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画特点分析及练习
- 格式:docx
- 大小:14.20 KB
- 文档页数:3
《兰亭序》笔画形态分析与练习古今论篆、隶、楷书笔法的人不少,但论述行书笔法的人却较少。
原因是行书变化极为丰富,风格多样,不易强求划一而用一种模式。
但行书的笔法还是有其规律可循的,它既不同于楷书的用笔,又不同于草书的笔法,而是具有自己独特的规律。
笔画形态分析与练习行书的笔画生动多样,变化丰富,方圆并用藏露互见,映带妙用,呼应关系外露,抒情性强,趣味浓,如行云流水,潇洒典雅,引人入胜。
现以《唐人冯承素摹王羲之兰亭序》为例分述如后,以供参考。
1.点及其变化上点露锋向右下行笔,转锋向左轻轻挑出。
起笔、收笔要轻,转笔稍用力按,如下面的“宇”、“室”、“察”等字。
长点露锋落笔,由轻变重,顿笔空收。
修长而自然,如下面的“外”、“不”、“次”字。
圆点顺锋落笔,随即收回,可侧可垂,随字而异。
入笔轻快,收笔势稳,以圆润秀丽为好如下面的“诸”、“之”、“永”字。
启下点顺锋落笔向右,稍顿即转,提笔出锋,带钩挑出,意连下笔。
入笔尖细,势圆笔润,末笔轻快以连下笔,如下面的“亭”、“视”、“咏”字。
挑上点顺锋落笔向左,揉笔稍顿即转,提笔向右上挑出,呼应下笔。
入笔尖细,顿笔蓄势以求圆浑,末笔出锋,左右呼应,如下面的”怀”、“快”、“观”字。
2.横及其变化长横露锋落笔,向右运行,顿笔向左收锋。
其势长而下露,如下面的“其”、“尽”、“可”字。
短横露锋落笔,向右运行,稍顿笔后向左收锋。
其势短,与下部笔画相呼应。
如下面的天”、“其”、“夫”字。
挑上横露锋入笔,按笔向右运行,运笔时力量下沉,取上向之弧势,挑笔向上,带出其他笔画,如下面的“在”、“末”、“述”字。
带下横露锋落笔,按笔向右运行,运笔取下向之弓势,顿笔向左下,带出下面的笔画,如面的“事”、“言”、“无”字。
点横以点代横,露锋落笔,收笔稍顿,腹下出锋,生动灵活。
如下面的“既”、“云”、“合”字。
3.竖及其变化悬针竖露锋落笔,中锋行笔向下,出粕重渐变轻细,末笔出锋,劲健而修长,如下面的“年”、“毕”、“带”字。
颜真卿书法特点点画
颜真卿的书法特点在点画方面表现为以下几点:
1. 点画丰厚饱满,具有力量感。
古人形容点画如“高山坠石”,颜真卿的点画符合这一形容,饱满且有力。
2. 横画变化丰富。
颜真卿的横画仪态万千,或长如大戟,或短如点画,或细如毫发,这都是由于他善于用笔的结果。
3. 竖画粗壮有力。
颜体的竖画通常写五分之四处就提收,中竖竖直,左竖常向左拱,右竖常向右拱。
4. 撇画运笔速度可快可慢,但要慢而不滞重、快而不轻浮。
而且要力到笔尖,防止出锋时出现“鼠尾”。
5. 捺画粗重有力。
颜体的捺画逆锋入笔后,渐行渐重,顿笔后渐出锋收笔,整个运笔过程衔接自然。
请注意,虽然这里对颜真卿的点画特点进行了概括,但书法艺术是非常细腻的,每个人的理解可能会有所不同。
如需更深入地了解颜真卿的书法特点,建议查阅书法研究文献或请教书法家。
中国书法中“点画”表现力分析文/徐舒桐摘要:中国书法的线条在表现出三维立体空间效果的同时,还具有力度、弹性、厚度势态、意象等多个层面的表现能力,显然比西方艺术观念中的线条要丰富得多。
本文将对中国书法点画的表现力问题进行较深入剖析。
关键词:书法 点画 线条 表现力一、中国书法中“线条”与“点画”概念的划分在当代书法理论界,“线条”是最常被学者们使用的概念之一,没有人会否定“线条”这一概念对于书法的重要意义。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提道:“(汉字形体)以其净化了的线条美——比彩陶纹饰的抽象几何纹还要更为自由、更为多样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出和表达出种种形体姿态、情感意兴和气势的力量,终于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线的艺术——书法。
”[1]陈振濂说:“书法能成为艺术取决于线条。
”[2]丁梦周先生着重强调了线条和结体与章法的关系:“中国书法艺术最直观的实质性内容,应是线条之于结字的艺术,线条影响书体造型的艺术,线条构成整体章法的艺术,也综合体现书家风格的艺术。
”[3]而邱振中将“书法是线条艺术”的说法进一步深化:“线可以分为几何线和徒手线两大类……书法是一种关于徒手线的艺术。
”[4]总而言之,当代的书法理论都认可把线条这一概念纳入书法本体的研究。
在考察了古代书法理论之后,可以看出“线条”这一概念完全是西方艺术理论嫁接过来的产品。
在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发展史上,那些一辈子都拿着毛笔写字的古人似乎并不把书法看作线条的集合。
先贤们在谈论书法构成时一致使用的词汇是“点画”。
晋代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有言:“前后方整,上下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
”[5]姜夔《续书谱》有云:“无不点画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
”[6]最具代表性的当是孙过庭《书谱》,其文专门对点画概念进行了解析:“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形质;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
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并作出了楷书的特征是“点画”,而草书的特征是“使转”这一判断。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碑的线条及点画韵味浅析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其线条及点画的韵味,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剖析:1. 线条刚柔并济,富有弹性:褚遂良的书法艺术以其刚柔并济的线条而著称。
