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遣悲怀三首·其一翻译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6.83 KB
- 文档页数:3
《遣悲怀三首》原文及翻译赏析《遣悲怀三首》原文及翻译赏析《遣悲怀三首》是唐代诗人元稹的组诗作品。
这三首诗重在伤悼作者已故的原配妻子韦丛。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遣悲怀三首》原文及翻译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遣悲怀三首》原文及翻译赏析1遣悲怀三首·其二朝代:唐代作者:元稹原文: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当年咱俩开玩笑讲着身后的事;今日都成沉痛的回忆每每飘来。
你生前穿的衣裳眼看施舍快完;只有针线活计还保存不忍打开。
我仍念旧情更加怜爱你的婢仆;也曾因梦见你并为你送去钱财。
我诚知死别之恨世间人人都有;但咱们贫贱夫妻事事更觉悲哀。
注解1、施:施舍与人。
2、行看尽:眼看不多了。
行:快要。
3、怜婢仆:伸足“旧情”。
赏析:作者:佚名这首诗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
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
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
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
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
还有,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
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
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
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已经不能为妻子做些什么了。
于是积想成梦,出现送钱给妻子的梦境。
末两句,从“诚知此恨人人有”的泛说,落到“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特指上。
夫妻死别,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是更为悲哀的。
末句从上一句泛说推进一层,着力写出自身丧偶不同于一般的悲痛感情。
《遣悲怀三首》原文及翻译赏析2遣悲怀三首【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元稹《遣悲怀三首》原文、译文及赏析遣悲怀三首元稹【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其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注释】⑴谢公东晋宰相谢安,他最偏爱侄女谢道韫。
⑵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
此自喻。
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
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⑶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⑷泥:软缠,央求。
⑸藿:豆叶,嫩时可食。
⑹奠:祭奠,设酒食而祭。
⑺戏言:开玩笑的话。
身后意:关于死后的设想。
⑻行看尽:眼看快要完了。
⑼怜:怜爱,痛惜。
⑽诚知:确实知道。
⑾邓攸:西晋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
《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
⑿潘岳:西晋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
这两句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⒀窅冥:深暗的样子。
【译文】【其一】你如同谢公最受偏爱的女儿,嫁给我这个贫士事事不顺利。
你见我没有衣衫就在箱子找,你拔下金钗因我相求而买酒。
你用野蔬充饥却说食物甘美,你用落叶作薪你用枯枝做炊。
如今我高官厚禄你却离人间,为你寄点延请僧道超度士灵。
【其二】往昔曾经戏言我们身后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说的展现在眼前。
你穿过的衣裳已经快施舍完了,你的针线盒我珍存着不忍打开。
因怀念你我对婢仆也格外恋爱,多次梦到你我便为你焚纸烧钱。
谁不知夫妻永诀人人都会伤怀,想起许多往事令人极度地伤悲。
【其三】闲坐无事为你悲伤为我感叹,人生短暂百年时间又多长呢!邓攸没有后代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念亡妻只是徒然悲鸣。
即使能合葬也无法倾诉衷情,来世结缘是多么虚幻的企望。
《遣悲怀其一》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遣悲怀之一①元稹谢公②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③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注释:①本诗是元稹悼念亡妻韦氏所作,韦氏原为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幼女,二十岁时嫁与元稹,七年后便早逝了。
②谢公:东晋宰相谢安,最爱其侄女谢道韫。
这里以谢道韫比太子少保韦夏卿。
③黔娄:春秋时齐国贫士。
(1)开篇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2)本诗的在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运用了反衬手法。
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阅读答案】(1)一、二句借用典故,以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
“百事乖”,任何事都不顺遂,这是对韦氏婚后七年间艰苦生活的简括,同时也以领起中间四句。
(2)反衬手法是本诗的一个突出特点。
如一、二句以韦氏出身高贵反衬她安贫乐苦的贤淑美德。
