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义与莫里哀
- 格式:ppt
- 大小:2.99 MB
- 文档页数:62
莫里哀的作品风格是什么莫里哀是世界文学史上杰出的喜剧大师,那么莫里哀作品风格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莫里哀作品风格,希望对你有帮助!莫里哀的作品风格莫里哀的作品中有着闹剧的成分。
在莫里哀21岁的时候,曾和雅尔兄妹等十几个青年组织了一个“光耀剧团”在巴黎演戏,但是因为演出的失败,莫里哀背上了债务被拘留。
在父亲的保释之下才得以出狱。
出狱之后的莫里哀解散了光耀剧团,进入了另一个剧团。
跟着这个剧团,莫里哀离开了巴黎,开始了在法国西南一带长达12年的流浪生活。
在这12年的时间里,莫里哀生活在民间,也因此熟悉了法国的社会,了解了人民的生活。
他学习人们喜爱的闹剧,学习那个以演技著称的意大利“即兴喜剧”,从而锻炼成了一个出色的戏剧活动家。
这12年的流浪生活中接触的、学习的东西,为莫里哀在1669年之后,开始在创作中开始运用民间闹剧的艺术传统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莫里哀的作品中还含有古典主义的色彩。
《丈夫学堂》和《夫人学堂》便是莫里哀运用古典主义创作规则而创作的两部喜剧,开创了古典主义喜剧之先河,极大地影响了喜剧,乃至是整个戏剧界的发展。
他的喜剧,风趣、粗犷,而又不失严肃。
他主张作品自然、合理。
他强调以社会效果来对戏剧进行评价。
莫里哀喜剧的艺术成就首先,莫里哀的喜剧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不像古典主义悲剧那样间接地反映现实。
莫里哀的喜剧是直接的,他直接描绘现实,在他看来,喜剧是一定要描绘当代风俗的。
莫里哀曾经有过十二年的流浪经历,而这流浪经历使他熟悉法国的社会,了解民众的生活,他对现实进行了广泛地观察,对人情世故也进行了深入地观察。
其次,莫里哀的喜剧中,有不少带有强烈的战斗精神,这是适应了当时的君主专制的需要的。
在艺术上,他对戏剧的形成进行了改造,创造了风俗喜剧和性格戏剧。
在他的创作中,一个人物不一定只有一种性格,在依照人的复杂性的基础上,他所创造的人物除了一种主性格之外,往往还伴随着其他的附属性格。
他所创造的喜剧还有着不少闹剧的成分,这也是那十二年的流浪生活中他学习到的东西。
莫里哀
法国戏剧家。
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
也是世界戏剧史上与莎士比亚共同彪炳千秋的伟大戏剧家。
他出生在宫廷裱糊师家庭,从小酷爱戏剧。
一生共完成喜剧37部。
他受到路易十四赏识,1663年获授“优秀喜剧诗人”称号。
莫里哀是一个出色的喜剧演员,他演出了自己的绝大多数戏剧。
为了维持剧团开支,他不得不带病参加演出。
1673年,在演完《无病呻吟》最后一幕以后,莫里哀咯血倒下,当晚就逝世了,终年51岁。
莫里哀生前写剧讽剌宗教,得罪了教会,遭到不少攻击,未被法兰西学院接受。
死后教会不准他的遗体安葬在教会墓地。
经莫里哀的妻子向国王求情,准予安葬在公墓围墙外面的乱坟堆。
他的坟墓被教会挖掉。
巴黎人民爱戴莫里哀,民众打着火把为他送葬。
法兰西学院在莫里哀身前不承认他的业绩。
在莫里哀获得世界声誉后,在学院大厅塑了莫里哀的半身石像,下面写着:就他的光荣而言,并没有缺少什么;就我们的光荣而论,倒是缺少了他。
“萁里哀如此伟大,每次读他的作品,每次都重新感到惊奇。
他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他的喜剧接近悲剧,戏写得那样聪明,没有人有胆量想棋仿他。
”——《歌德谈话录》
早期作品:《可笑的女才子》、《丈夫学堂》、《太太学堂》等,着重讽刺贵族阶级,提出妇女社会地位等问题,初露创作才华:
中期作品:《伪君子》、《吝啬鬼》等,对贵族、僧侣和资产阶级的吝啬、自私、伪善等丑恶本性,作了辛辣的讽剌,代表其创作的主耍成就;
晚年作品:《贵人迷》、《司卡班的诡计》等。
《伪君子》的古典主义付玉娟10汉语言文学1班100504011119摘要:莫里哀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喜剧作家,他的喜剧成就超过了古典主义悲剧,成为法国古典主义最杰出的代表。
