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第二十五章 病原性放线菌及检验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750.00 KB
- 文档页数:5
药学微生物教案放线菌各论一、教学目标1. 理解放线菌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生物学特性。
2. 掌握放线菌在药物研发和生产中的应用。
3. 了解放线菌的主要代表菌种及其药用价值。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放线菌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放线菌的基本概念1.1 放线菌的定义1.2 放线菌的特点1.3 放线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 放线菌的分类与生物学特性2.1 放线菌的分类系统2.2 放线菌的生物学特性2.3 放线菌的生长条件及培养方法3. 放线菌在药物研发和生产中的应用3.1 放线菌药物的类型及特点3.2 放线菌药物的研发流程3.3 放线菌药物的生产工艺4. 放线菌的主要代表菌种及其药用价值4.1 链霉菌属4.2 诺卡菌属4.3 其他具有药用价值的放线菌菌种5. 放线菌资源的挖掘与利用5.1 放线菌资源的分布与采集5.2 放线菌基因资源的挖掘5.3 放线菌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前景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放线菌的基本概念、分类、生物学特性、药物研发和生产等方面的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放线菌药物研发和生产的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放线菌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实验法:安排放线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等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微生物学》、《放线菌学》、《药物学》等相关教材。
2. 实验器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生物显微镜、培养皿、试管、移液器等。
3. 实验试剂:琼脂、葡萄糖、氨基酸、抗生素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实验操作技能。
2. 期末考试:设置放线菌相关试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能力:评估学生在放线菌实验中的操作熟练程度及问题解决能力。
4. 创新思维: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观点提出和分析能力。
六、放线菌的生态与分布6.1 放线菌的生态环境6.2 放线菌的地理分布6.3 放线菌与土壤肥力的关系七、放线菌的遗传与变异7.1 放线菌的遗传物质7.2 放线菌的遗传变异方式7.3 放线菌的分子遗传学应用八、放线菌的生态与环境保护8.1 放线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8.2 放线菌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8.3 放线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九、放线菌疾病与防治9.1 放线菌引起的疾病9.2 放线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9.3 放线菌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十、放线菌未来的发展趋势10.1 放线菌药物的研发趋势10.2 放线菌生物技术的应用前景10.3 放线菌在个性化医疗中的作用六、教学方法6.1-6.3节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讲解放线菌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美容医学专业<五年制>用一、前言医学微生物学主要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性状、感染与免疫的机理,微生物学检查与特异防治。
<<医学微生物学>>是临床医学、美容医学专业等的基础医学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学习本专业其他基础课和临床医学,特别是传染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的种类与分布、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学的概念、微生物学的分支及发展史。
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念及在医学中的地位是今后医学微生物学的任务。