末两句极写今日之富贵以反衬过去的贫困,以突出诗人思念亡妻的无尽哀愁。
二3.诗人用哪些细节表现爱妻的贤惠?请结合诗句概述。
(5分)4.末句中的“复”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什么感情?请简要赏析。
(6分)参考答案3.①看见丈夫没有衣服穿,就在草编的箱子里翻找;(2分)②丈夫缠住她要酒喝,她拔下金钗换钱买酒;(2分)③她眼巴巴地仰望古槐,靠它添些落叶当柴草(1分)。
4.①“复”字的含义是一次又一次,表明次数多;(1分)②表达内心极其凄苦、悲痛,无比遗憾的感情。
(2分)③诗人的俸禄已超过10万钱,但与他共患难的爱妻却不能分享富裕的生活,诗人为此深感痛心却又无可奈何,只能一次又一次地用丰盛的祭品祭奠爱妻的亡灵,“复”字饱含了诗人无比沉痛、抱憾终身的心情。
(3分)三:1.这首诗的首联在全诗结构上有何作用?2.颔联和颈联所表现的妻子形象有何特点?参考答案1.总领颔联和颈联。
2.关心、体贴丈夫;甘于贫贱,与丈夫相濡以沫。
四:1.首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元稹《遣悲怀三首》赏析元稹《遣悲怀三首》赏析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学过许多的古诗吧,那么你知道哪些经典的古诗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收集整理了元稹《遣悲怀三首》赏析,希望大家喜欢!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其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赏析第一首是再现昔日夫妻在困顿中相守相爱的情形,感叹不能同享荣华富贵,逼出“悲怀”二字。
一、二句引用典故,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
“百事乖”,任何事都不顺遂,这是对韦氏婚后七年间艰苦生活的简括,用以领起中间四句。
这四句用笔干净,既写出了婚后“百事乖”的艰难处境,又能传神写照,活画出贤妻的形象。
这四个叙述句,句句浸透着诗人对妻子的赞叹与怀念的深情。
末两句,仿佛作者从出神的追忆状态中突然惊觉,发出无限抱憾之情:而今自己虽然享受厚俸,却再也不能与爱妻一道共享荣华富贵,只能用祭奠与延请僧道超度亡灵的办法来寄托自己的情思。
“复”,写出这类悼念活动的频繁。
这两句,出语虽然平和,内心深处却是极其凄苦的。
第二首诗与第一首结尾处的悲凄情调相衔接,描写亡妻身后日常生活中引发哀思的几件事。
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
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
作者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
还有,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
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
《遣悲怀三首》唐诗鉴赏及译文注释唐诗《遣悲怀三首》朝代:唐朝|作者:元稹【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其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遣悲怀三首》古诗简介《遣悲怀三首》是唐代诗人元稹怀念原配妻子韦丛的作品。
此三诗重在伤悼,作者取“报恩”为切入点,先回顾与韦丛婚后的艰苦生活,以明“贫贱夫妻”间深厚的感情,从而引出对妻子的愧疚之情,再托出报答之意而反复咏叹之。
作者着意强调的是人类生命过程中一种常见的悲剧性——愿望与可能之间的时空错位。
这组诗以浅近通俗的语言,娓娓动人的描绘,成为元稹悼亡诗中最为世人所传诵的三首。
《遣悲怀三首》翻译/译文【其一】她如谢公最偏爱的小女儿,嫁给我这贫士百事不顺心。
见我无衣衫到处翻箱倒柜,求她买酒就拔下头上金钗。
野蔬豆叶充饥她吃得甘美,靠古槐落叶当柴也无怨言。
今天我的俸钱已超过十万,只能为你办祭品烧些纸财。
【其二】往昔开玩笑说死后的安排,今天都一一摆到我面前来。
施舍衣裳早已没剩下几件;只留下针线盒我不忍打开。
想起旧日情意更怜惜婢仆,也曾因梦见你而赠送钱财。
我知道这种遗恨人人都有,患难夫妻永诀后更感悲哀。
【其三】闲坐为你悲伤自己也悲伤,就是活百年又有多少时光。
邓攸没儿子时人感叹天命,潘岳悼亡妻用词颇费思量。
夫妇同穴的夙愿多么渺茫,来世再结夫妻尤其难设想。
只有以此长夜不眠的思念,来报答你一生的愁苦奔忙。
《遣悲怀三首》注释⑴谢公东晋宰相谢安,他最偏爱侄女谢道韫。
⑵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
此自喻。
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
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遣悲怀三首遣悲怀三首元稹【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其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注释】⑴谢公东晋宰相谢安,他最偏爱侄女谢道韫。
⑵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
此自喻。
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
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⑶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⑷泥:软缠,央求。
⑸藿:豆叶,嫩时可食。
⑹奠:祭奠,设酒食而祭。
⑺戏言:开玩笑的话。
身后意:关于死后的设想。
⑻行看尽:眼看快要完了。
⑼怜:怜爱,痛惜。
⑽诚知:确实知道。
⑾邓攸:西晋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
《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
⑿潘岳:西晋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
这两句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⒀窅冥:深暗的样子。
【译文】【其一】你如同谢公最受偏爱的女儿,嫁给我这个贫士事事不顺利。
你见我没有衣衫就在箱子找,你拔下金钗因我相求而买酒。
你用野蔬充饥却说食物甘美,你用落叶作薪你用枯枝做炊。
