暗莺喧竞蝶飞。
”3、俚俗对俚俗对是指内容多为儿歌、笑话、顺口溜等俚俗之文。
俚俗对是对联中生活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形式上更灵活,内容上富于幽默。
例如:“官有官言不算官,民有民气更难民。
”三、对联的创作方法对联的创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用典、排比、对仗、意境、清新、幽默。
1、用典对联的创作离不开历史典故、传统文化、历史人物等方面的内容。
对联的用典要求在短短的两句话中有所呈现,不但要求在句子中有典故的隐喻,还得结合上下文的含义,在短小的篇幅中传递深厚的文化内涵。
例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篙春水笑吟风。
”2、排比排比在对联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排比是指在对联中,前后句之间在韵律上需要达到一种和谐统一,句式严整对称,套韵工整。
例如:“山寺钟声动地来,夜半猿啼影树花。
”3、对仗对仗是指对联中前衬和后衬的形式对称。
对仗一般可以从音韵上、意义上、句式上等多个方面呈现,对仗使得对联的前后句更加丰富多彩,富有韵味。
对联的十个基本知识对联呀,那可是咱中华文化的瑰宝呢!这里有十个基本知识,咱可得好好唠唠。
其一,对联得对仗工整呀!就像两个人站在一起,得相互匹配,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这才有那味儿。
你想想,要是上联说“红花”,下联来个“绿叶”,多和谐呀,要是来个“蓝球”,那可就不伦不类啦,对吧?其二,平仄得协调。
这就好比音乐的节奏,平平仄仄平平仄,读起来朗朗上口,有韵味。
要是平仄乱七八糟,那读起来得多别扭呀,就像唱歌跑调一样。
其三,字数得相等呀。
上联几个字,下联也得几个字,不然一边长一边短,多难看呀。
这就跟人的两条腿似的,得一样长才能走得稳当。
其四,意境要相符。
上联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图,下联要是来个杀猪宰羊的场景,那不是大煞风景嘛。
其五,用词要精炼。
别啰嗦半天说不到点子上,几个字就能表达清楚的,就别长篇大论啦。
其六,要有新意。
老一套的东西大家都看腻了,得有点新花样,让人眼前一亮。
其七,注意韵律。
读起来要有节奏感,就像跳舞一样,一板一眼,有起有伏。
其八,要符合情境。
过年有过年的对联,结婚有结婚的对联,可不能乱套哦。
其九,多学习古人的经典对联。
那可都是精华呀,能学到不少东西呢。
其十,要多练习。
就像练功一样,只有不断练习,才能写出好对联来。
咱平时过年贴的对联,那都是有讲究的呀。
好的对联能让人心情愉悦,还能增添喜庆的氛围。
大家可别小瞧了这小小的对联,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你说要是没掌握好这些基本知识,能写出好对联来吗?所以呀,咱们都得好好琢磨琢磨,把这对联文化传承下去。
让后人也能感受到对联的魅力,这多有意思呀!。
对联知识大全对联,又称对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由两句意思相对应、声韵相呼应的诗句组成的文学创作。
对联语言简洁明了,押韵翔实,形式多样,寓意深远,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下面是对联知识的大全。
一、对联的定义对联是由两个相对应意思的诗句组成的对子,常用于年画、楹联、黄梅戏等文艺形式,具有祝福、警策、抒情等多种作用。
二、对联的分类1. 国画对联:与国画搭配使用的对联,多用于写意画和花鸟画上。
2. 山水对联:与山水画搭配使用的对联,通常描绘山水之美。
3. 人物对联:与人物画搭配使用的对联,多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4. 楹联:一种常用于庙宇、宫殿、牌坊等建筑物上的对联。
5. 年画对联:拜年时用的对联,多为祝福之意。
6. 诗联:由两首诗的上半句和下半句组成的对联。
三、对联的要求与技巧1. 对仗:对联两句之间要有对仗关系,包括平仄、声调、声母韵母等。
2. 合乎意境:对联的意境相对应,要体现出主题的内容和情感。
3. 字数对称:对联的字数要保持对称,不可多一字或少一字。
4. 内容鲜明:对联的内容要表达明确,不可模糊不清。
5. 押韵规范:对联的韵脚要规范,要求字音谐和。
四、对联的价值与作用1. 艺术价值:对联是一种艺术形式,能够体现出作者的创作才华和审美水平。
2. 文化传承: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3. 教育指导:对联常常用于警策和教育引导,能够表达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价值观。
4. 智力训练:对联的创作需要结合语言的音韵和意义,对于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五、著名对联家1.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对联创作造诣高,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2. 邵雍:南宋理学家,也是一位著名的对联家,对联造诣深厚,作品流传至今。
3. 梅辉祥:晚清著名对联家,对联创作出了许多作品,追求艺术和品质的高度统一。
对联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
对联的冷知识
1. 你知道吗,对联的字数可不一定是偶数哦!比如“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这就是奇数个字呀。
2. 嘿,原来对联最早不是用来庆祝新年的哟!像宋代就有很多其他用途的对联呢。
3. 哇塞,对联还有专门的平仄要求呢!就像音乐的节奏一样,“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是不是很神奇?