第一篇细菌学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大小的测量单位、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杆菌、弧菌与螺旋菌、螺菌与螺旋体。
二、细菌的结构(一)基本结构:细胞壁的结构及主要化学组成、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其意义、细胞壁的功能及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原生质与原生质球)及其临床意义。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质及其内容物(质粒、核蛋白体、胞质颗粒)的组成与功能、核质的组成与功能。
(二)特殊结构:荚膜的化学组成与功能、荚膜、细荚膜粘液层、糖萼等的概念。
鞭毛的排列、化学组成与结构、鞭毛的功能。
菌毛的概念、普通菌毛与性菌毛的性质与意义。
芽孢的形成、大小、位置及其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
三、细菌形态的结构检查法(自学及结合实验课学习)显微镜放大法、染色法、革兰染色法。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一、细菌的理化性状细菌的化学组成,注意仅存在于细菌学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化学组成,如肽聚糖、胞壁酸、二氨荃庚二酸及吡啶二羧酸等,细菌的主要物理性状,如:表面积大、带电现象及半透明、渗透压等。
二、细菌的代谢(一)细菌生长的化学条件、自营菌与异营菌的划分原则、细菌的营养物质(水、碳氧无机盐及生长因素等。
)(二)细菌生长的物理条件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的划分;专性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不能生长的原因、细菌生长温度。
病原性放线菌及检验放线菌是一群呈分枝状生长的革兰阳性杆菌。
按对氧的需要可分为需氧性放线菌、兼性厌氧放线菌和厌氧性放线菌。
对人类致病的放线菌可按是否含有分枝菌酸分为两大类:一类不含分枝菌酸,如放线菌属;另一类含有放线菌酸,如诺卡菌属。
一、放线菌属放线菌属的细菌是革兰阳性无芽孢厌氧杆菌,多为动物体表面,特别是口腔正常菌群的成员,少数可引起内源性感染。
其中,衣氏放线菌是人类放线菌病最常见的菌种,牛放线菌主要引起牛放线菌病。
(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与染色革兰阳性,无芽胞、荚膜和鞭毛,无抗酸性。
菌体常形成分枝状无隔菌丝,但不形成空中菌丝。
有时断裂成短杆状或球状。
在患者病灶和脓汁中可找到肉眼可见的黄色小颗粒,称为“硫黄颗粒”,是放线菌在病灶组织中形成的菌落。
将其压制成片,镜检可见颗粒呈菊花状,中央为革兰阳性的丝状体,周围为粗大的革兰阴性棒状体,呈放射状排列。
2.培养特性本菌培养比较困难,厌氧或微需氧。
在有氧环境中一般不生长,初次分离加5%CO2可促进生长。
生长缓慢,在培养基上需3~4天才能形成肉眼可见的较致密菌落,灰白色或瓷白色、表面粗糙而不规则的菌落。
3.生化反应能分解多种糖类产酸,除黏性放线菌外触酶试验均为阴性,不产生吲哚,不分解尿素。
(二)致病性放线菌大多存在于正常人口腔、上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属于正常菌群。
只在机体抵抗力减弱或受伤时引起的内源性感染,导致软组织的化脓性炎症。
若无继发感染则大多呈慢性无痛性过程,常出现多发瘘管,排出的脓性物质中含有硫黄颗粒,此即为放线菌病。
放线菌可引起面颈部、胸部、腹部和中枢神经系统等感染。
最常见为面颈部感染。
本菌可从呼吸道进入肺,开始在肺部形成病灶,症状和体征似肺结核。
(三)微生物检验1.标本采集主要采集脓液和痰液或活检组织。
首先检查标本中有无“硫黄颗粒”,可用灭菌注射器抽取未破脓肿的脓汁作检查。
2.直接镜检将“硫黄颗粒”置玻片上,以盖玻片轻压后镜检。
在低倍镜下如见有典型的放射状排列的棒状或长丝状菌体,边缘有透明发亮的棒状菌鞘,即可确定诊断。
第二十五章病原性放线菌及检验
本章内容
一、放线菌属
二、诺卡菌属
放线菌
一群呈分枝状生长的G+杆菌。
按对氧的需要可分为需氧性放线菌、兼性厌氧放线菌和厌氧性放线菌。
对人致病的放线菌可按是否含有分枝菌酸分为两大类,一类不含分枝菌酸,如放线菌属;另一类含有分枝菌酸,如诺卡菌属。
放线菌属——生物学特性
形态与结构
形态:分枝状无隔菌丝,但不形成空中菌丝。
有时断裂成短杆状或球状。
染色:G+;抗酸染色阴性。
特殊结构:无芽胞、荚膜和鞭毛。
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培养困难。
气体环境:厌氧或微需氧。
菌落特点:初次分离加5%CO2可促进生长。
培养基(牛心脑浸液琼脂):3~4d才能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或瓷白色、表面粗糙而不规则的菌落。
液体培养基:37℃3~6d后,在下层或底部白色或灰白色生长。
放线菌属——微生物检验及鉴定
标本采集:主要采集脓液和痰液或活检组织。
形态学检查:
在患者病灶和脓汁中可找到肉眼可见的黄色小颗粒,称为“硫磺颗粒”,是放线菌在病灶组织中形成的菌落。
镜检可见颗粒呈菊花状,中央为革兰阳性的丝状体,周围为粗大的革兰阴性棒状菌鞘,呈放射状排列。
分离培养
生化试验(鉴定)
放线菌属——致病性及临床意义
多为动物体表面,特别是口腔正常菌群的成员,少数可引起内源性感染。
衣氏放线菌是人类放线菌病最常见的菌种,牛放线菌主要引起牛放线菌病。