如今我高官厚禄你却离人间,为你寄点延请僧道超度士灵。
【其二】往昔曾经戏言我们身后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说的展现在眼前。
你穿过的衣裳已经快施舍完了,你的针线盒我珍存着不忍打开。
因怀念你我对婢仆也格外恋爱,多次梦到你我便为你焚纸烧钱。
谁不知夫妻永诀人人都会伤怀,想起许多往事令人极度地伤悲。
【其三】闲坐无事为你悲伤为我感叹,人生短暂百年时间又多长呢!邓攸没有后代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念亡妻只是徒然悲鸣。
即使能合葬也无法倾诉衷情,来世结缘是多么虚幻的企望。
只能睁着双眼整夜把你思念,报答你平生不得伸展的双眉。
遣悲怀三首遣悲怀三首元稹【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其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注释】⑴谢公东晋宰相谢安,他最偏爱侄女谢道韫。
⑵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
此自喻。
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
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⑶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⑷泥:软缠,央求。
⑸藿:豆叶,嫩时可食。
⑹奠:祭奠,设酒食而祭。
⑺戏言:开玩笑的话。
身后意:关于死后的设想。
⑻行看尽:眼看快要完了。
⑼怜:怜爱,痛惜。
⑽诚知:确实知道。
⑾邓攸:西晋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
《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
⑿潘岳:西晋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
这两句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⒀窅冥:深暗的样子。
【译文】【其一】你如同谢公最受偏爱的女儿,嫁给我这个贫士事事不顺利。
你见我没有衣衫就在箱子找,你拔下金钗因我相求而买酒。
你用野蔬充饥却说食物甘美,你用落叶作薪你用枯枝做炊。
如今我高官厚禄你却离人间,为你寄点延请僧道超度士灵。
【其二】往昔曾经戏言我们身后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说的展现在眼前。
你穿过的衣裳已经快施舍完了,你的针线盒我珍存着不忍打开。
因怀念你我对婢仆也格外恋爱,多次梦到你我便为你焚纸烧钱。
谁不知夫妻永诀人人都会伤怀,想起许多往事令人极度地伤悲。
【其三】闲坐无事为你悲伤为我感叹,人生短暂百年时间又多长呢!邓攸没有后代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念亡妻只是徒然悲鸣。
即使能合葬也无法倾诉衷情,来世结缘是多么虚幻的企望。
只能睁着双眼整夜把你思念,报答你平生不得伸展的双眉。
元稹《遣悲怀》其一元稹《遣悲怀》其一元稹的《遣悲怀》取“报恩”为切入点,先回顾与韦丛婚后的艰苦生活,以明“贫贱夫妻”间深厚的感情。
遣悲怀三首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⑴,自嫁黔娄百事乖⑵。
顾我无衣搜荩箧⑶,泥他沽酒拔金钗⑷。
野蔬充膳甘长藿⑸,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⑹。
【注释】⑴谢公东晋宰相谢安,他最偏爱侄女谢道韫。
⑵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
此自喻。
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
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⑶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⑷泥:软缠,央求。
⑸藿:豆叶,嫩时可食。
⑹奠:祭奠,设酒食而祭。
【白话译文】她如谢公最偏爱的小女儿,嫁给我这贫士百事不顺心。
见我无衣衫到处翻箱倒柜,求她买酒就拔下头上金钗。
野蔬豆叶充饥她吃得甘美,靠古槐落叶当柴也无怨言。
今天我的俸钱已超过十万,只能为你办祭品烧些纸财。
【创作背景】这三首诗约作于公元811年(元和六年),时元稹在监察御史分务东台任上;一说这组诗作于公元822年(长庆二年)。
这是元稹为怀念去世的原配妻子而作的。
元稹的原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最小的女儿,于公元802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和元稹结婚,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
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
过了七年,即公元809年(元和四年),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就病死了,年仅二十七岁。
元稹悲痛万分,陆续写了不少情真意切的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遣悲怀三首》。
【赏析】元稹的元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和元稹结婚,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
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
过了七年,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就病死了,年仅二十七岁。
元稹悲痛万分,写了不少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是《遣悲怀三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诗的开头两句先概写韦丛的高贵身份和婚后的贫困生活。
“谢公最小偏怜女”,“谢公”,本指东晋宰相谢安,这里借指韦夏卿。
《遣悲怀》的原文及翻译赏析《遣悲怀三首》的原文及翻译赏析遣悲怀三首元稹【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其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注释】⑴谢公东晋宰相谢安,他最偏侄女谢道韫。
