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周脓肿
- 格式:pdf
- 大小:345.63 KB
- 文档页数:1
扁桃体周围脓肿名词解释
扁桃体周围脓肿(Peritonsillar abscess,PTA)是一种常见的
口咽部感染性疾病。
这种疾病常常发生在扁桃体炎治疗不及时、不彻
底的情况下,细菌感染扩散至扁桃体周围组织,侵犯咽喉区域软组织,引起局部脓肿形成。
扁桃体周围脓肿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喉部疼痛、吞咽疼痛、发热、口臭、口干、耳痛、喉部水肿等。
患者感觉喉咙里有异物阻塞,吞咽
困难,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等现象。
若不及时治疗,扁桃体周围脓肿
还会引起颞下颌关节的疼痛和肿胀,严重时甚至会威胁生命。
对于扁桃体周围脓肿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抗生素和手术治疗。
抗
生素可以帮助患者控制病情,防止细菌感染进一步扩散。
而手术治疗
主要是通过引流脓肿来消除病因,减轻喉部疼痛和吞咽不适。
手术治
疗的方法包括针刺引流、切开引流和扁桃体切除等。
预防扁桃体周围脓肿的关键在于预防扁桃体炎的发生。
在日常生
活中,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勤洗手,避免过度疲劳和长时间说话。
同时,一旦出现扁桃体炎症状,应及时就诊,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
治疗。
总之,扁桃体周围脓肿是一种常见的口咽部感染性疾病,在日常
生活中应加强预防措施,避免发生扁桃体炎。
对于已经发生扁桃体周
围脓肿的患者,应及时就诊,接受专业治疗,以免疾病加重和引发并
发症。
扁桃体周脓肿临床诊疗指南
病因:为扁桃体周围间隙内的化脓性炎症,在脓肿未形成之前,称为扁桃体周炎。
其致病菌与扁桃体相同,各种细菌都有,多数为链球菌,近年可多见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及厌氧菌等感染。
一、临床表现:
1.先有急性扁桃体炎症状,如咽痛,吞咽时加重、吞咽困难及发热等。
2.2~3天后出现咽痛偏向一侧,且逐渐加剧,出现吞咽困难,甚至无法进食,疼痛常向一侧耳部及牙齿反射。
3.口臭、流口水、说话带闭塞音,似见口中含物,侵犯翼内肌,可出现张口困难。
4.软腭肿胀,活动受限,饮水反流或自鼻腔外流。
5.患者呈急性重病容,表情痛苦。
6.颈部呈假性僵直,转动头部时常连肩部协同转动。
7.头偏向患侧,常用手托腮以减轻痛苦。
8.常有颈部淋巴结肿痛。
二、诊断要点:
1.咽痛4~5天,且逐渐加剧。
2.局部隆起明显,病侧腭弓及软腭红肿突出,悬雍垂水肿偏向对侧,扁桃体被遮盖且被推向下方。
3.隆起处穿刺有脓。
三、治疗方案及原则:
1.脓肿形成前的治疗按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处理,选用足量敏感有效抗生素,如可选用青霉素或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替硝唑联合抗感染。
2.脓肿形成后的治疗。
(1)穿刺抽脓:可明确脓肿是否形成及脓肿部位。
(2)切开排脓:经穿刺抽到脓液后,可作切开排脓引流,术后仍需继续使用抗生素治疗。
扁桃体周脓肿扁桃体周脓肿是指发生在扁桃体周围间隙内的化脓性炎症。
开始为蜂窝织炎(称为扁桃体周炎),继之形成脓肿。
中医称之为喉痛。
多见于青壮年。
【病历及发病机制】本病常继发于急性扁桃体炎,特别是慢性扁桃体炎多次急性发作者。
由于扁桃体隐窝,尤其是扁桃体上隐窝的炎症,使窝口阻塞引流不畅,其中的细菌或炎症产物破坏上皮组织,向隐窝深部侵犯,穿透扁桃体被膜,进入扁桃体周围隙。
本病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容血型链球菌、甲型草绿色链球菌和厌氧菌属等。
【病理】本病多单侧发病。
按其发生的部位,临床上分前上型和后上型两种。
前上型,脓肿位于扁桃体上级与腭舌弓之间,较多见;后上型脓肿位于扁桃体和咽腭舌弓之间,此型少见。
镜下见扁桃体周围疏松结缔组织中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继之组织细胞坏死液化,融合形成脓肿。
炎症浸润和组织水肿可导致患侧扁桃体上方软腭充血肿胀,悬雍垂水肿,偏向健侧。
【护理评估】(一)健康史评估病人发病前是否有急性扁桃体炎病史,是否有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病史等。
必要时询问咽喉部异物及外伤史,有无糖尿病等影响机体免疫力的疾病。
(二)身体状况急性扁桃体炎症状3~日后,发热仍持续或加重,一侧咽痛加剧,吞咽时特别明显,疼痛常向同侧耳部或牙齿放射。
唾液在口内潴留,甚至外溢。
病人头偏向病侧,颈项呈假性僵直;口微张,言语含糊不清。
喝水时,常向鼻腔返流。
重病人因翼内受累而有张口因难。
同侧下颌角淋巴结肿大。
病人为急性病容,表情痛苦,感全身乏力、纳差、肌酸痛、便秘等。
(三)辅助检查1.早期可见一侧腭舌弓显著充血。
脓肿形成时可见局部隆起明显,在、甚至张口困难。
前上型者,病侧腭舌弓及软腭红肿突出,悬雍垂水肿,偏向对侧,腭舌弓上方隆起,扁桃体被遮盖且被推向内下方。
后上型者,咽腭舌弓红肿呈圆柱状,扁桃体被推向前上方。
2.超声诊断有助于鉴别扁桃体周炎和扁桃体周脓肿。
3.隆起处穿刺抽脓可明确诊断。
(四)心理-社会状况因剧烈咽痛、吞咽困难等使病人非常焦虑。
/
扁桃体周围脓肿的症状有哪些,有什么样的诊断标准?