4. 哎呀呀,对联贴反了可不行哦!上联要贴在右边,下联贴左边,可别搞错啦,像“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5. 你晓得不,有些对联里还藏着很深的寓意呢!像“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多美好的祝福呀。
6. 咦,对联可不是只有纸质的呢!还有刻在石头上、木头上的,那可真是特别。
7. 哈哈,对联也能用来玩游戏呢!比如对对子,“两个黄鹂鸣翠柳”,你能对出下一句吗?
8. 哇哦,有些对联写得那叫一个绝!像“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读起来都好有趣。
9. 嘿,别小看了对联,它可是能反映一个时代的文化呢!像古代的一些对联就很有那个时候的特色。
10. 哎呀,原来对联还有这么多冷知识呀,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我的观点结论:对联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些冷知识让我们更加了解对联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对联的90个知识点1. 对联是由上下两句对称的诗句组成的,通常以七言或五言为主。
2. 对联的结构分为上联和下联,上联放在右边,下联放在左边。
3. 对联的内容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主题,如节日祝福、人物赞美、自然景观等。
4. 对联的韵律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声调相对应,形成和谐的韵律感。
5. 对联的字数一般为4个字或6个字,也有少数为8个字的。
6. 对联的字数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7. 对联的字数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8. 对联的字数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9. 对联的字数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10. 对联的字数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11. 对联的字数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12. 对联的字数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13. 对联的字数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14. 对联的字数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15. 对联的字数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16. 对联的字数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17. 对联的字数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18. 对联的字数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19. 对联的字数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20. 对联的字数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21. 对联的字数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22. 对联的字数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23. 对联的字数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24. 对联的字数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25. 对联的字数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26. 对联的字数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对联知识一、尾字平仄规则一副对联,上下联收尾的各一个尾字,合共两个尾字,必须是一平一仄。
在正格联中,这个原则是铁定的,不能更改.一般要求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
当然,正如前面所讲,有些变格联,如岳麓书院门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则是平起仄收的,不过这在浩若烟海的古今楹联中,却是为数不多的。
二、句中平仄规则句中平仄,指的是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一般规律是,同一联句当中,每两个或三个字要互换平仄。
(平仄交替规则)上下联之间的同一位置,平仄要相反。
(平仄对立规则)公式如下:(以下所举的,皆是正格,变格不计在内)1、一言联格律。
上联:仄下联:平例如虎雨画墨龙风诗泉2、二言联格律。
上联:仄仄下联:平平例如上海彩凤绿叶良友宁波金龙红花好书3、三言联格律。
三言联格律有两种:A上联:平仄仄,下联:仄平平。
B上联:平平仄,下联:仄仄平。
例如:三尺剑桃叶渡空中月六钧弓琼花台水底天4、四言联格律。
A上联:平平仄仄。
下联:仄仄平平。
如:天明鸟语==月夕鸡栖(夕字古仄)B上联:仄平平仄。
下联:平仄仄平。
例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杰字古仄)5、五言联格律A上联:平平平仄仄。
下联:仄仄仄平平。
例如残灯明市井==晓月辨楼台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B上联:仄仄平平仄,下联:平平仄仄平。
例如: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6、六言联格律。
上联:仄仄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平平。
2 对联的格律[转贴]例如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秋水长天一色===落霞孤鹜齐飞(下联平仄为“仄平平仄平平”,是一种变格)7、七言联格律。
A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白字古仄)名传塞北三千里==味压江南十二楼。