⑵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
此自喻。
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
百事乖:事都不顺遂。
⑶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⑷泥:软缠,央求。
⑸藿:豆叶,嫩时可食。
⑹奠:祭奠,设酒食而祭。
⑺戏言:开玩笑的话。
身后意:死后的设想。
⑻行看尽:眼看快要完了。
⑼怜:怜爱,痛惜。
⑽诚知:确实知道。
⑾邓攸:西晋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
《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
⑿潘岳:西晋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
这两句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⒀窅冥:深暗的样子。
【译文】【其一】你如同谢公最受偏爱的女儿,嫁给我这个贫士事事不顺利。
你见我没有衣衫就在箱子找,你拔下金钗因我相求而买酒。
你用野蔬充饥却说食物甘美,你用落叶作薪你用枯枝做炊。
如今我高官厚禄你却离人间,为你寄点延请僧道超度士灵。
【其二】往昔曾经戏言我们身后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说的展现在眼前。
你穿过的衣裳已经快施舍完了,你的针线盒我珍存着不忍打开。
因怀念你我对婢仆也格外恋爱,多次梦到你我便为你焚纸烧钱。
谁不知夫妻永诀人人都会伤怀,想起许多往事令人极度地伤悲。
【其三】闲坐无事为你悲伤为我感叹,人生短暂百年时间又多长呢!邓攸没有后代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念亡妻只是徒然悲鸣。
即使能合葬也无法倾诉衷情,来世结缘是多么虚幻的企望。
遣悲怀·其一·元稹|注释|翻译|赏析|讲解【作品简介】《遣悲怀;其一》由元稹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遣悲怀》是一组悼亡诗,共三首。
第一首是追忆生前。
先写爱妻甘于贫寒,再写如今富贵却不能共享,逼出“悲怀”二字,可谓至性至情,有力动人。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相关阅读:《遣悲怀(三首全)》、《遣悲怀;其一》、《遣悲怀;其二》、《遣悲怀;其三》、《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元稹唐诗代表作品赏析》。
【原文】《遣悲怀;其一》作者:元稹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注解】1、谢公句:东晋宰相谢安,最爱其侄女谢道韫。
韦丛的父亲韦夏卿,官至太子少保,死后赠左仆射,也是宰相之位。
韦丛为其幼女,故以谢道韫比之。
2、黔娄:春秋时齐国贫士,其妻也颇贤明。
作者幼孤贫,故以自喻。
3、乖:不顺遂。
4、顾我:看到我。
5、荩箧:草编的箱子。
荩:草。
【韵译】蕙丛呵,你象谢安最宠的侄女一样;自从嫁了穷困的我,百事就不顺当。
看到我身上无衣,你就要倒柜翻箱;沽酒少钱,我常缠你拔下金钗玉妆。
甘心和我一起野菜充饥,豆叶为粮;要扫落叶当柴烧饭,你向古槐仰望。
如今俸钱超过十万,你却不能分享;我只得为你超度,准备好斋饭供尝。
【评析】元稹的《遣悲怀》(三首)是为悼念他早逝的妻子而作的“悼亡”诗,在这一点上各家的看法是相同的。
但对这首诗的写作日期,说法是不一,有的说,是写在他的妻子逝世一年之后的元和五年(810年),有的说是写于他进入内阁、并出任同州刺使兼御史大夫的长庆4年(825年),对诗内容的解释也不尽相同。
总体看来,有两个派别,一是对元稹颇有研究并撰写《元氏詩集、元白詩箋證稿》的国学大师陈寅洛,二是编了一本《元稹年谱》的文学教授卞孝萱。
元稹的元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于公元802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和元稹结婚,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
《遣悲怀》元稹诗词翻译及赏析《遣悲怀》元稹诗词翻译及赏析《遣悲怀三首》是唐代诗人元稹的组诗作品。
这三首诗重在伤悼作者已故的原配妻子韦丛。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遣悲怀》元稹诗词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原文遣悲怀(三首其二)元稹唐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注释】:①施:施舍与人。
②行看尽:眼看不多了。
行:快要。
③怜婢仆:伸足“旧情”。
【译文】:当年咱俩开玩笑讲着身后的事;今日都成沉痛的回忆每每飘来。
你生前穿的衣裳眼看施舍快完;只有针线活计还保存不忍打开。
我仍念旧情更加怜爱你的婢仆;也曾因梦见你并为你送去钱财。
我诚知死别之恨世间人人都有;但咱们贫贱夫妻事事更觉悲哀。
【赏析】:诗人的亡妻韦蕙丛既慧且美,两人感情很好,但在元稹未出仕时就亡故了,诗人毕生都觉得很对不起她。
两人当时是贫贱夫妻,挚真纯洁,因而抒情叙事,完全出自内心。
创作背景这三首诗是元稹为怀念去世的原配妻子韦丛而作的,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时元稹在监察御史分务东台任上;一说作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
元稹的原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幼女,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和官职卑微的元稹结婚,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
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
过了七年,即元和四年(809),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病死,年仅二十七岁。
元稹悲痛万分,陆续写了不少情真意切的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遣悲怀三首》。
名家点评杨慎《升庵诗话》:俗谓柔言索物日泥,乃计切,谚所谓“软缠”也。
杜子美诗“忽忽穷愁泥杀人”,元微之忆内诗“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周咏棠《唐贤小三昧续集》:字字真挚,声与泪俱。
