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低音旋律配和声
- 格式:ppt
- 大小:630.00 KB
- 文档页数:18
如何为旋律配和声完成一首作品需要融合多种能力,涉及到的细节也非常多。
下文是店铺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一、为旋律配和声的一般程序在大小调和声中,I、V、IV三个和弦习惯上叫做正三和弦,是构成各类和声序进的基础。
掌握了原位正三和弦的使用方法之后,就可以进入为旋律配和声的课题了。
正三和弦的变化形式以及其他的和声材料,将在配和声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地加入。
为旋律配和声的一般程序是:1.旋律分析通过分析,明确旋律的调、调式和简单的曲式结构。
2.和弦选择确定从旋律开始至结束的每一个音的和弦配置。
这并不意味着必须按音符的先后次序去选择和弦。
人们通常是首先在旋律的开端、乐句的结束,以及那些最富于和声暗示的旋律片断上开始工作。
这些部位的和声设计,有似于一个建筑物的骨架,会产生全局性的影响。
骨架搭好之后,再根据已有的和声条件,去为那些尚未有明确选择的“中间地带”作和声填充。
和弦选择,是为旋律配和声的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最困难的一个环节。
一个旋律音往往可能有多种选择,随着学习进程中和声材料的积累,这个问题会越来越复杂。
与和弦选择直接相关的,还有和声节奏、和声风格等方面的问题,必须花大力量加以解决。
3.低音设计低音是四部和声的“第二旋律”,应力求流畅、完整和富于个性。
低音线条必须在和弦选择方案所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同时还要受到教学进度的严格限制,但这正是锻炼自由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适当的跳进(不超过八度)可以增添线条的活力,但不宜使用同一方向的连续跳进(以四、五度分割八度所构成的同方向跳进不在禁止之列)。
4.填写内声部平稳、流畅,是四部和声两个内声部进行的基本原则。
此外,还必须考虑到和弦音重复与省略的正确性,合理的排列,声部的音域限制,避免各种不良的进行(平行八、五度,声部交叉,声部超越,四部同向)等问题。
有时候,往往会因为某一声部进行上的困难,而不得不对已有的低音设计、和弦选择方案作局部的甚至是较大范围的调整。
二、书面习作示范课题:用原位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
为低音配和声基本原则低音配和声,这听起来有点儿复杂,但其实咱们可以把它看得简单点,像喝杯水那么容易。
想象一下,音乐就像一场聚会,低音就是那个稳重的朋友,时刻给大家提供支持。
然后呢,和声就是那些热情洋溢的朋友,围绕在低音旁边,时不时调皮一下,给聚会增添点儿气氛。
哎,别小看这搭配,搭得好,聚会就会火爆,搭得不好,可能就变成了“鸡飞狗跳”,听得人尴尬得无地自容。
咱们先聊聊低音。
低音就像一根大柱子,支撑着整个建筑。
没有它,楼就得倒。
你想啊,音乐里如果只有高音,那就像一道清汤寡水,没点儿滋味。
低音把一切都固定住,让高音在上面翩翩起舞,像个优雅的舞者,轻盈地旋转。
有人说低音是“音乐的灵魂”,我觉得这话不假。
低音能带出情感,给人一种踏实感,听起来就让人心里暖暖的。
和声又是个啥呢?和声就是在低音的基础上,加一些额外的音符,像是为低音披上华丽的外衣。
你看,那些流行歌曲里,总有些和声让人感到特别舒服,像是在耳边轻声细语。
和声的作用就像调味料,不同的和声能让同一段旋律展现出不同的情感。
你加一点儿和声,可能就能让整首歌变得活泼起来,或者添加一些神秘感,甚至让人流下热泪。
得提醒大家,和声可不是随便加的,要根据低音的走向来搭配。
比如低音走到一个特别低的音时,如果你加了个高音和声,那感觉就像喝了醋,酸得很。
你得找到那个刚刚好的音,不高不低,恰到好处,才不会让人觉得突兀。
想想咱们的生活,朋友之间要和谐,偶尔来点小冲突才能增添趣味,但如果一直争吵,那可就太让人烦心了。
接下来咱们再说说和声的种类。
其实和声的种类可多了去了,像大海里的鱼一样,让人眼花缭乱。
咱们常见的有三度和声、五度和声,甚至是七度和声。
简单说,三度和声就是在低音上加个第三个音,听起来清新,像春天的花儿,五度和声就更为宽广,像夏天的海浪,七度和声则有点神秘,给人一种未知的期待。
你说这音乐多像人生,有时需要点儿清新,有时则得来点儿刺激,才能让生活更精彩。
当然了,在搭配和声时,大家还得注意整体的平衡。
乐理练习题1、音程根据其鸣响的方式不同分为()与()两种,两个音先后鸣响的成为(),两个音同时鸣响的称为()。
【答案】旋律音程、和声音程、旋律音程、和声音程【解析】本题考查音程的类型。
2、音程根据其构成的原则又可以分为()和()。