扁桃体周围脓肿的常见症状
寒战、淋巴结肿大、舌苔厚腻
扁桃体周围脓肿有什么症状
一、症状诊断
1、大多数发生于急性扁桃体炎发病3~5天后,或急性扁桃体炎病情刚有好转之时,病人体温度升高,严重者高热、寒战,全身出现中毒症状。
一侧咽痛较扁桃体炎时加剧,常放射至同侧耳部及牙齿,因咽痛剧烈及软腭肿胀,病人吞咽困难,口涎外溢,饮水向鼻腔返流,语言含糊不清。
周围炎症波及翼内肌时,出现张口困难。
脓肿甚大者可能引起上呼吸道梗阻。
2、病人表情痛苦,头偏向患侧稍前倾。
口臭多涎,舌苔厚腻,张口受限,颈淋巴结肿大、压痛。
若为前上位脓肿,患侧舌腭弓上部及软腭充血、肿胀,明显隆起,扁桃体覆以脓性分泌物,被推向内下方,悬雍垂充血肿胀转向对侧;后上位脓肿时,患侧咽腭弓明显肿胀隆起,扁桃体被推向前下方;下位脓肿者极少见,但可并发咽、喉水肿及颈动脉鞘炎,以扁桃体下极与舌根部之间肿胀隆起为著,而软腭及悬雍垂充血肿胀不明显。
按起病缓急和病程进展,可分为缓进型和急进型,以缓进型多见。
文章来自:39疾病百科 /bttzwnz/zztz/。
护理学院扁桃体周围炎及扁桃体周围脓肿诊
治体会
扁桃体周围炎及扁桃体周围脓肿为腭扁桃体炎常见并发症之一,现将近二十年我科对此类疾病的诊治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全部治愈,嘱其患咽痛、扁桃体炎时及时抗炎彻底治疗,以免合并扁桃体炎及脓肿。
随访10年无复发。
2诊治体会
2.1早期正确诊断,合理正确用药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当扁桃体炎急性发作时及时应用抗生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合并扁桃体周围炎应及时应用激素治疗,效果立竿见影。
2.2扁桃体周围脓肿诊断明确后穿刺抽脓或切开引流治疗效果显著,易使脓腔尽早愈合,减少抗生素用药时间,缩短病程。
2.3扁桃体周围脓肿易复发,对40岁以下患者多主张摘除扁桃体,以利于彻底引流,且积脓的间隙使剥离更容易出血也不多,更能预防复发。
本人经过本组病例诊治体会到只要诊断正确,合理用药,目前不断更新换代的抗生素足以控制住扁桃体炎为扁桃体周围炎或扁桃体周围炎发展为扁桃体周围脓肿。
以扁桃体周围脓肿为诊断首次就诊的,予穿刺抽脓加上抗生素治疗基本都能治愈。
本组病例中只有一人行扁桃体摘除术,所以本人认为社会为预防复发而摘除扁桃体并不重要,只要嘱其患咽痛、扁桃体炎时及时、有效地应用抗生素治疗就可以避免并发症发生,从而预防扁桃体周围
炎或扁桃体周围脓肿的复发。
扁桃体周围脓肿护理常规
扁桃体周围脓肿示指发生在扁桃体周围间隙内的化脓性炎症。
【临床表现】
咽痛,咽部梗阻感,同侧扁桃体肿大,张口困难,纳差,乏力等。
【治疗原则】
1、脓肿形成前按急性扁桃体炎处理。
2、脓肿形成后可行脓肿穿刺、脓肿切开排脓、手术切除。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的心理及社会支持状况。
2、评估施行手术的原因及有无手术禁忌症。
3、扁桃体病变的临床表现及特征。
【护理措施】按耳鼻喉科疾病及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1、详见(按急性扁桃体炎护理常规)。
2、注意观察病人呼吸情况。
3、切开排脓术护理
(1)操作前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切开排脓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取得配合,消除紧张心理。
(2)配合医生穿刺抽脓,以减轻局部胀痛。
(3)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及局部出血的情况,保持口腔清洁。
4、手术切除护理见(扁桃体手术护理常规)。
【健康指导】
1、注意休息,预防感冒,保持口腔清洁,可以参加日常活动。
2、加强营养,合理饮食,易清淡,忌烟酒,避免油炸、辛辣、腌制、刺激性及不易消化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