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的形成及弹性
- 格式:pptx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38
价格理论与应用价格是市场经济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概念之一,它不仅仅反映了商品或服务的价值,还关系到供求关系、竞争力和利润等方面。
价格理论与应用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了价格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及价格对市场和经济的作用和影响。
本文将重点讨论价格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一、价格理论的基本概念1.1 价格的定义价格是指在市场上通过交换获得商品或服务所需要支付的货币或其他等价物。
它是供需关系下的一种媒介,通过买卖双方的协商确定。
价格既是商品价值的体现,又是市场交易的主要标识。
1.2 价格的形成价格的形成是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调节而实现的。
供求关系是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当求大于供时,价格上升。
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导致价格的波动。
1.3 价格的影响因素价格的影响因素包括成本、竞争力、需求弹性和货币政策等。
成本是价格的重要基础,成本上升会导致价格上涨。
竞争力反映了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竞争力强的企业可以通过降低价格来争夺市场份额。
需求弹性指的是需求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需求弹性大的商品价格波动较大。
货币政策的调控也会对价格产生一定影响。
二、价格理论的应用2.1 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指价格变动对需求量变化的敏感程度。
它可以分为价格弹性大于1的弹性需求和价格弹性小于1的非弹性需求。
了解价格弹性有助于企业制定价格策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价格来获取最大利润。
2.2 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价格完全竞争市场具有充分的供求信息和无法逃避的买卖行为,价格由市场供求自发决定。
在完全竞争市场下,价格围绕着市场均衡价格波动,供求相等,市场达到最佳状态。
2.3 垄断市场下的价格垄断市场是由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垄断某一特定市场的情况。
垄断者通过控制供给来操纵价格,以获取更高的利润。
垄断市场下的价格一般较高,消费者选择空间有限。
2.4 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价格不完全竞争市场是相对完全竞争市场而言的,市场上存在垄断、寡头垄断等情形。
价格弹性理论价格弹性理论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用于描述价格对需求的敏感程度。
它的研究对象是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变动对市场需求量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价格弹性理论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价格弹性理论概述价格弹性是指市场上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变化程度。
根据价格弹性的大小,我们可以判断市场需求对价格的敏感程度。
通常,如果价格弹性大于1,称为弹性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称为非弹性需求;当价格弹性等于1时,则为单位弹性需求。
根据价格弹性的不同,企业可以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来追求利润最大化。
当需求具有弹性时,降低价格有助于增加市场份额,提高销售量;而需求非弹性时,提高价格能够实现更高的利润水平。
因此,理解和应用价格弹性理论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市场战略至关重要。
二、价格弹性的计算方法计算价格弹性的方法有几种,其中最常用的是百分比方法和边际方法。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
1. 百分比方法百分比方法是通过计算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百分比变化,来确定价格弹性的大小。
其计算公式如下:价格弹性 = (需求量的百分比变化) / (价格的百分比变化)如果价格弹性大于1,则需求是弹性的;如果价格弹性小于1,则需求是非弹性的;如果价格弹性等于1,则需求是单位弹性的。
2. 边际方法边际方法是通过计算需求量的边际弹性来确定价格弹性的大小。
边际弹性是指单位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例。
其计算公式如下:边际弹性 = (需求量的变动) / (价格的变动) × (价格 / 需求量)根据边际弹性的大小,可以判断需求是弹性的、非弹性的还是单位弹性的。
三、价格弹性理论的应用价格弹性理论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定价策略根据价格弹性的大小,企业可以制定不同的定价策略。
当需求弹性大时,通过降价吸引更多消费者,提高销售量;当需求非弹性时,提高价格以提高利润水平。
2. 政府政策政府在制定税收政策或补贴政策时,需要考虑价格弹性的影响。
需求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在需求量变化时,购买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的值可以帮助企业和政府决策者了解市场的反应程度,进而制定合适的定价策略和政策措施。
需求价格弹性的决定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 替代品的可用性:如果有更多的替代品可供消费者选择,那么需求价格弹性通常会更高。
消费者可以更容易地转向其他替代品,以规避价格上涨的影响。
反之,如果没有很多替代品可供选择,需求价格弹性往往较低。
2. 商品的必需性:如果商品是一种必需品,无论价格如何变化,消费者都需要购买,因此需求价格弹性较低。
例如食品和医疗用品等。