他的线条既有刚健有力的部分,又有柔美细腻的部分,二者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他的线条富有弹性,就像琴弦一样,既能挺拔如弦,又能柔软如丝。
这种独特的线条风格,使得他的书法作品既有静态的美感,又有动态的韵律。
2. 点画布局疏密得当,错落有致:在《雁塔圣教序》碑中,褚遂良对点画的布局处理得恰到好处。
他在安排点画时,既考虑到了整体的疏密分布,也考虑到了局部的错落有致。
这种布局使得整个碑文既有一定的节奏感,又不失和谐统一。
3. 笔法灵活多变,轻重疾徐:褚遂良的笔法灵活多变,轻重疾徐。
他的笔触时而轻盈如风,时而厚重如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动态平衡。
他的笔法不拘一格,灵活多变,使得他的书法作品既有丰富的内涵,又有生动的表现力。
4. 字体结构严谨,气韵生动:褚遂良的字体结构严谨,每个字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态和韵味。
他巧妙地运用线条和点画,使得每个字都显得生动活泼,充满了生命力。
他的字体结构既符合规范,又有创新,展现了他高超的书法技艺。
5. 墨色变化丰富,表现力强:在《雁塔圣教序》碑中,褚遂良运用了丰富的墨色变化,使得作品的表现力更强。
他的墨色变化如同彩虹般斑斓,既有深沉的黑色,又有清新的淡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
这种墨色变化使得他的作品更加生动、立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综上所述,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碑的线条及点画韵味丰富多样,刚柔并济、疏密得当、轻重疾徐、结构严谨、墨色变化丰富等特色使得其作品独具魅力。
这些特色不仅展现了他高超的书法技艺和对艺术的独特理解,也体现了他对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通过对这些特色的研究和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褚遂良的书法艺术,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
标题:点画硬笔教案引言:点画硬笔教案是一种有效的书法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使用硬笔进行点画技巧的训练,提高他们的字体美感和书写能力。
本文将介绍点画硬笔教案的教学步骤和教学重点,并提供一些教师可以使用的教学活动和练习材料。
一、教学步骤:1. 准备工作:为学生提供硬笔、墨水、练习纸和字帖。
2. 引导学生正确握笔姿势:指导学生正确握笔的方法,保持笔尖与纸面间适当角度。
3. 点画基础技巧训练: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解释,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的点画练习,如点线、点圈等。
4. 字形结构学习:介绍汉字的基本结构和构造要素,初步了解和学习常用的字形结构。
5. 点画技巧拓展:引导学生通过练习不同的点画技巧,如点画连写、点画错落等,提高他们的技巧水平。
6. 练习字帖:让学生使用字帖进行规范的点画练习,逐渐提高他们的书写能力和字体美感。
7. 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点画作品,引导他们互相欣赏和分享,激发他们对书法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握笔姿势: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握笔方法,保持笔尖与纸面的合适角度。
2. 字形结构和构造要素:学生需要了解汉字的基本结构和构造要素,为后续的点画练习打下基础。
3. 点画技巧的运用:学生需要通过不同的点画技巧,提高他们的点画水平和创作能力。
4. 书法规范和美感:学生需要在点画过程中注意书法的规范和字体的美感,注重字形的整齐和线条的流畅。
三、教学活动和练习材料:1. 点画技巧讨论:让学生分享和展示他们喜欢的点画技巧,并互相学习。
2. 字形结构分析:选择一些常用的字进行结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字形的构造要素。
3. 点画练习册:准备一些练习册,包含不同难度的点画练习,供学生自主练习和巩固技巧。
4. 导师指导:找一位有书法基础的导师,进行点画硬笔教学的指导和辅导,提供学生更深层次的指导。
结论:点画硬笔教案是一种有效的书法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使用硬笔进行点画技巧的训练,能够提高他们的字体美感和书写能力。
沪科教版六年级书法上册《第5课点画呼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书法中点画呼应的概念和重要性,理解点画呼应在书法作品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点画呼应的技巧,提高他们的书法水平。
