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价格弹性
- 格式:docx
- 大小:10.96 KB
- 文档页数:1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弹性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弹性弹性是微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经济变量相对于其他变量的相应程度。
弹性反映了供需关系中各个因素的相对影响力,帮助我们理解经济中的市场行为和决策。
1. 价格弹性价格弹性衡量了市场上消费者或生产者对于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最为常见的价格弹性是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 需求弹性:需求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需求量和价格呈现反向关系,需求弹性分为完全弹性、完全不弹性和介于两者之间的部分弹性。
完全弹性意味着需求量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需求曲线是水平的,如奢侈品;完全不弹性则意味着需求量不受价格影响,需求曲线是垂直的,如必需品。
- 供给弹性:供给弹性是指供给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供给量和价格呈现正向关系,供给弹性同样分为完全弹性、完全不弹性和介于两者之间的部分弹性。
供给曲线完全弹性意味着供给量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如劳动力市场;完全不弹性则意味着供给量不受价格影响,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如土地资源。
2. 收入弹性收入弹性衡量了消费者对于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可分为正常品、奢侈品和必需品。
- 正常品的收入弹性为正,即收入增加,购买量也增加,如大部分消费品。
- 奢侈品的收入弹性大于1,即收入增加,购买量的增加幅度超过收入的增加幅度。
- 必需品的收入弹性小于1,即收入增加,购买量的增加幅度小于收入的增加幅度。
3. 交叉弹性交叉弹性衡量了一个商品对另一个相关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有正交叉弹性和负交叉弹性。
- 正交叉弹性:正交叉弹性表示当一个商品的价格上涨时,另一个相关商品的需求量也同样上涨,它们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例如,橙子和橙汁的关系,当橙子的价格上涨时,橙汁的需求也会上涨。
- 负交叉弹性:负交叉弹性则表示两个相关商品的需求呈负相关关系。
一种常见的示例是,当汽油价格上涨时,人们购买大型SUV的需求量下降。
4. 价格预期弹性价格预期弹性指的是消费者对于未来价格变化的预期及其对当前购买决策的影响程度。
需求与供给价格弹性需求与供给价格弹性是一种经济学概念,用来描述需求和供给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当产品价格发生变动时,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供给价格弹性是指当产品价格发生变动时,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通常根据价格变动前后需求量的变化来计算。
如果需求量对价格变动非常敏感,即当价格上涨时需求量显著下降,需求价格弹性就被认为是弹性的。
相反,如果需求量对价格变动不敏感,即当价格上涨时需求量变化不大,需求价格弹性就被认为是不弹性的。
供给价格弹性则通常根据价格变动前后供给量的变化来计算。
如果供给量对价格变动非常敏感,即当价格上涨时供给量显著上升,供给价格弹性就被认为是弹性的。
相反,如果供给量对价格变动不敏感,即当价格上涨时供给量变化不大,供给价格弹性就被认为是不弹性的。
需求与供给价格弹性对市场有重要的影响。
当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时,价格上涨会导致需求量大幅下降,供应过剩,从而推动价格下降。
相反,当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时,价格上涨会导致需求量减少不多,供应不足,从而推动价格上涨。
需求与供给价格弹性也对企业决策和政府政策制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企业可以通过研究市场需求与供给价格弹性来确定产品定价、预测市场需求变化和规划生产能力。
政府可以通过研究市场需求与供给价格弹性来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和市场调控政策,以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
总的来说,需求与供给价格弹性是衡量市场生态系统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的指标,对市场参与者和决策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需求与供给价格弹性是经济学中一项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市场中需求和供给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了解需求与供给价格弹性对企业和政府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首先,需求价格弹性是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通常通过计算需求量的变化比例与价格变化比例的比值得出。
需求价格弹性的取值可分为三类:1. 弹性需求:当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时,即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非常敏感。
价格弹性与供求关系价格弹性和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价格弹性是指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或供应量变动的敏感程度,而供求关系则是指市场上商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探讨价格弹性和供求关系之间的关联,并分析其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1. 价格弹性的概念和类型价格弹性是指商品需求量或供应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根据反应的方向和幅度,价格弹性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完全弹性、完全不弹性、高度弹性和低度弹性。
完全弹性是指需求量或供应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非常敏感,即微小的价格变动会导致需求量或供应量的大幅度变化。
完全不弹性则相反,需求量或供应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非常迟钝,几乎没有变化。
高度弹性是指需求量或供应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较为敏感,但幅度不如完全弹性。
低度弹性则是介于完全弹性和完全不弹性之间,需求量或供应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为温和。
