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价格弹性
- 格式:ppt
- 大小:409.50 KB
- 文档页数:5
CFA一级知识点:供给的价格弹性PES高顿小编的讲堂开讲啦!今天为大家讲CFA一级里的知识点:某种商品的供应量,当自身、可替代产品、互补产品的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产品的供应量会出现哪些变化呢?在CFA考试中,其中的一个考试重点就涉及到现实生活中的此类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说到弹性,你能想到什么?肯定是弹簧,当弹簧遇到外力变化时,会做出相应的形状变化。
在经济学里面,所有商品的价格,在其他产品价格变化的情况下,也会做出相应的变化,这也就是这节要讲到的价格弹性。
供给的价格弹性有时候也被简称为供给弹性。
它表示价格变动1%引起供给量变动的程度。
供给价格弹性系数同需求的价格弹性一样,也是由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确定。
供给的价格点弹性可以用公式直接计算得出,为了使用这个公式,我们需要知道当所有其他影响卖者计划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在不同价格时的供给量。
假定我们知道比萨价格和供给量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比萨的供给弹性。
举例:起初,每个比萨价格是20元,每小时供给10个比萨;后来,每个比萨的价格上升到30元,供给量增加到每小时13个比萨。
为了计算供给弹性,我们采用平均价格和平均数量的百分比来表示价格与供给量的变动。
原始价格20元而新价格是30元,则平均价格是25元。
价格上升10元是平均价格的40%。
即:△P/P′=(10元/25元)×100%=40%原始供应量是10个比萨而新的供给量是13个比萨,因此,平均供给量是11.5个比萨。
增加的3个披萨供给量是平均数量的26%。
即:△Q/Q′=(3/11.5)×100%=26%因此,供给弹性--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26%)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40%)等于0.65。
即:供给弹性=(△Q/Q′)/(△P/P′)=(26%)/(40%)=0.65相信通过这个简短的小例子,能充分理解什么是弹性。
但是供给弹性又分很多各类,让我们来一一学习,可以根据es值的大小分为五种类型:es>1表示供给富于弹性;如果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在这种情况下,供给弹性大于1,则称这种产品有富有供给弹性(elastic supply)。
影响供给的价格弹性的因素
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是很多的,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时间因素。
在影响供给的价格弹性的众因素中,时间因素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厂商对产量的调整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很短的时间内,厂商若要根据商品的涨价及时地增加产量,或者根据商品的降价及时地缩减产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相应地,供给弹性是比较小的。
但是,在长期内,生产规模的扩大与缩小,甚至转产,都是可以实现的,供给量可以对价格变动作出较充分的反应,供给的价格弹性也就比较大了。
第二,生产成本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就生产成本来说,如果产量增加只引起边际成本的轻微的提高,则意味着厂商的供给曲线比较平坦,供给的价格弹性可能是比较大的。
相反,如果产量增加引起边际成本的较大的提高,则意味着厂商的供给曲线比较陡峭,供给的价格弹性可能是比较小的。
第三,产品的生产周期的长短。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就产品的生产周期来说,在一定的时期内,对于生产周期较短的产品,厂商可以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较及时地调整产量,供给的价格弹性相应就比较大。
相反,生产周期较长的产品的供给的价格弹性就往往较小。
需要指出,一种商品供给的价格弹性的大小是各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所以,在分析一种商品的供给的价格弹性的大小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
供给曲线与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在经济学领域中,对供给曲线与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对我们理解市场运作机制以及预测市场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供给曲线是描述产品或服务在不同价格下供给数量关系的图形,而价格弹性则衡量了价格变化对需求或供给的相应变化程度。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供给曲线与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
首先,供给曲线的形态直接影响价格弹性。
根据经济学原理,供给曲线通常表现为正斜率,即价格上升,供给量也随之增加。
然而,具体的供给曲线形态可能因市场结构、生产成本以及政府政策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当供给曲线呈现较陡的上升趋势时,价格弹性较高,产品或服务供给量对价格变化较为敏感。
相反,供给曲线较为平缓时,价格弹性较低,产品或服务供给量对价格变化不那么敏感。
其次,价格弹性对供给曲线的均衡点影响重大。
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即为市场的均衡点,决定着价格和数量的最终确定。
价格弹性的高低会导致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不同,从而影响市场均衡价格与数量。
当价格弹性较高时,即价格对需求或供给的变动产生较大影响时,市场均衡点会偏向于价格低下,供给量较大。
反之,当价格弹性较低时,市场均衡点偏向于价格较高,供给量较少。
因此,价格弹性对供给曲线的均衡点选择具有显著影响。
此外,供给曲线与价格弹性的相互作用对市场波动有所影响。
价格弹性较高时,供给曲线的对应价格变动较大,从而使市场价格波动幅度较大。
而在价格弹性较低的情况下,供给曲线所对应的价格变动相对较小,市场价格波动较为稳定。
因此,供给曲线与价格弹性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市场的波动程度,进而对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产生影响。
在实际的市场运作中,供给曲线与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往往十分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例如,市场竞争程度的不同会改变供给曲线的斜率,从而进一步影响价格弹性。
当市场竞争激烈时,供给曲线较为平缓,价格弹性较低;而当市场竞争较为有限时,供给曲线较为陡峭,价格弹性较高。
此外,生产技术的进步、原材料价格的变化以及政府政策的调整等因素也会对供给曲线与价格弹性产生影响。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弹性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弹性弹性是微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经济变量相对于其他变量的相应程度。