(压字古仄)B上联: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如地到无边天作界===山臻绝顶我为峰。
(绝字古仄)八言联也可以是四言联的组合。
8、八言联联格律。
A上联: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所有的对联知识点总结
一、对联的特点
1. 对仗:对联的最基本特点就是对仗,即上下两句诗句在形式和意义上都要相互呼应,形成一种对应的关系。
2. 紧凑:对联要求言简意赅,不多余言辞,能够达到精炼的效果。
3. 富有韵味:对联要求有音韵美感,让人在品读时能感受到美妙的音韵感受。
二、对联的类型
1. 对子:即一对对仗的诗句,又称为“对仗体”。
2. 对仗:即两个对联构成一组,前后对仗。
三、对联的创作技巧
1. 注意对仗的精准度,上下句的字数要相当,音韵要和谐。
2. 注意承前启后,上下句的意义要能够呼应呼应。
3. 注意取意的巧妙,对联中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4. 注意形式的优美,对联的字体、布局也是对联创作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四、对联的应用领域
1. 家庭应用:春联、对联常用于过年时贴在门上,寓意着新年的美好祝福。
2. 商业应用:商家常用对联进行宣传推广,吸引顾客。
3. 文化活动:对联艺术大赛、对联摄影展等活动在文化领域中也广泛开展。
五、对联的典故与流派
1. 晋察冀流派:是对联流派之一,较早形成于晋察冀地区,风格严谨稳健。
2. 江南流派:源于江南地区,风格清新婉约,多以山水风物为题材。
3. 神州绣球流派:是对联流派之一,较晚形成的流派,风格活泼、生动,常以风俗人情为题材。
4. 关中流派:源于关中地区,风格多以壮美的山川为题。
总结:对联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学形式,不仅在文学创作中有着重要地位,还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文化活动中。
通过对对联的特点、类型、创作技巧等的总结,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对联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关于对联的知识
对联的基本知识:
1、字数相等。
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
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2、词性相对。
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也要对称。
3、意义相关。
上下联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构成有机整体。
4、节奏相合。
上下两联的停顿位置是相同的。
5、平仄相谐。
平仄相谐使对联有音乐美。
对联的书写和张贴:
书写时,要注意上下联都是竖行书写,从上到下,中间不加标点符号。
书写要讲求美观,必须字字对称,行款整齐。
张贴时,要按照传统习惯,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左右以面对欣赏者为分别。
对联又叫对子、楹联、楹贴、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炼、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
常见的有:春联,门联,喜联,挽联,名胜古迹联文艺作品联等。
对联基础知识(一)一、对联的“内容相关”要素内容不相关的毛病在“你出我对”的即兴对联中普遍存在。
即兴对联不排除随心所欲的休闲娱乐功能,但如真心希望提高联艺,内容关联问题就不能不加以重视。
下面是摘录的几个病例:山路踏青风满袖阳关辞故泪两颊上联描写身心愉悦的“踏青”,下联却是伤感的“辞别”。
焰火升腾空灿烂恩师仙逝徒伤心无须多说,问题显而易见。
西疆腾热浪北国化冰封(上联应是颂扬西部开发,而下联“化冰封”很难有更深层的含义)出句:味醇香郁铁观音对句:手忙脚乱土郎中字正腔圆洋教授肢碎身残泥菩萨活血化瘀金罗汉这个例子中,第一、二个对句可谓风马牛不相及,第三个“泥菩萨”对“铁观音”在内容上是对应了,但是“肢碎身残泥菩萨”和出句的“味醇香郁铁观音”所表达的意义仍是相隔太远;“活血化瘀金罗汉”是四个对句中较能匹配出句的句子,但“活血化淤”说功用,“味醇香郁”说味道,内容关联度仍不够,如将出句改为“生津止渴铁观音”则关联度更强。
要想对出好句,而不是只为了一时的娱乐,就不能只看到其中的部分词句,仓促应对,应该对整个出句加以足够的分析,揣摩出句要表达的主题,然后认真遣词造句,努力使对句和出句能构成一个整体。
对联从内容上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对应方式达到整体统一。
(一)上下联内容的正向关联——正对上下联的具体内容相同或者相似,但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事理,内容上互为补充,这叫“正对”。
例:登楼看月胸襟阔,把酒临风感慨多。
(二)上下联内容的反向关联——反对通过一正一反(常使用反义词)的描写或说理,表达同一个主题。
例:多言即少味,无欲斯有为。
(三)上下联内容的连续性关联——串对串对也叫流水对,就是一个意思分两句说,两句合起来是一个整体。
例:直登云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万家。
根据正对、反对和串对的特点,大致可以这样来分析出句:如果出句已经具有完整的意义,对句就考虑从另一个侧面去写;如果出句含有表达正面意义的形容词或副词,对句就使用反义词从反面去写(反之亦然);如果出句只说了一半,对句就需要顺着出句的思路写完另一半。
介绍对联知识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是由两句对仗的诗句组成,一般是上下两句,也有左右两句的。
对联通常是对仗工整,意义相对,语言优美,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寓意深远。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关于对联的知识。
1. 对联的起源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古代文化。
最早的对联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当时称为“对子”。
对联在唐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文学形式。
2. 对联的分类对联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和形式进行分类。