相反,如果商品属于奢侈品或其他可选品,需求价格弹性较高。
3. 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者收入水平对需求价格弹性有重要影响。
当消费者的收入较低时,购买力较弱,他们对价格的敏感程度更大,需求价格弹性较高。
反之,当消费者的收入较高时,他们对价格的变化相对不敏感,需求价格弹性较低。
4. 消费者习惯和品牌忠诚度:如果消费者习惯购买某个特定品牌或产品,他们对价格的变化反应较低,需求价格弹性较低。
这是因为消费者对这个品牌或产品有较高的忠诚度,他们可能不愿意转向其他替代品。
相反,如果消费者没有特定的品牌忠诚度,他们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更高,需求价格弹性较高。
5. 时间因素:需求价格弹性还与时间有关。
短期内,消费者可能难以改变他们的购买行为,因此需求价格弹性较低。
但是在长期内,消费者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选择替代品,需求价格弹性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需求价格弹性的值不是固定的,它可以随着时间、市场环境和消费者行为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企业需要不断监测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行为,及时调整价格策略,以满足市场需求并获取最大利润。
政府决策者也需要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需求价格弹性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企业和政府的决策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在市场经济中,了解需求价格弹性的决定因素对于合理定价、销售预测和政策调整非常重要。
名词解释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消费者随着价格的改变而改变消费量的能力。
该概念可以用来衡量市场上商品的数量,以及价格变化时,消费者的反应情况。
当消费者的需求所面临的价格弹性越大时,价格变化对消费者的影响越大。
下面讨论需求的价格弹性概念和其因素。
价格弹性有正弹性和负弹性之分,正弹性指价格提高后,消费量减少;负弹性指价格降低后,消费量增加。
例如,当石油价格上涨时,汽油消费量会减少,当价格下调时,汽油消费量也会增加。
综上所述,石油的价格弹性为正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商品的价格、竞争条件等。
首先,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越高,他们对价格变化的反应就越强烈,这里指的是正弹性,当价格提高时,消费者会更加注重经济性,从而减少对该商品的购买量;反之亦然。
其次,商品的价格也会影响价格弹性,当价格较低时,消费者的反应越强烈,相反的,当价格较高时,消费者的反应越弱。
最后,当竞争条件越趋于垄断时,价格弹性会变得更强,这是因为消费者在市场上可以选择的商品变少,同时价格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动。
需求的价格弹性对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政府决定价格政策,以期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和市场稳定。
考虑到因素多样性,一个经济体中每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对于这一现象可以根据商品的特性,识别其价格弹性的强弱,从而制定更有效的价格调节政策。
总之,价格弹性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消费者随价格变化而改变消费量的能力。
需求的价格弹性受到消费者收入水平、商品价格和竞争条件的影响,它们的变化会对市场稳定性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对于不同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的识别和掌握是极为重要的。
解释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概念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是经济学中常用的衡量工具,用于分析市场经济运作中的价格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
价格弹性衡量的是消费者对于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而收入弹性则衡量了消费者对于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
接下来,我将对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概念进行详细解释。
一、价格弹性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是指在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消费者需求量的相对变化程度。
它用于衡量消费者对于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从而能够帮助生产者和市场决策者预测市场需求的变化。
根据价格弹性的值,我们可以将商品需求分为三个类型:完全弹性、完全不弹性和部分弹性。
1. 完全弹性需求如果商品需求对价格的变化非常敏感,即需求量随价格变化而完全改变,我们称之为完全弹性(Elastic Demand)。
在这种情况下,小幅度的价格变化就会导致需求量的明显变化。
例如,奢侈品、旅游业等领域的需求通常具有完全弹性。
2. 完全不弹性需求完全不弹性需求(Inelastic Demand)是指商品需求对价格变化几乎没有任何反应的情况。
即使价格发生巨大变化,需求量的变动很小。
这通常出现在一些生活必需品,如食品、医疗保健品等领域。
3. 部分弹性需求部分弹性需求(Unit Elastic Demand)是介于完全弹性需求和完全不弹性需求之间的一种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的变化与价格变化的比率保持一致。
例如,一些日常消费品的需求通常属于部分弹性需求。
二、收入弹性收入弹性(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是指在消费者收入发生变化时,其对于某种商品或服务需求量的变化程度。
收入弹性的评估有助于我们了解消费者购买行为对于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从而预测市场的需求。