2. 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价格弹性的大小取决于多个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替代品的可用性、需求或供应的时间周期、商品的必需性和收入水平。
替代品的可用性是指市场上是否存在可以替代当前商品的其他选择。
如果替代品丰富,消费者在价格上的敏感度就会增加,价格弹性也会相应增大。
需求或供应的时间周期是指需求或供应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所需的时间。
如果需求或供应的调整时间较长,价格弹性就会较低;反之,如果调整时间较短,价格弹性就会较高。
商品的必需性是指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如果商品是必需品,消费者对价格的变动反应会相对较低,价格弹性也会较低;如果商品是奢侈品或非必需品,消费者对价格的变动反应会相对较高,价格弹性也会较高。
收入水平是指消费者的经济实力。
如果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较低,价格变动对其购买力的影响会更大,价格弹性也会较高;反之,如果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较高,价格变动对其购买力的影响会较小,价格弹性也会较低。
3. 供求关系与价格弹性的互动供求关系是指市场上商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
价格弹性会对供求关系产生影响,反之亦然。
供给价格弹性是什么
供给价格弹性是指市场商品供给量对于价格变动作出反应的敏感程度。
通常用供给量变动的幅度对价格变动幅度的比值,即供给价格弹性系数来表示。
供给价格弹性的公式:供给价格弹性系数=供给盘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
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价格的相对变化与所引起的供给量的相对变化之间的比率。
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1)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
在短期内,供给价格弹性一般较小。
相反,在较长的时期内,供给价格弹性一般比较大。
(2)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
对于农产品来说,由于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在短期内,生产者和销售者无法利用价格提高这个有利条件去迅速地增加生产量和销售量。
同样,当价格下跌时,生产者和销售者又不能马上急剧减少生产量和销售量。
因此,在短期内供给价格弹性几乎为零,价格对供给的影响往往需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
(3)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价格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如果用于生产某商品的投入品可由其他行业资源替代,那么该商品价格上涨(其他行业商品价格未变),其他行业的投入品就会转入该商品生产,从而使产量和供给量增加。
反之,该商品价格下跌,又会使其投入品转入其他行业,从而使生产量和销售量减少。
在上述情况下,该
商品的供给有弹性。
如果投入品难以加入或脱离某种特定行业,则其供给缺乏弹性。
需求和供给以及弹性需求和供给是经济学中两个基本概念,它们分别描述了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需求、供给的函数、曲线以及基本价格弹性。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需求和供给的定义。
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通常用需求量表示,即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与消费者收入水平之比。
需求函数是一个描述需求与价格之间关系的函数,其形式为:Qd = P * (1 - α) / (1 + α)^(1/α)其中,Qd表示需求量,P表示价格,α表示需求的价格弹性。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通常用供给量表示,即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与生产者成本之间的关系。
供给函数是一个描述供给与价格之间关系的函数,其形式为:Qs = P * (1 - β) / (1 + β)^(1/β)其中,Qs表示供给量,P表示价格,β表示供给的价格弹性。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需求和供给的曲线。
需求曲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表示随着价格的上升,需求量逐渐减少。
需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需求的价格弹性。
当α<1时,需求曲线是正斜率的;当α=1时,需求曲线是垂直的;当α>1时,需求曲线是负斜率的。
同样地,供给曲线是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表示随着价格的上升,供给量逐渐增加。
供给曲线的形状也取决于供给的价格弹性。
当β<1时,供给曲线是正斜率的;当β=1时,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当β>1时,供给曲线是负斜率的。
最后,我们来讨论基本价格弹性。
基本价格弹性是指价格变动对需求量或供给量产生的最大影响程度。
它可以通过需求和供给的价格弹性来衡量。
需求的基本价格弹性定义为:E_D = ∂Qd/∂P * ∂P/∂Qd = 1 / ((1 + α)^(1/α))同理,供给的基本价格弹性定义为:E_S = ∂Qs/∂P * ∂P/∂Qs = 1 / ((1 + β)^(1/β))通过计算需求和供给的基本价格弹性,我们可以了解价格变动对市场的影响程度。
影响供给价格弹性因素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文献综述 (4)二、供给价格弹性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5)2.1 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 (6)2.2 供给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 (7)三、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分析 (8)3.1 生产成本 (9)3.2 生产技术进步 (11)3.3 市场竞争程度 (12)3.4 需求弹性 (12)3.5 政策因素 (13)3.6 其他因素 (15)四、案例分析 (16)4.1 案例一 (17)4.2 案例二 (17)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19)5.1 结论总结 (20)5.2 政策建议 (21)六、研究展望 (22)6.1 研究不足之处 (23)6.2 未来研究方向 (25)一、内容综述供给价格弹性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它描述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变动对生产者供给数量的影响程度。
