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洛西汀与文拉法辛治疗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症的对照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23.05 KB
- 文档页数:1
观察度洛西汀联合阿立哌唑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观察度洛西汀联合阿立哌唑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5月收治84例伴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
对照组采用度洛西汀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度洛西汀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SAS、HAMA、PSQ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S、HAMA、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2.9%)显著高于对照组(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伴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予以度洛西汀联合阿立哌唑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抑郁症;睡眠障碍;度洛西汀联合阿立哌唑临床效果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duloxetine combined with aripipr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omatic depression[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uloxetine combined with aripipr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omatic depression.Methods a total of 84 patients with somatic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8 to May 2019 were selected as study subjects and randomly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2 patient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uloxetin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uloxetine combined with aripiprazole, and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difference in SAS, HAMA and PSQI scores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0.05);After treatment, SAS, HAMA and PSQI scores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effective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92.9%)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73.8%),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Duloxetine combined with aripiprazole has a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somatic depression, and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ir depressive symptoms.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 】: depression;Sleep disorders;Clinical effect of duloxetine combined with aripiprazole抑郁症常伴有躯体症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药物的反应有所不同,版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的药物反应效果较差。
度洛西汀与文拉法辛治疗广泛性焦虑对照研究韩刚亚;郭伟;杨涛【摘要】目的:比较度洛西汀与文拉法辛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90例广泛性焦虑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度洛西汀组和文拉法辛组各45例,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评定临床疗效,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经过8周治疗,度洛西汀组和文拉法辛组有效率分别为84.44 %和82.22 %,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度洛西汀和文拉法辛对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期刊名称】《临床精神医学杂志》【年(卷),期】2010(020)001【总页数】2页(P42-43)【关键词】度洛西汀;文拉法辛;广泛性焦虑症【作者】韩刚亚;郭伟;杨涛【作者单位】434000,湖北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434000,湖北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7度洛西汀与文拉法辛同属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双重抑制剂(SNRIs),这两种药物均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度洛西汀在我国尚未正式批准用于 GAD的治疗,为了探讨度洛西汀对 GAD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本文拟以文拉法辛缓释胶囊为对照,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为 2008年 1月至 2009年 6月我院心理科住院的首发或复发患者,至少有 1个月的清洗期以排除其他药物的干扰。
入组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版广泛性焦虑诊断标准;②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14项(HAMA)总分≥14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17项(HAMD)<17分;③年龄 18~60岁;④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药物或酒精过敏、妊娠或哺乳妇女。
度洛西汀与米氮平治疗伴躯体形式疼痛的抑郁症的疗效研究发表时间:2013-02-20T11:50:49.6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0期供稿作者:张国芳[导读] 鼻软骨炎为首发症状需与鼻部感染、韦格纳肉芽肿、先天性梅毒、淋巴瘤等鉴别,必要时有助于鉴别诊断。
张国芳(江苏省常州市德安医院精神科 213003)【摘要】目的观察度洛西汀与米氮平治疗伴躯体形式疼痛抑郁症的疗效。
方法 40例伴有躯体形式疼痛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度洛西汀组(20例)和米氮平组(20例),观察8周。
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疗效。
