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29——31页信息窗1第1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3、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选用恰当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剪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 谈话: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剪纸具有装饰性,它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
我们班的社团活动就要学习剪纸,同学们有兴趣吗?2.出示情境图,剪纸的第一步要先裁纸,观察信息窗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同学们在裁纸时遇到了什么问题?这张纸长24厘米,宽18厘米;要想剪成边长是整厘米的正方形并剪完后没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呢?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1. 师:整厘米是指多少厘米?你怎样理解没有剩余?2.提出要求:利用我们手中的学具,一起来摆一摆,用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可以将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小组合作进行,可以将拼摆的结果纪录下来。
学生有的在摆,有的可能在想象。
(二)分析概括,提升数学问题1.讨论: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学生: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最长是6厘米。
2.正方形的边长为什么不能是4厘米、5厘米、7厘米……?3.想一想,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可见只有用边长是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的正方形才能将长方形摆满。
4.那么1、2、3、6与24和18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说:1、2、3、6既是24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5. 24的因数有哪些?18的因数呢?6.引导学生填写下图并重点思考: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哪些因数?(三)1.我们已经找到了24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现在我们可以试着用你喜欢的方法找一找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约分和通分板块一:知识点归纳:1、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1)短除法如: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用短除法)(2)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先将这两个数分解质因数,再从分解的质因数中找出这两个数共有的质因数,共有的质因数相乘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如:27=3×3×3 36=3×3×4 ,则27和36的最大公因数是()。
3、互质数的意义和判断方法: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注意:并不是两个质数才叫互质数,合数和合数也可能成为互质数,判断两个数是否是互质数,就要看他们是不是公因数只有1。
4、互质数的特殊情况:(1)1和任何非0的自然数都是互质数(2)2和任何奇数都是互质数(3)相邻的另个自然数是互质数(4)相邻的两个奇数都是互质数(5)不相同的两个质数都是互质数5、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都特殊情况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当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互质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
6、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他相等,但是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7、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8、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9、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1)分解质因数法:A=2×3×7,B=2×5×3,则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210 )。
(2)短除法10、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特殊情况:(1)如果两个数种较大的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如求13和52的最小公倍数。
(2)如果两个数都是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如: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数。
11、分母相同及分子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方法:(1)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大小比较方法: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2)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大小比较方法:分子相同,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是学习初等数学的重要概念,是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数学应用。
它们两个概念紧密联系,互相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
最小公倍数指的是一组自然数中所有数的乘积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也就是说,它是这些自然数中能同时整除所有数的最小正整数倍数。
最小公倍数常用来有效地求解多个自然数互质关系的最小数,可以用来求解方程组等问题。
最大公因数指一组非零正整数中,最大整数能被它们整除,同时也能整除它们之间的积,被称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可以用来求解多个不是互质关系的数的最大数,可以有效解决多项式的分解式等问题。
如果想快速求解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可以使用辗转相除法或者更好的算法,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
同时,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科学计算中、密码学、网络通信以及金融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是学习初等数学的重要概念,既有着重要的数理意义,又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值得我们加以挖掘与研究。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应用
一、截木棍、截纸片(长方形)类
1、把一张长1米20厘米,宽80厘米的彩纸裁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不允许剩余,至少能裁成几块这样的正方形?
2、有一个长方体,长70厘米,宽50厘米,高45厘米,切成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切后不许有剩余(损耗不计),小正方体木块的棱长最大是多少?照此切开,最后能切成多少个小正方体?
二、平均分组、装箱类
1、六年级3个班,分别有24个人,36个人,42个人参加体育活动,要把他们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每个班同学不能打乱,每组最多可以分多少人?各班可以分成几组?
2、超市仓库里面装着整箱的洗衣粉2010袋,每箱洗衣粉的袋数相等,拿出几箱后还剩1830袋,每箱洗衣粉最多有多少袋?
三、种树、插旗类
1、一个长方形的广场长200米,宽140米,计划在广场的四周种树,广场四个角各种一棵树,并要求相邻两树之间的距离相等
(1)在各个方案中,相邻两树之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在各个方案中,至少要在广场的四周种几棵树?
2、为了迎接世博会,在如图所示的街道右侧等距离地插上彩旗,且要求两端和转弯处都必须要插旗,已知AB长1440米,BC长1680米,那么这条街道最少要插几面彩旗?
C B
A
3、短除法求两个数、三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步骤:
(1)依次除以两个数或三个数的(),直到所得的商()
(2)将所有的()连乘,所得的积就是这两个数或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数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数学2、课时:1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29-32页。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解决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能力目标:⑴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⑵学会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目标: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意义,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学具准备:若干张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若干张边长1—7厘米的各种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剪纸艺术图片,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剪纸作品吗?下面请看大屏幕。
(出示多幅剪纸图片,如贴在窗上的剪纸-------)【百度百科】http://wenku.ba /view/769a767501f69e31433294a7.html师:漂亮吗!师: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具有很强的普及性、装饰性和趣味性。
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与剪纸有关的知识。
(板书:剪纸中的数学)2、出示情景图,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情境图,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生1:4位小朋友在剪纸。
生2:他们已经剪成4幅漂亮的正方形纸花了。
生3:长方形纸的长是18厘米、宽是12厘米。
生4:要求把这张长方形的纸剪成边长是整厘米的正方形。
生5:剪完后没有剩余。
生6: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呢?二、合作探讨,理解意义,学习方法。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知识梳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知识梳理该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知识梳理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它们在因式分解、最简分数化简等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教学反思
对照《课标》的理念和同科组老师上课的经验,我对《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教学作了一点新的尝试。
一、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对于今天学习的内容你有什么猜测?
学生已经学过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这两部分内容有其相似之处,课一开始放手让学生自由猜测,学生通过对已有认知的回忆,必定会催生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从课的实施情况来看,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什么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如何找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为什么是最大公因数不是最小公因数?这一些问题在学生的思考与思维的碰撞中得到了较好的生成。
无疑这样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课堂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二、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之中的机会,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对于今天学习的内容你有什么猜测?”这一问题的包容性较大,不同的学生面对这一问题都能说出自己不同的猜测,学生的差异与个性得到了较好的尊重,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的思想。
不同学生在思考这一问题时都有了自己的见解,在相互补充与相互启发中生成了本课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充分体会了合作的魅力,构建了一个和谐的课堂生活。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知识并不是那么高深莫测、可敬而不可亲。
数学并不可怕,它其实滋生于原有的知识,植根于生活经验之中。
这样的教学无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培养不就是教育最有意义而又最根本的内容吗?
三、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
通过学生的猜测,我把学生的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整理:
(1)什么是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2)怎样找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3)为什么是最大公因数而不是最小公因数?
(4)这一部分知识到底有什么作用?
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织交流,最后让学生自学课本
这样的设计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在与他人合作与交流中逐渐完善了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