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169.00 KB
- 文档页数:10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 分类: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
-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电子围绕核运动。
3. 元素周期表-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
- 元素周期表分为7个周期和18个族。
4.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
5.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 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过程。
6.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和分子的结构。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定量关系。
7. 摩尔概念-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等于6.022×10^23个粒子。
8. 溶液-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 浓度可以用质量百分比、体积百分比、摩尔浓度表示。
9. 酸碱理论- 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酸是质子供体,碱是质子受体。
- pH值表示溶液的酸碱性,pH=-log[H+]。
10.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是失去电子的过程,还原是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
二、无机化学1.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主族元素:如碱金属、卤素等。
- 过渡金属:如铁、铜、镍等。
- 非金属元素:如氢、氧、氮等。
2. 酸碱盐- 酸:氢离子(H+)的供体。
- 碱:氢离子的受体。
- 盐:由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的化合物。
3. 配位化学- 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 配位数、配位多面体、配位平衡。
4.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自发和非自发。
- 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在电场作用下进行。
5. 无机化学反应类型- 置换反应、合成反应、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三、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烃:只含碳和氢的化合物。
大学化学知识点总结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 -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元素周期律:族和周期的性质变化2.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形成与性质-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 分子轨道理论基础-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3.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分解、置换、还原-氧化 - 化学平衡:勒夏特列原理- 反应速率:碰撞理论、活化能、催化剂- 化学动力学的基础4. 酸碱与电化学- 酸碱的定义:阿伦尼乌斯、布朗斯特-劳里- pH和pOH的概念及其计算- 缓冲溶液的制备与作用- 电化学电池:伏打电堆、电解质溶液5. 溶液与胶体- 溶液的组成与性质- 溶度积与沉淀-溶解平衡- 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表面张力与表面活性剂6. 热力学与化学能量- 热力学定律:能量守恒、熵的概念-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热力学循环- 化学势能与能量的储存与释放- 能量转换效率与能量守恒7. 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与命名- 碳的杂化轨道理论- 有机反应类型:取代、加成、消除、重排- 生物分子的化学: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8. 无机化学- 无机化合物的分类与性质- 配位化学:配体、配合物、配位键- 过渡金属的配位化合物- 无机合成与材料化学9. 分析化学- 定性与定量分析- 光谱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 - 色谱分析: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薄层色谱- 质谱分析与联用技术10. 实验室安全与化学信息- 实验室安全规范与事故处理- 化学品的储存与废弃- 化学信息检索与科学文献阅读- 科学研究方法与伦理这个概要提供了大学化学课程中的主要知识点,您可以根据这个框架来撰写详细的文章,每个部分都可以扩展为一个章节,详细介绍每个概念和相关的化学原理。
记得在撰写时保持语言的清晰和准确,确保逻辑连贯,并且格式规范。
高中化学知识点全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
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 物质的组成。
- 宏观: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氧气由氧元素组成。
- 微观: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例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金属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 物质的性质。
-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例如,铁是银白色固体,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氧化性。
- 物质的分类。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溶液等。
-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O_2)、铁(Fe)等。
-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二氧化碳(CO_2)、氯化钠(NaCl)等。
-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氧化铜(CuO)、水(H_2O)等。
2. 化学用语。