3.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书法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点画呼应的概念和特点2. 点画呼应在书法作品中的应用3. 点画呼应的练习方法和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点画呼应的概念和特点,点画呼应在书法作品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点画呼应的练习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书法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点画呼应现象,引发他们对点画呼应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点画呼应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点画呼应在书法作品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书法作品中的点画呼应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点画呼应的应用和效果。
4. 练习指导:讲解点画呼应的练习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练习,提高他们的书法水平。
5. 作品欣赏:展示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其中的点画呼应之美,激发他们对书法的兴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点画呼应在书法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练习和作品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点画呼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态度,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提问。
六、教学延伸1. 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继续巩固点画呼应的技巧。
2. 提供一些书法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进一步了解点画呼应的应用。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讲解是否清晰、练习是否到位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资源1. 书法作品图片和实物,用于展示和分析。
2. 点画呼应的练习素材和示范视频,用于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练习。
九、教学时间安排1. 导入:5分钟2. 新课导入:10分钟3. 案例分析:15分钟4. 练习指导:20分钟5. 作品欣赏:10分钟6. 课堂小结:5分钟7. 教学评价:5分钟总计:70分钟十、教学设计说明本教学设计根据沪科教版六年级书法上册《第5课点画呼应》的内容和要求进行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练习指导和作品欣赏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点画呼应的概念、特点和应用,培养他们的书法技巧和欣赏能力。
《点画法——我给动物画张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初步接触点彩画,知道点彩的绘画特点及简单技巧,并用点彩法创作一幅画2、过程与方法:认识“点彩派”的绘画典型。
尝试体验点彩的规律、疏密问题,使画面色彩谐调。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富有创意地学习运用各种绘画手段,丰富学生想象力,激发其对美好事物的表现以及创造的欲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充分利用色彩和不同的点法创作一幅点彩画难点:能够使用点彩的方法创作出相对完整的作品,画面感丰富三、材料准备:水粉颜料、调色盘、棉签、垃圾袋、彩色卡纸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欢迎各位同学来到快乐旅行社,我是本次的导游。
本次旅行将要把大家带入欢乐的动物园,去看看可爱的动物们!(板书“我给动物画张像”)生欣赏图片师:大家发现动物园里都有哪些可爱的动物呀?它们都有哪些颜色呢?生:黑白的熊猫,黄色的老虎,五彩的小鸟…二、新授1、铅笔打稿师:今天除J'跟着罗导游看动物以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把这可爱的动物记录在我们的画纸上,保留下来。
给大家两分钟时间用铅笔在画纸上轻轻画出你最喜欢的动物?生铅笔打稿2、感知点彩画(认识点彩派画家及作品),学习点的大小、形状、疏密的变化师:今天要给大家介绍水粉画的第二个技法点彩画法(板书:“点画法”)。
什么叫点彩而法呢?就是以小色点排列或交错在一起,可以让观众的眼睛去调色的绘画形式称为“点彩画”。