骑省悼亡之后,仅见此制。
陈世镕《求志居唐诗选》:悼亡之作,此为绝唱。
元、白并称。
其实元去白甚远,唯言情诸篇传诵至今,如脱于口耳。
遣悲怀(全)·元稹遣悲怀(三首全)·元稹清人蘅塘退士评论《遣悲怀》三首时指出:“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勿以浅近忽之。
”这样的赞誉,元稹这三首诗当之无愧。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遣悲怀(三首全)·元稹全诗鉴赏,欢迎大家阅读!【遣悲怀(三首)赏析】遣悲怀(三首)唐元稹遣悲怀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①,自嫁黔娄百事乖②。
顾我无衣搜荩箧③,泥他沽酒拔金钗④。
野蔬充膳甘长藿⑤,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遣悲怀其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遣悲怀其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⑥,潘岳悼亡犹费词⑦。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⑧。
【注解】①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最小的女儿。
此以谢安最偏爱侄女谢道韫之事为喻。
②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
此自喻。
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
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③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④泥:软缠,央求。
⑤藿huò:豆叶。
⑥邓攸:西晋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
《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
⑦潘岳:西晋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
这两句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⑧同穴四句:希望死后与妻同葬一处。
又希望来世再为夫妻。
但这些希望都难以实现。
现在能做到的,只是彻夜难眠,以刻骨铭心的苦苦思念来弥补她生前所经受的艰难困苦。
窅yǎo冥:幽暗貌。
【赏析】元稹的元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于公元802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和元稹结婚,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
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
过了七年,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就病死了,年仅二十七岁。
元稹悲痛万分,写了不少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是这三首《遣悲怀》。
【导语】中国的悼亡诗以其数量多、质量佳在源远流长的诗的长河中独树⼀帜。
中国古代的悼亡诗善于通过⽇常⽣活中普遍存在的意象来歌颂妻⼦美好的品德,同时由于中国传统观念影响,悼亡诗传达出⼀种难抑的悲愁。
下⾯是为⼤家带来的:悼亡诗:元稹《遣悲怀三⾸·其⼀》原⽂翻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遣悲怀三⾸·其⼀唐代:元稹谢公最⼩偏怜⼥,⾃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钗。
野蔬充膳⽢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俸钱过⼗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译⽂你如同谢公偏爱的⼥⼉,嫁给我这个贫⼠事事不顺利。
你见我没有⾐衫就在箱⼦找,你拔下⾦钗因我相求⽽买酒。
你⽤野蔬充饥却说⾷物⽢美,你⽤落叶作薪你⽤枯枝做炊。
如今我⾼官厚禄你却离⼈间,为你寄点延请僧道超度⼠灵。
注释谢公东晋宰相谢安,他最偏爱侄⼥谢道韫。
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
此⾃喻。
⾔韦丛以名门闺秀屈⾝下嫁。
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荩箧:⽵或草编的箱⼦。
泥:软缠,央求。
藿:⾖叶,嫩时可⾷。
奠:祭奠,设酒⾷⽽祭。
创作背景 这三⾸诗约作于公元811年(元和六年),时元稹在监察御史分务东台任上;⼀说这组诗作于公元822年(长庆⼆年)。
这是元稹为怀念去世的原配妻⼦⽽作的。
赏析 这⾸诗追忆妻⼦⽣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的抱憾之情。
⼀、⼆句引⽤典故,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谢道韫借指韦⽒,以战国时齐国的贫⼠黔娄⾃喻,其中含有对⽅屈⾝下嫁的意思。
“百事乖”,任何事都不顺遂,这是对韦⽒婚后七年间艰苦⽣活的简括,⽤以领起中间四句。
“泥”,软缠。
“长藿”,长长的⾖叶。
中间这四句是说:看到我没有可替换的⾐服,就翻箱倒柜去搜寻;我⾝边没钱,死乞活赖地缠她买酒,她就拔下头上⾦钗去换钱。
平常家⾥只能⽤⾖叶之类的野菜充饥,她却吃得很⾹甜;没有柴烧,她便靠⽼槐树飘落的枯叶以作薪炊。
这⼏句⽤笔⼲净,既写出了婚后“百事乖”的艰难处境,⼜能传神写照,活画出贤妻的形象。
这四个叙述句,句句浸透着诗⼈对妻⼦的赞叹与怀念的深情。
元稹《遣怀诗三首》赏析【元稹《遣悲怀三首》赏析】遣悲怀三首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元稹,(779-831)字徽之,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其诗以乐府诗最具代表性,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与白居易《长恨歌》并称,其悼亡诗《遣悲怀》三首向称名篇。