- 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符号,如H表示氢元素。
-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例如,H_2O表示水的化学式。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例如,2H_2 +O_2{longrightarrow}2H_2O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
- 离子符号:表示离子的符号,如Na^+表示钠离子,Cl^-表示氯离子。
二、化学基本理论。
1. 原子结构。
- 原子的构成。
-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氢原子无中子)。
-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核外电子排布。
- 分层排布,离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到高,每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 为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2.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初中化学知识点大全及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定义1. 物质: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实体,具有质量和体积。
2. 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3.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质。
4.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5.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粒子。
6. 原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7. 离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二、化学符号与方程式1. 元素符号:代表元素的简写,如H代表氢,O代表氧。
2. 化学式:表示化合物组成的符号表达式,如H2O表示水。
3.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方程,如水的电解反应:2H2O → 2H2 + O2。
三、化学反应类型1. 合成反应:两种或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如:A +B → AB。
2.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以上不同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
3. 置换反应:一种元素与一种化合物反应,取代该化合物中的部分元素,如:A + BC → AC + B。
4. 双置换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如:AB + CD → AD + CB。
四、物质的分类1. 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分子或离子组成的物质。
2.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固定化学式。
3. 氧化物:由氧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4. 酸:在水溶液中能释放出氢离子(H+)的物质。
5. 碱:在水溶液中能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6. 盐:由酸中的氢离子被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
五、物质的性质1. 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2.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六、实验基本操作1. 观察:使用眼睛或其他感官观察物质的外观和变化。
化学高中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原子与分子- 元素与化合物- 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2.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分解、置换、还原-氧化等) - 化学方程式- 摩尔概念与物质的量3. 化学计量-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浓度的计算- 气体定律(波义耳、查理、盖-吕萨克定律)4. 能量变化- 能量守恒- 反应热与焓变- 热化学方程式二、无机化学1. 元素周期表- 周期与族- 元素的电子排布- 元素的性质趋势2.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碱金属与卤素- 氧族元素- 过渡金属3. 酸碱与盐- 酸碱理论(阿伦尼乌斯、布朗斯特-劳里)- pH值与溶液的酸碱性- 常见酸碱与盐的性质三、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基础知识- 碳的杂化- 有机反应类型(取代、加成、消除、重排等) - 有机官能团2. 烃类- 烷烃、烯烃、炔烃- 芳香烃3. 官能团化合物- 醇、酚、醚- 醛、酮- 羧酸、酯、酰胺四、物理化学1. 化学平衡- 反应动力学- 勒夏特列原理- 平衡常数与反应自发性2. 溶液与胶体- 溶液的性质- 溶解度与沉淀平衡- 胶体与表面活性剂3. 电化学- 氧化还原反应- 伏打电堆与电解- 电化学系列五、实验技能与安全1. 基本实验操作- 实验器材的使用- 常见化学试剂的保存与处理- 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2. 化学实验安全- 实验室安全规则- 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 紧急情况的处理请注意,这个总结是为了提供一个结构化的概览,并不包含每个部分的详细解释。
每个部分都可以进一步扩展,包含更多的细节和具体的化学知识点。
如果需要一个完整的、详细的文档,您可以提供更具体的指导。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版)
一、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1. 原子结构
- 原子结构模型:质子、中子、电子
- 原子序数、质量数、同位素
- 周期表
2. 分子的结构
- 化学键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范德瓦尔斯力- 分子性质:极性、非极性
- 水分子的分子构型
二、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
1. 化学计量与化学反应
- 摩尔质量、化学计量单位
- 分子式、化合价、化合物
- 题型:配平方程式
2. 化学平衡
- 平衡常数与平衡浓度
- 判定化学平衡的条件、平衡移动原理- 题型:计算反应物质量和浓度
