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第五章第一节甲烷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58.46 KB
- 文档页数:4
高中化学教案优秀模板甲烷科目:化学年级:高中课题:甲烷教学目标:1. 了解甲烷的结构与性质;2. 掌握甲烷的制备方法;3. 理解甲烷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甲烷的结构与性质;2. 甲烷的制备方法;3. 甲烷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甲烷的分子结构;2. 掌握甲烷的制备方法。
教学准备:1. 课件或教学实验装置;2. 实验原料和仪器;3. 相关文献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甲烷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甲烷的兴趣;2. 列举一些与甲烷相关的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二、讲解甲烷的结构与性质(15分钟)1. 展示甲烷的分子结构,讲解其化学式和键结构;2. 探讨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 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加深对甲烷的认识。
三、介绍甲烷的制备方法(15分钟)1. 介绍甲烷的制备方法,包括天然气提取和化学合成;2. 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引导学生思考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
四、讲解甲烷的应用(10分钟)1. 探讨甲烷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2. 引导学生思考甲烷的未来发展方向。
五、课堂练习与讨论(10分钟)1. 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2. 就甲烷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甲烷的知识掌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甲烷的结构与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引发学生兴趣,提高了学生对甲烷的认识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其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掌握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确保教学效果。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甲烷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甲烷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了解甲烷的结构式及分子式;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对实验中安全操作的重视。
二、教学重点:
1. 甲烷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2. 实验室中安全操作。
三、教学难点:
1. 甲烷的制备方法的操作技巧;
2. 实验室中的实验安全。
四、教学内容:
1. 甲烷的性质:无色无臭、易燃、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2. 甲烷的制备方法:碱金属与卤代烃反应、还原性杂环化合物与碱金属反应;
3. 实验室制备甲烷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导入,引出甲烷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2. 学习:展示甲烷的结构式、分子式,并讲解甲烷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3. 实验操作:实验室进行制备甲烷并观察其性质。
4. 总结:让学生总结甲烷的性质和制备方法,并将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六、教学资料:
1. 实验室设备:烧瓶、燃烧瓶、管道、管夹等;
2. 实验试剂:碱金属、卤代烃等。
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中保持安静并注意操作规范;
2. 燃烧时保持距离,注意安全;
3. 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甲烷为例,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甲烷的性质和制备方法,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安全,保障学生的安全是首要任务。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更加深入地掌握甲烷这一化学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操作技能。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甲烷的实验室制法及其原理。
(3)学会分析甲烷在自然界和工业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2)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化学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甲烷的实验室制法及其原理。
教学难点:1. 甲烷在自然界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甲烷发生装置、酒精灯、试管、导管、集气瓶、石灰水等。
2.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气体?它们有什么用途?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气体知识,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二、新课讲解1. 物理性质:(1)介绍甲烷的分子式、结构式和化学式。
(2)讲解甲烷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易燃、难溶于水等。
2. 化学性质:(1)讲解甲烷的燃烧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2)介绍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取代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三、实验探究1. 实验目的:探究甲烷的燃烧反应。
2. 实验步骤:(1)将甲烷气体通入集气瓶中。
(2)用酒精灯点燃集气瓶中的甲烷气体。
(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四、实验总结1. 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得出甲烷燃烧的结论。
2. 教师点评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第二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甲烷在自然界和工业中有什么应用?二、新课讲解1. 甲烷在自然界中的应用:(1)介绍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2)讲解甲烷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2. 甲烷在工业中的应用:(1)介绍甲烷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制氢、制甲醇等。
