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继发性肺结核病
- 格式:pdf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11
继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和主要类型引言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累及肺部,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也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继发性肺结核是指已经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机体在免疫力下降或其他因素影响下,结核病菌重新活跃,导致结核病的再次发作。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继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和主要类型。
一、继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继发性肺结核与原发性肺结核相比,具有以下病变特点:1.病变范围广继发性肺结核病变的范围通常比原发性肺结核广泛。
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往往已经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因此结核病菌容易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传播到全身,导致多个部位的病变。
2.病变程度较重相比原发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程度较重。
这是因为已感染结核病菌的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无法有效控制结核病菌的生长和传播,导致病情进展快、病变程度较重。
3.病变类型多样继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类型较多样。
病变可分为浸润性病变、干酪样坏死和空洞形成等。
浸润性病变是继发性肺结核较早期的表现,主要表现为肺部纤维化和病灶浸润。
干酪样坏死是继发性肺结核较晚期的表现,主要由于结核菌感染导致肺组织中发生干酪样坏死和纤维化。
空洞形成则是在病程进展过程中,干酪样坏死灶溃破形成。
二、继发性肺结核的主要类型继发性肺结核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1.复发型肺结核复发型肺结核是指在治疗完原发性肺结核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结核病菌再次活跃,引起结核病的再次发作。
复发型肺结核病变范围通常较小,多为肺尖、肺下叶或胸膜面的病变,CT影像常表现为干酪样坏死和纤维化。
2.再感染性肺结核再感染性肺结核是指原本未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人,在免疫力下降或其他因素影响下再次感染结核病菌引起的肺结核。
再感染性肺结核的病变范围较原发性肺结核广泛,常见于肺部的各个叶片,病变形式多样。
3.维持性肺结核维持性肺结核是指曾经接受过抗结核治疗的患者,但在治疗未完成或治愈后再度出现结核病的情况。
维持性肺结核病变一般较复发型肺结核范围广,病程长,病变程度较重。
新版结核病分类及肺结核诊断标准
新版的结核病分类主要根据病变部位、类型和严重程度等因素进行分类,包括以下主要类型:
原发性肺结核:为原发结核感染所致的临床病症,包括原发性综合征及胸内淋巴结结核。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包括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及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继发性肺结核:是肺结核中的一个主要类型,包括浸润性、纤维空洞及干酪性肺炎等。
结核性胸膜炎:临床上已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胸膜炎,包括结核性干性胸膜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脓胸。
其他肺外结核:按部位及脏器命名,如骨关节结核、结核性脑膜炎、肾结核、肠结核等。
对于肺结核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典型肺结核临床症状和胸部X线表现。
抗结核治疗有效。
可排除其他非结核性肺部疾病。
PPD强阳性,血清抗结核抗体阳性。
肺外组织病理证实结核病变。
支气管或肺部组织病理证实结核病变。
具备上述标准中的3项或以上者可确诊为肺结核。
另外,对于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包括需要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脓毒症休克经积极液体复苏后仍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等。
