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书法教学大纲:结字特点分析及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91.00 KB
- 文档页数:2
书法结体技巧和方法
1、结体的概念
结体是指书法中字形的最后一个部分,也可以说是书写中的收尾部分。
在中国书法中,结体是构成一个字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重要性,因此掌握结体的技巧和方法是书法爱好者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技能。
2、结体的分类
结体可分为开头结和结尾结两种,其中开头结又可以分为起笔结、转折结以及回折结三种。
结尾结也可以细分为交叉结、轮廓结以及羽化结等。
3、结体技巧和方法
(1)学会描画整体构造
在描画结体时,要先注意整体构造的描绘,即形态的塑造。
掌握这个技巧可以使字形更加具有美感和整体感。
(2)注重笔画粗细
在书写结体时,要注意笔画粗细变化的处理。
一般来说,结体粗细多呈现出倒金字塔形,即上粗下细,这样才会显得有力度,具有鲜明的节奏感。
(3)收尾要有互动
在书写结体时,收尾的处理十分重要。
在处理结体的结尾结时,要注意尾端的笔法,当做到笔画强劲有力的同时,还要注意与前一笔的结合,使其整体呈现出流畅自然的感觉。
(4)从实际入手
最后要指出的是,书写结体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
需要长期的练习,并且每个人的情况也是不同的,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方法和技巧,多加练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4、结语
书法是一门美学的艺术,不仅仅是字形的书写,更是汉字精神的表现。
掌握结体的技巧和方法,不仅可以让你的字形更加完美,还可以提高你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
希望每位书法爱好者都能够不断地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书法结字详解,三大原则、五种方法细说结体,掌握这几点就够用了你好,欢迎来到“维知书法”,我们前几天详细聊了“笔法”,今天再聊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结字”。
结字,也称结体、间架,是字体的结构形式,即每一个字中的点画布置。
结体如何将直接影响着字的美观程度,因此赵子昂说:结字亦须用工。
”结构是用笔产生的,即笔势。
前几篇我们讲了用笔方法,我们知道。
运笔成画和结体成字是用笔的主要面。
因此,不同形态的点画如何联结、搭配和组合与用笔有着密切的关系。
包世臣明确指出:“结字本于用笔”,东汉蔡邕在《九势》里详细说明了结体与笔势的关系,他说:“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正是点画之间那种“递相映带”的笔势才使结体具有书家鲜明的个性特征,如果死板地去结字,不注意笔势,甚至“势背”,即使再精心设计,写出的字也会神情呆滞,气备不畅,全无神气。
因此我们可以说:不同的用笔。
会产生不同形态的点画(如肥瘦、方圆、藏露、曲直、刚柔等),因而会形成和产生不同风格和形体的字形结构。
如方正刻励,点画险劲的欧体,与雍容丰腴,端庄遒劲的颜体便是明证。
我们由此可知,笔势是指落笔写字时,点画之间存在的力学关系。
由于书家在写每一点画的轻重快慢习惯上的不同,会造成笔画长短不同,笔画偏旁相互间的距离远近不同,字形的疏密不同,从而在结构外形上造成复杂变化,产生出不同形体姿态的结体来。
所以,我们前几篇文章讲了用笔之后,必须认真聊一聊结构问题。
清冯班在《钝吟书要》里说:“书法无他秘,只有用笔与结字耳。
”又说:“用笔在使尽笔势,然须收纵有度;结字在得其真态,然须映带匀美。
”说明了要把字写得好,用笔和结构是关键。
关于结构问题,历代书家一直很重视,如欧阳询的《结体三十六法》,明李淳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清黄自元的《楷书结构九十二法》,对书法结构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
对于初学结字,可以掌握一些字形结构规律。
