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沿江地区
- 格式:ppt
- 大小:7.15 MB
- 文档页数:44
长江沿江地区知识点总结1. 地理位置长江沿江地区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横跨了多个省市,包括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上海等地,总面积约为50万平方公里。
长江流经的地区地势多为丘陵和平原,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农业和工业发展。
2. 自然资源长江沿江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
长江水系是中国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为当地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和工业用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此外,长江沿江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铜、铝等矿产资源,以及肥沃的农田土壤,适宜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
3. 经济发展长江沿江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带,拥有发达的工业和农业。
长江沿岸的城市如上海、武汉、南昌等都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业中心,有着发达的航运、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轻工业等产业。
长江沿岸的农业也十分发达,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等农作物,畜牧业也十分兴旺。
4. 文化古迹长江沿江地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有着许多著名的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
如南京的明故宫、武汉的黄鹤楼、荆州的关公祠、巫山的三峡人文景观等等。
这些古迹见证了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5. 旅游资源长江沿江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旅游胜地之一,每年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如三峡、夔门、巴东、白帝城、恩施等风景名胜区。
此外,长江沿岸的城市也有着现代化的购物中心、酒吧街、主题公园等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多种选择。
6. 生态环境长江沿江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备受重视,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长江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快实施生态文明建设。
禁毒劝返、农村生态环境组织建设层级,自然保护地建设力度加大,有效维护了长江沿江地区生态平衡。
总而言之,长江沿江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带和文化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我们能够更多地了解长江沿江地区的这些知识点,增加对这一地区的认识和了解。
1.长江沿江地带东起,西到省的市。
东西绵延多千米,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两岸千米的范围内,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区域。
大部分位于北纬25°---35°之间,属于温度带。
长江干流纵贯东西、发达。
2.长江沿江地带地形以和为主,平原东西排列,各段宽窄不一,地势总的看来比较。
3.长江沿江地带气候属气候,其特点是夏季,冬季,年降水量在毫米以上,1月平均气温在以上。
4.长江沿江地带中,位于长江上游的最大工业城市是市,位于长江中游的最大城市是市。
5.目前,国家在长江沿江地带的上海市大力进行新区建设,该区的经济以型经济为主要发展目标。
在图上填出长江支流、支流与长江交汇城市的名称?长江沿江地带基础知识1.长江沿江地带东起,西到省的市。
东西绵延多千米,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两岸千米的范围内,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区域。
大部分位于北纬25°---35°之间,属于温度带。
长江干流纵贯东西、发达。
2.长江沿江地带地形以和为主,平原东西排列,各段宽窄不一,地势总的看来比较。
3.长江沿江地带气候属气候,其特点是夏季,冬季,年降水量在毫米以上,1月平均气温在以上。
4.长江沿江地带中,位于长江上游的最大工业城市是市,位于长江中游的最大城市是市。
5.目前,国家在长江沿江地带的上海市大力进行新区建设,该区的经济以型经济为主要发展目标。
在图上填出长江支流、支流与长江交汇城市的名称?1、上海经济向外辐射和带动的优势条件有哪些?、、、、和。
(课本93页)2、沿江地带著名的钢铁基地主要有:上海、安徽、湖北、四川等。
3、长江沿江地带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上游严重,治理措施;中游灾害,治理措施;下游污染,治理措施。
(升学1号180页)4、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水土流失的后果或造成的危害:土壤退化;通航能力下降;造成水库淤积,降低水库、和效益;造成中下游江河、湖泊淤积,加剧灾害。
(课本95—96页)5、读“长江流域及其附近地区酸雨污染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出图中A、B、C三片酸雨区名称:A西南酸雨区,B华中酸雨区,华东酸雨区。
长江沿江地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2)掌握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3)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达程度及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运用数据和图表,探究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3)调查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状况,分析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兴趣和热爱;(2)增强学生保护长江、珍惜资源的意识;(3)培养学生关注国家经济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2)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3)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达程度及作用。
2. 教学难点:(1)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的分析;(2)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达程度及其作用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概况;(2)制作PPT和教学素材;(3)准备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课文;(2)收集关于长江沿江地带的资料;(3)准备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2)提问:你们对长江沿江地带有什么了解?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2)学生分享收集到的关于长江沿江地带的资料;(3)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2)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达程度及作用;(3)引导学生关注长江沿江地带的发展问题。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3)讨论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达程度及其作用。
长江沿江地带的知识点1、长江沿江地带包括的省级行政单位有:云南、四川、贵州、重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上海。
2、武汉、重庆、攀枝花在位臵分布上的共同特征:都位于长江干流和支流的交汇处。
3、长江上游和中下游地区的地形差异:上游江面狭窄,峭壁高耸,水流湍急;中下游地区地势地平,水网密布。
4、长江上游水流湍急,落差大,可以进行水能资源的开发;长江中下游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可以进行养殖业;长江中下游地区河道宽阔,水流缓慢,可以进行内河航运;长江沿江地带风景秀丽,景色迷人,可以进行旅游业开发。
5、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两岸100-200千米。
6、长江沿江地带自然条件的优势:①地势低平,以平原、丘陵为主;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③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④自然资源丰富。
