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周脓肿(精)
- 格式:ppt
- 大小:525.00 KB
- 文档页数:12
扁桃体周围脓肿的护理扁桃体周围脓肿是腭扁桃体周围间隙疏松组织的化脓性感染,在脓肿形成前期称为扁桃体周炎,此病并不少见,约占耳鼻喉门诊的0.5%〜〜1.7%,占咽科病人的3.88%。
扁桃体周围脓肿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一次咽痛明显,并向病侧耳部放射,咳嗽、吞咽、说话时加重,伴流涎,似口中含物。
重者常有张口困难,全身症状比较重,有高热、畏寒、头痛、全身酸痛,食欲不振、便秘,甚至呼吸困难。
若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可出现颈淋巴结炎,咽旁水肿、喉水肿、败血症、脓毒血症、海绵窦栓塞等并发症。
我科自 2009年 1 月至 2012年 6月,共收治病人 6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收治病人 62例,男 40例,女 22例,年龄在65〜14 岁之间,穿刺抽脓 9例,切开排脓 3例,手术切除 2 例,其余均给予足量的抗生素及适量的类固醇激素输液及雾化对症治疗。
1.2临床表现:咽痛明显,疼痛时并向病侧耳部放射,咳嗽、吞咽、说话时加重,伴流涎,似口中含物。
重者常有张口困难,不能进食,全身症状明显,可有高热、畏寒、头痛、全身酸痛,食欲不振、便秘,甚至呼吸困难。
2治疗方法脓肿形成前期给予足量的抗生素及适量的类固醇激素,并给予输液雾化对症治疗,脓肿形成后给予穿刺抽脓、切开排脓、对于病程较长,多次切开排脓仍未治愈者在脓肿消退 2 周后施行扁桃体切除术 [1] 3护理3.1心理护理:由于对疾病知识的缺乏,很多病人显得非常焦虑、紧张和恐惧,对此我们应热情接待病人,并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解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并鼓励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2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3.3高热病人遵医嘱给与退烧药或物理降温;呼吸困难的患者给与氧气吸入;观察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情况必要时给与补液治疗。
3.4饮食指导:因患者吞咽时疼痛不愿意进食,嘱患者可食用流质食物(如米汤、牛奶、豆浆等), 3〜5天炎症转归后可进半流食(如米粥,鸡蛋汤、面条汤、馄饨、鸡蛋羹),避免食用酸性果汁,过硬,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扁桃体周脓肿扁桃体周脓肿是指发生在扁桃体周围间隙内的化脓性炎症。
开始为蜂窝织炎(称为扁桃体周炎),继之形成脓肿。
中医称之为喉痛。
多见于青壮年。
【病历及发病机制】本病常继发于急性扁桃体炎,特别是慢性扁桃体炎多次急性发作者。
由于扁桃体隐窝,尤其是扁桃体上隐窝的炎症,使窝口阻塞引流不畅,其中的细菌或炎症产物破坏上皮组织,向隐窝深部侵犯,穿透扁桃体被膜,进入扁桃体周围隙。
本病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容血型链球菌、甲型草绿色链球菌和厌氧菌属等。
【病理】本病多单侧发病。
按其发生的部位,临床上分前上型和后上型两种。
前上型,脓肿位于扁桃体上级与腭舌弓之间,较多见;后上型脓肿位于扁桃体和咽腭舌弓之间,此型少见。
镜下见扁桃体周围疏松结缔组织中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继之组织细胞坏死液化,融合形成脓肿。
炎症浸润和组织水肿可导致患侧扁桃体上方软腭充血肿胀,悬雍垂水肿,偏向健侧。
【护理评估】(一)健康史评估病人发病前是否有急性扁桃体炎病史,是否有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病史等。
必要时询问咽喉部异物及外伤史,有无糖尿病等影响机体免疫力的疾病。
(二)身体状况急性扁桃体炎症状3~日后,发热仍持续或加重,一侧咽痛加剧,吞咽时特别明显,疼痛常向同侧耳部或牙齿放射。
唾液在口内潴留,甚至外溢。
病人头偏向病侧,颈项呈假性僵直;口微张,言语含糊不清。
喝水时,常向鼻腔返流。
重病人因翼内受累而有张口因难。
同侧下颌角淋巴结肿大。
病人为急性病容,表情痛苦,感全身乏力、纳差、肌酸痛、便秘等。
(三)辅助检查1.早期可见一侧腭舌弓显著充血。
脓肿形成时可见局部隆起明显,在、甚至张口困难。
前上型者,病侧腭舌弓及软腭红肿突出,悬雍垂水肿,偏向对侧,腭舌弓上方隆起,扁桃体被遮盖且被推向内下方。
后上型者,咽腭舌弓红肿呈圆柱状,扁桃体被推向前上方。
2.超声诊断有助于鉴别扁桃体周炎和扁桃体周脓肿。
3.隆起处穿刺抽脓可明确诊断。
(四)心理-社会状况因剧烈咽痛、吞咽困难等使病人非常焦虑。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如何治疗扁桃体周围脓肿
导语:们人体的扁桃体是起到了抗病毒和抗细菌的功效,如果我们的扁桃体出现了问题,那么不但会给我们带来痛苦而且还容易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扁
们人体的扁桃体是起到了抗病毒和抗细菌的功效,如果我们的扁桃体出现了问题,那么不但会给我们带来痛苦而且还容易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扁桃体容易出现的一种症状就是扁桃体周围脓肿,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扁桃体周围脓肿的出现呢,我们又应该怎样去治疗扁桃体周围脓肿呢?