(2)讲解甲烷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如作为燃料替代化石燃料。
三、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甲烷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1. 知识目标:了解甲烷的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领域。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甲烷的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领域。
2. 教学难点:甲烷的实验室制备及其反应机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生活中有哪些含碳物质?它们是如何产生的?(2)引导学生回答,并引出甲烷。
2. 讲解甲烷的化学性质(1)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易燃、易爆、密度比空气小。
(2)甲烷的化学性质:易燃、不易氧化、不易被还原。
3. 讲解甲烷的制备方法(1)实验室制备: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反应,生成甲烷。
(2)工业制备:天然气开采、油田伴生气、生物质气化等。
4. 讲解甲烷的应用领域(1)燃料: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沼气等。
(2)化工原料:合成氨、甲醇、氯甲烷等。
5. 实验操作(1)实验目的:制备甲烷,观察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实验原理: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反应生成甲烷。
(3)实验步骤:①称量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②混合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③加热反应,收集甲烷;④观察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6. 课堂小结(1)回顾甲烷的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领域。
(2)强调甲烷的易燃、易爆性质,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7. 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查阅资料,了解甲烷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四、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甲烷有了全面的认识。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甲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2.使学生记住甲烷的物理性质及存在、用途。
3.使学生学会通过甲烷的分子结构,认识甲烷的化学性质。
4.通过动手搭建模型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甲烷的结构与化学性质难点:甲烷的结构三、教学方法自主预习合作学习探究演习四、教学过程【导入】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
【展示目标】组织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过渡】学生观察几种常见物质的组成,初步感知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学习新知】1.引导学生明确有机物的组成元素。
2.设计文字游戏:从“碳”、“氢”这两个汉字中各取一部分组成一个汉字“烃”,以及它的发音,从而引导学生认识烃的概念。
3.推理甲烷是最简单的烃,引导学生了解甲烷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巩固练习】组织学生完成巩固练习,深化对有机物知识的认识。
1.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A. COB. CO2C. H2CO3D. CH3CH2OH2.下列物质中属于烃的是:()A.H2OB.C2H2C.C2H5OHD.金刚石(C)【过渡】组织学生书写甲烷的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激发学生对甲烷分子机构的探究欲望。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依据甲烷的结构式,利用老师提供的圆球和牙签制来作甲烷的结构模型。
当学生完成甲烷的结构模型后,点评学生制作的模型,提出问题,再利用气球模型来验证,最后总结得出甲烷的分子结构:正四面体结构。
介绍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甲烷的分子结构。
【检测】组织学生完成检测题,巩固认识甲烷的分子结构。
3.下列关于甲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B.甲烷分子中4 个C-H 键是完全等同的键C.甲烷分子中含有非极性键共价键D.甲烷分子中均是极性键共价键【学习指导】组织学生阅读课本61 页第2.3.4 自然段,了解甲烷的相关知识,思考完成下列任务:1.记忆甲烷的物理性质。
2.了解甲烷的稳定性。
3.书写甲烷与氧气反应的方程式。
第五章第一节甲烷(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有机物的概念,学会有机物的判断;了解甲烷的结构和物理性质〔教学重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比较,甲烷的结构和物理性质〔教学过程〕学生预习,阅读课本P110-P111,回答相关问题一、有机物1.有机物概述(1)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含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其组成元素除碳外,通常还含有等元素。
少数含碳化合物如CO、CO2、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因它们的组成与性质跟无机物相似,故仍属无机物。
(2)________________简称为有机化学。
(3)有机物的结构特点: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间能以___________结合形成长的碳链或碳环,即使是分子式相同的有机物也会因同分异构而导致种类不同。
(4)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2.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比较二、烃烃的定义是烃又叫______ _。
三、甲烷1.甲烷的分子结构〔教师展示〕: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白磷分子的球棍模型,让学生进行对比〔学生完成以下问题〕甲烷的分子式是 ;电子式是___ ; 结构式是___其分子在空间是___ _结构,键角 。
〔学生阅读课本P 111-P 112,完成下列问题并讨论〕2.物理性质和存在甲烷是一种 色、 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
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 ,甲烷是烃分子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烃。
