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2.77 MB
- 文档页数:15
1、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中国画是通过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的形式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中国画与西方绘画技法比较,了解不同文化的审美追求。
运用形式美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初步体验中国画“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
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体验中国画“诗书画印”想结合的艺术形式。
三、教学过程:1、引导阶段(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图片放映)师提问:时隔七年,不知同学们是否还记得这个画面?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一幕场景。
70米的巨幅画卷徐徐拉开,一幅中国水墨画映入眼帘,这幅画卷从开场到结尾,贯穿始终,它大气与独特的装裱形式,成为开幕式的一大亮点,从此,让世界记住了中国,记住了中国画。
与西方绘画相比,两者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东西方绘画作品,通过对比找出二者的不同之处?生:材料不同、观察方法不同、内容不同。
师小结引出课题:材料不同:中国画所采用的工具材料有:笔、墨、纸、砚等等;油画则是:油画布,调色板,油画颜料,松节油,调色油,刮刀等。
观察方法不同:西方绘画以焦点透视为主,而中国画则以散点透视为主。
内容不同:西方绘画只有画,而中国画除了绘画对象,画面中还诗书、印章。
这种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方绘画的典型特征。
(板书: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2、讲授新课诗与画的结合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同时也是一个有着深厚绘画传统的大国,诗画结合历史悠久。
诗和画在中国文化里,无疑是一对最为紧密的姐妹艺术。
过去不少文人雅士即擅长作诗,又擅长绘画。
其中有一人最为出名。
他的诗画享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誉。
你们猜一猜这人是谁?生:王维师:唐代王维的《江干雪霁图卷》可称诗与画结合的渊源,宋代的苏轼赞誉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国画知识——诗、书、画、印的结合对于一幅传统的中国画来说,把诗、书、画、印结合起来。
似乎才表现得更为完整,更有特色。
诗、书、画、印结合,可以把几种艺术融为一体,相互辉映,既能丰富画面内容,又能扩大画面境界,给人以更多的审美享受。
这在西洋绘画中是没有的,这是中国画的又一个特点。
诗、书、画、印结合,是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在宋代以前,画上是很少题字的,偶然有字,也只是在不显眼的角落里,写着作者小小的姓名;那时虽然也有题画诗,却不是写在画面上的。
到了宋代,才有一些诗人兼书法家的画家,开始在自己作的画上书一段题记或一首诗。
这样,诗、书、画开始结合起来,中国画历史发展中的文人画也开始了萌芽。
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专有名称,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士大夫的绘画,以区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师的绘画。
到了元代,随着文人画的继续发展,印也加入了诗、书、画的行列,于是诗、书、画、印就像四个孪生姐妹一样,形影不离地完善地结合起来了,这一艺术形式一旦出现,就被当时的画家们普遍采用。
到了明情两代,文人画垄断了画坛,诗书画印结合的艺术形式日臻完善。
在诗、书、画、印的结合过程中,书与画的结合恐怕要比其余两种与画的结合要早得多,这是由于中国的书画工具相同,操作时又有许多共同之外的缘故。
据说东汉的蔡匡就已是一个书画兼能的文人了。
书画的结合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画家本人就擅长书法,是个书法家,由于书画同源,作画时便自觉不自觉地以书入画了,这既能显示画家的细致,又能表现书法家的飘逸。
二是以书写款或题字在画面上,与画面形象协调搭配。
这样书入了画。
就成为了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构成中国画的另一种形式美。
中国画中的以书写款又叫做“落款”,一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就相当西洋画中的画者的签名,表明了这幅画的所有权。
其他的题字,可以绘画写一个题目,一行自己想说的话,或一首诗,一段散文。
其实题字是门很有学问的艺术,要有文学修养,题字不能随随便便,题字的内容要与画面有着内在的联系,让观画者通过题字见景生情、抒发胸怀。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教案名称: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学目标:1. 了解诗书画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 学习诗书画印的基本知识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4.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教学内容:1. 介绍诗书画印的定义和发展历史;2. 分析诗书画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3. 学习诗书画印的基本技法和技巧;4. 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5. 实践和创作属于自己的诗书画印作品。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几幅精美的诗书画印作品,引起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并简要介绍诗书画印的概念和作用。
第二步:知识讲解(10分钟)1. 介绍诗书画印的发展历史和传统文化背景。
2. 分析诗书画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第三步:技法教学(15分钟)1. 介绍诗书画印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如笔法、墨法、颜色运用等。
2. 通过示范和实操演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法和技巧。
第四步:创作实践(20分钟)1. 提供一些常见的诗句、书法篆刻和画稿,让学生选择并进行创作。
2. 引导学生将诗词、书法、绘画和印章结合到一起,完成一幅完整的诗书画印作品。
第五步:展示和评价(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教师也给予合理的评价和指导。
第六步:总结和延伸(5分钟)总结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强调诗书画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相关的书籍和考古文物,培养他们对诗书画印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包括对知识掌握程度、技法运用的熟练度以及作品的创作和表现能力。
2. 学生的作品评价,包括审美上的美感、技法运用的正确性和独特性。
教学资源:1. 诗书画印作品图片和图书资料;2. 书法篆刻和绘画素材;3. 创作和展示的展示板或幻灯片。
教学反思:通过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中诗词、书法、绘画和印章之间的密切关系和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