继发性肺结核定义:再次感染结核杆菌所引起的肺结核病,多见于成人。
特点:①病变多始于肺尖部,可能与人直立时该部动脉压低、血液循环较差,巨噬细胞较少,且通气不畅,以致局部组织抵抗力较低,加之肺泡内氧分压高,病菌易在该处繁殖有关。
②由于超敏反应,病变发生迅速且剧烈,易发生干酪样坏死;同时免疫反应较强,在坏死灶周围常有以增生为主的病变,形成结核结节。
免疫反应使病变局限化,还可抑制病菌繁殖,防治其沿淋巴道和血道播散,因此肺门淋巴结一般无明显病变,由血源性播散引起的全身粟粒性结核病极少见,由此可以推测案例中的小鱼很有可能是原发型肺结核经过血源播散而引起的结核性脑膜炎。
病变在肺内蔓延主要通过支气管播散,因此空洞形成较为常见。
③病程较长,病变复杂,随着机体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的消长,临床经过常呈波浪状起伏,时好时坏,病变有时以增生变化为主,有时则以渗出、坏死变化为主,常新旧病变交杂存在。
类型:①局灶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病的早期病变,无活动性。
右肺较多,以增生为主,中央为干酪样坏死,周围有纤维组织包裹。
案例中的爷爷可以排除此类。
②浸润性肺结核:最常见,活动性肺结核病,多由局灶型肺结核发展而来。
常位于肺尖部或锁骨下肺组织,以渗出为主,中央有干酪样坏死。
临床上患者常有结核中毒症状,如午后低热、盗汗、疲乏无力、食欲缺乏、消瘦、咳嗽等症状。
如及早发现,合理治疗,可以转为吸收好转期或硬结钙化期;若患者免疫力低或未及时治疗,则转为浸润进展期,坏死物液化后经支气管排出,形成急性空洞。
坏死物中有大量病菌,液化坏死物经支气管播散,引起干酪样肺炎,此为溶解播散期。
急性空洞经适当治疗,洞壁肉芽组织增生使洞腔逐渐缩小、闭合,最后形成瘢痕而痊愈;若经久不愈,则可发展为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③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晚期,肺内多个厚壁空洞,洞壁分三层:内层为干酪样坏死物,含大量病菌;中层为结核性肉芽组织;外层为纤维结缔组织。
后期肺组织严重破坏,广泛纤维化,最终肺体积缩小,变形、变硬、胸膜广泛增厚并与胸壁粘连,严重影响肺功能,演变为硬化型肺结核。
继发性肺结核根据其病变特点和临床经过可分以下几种类型。
继发性肺结核常多形态并存,以一种为主。
1、局灶型肺结核是继发性肺结核病的早期病变。
X线示肺尖部有单个或多个结节状病灶。
解剖学上病灶常定位于肺尖下2-4cm处,0.5-1cm直径大小。
病灶境界清楚,有纤维包裹。
镜下病变以增生为主,中央为干酪样坏死。
病人常无自觉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
属非活动性结核病。
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2、浸润型肺结核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
多由局灶型肺结核发展而来。
X线示锁骨下可见边缘模糊的云絮状阴影。
病变以渗出为主,中央有干酪样坏死,病灶周围有炎症包绕。
病人常有低热、疲乏、盗汗、咳嗽等症状。
如及早发现,合理治疗,渗出性病变可吸收;增生、坏死性病变,可通过纤维化、钙化而愈合。
如病变继续发展,干酪样坏死扩大(浸润进展),坏死物液化后经支气管排出,局部形成急性空洞,洞壁坏死层内含大量结核杆菌,经支气管播散,可引起干酪性肺炎(溶解播散)。
急性空洞一般易愈合。
经适当治疗后,洞壁肉芽组织增生,洞腔逐渐缩小,闭合,最后形成疤痕组织而愈合;也可通过空洞塌陷,形成条索状疤痕而愈合。
如果急性空洞经久不愈,则可发展为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3、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该型病变有以下特点:①肺内有一个或多个厚壁空洞。
多位于肺上叶,大小不一,不规则。
壁厚可达1cm以上。
镜下洞壁分三层:内层为干酪样坏死物,其中有大量结核杆菌;中层为结核性肉芽组织;外层为纤维结缔组织;②同侧或对侧肺组织,特别是肺小叶可见由支气管播散引起的很多新旧不一、大小不等、病变类型不同的病灶。
愈往下愈新鲜;③后期肺组织严重破坏,广泛纤维化、胸膜增厚并与胸壁粘连,使肺体积缩小、变形,严重影响肺功能,甚至使肺功能丧失。
肺结核球病变空洞与支气管相通,成为结核病的传染源,故此型又有开放性肺结核之称。
如坏死侵蚀较大血管,可引起大咯血,严重者可造成窒息死亡。
空洞突破胸膜可引起气胸或脓气胸。
继发性肺结核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继发性肺结核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继发性肺结核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继发性肺结核如何诊断鉴别,继发性肺结核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继发性肺结核常见检查:常见检查:胸部平片、血浆结合球蛋白半定量测定*一、检查实验室检查一病原学检查:细菌学检查阳性是确诊的依据。
为提高痰菌检出率,应查痰3次以上。
