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2_解决问题的策略-优质公开课-苏教6下精品
- 格式:ppt
- 大小:310.41 KB
- 文档页数:2
苏教版六年级下《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
解决问题的策略多种多样,其中较为常见的有画图策略、列表策略、假设策略等等。
画图策略是一种直观且有效的方法。
比如说,在遇到行程问题时,通过画出路线图,能够清晰地展示出出发地、目的地、行走方向和速度等关键信息。
例如,甲乙两人同时从 A、B 两地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每小时 5 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 3 千米,经过 2 小时相遇,求A、B 两地的距离。
我们可以画出这样的图:先画出 A、B 两地,然后分别画出甲和乙的行走路线,标明速度和时间。
这样一来,就很容易看出两人行走的路程之和就是 A、B 两地的距离,从而列出算式:(5+ 3)× 2 = 16(千米)。
列表策略则适用于信息较多、关系较为复杂的问题。
比如在购物问题中,有不同商品的价格、数量和折扣等信息。
我们可以通过列表将这些信息整理出来,使问题变得更加清晰明了。
例如,购买苹果、香蕉和橙子,苹果每斤 5 元,买了 3 斤;香蕉每斤 3 元,买了 2 斤;橙子每斤 4 元,买了 5 斤。
如果苹果打 8 折,香蕉打 9 折,橙子不打折,那么一共需要花费多少钱?我们可以列出这样的表格:|水果|单价|数量|折扣|实际单价|总价|||||||||苹果|5 元/斤|3 斤|8 折|4 元/斤|12 元||香蕉|3 元/斤|2 斤|9 折|27 元/斤|54 元||橙子|4 元/斤|5 斤|不打折|4 元/斤|20 元|然后分别计算出每种水果的总价,最后相加得出总花费:12 + 54+ 20 = 374(元)假设策略在解决一些未知数较多或者条件较复杂的问题时常常发挥重要作用。
比如经典的“鸡兔同笼”问题: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 35 个头,从下面数有 94 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我们可以先假设笼子里全部都是鸡,那么脚的总数应该是 35×2 = 70 只,而实际有 94 只脚,多出的 94 70 = 24 只脚是因为把兔当成鸡来算少算了的。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内容:教材第27页的例1和第28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联系不同的知识,作出不同的推理,体会策略和方法的多样性。
2.在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最优化思想。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转化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整理策略谈话:从三年级上册起,每一册数学都教学一种策略,你们知道我们学了哪些策略?(学生可能已经忘记,教师帮助回顾整理:依次是分析量关系的“从条件向问题推理”和“从问题向条件推理”,帮助理解题意的“列表整理”和“画图整理”,还有“枚举”“转化”“假设与替换”等策略)提问:这些策略你们都学会了吗?今天我们将合理的选择这些策略来解决新的问题,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板书课题:转化的策略)二、合作探究,运用策略1.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1)学生读题,自主完成。
谈话:这是一个稍复杂的分数问题,除了用刚才我们做的方法来解决,你们能否用以前学的策略来思考呢?(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 小组交流方法。
汇报交流情况:(学生遇到困难可作适当的引导。
)①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理解2/3这个分数的意义,可以画线段图,看出男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2/5。
原来的问题就转化成美术组一共有35人,男生人数是总人数的2/5,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3/5,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这是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②根据分数2/3的意义,可以推理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3”。
原来问题就转化成美术组一共有3/5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2∶3,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这是按比例分配问题。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了用假设法解决实际问题、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三个方面的内容。
这一单元的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的策略去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的价值。
二. 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已经能够运用一些基本的策略。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条理性和系统性,对于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还不能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进行解决。
因此,在教学本单元的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用假设法、转化的策略和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体验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假设法、转化的策略和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3.教学用具: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了分析问题、建立模型、选择策略、解决问题、检验答案等环节。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但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往往缺乏有效的解决策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分析问题、建立模型、选择策略、解决问题、检验答案等基本环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环节。
2.培养学生选择合适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难点:培养学生选择合适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建立模型。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策略。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如何计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具体问题,如:“某商店举行优惠活动,购买50元商品可以打8折,购买100元商品可以打7折。
小明想购买一个价值120元的商品,他应该如何购买才能节省最多?”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建立模型。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所学策略。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总结解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策略?如何判断策略的有效性?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秋课程目标
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
1.了解常见的数学问题解决策略
2.培养识别问题类型与选择解决策略的能力
3.提升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常见的数学问题解决策略
2.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根据问题类型选择解决策略
教学内容
导入(5分钟)
通过生活中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买东西时如何计算价格。
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思维过程。
讲解(15分钟)
1.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的数学问题解决策略,如:
•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求解
•模型建立与求解
•倒推法解题
•分情况讨论法
2.给学生提供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解决策略,例如:
•甲、乙两人的年龄之和为30岁,已知甲的年龄是乙的2/3,请问甲、乙两
人的年龄分别是多少?
•现有2L汽油,A车每100公里耗费5L汽油,B车每100公里耗费6L汽油,问哪种车子走更远?
实践(30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每组提供一到两个问题,让小组成员合作解决,并选择最佳的解决策略。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提供指导辅导。
总结(10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数学问题解决策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教学扩展
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图书阅读等方式拓展学习,了解更多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和工具。
教学评价
1.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了解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情况。
2.可以在课后通过作业评价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能力提升情况。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为大家讲解的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第五章——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体会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优势。
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画图来分析问题、建立模型,并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画图策略,能够主动运用画图来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建立模型的能力。
3. 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画图策略的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优势,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建立模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今天我们在课堂上要解决一个问题: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这12个苹果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至少得到1个苹果,请问如何分配?2. 自主探究:请同学们先自己思考一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尝试画图来帮助思考。
3. 合作交流: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享你们的解题方法。
我们可以互相学习,看看别人的方法是否更有效。
4. 讲解例题: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我发现有几种不同的分配方法。
我们来看一下这些方法:每个朋友得到3个苹果,总共分配完。
三个朋友各得到2个苹果,另外一个大朋友得到4个苹果。
两个朋友各得到3个苹果,另外两个朋友各得到2个苹果。
5. 随堂练习:现在请同学们尝试解决一个问题:小华有15个糖果,他想把这15个糖果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至少得到1个糖果,请问如何分配?6. 板书设计:画出一张图,展示小明分配苹果的不同方法。
7. 作业设计请同学们回家后,尝试解决一个问题:小丽有20个橘子,她想把这些橘子分给她的6个朋友,每个朋友至少得到1个橘子,请问如何分配?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画图策略来解决问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这部分内容是苏教版秋季教材的一部分。
我们将会深入探讨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并通过各种实例来理解并掌握这一策略。
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独立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解决方案进行评估和优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教具和学具,包括PPT、实例问题、以及各种解决问题的工具。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然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实例来演示这些策略的应用。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课堂上进行板书,将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进行直观的展示,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将会是本节课学习内容的一个延伸,我会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策略来解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进行拓展延伸,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这就是我对于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设计。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们一定能够有效地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是本节课的重点。
我选择了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第七章“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为主要学习内容,这一章节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们能够理解问题的本质,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是非常有用的。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