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环境感觉知觉与认知
- 格式:ppt
- 大小:8.19 MB
- 文档页数:82
感觉知觉认知的区别与联系摘要:一、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1.定义及概念2.功能与作用3.相互关系二、认知的区别与联系1.定义及概念2.功能与作用3.相互关系三、感觉、知觉与认知的综合阐述1.感觉与知觉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2.认知对感觉和知觉的整合与提升3.感觉、知觉与认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正文:感觉、知觉和认知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三种重要方式,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一、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1.定义及概念感觉是我们大脑对客观刺激的一种自然反应,它是通过五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接收外部信息的过程。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和解释的过程,它是对客观事物外部特征和内在意义的认识。
知觉是基于感觉之上的一种认知活动。
2.功能与作用感觉主要负责收集外部信息,是认知过程的起点。
感觉信息有助于我们了解周围的环境,做出适应性的行为。
知觉则是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形成对外部事物的认识。
知觉使我们能够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3.相互关系感觉和知觉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感觉为知觉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知觉则对感觉信息进行整合和解释,使我们对客观事物有更深刻的认识。
感觉和知觉共同构成了认知的基础。
二、认知的区别与联系1.定义及概念认知是指我们对感觉和知觉加工后的信息进行进一步处理,包括记忆、思考、判断、推理等心理过程。
认知是我们对外部事物进行深度理解的过程。
2.功能与作用认知使我们能够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从而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知有助于我们总结经验、提炼规律,从而指导我们的行为。
3.相互关系认知与感觉和知觉的关系密切。
感觉和知觉为我们提供了认知的基础材料,而认知则是对这些材料进行深度加工和处理的过程。
认知使我们对事物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三、感觉、知觉与认知的综合阐述1.感觉与知觉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感觉和知觉是认知过程的基础,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外部信息。
第二章知觉第一节知觉概述一知觉的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例:当我们行走在林荫道上,不仅看到各种颜色,听到各种声音,闻到各种气味,而且认识到这是美丽的街心花园,那是汽车在行驶,人群川流不息,即在我们头脑中产生了花园、汽车、人群的整体形象。
这就是知觉。
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都是我们对现实的感性反映形式。
离开了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直接作用,既不能产生感觉,也不能产生知觉。
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过程。
外部世界的大量刺激冲击我们的感官,我们倾向于有选择地输入信息,把感觉信息整合、组织起来,形成稳定、清晰的完整映象。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观事物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这些加工过程提供额外的解释,成功地为我们在环境中导航。
二知觉的生理机制50年代以来,由于感受野的研究,人们对神经系统的分析、综合的功能,有了新的进一步的了解。
在人的神经系统的不同水平上,存在着各种特征觉察器,它们分别对客观事物的各种特性或属性作出反应。
在进行特征觉察的同时,人的神经系统也在不同水平和不同层次上实现着对刺激性质的整合和综合。
以视觉系统为例,外侧膝状体细胞在网膜上的感受野为“中心周围”对抗的圆形感受野,它接受来自网膜感觉器和视神经节细胞的输入信息,并对细小的光点敏感。
当一系列外侧膝状体细胞会聚到同一“皮层简单细胞”上,并和这个细胞发生突触联系时,便形成了皮层细胞左一右排列的感受野,它对光棒或直线敏感。
在这里,皮层细胞又整合了外侧膝状体输入的信息,并对直线作出反应。
在皮层细胞更高的层次(复杂细胞和超复杂细胞)上,由于皮层细胞的整合水平的提高,因而对刺激特征的分析也变得更概括、更一般化了。
现代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心理学揭示了大脑皮层不同区域的分析、综合机能。
感觉皮层的一级区实现着对外界信息的初步分析和综合。
这些区域受到损伤,将引起某种感觉的丧失。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儿童学习1.1 儿童学习的心理机制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到感知、认知、记忆、思维等多个心理机制。
在幼儿教育中,了解幼儿学习的心理机制对于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感知与知觉感知是指通过感官获取外界信息的过程,而知觉是指在个体的认知过程中将感知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
儿童通过感官接受环境刺激,以知觉为基础构建对环境的认识,这对于儿童学习语言、认知、情感、行为习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记忆与记忆策略记忆是指保存、获取和再现过去信息的心理过程。
学习的效果与个体的记忆能力、记忆策略密切相关,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记忆策略,如联想、复述、重复等方法,以加强幼儿的记忆。
(3)思维与认知思维是指个体在认识、思考、推理、判断、分析等方面的心理过程,而认知则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儿童依靠思维和认知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因此在教育中,教师应该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知识。
