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毫火针赞刺法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目的:对毫火针赞刺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进行观察。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帶状疱疹患者,将其分为两组,1组进行常规治疗,2组同时进行毫火针赞刺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1组患者治疗痊愈的有7例,占比例的28%,治疗显著的患者为12例,占比例的48%,治疗有效的为4例,占比例的16%,治疗无效的为2例,占比例的8%。
2组患者治疗后痊愈的为18例,占比例的72%,治疗效果显著的为5例,占比例的20%,治疗有效的为2例,占比例的8%,无治疗无效的患者。
1组患者治疗平均天数为6±2.2天,2组患者平均治疗天数为3±1.3天。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毫火针赞刺法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加速疱疹结痂愈合,减小患者痛苦的时间。
标签:毫火针赞刺法带状疱疹疗效带状疱疹是一种有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疾病,本病起病较急,水疱通常簇拥成群沿神经分布,因此患者会伴有强烈的神经性痛。
本病在中医称为“缠腰火丹”,好发于身体一侧,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彻底很容易遗留神经性痛后遗症。
目前临床中有研究表明毫火针赞刺法在带状疱疹的治疗中效果较为显著,本院对毫火针赞刺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进行观察,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50例带状疱疹患者,年龄56±12岁,女性23例,男性27例,5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性痛,水疱均出现在一侧身体,水疱均沿神经分布,水疱液澄清,疼痛感明显。
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5例患者,1组进行常规针灸治疗,2组同时进行毫火针赞刺法治疗,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差异。
1.2治疗方法1.2.11组患者1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
1.2.22组患者:2组患者在1组基础上配合毫火针赞刺治疗,皮肤常规消毒,点燃酒精灯,取0.25mm×25mm毫针2-3根,将针尖放置酒精灯外焰进行加热,针尖烧至发红或发白为宜[1]。
火针为主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张桂波;王为龙;鲍春龄;赵唯方;应波;东贵荣【摘要】目的观察火针为主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治疗组采用火针疱疹及周边围刺配合拔罐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阿昔洛韦片及维生素B1治疗.评定两组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止痛、止疱、结痂、痊愈时间及随访治疗1个月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9.0%和100.0%,对照组分别为34.9%和79.1%,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患者止痛、止疱、结痂及痊愈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随访1个月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23.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火针为主的综合疗法是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方法,可及时有效缓解疼痛,防止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年(卷),期】2014(033)005【总页数】3页(P439-441)【关键词】火针疗法;疱疹,带状;围刺;拔罐;针刺疗法;刺血疗法【作者】张桂波;王为龙;鲍春龄;赵唯方;应波;东贵荣【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437;云南省通海县中医院,云南652700;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437;云南省通海县中医院,云南652700;云南省通海县中医院,云南652700;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4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2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variclla zoster virus,VZV)所致的,以皮肤疼痛和水疱形成为特点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好发于春秋季,在人群中患病率为1.4%~4.8%[1]。
该病来势急骤、疼痛难忍,如不及时治疗易遗留慢性顽固性的神经痛,对患者生活影响很大。
现代医学对疱疹治疗主要首选抗病毒药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药物的副反应和后遗神经痛发生率较高。
发生。
(5)使用中西药物治疗期间,护士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讲解与告知,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
(6)护士应经常关心和安慰患者,保持其情绪稳定,忌情志不畅复伤肝脾。
建议患者多进行一些文娱活动,如听音乐、广播等以分散患者对神经痛的注意力。
使用雷火灸的注意事项:(1)施灸前进行详细评估,掌握施灸的适应症与禁忌。
(2)在使用雷火灸时,火头应与施灸处的皮肤保持用灸的距离,严禁火头与皮肤接触,以免烫伤。
(3)治疗中,注意随时吹掉灰尘,应保持火头处的红火,并观察患者的表情变化,询问患者的自觉症状,以患者能忍受为度,以免烫伤施灸收稿日期:2010-06-09基金项目:广西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民族医药标准化课题(桂卫中:GZBZ0910)作者简介:唐胜修(1966-),男,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针灸治疗临床疾病。
处的皮肤。
(4)患处在眼、耳及面部时,患者必须采取坐位,保持头部直立勿仰,以免火灰掉入,引起其它并发症。
(5)避免空腹饥饿状态下,进行雷火灸治疗。
(6)告知患者,治疗后切忌立刻擦洗施灸处的皮肤,否则影响治疗效果。