元稹的唐传奇《会真记》(后被元代王实甫改编为《西厢记》)则表现的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悲剧。
有评论者认为这部《会真记》就是他的爱情自传。
关于这一点我们暂且不论,我们首先来欣赏他的诗作。
《遣悲怀》是一组深情的悼亡诗。
元稹的妻子韦氏是工部尚书的女儿,为宦门千金,后下嫁给元稹,当时他只是一个官职卑微的校书郎,但是元妻却没有丝毫的怨言,安于清贫,在元稹最失意的时候给了他莫大的支持。
后来他飞黄腾达了,但是妻子却积劳成疾,撒手西去,留给元稹无限的遗憾。
面对着生与死无法逾越的距离,面对着她亲手缝补的衣物,想起和他生前的种种戏言,不料一一都成为眼前的事实,让生者如何不感慨?他也知道丧偶之痛是人人都可能体会的,但是和自己一起经历艰难困苦的妻子的情谊如何能忘?人们总是叹惋爱情的悲悯,却往往忽视了一点。
即爱情之花朵盛开的时候,是爱情的顶峰,爱情此刻可以美到感天动地,可以美到绝代芳华,即使顶峰之后会留下万片落红飘逝与寂寂风中。
那流传千古的绝唱《钗头凤》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首先先看陆游的这一首:“红酥手,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遣悲怀(三首全)·元稹【作品简介】《遣悲怀》共三首由元稹创作,均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元稹的元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于公元802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和元稹结婚,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
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
过了七年,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就病死了,年仅二十七岁。
元稹悲痛万分,写了不少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是这三首《遣悲怀》。
第一首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
第一首结尾处的悲凄情调相衔接。
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
第三首首句“闲坐悲君亦自悲”,承上启下。
以“悲君”总括上两首,以“自悲”引出下文。
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的有限。
清人蘅塘退士评论《遣悲怀》三首时指出:“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勿以浅近忽之。
”这样的赞誉,元稹这三首诗当之无愧。
相关阅读:《遣悲怀(三首全)》、《遣悲怀·其一》、《遣悲怀·其二》、《遣悲怀·其三》、《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元稹唐诗代表作品赏析》。
【遣悲怀(三首)赏析】遣悲怀(三首)唐元稹遣悲怀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①,自嫁黔娄百事乖②。
顾我无衣搜荩箧③,泥他沽酒拔金钗④。
野蔬充膳甘长藿⑤,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遣悲怀其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遣悲怀其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⑥,潘岳悼亡犹费词⑦。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⑧。
【注解】①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最小的女儿。
此以谢安最偏爱侄女谢道韫之事为喻。
②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
此自喻。
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
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③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④泥:软缠,央求。
⑤藿huò:豆叶。
《遣悲怀三首》原文及翻译赏析-古诗-赏析⑵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
此自喻。
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
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⑶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⑷泥:软缠,央求。
⑸藿:豆叶,嫩时可食。
⑹奠:祭奠,设酒食而祭。
⑺戏言:开玩笑的话。
身后意:关于死后的设想。
⑻行看尽:眼看快要完了。
⑼怜:怜爱,痛惜。
⑽诚知:确实知道。
⑾邓攸:西晋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
《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
⑿潘岳:西晋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
这两句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⒀窅冥:深暗的样子。
【译文】【其一】你如同谢公最受偏爱的女儿,嫁给我这个贫士事事不顺利。
你见我没有衣衫就在箱子找,你拔下金钗因我相求而买酒。
你用野蔬充饥却说食物甘美,你用落叶作薪你用枯枝做炊。
如今我高官厚禄你却离人间,为你寄点延请僧道超度士灵。
【其二】往昔曾经戏言我们身后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说的展现在眼前。
你穿过的衣裳已经快施舍完了,你的针线盒我珍存着不忍打开。
因怀念你我对婢仆也格外恋爱,多次梦到你我便为你焚纸烧钱。
谁不知夫妻永诀人人都会伤怀,想起许多往事令人极度地伤悲。
【其三】闲坐无事为你悲伤为我感叹,人生短暂百年时间又多长呢!邓攸没有后代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念亡妻只是徒然悲鸣。
即使能合葬也无法倾诉衷情,来世结缘是多么虚幻的企望。