《伪君子》可以说是莫里哀创作的最高成就,达尔丢夫的形象分析以及整个剧的艺术特色已经有很多人研究过了,这里要分析的是《伪君子》中的古典主义。
全剧通过塑造达尔丢夫的伪善形象而折射了现实中天主教会中的片骗子行为。
关键词:莫里哀《伪君子》古典主义布瓦洛古典主义在17世纪到18世纪中叶影响着整个欧洲的文学,莫里哀正处于这一时期,因而他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古典主义的影响。
他是法国最著名的古典主义戏剧家之一,因此其喜剧《伪君子》在创作方面遵守了古典主义。
在创作手法上,《伪君子》完全遵循了古典之一的“三一律”原则。
“三一律”是由布瓦洛提出的,即规定每部剧这能有单一的故事情节,故事发生在一个地点,并且在一天内完成。
这一基本原则成为17世纪古典主义戏剧创作的准则,也是古典主义的基石。
剧情发生的地点在奥尔贡家里,时间限制在一昼夜之间,剧情本身描写了达尔丢夫的伪善。
古典主义的总结着和创立者布瓦洛,其文艺理论著作《诗的艺术》为古典主义的权威著作。
我们可以在《伪君子》中找到布瓦洛的美学原则:1、理性原则有理性,情节合情合理,文艺作品要体现普遍存在的真理。
《伪君子》在剧情的构造上是很完整的,达尔丢夫直到第三幕才出场,在前面我们只能通过人物的对话从侧面了解这个人,这样既体现了喜剧的基本冲突又表现了中间人物和其他人物的基本性格,还为剧情的发展做了有力的铺垫。
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合情合理。
2、自然原则做事逼真,性格相称和一贯,人物要揭示人性的善恶。
其中第四幕奥尔贡为了达尔丢夫要把自己的儿子达米斯赶出家门并剥夺他的财产继承权,观众在看到这里无比要为达尔丢夫高端的行骗手段鼓掌,同时也为奥尔贡的行为感到气愤。
第五幕达尔丢夫终于露出了他伪善的真面目,拿走那份继承财产的契约并根据契约要将奥尔贡一家赶走,并拿奥尔贡的把柄到王爷那里告状,要逮捕奥尔贡时,达尔丢夫的伪善以及阴险狠毒让人痛恨。
莫里哀简介(李健吾)莫里哀简介(李健吾)莫里哀(Molière 1622—1673),法国古典主义时期著名剧作家。
生于1622年1月15日。
本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莫里哀是他参加剧团以后用的艺名。
他的父亲让·波克兰是挂毯商和宫廷室内陈设商。
外祖父克洛塞也是挂毯商。
两家可能都有作坊。
宫廷陈设商有机会接近国王,每当国王出巡,他们先行一步,布置行宫。
莫里哀15岁时取得他父亲的职位的继承权。
据说1642年,莫里哀曾经为路易十三去过南方纳博讷布置行宫。
莫里哀10岁丧母,外祖父经常带他去看闹剧、喜剧和悲喜剧,使他从小就喜爱戏剧。
1635年,他在贵族学校克莱蒙期间,法国文坛出了一件大事。
在首相黎塞留推动下,成立了法兰西学院。
文艺理论家布瓦洛当了院士,曾劝说莫里哀放弃演丑角这个行当,莫里哀谢绝了他的好意。
莫里哀去世后,据说路易十四曾问布瓦洛:在他统治期间,谁在文学上为他带来最大的光荣?布瓦洛回答:“陛下,是莫里哀。
”莫里哀虽非学院的院士,但学院在大厅里为他立了一尊石像,下面写着这样的话:“他的光荣什么也不少,我们的光荣少了他。
”莫里哀是法国现实主义喜剧的首创者。
他的喜剧提出了各种严肃的社会问题,向后人提供了当时的风俗人情。
“现实主义”这一提法最能说明他的战斗精神。
他又是法国唯物主义喜剧的第一人,他以滑稽突梯的形式揭露封建、宗教与一切虚假事物。
他不卖弄技巧,而能使喜剧在逗笑中负起教育观众的任务。
1643年路易十四登基,当时他才5岁,由国母摄政。
莫里哀在这一年同十几个青年,特别是贝雅尔一家兄妹,签订合同,组织“盛名剧团”。
1649年6月28日,在一位公证人的文件里,他第一次用莫里哀这个后来举世闻名的名字签字。
他把宫廷室内陈设商的继承权转让给他的兄弟,成为一个被教会驱逐出教的“戏子”。
但是他们的演出完全失败,剧团出面人是莫里哀,债主把他送进监牢,拘押了三五天,由父亲作保,应许分期偿还债务。
莫里哀的创作阶段
第一阶段:创作奠基时期,主要是滑稽剧和情节喜剧。
剧本《冒失鬼》
第二阶段:古典主义喜剧开创时期,主要是社会问题剧。
创作了一系列杰出讽刺喜剧:
第一个剧目:《可笑的女才子》
《妇人学堂》: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形成,开了欧洲近代社会问题剧之先河。