结果组内比较显示,度洛西汀组和米氮平组均能有效改善抑郁症状,而组间比较显示,,度洛西汀组与文拉法辛组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4周及第8周的HAMD、HAMA及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对伴有躯体形式疼痛的抑郁症患者,度洛西汀及米氮平均有效,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有待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度洛西汀米氮平抑郁症躯体形式疼痛【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0-0232-02 既往研究发现30%到60%的抑郁症患者伴有躯体形式疼痛,该类患者常常以疼痛作为求诊的主诉[1]。
研究发现,度洛西汀对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均有抑制作用,故对伴有躯体形式疼痛症状的抑郁具有良好疗效[2,3]。
与度洛西汀相似,米氮平同样对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均有抑制作用,本研究拟探讨度洛西汀与米氮平在治疗伴躯体形式疼痛的抑郁症方面的疗效差异。
1.对象和方法对象我院2010年01月到2011年5月门诊和住院患者。
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2)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17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14分;(3)伴有一处或多处躯体形式疼痛如头痛、背痛及腹部不适感,病程参照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标准中的病程标准,要求大于6周;(4)入组前2周未服用过抗抑郁药;(5)年龄18~50岁。
度洛西汀、文拉法辛及阿米替林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7-05-27T13:58:34.33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1期作者:李忠玲[导读]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是精神分裂症常见并发症之一,具体是指在最近1年内确诊为精神分裂症。
(佳木斯精神病人福利院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摘要】目的:研究比较度罗西汀、文拉法辛、阿米替林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各40例患者。
其中A组给予度罗西汀治疗、B组给予文拉法辛治疗、C组给予阿米替林治疗。
结果:治疗前后各时期患者CDSS、HAMD、BPRS评分差异不明显,同样治疗后各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也不明显,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
另外,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B组为17.5%,两者差异不明显,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
但A组与B组明显低于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度罗西汀、文拉法辛、阿米替林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临床效果相当,但度罗西汀、文拉法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度罗西汀;文法拉辛;阿米替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1-0084-02 前言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是精神分裂症常见并发症之一,具体是指在最近1年内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精神病性症状好转而未痊愈时出现抑郁症状。
临床主要症状包括:少言、兴趣下降、失眠、精力不足,及有罪恶感、自杀观念,如果不将抑郁治愈可能引起精神分裂的再次复发,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及正常的工作学习。
为更好的治疗该疾病,本文对度罗西汀、文拉法辛、阿米替林三种药物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A组,25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
对比度洛西汀和文拉法辛治疗伴有躯体疼痛的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了解伴有躯体疼痛的抑郁症应用度洛西汀和文拉法辛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3月本院接收抑郁症患者81例为研究样本,根据系统分配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对照组40例)。
前者应用度洛西汀,后者应用文拉法辛,对比二者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焦虑或躯体化、认知障碍、睡眠障碍、绝望感)比对照组更低(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2.68)与对照组(87.50)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比对照组更低(P<0.05)。
结论:伴有躯体疼痛的抑郁症应用度洛西汀和文拉法辛治疗的效果相同,但是度洛西汀比文拉法辛更适合治疗躯体疼痛。
【关键词】度洛西汀;文拉法辛;伴有躯体疼痛的抑郁症抑郁不仅是精神上的症状,而且身体上也会出现很多症状。
香港CHENGFM等机构调查显示,在医院里,最普遍表现是疲劳(90%)和痛苦(89%)。
调查显示,躯体处于长期痛苦状态,与忧郁症有相似地方[1]。
度洛西汀作为一种新型药剂,可以提高去甲肾上腺素能和5-HT能传递质系统的神经传递能力[2]。
本研究意在了解伴有躯体疼痛的抑郁症应用度洛西汀和文拉法辛治疗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1月-2022年3月本院接收抑郁症患者81例为研究样本,根据系统分配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对照组40例)。
观察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18例、21例。
年龄区间为(21-55)岁,平均年龄为(42±6.87)岁,病程3.2-35.9个月,平均为(11.2±6.7)个月。
对照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23例、19例。
年龄区间为(20-56)岁,平均年龄为(45±6.56)岁,病程3.1-36.5个月,平均为(10.5±6.8)个月。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 >0.05),具有一定可比性。
度洛西汀与文拉法辛对初诊抑郁症患者r性功能影响的对照试验贺玉岭【摘要】目的:设计对照试验对比初诊抑郁症患者实施度洛西汀与文拉法辛治疗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以94例初诊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顺序编号后利用随机数表分为甲组和乙组,各47例,分别给予度洛西汀与文拉法辛治疗.将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抑郁、性功能评分变化、安全性作为观察指标,借助SPSS20.0软件检验组间差异.结果:甲组和乙组临床效果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者总有效率与后者相近(P>0.05);治疗前、后两组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抑郁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甲组性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乙组评分无显著变化(P>0.05),且治疗后乙组性功能评分均远高于甲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度洛西汀与文拉法辛对初诊抑郁症患者均有理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且均能显著控制抑郁情绪,但是前者对性功能的影响严重,因此建议使用文拉法辛治疗.【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8(031)016【总页数】3页(P2413-2415)【关键词】度洛西汀;文拉法辛;抑郁症;性功能;安全性【作者】贺玉岭【作者单位】河南省开封市第五人民医院精神科 47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抑郁症是精神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和中老年人群中。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社会生活压力的与日俱增,抑郁症的发生率也逐年增长,甚至有部分重度抑郁症患者存在攻击和自杀行为,危害自身身心健康的同时也成为了家庭和社会的不安定因素[1]。