【答案】自然音程、变化音程【解析】本题考查音程的构成。
3、自然音程有()纯音程,分别是()度,()组大小音程,分别是()度;一个增()度,一个减()度。
【答案】四、一四五八、四、二三六七、四、五【解析】自然音程与变化音程的基本区别。
4、音程转位的基本规律:纯音程转位变为(),大音程转位变为(),增音程转位变为()。
倍减音程转位变为()。
原位音程与转位音程级数的总和永远是()。
【答案】纯音程、小音程、减音程、倍增音程、9【解析】转位音程的基本规律。
原位音程度数+转位音程度数=9度5、根据音程音响效果的差异,音程可分为()与(),听起来悦耳,彼此融合是(),听起来比较刺耳,彼此不融合是()。
【答案】协和音程、不协和音程、协和音程、不协和音程【解析】本题考查协和与不协和的区分。
6、在八度以内的自然音程中共有()组不协和音程。
【答案】六【解析】本题分两步,一步为八度以内的自然音程数量,然后再区别不协和音程。
7、协和音程中又分为极完全协和音程()和()度,完全协和音程()度和()度。
不完全协和音程()()()()四种。
、【答案】纯一、纯八、纯五、纯六、大三度、小三度、大六度、小六度【解析】本题考查协和与不协和的区分。
8、不协和音程分为不协和音程()()(),极不协和音程()()。
【答案】大二度、小七度、增减音程、小二度、大七度【解析】本题考查协和与不协和的区分。
9、自然音程中增减音程只有()和(),它们的音数为()。
【答案】增四、减五、3【解析】本题考查概念类型题目。
10、变化音程是由()扩大与缩小后形成的()相同,()不同的,除增四、减五外,所有的()音程,()()音程。
【答案】自然音程、级数、音数、增减、倍增、倍减【解析】本题考查自然音程的基本特点。
扬州大学
2023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试题( A 卷)
科目代码854 科目名称和声与曲式作品分析满分 150
注意:①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②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或草稿纸上均无效;③本试题纸须随答题纸一起装入试题袋中交回!
一、和声(80 分)。
1.和声分析,标记法不限,但必须统一(20 分)。
2.为旋律配写四部和声(30 分)。
要求:(1)注明调性及和弦标记,不使用和弦外音;
(2)和弦选择正确,声部进行合理,无不良进行;
(3)如有转调,请注明转调部分(位)。
3.为低音配写四部和声(30 分)。
要求:(1)注明调性及和弦标记,不使用和弦外音;
(2)和弦选择正确,声部进行合理,无不良进行;
(3)如有转调,请注明转调部分(位)。
二、曲式与作品分析(70 分)。
1.分析该作品(见谱例)的曲式结构,用图示形式标出结构、小节、调性,指出该作品的曲式类别,并做简要的文字说明(35 分)。
2.简答下列各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简述何为变奏原则。
(2)简述乐段的终止有哪些类型。
3.简述曲式结构中的呼应性原则(15 分)。
配置四部和声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副三和弦与正三和弦同时应用时,和弦之间的根音关系多样化,音响色彩也更为丰富。
和弦的选择与低音的进行可能性更多,因此需有一个整体的布局设计,不能毫无章法地随意配置和弦。
为此,在做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先将习题弹一遍或唱一遍,明确调性后再将分句或乐句的停顿处找出来,将开始的和弦与半终止、全终止的和弦大致确定下来。
一般半终止的功能序列是S—D,其中常用的和声进行可能是:Ⅳ一(K)--V;Ⅱ6一(K)一V;Ⅵ一II6一(K)一V;Ⅵ(I6)一Ⅳ一Ⅱ6一(K)一V。
全终止则是在这些和声进行的最后加上主和弦。
如最后结束的主和弦时值较长,可以考虑用变格补充终止。
2.在考虑其它部分的和弦时,要注意和弦进行的功能序列与根音关系。
一般以四度上行为主,间以三度下行、二度上、下行的根音关系具有较强的力度。
从强拍到强拍,或从弱拍到强拍时经常采用这种根音关系。
五度上行、三度上行的根音关系力度较弱,通常用于强拍到弱拍的进行。
但要注意,只是大多数情况下如此,并不绝对。
正三和弦之间的五度上行常用。
3.在分析习题时需要注意和弦音的归纳,切不可将属于同一和弦的几个短时值的音配置不同的和弦。
结构内有些时值较长的音可以变换和弦,加强和声的流动性。
4.整个习题的和弦变换频率要大致均匀,不要宽紧无序。
一般开始部分与半终止、全终止部分的和弦变换较少,和声节奏可稍宽。
在推向旋律高点时和弦变换较多,和声节奏可稍紧。
当旋律音时值较长时和弦可以变换,和声节奏可紧一点;当旋律音是连续流动的短音符时,和弦应长一点,和弦节奏可宽些。