4结论带状疱疹在常规药物及局部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雷火灸治疗,再配合适宜的护理,可以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1]赵辩.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20,621.[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76.[3]聂斌.罗仁瀚.陈秀玲,等.[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21-22.[4]杜巧琳,张春玲,黄绮华,等.赵氏雷火灸治疗慢性盆腔疼痛29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1623.[5]赵时碧.中国雷火灸疗法[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5:192.火针刀技术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唐胜修,王小莲,刘辛,韦春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星湖门诊部,广西南宁530022)摘要:目的:观察火针刀技术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
2021年第42卷第5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35阿昔洛韦联合火针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基金项目:山东省中医药科研发展计划项目(2019 -0933)第一作者简介:张秋华(1984 -),女,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皮肤病张秋华(山东省{泽市中医医院,山东{泽274000)摘要:目的 探讨阿昔洛韦联合火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128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 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4例。
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采取阿昔洛韦联合火针治疗。
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疼痛(VAS )评分及血清白介素-2(IP -2)、'-干扰素(IPN )、P 物质(SP )水平。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增加(P<0- 05)% 2组治疗前 临床症状评分、疼痛VAS 评分、IP -2、' - IPN 和SP 水平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 者临床症状评分、疼痛VAS 评分、? -2、' - IPN 和SP 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 火针联合阿 昔洛韦在治疗带状疱疹中疗效较高,不仅能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及疼痛程度,同时还能改善血清炎性水平%关键词:阿昔洛韦;火针;带状疱疹;疼痛程度;炎性因子中图分类号:R752- 1 + 2 文献标志码:B带状疱疹是因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的 一种急性炎症性的病毒性皮肤疾病,多伴有强烈的神经疼痛,临床特征主要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带状成簇水泡*1+。
带状疱疹一旦确诊若未及时治疗,或误治或失治,将遗留带状疱疹后遗性神经痛,甚至引起 失明、脑炎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目前临床治疗带状疱疹首选抗病毒治疗,其中阿昔洛韦治疗单纯疱疹疗效较好*2+,而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敏感性较差,因此单用阿昔洛韦对带状疱疹治疗疗效不尽理 想。
祖国医学认为,带状疱疹属于“缠腰火丹”“蛇丹”等范畴,中医外治在治疗带状疱疹中具有其独特优势*3 +。
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金志雄;段垚【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年(卷),期】2019(035)007【总页数】1页(P865)【作者】金志雄;段垚【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皮肤科,湖北武汉430014;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皮肤科,湖北武汉43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316.21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神经炎症反应性病毒性皮肤病,多见于成年人,发病无性别差异。
属中医“蛇串疮”、“缠腰火丹”、“蜘蛛疮”、“火带疮”、“蛇丹”范畴[1]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为带状疱疹后1个月仍有神经痛或复发性疼痛。
儿童发生少,随年龄增长,发病率越高,40岁以上的患者发生率在30%左右,以三叉神经受累时常见。
疼痛在皮疹前出现,出疹时疼痛剧烈,出疹时间长者更容易发生后遗神经痛。
后遗神经痛可呈持续性烧灼痛伴感觉过敏,或阵发性刺痛,疼痛程度不一,90%的患者局部皮肤正常刺激时即可诱发疼痛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特点[2]。
笔者用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共64例,均为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
治疗组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龄(50.5±6.2)岁,病程1个月~10年。
对照组男16例、女16例,平均年龄(51.3±5.6)岁,病程1个月~10年。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依据[3]:①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
②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
③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
2 治疗方法治疗组:准备盘龙火针(规格0.4mm×45mm)、毫火针(规格0.30mm×25mm)、一次性注射针头。
火针配合青黛散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30例疗效观察目的:观察火针配合青黛散外用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
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火针配合青黛散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各30例。
观察2组患者疱疹止痂、结痂、脱痂时间;疼痛强度(V AS)评分;综合疗效。
结果:治疗组能缩短疱疹结痂、痂皮脱落时间,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疼痛强度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综合疗效痊愈率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火针配合青黛散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疗效显著,优于西药治疗。
标签:带状疱疹;火针疗法;青黛散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1]。