三、物质的能量与热
1. 反应热学
- 化学反应热和反应焓变
- 热化学方程式、热平衡常数、焦耳定律- 题型:计算反应热
2. 化学动力学
- 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级数和反应速率常数
- 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题型:反应速率的计算
四、酸碱盐和氧化还原
1. 酸碱和盐
- 酸碱的定义、判别与性质
- 盐的定义、类别、应用
- 题型:中和反应计算
2. 氧化还原
-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氧化态、还原态
-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据
- 题型: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以上为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如果要深入了解更多具体知识点,还需查阅化学相关教材,进一步学习。
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知识点总结11、ⅠA族元素不一定是碱金属元素,还有氢元素。
2、由长、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族不一定是主族,还有0族。
3、分子内不一定都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无化学键。
4、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非极性键,如过氧化氢、乙炔等。
5、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过氧化钠、二硫化亚铁、乙酸钠、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6、对于多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不一定有极性,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是非极性分子。
7、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如金属晶体。
8、离子化合物不一定都是盐,如Mg3N2、金属碳化物(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但不是盐。
9、盐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溴化铝等是共价化合物。
10、固体不一定都是晶体,如玻璃是非晶态物质,再如塑料、橡胶等。
11、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小于或等于2的一定是金属原子?不一定: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12、原子核内一般是中子数≥质子数,但普通氢原子核内是质子数≥中子数。
13、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一般≤3,但ⅣA、ⅤA族的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有4个、5个电子。
14、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多,一般≥4,但H原子只有1个电子,B原子只有3个电子。
15、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一般都是8个电子,但He原子为2个电子。
16、一般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为8电子的稳定结构,但也有2电子,18电子,8─18电子,18+2电子等稳定结构。
”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查阅笔记。
17、主族元素的正价一般等于族序数,但F、O例外。
18、同周期元素中,从左到右,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般是逐渐增强,但第二周期中CH4很稳定,1000℃以上才分解。
19、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一般为气态,但水是液态;ⅥA、ⅦA族元素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显酸性,但水却是中性的。
20、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一定减弱,非金属性一定增强?不一定:第一周期不存在上述变化规律?21、第五?六?七主族的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都一定显酸性?不一定:H2O呈中性,NH3的水溶液显碱性?ⅥA、ⅦA族元素的氢化物化学式氢写左边,其它的氢写右边。
化学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1.1 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1.2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
1.3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类。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如密度、颜色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氧化等。
1.4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情况下所发生的变化,如冰的融化、水的汽化等;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变化,如铁的生锈、木头的燃烧等。
1.5 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和设备包括试管、锥形瓶、烧杯、天平、磁力搅拌器等。
第二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2.1 原子的发现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
原子的发现是由多位科学家共同完成的,如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模型等。
2.2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在核外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电子绕着核运动。
2.3 元素的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将元素排列起来的一张表格。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原子序数的大小将元素排列在周期表的横行中,使得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排在同一列。
