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低音旋律配和声
- 格式:ppt
- 大小:630.00 KB
- 文档页数:18
如何为旋律配和声完成一首作品需要融合多种能力,涉及到的细节也非常多。
下文是店铺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一、为旋律配和声的一般程序在大小调和声中,I、V、IV三个和弦习惯上叫做正三和弦,是构成各类和声序进的基础。
掌握了原位正三和弦的使用方法之后,就可以进入为旋律配和声的课题了。
正三和弦的变化形式以及其他的和声材料,将在配和声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地加入。
为旋律配和声的一般程序是:1.旋律分析通过分析,明确旋律的调、调式和简单的曲式结构。
2.和弦选择确定从旋律开始至结束的每一个音的和弦配置。
这并不意味着必须按音符的先后次序去选择和弦。
人们通常是首先在旋律的开端、乐句的结束,以及那些最富于和声暗示的旋律片断上开始工作。
这些部位的和声设计,有似于一个建筑物的骨架,会产生全局性的影响。
骨架搭好之后,再根据已有的和声条件,去为那些尚未有明确选择的“中间地带”作和声填充。
和弦选择,是为旋律配和声的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最困难的一个环节。
一个旋律音往往可能有多种选择,随着学习进程中和声材料的积累,这个问题会越来越复杂。
与和弦选择直接相关的,还有和声节奏、和声风格等方面的问题,必须花大力量加以解决。
3.低音设计低音是四部和声的“第二旋律”,应力求流畅、完整和富于个性。
低音线条必须在和弦选择方案所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同时还要受到教学进度的严格限制,但这正是锻炼自由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适当的跳进(不超过八度)可以增添线条的活力,但不宜使用同一方向的连续跳进(以四、五度分割八度所构成的同方向跳进不在禁止之列)。
4.填写内声部平稳、流畅,是四部和声两个内声部进行的基本原则。
此外,还必须考虑到和弦音重复与省略的正确性,合理的排列,声部的音域限制,避免各种不良的进行(平行八、五度,声部交叉,声部超越,四部同向)等问题。
有时候,往往会因为某一声部进行上的困难,而不得不对已有的低音设计、和弦选择方案作局部的甚至是较大范围的调整。
二、书面习作示范课题:用原位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
为低音配和声基本原则低音配和声,这听起来有点儿复杂,但其实咱们可以把它看得简单点,像喝杯水那么容易。
想象一下,音乐就像一场聚会,低音就是那个稳重的朋友,时刻给大家提供支持。
然后呢,和声就是那些热情洋溢的朋友,围绕在低音旁边,时不时调皮一下,给聚会增添点儿气氛。
哎,别小看这搭配,搭得好,聚会就会火爆,搭得不好,可能就变成了“鸡飞狗跳”,听得人尴尬得无地自容。
咱们先聊聊低音。
低音就像一根大柱子,支撑着整个建筑。
没有它,楼就得倒。
你想啊,音乐里如果只有高音,那就像一道清汤寡水,没点儿滋味。
低音把一切都固定住,让高音在上面翩翩起舞,像个优雅的舞者,轻盈地旋转。
有人说低音是“音乐的灵魂”,我觉得这话不假。
低音能带出情感,给人一种踏实感,听起来就让人心里暖暖的。
和声又是个啥呢?和声就是在低音的基础上,加一些额外的音符,像是为低音披上华丽的外衣。
你看,那些流行歌曲里,总有些和声让人感到特别舒服,像是在耳边轻声细语。
和声的作用就像调味料,不同的和声能让同一段旋律展现出不同的情感。
你加一点儿和声,可能就能让整首歌变得活泼起来,或者添加一些神秘感,甚至让人流下热泪。
得提醒大家,和声可不是随便加的,要根据低音的走向来搭配。
比如低音走到一个特别低的音时,如果你加了个高音和声,那感觉就像喝了醋,酸得很。
你得找到那个刚刚好的音,不高不低,恰到好处,才不会让人觉得突兀。
想想咱们的生活,朋友之间要和谐,偶尔来点小冲突才能增添趣味,但如果一直争吵,那可就太让人烦心了。
接下来咱们再说说和声的种类。
其实和声的种类可多了去了,像大海里的鱼一样,让人眼花缭乱。
咱们常见的有三度和声、五度和声,甚至是七度和声。
简单说,三度和声就是在低音上加个第三个音,听起来清新,像春天的花儿,五度和声就更为宽广,像夏天的海浪,七度和声则有点神秘,给人一种未知的期待。
你说这音乐多像人生,有时需要点儿清新,有时则得来点儿刺激,才能让生活更精彩。
当然了,在搭配和声时,大家还得注意整体的平衡。