1. 正收入弹性正收入弹性(Positive Income Elasticity)意味着随着收入增加,对于该商品的需求也会增加。
这通常发生在一些奢侈品,如高档汽车、珠宝首饰等。
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的定义与计算方法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和收入弹性(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是经济学中常用的两个概念,用于衡量需求对价格和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定义以及计算方法。
一、价格弹性的定义与计算方法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即当价格发生变化时,需求量的变化幅度。
它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完全弹性、完全不弹性和部分弹性。
1. 完全弹性(Elastic Demand):需求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即需求量会随着价格的微小变动而发生巨大变化。
价格弹性大于1。
计算方法如下:价格弹性 =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价格变化的百分比)2. 完全不弹性(Inelastic Demand):需求对价格变化不敏感,即需求量几乎不随价格的变动而变化。
价格弹性小于1。
计算方法如下:价格弹性 =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价格变化的百分比)3. 部分弹性(Unitary Elasticity):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适中,即需求量会随价格的变动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价格弹性等于1。
计算方法如下:价格弹性 =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价格变化的百分比)二、收入弹性的定义与计算方法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即需求量会随着收入的变动而发生变化的幅度。
它可以分为三种情况:正弹性、负弹性和零弹性。
1. 正弹性(Positive Elasticity):需求对收入变化非常敏感,即需求量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收入弹性大于0。
计算方法如下:收入弹性 =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收入变化的百分比)2. 负弹性(Negative Elasticity):需求对收入变化不敏感,即需求量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收入弹性小于0。
计算方法如下:收入弹性 =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收入变化的百分比)3. 零弹性(Zero Elasticity):需求对收入变化没有影响,即需求量不受收入变动的影响。
弹性对价格与收入的影响引言:弹性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市场需求或供给对价格或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在微观经济学中,弹性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市场行为和决策,对于了解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模式以及市场的运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弹性对价格与收入的影响,并深入分析其在市场中的应用。
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指市场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为:价格弹性 = (需求量或供给量的变化百分比)/(价格变化百分比)。
根据价格弹性的数值大小,可以将市场需求或供给分为三类:完全弹性、完全不弹性和部分弹性。
完全弹性的需求或供给表示市场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即使价格微小变动,需求或供给量也会发生巨大变化。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市场上存在替代品或替代供应者的情况下。
例如,消费者对于一种普通商品的需求,如果有更便宜或更好的替代品出现,他们会立即转向替代品,导致原商品的需求量急剧下降。
完全不弹性的需求或供给表示市场对价格变化不敏感,需求或供给量基本不会受到价格的影响。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市场上缺乏替代品或供给者的情况下。
例如,对于某些必需品或独特商品,消费者对价格变化不会做出明显的反应,因为他们无法找到替代品。
部分弹性的需求或供给表示市场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介于完全弹性和完全不弹性之间。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有一定的反应,但不会像完全弹性那样剧烈。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市场上存在一些替代品或供给者,但替代品或供给者的选择有限。
例如,对于高端奢侈品,消费者对价格变化会有一定的反应,但不会像普通商品那样立即转向替代品。
收入弹性:收入弹性是指市场需求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收入弹性的计算公式为:收入弹性= (需求量的变化百分比)/(收入变化百分比)。
根据收入弹性的数值大小,可以将市场需求分为三类:正常品、劣质品和奢侈品。
正常品的需求表示市场对收入变化正相关,即随着收入的增加,需求量也会增加。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一般消费品或服务上,例如食品、衣物和基本生活用品。
价格弹性公式价格弹性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衡量市场价格变动对需求量变化的敏感程度。
价格弹性公式是一种数学模型,用于计算价格弹性的具体数值。
本文将介绍价格弹性公式的定义、计算方法和不同弹性值的解释。
1. 定义价格弹性是指某一商品或服务需求量对于价格的变动的敏感程度。