2.4 元素的分类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可以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类,金属元素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和下侧,非金属元素则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右上侧。
第三章:化学键和离子3.1 化学键的类型化学键是由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所形成的一种结合力,主要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三种类型。
3.2 离子与离子键离子是具有正负电荷的粒子,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电静力所形成的一种化学结合力。
3.3 共价键和分子共价键是由原子之间共享电子所形成的一种化学键,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共价键相互结合而成的。
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2. 元素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组合,形成化合物。
3. 元素和化合物都有特定的化学符号表示,如H表示氢气,CO2表示二氧化碳。
二、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是物质间发生变化并伴随着能量的转化的过程。
2. 化学反应有各种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3. 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化学式、反应方程式和能量变化来描述。
三、酸碱中和1. 酸和碱是化学中常见的物质,酸呈酸性,碱呈碱性。
2. 酸和碱可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3. 酸碱中和反应可以通过反应方程式来表示。
四、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发生变化的反应。
2. 氧化剂使其他物质被氧化,还原剂使其他物质被还原。
3. 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通过半反应和全反应来描述。
五、化学平衡1. 化学反应中,当反应速度相等时,达到化学平衡。
2. 平衡常数描述了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3. 平衡反应可以通过平衡表达式和平衡常数来表示。
六、物质的性质和分类1. 物质有各种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密度、熔点、沸点等。
2. 物质可以根据性质进行分类,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3. 物质的性质和分类对于了解物质的特性和用途具有重要意义。
七、化学能和化学反应速率1.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包括释放能量的放热反应和吸收能量的吸热反应。
2. 化学反应速度受到温度、浓度、催化剂、表面积等因素的影响。
3. 化学能和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有助于理解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程。
八、有机化学基础1. 有机化学研究碳元素和它的化合物。
2. 有机化合物有多样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烃、醇、酮、醛、酸等。
3. 有机化学是现代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广泛于生物学、医学、药学等领域。
以上是高中化学的基本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化学常识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分类1. 纯物质和混合物纯物质是指由一种化学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具有固定的化学组成和特定的化学性质。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纯物质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其化学组成和化学性质不固定。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不可再分解为其他物质。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按一定比例组成的物质,具有新的化学性质。
二、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1. 化学式化学式表示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种类和相对原子数。
分为分子式和离子式。
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定量关系。
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三、物质的性质1.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密度、熔点、沸点等与物质的结构和形态有关的性质。
2.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描述了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如燃烧、氧化、酸碱性等。
四、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条件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温度、压力、浓度和催化剂等条件。
2. 物质的消耗和生成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被消耗,生成物被生成,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
3. 离子反应包括酸碱中和、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五、常见的化学实验1. 酸碱中和实验通过观察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探究酸碱反应的定量关系。
2. 金属与非金属氧化反应实验通过观察金属与非金属氧化反应情况,探究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性质。
六、化学元素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的周期表,包括周期和族两大分类。
2. 常见元素属性包括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等。
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1. 摩尔和摩尔质量摩尔是物质的量单位,即物质的质量除以其相对分子质量,摩尔质量是化学元素或化合物的摩尔质量。