1.2 儿童学习的影响因素儿童的学习成果不仅受个体心理机制的影响,还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个体的遗传基础、家庭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
学习过程中这些因素的不同影响程度可能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儿童学习的影响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育策略。
(1)遗传因素儿童的遗传基础影响其学习方面的表现。
例如,遗传因素会影响学习兴趣、认知速度、学习记忆等方面,因此教师需要理解具体个体的遗传特点,针对性地制定教育策略。
(2)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学习影响较大。
例如,家长对儿童的鼓励和支持、家庭的读书氛围、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等都会影响儿童的学习成果。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儿童的学习计划。
(3)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对于儿童学习也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文化传统、学习目标等都会影响儿童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涵。
环境心理学复习题名词解释:1)感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根据刺激的来源可分为内部和外部感觉两类。
2)认知地图: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类似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
3)个人空间:根据人体的移动而移动,依据个人所意识到的不同情境而胀缩,是个人心理上所需要的最小空间范围,他人对这一空间侵犯会引起个人的焦虑和不安。
4)知觉定势:个人的知识、兴趣、经验,别人的言语指导或环境的暗示,会促使直觉判断的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心理准备状态而具有某种倾向性,心理学中称这种倾向性为知觉定势。
5)注意(及注意的广度):注意,通常是指选择性注意,即注意是有选择的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
它是人的感觉(视觉、听觉、味觉等)和知觉(意识、思维等)同时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指向和集中(对其他因素的的排除)。
6)内部密度与外部密度:内密度指每一房间或每幢住宅中的居民的人数,外密度是指每英亩中居民、住宅和建筑物的数量。
密度是一种客观的实际状态,可以用某种格式度量。
7)公共意象图:是许多人对同一环境个人认知地图的交集。
反映了某一群体对特定环境的共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环境的特征,被试范围越广环境特征越有代表性。
8)唤醒:指的是一种警觉状态,表示个体在心理和生理上(主要表现在自主神经系统)是否做好了反应的准备。
唤醒是指在刺激作用下通过脑干的网状结构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同时加强肌肉的紧张状态。
9)应激:令人不愉快的刺激所引起的紧张反应称为应激。
10)心理对抗:当人感觉环境事件约束自己的行为时,会产生一种不愉快的情感,这时人所作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试图重新建立对情景的控制。
11)习得性失助感:习得性无助指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
一旦产生这种心态,便会放弃一切可能的努力而陷入被动无奈的境地。
12)人格: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了个体独具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贵州大学衔接考试环境心理学考试大纲课程代码:05339课程目标:一、课程的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专业(本科)考试计划中的一门专业课程。
是在学习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原理之后,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特别是适应环境和设计环境方面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应用性很强的一门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特点,涉及的学科较多,综合性和跨学科特点明显。
因此,在学习中一定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方面要掌握基本概念,理解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理解和掌握环境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及研究方法,并能够应用这些基本原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和建议。
1.掌握环境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2掌握影响人们环境认知的物理因素和社会生态因素以及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3.能够运用环境心理学知识解决和处理不同的环境设计中所出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4.了解全球环境问题以及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的基本策略与措施。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1.本课程要用到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方面的知识可在心理学基础课程中获得。
2.与社会心理学联系密切。
社会心理学主要强调社会环境,而环境心理学主要强调物理环境。