衣氏放线菌在机体抵抗力减弱或受伤时引起的内源性感染,导致软组织的化脓性炎症。
若无续发感染则大多呈慢性无痛性过程,常出现多发瘘管,排出的脓性物质中含有硫磺颗粒,此即为放线菌病。
诺卡菌属——生物学特性
形态与结构
形态:与放线菌相似,但菌丝末端不膨大。
培养早期裂解为较多的球状或杆状,分枝状菌丝较少。
在病人脓、痰、脑脊液中本菌为纤细的分支状菌丝。
染色:G+;抗酸染色弱抗酸性。
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不高。
气体环境:专性需氧。
菌落特点:
普通培养基或沙保培养基、脑心浸液琼脂:25~37℃培养均可生长,5~7d可见菌落表面干燥、有皱褶或呈颗粒状,不同种类可产生不同色素(黄、橙或红色等)。
诺卡菌属——微生物检验及鉴定
标本采集:采集痰液、支气管冲洗液、组织渗出液、脓液和脑脊液标本。
形态学检查:
如标本中有色素颗粒,取其用玻片压碎涂片,用革兰染色和抗酸染色检查。
镜检有革兰阳性(有时染色性不定)纤细的菌丝体和长杆菌,抗酸染色具弱抗酸性,可初步确定为诺卡菌。
分离培养
诺卡菌属——致病性及临床意义
主要为外源性感染。
星形诺卡菌主要通过呼吸道引起人的原发性、化脓性肺部感染,产生类似肺结核的症状。
也可引起脑脓肿、腹膜炎等。
在病变组织或脓汁可见黄、红、黑等色素颗粒。
巴西诺卡菌可因外伤侵入皮下组织,引起慢性化脓性肉芽肿组织,表现为脓肿及多发性瘘管,好发于足、腿部,故又称为足分枝菌病。
经典例题
衣氏放线菌的特点不包括
A.抗酸染色阳性
B.在病灶组织中形成“硫磺颗粒”
C.在感染部位常形成瘘管
D.口腔中正常菌群
E.厌氧培养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衣氏放线菌抗酸染色阴性。
革兰阳性无芽孢厌氧杆菌,口腔正常菌群,可引起面颈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下列哪种病原体符合此特征
A.肺炎支原体
B.莫氏立克次体
C.星形诺卡菌
D.衣氏放线菌
E.结核分枝杆菌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肺炎支原体和莫氏立克次体革兰染色阴性,星形诺卡菌和结核分枝杆菌为需氧菌。
下列引起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可在伤口脓液中找到黄、红、黑等色素颗粒的是
A.结核分枝杆菌
B.军团菌
C.肺炎衣原体
D.肺炎支原体
E.星形诺卡菌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星形诺卡菌主要通过呼吸道引起人的原发性、化脓性肺部感染,产生类似肺结核的症状。
也可经肺部病灶转移到皮下组织,产生脓肿及多发性瘘管,或扩散到其他脏器,如引起脑脓肿、腹膜炎等。
在病变组织或脓汁可见黄、红、黑等色素颗粒。
老年男性农民,因牙痛引起左颊部红肿。
流脓已月余。
体检发现左颊部软组织变硬,局部皮肤发黑,有一瘘管形成并不断排脓。
经仔细检查脓液,发现有黄色小颗粒,压片镜检颗粒呈菊花状,由放射状排列菌丝组成,菌丝末端膨大呈棒状。
该患者感染的是
A.衣氏放线菌
B.星形诺卡菌
C.着色真菌
D.申克孢子丝菌
E.白色念珠菌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由题干可知该患者是由牙痛引起的左颊部红肿。
检查脓液,发现有黄色小颗粒,压片镜检颗粒呈菊花状。
所以首先考虑是放线菌感染。
又因为星形诺卡菌菌丝末端不膨大,所以该题选A选项。
A.BCYE培养基
B.碱性蛋白胨水
C.需氧培养,普通培养基
D.厌氧培养,初次分离加5%CO2
E.罗氏培养基
1.分离衣氏放线菌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衣氏放线菌培养比较困难,厌氧或微需氧。
在有氧环境中一般不生长,初次分离加5%CO2可促进生长。
2.分离诺卡菌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诺卡菌为专性需氧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或沙氏培养基上室温或37℃培养均可生长。
3.分离结核杆菌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结核分枝杆菌用罗氏培养基培养。
A.为人体正常菌群,可以引起内源性感染
B.机体抵抗力降低时,通过伤口感染
C.通过接触引起医源性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D.广泛存在于土壤中,以芽胞侵入伤口致病
E.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引起抵抗力低下者的外源性感染
1.衣氏放线菌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放线菌属的细菌是革兰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多为动物体表面,特别是口腔正常菌群的成员,少数可引起内源性感染。
2.破伤风梭菌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破伤风梭菌有周鞭毛,无荚膜。
芽胞在菌体顶端,呈圆形,使整个细菌体呈鼓槌状。
3.诺卡菌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诺卡菌主要为外源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