当价格弹性大于1时,称为价格弹性大于1,表示需求对价格的变化非常敏感,属于弹性需求;当价格弹性小于1时,称为价格弹性小于1,表示需求对价格的变化不敏感,属于非弹性需求;当价格弹性等于1时,称为价格弹性等于1,表示需求对价格的变化的敏感程度与价格变化率一致。
2. 计算方法价格弹性公式的计算方法为:E = (ΔQ/Q) / (ΔP/P)其中,E为价格弹性,ΔQ为需求量的变动量,Q为需求量的平均值,ΔP为价格的变动量,P为价格的平均值。
举个例子来说明价格弹性公式的计算方法。
假设某商品的需求量上升了10%,而价格下降了5%。
如果需求量的平均值为100个单位,价格的平均值为10元,那么根据价格弹性公式,可以计算出价格弹性为:E = (10%/100%) / (-5%/10%) = -2这意味着该商品的价格弹性为-2,需求量对于价格的变化非常敏感。
3. 不同弹性值的解释根据价格弹性公式计算的结果,我们可以根据弹性值的大小,来解释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 弹性需求(E > 1):当价格弹性大于1时,需求对价格的变动非常敏感。
这意味着当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下降的幅度会超过价格上升的幅度;当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的幅度会超过价格下降的幅度。
这种情况下,价格的增加会导致总收入的减少,价格的降低会导致总收入的增加。
- 非弹性需求(E < 1):当价格弹性小于1时,需求对价格的变动不敏感。
这意味着当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下降的幅度小于价格上升的幅度;当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小于价格下降的幅度。
这种情况下,价格的增加会导致总收入的增加,价格的降低会导致总收入的减少。
弹性与市场定价的关系分析一、背景介绍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商品和服务交换的重要媒介,而市场定价则是价格形成的过程。
弹性是一个商品或服务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它直接影响市场的供求关系和定价机制。
本文旨在探讨弹性与市场定价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不同市场环境下的定价策略。
二、弹性的基本概念1. 价格弹性的定义与计算价格弹性是指商品或服务需求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计算价格弹性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价格弹性系数”。
价格弹性系数(ε)的计算公式为:ε = (Q2 - Q1) / ((Q2 + Q1) / 2) / ((P2 - P1) / ((P2 + P1) / 2))。
其中,Q1和Q2分别表示不同价格下的需求量,P1和P2分别表示不同价格下的价格水平。
2. 弹性的分类弹性的分类有三种:完全弹性、完全不弹性和介于两者之间的部分弹性。
完全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动呈现完全敏感,需求量会随价格变动而完全消失或完全增加。
完全不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动没有任何反应,需求量保持不变。
而部分弹性则介于两者之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动只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三、市场定价策略与弹性的关系1. 完全弹性情况下的定价策略当商品或服务的弹性为完全弹性时,即价格弹性系数为无限大,市场需求对价格的变动非常敏感。
在此情况下,定价策略应采取较低的价格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以扩大市场份额并实现利润增长。
智能手机市场中,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的价格逐渐下降,以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
2. 完全不弹性情况下的定价策略当商品或服务的弹性为完全不弹性时,即价格弹性系数为零,市场需求对价格的变动没有反应。
在此情况下,定价策略应侧重于利润最大化,由供应者决定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例如,独占市场中的水、电、气等公用事业服务,消费者无法替代其他供应商,对价格变动没有选择余地。
3. 部分弹性情况下的定价策略当商品或服务的弹性为部分弹性时,即价格弹性系数介于完全弹性和完全不弹性之间。
商品市场中的价格弹性分析一、引言在商品市场中,价格弹性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概念。
价格弹性衡量了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反应程度。
它对企业决策、市场竞争以及政府干预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商品市场中的价格弹性分析,以及价格弹性对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二、价格弹性的概念与测量方法价格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一般来说,价格弹性的绝对值越大,表示消费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越明显。
计算价格弹性的常用方法是使用百分比变化法。
具体而言,价格弹性等于需求量(或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化百分比的比值。
三、价格弹性对企业决策的影响1. 定价策略:价格弹性分析对企业定价决策至关重要。
当产品的价格弹性高时,企业需要更加谨慎地定价,以免过高的价格导致需求下降。
反之,价格弹性低时,企业可以更自由地制定价格。
2. 市场份额争夺:价格弹性也会影响企业竞争策略。
在价格弹性高的市场,企业通过降价来吸引更多消费者,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而在价格弹性低的市场,企业则更关注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3. 研发投入:价格弹性的分析还能指导企业的研发投入。
在价格弹性高的市场,企业会更加重视产品的差异化和研发投入,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四、价格弹性对市场竞争的影响1. 供需平衡:价格弹性对市场供需关系有着直接的影响。