弹性反映了供需关系中各个因素的相对影响力,帮助我们理解经济中的市场行为和决策。
1. 价格弹性价格弹性衡量了市场上消费者或生产者对于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最为常见的价格弹性是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 需求弹性:需求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需求量和价格呈现反向关系,需求弹性分为完全弹性、完全不弹性和介于两者之间的部分弹性。
完全弹性意味着需求量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需求曲线是水平的,如奢侈品;完全不弹性则意味着需求量不受价格影响,需求曲线是垂直的,如必需品。
- 供给弹性:供给弹性是指供给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供给量和价格呈现正向关系,供给弹性同样分为完全弹性、完全不弹性和介于两者之间的部分弹性。
供给曲线完全弹性意味着供给量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如劳动力市场;完全不弹性则意味着供给量不受价格影响,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如土地资源。
2. 收入弹性收入弹性衡量了消费者对于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可分为正常品、奢侈品和必需品。
- 正常品的收入弹性为正,即收入增加,购买量也增加,如大部分消费品。
- 奢侈品的收入弹性大于1,即收入增加,购买量的增加幅度超过收入的增加幅度。
- 必需品的收入弹性小于1,即收入增加,购买量的增加幅度小于收入的增加幅度。
3. 交叉弹性交叉弹性衡量了一个商品对另一个相关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有正交叉弹性和负交叉弹性。
- 正交叉弹性:正交叉弹性表示当一个商品的价格上涨时,另一个相关商品的需求量也同样上涨,它们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例如,橙子和橙汁的关系,当橙子的价格上涨时,橙汁的需求也会上涨。
- 负交叉弹性:负交叉弹性则表示两个相关商品的需求呈负相关关系。
一种常见的示例是,当汽油价格上涨时,人们购买大型SUV的需求量下降。
4. 价格预期弹性价格预期弹性指的是消费者对于未来价格变化的预期及其对当前购买决策的影响程度。
需求与供给价格弹性需求与供给价格弹性是一种经济学概念,用来描述需求和供给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当产品价格发生变动时,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供给价格弹性是指当产品价格发生变动时,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通常根据价格变动前后需求量的变化来计算。
如果需求量对价格变动非常敏感,即当价格上涨时需求量显著下降,需求价格弹性就被认为是弹性的。
相反,如果需求量对价格变动不敏感,即当价格上涨时需求量变化不大,需求价格弹性就被认为是不弹性的。
供给价格弹性则通常根据价格变动前后供给量的变化来计算。
如果供给量对价格变动非常敏感,即当价格上涨时供给量显著上升,供给价格弹性就被认为是弹性的。
相反,如果供给量对价格变动不敏感,即当价格上涨时供给量变化不大,供给价格弹性就被认为是不弹性的。
需求与供给价格弹性对市场有重要的影响。
当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时,价格上涨会导致需求量大幅下降,供应过剩,从而推动价格下降。
相反,当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时,价格上涨会导致需求量减少不多,供应不足,从而推动价格上涨。
需求与供给价格弹性也对企业决策和政府政策制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企业可以通过研究市场需求与供给价格弹性来确定产品定价、预测市场需求变化和规划生产能力。
政府可以通过研究市场需求与供给价格弹性来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和市场调控政策,以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
总的来说,需求与供给价格弹性是衡量市场生态系统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的指标,对市场参与者和决策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需求与供给价格弹性是经济学中一项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市场中需求和供给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了解需求与供给价格弹性对企业和政府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首先,需求价格弹性是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通常通过计算需求量的变化比例与价格变化比例的比值得出。
需求价格弹性的取值可分为三类:1. 弹性需求:当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时,即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非常敏感。
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1)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
短期内,供给弹性一般较小;相反,在较长的时间内,供给弹性一般比较大。
(2)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
产品的资金有
机构成低,短期供给弹性较大,而长期供给弹性则小一些。
产品的资金有机构成高,短期供给弹性较小,而长期供给弹性则大。
(3)供给弹性还受到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
(4)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
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投入品替代性大,相似程度高,则供给弹性大。
【应用举例】
1. 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包括()。
A.时间
B资金有机构成
C投入品的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
D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
E商品用途的多少
答案:ABCD
2.当(),表示供给富有弹性
A E s>1 B
E s<1 C E s=0
D E s=∞
答案:A
3.若E s大于1,价
格上升会使供给量()。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影响
答案:A
4.关于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时间是决定供给
弹性的首要因素
B短期内供给弹性一般较小,在较长的时期内,供给弹性一般比较大
C产品生产的有机构成低,短期供给弹性较大,长期供给弹性较小
D对农产品来说,短期内供给弹性几乎
为零
E用于生产某商品的投入品难以加入或脱离某种特殊行业,则供给富有弹性
答案:ABCD
解析:用于生产某商品的投入品难以加入或脱离某种特殊行业,则供给缺乏弹性。
