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实验的三种基本方法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29.00 KB
- 文档页数:9
液质定量方法有内标法和外标法,具体如下:
•内标法。
在样品处理前,将一定量与待测组分在结构性质相近的待测物质(通常为同位素标记的同类别物质)加入样品及标准品中,根据内标在样品基质及标品中的响应值之比来校正待测物含量。
•外标法。
用待测组分的纯品作对照物质,以对照物质和样品中待测组分的响应信号相比较进行定量的方法。
内标法与外标法的选择:
•内标法和外标法都是定量分析实验方法,内标法是在外标的基础上,在每个标样及样品中加入终浓度相等的内标物质,以此内标物质作为参比,来对实验过程及仪器检测上可能存在的误差进行校正。
•应用外标法能够满足要求,首选还是外标法,毕竟简单而省事。
•对于精密度要求比较高、结果准确度会产生重大影响、实验室条件不是很理想的等等条件下,用内标法还是必要的。
•无论应用哪种方法,方法的验证和确认都是很重要的,只要是按照程序经过验证和确认的方法,都有其应用的空间的。
定量研究的准实验法
定量研究的准实验法是一种研究设计方法,通常用于探索因果关系,但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随机分配。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实践中,因为在实际情况下,完全控制变量和随机分配实验组和对照组可能并不可行。
以下是准实验法的一些常见技巧和方法:
1. 前后测试设计:研究者在实施干预措施之前和之后测量参与者的变量值。
通过比较干预前后的数据,可以初步评估干预方案的效果。
2. 时间序列设计:观察一组参与者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包括干预前和干预后的数据。
这种设计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干预措施对变量的长期影响。
3. 非等价组设计:将参与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但组间的分配并非随机。
在这种设计中,研究者需要通过统计方法来控制潜在的混杂变量,以减少因非等价组分配而引起的偏差。
4. 单组前后实验设计:在一个组内进行前后两次测量,比较干预前后的数据变化。
尽管没有对照组,但可以通过比较组内数据变化来初步评估干预效果。
5. 倾向评分匹配:通过将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具有相似倾向评分的参与者进行匹配,减少混杂变量带来的偏差。
准实验设计方法在探索因果关系时可能会受到内部有效性和外部有效性的影响。
因此,在应用准实验法进行研究时,研究
者需要注意设计的局限性,并尽量采取措施来减少潜在的偏差,以确保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