当价格弹性高时,需求变动对市场供需平衡造成的影响较大。
随着价格的下降,需求增加,市场供应量有可能超过需求量,从而引发竞争。
2. 产品差异化:价格弹性对市场产品差异化竞争的影响也十分重要。
当价格弹性低时,供应商往往更加关注产品的差异化,以减少消费者对价格变动的敏感度。
这可以通过提高产品的品质、服务、包装等方面来实现。
3. 市场结构:价格弹性还与市场结构密切相关。
在垄断市场中,企业往往具有较高的价格弹性。
因为垄断企业对市场价格的控制较大,消费者很难找到替代产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相对较弱。
五、价格弹性对政府干预的影响1. 征税政策:价格弹性对政府征税政策具有重要影响。
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是微观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价格和收入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程度。
价格弹性衡量了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的敏感程度,而收入弹性则衡量了收入变动对商品需求的敏感程度。
本文将分别对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进行详细讨论。
一、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指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动时,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作出的反应。
价格弹性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弹性需求、非弹性需求和完全弹性需求。
1. 弹性需求当商品价格上涨时,需求下降程度大于价格上涨的程度。
反之,当商品价格下降时,需求增加的程度大于价格下降的程度。
这表明商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较为敏感。
弹性需求通常在市场竞争激烈、替代品众多的情况下出现。
例如,日常食品、衣物等消费品。
2. 非弹性需求当商品价格上涨时,需求下降的程度小于价格上涨的程度;当商品价格下降时,需求增加的程度小于价格下降的程度。
这表明商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较为不敏感。
非弹性需求通常在市场垄断或商品无替代品的情况下出现。
例如,电力、石油等生活必需品。
3. 完全弹性需求完全弹性需求是指当商品价格发生任何变动时,需求完全消失或者无限增加。
这种情况在实际市场中较为少见,只存在于理论分析中。
例如,某个农产品的价格无论上涨或下跌,对消费者需求来说都没有影响,因为该农产品有充足的替代品。
二、收入弹性收入弹性是指当消费者收入发生变动时,对不同商品需求的变化程度。
收入弹性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正常品、低级品和奢侈品。
1. 正常品当消费者收入上涨时,对该商品的需求也随之上涨;当收入下降时,对该商品的需求也会相应下降。
正常品通常是消费者生活中必需的商品,如粮食、衣物等。
2. 低级品当消费者收入上涨时,对该商品的需求下降;当收入下降时,对该商品的需求上升。
低级品通常是消费者在经济困难时的替代品,如廉价食品、低档日用品等。
3. 奢侈品当消费者收入上涨时,对该商品的需求大幅增加;当收入下降时,对该商品的需求大幅下降。
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其他弹性一、引言在经济学中,需求的价格弹性是衡量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的重要指标。
需求的价格弹性反映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一般来说,需求的价格弹性可以分为三类:完全弹性、不完全弹性和无弹性。
企业销售收入与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论述。
二、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与企业销售收入的关系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和企业的销售收入之间存在紧密的综合关系。
需求的价格弹性衡量了需求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量的百分比变化)/(价格的百分比变化)。
需求的价格弹性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弹性大于1的为弹性需求,弹性等于1的为单位弹性需求,弹性小于1的为非弹性需求。
当需求的价格弹性大于1时,价格的一小部分变动会引起数量的较大变动,此时企业对价格的变动较为敏感。
反之,当需求的价格弹性小于1时,价格的较大变动只会引起数量的较小变动,此时企业对价格的变动不太敏感。
价格弹性对企业销售收入有重要影响。
当企业面临弹性需求时,价格的微小变动会导致数量大幅度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降低价格来吸引更多的顾客,从而增加销售量和总收入。
反之,当企业面临非弹性需求时,价格的变动对销售量的影响较小,因此降价可能无法显著增加销售量,甚至可能引起收入下降。
1. 完全弹性当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完全弹性时,说明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非常敏感,即价格每变动一个单位,需求量就会相应地变动一个单位。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销售收入与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当商品价格上涨时,销售量会相应地下降,从而导致销售收入减少;当商品价格下跌时,销售量会相应地上升,从而提高销售收入。
因此,企业需要根据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来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以实现销售收入的最大化。
2. 不完全弹性当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不完全弹性时,说明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较为敏感,但并非完全不可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