当习题停顿在长音时'可在其他声部插一点呼应旋律。
5.应充分运用正副三和弦的原位及转位,将低音部写得流畅起伏,有点旋律性,并可适当地与旋律声部形成呼应。
当旋律声部逐步推向高点时,低音部可下行级进,造成两个外声部的反向扩张,增强和声的推动力。
6.在为低音题配置四部和声时,对高音部的旋律应有一个整体设计。
为低音旋律配和声
一、为低音旋律配和声的意义
四部和声中,最重要的是两个外声部(高音部和低音部)。
为高音旋律配和声在本教材第三章中已学习过。
低音部在四部和声中起着基础作用,单独把低音部划分出来,完成上方三声部的写作,对整体把握和声构思,阐明低音声部的功能意义,锻炼旋律写作,协调各声部间的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为低音旋律配和声的方法、步骤
⒈方法
通过对低音部的分析,在低音功能的基础上,写作高音旋律。
在现有的条件下,写作高音旋律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⑴和弦连接法
采用不同的和弦连接法,获得旋律和声部上的变化。
以Ⅰ—Ⅳ—Ⅴ—Ⅰ为例。
使用和声连接法,虽和弦连接正确无误,但旋律比较呆板;使用了旋律连接法后,旋律较活泼。
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还应考虑和弦排列法、和弦音的重复与省略等方面的安排。
⑵同和弦的转换
运用和弦转换,在同一和弦内获得旋律和声部上的对比。
⑶声部节奏的对比、变化
旋律写作应以级进为主,要求流畅、通顺,有起有伏。
旋律高点音不宜过多出现。
⒉步骤和习作示范
为低音旋律配和声的步骤与为高音旋律配和声基本相同。
⑴分析旋律,确定调性,和弦设计
⑵根据和弦标记,写作高音旋律
注意:避免和声小调升高Ⅶ级造成的增、减音程。
简述和声学习阶段为旋律配写四部和訓教学思路□杨卓学习和声包括学习和声写作与和声分析两个方面的内容,无论非理论作曲音乐专业,还是理论作曲专业的学习者,最开始学习和声学的过程和内容应该相差不多,只是学习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专业学习会往更深层次发展。
和声写作具体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为旋律配写和声、为低音声部配写和声、自由的和声写作。
在我国,学习和声学几乎全部都是从四部和声开始的。
因为自主调音乐成形以后,在音乐作品中,三和弦很少用三个声部来陈述,最常见的是四部和声。
这种陈述方式长期以来已成为一种传统,所以在教学中主要也采用四部和声。
每个人在进入深层次的作曲理论学习之前,都经历过一个较长的理论学习的初级阶段,其中一些音乐专业人士和学者也只学习了初级阶段的作曲理论。
在这里,笔者想与大家一起简单地探讨一下在和声学习的初级阶段如何来为旋律配写四部和声。
配写和声对每一个初学者来说,都算是一道难题。
从总的比例上来看,绝大多数人都没能解决好这道难题。
我们经常听到学生说这样的话:“上课的时候好像都听得懂,但自己做题时就是不知道如何下手。
”这大概是学习阶段必经的一个过程,每个人都多少有过这样的经历。
我们可以将学习(练习)和声写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入门的时候,这个时期因为学习到的和弦较少(主要是正三和弦及几个终止和弦),配写和声的时候总是先将旋律音所属的和弦全部列出来,再结合已有的理论知识(如避免反功能、避免和声切分、正确处理跳进等)选择一个符合理论逻辑的和弦,最后排列写出第一个和弦,然后连接到下一个和弦,直到结束。
这一时期最关注的点往往都是:和弦连接是否正确。
进入第二阶段,在安排和弦级数的同时会确定低音声部使用的和音(抑或是根据低音声部来确定和弦级数及转位形式),再在两个外声部的中间填充内声部。
最后是一个技法成熟的自由创作的阶段。
没有预先选定的和弦,不会先写好低音声部,而是直接开始顺着旋律从前往后同时配写旋律下方所有的声部,到了更熟练的时候,也就不再需要去考虑所使用的到底是哪一个和弦。
黄虎威《〈和声学教程〉习题解答(下册)》解析黄虎威,1932年1月生于四川内江,中国著名作曲家、资深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
1954年毕业于西南音乐专科学校作曲专业并留校任教。
1956年在中央音乐学院苏联作曲家鲍里斯·阿拉波夫教授专家班进修作曲理论,曾任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是学科奠基人和开拓者,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理事,四川省音乐家协会理论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四川音乐学院教授。