只能睁着双眼整夜把你思念,报答你平生不得伸展的双眉。
【创作背景】这三首诗约作于公元811年(元和六年),时元稹在监察御史分务东台任上;一说这组诗作于公元822年(长庆二年)。
这是元稹为怀念去世的原配妻子而作的。
元稹的原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最小的女儿,于公元802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和元稹结婚,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
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
过了七年,即公元809年(元和四年),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就病死了,年仅二十七岁。
遣悲怀三首·其一唐代:元稹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译文及注释译文你如同谢公最受偏爱的女儿,嫁给我这个贫士事事不顺利。
你见我没有衣衫就在箱子找,你拔下金钗因我相求而买酒。
你用野蔬充饥却说食物甘美,你用落叶作薪你用枯枝做炊。
如今我高官厚禄你却离人间,为你寄点延请僧道超度士灵。
注释谢公东晋宰相谢安,他最偏爱侄女谢道韫。
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
此自喻。
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
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泥:软缠,央求。
藿:豆叶,嫩时可食。
奠:祭奠,设酒食而祭。
▲遣悲怀三首·其二唐代:元稹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译文及注释译文往昔曾经戏言我们身后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说的展现在眼前。
你穿过的衣裳已经快施舍完了,你的针线盒我珍存着不忍打开。
因怀念你我对婢仆也格外恋爱,多次梦到你我便为你焚纸烧钱。
谁不知夫妻永诀人人都会伤怀,想起许多往事令人极度地伤悲。
注释戏言:开玩笑的话。
身后意:关于死后的设想。
行看尽:眼看快要完了。
怜:怜爱,痛惜。
诚知:确实知道。
赏析这首诗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
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
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
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
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
还有,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
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
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
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已经不能为妻子做些什么了。
元稹遣悲怀三首全文及赏析元稹遣悲怀三首全文及赏析遣悲怀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遣悲怀其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遣悲怀其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元稹遣悲怀三首赏析第一首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四个叙述句,句句浸透着诗人对妻子的赞叹与怀念的深情。
末两句,仿佛诗人从出神的追忆状态中突然惊觉,发出无限抱憾之情:而今自己虽然享受厚俸,却再也不能与爱妻一道共享荣华富贵,只能用祭奠与延请僧道超度亡灵的办法来寄托自己的情思。
“复”,写出这类悼念活动的频繁。
这两句,出语虽然平和,内心深处却是极其凄苦的。
第二首与第一首结尾处的悲凄情调相衔接。
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
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
第三首首句“闲坐悲君亦自悲”,承上启下。
以“悲君”总括上两首,以“自悲”引出下文。
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的有限作者元稹介绍元稹(779年-831年),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
元稹与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
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
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
名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等。
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
以上这篇是元稹遣悲怀三首全文及赏析。
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
更多诗句尽在:诗句大全望大家多支持本网站,谢谢。
元稹《遣悲怀(一)》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元稹(779—831),字微之,别字威明,行九,为北魏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洛阳(今属河南)人。
贞元九年(793),以明两经擢第。
十九年,登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元年(806),中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左拾遗。
四年,任监察御史,出使剑南东川。
因得罪宦官权贵,五年,贬江陵府士曹参军。
十年,奉诏回朝,不久出为通州司马,转虢州长史。
十四年,再度回朝任膳部员外郎,次年擢祠部郎中,知制诰。
迁中书舍人,充翰林学士承旨。