今天就不说这些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法则。
《楷书结体规律》教学设计《楷书结体规律》学情分析本课是书法中的楷书结体规律这一知识点中的“平行等距”原则,面对的是初级兴趣小组学生,他们这个时候,正是青春变化期,对新事物比较好奇,也很愿意去尝试,猎奇心比较强。
很容易犯错误,也很容易养成不良的生活方式。
此次面对的初级兴趣小组学生,整体素质比较高,理解能力也很强,接受新生事物比较快,还有最大的特点,就是性格比较活泼,学生善于表现自己,他们的在青春多变期,正是个性形成期的关键时刻,身体各方面都发生着变化。
这一时期,不好好引导,很容易走向歧途。
养不好良好的生活、学习方式也许会影响他们一生。
本节课,我有意识,抛弃课本的一些东西。
采用一些图片及例字,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学生的课堂气氛动、静结合,收到的效果还可以,但也有不足,需要下一步从自己方面好好改进一下。
《楷书结字规律》效果分析本节课,我有意识,抛弃课本的一些东西。
采用一些图片及示例,让学生意识到写好字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
不仅对现在,甚至对将来的成长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效果比较明显。
我认为本节课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导入环节,以不同大书法家写的同一个字开头,让学生引起兴趣,效果比较明显,同时也收到很好的启发和教育。
接着介绍一些基本的楷书规律等,通过引导讲解,让学生体会到,养成善于发现善于总结的好习惯可以事半功倍。
最后以自己作品的展示来获得满意的成就感。
从整个课堂效果出来了,学生的课堂气氛动静结合的也不错,再就是老师的语言组织方面,还有进一步的提高。
《楷书结体规律》教材分析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
书法是以汉字为素材,按照形式美的法则进行再创造的一门造型艺术。
具有广泛地实用价值和鲜明地艺术价值。
本课程其性质属于艺术门类的知识课,同时,又有实践课的特点。
作为知识课,其教学目的是通过该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书法艺术的性质、特点;了解书法历史概况;了解主要书体的艺术特点和书写技法;掌握书法美学的基础理论,鉴赏书法作品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以培养感受书法美的敏感,提高书法审美水平。
汉字的结字规律毛笔教程汉字的结字对书写者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掌握了汉字的结字规律,才能把字写得美观,才能提高写字效率。
汉字的结字是有其自身规律的。
通过对汉字的分析,大体可以总结出如下几种规律:1.横画和竖画在汉字中使用频率较高,要求在结字时横平竖直,平稳端正。
但横的平是相对的平,并不能写成水平,应右部稍高取斜式,上仰的角度在3°至5°之间,而有的字其横画斜度更大,约在25°至35°之间,如“尧、浇”等字;出现多横画时,其横画要有长有短,有平有仰,如“奉、正”等字;当横画用作主笔或在最下边时,往往写成长横且横略波浪或略拱状,如“女、事”等字;当字中的被包围部分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短横时,要长度相仿,基本平行,且与右竖相离,这样写才有透气性,才精神,如“直、青”等字;当字中只有一竖而且居中时,竖必须写得垂直,如“中、申”等字;当字左右有对应的两条短竖时,两竖要上开下合,成“开肩”状,如“四、里”等字;当字中有相对应的两条长竖或左竖右钩或左右都是钩时,要基本平行向下,并注意写得左略短而右略长,如“林、同、持”等字,但有少数左右都是竖钩的字例外,如“射、谢、躬”等字,需左钩长右钩短。
2.把握好字竖中线和横中线,书写时要安排好相对称的一些字的笔画在字形中的位置,如“中、永、事、命、亭、非、型、首、善”等字,在书写时则应考虑以上点为中线标准、以中竖为中线标准、以撇捺交叉点为中线标准,还是以两笔画部件中间为中线标准;两侧笔画则以横中线为标准。
3.笔画构成汉字时,相对平行排列的笔画之间,如横距、竖距、撇距、点距以及整体笔画距离要匀称,如“慧、量、重、册、面、影、家、杰、海、漆、需、事、直、集、涯”等字。
