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肺结核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继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和主要类型引言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累及肺部,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也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继发性肺结核是指已经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机体在免疫力下降或其他因素影响下,结核病菌重新活跃,导致结核病的再次发作。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继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和主要类型。
一、继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继发性肺结核与原发性肺结核相比,具有以下病变特点:1.病变范围广继发性肺结核病变的范围通常比原发性肺结核广泛。
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往往已经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因此结核病菌容易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传播到全身,导致多个部位的病变。
2.病变程度较重相比原发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程度较重。
这是因为已感染结核病菌的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无法有效控制结核病菌的生长和传播,导致病情进展快、病变程度较重。
3.病变类型多样继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类型较多样。
病变可分为浸润性病变、干酪样坏死和空洞形成等。
浸润性病变是继发性肺结核较早期的表现,主要表现为肺部纤维化和病灶浸润。
干酪样坏死是继发性肺结核较晚期的表现,主要由于结核菌感染导致肺组织中发生干酪样坏死和纤维化。
空洞形成则是在病程进展过程中,干酪样坏死灶溃破形成。
二、继发性肺结核的主要类型继发性肺结核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1.复发型肺结核复发型肺结核是指在治疗完原发性肺结核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结核病菌再次活跃,引起结核病的再次发作。
复发型肺结核病变范围通常较小,多为肺尖、肺下叶或胸膜面的病变,CT影像常表现为干酪样坏死和纤维化。
2.再感染性肺结核再感染性肺结核是指原本未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人,在免疫力下降或其他因素影响下再次感染结核病菌引起的肺结核。
再感染性肺结核的病变范围较原发性肺结核广泛,常见于肺部的各个叶片,病变形式多样。
3.维持性肺结核维持性肺结核是指曾经接受过抗结核治疗的患者,但在治疗未完成或治愈后再度出现结核病的情况。
维持性肺结核病变一般较复发型肺结核范围广,病程长,病变程度较重。
继发性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上海市肺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上海市结核(肺)重点实验室唐神结一、继发性肺结核的影像学特点:继发性肺结核是指因潜伏在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在身体抵抗力下降时,重新生长繁殖,或者与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而重新被传染上的肺部疾病,多见于成年人。
在继发性肺结核中其影像学还可分为:浸润性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干酪性肺炎和结核球等类型。
(一)浸润性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是指因潜伏在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在身体抵抗力下降时,重新生长繁殖,或者与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而重新被传染上的肺部疾病。
浸润性肺结核是最常见的继发性肺结核,多见于成年人。
浸润性肺结核影像学表现有以下特点:(1)好发于肺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但目前下叶基底段结核也不少见;(2)病变可局限也可多肺段侵犯;(3)往往多种形态表现同时存在,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或部分模糊,可伴有纤维化和钙化;也可有空洞,空洞为浸润性肺结核常见的X线征象,其形状和大小不一,可呈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形和多房形等,根据空洞性质及洞壁的情况,大致可将空洞分为薄壁空洞、纤维厚壁空洞、干酪厚壁空洞、无壁空洞、张力空洞及净化空洞等几种类型。
CT肺窗示云雾状、片状、斑片状、斑点状阴影,并能清楚地显示胸片不能发现的空洞;纵隔窗部分或大部分病灶消隐,仅留下少部分密度较高的病灶;(4)CT增强扫描病灶不强化或强化不明显是肺结核重要的影像学特征,也是和肺癌进行鉴别的重要依据;(5)可伴有支气管播散灶,可伴有胸腔积液,胸膜增厚与粘连;(6)病变进展或吸收均较缓慢。
(二)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罹患浸润性肺结核的患者,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及时治疗,往往可形成空洞,并长期迁延不愈,空洞壁逐渐变厚,并可出现纤维化,使病灶发生吸收、修补与恶化、进展交替出现,这就叫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是肺结核的晚期类型。