〔能力训练〕(1~5题课堂训练,6~13题课后作业)1、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 )A.甲烷B. 二氧化碳C. 尿素D. 碳酸钠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机物都是从有机体中分离出来的物质B.有机物都是共价化合物C.有机物不一定都不溶于水D.有机物都不具备无机物的性质3、迄今为止,以下各族元素中生成化合物的种类最多的是 ( )A. ⅡA 族B. ⅢA 族C.ⅣA 族D.ⅥA 族4、下列微粒中,与甲烷分子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相同电子数的是 ( )A.NH 3B.H 2OC.NH 4+D.OH -5、大多数有机物分子里的碳原子与碳原子或碳原子与其它原子相结合的化学键是() A.只有极性键 B.只有非极性键C.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D.只有离子键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烷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有毒气体B .甲烷和白磷都是正四面体构型,键角均为109°28´C.甲烷不能使溴水褪色D.点燃甲烷时,不必事先进行验纯7、1828年,填平无机物与有机物间的鸿沟的巨匠乌勒,他将一种无机盐直接转变....为 有机物尿素〔 CO(NH 2)2〕,乌勒使用的无机盐是 ( )A.NH 4NO 3B.(NH 4)2CO 3C.CH 3COONH 4D.NH 4CNO8、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H 4 + 2O 2−−→−点燃CO 2+2H 2OC 3H 8 + 5O 2−−→−点燃3CO 2 + 4H 2O 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改成燃液化石油气,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 两种气体进入量都减少 B .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减小液化气进入量C. 两种气体进入量都增大 D .减小空气进入量或增大液化气进入量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海底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可满足人类 1000年的能源需要。
新高中化学甲烷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甲烷的性质和结构2. 掌握甲烷的制备方法和反应特点3. 了解甲烷的应用领域和环境意义教学重点:1. 甲烷的结构和性质2. 甲烷的制备方法3. 甲烷的反应特点教学难点:1. 明确甲烷的反应特点2. 掌握甲烷的应用领域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化学实验室器材和试剂3. 甲烷相关的实验操作说明书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介绍甲烷的结构和性质,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于甲烷的研究兴趣。
二、讲解甲烷的性质和结构(15分钟)1. 甲烷的分子结构和键型2. 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三、讲解甲烷的制备方法(10分钟)1. 从天然气中提取甲烷2. 通过实验演示甲烷的制备方法四、探讨甲烷的反应特点(15分钟)1. 与氧气的燃烧反应2. 与卤素的取代反应五、介绍甲烷的应用领域和环境意义(10分钟)1. 甲烷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2. 甲烷对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措施六、实验操作(20分钟)1. 实验一:甲烷与氧气的燃烧反应2. 实验二:甲烷与卤素的取代反应七、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2. 学生讨论甲烷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环保问题八、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针对甲烷的应用和环保问题进行调研,并做一份小结报告。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甲烷的性质和应用,通过实验演示和课堂讨论,增强了学生对于甲烷的了解和认识。
但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实验操作时需要注意安全,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多思考,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
甲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甲烷的分子结构特点,包括碳原子的杂化方式和键的类型。
(2)掌握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取代反应等。
(3)理解取代反应的概念,并能够通过实验现象推断反应产物。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模型搭建,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甲烷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2)取代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教学难点(1)甲烷分子结构的空间想象。
(2)取代反应的机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模型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甲烷分子模型、实验仪器和药品(甲烷气体、氯气、饱和食盐水、集气瓶、量筒、水槽、玻璃片等)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使用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的图片或视频,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甲烷。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天然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吗?”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甲烷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甲烷气体,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并闻其气味。
然后介绍甲烷的密度、溶解性等物理性质。
3、甲烷的分子结构(1)引导学生回忆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讲解碳原子的杂化方式(sp3 杂化)。
(2)让学生分组搭建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直观感受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
(3)通过多媒体展示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示意图,强调键角和键长等参数。
4、甲烷的化学性质(1)可燃性演示甲烷燃烧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火焰的颜色,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观察现象。
引导学生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并强调甲烷是一种清洁能源。
(2)取代反应①介绍取代反应的概念,通过动画演示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的过程。