乐理练习题1、音程根据其鸣响的方式不同分为()与()两种,两个音先后鸣响的成为(),两个音同时鸣响的称为()。
【答案】旋律音程、和声音程、旋律音程、和声音程【解析】本题考查音程的类型。
2、音程根据其构成的原则又可以分为()和()。
【答案】自然音程、变化音程【解析】本题考查音程的构成。
3、自然音程有()纯音程,分别是()度,()组大小音程,分别是()度;一个增()度,一个减()度。
【答案】四、一四五八、四、二三六七、四、五【解析】自然音程与变化音程的基本区别。
4、音程转位的基本规律:纯音程转位变为(),大音程转位变为(),增音程转位变为()。
倍减音程转位变为()。
原位音程与转位音程级数的总和永远是()。
【答案】纯音程、小音程、减音程、倍增音程、9【解析】转位音程的基本规律。
原位音程度数+转位音程度数=9度5、根据音程音响效果的差异,音程可分为()与(),听起来悦耳,彼此融合是(),听起来比较刺耳,彼此不融合是()。
【答案】协和音程、不协和音程、协和音程、不协和音程【解析】本题考查协和与不协和的区分。
6、在八度以内的自然音程中共有()组不协和音程。
【答案】六【解析】本题分两步,一步为八度以内的自然音程数量,然后再区别不协和音程。
7、协和音程中又分为极完全协和音程()和()度,完全协和音程()度和()度。
不完全协和音程()()()()四种。
、【答案】纯一、纯八、纯五、纯六、大三度、小三度、大六度、小六度【解析】本题考查协和与不协和的区分。
8、不协和音程分为不协和音程()()(),极不协和音程()()。
【答案】大二度、小七度、增减音程、小二度、大七度【解析】本题考查协和与不协和的区分。
9、自然音程中增减音程只有()和(),它们的音数为()。
【答案】增四、减五、3【解析】本题考查概念类型题目。
10、变化音程是由()扩大与缩小后形成的()相同,()不同的,除增四、减五外,所有的()音程,()()音程。
【答案】自然音程、级数、音数、增减、倍增、倍减【解析】本题考查自然音程的基本特点。
扬州大学
2023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试题( A 卷)
科目代码854 科目名称和声与曲式作品分析满分 150
注意:①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②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或草稿纸上均无效;③本试题纸须随答题纸一起装入试题袋中交回!
一、和声(80 分)。
1.和声分析,标记法不限,但必须统一(20 分)。
2.为旋律配写四部和声(30 分)。
要求:(1)注明调性及和弦标记,不使用和弦外音;
(2)和弦选择正确,声部进行合理,无不良进行;
(3)如有转调,请注明转调部分(位)。
3.为低音配写四部和声(30 分)。
要求:(1)注明调性及和弦标记,不使用和弦外音;
(2)和弦选择正确,声部进行合理,无不良进行;
(3)如有转调,请注明转调部分(位)。
二、曲式与作品分析(70 分)。
1.分析该作品(见谱例)的曲式结构,用图示形式标出结构、小节、调性,指出该作品的曲式类别,并做简要的文字说明(35 分)。
2.简答下列各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简述何为变奏原则。
(2)简述乐段的终止有哪些类型。
3.简述曲式结构中的呼应性原则(15 分)。
配置四部和声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副三和弦与正三和弦同时应用时,和弦之间的根音关系多样化,音响色彩也更为丰富。
和弦的选择与低音的进行可能性更多,因此需有一个整体的布局设计,不能毫无章法地随意配置和弦。
为此,在做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先将习题弹一遍或唱一遍,明确调性后再将分句或乐句的停顿处找出来,将开始的和弦与半终止、全终止的和弦大致确定下来。
一般半终止的功能序列是S—D,其中常用的和声进行可能是:Ⅳ一(K)--V;Ⅱ6一(K)一V;Ⅵ一II6一(K)一V;Ⅵ(I6)一Ⅳ一Ⅱ6一(K)一V。
全终止则是在这些和声进行的最后加上主和弦。
如最后结束的主和弦时值较长,可以考虑用变格补充终止。
2.在考虑其它部分的和弦时,要注意和弦进行的功能序列与根音关系。
一般以四度上行为主,间以三度下行、二度上、下行的根音关系具有较强的力度。
从强拍到强拍,或从弱拍到强拍时经常采用这种根音关系。
五度上行、三度上行的根音关系力度较弱,通常用于强拍到弱拍的进行。
但要注意,只是大多数情况下如此,并不绝对。
正三和弦之间的五度上行常用。