2. 摩尔比和物质的量比摩尔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
物质的量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
综上所述,化学常识知识点包括物质的分类、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常见的化学实验、化学元素和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等内容。
化学知识点总结10-11单元1、酸的化学性质(注意反应现象的记忆)酸的化学性质盐酸或硫酸1、酸与酸碱指示剂作用酸溶液均能使紫色石蕊,无色酚酞。
(酸溶液pH 7)2、酸+ 活泼金属→盐 + 氢气注:酸指盐酸和稀硫酸,浓硫酸和硝酸有强氧化性会使生成的氢气氧化成水Fe + HCl = Zn + H2SO4 = Al + HCl =3、酸+ 大多数金属氧化物→盐 + 水Fe2O3 + HCl =CuO + H2SO4 = 4、酸+ 碱→盐 + 水Cu(OH)2 + HCl =Fe(OH)3 + H2SO4 =5、酸+ 某些盐→新盐 + 新酸注:碳酸盐 + 酸→新盐 + 水 + CO2CaCO3 + HCl = Na2CO3 + H2SO4 =注意:铁与盐酸、硫酸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的盐为和,在这两种化合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溶液为色;铁锈的主要成分为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该物质与盐酸、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时,生成的盐为和,溶液为色。
(1)、盐酸的物理性质:盐酸是HCl气体的水溶液。
纯净的浓盐酸无色有刺激性气味。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出现白雾。
这是因为从盐酸中挥发出的HCl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的小液滴。
浓盐酸久置会因挥发出溶质HCl而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溶液质量变小。
这一现象说明了①浓盐酸有强挥发性,②HCl气体极易溶于水(1∶500)。
(2)盐酸的用途:盐酸是重要化工产品。
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等;人体的胃液中也含有少量盐酸,可帮助消化。
(若胃酸过多就会引起疾病,可以服用什么药物?)(3)硫酸的物理性质:纯净的浓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的粘稠液体,浓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没有挥发性,易溶于水。
浓硫酸溶解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4)硫酸的重要用途:硫酸是重要化工原料。
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燃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
由于其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在实验室常用它做干燥剂。
(5)浓硫酸的特性①浓硫酸有吸水性(物理性质),在实验室中常用它作干燥剂(液体、可放在洗气瓶中使用)。
②浓硫酸有强烈的脱水性(化学性质)。
它能夺取纸张、木材、皮肤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
严格说,是因为浓硫酸能将这些物质中H、O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这种作用叫脱水作用。
所以,使用浓硫酸时应十分小心。
怎样将浓硫酸稀释成稀硫酸呢?要点:酸入水——沿杯壁——缓慢注——不断搅因为浓硫酸溶于水大量放热,所以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里。
注意: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上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以中和可能残留的酸。
若将稀硫酸也沾到衣服或皮肤上是否也要这样处理,为什么?答:也要这样处理。
因为硫酸没有挥发性,当酸中的水分挥发后硫酸的浓度变大,腐蚀性会增强。
2、碱的化学性质(注意反应现象的记忆)碱的化学性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1、碱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碱溶液均能使紫色石蕊,无色酚酞。
(碱溶液pH 7)2、碱+ 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盐 + 水注:CO (填“能”或“不能”)与碱反应NaOH + CO2 = NaOH + SO2 = Ca(OH)2 + CO2 =3、碱+ 酸→盐 + 水(中和反应)NaOH + H2SO4 =Ca(OH)2 + HCl =Ba(OH)2 + HNO3 =4、碱+ 某些盐→新盐 + 新碱注:反应物中的碱和盐必须均能溶于水且配成溶液才有可能进行反应NaOH + CuSO4 = NaOH + FeCl3 = Ba(OH)2 + CuSO4 =⑪NaOH的性质:NaOH固体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溶解,这种现象叫做潮解,所以NaOH固体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但不能用来干燥酸性气体(如CO2、HCl、SO2等)。
NaOH有强烈的腐蚀性(实验10-7:鸡爪腐烂),俗名叫苛性钠、火碱或烧碱,在使用时要特别小心,防止皮肤、衣服被腐蚀,更要防止溅到眼睛里。
若不小心将NaOH弄到皮肤上,应如何处理?答:用大量水冲洗后涂上硼酸溶液。
⑫氢氧化钙俗名叫做熟石灰、消石灰,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
⑬碱的用途: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①作干燥剂——NaOH易潮解;②制洗涤剂、肥皂等——NaOH与油脂反应除油污。
氢氧化钙:①建筑业:用熟石灰、粘土和沙子制三合土;用石灰沙浆砌砖、抹墙,可以使墙更坚硬,原理(请写出化学方程式)②农业上:可以用熟石灰降低土壤酸性;配制农药波尔多液[Ca(OH)2和CuSO4];配制农药石硫合剂[Ca(OH)2和硫]3、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该过程中“成分交换化合价不变”。
酸碱盐的反应中有哪些属于复分解反应:答:金属氧化物+ 酸→盐 + 水;酸 + 碱→盐 + 水;酸 + 某些盐→新盐 + 新酸;碱 + 某些盐→新盐 + 新碱;盐 + 盐→两种新盐一共五种复分解反应的条件:①若反应物中没有强酸,则要求两种反应物均为溶液(特指碱和盐反应及盐和盐反应);②产物中必须要有沉淀、气体或者水存在(三者有一即可)。
酸碱盐的溶解性口诀(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己记忆):常见酸均可溶,写反应时不担心;常见碱多不溶,五个可溶要牢记,要记就记阳离子,钾钠氨钙钡可溶;盐的分类很复杂,多记多读别着急;钾钠铵盐均可溶,硝酸盐入水去无踪,盐酸盐除银均可溶,硫酸盐除钡均可溶,碳酸盐大多不可溶,记住会用才算好。