随着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加强,结核病例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临床上此类病人已逐渐减少。
继发性肺结核根据其病变特点和临床经过可分以下几种类型。
继发性肺结核常多形态并存,以一种为主。
1、局灶型肺结核是继发性肺结核病的早期病变。
X线示肺尖部有单个或多个结节状病灶。
解剖学上病灶常定位于肺尖下2-4cm处,0.5-1cm直径大小。
病灶境界清楚,有纤维包裹。
镜下病变以增生为主,中央为干酪样坏死。
病人常无自觉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
属非活动性结核病。
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2、浸润型肺结核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
多由局灶型肺结核发展而来。
X线示锁骨下可见边缘模糊的云絮状阴影。
病变以渗出为主,中央有干酪样坏死,病灶周围有炎症包绕。
病人常有低热、疲乏、盗汗、咳嗽等症状。
如及早发现,合理治疗,渗出性病变可吸收;增生、坏死性病变,可通过纤维化、钙化而愈合。
如病变继续发展,干酪样坏死扩大(浸润进展),坏死物液化后经支气管排出,局部形成急性空洞,洞壁坏死层内含大量结核杆菌,经支气管播散,可引起干酪性肺炎(溶解播散)。
急性空洞一般易愈合。
经适当治疗后,洞壁肉芽组织增生,洞腔逐渐缩小,闭合,最后形成疤痕组织而愈合;也可通过空洞塌陷,形成条索状疤痕而愈合。
如果急性空洞经久不愈,则可发展为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3、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该型病变有以下特点:①肺内有一个或多个厚壁空洞。
多位于肺上叶,大小不一,不规则。
壁厚可达1cm以上。
镜下洞壁分三层:内层为干酪样坏死物,其中有大量结核杆菌;中层为结核性肉芽组织;外层为纤维结缔组织;②同侧或对侧肺组织,特别是肺小叶可见由支气管播散引起的很多新旧不一、大小不等、病变类型不同的病灶。
愈往下愈新鲜;③后期肺组织严重破坏,广泛纤维化、胸膜增厚并与胸壁粘连,使肺体积缩小、变形,严重影响肺功能,甚至使肺功能丧失。
肺结核球病变空洞与支气管相通,成为结核病的传染源,故此型又有开放性肺结核之称。
如坏死侵蚀较大血管,可引起大咯血,严重者可造成窒息死亡。
空洞突破胸膜可引起气胸或脓气胸。
肺结核分类标准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其分类标准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以及病原学检查结果来进行判断。
一般来说,肺结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原发性肺结核
原发性肺结核是指初次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所引起的肺结核。
该类型的肺结核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因此容易受到结核菌的感染。
2.继发性肺结核
继发性肺结核是指在曾经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的人体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其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而再次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所引起的肺结核。
该类型的肺结核常见于成年人。
3.干酪样肺炎
干酪样肺炎是指在肺部形成干酪样坏死物质,伴随有干酪样物质周围的炎症反应。
该类型的肺结核常见于继发性肺结核。
4.支气管扩张型肺结核
支气管扩张型肺结核是指在肺部形成支气管扩张,伴随有支气管壁增厚和纤维化等改变。
该类型的肺结核常见于继发性肺结核。
5.粟粒型肺结核
粟粒型肺结核是指在全身范围内广泛播散的小型干酪样病灶,通常伴随有全身症状如发热、消瘦等。
该类型的肺结核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6.空洞型肺结核
空洞型肺结核是指在肺部形成空洞,通常伴随有大量干酪样坏死物质和支气管扩张等改变。
该类型的肺结核常见于继发性肺结核。
7.粘连型肺结核
粘连型肺结核是指在胸膜下形成炎性粘连,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胸膜粘连和胸膜挛缩等并发症。
该类型的肺结核常见于继发性肺结核。
8.混合型肺结核
混合型肺结核是指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肺结核。
该类型的肺结核比较罕见,通常需要进行综合治疗。
什么叫做继发性肺结核简介继发性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
它是肺结核的一种形式,与原发性肺结核相对,继发性肺结核是指在先前已被感染过结核杆菌的患者中,由于某种原因,病情恶化或结核杆菌再次活动所导致的再次感染。
本文将详细介绍继发性肺结核的定义、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内容。
定义继发性肺结核是指在曾经感染结核杆菌的患者中,由于人体免疫力下降或其他因素导致结核杆菌再次活动,引起肺部感染的疾病。
它是肺结核的一种表现形式,与原发性肺结核相对。
病因继发性肺结核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免疫力下降:当人体免疫力因各种原因下降时,原本沉睡的结核杆菌可能再次活跃起来,引发肺结核。
2.HIV感染: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导致免疫力下降最常见的原因之一,HIV感染者易于患上继发性肺结核。
3.长期暴露于结核杆菌:长期密切接触结核病人或结核杆菌感染者,也可增加患继发性肺结核的风险。