7、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①西部借助江海联运,进入国际市场;②东部产业可以沿江向中西部推进;③长江连接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商业中心,成为沟通东西部商贸的纽带;④长江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地区的技术、资金、信息向西部地区传递转移的通道。
8、长江沿江地带的辐射作用:通过铁路干线和南北支流向南北辐射,北可以到华北平原,南到珠江三角洲。
9、长江沿江地带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城市用地的扩展,农村劳动力外出导致的耕地荒,退耕还林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占用耕地。
10、长江沿江地带发展农业的优势: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河网密布,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历史悠久。
11、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煤,天然气,铁,铜,磷,水资源。
上游能源丰富,中下游能源缺乏。
12、沿江地带的工业:四大工业基地①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工业区;②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地区;③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轻纺工业地区;④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地区。
13、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环境保护要与经济发展同步。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知识点:长江沿江地带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一、地理位置和范围:位置:上海——四川攀枝花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题纲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上游中下游全线地形高山盆地为主平原低山丘陵为主4、长江利用水能航运、渔业旅游业煤矿、天然气、水能铁矿、铜矿5、生态问题水土流失洪涝水污染、酸雨为什么说本区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答:①地势低平,以平原、丘陵为主;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好;③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④自然资源丰富;⑤长江干流、支流横贯其中,内河海上运输发达。
本区有何大型的煤矿铁矿?答:四川攀枝的煤、铁矿;贵州六盘水煤矿;安徽马鞍山铁矿;湖北大冶铁矿经及其他有色金属矿产。
二、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P78活动1纽带作用:①西部地区可以借助江海连运,进入国际市场;②沿江地带从东到西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商业中心连接起来,成为沟通东西部商贸的纽带;③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推进的通道;④沿江地带是东部技术、信息向中西部传递,转移的通道。
辐射作用:基础:工业农业基础雄厚;高科技产业开发水平高;交通十分便利动力:高新科技产业方向:南北意义:以长江沿岸地带的经济技术优势,使我国南北经济融为一体,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合作。
作用:①长江沿江地带兼有沿江和沿海双重优势,本区东接太平洋沿岸,是我国对外的前沿阵地,便于参加国际大循环,又可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和京九线、京沪线、沪杭线、京广线、成榆线等多条铁路干线、公路干线联结国内其它地区,发挥其强大的辐射作用,区位条件十分优越;②沿江地带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炎水资源丰富,热量较为充裕,水热同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是国我重要的农业区,而且工业基础雄厚。
③通过众多的南北支流和交通干道,这些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南北辐射,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实现东西结合、优势互补,促进内陆开发和全国经济增长。
世界沿河产业带:欧洲莱茵河;美国密西西比河三、沿江地带的城市长江是沿江城市得以形成和不断发展的生命线。
初中地理《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
3. 培养学生分析地图和图表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1. 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
教学难点:1. 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地理》相关章节。
2. 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图和图表。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请大家观察这幅地图,你能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练习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出示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图和图表,引导学生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五、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第二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根据教材,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
2. 教师运用地图和图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
七年级长江沿江地带知识点长江是中国第一长河,流经许多省份,其中长江沿江地带是其中的一部分。
这个地带地域广阔,区域内自然环境独特,生物多样,因此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您详细介绍七年级长江沿江地带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个美丽的地方。
一、地理位置长江沿江地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河道沿岸段和两侧平原狭长地带。
主要包括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等省份,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
长江沿江地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带,它的水利设施、工业和农业都是长江流域的中心。
二、气候和地形长江沿江地带是一处温带季风气候,气温、降雨、湿度和日照等地理条件均以年际变化为主要特征。
该地带的地形和地貌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平原、山地、丘陵等地形特征。
在这个地带,山地上的植物繁盛,而平原上则形成了密集的人口和发达的农业和港口经济。
三、自然资源长江沿江地带是著名的粮仓之一。
自古以来就是人口密集的地方,主要的人类社会活动都在这里进行。
该地带的农业资源十分丰富,有着广阔的耕地和种植森林,是中国三大稻米产区之一。
同时,该地带还有着广泛的石油、天然气、铜、铝等资源。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独特的鱼类和动植物资源,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三峡库区的珍稀有保护动物。
四、人文历史长江沿江地带是中国的人生地 Avenue。
该地区的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文化历史悠久。
长江河畔的楚文化、世界上最早的农业和水利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文化、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吴文化等,都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此外,该地区还产生了众多的名胜古迹,比如最著名的是长江三峡、洞庭湖等。
五、旅游资源长江沿江地带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旅游地区。
该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既有自然景观,也有人文景观。
游客可以参观古迹、古建筑、名胜风景、自然生态保护区等。
旅游资源的开发、推广和管理对于地方发展和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总之,长江沿江地带是一个拥有丰富的地理、自然、历史和文化资源的地区,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