第一章感觉、知觉与认知第一节感觉(识记)第二节知觉与认知(识记)第三节知觉研究与环境设计(了解)第二章环境知觉第一节格式塔知觉理论(识记)第二节概率知觉理论(了解)第三节生态知觉理论(了解)第四节基于多学科的研究(了解)第三章环境认知第一节认知地图研究概述(掌握)第二节空间定向(掌握)第三节认知距离(掌握)第四节城市和区域公共意象研究实例(了解)第四章环境一行为关系的理论第一节唤醒理论(了解)第二节环境应激理论(掌握)第三节适应水平理论(识记)第四节行为场景理论(了解)第五章噪声、拥挤和空气污染第一节噪声(了解)第二节拥挤(了解)第三节空气污染(掌握)第六章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第一节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了解)第二节私密性(了解)第三节领域性(了解)第七章城市环境的体验和认知第一节城市环境体验的特点和差异(了解)第二节与城市环境体验有关的若干问题(了解) 第三节城市意象的后续研究(了解)第八章场所的评价意象第一节场所外观评价意象综述(了解)第二节影响评价反应的因素(了解)第三节实例研究:校园评价意象(了解)第四节两个主城区的评价意象(了解)第九章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第一节外部空间活动研究综(了解)第二节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识记)第三节城市外部公共空间研究实例(了解)第四节基于行为的设计建议(掌握)第十章城市环境的影响及相关讨论第一节城市环境影响的理论假设(识记)第二节城市环境影响的研究例证(了解)第三节城市实际问题讨论(了解)第十一章建筑环境与行为第一节建筑学中的一般应用(了解)第二节建筑体验研究概述(了解)第三节建筑认知研究概述(掌握)第四节特定建筑类型与行为(了解)。
(完整版)环境心理学11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环境心理学的主要特点为:1、把环境——行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强调环境—-行为关系是一种交互作用关系。
2、几乎所有的研究课题都以实际问题为取向.即都计划用来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其基础理论和内容都直接来源于实际研究.3、具有浓厚的多学科性质.4、以现场研究为主,采用来自多学科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折中研究方法.第一章 感觉、知觉与认知第一节 感 觉 感觉是意识和心理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人脑与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
一、 感觉的特点(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2)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
(3)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二、感觉刺激的重要性对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觉的生活是不可忍受的。
在缺乏刺激的环境中不仅会引起厌烦,还会产生强烈的痛苦,并有损于健康。
三、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一)刺激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人的感受器具有不同的形态构造,执行着各自不同的职能。
它们各自具有特定的适宜刺激物,只对各自的适宜刺激产生最大的感受力,从而产生清晰的、有一定意义的感觉.平时人们最重视的是视觉与听觉,其次是嗅觉、味觉、肤觉,事实上人的感觉不只上述五种,还有动觉与平衡觉等。
(二)感觉阈值:并非任何强度的刺激都会引起感觉,例如人听不到远处微弱的声音,感觉不到飘落到皮肤上的尘埃微粒,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下绝对感觉阈值.当刺激强度超过某种限度时,所引起的就不再是正常感觉而是痛觉,例如过强的听觉刺激和触觉刺激引起的效果都是痛觉,这个能引起感觉的最大刺激量称上绝对感觉阈值,从下阈值到上阈值之间的强度,就是人能产生感觉的刺激范围。
(三)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一般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以及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把注意分为三种类型: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有意注意(有一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和有意后注意(事先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环境心理学第一部分环境心理学导论第二部分环境的感知与认知第三部分环境中人的行为第四部分环境心理学与设计第一章环境心理学导论一、心理学基础1.心理学是什么?展过程。
心理学(Psychology)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
2.心理学的发展:2000年前,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提出了四种人格,之后古希腊的盖伦提出了气质这一概念,用气质代替人格,形成四种气质。
19世纪前,心理学属于哲学范畴。
19世纪中叶,开始引入实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方式,使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德国的韦伯,研究出著名的韦伯定律。
也叫阈限定律。
1860年,德国的费希纳开创心理物理学,德国的艾宾浩斯开创记忆的实验研究。
1879年,德国的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研究,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3.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4.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心理的产生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以人的心理为主要研究对象。
心理现象: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
4.心理产生的标志是什么?心理现象产生了,就会有心理产生。
感觉产生的最早又能发展出其他心理现象,感觉就是心理诞生的标志。
5.心理学的分类(12大类)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劳动心理学、文艺心理学、体育运动心理学、航空航天心理学、组织管理心理学、临床或医学心理学、司法与犯罪心理学(1)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一般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研究。
(普通心理学按照心理活动的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还可分为感觉心理学、知觉心理学、记忆心理学、注意心理学、思维心理学、言语心理学、情绪心理学、动机心理学、智能心理学、气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分支基础学科)。
(2)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是从人体生理和神经生理、神经解剖、神经生物化学等方面进行关于心理的生理基础和机制研究的学科,是心理学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