第五章第一节甲烷〖教学目的要求〗1、1、通过确定甲烷分子式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确定气态分子式的方法。
2、2、在复习碳原子的原子结构和共价键知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甲烷的电子式、结构式的写法,并了解甲烷分子式的正四面体结构。
3、3、掌握甲烷的重要化学性质,并学习甲烷的实验室制法和收集方法。
〖教学重点〗甲烷的化学性质和取代反应〖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过程〗第 1 课时【复习提问】1、1、什么叫有机物,组成有机物的元素主要有哪几种?1、2、大多数有机物分子里碳原子以几个什么键与其他原子相结合?这些原子聚集时成何种类型的晶体?【新课】烃——仅由C、H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叫烃,也叫碳氢化合物甲烷是烃类里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物质。
一、一、甲烷的物理性质及存在1、1、物理性质【展示】一瓶已收集的甲烷气体]⑴无色、无味气体⑵在标准状况下,ρ=0.717g·L-1⑶极难溶于水2、2、存在⑴在池沼底部和煤矿的坑道里的植物残体在隔绝空气的条件,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能产生甲烷,所以甲烷也叫沼气和坑气⑵某些地方的地下深处蕴藏着大量的天然气中含有80-90%(体积比)的甲烷。
二、二、甲烷的分子组成和结构1、1、甲烷的分子组成通过实验测定甲烷由C、H两种元素组成,在标准状况下测得其ρ=0.717g·L-1 ,通过定量分析,甲烷中质量分数为:C%=75%,H%=25%。
那么1mol甲烷分子中含几摩尔C、H原子呢?M = 0.717g·L-1×22.4L·mol-1 = 16g·mol-11mol甲烷分子中含C原子的物质的量:1×16×75%÷12=1(mol)1mol甲烷分子中含H原子的物质的量:1×16×25%÷1=4(mol)所以甲烷分子式为:CH4即1个甲烷分子中含有1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那么这几个原子又如何结合成分子呢?其结构如何?2、2、甲烷的分子结构我们知道由于碳原子最外电子层有4个电子,常以4个共价键与其他原子相结合形成分子。
第五章烃第一节甲烷教学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了解甲烷的结构式和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
2、使学生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和收集方法。
3、使学生了解取代反应。
教学重点:甲烷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教学难点:甲烷的分子结构,甲烷的取代反应教学用具:甲烷的球棒模型及实验用具教学方法:模型展示,实验探究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引言] 从今天起,我们将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知识。
有机化合物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在衣、食、住、行、医疗、能源、材料、科学技术及工农业生产等领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在有机化学中我们将学习烃、烃的衍生物、糖类、油脂、蛋白质及合成材料等。
最早,人类只能从动植物体中取得一些有机物。
后来,人类能通过非动植物体制取有机物。
如今,人类不但可以合成自然界里已有的许多有机物,而且还能合成出自然界里原来没有的多种多样性能良好的有机物。
因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盐及碳酸氢盐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性质,除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盐及碳酸氢盐外,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
目前,人类从自然界发现和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已经超过二千万种,这个数字已远远超过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种类和数目繁多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结构所决定的。
【新课】:第五章烃新课的准备:[复习]:初中化学关于有机化学、有机物的概念。
新课进行:区别无机物及无机化合物。
有机物:含碳的化合物(例外情况)→有机化学无机化合物:不含碳的化合物→无机化学[设问]:(让学生阅读图5-1后)有机物种类特别多?[说明]:1、碳原子可以连成链状,可以有支链,也可以连成环状;2、碳原子可多可少;3、碳原子可以以单键、双键相连,也可以叁键相连。
[强调]:有机物有2000多万种,还在每年以60万种速度在增加。
[设问]:2000多万种有机物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学生回答]:氢、氧、氮、硫、卤素、磷等,[讲述]:化学上把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叫做烃。
烃可分为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
教学目标:1. 了解甲烷的基本性质和结构;2. 掌握甲烷的制备方法和性质;3. 理解甲烷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甲烷的结构和性质;2. 甲烷的制备方法;3. 甲烷的应用领域。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瓶装甲烷、打火机、玻璃棒、试管、酒精灯等;2. 实验材料:硫酸铜、氢氧化钠、无水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等;3. 教学课件:甲烷的结构式、分子式、物理性质等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甲烷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甲烷是一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常见于天然气中;2. 引导学生回顾碳的成键方式,引出甲烷的结构和分子式。
二、授课:1. 讲解甲烷的结构和命名方式;2. 探讨甲烷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 介绍甲烷的制备方法,如实验室制备和工业制备;4. 探讨甲烷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作为燃料的利用等。
三、实验演示:1. 实验1:通过加热碳酸钠和氢氧化铁,观察甲烷的制备过程;2. 实验2:点燃瓶中的甲烷气体,观察燃烧产物。
1. 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甲烷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2. 引导学生思考甲烷在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性,拓展他们的思维。