第三阶段:全盛时期,也是他与教会和封建势力斗争最激烈的时期。
《伪君子》:揭露宗教骗子。
《恨世者》:讽刺贵族勾心斗角、虚伪做作。
《吝啬鬼》:(又译《悭吝人》)嘲笑资产阶级贪婪、吝啬和虚荣。
取材于罗马喜剧普劳图斯《一坛黄金》:作品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拜金主义的本性。
作者用夸张讽刺的手法,成功塑造了“阿巴贡”这个典型的资产阶级守财奴形象。
《乔治·唐丹》:揭露了没落腐朽堕落的内幕和资产阶级的种种丑态。
第四阶段:创作晚期,轻松幽默的滑稽剧和芭蕾舞剧。
《醉心贵族的小市民》
《无病呻吟》
《史嘉本的诡计》:最富人民性的剧本之一。
用闹剧手法,赞扬
了仆人史嘉本的智慧和胆识,嘲笑了上等人的昏庸、愚蠢显示出蔑视封建等级观念的民主倾向。
《伪君子》的古典主义付玉娟10汉语言文学1班100504011119摘要:莫里哀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喜剧作家,他的喜剧成就超过了古典主义悲剧,成为法国古典主义最杰出的代表。
《伪君子》可以说是莫里哀创作的最高成就,达尔丢夫的形象分析以及整个剧的艺术特色已经有很多人研究过了,这里要分析的是《伪君子》中的古典主义。
全剧通过塑造达尔丢夫的伪善形象而折射了现实中天主教会中的片骗子行为。
关键词:莫里哀《伪君子》古典主义布瓦洛古典主义在17世纪到18世纪中叶影响着整个欧洲的文学,莫里哀正处于这一时期,因而他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古典主义的影响。
他是法国最著名的古典主义戏剧家之一,因此其喜剧《伪君子》在创作方面遵守了古典主义。
在创作手法上,《伪君子》完全遵循了古典之一的“三一律”原则。
“三一律”是由布瓦洛提出的,即规定每部剧这能有单一的故事情节,故事发生在一个地点,并且在一天内完成。
这一基本原则成为17世纪古典主义戏剧创作的准则,也是古典主义的基石。
剧情发生的地点在奥尔贡家里,时间限制在一昼夜之间,剧情本身描写了达尔丢夫的伪善。
古典主义的总结着和创立者布瓦洛,其文艺理论著作《诗的艺术》为古典主义的权威著作。
我们可以在《伪君子》中找到布瓦洛的美学原则:1、理性原则有理性,情节合情合理,文艺作品要体现普遍存在的真理。
《伪君子》在剧情的构造上是很完整的,达尔丢夫直到第三幕才出场,在前面我们只能通过人物的对话从侧面了解这个人,这样既体现了喜剧的基本冲突又表现了中间人物和其他人物的基本性格,还为剧情的发展做了有力的铺垫。
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合情合理。
2、自然原则做事逼真,性格相称和一贯,人物要揭示人性的善恶。
其中第四幕奥尔贡为了达尔丢夫要把自己的儿子达米斯赶出家门并剥夺他的财产继承权,观众在看到这里无比要为达尔丢夫高端的行骗手段鼓掌,同时也为奥尔贡的行为感到气愤。
第五幕达尔丢夫终于露出了他伪善的真面目,拿走那份继承财产的契约并根据契约要将奥尔贡一家赶走,并拿奥尔贡的把柄到王爷那里告状,要逮捕奥尔贡时,达尔丢夫的伪善以及阴险狠毒让人痛恨。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1、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波及其他国家。
古典主义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
尊重王权,崇尚理性。
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
明确主张语言准确、精炼、华丽、典雅,表现出较多的宫廷趣味。
人物塑造类型化。
以法国的拉辛、高乃依、莫里哀为代表。
2、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一种文艺思潮。
浪漫主义在政治上抨击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
在艺术上强调个人情感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