在中国学习钢琴的人和学术界一般都对黄虎威钢琴组曲《巴蜀之画》有深入研究,这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的一部钢琴经典作品。
而黄虎威的《和声写作基本知识》和《转调法》等书籍在上世纪70年代末被人民音乐出版社多次再版、重印。
近年来,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和人民音乐出版社隆重推出的黄虎威系列专辑——《黄虎威钢琴作品选集》《黄虎威艺术歌曲选集》和《〈和声学教程〉习题解答(下册)》等,成为传统和声应用的典范。
早在1981年7月的暑假里,新疆艺术学院音乐系、舞蹈系的几位老师去新疆石河子某团宣传队辅导节目,笔者也被邀请前往,团里教员拿来黄虎威《和声写作基本知识》作为指定教材,那是迄今为止笔者见过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唯一的简谱传统和声学教材。
通过深入了解,才知是基层音乐人希望能学习传统和声学理论,更渴望用简谱学习音乐理论,他们认为,这样学习和声学理论更为便捷,认为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与黄虎威联手打造的这部教材是当时社会音乐教育普及和自学成才的一个好帮手。
而另一本在1983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黄虎威的《转调法》,则是针对作曲、指挥和表演等专业人士的力作。
这本书集中介绍了如何将西方传统和声学转调技法用于中国民族音乐创作,并有许多转调示范例题,“是一本切合我国实际需要的好书”。
①这些学术成果对传统《〈和声学教程〉习题解答(下册)》的成书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011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黄虎威教授的《〈和声学教程〉习题解答(下册)》,与2007年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上海音乐学院桑桐教授的《250首和声习题解答》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两者都以海量般的题解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实例,让很多师生在学习传统和声学的同时,看到、见证了现代作曲家、教授们的和声理论实践过程和其明晰的和声学教学思想体系,这是非常难得的教学辅助教材。
和声试卷A卷一.配写四部和声要求 1.正确应用和弦连接方法进行连接2.运用正三和弦与副三和弦的原位与转位、各级七和弦的原位与转位、副属和弦、近关系转调及其相关知识,为下列旋律和低音题配写四部和声。
二.分析和声题:库劳《小奏鸣曲》1.标出调式调性2.标出和弦的级数。
附答案和声试卷B卷一、为指定旋律和低音配写四部和声: ( 共70分,每题35分。
)写作要求:1.正确应用已学过的和弦连接方法进行连接。
2.运用正三和弦的原位与转位、属七和弦的原位及其相关知识,为下例旋律题配写四部和声。
以下为答案二、分析和声题:( 共30分)分析要求:1.标出调式调性及和弦的级数。
2.标出半终止及全终止。
和声分析答案试卷一1.四声部和声是传统和声学习的主要形式,四个声部的名称由高到低依次是高音部、________、___________与低音部。
2.两个声部的同时进行有同向、反向与_______ 三种类型。
如果在同向进行中两个声部的音程保持不变,称为______进行。
3.____级六和弦是所有副三和弦中应用最广的和弦,在四声部写作中主要重复_____音,以加强其下属功能。
4.终止四六和弦是一种具有复功能特点的和弦,主要以_____功能为主,常用______功能或主功能和弦引入。
5.完满终止的条件有:低音为原位的属或下属到主和弦,即低音为______度进行,主和弦必须是______音旋律位置,且处于小节强拍。
6.根据属七和弦解决时的声部进行规则,V56、V34解决到____,V2解决到____。
7.结束处的V7—VI构成______终止,这时VI应重复_____音。
8.大小调下属功能组和弦一个共同特点是包含有调式的_____级音。
1.下列和弦连接中无法用和声连接法做连接的是…………………()A II56—V2B VI—IVC VII7—V34D I—II62.下列含有K46的和弦序进中,正确的是…………………………()A II6K46︱V7 IB II6V︱K46 V7C I II56︱K46V7D K46 IV︱V7 I3.下列和弦连接中不能使用五音跳进的是………………………()A V—IB V6—IC V6—I6D I6—V64.下列哪一个七和弦可能为某小调导七和弦………………………()A B C D5.下列关于和声模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模进的最初原型称为模进动机B 是推动音乐展开与保持材料统一的重要手法C 模进过程中模进音程绝对不能改变D 模进次数一般以三四次为宜三、判断题(每空2分,共10分)1.四部和声中任何两个相邻声部间的音程都不能超过八度,否则会形成声部过宽的错误。