长庆二年(822),以工部侍郎同平章事,居相位三月,即出为同州刺史。
改浙东观察使。
大(太)和三年(829),入为尚书左丞,又出为武昌军节度使,卒于任所。
两《唐书》有传。
元稹工诗,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推崇杜甫,主张乐府由“寓意古题,刺美见事”进而“即事名篇,无复倚傍”(《乐府古题序》),作《新题乐府十二首》。
元诗最有特色的是艳体诗和悼亡诗,但亦有“元轻白俗”之讥。
赵翼曰:“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
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坦易者,多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
此元、白较胜于韩、孟。
”(《瓯北诗话》卷四)现存诗近九百首,有《元氏长庆集》传世。
元稹所作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写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故事,最为后世流传。
王实甫《西厢记》,即据之改编而成。
【原文】遣悲怀(一)谢公最小偏怜女 [1] ,自嫁黔娄百事乖 [2] 。
顾我无衣搜荩箧 [3] ,泥他沽酒拔金钗 [4] 。
野蔬充膳甘尝藿 [5] ,落叶添薪仰古槐 [6] 。
今日俸钱过十万 [7] ,与君营奠复营斋 [8] 。
【注释】[1]谢公:指东晋宰相谢安,曾拜太保,卒赠太傅。
其侄女谢道韫有才名,安甚爱之。
韦丛之父夏卿,官太子少保,卒赠左仆射,丛为夏卿幼女。
韩愈《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夫人墓志铭》曰:“夫人于仆射为季女,爱之,选婿得今御史河南元稹。
古诗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一拼音版古诗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一拼音版qiǎn bēi huái sān shǒu qí yī遣悲怀三首·其一yuán zhěn元稹xiè gōng zuì xiǎo piān lián nǚ, zì jià qián l óu bǎi shì guāi 。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gù wǒ wú yī sōu jìn qiè, ní tā gū jiǔ bá j īn chāi 。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yě shū chōng shàn gān cháng huò, luò yè tiān xīn yǎng gǔ huái 。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jīn rì fèng qián guò shí wàn , yǔ jūn yíng di àn fù yíng zhāi 。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古诗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一译文你如同谢公最受偏爱的女儿,自从嫁了穷困的我,百事就不顺当。
看到我身上无衣,你就要倒柜翻箱;你拔下金钗因我相求而买酒。
你甘心和我一起野菜充饥,豆叶为粮;你用落叶作薪你用枯枝做炊。
如今我高官厚禄你却离人间,我只得为你超度,准备好斋饭供尝。
古诗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一赏析这首诗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
一、二句引用典故,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
“百事乖”,任何事都不顺遂,这是对韦氏婚后七年间艰苦生活的简括,用以领起中间四句。
古诗遣悲怀三首·其一翻译赏析
《遣悲怀三首·其一》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元稹。
古诗全文如下: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前言】
《遣悲怀三首·其一》是唐代诗人元稹怀念原配妻子韦丛的作品。
此三诗重在伤悼,作者取“报恩”为切入点,先回顾与韦丛婚后的艰苦生活,以明“贫贱夫妻”间深厚的感情,从而引出对妻子的愧疚之情,再托出报答之意而反复咏叹之。
作者着意强调的是人类生命过程中一种常见的悲剧性——愿望与可能之间的时空错位。
这组诗以浅近通俗的语言,娓娓动人的描绘,成为元稹悼亡诗中最为世人所传诵的三首。
【注释】
⑴谢公东晋宰相谢安,他最偏爱侄女谢道韫。
⑵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
此自喻。
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
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⑶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⑷泥:软缠,央求。
⑸藿:豆叶,嫩时可食。
⑹奠:祭奠,设酒食而祭。
【翻译】
她如谢公最偏爱的小女儿,嫁给我这贫士百事不顺心。
见我无衣衫到处翻箱倒柜,求她买酒就拔下头上金钗。
野蔬豆叶充饥她吃得甘美,靠古槐落叶当柴也无怨言。
今天我的俸钱已超过十万,只能为你办祭品烧些纸财。
【鉴赏】
第一首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
一、二句引用典故,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
“百事乖”,任何事都不顺遂,这是对韦氏婚后七年间艰苦生活的简括,用以领起中间四句。
“泥”,软缠。
“长藿”,长长的豆叶。
中间这四句是说:看到我没有可替换的衣服,就翻箱倒柜去搜寻;我身边没钱,死乞活赖地缠她买酒,她就拔下头上金钗去换钱。
平常家里只能用豆叶之类的野菜充饥,她却吃得很香甜;没有柴烧,她便靠老槐树飘落的枯叶以作薪炊。
这几句用笔干净,既写出了婚后“百事乖”的艰难处境,又能传神写照,活画出贤妻的形象。
这四个叙述句,句句浸透着诗人对妻子的赞叹与怀念的深情。
末两句,仿佛诗人从出神的追忆状态中突然惊觉,发出无限抱憾
之情:而今自己虽然享受厚俸,却再也不能与爱妻一道共享荣华富贵,只能用祭奠与延请僧道超度亡灵的办法来寄托自己的情思。
“复”,写出这类悼念活动的频繁。
这两句,出语虽然平和,内心深处却是极其凄苦的。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