五、作业布置:1. 布置甲烷相关的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在课外让学生探索更多甲烷的信息,加深对这种化合物的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甲烷这种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化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和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甲烷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整个教学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化学知识,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化学甲烷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甲烷的化学结构和性质;2. 掌握甲烷的制备方法及相关实验技术;3. 理解甲烷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4. 能够运用甲烷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1. 甲烷的结构和化学性质;2. 甲烷的制备方法;3. 甲烷的物理性质;4. 甲烷在石油和天然气中的存在;5. 甲烷的应用和环境问题。
教学重点:1. 甲烷的制备方法;2. 甲烷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 理解甲烷结构与性质的关系;2. 能够分析甲烷在社会和环境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实验;2. 观察实验现象;3. 讨论案例。
教学过程:第一节:甲烷的结构和性质1. 引入:介绍甲烷的概念和重要性;2. 讲解甲烷的结构和化学性质;3. 实验:观察甲烷的燃烧现象;4. 讨论:探讨甲烷的应用领域。
第二节:甲烷的制备方法1. 讲解甲烷的制备原理;2. 实验:进行甲烷的制备实验;3. 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并总结制备方法。
第三节:甲烷的应用和环境问题1. 讲解甲烷在石油和天然气中的存在;2. 讨论甲烷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3. 探讨甲烷对环境的影响和解决方法。
课堂总结:1. 总结甲烷的结构和性质;2. 总结甲烷的制备方法;3. 总结甲烷的应用和环境问题。
作业布置: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甲烷的更多应用领域;2. 分析甲烷在石油和天然气中的存在原因。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教授了甲烷的结构和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应用和环境问题,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甲烷的重要性和影响。
通过实验和案例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后续教学可结合其他有机化合物深入探讨,拓展学生的化学学习视野。
人教版高二化学第五章烃第一节甲烷(1课时)说课稿主讲人:余娟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班级:05化学1班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二化学第五章烃第一节甲烷的第一课时,本节内容为 1个课时,接下来我将从五个方面来阐述我今天说课的内容。
一、教学理念我的教学理念是:教学的重点不再是关注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学生兴趣与科学素养的培养,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之外的情感价值观和科学方法上的收获和改变。
当我真正的走上讲台,我想从“唱主角”的位置走到“幕后”,成为一名“导演”,将更多说话的机会、更多表现的机会留给学生 ,让学生充分讨论与思考,在讨论中进行思想火花的碰撞,学生在讨论中不知不觉的形成的科学素养和情感价值观,更具有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
与此同时我将一如既往的热爱着我的教师职业。
二、教材、学情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是高中化学课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学生简要而系统的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
烃是一切有机物的主体,而甲烷作为烷烃的第一个最简单的分子,学生对他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对各种有机物的理解,因此本节内容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有机物的学习方法有重要的作用。
2.学情分析:教学的对象为重点高中重点班学生,学生基础相对较好,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关于甲烷的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的用途,掌握了化学键与物质结构理论的基本知识,但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还相对较差,并且对比较抽象的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知识理解不够透彻,因此要让学生在三维空间中对有机物分子真正了解,进而学习其化学性质,最终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甲烷的物理性质、正四面体结构。
•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动手做模型,认识有机物分子具有立体结构,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能源危机及可燃冰开发情况的了解,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并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
5-1-2甲烷[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特征,能够书写甲烷分子的结构式、电子式。
(2)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
(3)了解取代反应的特征。
(4)了解甲烷的存在和甲烷的用途等。
2.能力和方法目标(1)通过对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的认识,掌握分析四氯化碳、一氯甲烷、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分析结构的方法。
(2)通过甲烷分子模型的分析,学会根据比例模型、球棍模型分析分子结构的方法。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以甲烷的存在和用途等为素材,增强化学在人类重要作用的认识。
(说明:对于甲烷的实验室制法,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补充或舍弃)[重点与难点]本课时的重点甲烷的化学性质。
难点是甲烷跟氯气的取代反应。
[教学过程]见ppt文件。
课堂练习:1.二氟甲烷是性能优异的环保产品,它可替代某些会破坏臭氧层的“氟里昂”产品,用作空调、冰箱和冷冻库的制冷剂。
试判断二氟甲烷的结构简式有()(A)有4种(B)有3种(C)有2种(D)只有1种2.若要使0.5 mol 甲烷和Cl2发生取代反应,并生成相同物质的量的四种取代物,则需要Cl2的物质的量为()(A)2.5 mol (B)2 mol (C)1.25 mol (D)0.5 mol3.将O2和CH4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46.8g Na2O2的密闭容器中,用电火花引燃,反应结束后,容器内压强在180℃时约为0;将残留物溶于水中,无气体生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混合气体中O2与CH4的体积比为1:3(B)原混合气体中O2与CH4的体积比为2:1(C)残留物中含Na2O2和NaOH(D)残留物中含NaOH和Na2CO34.把1体积CH4和4体积Cl2组成的混合气体充入大试管中,将此试管倒立在盛Na2SiO3溶液的水槽里,放在光亮处。