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持久存在显著的心境低落,情绪消沉,甚至有患者伴有自卑、悲观厌世、悲痛欲绝的情绪,可随着病情进展发生木僵和运动型激越,出现幻觉和妄想表现。
度洛西汀与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摘要】目的比较度洛西汀与文拉法辛治疗不同症状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126例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按不同主诉(精神症状或躯体症状)分为两组,每一组再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度洛西汀和文拉法辛治疗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
结果在以精神症状为主的患者中,度洛西汀组与文拉法辛组的显效率分别为73.3%和74.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以躯体症状为主的患者中,度洛西汀组与文拉法辛组的显效率分别为70.0%和5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服用度洛西汀的患者中出现恶心的不良反应明显多于服用文拉法辛的患者(P<0.05)。
结论与文拉法辛相比,度洛西汀治疗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疗效更好。
【关键词】抑郁症; 度洛西汀;文拉法辛度洛西汀(奥思平)是一种新型的平衡高效的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抑郁症安全有效。
此外,有研究证实度洛西汀治疗也能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症状,包括失眠、迟缓、疼痛和头痛等[1-4]。
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我们以文拉法辛(怡诺思)作对照对它进行研究,了解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择2009年3月至2009年12月间我院住院和门诊的抑郁症患者。
入组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年龄为18~60岁,性别不限,基线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17)总分≥17分。
排除标准:对度洛西汀和文拉法辛过敏者,入组前2周内已使用过抗抑郁药,妊娠和哺乳期女性,合并有明显的躯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其他精神障碍。
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是首诊以精神症状为主诉,且躯体症状≤3项,为精神症状组(共64例);另一组是首诊以躯体症状为主诉,且躯体症状≥4项,为躯体症状组(共62例)。
度洛西汀与文拉法辛治疗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症的对照观察摘要】目的比较度洛西汀和文拉法辛在治疗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58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人,分别给予度洛西汀(60-120mg/d)治疗8周,文拉法辛(150-225mg/d)治疗8周(文拉法辛组1例因血压升高而脱落),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2、4、8周采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来评定疗效。
在治疗1、2、4、8周采用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8周末度洛西汀组和文拉法辛组有效率分别为89.65%(26/29)和89.28%(25/28)。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度洛西汀组恶心呕吐不良反应明显高于文拉法辛组(P<0.05),其余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度洛西汀与文拉法辛在治疗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症的疗效相当,而度洛西汀发生恶心呕吐不良反应较文拉法辛明显。
【关键词】度洛西汀文拉法辛抑郁症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是抑郁症的发作中有明显的躯体症状和自主神经症状,而无相应的器质性病变。
临床证实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对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症均有良好效果。
为进一步探讨以上两种药物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异,现将度洛西汀(欣百达)和文拉法辛(怡诺思)的对照研究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 2010年2月到2011年8月我院心理科住院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②伴有一处或多处持续存在的躯体形式疼痛,如头痛、颈肩痛、背痛、腹痛等不适感;③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17分;④年龄18-55岁;⑤首次治疗,既往未经过治疗者。
排除标准:①联用电休克或其他抗抑郁药物,抗精神病药物者;②合并严重躯体疾病者;③物质滥用者;④合并人格障碍者;⑤孕期或哺乳期妇女。
入组病例全部由家属或本人签定知情同意书。
共入组58例,随机分为2组,度洛西汀组29例,女性22例,男性7例,平均年龄(36.2±2.2)岁,平均病程(20.4±3.5)月,文拉法辛组29例,女性21例,男性8例,平均年龄(32.5±3.8)岁,平均病程(24.3±1.8)月。
度洛西汀、文拉法辛及阿米替林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对照研究摘要:目的比较度洛西丁、文拉法辛、阿米替林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效果的差异。
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5年5月-2016年11月收治的63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意愿将其均匀分成度洛西丁组、文拉法辛组、阿米替林组三个组别。
给药治疗5周后,观察三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度洛西丁组、文拉法辛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阿米替林组,度洛西丁组、文拉法辛组与阿米替林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度洛西丁与文拉法辛之间的疗效基本无差异,度洛西丁与文拉法辛的疗效均优于阿米替林。
关键词:度洛西丁;文拉法辛;阿米替林;精神分裂症;抑郁前言: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当患者病情出现好转但未痊愈时,精神分裂症患者易产生抑郁症状,即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1]。
统计结果表明,这类患者的自杀行为发生率最高可达68%[2]。
度洛西丁、文拉法辛、阿米替林是临床上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常用药物[3]。
为了帮助患者获得良好的研究结果,本文以63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上述三种药物的治疗过程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5年5月-2016年11月收治的63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意愿将其均匀分成三组。