注意问题:①可溶性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②;盐不与氧化物反应;③反应物中有KNO3或NaNO3存在,则溶液中不能进行复分解反应。
4、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请写出用Mg(OH)2或者Al(OH)3中和过多的胃酸的化学方程式:、。
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 H2O(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是产生了新的粒子),因而酸碱发生反应时,溶液中的H+和OH-都减少因而溶液的酸碱性也了生改变,因此常利用酸碱中和反应改变溶液的酸碱性并广泛应用于实际中。
(1)改良土壤。
植物的生长需在适宜的环境中。
土壤酸性过强或碱性过强都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因而根据土壤酸碱性的具体情况,适量加入酸或碱中和土壤中的碱或酸。
(2)处理工厂废水,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工厂排放的污水,常显酸性或碱性,不经处理会造成环境污染,常利用中和反应的原理,降低污水的酸碱性,使之达到排放标准。
(3)中和反应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①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以帮助消化,但胃液中盐酸过多,会导致胃病的发生,需服用与酸反应的物质,以中和胃液中过量的盐酸。
②蚊虫叮咬,使皮肤肿痛,因为蚊虫分泌出一种叫蚁酸的物质,显酸性,因此涂一些碱性的物质,可以减轻痛痒。
7、使用酸碱指示剂是了解溶液酸碱性的方法;pH是表示溶液酸碱度的方法。
8、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酸性溶液的PH﹤7;PH越小酸性越强。
碱性溶液的pH﹥7;pH越大碱性越强。
中性溶液的pH=7。
溶液的酸碱度对工农业生产和生命活动的影响是很大的,了解溶液的酸碱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①科学实验及化工生产有话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溶液中才能进行;②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接近或等于7的土壤中才能生长;③测定雨水的PH(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能了解空气污染程度④测定人体内排出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的健康状况。
9、如何使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酸碱度,请叙述操作方法: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溶液的pH值。
10、一份pH = 4 的溶液取少量加入试管后,再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呈色;如果要使试管里的溶液pH升高,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决定酸性强弱)物理方法:加水稀释,使溶液酸性减弱化学方法:⑪加入活泼金属与酸反应;⑫加入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⑬加入碳酸盐与酸反应。
11、盐的性质化学方程式实验现象或注意事项⑪盐+ 金属→新盐 + 新金属Fe + CuSO4 = 金属的活动性要比盐中的金属强;盐必须为可溶性盐的溶液;太活泼的金属(钾、钙、钠、钡)不可Cu + AgNO3 =Al + CuSO4 =⑫盐 + 酸→新盐 + 新酸AgNO3 + HCl = Cl-检验方法BaCl2 + H2SO4 = SO42-检验方法⑬盐 + 碱→新盐 + 新碱CaOH)2 + CuSO4= 农药波尔多液的配制Ca(OH)2 + Na2CO3= 工业上用纯碱制烧碱的反应⑭盐 + 盐→两种新盐Na2SO4 + Ba(NO3)2 = 反应条件:两溶一沉淀K2CO3 + CaCl2 =12、盐的用途:⑪氯化钠①重要的调味品:在人体中Na+对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水分分布和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起主要作用;Cl-是胃液中的主要成分,具有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和增进食欲的作用。
②医疗上的生理盐水(0.9%的NaCl溶液)配制基本操作:计算、称量、溶解。
③农业上用NaCl溶液来选种。
④工业上用NaCl为原料制取氢氧化钠等。
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氢气、氯气和烧碱。
⑤公路上可用MaCl消除积雪,是因为NaCl能降低水的凝固点。
⑫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
大理石和石灰石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工业上高温条件下用石灰石可制得生石灰,方程式为;实验室可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⑬碳酸纳俗名纯碱、口碱,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碳酸氢钠俗名小苏打,是焙制糕点所使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在医疗上两者均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其原理是(写方程式)、,此外碳酸氢钠还可以做干粉灭火器的主要原料,原理是。
13、化肥:农作物所需营养元素中,氮、磷、钾元素需要量大。
化学肥料中常见的氮肥有(写化学式)尿素、碳铵、硫铵、硝铵等,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元素,缺氮情况下,植物表现为生长迟缓、茎杆矮小、叶色淡绿等。
磷肥主要以磷酸盐为主有磷矿粉、过磷酸钙等,作物缺磷表现为生长迟缓、产量下降。
钾肥有硫酸钾和氯化钾,缺钾时作物容易发生病虫害和倒伏现象。
复合肥料是指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的肥料,如硝酸钾KNO3、磷酸二氢铵NH4H2PO4等。
14、铵盐遇碱会放出氨气,这个性质可以用于检验铵盐类的氮肥,将待测样品与熟石灰混合研末后,产生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现象就可以判断是铵盐。
所以铵盐类的化肥不可与碱性物质混用(如改良酸性土壤的熟石灰或草木灰)会降低肥效。
注意了解常见化肥施用的注意事项(P84表格)15、常见化肥的鉴别方法等:鉴别一般先用物理方法,如看颜色,闻气味等;然后再用化学方法,使用化学方法一定要先取样才能加试剂鉴别。
氮肥、磷肥和钾肥的鉴别:(书P80~82)先看外观:磷肥一般为灰白色固体,氮肥和钾肥一般为白色晶体;闻气味:碳铵有明显的氨味(刺激性气味)可直接鉴别;测水溶性:磷肥大多数难溶于水,氮肥和钾肥一般易溶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