弦乐四重奏的完美配合如何实现和声与旋律的平衡弦乐四重奏是一种由两个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组成的音乐形式,它需要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以实现和声与旋律的平衡。
在这个形式中,每个乐器都在创造出独立旋律的同时,也要与其他乐器互相呼应,以创造出和谐的音乐。
本文将探讨弦乐四重奏如何实现这种完美配合,实现和声与旋律之间的平衡。
首先,弦乐四重奏中每个乐器的声音特点决定了它们各自扮演的角色。
小提琴的音色明亮尖锐,通常负责演奏旋律的主导部分,它的高音域使其能够表达出旋律的柔美和高亢。
中提琴的音色相对柔和,能够与小提琴形成鲜明的对比,中提琴的音色特点使其往往担任编织旋律和声部分的角色。
大提琴的音色较低沉,富有力量感,常常用来承担旋律的低音部分或加强和声的基调。
因此,每个乐器都有着独特的声音特点,它们相互辅助,形成完整的音乐。
其次,弦乐四重奏中的和声是构建完美配合的关键。
和声是指不同音程、音调相结合所形成的和谐的音乐效果。
在弦乐四重奏中,成员们需要通过选择合适的和声形式,来达到和谐的效果。
一种常见的和声形式是和弦式,通过组合不同的音符,形成音程的层次感。
成员们需要协调彼此的音高和音符的长短,确保和声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此外,成员们还要注重和声的变化,通过转调、转位等手法,使得和声的发展更加丰富多样,增强音乐的张力和表现力。
除了和声,旋律也是组成弦乐四重奏的重要要素。
旋律是乐曲中最为突出的音乐声部,它通过一连串的音符表达出情感和主题。
在弦乐四重奏中,每个乐器都需要在创造独立旋律的同时,与其他乐器形成和声的呼应。
成员们需要密切配合,协商一致,共同决定旋律的演奏方式和情感表达。
他们要通过准确的技巧和协调的节奏,确保旋律的流畅、连贯和情感的准确传达,从而实现旋律与和声之间的平衡。
此外,弦乐四重奏中的演奏技巧和艺术表现力也是实现完美配合的重要因素。
成员们需要通过专业的技巧和练习,确保演奏的准确性和精细度。
在演奏时,他们要注意保持节奏的稳定性和统一性,确保每个音符的力度、长度和音色的一致性。
和声学旋律连接法和声学旋律连接法是指在音乐创作中,通过巧妙地运用和声来连接旋律,使得整个作品更加和谐、自然、流畅。
下面将介绍和声学旋律连接法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了解和声学基础在进行和声学旋律连接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和声学的基础知识。
和声学是一门研究音乐和声运用的学科,其基本概念包括和声类型、和弦、和声进行、和声规则等。
和声类型包括三和弦、七和弦等,其中三和弦由三个音组成,七和弦由四个音组成。
和弦是由多个音同时发出的组合体,是和声的基本单位。
和声进行是指在编配音乐过程中,不同和弦按一定的规律进行的组合。
第二步:挑选旋律与和声在选择要使用的旋律和和声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然后,将旋律与和声进行组合,一般可以应用和弦进行来进行旋律的改写和吉他的合奏表现,达到更加和谐的效果。
第三步:运用和声学旋律连接法在进行和声学旋律连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和弦转换在使用和声连接旋律时,需要注意和弦转换的连贯性。
在过渡和弦中,需要避免出现和弦之间的太大跳跃,特别是在高音和低音之间。
2.旋律节奏旋律的节奏是保持整首歌曲流畅度的关键,需要根据不同的和弦进行进行相应的节奏变化,不要让旋律在转换和弦时出现比较生硬的跳跃。
3.和声配合在使用和声来连接旋律时,需要注意和声与旋律的互相配合。
例如,在进行旋律转换的同时也要进行和弦的转换,使得整首歌曲的和谐度进一步提升。
四步:总结和声学旋律连接法是一种运用和声来连接旋律的方法,可以使得整个作品更加和谐、自然、流畅。
在进行和声学旋律连接时,需要了解和声学的基础知识,选择旋律与和声并运用和声学旋律连接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探索,我们可以在音乐创作中更加自如地运用和声学旋律连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