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_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18.67 MB
- 文档页数:45
一、基本病理分类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它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分为霍奇金病(何杰金)(Hodgkin's Disease)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两大类。
二、临床表现原发部位多在淋巴结,首发症常是无痛性浅表淋巴结肿大。
肿大淋巴结可互相粘连,融合,触诊有如硬橡皮样感觉。
深部淋巴结如纵隔、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可压迫邻近器官,表现为压迫症状。
也可在结外的淋巴组织,例如扁桃体、鼻咽部、胃肠道、脾、骨骼或皮肤等。
有些患者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及消瘦症状。
三、淋巴瘤的诊断主要依靠活检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发现里-斯细胞(Reed-Sternberg cell、RS细胞、镜影细胞)是诊断霍奇金病的重要特征。
霍奇金病的组织学分型可分为:淋巴细胞为主型;结节硬化;混合细胞型;淋巴细胞耗竭型。
WHO(2001)年淋巴组织肿瘤分型方案滤泡性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惰性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侵袭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侵袭性淋巴瘤)周围T细胞淋巴瘤……四、临床分期1970年Ann Arbor临床分期法,主要用于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可参考应用:Ⅰ期:病变仅限于一个淋巴结区(Ⅰ)或淋巴结外单一器官(ⅠE);Ⅱ期:病变累及横膈同一侧二个或更多淋巴结区(Ⅱ),或病变局限侵犯淋巴结以外器官及横膈同侧一个以上淋巴结区(ⅡE);Ⅲ期:膈上下都已有淋巴结病变(Ⅲ),可以同时伴有脾累及(Ⅲs)或淋巴结以外某一器官受累,加上膈两侧淋巴结受累(ⅢE)Ⅳ期:病变已侵犯多处淋巴结及淋巴结以外的部位,如累及肺、肝及骨髓等。
所有各期又可按患者有全身症状(如发热达38℃以上连续3天、盗汗及6个月内体重减轻1/10或更多)为B组,无全身症状为A组。
诊断举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Ⅱ期B。
五、治疗原则和常用化疗方案化疗作用于全身组织器官,毒副作用大。
科学认识淋巴瘤的教案教案标题:科学认识淋巴瘤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淋巴瘤是一种恶性肿瘤,了解淋巴瘤的病因、症状和常见治疗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获取和整理医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健康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患者的态度和同情心。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淋巴瘤的病因、症状和常见治疗方法。
2. 难点:培养学生科学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及投影仪。
2. 学生手册及答题纸。
3. 相关医学书籍、资料。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淋巴瘤的兴趣,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
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介绍淋巴瘤的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
2. 通过案例分享或视频展示淋巴瘤的症状和常见临床表现。
步骤三:讨论与分析(15分钟)1.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共同探讨淋巴瘤的危害以及治疗的重要性。
2. 分享并总结小组成员的讨论结果,让学生互相交流对于淋巴瘤的认识和观点。
步骤四:知识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分发学生手册,要求学生阅读相关章节,对于常见的淋巴瘤治疗方法进行总结。
2. 学生使用答题纸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步骤五:学生展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依照手册内容,进行个人或小组的展示。
2. 进行全班讨论,总结所学知识,提出进一步的问题和思考。
五、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淋巴瘤- 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 症状和常见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 预防与保健六、教后反思:通过本次教案的设计,学生通过导入、讲解、讨论、巩固与拓展、学生展示和总结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了淋巴瘤的相关知识。
同时,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科学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引导,通过多媒体等教具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教学案例和讨论环节中,要注意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患者的态度,并培养同情心。
淋巴瘤淋巴瘤(lymphoma)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分为霍奇金病(Hodgkin’s disease,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两大类。
淋巴瘤在国内的发病率约为4.52/10万,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第11位。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毒学说Epstein-Barr病毒,已在非洲儿童Burkitt淋巴瘤组织培养中分离获得。
注射EB病毒可在白色毛绒中引起淋巴瘤。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亦从人类T细胞淋巴组织中分离出。
(二)癌基因学说滤泡型淋巴瘤具有染色体t(14;18),在18号染色体q21处有bcl-2原癌基因,此基因产生的bcl-2蛋白有阻滞肿瘤细胞凋亡之作用。
Bcl-2/JH融合基因在欧美人种中发生率较高,占滤泡型淋巴瘤的89%,而在亚洲人种其发生率较低,仅占滤泡型淋巴瘤的30%左右。
(三)免疫缺陷学说宿主的免疫功能决定对淋巴瘤的易感性,有遗传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伴发淋巴瘤者较正常人为多,器官移植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亦易患淋巴瘤,这是由于抑制T细胞的缺失或功能障碍,淋巴细胞对抗原刺激的增殖反应,缺少自动调节的反馈控制,因而出现无限增殖的结果。
二、病理分型淋巴瘤的典型淋巴结病理学特征为:①正常滤泡型结构为大量的异常的淋巴细胞样组织细胞破坏;②被膜周围组织同样有上述大量细胞浸润;③被膜及被膜下窦也被破坏。
三、临床表现(一)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大小为本病特征。
浅表淋巴结的无痛性、进行性肿大是首发症状,尤其以颈部淋巴结多见,其次为腋下。
首发于腹股沟或滑车上的很少。
(二)发热热型多不规则,可呈持续高热,也可呈间歇热,少数有周期热(Pel-Ebstein fever),其特征为:热度渐趋升高,间期逐渐缩短,最后演变为持续性高热。
(三)皮肤瘙痒局灶性瘙痒发生于病变部淋巴引流的区域,全身瘙痒大多发生在纵隔或腹部有病变的患者。
(四)酒精疼痛常在饮酒后20分钟,病变局部发生疼痛,其机制不明。
恶性淋巴瘤健康教育资料(含基本知识、治疗方案、预防措施)恶性淋巴瘤是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器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之一。
1基本知识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常发生于中老年人,同时也是青少年和儿童的常见恶性肿瘤。
恶性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增长很快,目前在欧家居恶性肿瘤第五位,在我国居全身恶性肿瘤第八位。
2023年全国淋巴瘤的发病率已达6.43/10万,且有不断增长趋势。
随着对淋巴瘤研究的不断深入,疾病的病理诊断、分型、分期和治疗方式均有了长足进步,对改善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延长生存期有重大意义。
淋巴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和部位,常原发于淋巴结,也可原发于其他器官。
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临床特征。
浅表淋巴结肿大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好发于颈部,其次是腋下、腹股沟。
部分患者深部淋巴结为起始症状,以纵膈侵犯较常见,还可累及腹膜后淋巴结,初期多无明显症状,进展后可出现压迫症状。
此外还可发生于肝、脾、消化道、皮肤、咽淋巴环、肺、骨骼、泌尿道及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各种相应症状。
全身症状常有全身乏力、消瘦、食欲不振、盗汗及不规则发热。
肿大的淋巴结通常质地较硬,边界清楚,无压痛、亦可多个肿块融合成块。
该病需要和淋巴结炎、坏死性淋巴结炎、淋巴结核、嗜酸性粒细胞淋巴肉芽肿、淋巴结转移癌进行鉴别。
病理检查是淋巴瘤确诊的金标准,病理诊断一般包括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必要时进行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检查。
2治疗方案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提倡个体化治疗。
治疗前,需对患者进行仔细检查,进行淋巴瘤的病理分型和分期。
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体液免疫、淋巴细胞亚群、病毒学、传染病、骨髓细胞学、骨髓活检、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胃肠镜、心肺功能检查、影像学、放射性核素或PET-CT等。
治疗措施包括联合化疗、放疗、免疫治疗、肿瘤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等综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