常见的对联分类有:对仗对联、对仗式对联、反对联、补对联、转对联等。
不同的对联形式有不同的技巧和要求,使得对联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化。
3. 对联的特点对联的特点是对仗工整,意义相对,并且语言优美。
对联一般由七个字或者五个字组成,每个字的音韵和意义都要相对应,才能达到对仗的效果。
对联的意义相对,往往可以通过对仗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4. 对联的应用对联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春节贴门神、年画、写春联等传统习俗中。
对联也可以用于各种场合的装饰,如书房、客厅、宴会等地方。
对联还可以用于表达对某种事物或者某种情感的寄托和祝福。
5. 对联的创作技巧对联的创作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功底。
首先要注意对仗的准确性,每个字的音韵和意义都要相对应。
其次要注意对联的意义相对,可以通过对仗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还要注意对联的语言优美,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6. 对联的欣赏方法对联的欣赏方法可以从字义、音韵、意境等方面进行。
首先可以从字义上理解对联的意义,探究其中的深意。
其次可以从音韵上欣赏对联的韵律和韵味,体验其中的美感。
同时还可以从意境上感受对联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产生共鸣和感悟。
7. 对联的发展与变革对联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联也在不断变革和发展。
现代对联注重形式的创新和内容的丰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形式和题材,更加注重表达个性和创新。
对联知识
什么是对联
对联,也称“楹联”,“对子”,是一种由字数相同的两句话组成的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语义完整的文学形式。
它发源于我国古诗的对偶句,始创于五代时期,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对联的形式工整,平仄协调的特点是一字一音,音形义统一的汉字特色的体现,所以,对联是汉语语言特有的文学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在我国民间,对联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过年时家门上贴春联,商店开业时门上挂对联,以及娱乐时的对对联游戏。
对联的长度不定,短的可以只有一两个字;长的则可达几百个字。
悬挂的时候通常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对联的特点
对联既要用诗一般精练的语言表达完整统一的语义,又要以工整巧妙的形式和优美和谐的韵律来体现。
形式工整和韵律优美是对联最突出的特点。
具体来讲,一副好的对联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一、字数相等。
这是对联的基本要求,也是对联形式工整的前提。
二、断句一致,词性相对。
即上联的一个字对应下联的一个字,上联的一个词对应下联的一个词,上联的一个短语对应下联的一个短语。
同时对应位置上的字词应具有相同的词性。
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等。
三、语义相关。
上下联所表达的含义要相互关联,上下联内容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语义。
四、仄起平落,平仄相合。
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用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用平声。
除此以外,上下联对应位置上的字要尽可能平仄相反,使得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优美动听。
对联的分类
按使用目的分:
春联:通常在春节时粘贴在门外,用以庆祝新年的对联,被人们称为春联。
比如: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寿联:通常指用以祝寿的对联。
比如:
福如东海深
寿比南山高
婚联:通常指用以祝贺结婚的对联。
比如:
百年恩爱双心结
千里姻缘一线牵
挽联:通常指为了悼念已经过世的人的对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
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乔迁联:用于祝贺乔迁之喜用的对联。
门迎春夏秋冬福
户纳东西南北财
开业庆联:用于祝贺开业之喜用的对联。
如: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按艺术特点分:
复字联:对联中包含同一个字重复出现的情况。
其中,重复的字若连续出现也可称为叠字联。
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顶针联:上下联中各个分句,其前一分句的句尾字和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相同,这样的对联称为顶针联。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
嵌名联:对联中包含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药名等。
当归方寸地
独活世人间
拆字联:对联中某一个字可以由该对联中另外几个字拼合
得到。
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分瓜切片,竖八刀横七刀
音韵联:对联中包括了异字同音或者同字异音的情况同音异字
童子打桐子,桐子不落,童子不乐
麻姑吃蘑菇,蘑菇真鲜,麻姑真仙
同字异音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双关联:对联中的某些字词有多重含义。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
回文联:将对联的上联或者下联前后颠倒,得到的句子和原来的一模一样。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
无情对:上下联对仗工整,但语义相差甚远。
细羽家禽砖后死
粗毛野兽石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