度洛西丁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共计21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8例。
年龄范围处于20-41岁之间,平均年龄30.5±6.0岁。
其中,青春型患者8例,紧张型患者9例,单纯型患者4例。
文拉法辛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共计21例,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15例。
年龄范围处于22-42岁之间,平均年龄(32.0±5.0)岁。
其中青春型患者6例,紧张型患者10例,偏执型患者5例。
阿米替林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共计21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7例。
比较分析度洛西汀和文拉法辛及阿米替林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疗效耿英华(辽宁省阜新市精神病防治院,辽宁阜新123000)摘要:目的比较并分析度洛西汀和文拉法辛及阿米替林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102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4例。
A组患者给予度洛西汀治疗,B组患者给予文拉法辛治疗,C组患者给予阿米替林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CDSS评分、BPR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HAMD、CDSS、BP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组患者HAMD、CDSS、BPR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HAMD评分、CDSS评分、BPRS评分改善越明显(P<0.05)。
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度洛西汀、文拉法辛及阿米替林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效果相当,但阿米替林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较多。
关键词:度洛西汀;文拉法辛;阿米替林;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精神情况;不良反应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较常见,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
精神分裂症属于重性精神疾病中的一种,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后病情会得到明显的好转,但仍有部分患者生活受到影响,从而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抑郁。
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抑郁的原因较复杂,如药物的不良反应,抑郁、自知能力恢复后对病情失望等。
近年来,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治疗引起了临床的重视。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主如度洛西汀、文拉法辛、阿米替林等。
本研究选取102例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度洛西汀、文拉法辛及阿米替林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度洛西汀、文拉法辛及阿米替林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比较分析闫玲玲【摘要】目的比较度洛西汀、文拉法辛及阿米替林三种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效果.方法 93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 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度洛西汀组、文拉法辛组和阿米替林组, 各31例.分别服用相对应的药物.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度洛西汀组治疗前、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评分分别为(18.3±5.5) 、(8.6±2.1) 分, 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 (CDSS) 评分分别为(12.7±3.7) 、(3.2±1.4) 分;文拉法辛组治疗前、治疗后HAMD评分分别为(17.9±6.2) 、(8.2±2.6) 分, CDSS评分分别为(12.9±3.6) 、(3.4±1.7) 分;阿米替林组治疗前、治疗后HAMD评分分别为(18.7±6.1) 、(11.3±1.4) 分, CDSS评分分别为(12.8±3.8) 、(6.3±1.6) 分.治疗前, 三组患者的HAMD评分和CDSS评分两两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三组患者的HAMD评分和CD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且度洛西汀组、文拉法辛组降低程度优于阿米替林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度洛西汀组、文拉法辛组的HAMD评分和CDSS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度洛西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1% (5/31), 文拉法辛组发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 (4/31), 阿米替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7% (12/31), 度洛西汀组、文拉法辛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阿米替林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度洛西汀组与文拉法辛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过程中, 度洛西汀和文拉法辛的治疗效果较好, 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也较少.【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9(013)002【总页数】2页(P141-142)【关键词】度洛西汀;文拉法辛;阿米替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作者】闫玲玲【作者单位】锦州市康宁医院 121000【正文语种】中文精神分裂症是多发于青壮年的精神类疾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确, 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附20例临床分析)
李秀娥
【期刊名称】《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年(卷),期】2005(13)4
【摘要】目的文拉法辛治疗抑郁性神经症、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观察及探讨口服剂量、用药时间、副反应等相关问题。
方法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及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的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20例,其中10例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均口服文拉法辛治疗8周,分别在用药前及用药1、2、6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观察疗效及临床出现副反应情况。