若痰菌阴性可行纤维支气管镜下刷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查抗酸杆菌及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可提高阳性率。
标本来源有痰液、高渗盐水超声雾化导痰、下呼吸道采样、支气管冲洗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 、肺及支气管活检标本。
由于痰标本采取方便、简单 , 常作为临床首选的检查。
直接涂片方法简单、快速 , 但敏感性不高 , 应作为常规检查方法;涂片染色阳性只能说明抗酸杆菌存在 , 不能区分是结核菌还是非结核分枝杆菌。
鉴于我国非结核分枝杆菌发病较少, 故检出抗酸杆菌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分离培养法灵敏度高于涂片镜检法 , 可直接获得菌落 ,便于与非结核分枝杆菌鉴别 , 是结核病诊断金标准。
二、结核菌素(PPD-G 5U)皮肤试验是判断机体是否受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重要手段。
当强阳性表示机体处于超过敏状态,发病率高,可作为临床诊断结核病的一项参考指标。
三、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如聚合酶链反应(PCR):研究结果显示 : 痰液PCR +探针检测可获得比涂片镜检明显高的阳性率和略高于培养的阳性率 , 且省时快速 , 成为结核病病原学诊断重要参考 ,但临床应用中也存在少数假阳性和假阴性一些技术问题。
四、血清抗结核抗体检查:已成为结核病快速辅助诊断手段 , 但临床应用中仍存在特异性欠强 , 菌阴肺结核敏感性低的问题 ,尚需进一步研究。
X 线检查X 线影像学对肺结核诊断有重要参考意义。
(1)继发性肺结核的胸部X线表现继发性肺结核胸部 X 线表现并无特异性,但常有如下特点 : 病变多发生在肺上叶尖后段、肺下叶背段,多肺段侵犯常见 ( 少数病变也可局限 ),X 线影像常呈多形态表现共存 ( 同时呈现渗出、增殖、纤维和干酪性病变 ) , 可伴有钙化,易合并空洞 , 常伴有同侧或对侧支气管播散灶 , 空洞或病灶内侧可有引流支气管征。
标准•引言•结核病概述•2024结核病最新分类标准•不同类型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目录•结核病预防和控制策略•结核病分类标准的意义和影响引言目的和背景更新结核病分类标准适应新的疫情形势结核病分类的重要性指导临床实践促进科研和交流加强防控措施结核病概述结核病的定义和病原学定义病原学结核病的流行病学和危害流行病学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
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和耐药菌株的出现,结核病发病率有所上升。
危害结核病可导致患者长期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咯血、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同时,结核病还具有传染性,可对社会造成公共卫生问题。
2024结核病最新分类标准全球结核病疫情形势严峻,需要更加精细化、科学化的分类标准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结核病的认识不断深入,原有分类标准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世界卫生组织(WHO)组织专家团队,经过广泛调研和深入讨论,制定了2024年最新的结核病分类标准。
010203分类标准的制定背景和过程分类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提出了针对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的特殊诊断和治疗建议,体现了分类标准的全面性和人性化。
不同类型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发性肺结核症状咳嗽、咳痰、发热、盗汗等诊断X线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痰液检查等治疗抗结核药物治疗,如异烟肼、利福平等,疗程一般为6个月症状高热、寒战、盗汗、肝脾肿大等诊断血液检查、X线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等治疗抗结核药物治疗,如异烟肼、利福平等,疗程根据病情而定,一般需要6个月以上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症状诊断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症状诊断治疗结核病预防和控制策略预防接种和健康教育推广卡介苗接种01开展健康教育02加强学校防控03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加强症状监测规范诊断流程合理用药和治疗管理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完善防治网络建立健全结核病防治网络,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社区服务机构等,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