这里还要各大家介绍一位大画家他叫“修拉”(图片:修拉照片、简介法国画家,点彩派创始人…作品分析画面进行学习)师:这幅画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生:全部用的小点来画的师:下面的这两幅画(图片)也运用了点彩的技法,大家发现这两幅画在点的技法上有什么不同呢?生:一个点又细又密,另一个点大一些师:其实小小的点,可是多变的,有小圆点、大圆点还有方圆点(图片),请大家拿出一支棉签,师带生在手掌上感知力度变化点随之变化的过程,以及如何画出方点和其它类型的点生拿出棉签感受如何用棉签画出不同种类的点师:老师这还有一些作品,我们来观察一下吧!而且这些点在画时还有排列上的变化哦(图片)?生观察:点小密、大疏师:接下来,来看看是怎么给这些小动物穿花衣的吧3、师示范用棉签蘸取颜料,控制分量,点的时候,先用小点密集的点出动物的外形,再用大点稀疏的点出动物的内部,在增加颜色的时候,点在空隙出(下笔重点大,下笔轻点小,颜色的叠加…)(图片)三、生艺术实践要求:运用点彩技法将画面完善,注意点的形状、大小、疏密的变化,色彩搭配四、展示评价将学生的作品粘贴到黑板上师:今天的动物园游览即将结束,我们的小游客已经将可爱的小动物记录下来了,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一、教材分析:
《书法》模块教材的编排,是从教学认识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讨论书体发展的源流与赏析开始,进而转入教学书法实践训练活动。
书法实践又是从点画特点分析及练习入手的。
接着到结字分析及训练,然后转入整体临摹训练,最后才是创作训练。
书法是由笔法、结字、章法、墨法四要素构成。
而笔法排在第一位。
所以,指导学生练习好点画功夫,掌握汉字的点、横、竖、撇、捺、折、钩、挑基本点画的书写技巧,是学习书法艺术的基础,也是学好笔法和学生能否进入书法之门的关键所在。
二、教学对象(学生)分析:
据了解,目前高中学生在写字方面,钢笔字因为有经常练习书写,所以钢笔字普遍还可,当然,写得极好和极差的学生都不多。
毛笔字(毛笔书法)方面情况不同,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尚可,多数欠佳,写得好的学生不多,写得极好的学生极少。
毛笔字总的来说,学生基础差,起点低,多数学生不知何为笔法、结体,不懂用笔的轻重、快慢。
但相当多的学生很想学好毛笔字。
所以,如果绘画与书法两个模块任由学生选学的话,结果报书法的学生会比报绘画的学生多一些的。
因此,根据学生情况,我以为普通高中书法模块教学要提高质量,一要多鼓励,适当降低难度,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二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功训练;三是要抓尖子,以点带面。
搞好这些才是书法教学的根本出路。
三、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汉字点画的书写特点规律的分析和训练。
教学难点:教学运用点画笔法规律练习较快地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四、教学目标确立:
美育:通过本节课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通过分析和训练,把字写得更加美观,富有艺术性和具有笔法美。
德育: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体验和热爱祖国传统书法文化、书法艺术。
提高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克服畏难情绪,培养勇于探索、深入分析,有信心和耐心学习的优良品质。
术育:熟悉书法点画的基本类型和形态,学习和初步掌握书法点画(笔法)书写规律和基本方法,提高毛笔隶书、楷书、行书的书写技能。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对比分析法、书写练习法,教学评价法。
六、教学模式:
情景激趣——分析讨论(评价)——书写评价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师生习作,书写工具、材料、课件。
书法教科书,纸、笔墨、毛毡等。
保证课堂顺利开展各项活动。
课堂引入点画线条形态特点①简介汉隶书,晋行书,唐代楷书代表作品。
②指导行草字书空律动表演。
⑴【观赏评价活动1】观赏隶、行、楷书作品,并发表评价意见。
⑵参与行草字书空律动表演。
①引入代表作品,通过观赏,了解经典作品的点画。
②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发展⒈书法中的笔法概念。
⒉简介书法的基本点画:点、横、竖、撇,捺、折、钩、挑。
⒊指导学生阅读教材34页。
⒋隶、楷、行三体点画运笔技法。
①点画运笔分析②点画运笔技法:点画顺序:起笔、行笔、收笔笔
法介绍:(逆入回收法、顺入顺收法,藏锋、露锋),(中锋法、侧锋法、绞转法),(轻、重,快、慢)。
⒌指导写好捺、折、钩笔法,⒍书法的运用教师书法习作简介学生书法习作简介⒎布置及指导学生作业:在隶、楷、行三书体中选中一种或两种在报纸和白纸上写:“政通人和”指导学生对作业的评价。
⒏师生课堂小结⑴理解笔法概念。
⑵在八个基本点画中选出最难写好的笔画。
⑶阅读教材34页。
⑷【观赏评价活动2】参与点画分析⑸【探索活动1】隶、楷书横画起、行、收笔法书写尝试;学习用中侧锋、绞转笔法书写;⑹【探索活动2】练习写好捺、折、钩。
⑺【观赏评价活动3】对师生习作简要评价⑻书法的运用【探索活动3】完成作业:书写“政通人和”
⑼【观赏评价活动4】参与作业评价。
师生课堂小结学习点画笔法的基本知识,分析了解点画运笔的规律。
探索点画的用笔方法,提高书写技能。
攻破笔画难关学以致用。
课后延伸⒈建议学生到图书馆或书店再找有关笔法的书,如《书法图式·点画》、《中国书法原理》等作更深入的探讨。
⒉可买一些如《隶书入门》、《行书技法》等的vcd光碟观看,了解书法家怎样用笔的。
⒊课余要勤于书法点画练习和总结交流。
深入探讨,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