4.注意字的偏旁部首以及笔画的呼应、相背、避让、穿插关系,如“教、妙、物、施、乳、兆、好、改、林、众、兢、政、地、更、夷、爪、爽、鹅、犯、鸽等字5.把握好字的主笔和重心。
写一个字时要分析是竖为主笔、长横为主笔、撇为主笔、捺为主笔、折为主笔还是钩为主笔。
练习书法的结字法,技法要诀2019-11-19 07:12·云逸书院第1法首点居正唐太宗论笔法云:“夫点要作棱角,忌圆平,贵通变,”首点者,应以龙睛凤眼之姿、高山坠石之态,安居于全字中心之上,棱角突显,飒爽精神,是为点笔技法之要诀。
第2法通变顾盼李阳冰论笔法云:“夫点不变,谓之布棋。
”一字之中,点笔当为至要,而两点以上者要顾盼通变,各有形制,应首尾意连,彼此呼应。
若平直相似,整齐划一,便不为书。
第3法点竖直中上有点下有竖者,当思是否直对,如直对,再思点笔位置。
点竖直对,有在字之中间者,有在字之左右者。
所谓直对,是为重心垂直相对,万不可偏侧。
此法应先思后书,目测位置,手后随之。
第4法中直对正一字之中,有上下两中竖者,两竖均应垂直对正,若能对正,则字身不倒。
然两竖中有一竖须坚挺垂直,以立其势,而另一竖则略向左斜,以化其板。
对正之法,是以重心为准,如两笔僵直,神韵必失。
第5法中直偏右凡中直者,皆应垂直劲挺、管逐势行。
无论悬针垂露、有钩无钩,屈体弯身是为大忌。
右军论中直曰:“紧如春笋之抽寒谷是也。
”太宗也云:“为竖必努,贵战而雄。
”中直虽应垂直劲挺,但须稍有偏右,以化呆板,楷、行同此。
第6法底竖斜位凡竖在下方者,皆非全部居中,或偏于左,或侧于右,侧右者多,偏左者少。
不居中者,当不可强为,强为居中字身必倒。
底竖笔锋所指,必有所向,察之要精,观之务细,以全局定其位置,以字势择其形态。
第7法横笔等距横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其法同“竖笔等距法。
”第8法竖笔等距竖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楷书即是,行书亦然。
竖距虽然相等,但其宽窄当随字形而定,不可一律。
有因字势各异者,当有右倾左斜、阴阳粗细之别,或悬针,或垂露,迟速缓急,变化有致。
第9法上收下展上收而下展,下展而上收,凡上下结体之字必择其一。
上收者,阴柔华丽,涵蓄谦和,以避让而留地步;下展者,阳刚豪放,行笔雄奇,以开张而壮丰满。
第八、九、十课结字特点分析及训练
一、课程性质:
研读对象:本课程的主要研读对象是大学专、本科各专业。
二、教学目的:
1、熟悉并掌握汉字重要偏旁部首在隶、楷、行书中的形态特征及书写技巧,争取在下面的临摹中加以把握运用。
2、熟悉并掌握汉字独体字的结字规律特点,运用各自所选择书体技巧达到初步的书写能力。
3、了解汉字合体字的结构种类,通过书写练习,掌握结字的一般规律,具备单个字型的临摹能力,为后面的整体临摹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学习掌握结字技巧,应重要通过临写练习来加深学生对结字的印象,提高把握塑造字型的能力,在书写练习过程中,应要求学生对每个字型,尽量在整体上去把握,下笔之前先观察字例的结构与姿态特征,书写时要果断、连贯,一气呵成,切记将注意力局限在点画细节上,忽略了字型的整体感。
四、课程总课时:
本课程安排在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教学总时数为36学时。
五、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
本章时数为6学时。
[要点]
学习结字技巧,首先要掌握偏旁、部首的形态特点,同一个偏旁
部首在不同的书体中具有不同的形态特点和书写习惯,在学习中应注意准确把握。
结字是书法学习中,一项重要技巧,直接关系到书写效果的好坏,汉字的形体千变万化各不相同,应注意掌握每一种结体类型的规律特征,争取运用每一种规律都能处理更多同样特点的字形,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课程教学内容:
第二学期:第八章-第十章
结字特点分析及训练
本课的内容都是结字特点分析与训练,属于一个整体范畴,在安排上采取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步骤,先是偏旁部首,然后是独体字,最后是合体字,每一种结构类型都列出代表字例和结字要领,由隶、楷、行书三步分组成,便于分书体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