这一弹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生产成本是决定供给价格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生产成本上升,生产者可能会提高价格以保持利润水平,这会导致供给价格弹性增加。
如果生产成本下降,生产者可能会降低价格以增加销量,这会导致供给价格弹性减小。
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也是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重要因素。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生产者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更灵活地调整供给价格以适应市场变化。
这会导致供给价格弹性增加。
政府政策和法规也会对供给价格弹性产生影响,政府对某些商品或服务实行价格管制或补贴政策时,可能会影响生产者的供给决策和市场供需平衡,从而改变供给价格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受到生产成本、资源禀赋、技术进步、生产效率以及政府政策和法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供给价格弹性的大小和变化趋势。
在分析市场供求关系和制定经济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和服务的供给价格变动成为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现象。
现在猪肉价格不稳定,究其根本原因是国家过分的干预农业,对母猪进行补贴,可以给猪入保险,这样大大提高里养殖户的积极性,但这种积极性是盲目的,结果造成里春节后猪肉价格一落千丈,现在国家又对猪肉进行里冻肉储备,带来的影响是猪肉的价格急剧上涨,但这种上涨时一种泡沫,现在猪肉仍然处于一种供过于求的状态。
需求的价格弹性和供给的价格弹性是微观经济学的得意之作,因为这两者都可以有漂亮的、通俗易懂的数学模型作支撑,最容易给初学者留下“科学的经济学”的印象。
什么是需求的价格弹性呢?最准确的还是用公式来表示: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有些物品价格有微小变动(例如上升1%),即引起需求量的较大变动(例如下降3%),这时候该物品的需求弹性即为3,一些非必需的、即兴型的消费品就可能如此,如夏天的西瓜;有些物品价格有较大波动(例如下降3%),却只引起需求量的较小变动(例如1%),则该物品的需求弹性为1/3,像面粉、大米一类的基本必需品就可能如此。
一些物品价格变动幅度与需求变动幅度一致,则其需求弹性为1,例如猪肉就可能如此。
微观经济学把第一种情形称作富有弹性,第二种情形称为缺乏弹性,第三种情形称作单位弹性。
事实上,同一种物品,在不同价格点上的价格弹性不同,在不同价格点上的上升弹性与下降弹性也不同。
例如,当大米价格较低,需求量较大时,其价格上升弹性较大,例如为0.5,即价格上升会引起需求量的较大下降;其价格下降弹性较小,例如为0.2,即价格下降会引起需求量的更较小下降。
当大米价格较高,需求量本来就较小时,其上升弹性就比较小,例如为0.2,即价格进一步上升只能引起需求量的较小下降;而下降弹性则比较大,例如为0.5,即价格下降可引起需求量的较大上升。
这一数量关系可以用供求曲线图来精确表达。
懂得需求弹性有什么意义呢?“弹性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它有助于弄清价格上涨对于收益的影响。
对许多企业来讲,这是个关键问题。
无论是航空公司,还是餐厅或杂志出版社,都需要决定是否值得提高价格,以及较高价格的收益是否能够弥补较低需求的损失。
供给曲线与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在经济学领域中,对供给曲线与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对我们理解市场运作机制以及预测市场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供给曲线是描述产品或服务在不同价格下供给数量关系的图形,而价格弹性则衡量了价格变化对需求或供给的相应变化程度。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供给曲线与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
首先,供给曲线的形态直接影响价格弹性。
根据经济学原理,供给曲线通常表现为正斜率,即价格上升,供给量也随之增加。
然而,具体的供给曲线形态可能因市场结构、生产成本以及政府政策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当供给曲线呈现较陡的上升趋势时,价格弹性较高,产品或服务供给量对价格变化较为敏感。
相反,供给曲线较为平缓时,价格弹性较低,产品或服务供给量对价格变化不那么敏感。
其次,价格弹性对供给曲线的均衡点影响重大。
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即为市场的均衡点,决定着价格和数量的最终确定。
价格弹性的高低会导致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不同,从而影响市场均衡价格与数量。
当价格弹性较高时,即价格对需求或供给的变动产生较大影响时,市场均衡点会偏向于价格低下,供给量较大。
反之,当价格弹性较低时,市场均衡点偏向于价格较高,供给量较少。
因此,价格弹性对供给曲线的均衡点选择具有显著影响。
此外,供给曲线与价格弹性的相互作用对市场波动有所影响。
价格弹性较高时,供给曲线的对应价格变动较大,从而使市场价格波动幅度较大。
而在价格弹性较低的情况下,供给曲线所对应的价格变动相对较小,市场价格波动较为稳定。
因此,供给曲线与价格弹性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市场的波动程度,进而对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产生影响。
在实际的市场运作中,供给曲线与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往往十分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例如,市场竞争程度的不同会改变供给曲线的斜率,从而进一步影响价格弹性。
当市场竞争激烈时,供给曲线较为平缓,价格弹性较低;而当市场竞争较为有限时,供给曲线较为陡峭,价格弹性较高。
此外,生产技术的进步、原材料价格的变化以及政府政策的调整等因素也会对供给曲线与价格弹性产生影响。
供给价格弹性
1.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和公式
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供给价格弹性系数=供给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
Es为正值。
2.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
(1)Es>1,供给富有弹性;(2)Es<1,供给缺乏弹性;(3)Es=1,供给单位弹性;
(4)Es=0,供给完全无弹性;(5)Es=∞,供给完全有弹性。
3.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1)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
(2)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
(3)供给弹性还受到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
(4)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