价格弹性与供求关系价格弹性和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价格弹性是指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或供应量变动的敏感程度,而供求关系则是指市场上商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探讨价格弹性和供求关系之间的关联,并分析其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1. 价格弹性的概念和类型价格弹性是指商品需求量或供应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根据反应的方向和幅度,价格弹性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完全弹性、完全不弹性、高度弹性和低度弹性。
完全弹性是指需求量或供应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非常敏感,即微小的价格变动会导致需求量或供应量的大幅度变化。
完全不弹性则相反,需求量或供应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非常迟钝,几乎没有变化。
高度弹性是指需求量或供应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较为敏感,但幅度不如完全弹性。
低度弹性则是介于完全弹性和完全不弹性之间,需求量或供应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为温和。
2. 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价格弹性的大小取决于多个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替代品的可用性、需求或供应的时间周期、商品的必需性和收入水平。
替代品的可用性是指市场上是否存在可以替代当前商品的其他选择。
如果替代品丰富,消费者在价格上的敏感度就会增加,价格弹性也会相应增大。
需求或供应的时间周期是指需求或供应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所需的时间。
如果需求或供应的调整时间较长,价格弹性就会较低;反之,如果调整时间较短,价格弹性就会较高。
商品的必需性是指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如果商品是必需品,消费者对价格的变动反应会相对较低,价格弹性也会较低;如果商品是奢侈品或非必需品,消费者对价格的变动反应会相对较高,价格弹性也会较高。
收入水平是指消费者的经济实力。
如果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较低,价格变动对其购买力的影响会更大,价格弹性也会较高;反之,如果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较高,价格变动对其购买力的影响会较小,价格弹性也会较低。
3. 供求关系与价格弹性的互动供求关系是指市场上商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
价格弹性会对供求关系产生影响,反之亦然。
供给价格弹性是什么
供给价格弹性是指市场商品供给量对于价格变动作出反应的敏感程度。
通常用供给量变动的幅度对价格变动幅度的比值,即供给价格弹性系数来表示。
供给价格弹性的公式:供给价格弹性系数=供给盘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
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价格的相对变化与所引起的供给量的相对变化之间的比率。
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1)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
在短期内,供给价格弹性一般较小。
相反,在较长的时期内,供给价格弹性一般比较大。
(2)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
对于农产品来说,由于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在短期内,生产者和销售者无法利用价格提高这个有利条件去迅速地增加生产量和销售量。
同样,当价格下跌时,生产者和销售者又不能马上急剧减少生产量和销售量。
因此,在短期内供给价格弹性几乎为零,价格对供给的影响往往需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
(3)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价格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如果用于生产某商品的投入品可由其他行业资源替代,那么该商品价格上涨(其他行业商品价格未变),其他行业的投入品就会转入该商品生产,从而使产量和供给量增加。
反之,该商品价格下跌,又会使其投入品转入其他行业,从而使生产量和销售量减少。
在上述情况下,该
商品的供给有弹性。
如果投入品难以加入或脱离某种特定行业,则其供给缺乏弹性。
影响供给价格弹性因素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文献综述 (4)二、供给价格弹性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5)2.1 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 (6)2.2 供给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 (7)三、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分析 (8)3.1 生产成本 (9)3.2 生产技术进步 (11)3.3 市场竞争程度 (12)3.4 需求弹性 (12)3.5 政策因素 (13)3.6 其他因素 (15)四、案例分析 (16)4.1 案例一 (17)4.2 案例二 (17)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19)5.1 结论总结 (20)5.2 政策建议 (21)六、研究展望 (22)6.1 研究不足之处 (23)6.2 未来研究方向 (25)一、内容综述供给价格弹性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它描述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变动对生产者供给数量的影响程度。
这一弹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生产成本是决定供给价格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生产成本上升,生产者可能会提高价格以保持利润水平,这会导致供给价格弹性增加。
如果生产成本下降,生产者可能会降低价格以增加销量,这会导致供给价格弹性减小。
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也是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重要因素。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生产者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更灵活地调整供给价格以适应市场变化。
这会导致供给价格弹性增加。
政府政策和法规也会对供给价格弹性产生影响,政府对某些商品或服务实行价格管制或补贴政策时,可能会影响生产者的供给决策和市场供需平衡,从而改变供给价格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受到生产成本、资源禀赋、技术进步、生产效率以及政府政策和法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供给价格弹性的大小和变化趋势。
在分析市场供求关系和制定经济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和服务的供给价格变动成为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