3.在分析习题时需要注意和弦音的归纳,切不可将属于同一和弦的几个短时值的音配置不同的和弦。
结构内有些时值较长的音可以变换和弦,加强和声的流动性。
4.整个习题的和弦变换频率要大致均匀,不要宽紧无序。
一般开始部分与半终止、全终止部分的和弦变换较少,和声节奏可稍宽。
在推向旋律高点时和弦变换较多,和声节奏可稍紧。
当旋律音时值较长时和弦可以变换,和声节奏可紧一点;当旋律音是连续流动的短音符时,和弦应长一点,和弦节奏可宽些。
当习题停顿在长音时'可在其他声部插一点呼应旋律。
5.应充分运用正副三和弦的原位及转位,将低音部写得流畅起伏,有点旋律性,并可适当地与旋律声部形成呼应。
当旋律声部逐步推向高点时,低音部可下行级进,造成两个外声部的反向扩张,增强和声的推动力。
6.在为低音题配置四部和声时,对高音部的旋律应有一个整体设计。
为低音旋律配和声
一、为低音旋律配和声的意义
四部和声中,最重要的是两个外声部(高音部和低音部)。
为高音旋律配和声在本教材第三章中已学习过。
低音部在四部和声中起着基础作用,单独把低音部划分出来,完成上方三声部的写作,对整体把握和声构思,阐明低音声部的功能意义,锻炼旋律写作,协调各声部间的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为低音旋律配和声的方法、步骤
⒈方法
通过对低音部的分析,在低音功能的基础上,写作高音旋律。
在现有的条件下,写作高音旋律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⑴和弦连接法
采用不同的和弦连接法,获得旋律和声部上的变化。
以Ⅰ—Ⅳ—Ⅴ—Ⅰ为例。
使用和声连接法,虽和弦连接正确无误,但旋律比较呆板;使用了旋律连接法后,旋律较活泼。
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还应考虑和弦排列法、和弦音的重复与省略等方面的安排。
⑵同和弦的转换
运用和弦转换,在同一和弦内获得旋律和声部上的对比。
⑶声部节奏的对比、变化
旋律写作应以级进为主,要求流畅、通顺,有起有伏。
旋律高点音不宜过多出现。
⒉步骤和习作示范
为低音旋律配和声的步骤与为高音旋律配和声基本相同。
⑴分析旋律,确定调性,和弦设计
⑵根据和弦标记,写作高音旋律
注意:避免和声小调升高Ⅶ级造成的增、减音程。
简述和声学习阶段为旋律配写四部和訓教学思路□杨卓学习和声包括学习和声写作与和声分析两个方面的内容,无论非理论作曲音乐专业,还是理论作曲专业的学习者,最开始学习和声学的过程和内容应该相差不多,只是学习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专业学习会往更深层次发展。
和声写作具体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为旋律配写和声、为低音声部配写和声、自由的和声写作。
在我国,学习和声学几乎全部都是从四部和声开始的。
因为自主调音乐成形以后,在音乐作品中,三和弦很少用三个声部来陈述,最常见的是四部和声。
这种陈述方式长期以来已成为一种传统,所以在教学中主要也采用四部和声。
每个人在进入深层次的作曲理论学习之前,都经历过一个较长的理论学习的初级阶段,其中一些音乐专业人士和学者也只学习了初级阶段的作曲理论。
在这里,笔者想与大家一起简单地探讨一下在和声学习的初级阶段如何来为旋律配写四部和声。
配写和声对每一个初学者来说,都算是一道难题。
从总的比例上来看,绝大多数人都没能解决好这道难题。
我们经常听到学生说这样的话:“上课的时候好像都听得懂,但自己做题时就是不知道如何下手。
”这大概是学习阶段必经的一个过程,每个人都多少有过这样的经历。
我们可以将学习(练习)和声写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入门的时候,这个时期因为学习到的和弦较少(主要是正三和弦及几个终止和弦),配写和声的时候总是先将旋律音所属的和弦全部列出来,再结合已有的理论知识(如避免反功能、避免和声切分、正确处理跳进等)选择一个符合理论逻辑的和弦,最后排列写出第一个和弦,然后连接到下一个和弦,直到结束。
这一时期最关注的点往往都是:和弦连接是否正确。
进入第二阶段,在安排和弦级数的同时会确定低音声部使用的和音(抑或是根据低音声部来确定和弦级数及转位形式),再在两个外声部的中间填充内声部。
最后是一个技法成熟的自由创作的阶段。
没有预先选定的和弦,不会先写好低音声部,而是直接开始顺着旋律从前往后同时配写旋律下方所有的声部,到了更熟练的时候,也就不再需要去考虑所使用的到底是哪一个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