4.其他疾病的影响:例如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对免疫系统的抑制,增加患继发性肺结核的概率。
症状继发性肺结核的症状与原发性肺结核相似,但更常见于成年人。
常见症状包括:1.咳嗽:持续咳嗽,咳痰可能带有血丝。
2.发热:持续发热,体温升高。
3.盗汗:夜间盗汗,大量出汗。
4.乏力:感到疲倦和虚弱。
5.食欲不振:食欲减退,体重下降。
此外,患者可能还会有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
诊断继发性肺结核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结核菌素试验、胸部X 光检查等多种方法。
具体诊断流程如下:1.病史询问: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感染过结核杆菌,是否有结核病人密切接触等情况。
2.体格检查:包括听诊肺部、测量体温、观察患者一般情况等。
3.结核菌素试验:皮内注射结核菌素后观察反应。
典型的继发性肺结核应出现明显的结核菌素阳性反应。
4.胸部X光检查:通过胸部X光片观察肺部是否有结核病灶。
5.痰涂片检查:采集患者的痰液,镜检发现结核杆菌排泄阳性。
治疗继发性肺结核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结核药物的治疗和支持性治疗。
继发性肺结核
定义:再次感染结核杆菌所引起的肺结核病,多见于成人。
特点:①病变多始于肺尖部,可能与人直立时该部动脉压低、血液循环较差,巨噬细胞较少,且通气不畅,以致局部组织抵抗力较低,加之肺泡内氧分压高,病菌易在该处繁殖有关。
②由于超敏反应,病变发生迅速且剧烈,易发生干酪样坏死;同时免疫反应较强,在坏死灶周围常有以增生为主的病变,形成结核结节。
免疫反应使病变局限化,还可抑制病菌繁殖,防治其沿淋巴道和血道播散,因此肺门淋巴结一般无明显病变,由血源性播散引起的全身粟粒性结核病极少见,由此可以推测案例中的小鱼很有可能是原发型肺结核经过血源播散而引起的结核性脑膜炎。
病变在肺内蔓延主要通过支气管播散,因此空洞形成较为常见。
③病程较长,病变复杂,随着机体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的消长,临床经过常呈波浪状起伏,时好时坏,病变有时以增生变化为主,有时则以渗出、坏死变化为主,常新旧病变交杂存在。
类型:①局灶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病的早期病变,无活动性。
右肺较多,以增生为主,中央为干酪样坏死,周围有纤维组织包裹。
案例中的爷爷可以排除此类。
②浸润性肺结核:最常见,活动性肺结核病,多由局灶型肺结核发展而来。
常位于肺尖部或锁骨下肺组织,以渗出为主,中央有干酪样坏死。
临床上患者常有结核中毒症状,如午后低热、盗汗、疲乏无力、食欲缺乏、消瘦、咳嗽等症状。
如及早发现,合理治疗,可以转为吸收好转期或硬结钙化期;若患者免疫力低或未及时治疗,则转为浸润进展期,坏死物液化后经支气管排出,形成急性空洞。
坏死物中有大量病菌,液化坏死物经支气管播散,引起干酪样肺炎,此为溶解播散期。
急性空洞经适当治疗,洞壁肉芽组织增生使洞腔逐渐缩小、闭合,最后形成瘢痕而痊愈;若经久不愈,则可发展为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③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晚期,肺内多个厚壁空洞,洞壁分三层:内层为干酪样坏死物,含大量病菌;中层为结核性肉芽组织;外层为纤维结缔组织。
后期肺组织严重破坏,广泛纤维化,最终肺体积缩小,变形、变硬、胸膜广泛增厚并与胸壁粘连,严重影响肺功能,演变为硬化型肺结核。
一般表现为结核中毒症状。
由于空洞与支气管相通,成为结核病的重要传染源,故又有开放性肺结核之称。
④干酪样肺炎:由浸润型肺结核恶化进展而来,或由急、慢性空洞内细菌经支气管播散所致。
肺叶肿大实变,切面黄色干酪样,坏死物液化排出后可有急性空洞形成。
肺内广泛的干酪样坏死,周围肺泡腔内有大量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
临床上起病急剧,病情危重,中毒症状明显,病死率高。
案例中的爷爷可以排除此病。
⑤结核球:孤立的有纤维包裹的境界分明的球星干酪样坏死灶,多为单个,常位于肺上叶。
本型为相对静止的病变,可保持多年而无进展,临床上多无症状。
但也可恶化进展,表现为干酪样坏死灶扩大、液化、溃破包膜、经支气管播散和形成空洞。
治疗:
一般处理:休息,加强营养,对症治疗
药物处理:遵循五个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首先行三联或四联抗结核治疗,继而根据痰培养药敏的结果调整用药。
三联抗结核治疗:异烟肼0.3 po qd
利福平0.45 po qd
链霉素0.75 im qd (皮试)
四联抗结核治疗:在三联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乙胺丁醇
乙胺丁醇0.25 po tid
手术处理:
适应证:①厚壁空洞、张力空洞、巨大空洞及下叶空洞;②结核球及难以与肺癌鉴别的球形病灶;③肺叶或一侧全肺毁损;④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或支气管扩张;⑤反复或持续咯血,内科治疗无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定出血部位者;⑥久治不愈的慢性纤维干酪型肺结核,病灶局限于肺叶内、胸廓成形术后仍有排菌、可疑块状阴影或原因不明的肺不张。
禁忌证:①肺结核正在扩展或处于活动期;②一般情况和心肺功能代偿能力差;③切除病肺后将严重影响呼吸功能;④合并肺外其他脏器结核病,病情仍在进展恶化。
《外科临床医嘱手册第4版》汤文浩2010.05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外科临床处方手册》刘长建2009.04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肺结核》张玲2010.06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病理学第2版》陈杰李甘地2011.06 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