重视丑的美学价值,惯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
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喜好。
以法国的雨果、乔治·桑,德国的歌德、席勒和英国的拜伦、雪莱为代表。
3、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
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把广阔真实的反映时代的风俗史作为文学创作的最高理想,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
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应生活。
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与外倾性两种倾向。
以法国的巴尔扎克、司汤达,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果戈里、托尔斯泰为代表。
4、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现代主义文学产生时间最早、影响最大、波及面最广的一个文学流派。
在西欧文学史上,19世纪后期的象征主义称为前期象征主义,以与20世纪的象征主义相区别。
诗人让·莫雷亚斯在《费加罗报》上发表的一篇《象征主义宣言》标志象征主义流派的诞生。
象征主义注重挖掘人的内心世界,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是虚幻而痛苦的,只有隐匿在背后的内在的世界才是真实的,运用暗示、通感和象征的手法来隐喻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前期象征主义以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和美国诗人爱伦·坡为代表。
后期象征主义以英国的艾略特为代表。
论述莫里哀喜剧艺术的特点一.运用古典主义创作原则,同时也有所突破。
剧本基本取材于现实生活,遵守三一律,但也有例外,如《堂璜》中情节发生的地点多次转换,并不完全遵守三一律。
如在《伪君子》中,莫里哀突破了古典主义框框,将悲剧和喜剧巧妙地结合起来,造成悲中喜、喜中悲的艺术效果。
既有民间闹剧的那种插科打诨,尤其是利用屏风偷听和藏到桌子底下的场面都会招致满场哄笑,同时它又具有传奇喜剧的艺术手法,譬如奥尔贡藏匿秘密政治文件的小箱子等等,在情节上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二.剧中人物具有类型化特征,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而且对下层人物的描绘没有偏见,最早把仆人形象正面化。
在莫里哀的喜剧中,《伪君子》、《吝啬鬼》、《贵人迷》、《司卡班的诡计》等作品都以家庭为单位,描写的都是资产阶级家庭里的故事,这些家庭在成员构成上基本相似:都有一个严厉专制的家长,有一位慈爱有德的母亲,有一个敢于追求爱情的青年女儿,还有地位低下却伶俐勇敢的仆人⋯⋯以《伪君子》为例,富商奥尔恭的儿子达米斯向他告发达丢夫的丑行时,奥尔恭却执迷不悟,把儿子逐出家门,把全部财产的继承权送给伪善者达丢夫,他是家庭专制者的代表,思想保守;桃丽娜身为女仆,但头脑清醒、目光敏锐她最早识破达丢夫伪善贪婪的本质,既反对专制封建的观念,又支持自由,莫里哀把桃丽娜放在反封建反宗教的重要位置,显示出下层人物的优秀品质。
三.思想内容具有强烈的民主倾向和战斗精神,对于教会僧侣、封建贵族阶级、资产阶级进行无情的嘲笑和深刻的揭露。
《伪君子》通过对达丢夫表里不一贪吃贪喝贪睡的揭露,展现了教会的伪善、狠毒、荒淫无耻,批判宗教伪善的欺骗性和危害性。
《堂璜》的主角堂璜表面上文雅潇洒,富有自由主义,实际上无恶不作,代表了当时社会上利用自己的身份和特权为非作歹、横行霸道的大贵族。
莫里哀喜剧在揭发贵族阶级的罪行败德的同时,批判了贵族的特权思想;《恨世者》则以整个贵族社会作为讽刺对象,把贵族社会的丑态写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