片刻后发现试管中气体颜色____________,试管中的液面____________,试管壁上有____________出现,水槽中还观察到_____________。
第五章第一节甲烷宝鸡市渭滨中学王鹍教学设计:本节是学习有机物的开始,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因此教学中以周围熟悉的有机物引入,从物质的重要用途来激发学生学习有机物的兴趣。
本节课通过对甲烷分子结构的了解,掌握其化学性质,对甲烷结构的学习,通过回顾分子式,提出问题,展示甲烷的球棍模型,了解其正四面体的结构。
通过甲烷既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又不能使溴水褪色的实验现象分析,掌握这种结构特点的稳定性。
同时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的取代反应的过程,分析掌握烷烃结构特点及在光照下反应的特征,不仅提高了广大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帮助学生建立有机物科学的学习方法,即从结构到性质的分析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特征,能够书写甲烷分子的结构式、电子式。
(2)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
(3)了解取代反应的特征。
(4)了解甲烷的存在和甲烷的用途等。
2.能力和方法目标(1)通过对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的认识,掌握分析四氯化碳、一氯甲烷、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结构的方法。
(2)通过甲烷分子模型的分析,学会利用比例模型、球棍模型分析分子结构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维和想象能力、形成学习有机物的科学方法。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1)以甲烷的存在和用途等为素材,增强化学在人类生活中重要作用的认识。
(2)通过能源问题的现象,对学生进行节约能源、正确使用能源的教育。
教学难点:1、甲烷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2、甲烷的分子结构、取代反应。
教学方法设计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学习者要对该知识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在各种环境中去感受、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关于这种经验的的介绍和讲解。
本节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创设情景、确定问题、实验探究、动画演示、自主学习。
高二化学第五章烃
第一节甲烷教案
巴蜀中学20XX级潘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有机物概念及种类繁多的原因;
认识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掌握甲烷电子式、结构式的正确写法;
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燃烧反应,取代反应,分解反应)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甲烷与氧气与氯气的反应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环境、能源等问题。
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
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甲烷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甲烷的取代反应
四.教学过程
【引言】从今天起,我们将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知识。
有机化合物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在衣、食、住、行、医疗、能源、材料、科学技术及工农业生产等领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在有机化学中我们将学习烃、烃的衍生物、糖类、油脂、蛋白质及合成材料等。
最早,人类只能从动植物体中取得一些有机物。
后来,人类能通过非动植物体制取有机物。
如今,人类不但可以合成自然界里已有的许多有机物,而且还能合成出自然界里原来没有的多种多样性能良好的有机物。
【提问】那什么是有机物呢?
【生答】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师】因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盐及碳酸氢盐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性质,除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盐及碳酸氢盐外,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
【板书】有机物
1.定义: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盐及碳酸氢盐等)【师】注意有机物一定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不一定是有机物。
目前,人类从自然界发现和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已经超过二千万种,这个数字已远远超过无机化合物。
【提问】有机化合物种类和数目繁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生答】(1)碳原子含有4个价电子,可以跟其它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2)碳原子间能以共价键结合形成长的碳链碳,还可形成碳环(3)碳原子之间不仅形成单键还可
形成双键或三建(4)相同分子式的分子有可能具有不同的结构
【师】有机物中最简单的是烃,烃是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烃】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师】根据烃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
【板书】第一节甲烷
一.甲烷的结构
①分子式:CH4
②电子式:
③结构式:
④空间结构:正四面体
讨论:甲烷可能有两种结构——平面正方形结构和正四面体结构,如图
【实物展示】
【PPT】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师】经过科学实验证明甲烷分子的结构是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4个氢原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上(键角是109°28/)。
【提问】甲烷是含的是极性键还是非极性键?它又是属于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呢?【生答】甲烷是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过渡】结构决定性质,那么甲烷具有哪些性质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首先来看它的物理性质:
【板书】二、甲烷的物理性质
【生答】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是0.717g/L(标准状况),极难溶于水。
【提问】甲烷的密度如何计算?
【生答】用摩尔质量来除以气体摩尔体积,即16/22.4=0.717 g/L
【提问】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收集甲烷?