结果抑郁症患者口服文拉法辛1周起效,治疗有效剂量75~225mg;卒中后抑郁的患者2周后起效,治疗有效剂量为100~225mg;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与口服剂量大小无关。
结论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起效迅速,疗效可靠,安全性能好。
【总页数】2页(P263-264)
【作者】李秀娥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4;R743.3
【相关文献】
1.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39例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2.文拉法辛与多塞平治疗抑郁症临床对照观察(附80例报告)
3.文拉法辛与氯丙咪嗪对比治疗焦虑性抑郁症患者
的临床疗效观察4.度洛西汀与文拉法辛在治疗抑郁症同时减轻躯体疼痛症状的临床疗效观察5.伏硫西汀与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度洛西汀与文拉法辛治疗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症的对照观察
发表时间:2012-12-27T14:21:54.5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9期供稿作者:聂晶焱张晓南韩妍梁亮[导读] 比较度洛西汀和文拉法辛在治疗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聂晶焱张晓南韩妍梁亮(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辽宁大连 116023)【摘要】目的比较度洛西汀和文拉法辛在治疗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58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
两组,每组29人,分别给予度洛西汀(60-120mg/d)治疗8周,文拉法辛(150-225mg/d)治疗8周(文拉法辛组1例因血压升高而脱落),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2、4、8周采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来评定疗效。
在治疗1、2、4、8周采用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8周末度洛西汀组和文拉法辛组有效率分别为89.65%(26/29)和89.28%(25/28)。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度洛西汀组恶心呕吐不良反应明显高于文拉法辛组(P<0.05),其余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度洛西汀与文拉法辛在治疗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症的疗效相当,而度洛西汀发生恶心呕吐不良反应较文拉法辛明显。
【关键词】度洛西汀文拉法辛抑郁症
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是抑郁症的发作中有明显的躯体症状和自主神经症状,而无相应的器质性病变。
临床证实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对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症均有良好效果。
为进一步探讨以上两种药物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异,现将度洛西汀(欣百达)和文拉法辛(怡诺思)的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0年2月到2011年8月我院心理科住院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②伴有一处或多处持续存在的躯体形式疼痛,如头痛、颈肩痛、背痛、腹痛等不适感;③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17分;④年龄18-55岁;⑤首次治疗,既往未经过治疗者。
排除标准:①联用电休克或其他抗抑郁药物,抗精神病药物者;②合并严重躯体疾病者;③物质滥用者;④合并人格障碍者;⑤孕期或哺乳期妇女。
入组病例全部由家属或本人签定知情同意书。
共入组58例,随机分为2组,度洛西汀组29例,女性22例,男性7例,平均年龄(36.2±
2.2)岁,平均病程(20.4±
3.5)月,文拉法辛组29例,女性21例,男性8例,平均年龄(32.5±3.8)岁,平均病程(2
4.3±1.8)月。
两组的性别、年龄及病程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度洛西汀剂量为60-120mg/d,文拉法辛剂量为150-225mg/d,疗程为8周。
整个研究过程中禁止合并其他抗抑郁药物或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如有睡眠障碍,可合并唑比坦。
研究指标:采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2、4、8周,各评估一次,按HAMD减分率评定疗效,≥50%为有效,<50%为无效。
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对以上两种药物进行安全性评估,在治疗1、2、4、8周,各评定一次;在治疗前和治疗4、8周时检查血、尿常规,肝功,生化,心电图、脑电图。
每日监测血压。
1.3统计学分析以spss11.5统计软件作t检验,x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HAMD(17项)评分比较(x-±s)
注:与治疗前比较, * P<0.05, * *P<0.01;文拉法辛组因1例出现血压升高而脱落。
表1结果显示:度洛西汀组和文拉法辛组在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2、4、8周的HAMD评分均随着疗程的延长而逐步降低(P<0.05),而两组治疗后1、2、4、8周的HAMD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
提示度洛西汀和文拉法辛治疗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均能在1周内起效,在起效时间和最终疗效上无显著差异。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服用度洛西汀治疗的患者有11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恶心或呕吐5例,口干1例,食欲下降2例,性欲下降1例,乏力和失眠各1例,服用文拉法辛治疗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2例,恶心或呕吐1例,头晕、头痛各2例,口干1例,食欲减退、嗜睡各2例,失眠和出汗各1例,收缩期血压升高1例(换药)。
经度洛西汀和文拉法辛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4、8周的血、尿常规,肝功,生化,心电图、脑电图检查均无明显异常。
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治疗早期,基本不需要特殊处置可逐渐恢复。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度洛西汀与文拉法辛在治疗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症的疗效相当,在起效时间上也无明显差异,而度洛西汀发生恶心呕吐不良反应较文拉法辛较多。
其余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以上研究提示:度洛西汀和文拉法辛为治疗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症的较理想药物,但文拉法辛引起的血压升高不容忽视,在治疗中应密切观察血压变化情况,必要时予以换药。
参考文献
[1]Goldstein DJ,Lu Y,Detke MJ,et aI. Effects of duloxetine on painful physical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J].Psychosom atics.2004,45(1):17-28.
[2]Hirschfeld RM,Mallinckrodt C,Lee TC, etal.Time course of depression symptom improvement during treatment with duloxtine[J].Depress Anxiety ,2005,21(4):17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