1.脓肿未形成前的治疗
同急性扁桃体炎,须静脉给予足量抗生素、控制炎症扩散,制止脓肿形成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也可用加普鲁卡因的青霉素或庆大霉素局部封闭,有消炎止痛作用。
2.穿刺抽脓
通过穿刺可以明确脓肿是否已形成脓肿的部位,同时也达到了治疗的目的。
在0.5%~1%地卡因黏膜表面麻醉下,选择脓肿最隆起和最软化处,试控性进针,注意方位,不可刺入太深,以免误伤咽旁大血管。
针进入脓腔时有空虚感,回抽时即有脓液抽出。
尽量将脓液抽净,然后针头不动,换上空针,用抗生素液冲洗。
3.切开引流
在局麻下于脓肿穿刺部位切开引流。
若无法确定切口部位,则从悬雍垂根部做一假想水平线;从舌腭弓游离缘下端做一假想垂直线,二条线交点稍外,即为适宜做切口之处。
切口长1~1.5cm,切开黏膜及浅层组织(不可过深),用一血管钳向后外方顺肌纤维走向逐层分离软组织,直达脓腔排脓。
术后不置引流条,每日扩张切口并冲洗脓腔1次,数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扁桃体周围脓肿61例分析扁桃体周围脓肿是咽部急重症,在基层医院多见,迄今国内外有关其真正发病机理报告甚少。
目前,公认的学说为急、慢性扁桃体炎后细菌炎症产物向扁桃体间隙扩散致扁桃体周围脓肿。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61例患者,男48例,女13例;年龄17~54岁;冶炼工人34例,矿工16例,农民9例,学生2例。
既往有慢性扁桃体炎者8例,发病就诊时间为2~24天,61例患者均为单侧发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44例,手术切开引流11例,自行破溃2例,穿刺抽脓2例,手术切除扁挑体2例。
讨论对病原菌的认识,扁桃体周围脓肿的致病菌与扁桃体炎大致相同,与口腔的正常菌群有密切的关系。
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局部黏膜损伤时,在口腔寄生的大量正常菌群就成为致病菌。
有人认为,口腔正常菌群是链球菌及需氧菌,还有资料报道为厌氧菌属,扁桃体炎大多是厌氧菌和需氧菌的混和感染。
近期有报道认为,扁桃体周围脓肿的感染途径是咽部致病菌感染了Weber腺而引起该腺及周围组织的化脓性炎症所致。
治疗体会:扁桃体周围脓肿一旦发生,均应及时给予积极的药物治疗。
由于扁桃体周围脓肿发病急,病情重.等待细菌培养及名种原因的延误,只能使病情加重。
本组病例,入院后即给予青霉素、甲硝唑静脉滴注,效果不明显者是选用氨苄青霉素或先锋霉素,均获得良好疗效。
在治疗的同时谨慎加用地塞米松(短期)走小壶,观察到减轻疼痛迅速,容易消除局部肿胀,还能缩短病程。
切开引流是十分重要。
因病情发展快,单用药物治疗虽可好转,但脓液难以吸收,尽早切开引流,可减轻疼痛,减少复发。
对于扁挑体是否摘除的问题,过去有人提倡至少行患侧扁桃体切除,但摘除时间,各有主张。
本组病例,大多数采用药物及切开引流,都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2例手术除扁挑体,原因是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时,便考虑手术摘除治疗。
近两年有资料报道,主张行患侧扁桃体切除术治疗扁桃体周脓肿,并提倡在病变期脓肿刚形成时尽快手术,其意义在于:①早期粘连,分离容易,不易留残体。
扁桃体周围脓肿护理常规一.定义发生在扁桃体周围隙内的化脓性炎症,初起为蜂窝织炎(称为扁桃体周围炎),维而形成脓肿, 多见于青壮年。
二.症状、体征初起如急性扁桃体炎症状,3-4 日后,发热仍持续或加重,一侧咽痛加剧,吞咽时尤甚,疼痛常向同侧耳部或牙齿放射,再经 2-3 日,疼痛更剧,吞咽困难,流涎,语言含糊不清,喝水时自鼻腔返流等。
三.护理问题(一)疼痛与扁桃体周围脓肿压迫及炎性刺激有关。
(二)体温过高与炎症反应以及炎症引起的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因素有关。
(三)语言沟通障碍与咽部疼痛有关。
(四)焦虑对疾病相关知识不了解有关。
(五)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相关知识。
(六)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吞咽困难,进食困难有关。
(七)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疼痛无法进食有关。
(八)室息的危险与咽部肿胀及脓肿自行破渍或切开时大量脓液未及时吸出有关。
(九)潜在并发症咽旁脓肿、喉炎、喉水肿等。
四.护理措施(一)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体温 38. 5C 以下者可物理降温,38.5C 以上者,遵医嘱应用药物降温。
(二)饮食:避免辛辣制激过硬的食物,吞咽困难者给于冷流质饮食.注意保持口腔清法卫生。
(三)治疗:遵医嘱应用药物,控制感染、消肿。
体表不足者进医明给予补波治疗,根据疼痛评分遵医应用止痛药物。
如行扁桃体切除术按“慢性桃体炎护理常规"护理。
五.健康宣教(一)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预防感冒。
(二)保持口腔清洁卫生,避免感染,防止并发症。
(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戒烟戒酒。
(四)出院后不适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