【生答】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根据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甲烷16<空气29),所以收集甲烷用向下排空气法。
又因为甲烷极难溶于水,所以我们可以用排水法来收集甲烷。
【师】甲烷是池沼底部产生的沼气和煤矿的坑道所产生的气体的主要成分。
这些甲烷都是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由植物残体经过微生物发酵的作用而生成的。
有些地方的地下深处蕴藏着大量叫做天然气的可燃气体,它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按体积计算,天然气中一般约含有甲烷80%——97%。
【师】甲烷由于结构稳定,所以性质稳定。
【板书】三.甲烷的化学性质
稳定性:通常情况下,甲烷稳定,如与强酸、强碱和强氧化剂等一般不发生化学反应。
【演示实验】将甲烷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紫色的高锰酸钾
溶液是否褪色?
【学生】描述现象:高锰酸钾的紫色没有褪去。
结论:甲烷与酸性高锰酸钾不反应。
【过渡】甲烷通常情况下稳定,但在特定条件下甲烷也是能与某些物
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可以燃烧和发生取代反应等。
1.甲烷的氧化反应
【实验】在空气中点燃甲烷
【现象】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放出大量的热。
CH4+2O2CO2+2H2O
【师】有机反应方程式通常不用“=”而用“”,是因为有机物参与的反应往往比较复杂,常伴有副反应的发生。
【设疑】如何证明产物?
【学生设计实验】
分别用干燥的小烧杯和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可以发现干燥的小烧杯内有无色液体生成,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石灰水变浑浊。
【师】在点燃甲烷之前老师还做了一个操作,就是——验纯,否者要发生爆炸。
【视频实验】甲烷的爆炸
【过渡】甲烷除了与氧气在点燃条件发生反应之外,还可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
【实验】取一个100mL的量筒,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20mL CH4和80ml Cl2,放在光亮的地方,日光不要直射,等待片刻,观察发生的现象。
【思考】量筒为什么要倒扣于饱和食盐水中?
【生答】氯气要溶于水而难溶于饱和食盐水,用饱和食盐水可
减少氯气在水当中的溶解度。
[由现象讨论后得出结论]
【板书】现象:量筒壁上出现油滴,量筒内的液面上升,气
体颜色变浅。
结论: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要反应
【PPT】(学生观看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教学软件)
【板书】2.甲烷的取代反应
【思考】1.CH4与Cl2反应后,产物有几种?
哪些是有机物?哪种产物最多?
【生答】五种。
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这4种是有机物;产物中HCl 最多
【师】在常温下,一氯甲烷是气体,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是油状液体,其中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三氯甲烷又叫氯仿,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是工业上重要的有机溶剂。
【思考】2.CH3Cl、CH2Cl2、CHCl3是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那么CCl4呢?
【生答】CH3Cl、CH2Cl2、CHCl3是极性分子,CCl4是非极性分子。
【师】CH3Cl、CH2Cl2、CHCl3是都是四面体结构,空间不对称,属极性分子;CH4和CCl4是都是正面体结构,空间对称,属非极性分子。
甲烷分子里的氢原子是被氯原子逐步取代的,共生成五种物质,四种取代产物。
【板书】取代反应:
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
注意:1.取代反应需要加热
2.反应物是纯卤素单质,如氯气,溴蒸气(甲烷与溴水氯水不反应)
【练习】写出甲烷与溴蒸气在光照条件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过渡】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加热至10000C,甲烷分解生成炭黑和氢气。
【板书】3.甲烷的受热分解
CH4 C + 2H2
【师】氢气是合成氨和合成汽油等工业的原料;炭黑是橡胶和染料的工业原料。
【板书】四.甲烷的用途
作燃料,制取有机溶剂氯仿和四氯化碳,氢气和炭黑,或做其他的化工燃料。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作业】教材课后习题:一、二、三题
五.板书设计:
有机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第一节甲烷
一.甲烷的结构
1.分子式:CH4
2.电子式:
3.结构式:
4.空间结构:正四面体
二、甲烷的物理性质
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是0.717g/L(标准状况),极难溶于水。
三.甲烷的化学性质
稳定性:通常情况下,甲烷稳定,如与强酸、强碱和强氧化剂等一般不发生化学反应。
1.甲烷的氧化反应
CH4+2O2CO2+2H2O
2.甲烷的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注意:1.取代反应需要光照
2.反应物是纯卤素单质,如氯气,溴蒸气(甲烷与溴水氯水不反应)
3.甲烷的受热分解
CH4 C + 2H2
四.甲烷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