笔者应用火针配合青黛散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3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病例为2008年6月~2012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针灸科、广西贵港市红十字会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者。
12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 蛇串疮” 诊断标准拟定:①皮损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疮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成带状排列,严重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②皮损发于面部,病情往往较重;③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烧灼感,可伴周身轻度不适、发热;④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
13 西医诊断参照《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3]中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拟定:①先兆症状为身体一侧的疼痛、刺痛、或灼烧感,多局限于身体的特定部位。
疼痛和灼烧感可非常强烈;②皮损多沿脊神经根分布,常累及几个紧密相邻的皮区;③脐窝状水疱,有时为出血性水疱或脓疱,成簇、紧密、基底潮红,深入皮肤,有渗出,疱壁较硬,水疱出现后,可继而出现红斑。
14 纳入标准①符合带状疱疹诊断标准;②年龄18~70岁;③发病至初诊期间,未经过抗病毒和止痛治疗;④知情同意治疗安排。
火针点刺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余国辉;平懋华;郭霞;杜菁;张绍悟;赵慧【摘要】目的:观察火针点刺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给予单纯火针点刺治疗;对照组22例给予单纯西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皮损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22例,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为100.0%;对照组治愈8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36.4%,总有效率为90.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火针点刺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确切,具有经济、方便、无毒副作用的优势,可在临床推广.【期刊名称】《广西中医药》【年(卷),期】2016(039)003【总页数】2页(P53-54)【关键词】火针;带状疱疹;临床观察【作者】余国辉;平懋华;郭霞;杜菁;张绍悟;赵慧【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汉阳医院 430050 湖北武汉市墨水湖路53号;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汉阳医院 430050 湖北武汉市墨水湖路53号;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汉阳医院 430050 湖北武汉市墨水湖路53号;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汉阳医院 430050 湖北武汉市墨水湖路53号;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汉阳医院 430050 湖北武汉市墨水湖路53号;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汉阳医院 430050 湖北武汉市墨水湖路53号【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7带状疱疹主要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该疾病为急性炎症性非传染性皮肤病,其主要为人体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导致,病毒侵入皮肤神经末梢,并侵犯神经节,导致发炎、坏死,并产生剧烈的神经痛[1-2]。
带状疱疹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发病率约3.5%[3];约20%带状疱疹患者会并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影响患者的睡眠和饮食,从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4]。
本文对22例带状疱疹患者采取火针治疗,并与西药治疗22例作对照观察,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为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汉阳医院中医康复科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住的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44例,治疗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35~76(48.5±1.5)岁;病程5~14(8.5±1.2)天。
火针治疗带状疱疹5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火针疗法对带状疱疹治疗效果。
方法将10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火针治疗,对照组用阿昔洛韦片、泼尼松、酞丁安治疗,15 d后比较疗效。
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对照组显效率为%。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止痛及消除皮损时间早于对照组。
结论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具有皮疹消退快、疼痛缓解迅速的优点。
【关键词】带状疱疹;针灸疗法;火针带状疱疹多发于中老年人,绝大部分患者伴有明显的神经痛症状,有的患者甚至痛如针刺刀割,频繁发作,影响饮食和睡眠,是引起中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的疾病之一。
笔者~运用火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着。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均来自门诊,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40~77岁,平均岁;皮疹分布在面颈部9例,上肢11例,躯干24例,下肢6例。
对照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42~75岁,平均岁;皮疹分布在面颈部6例,上肢14例,躯干25例,下肢5例。
两组性别、年龄和发病部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 5),具有可比性。
病例入选标准①符合《临床皮肤病学》中带状疱疹诊断标准[1],病程在5 d内;②年龄在40岁以上;③排除心、肝、肾严重器质性疾病;④非糖尿病、凝血功能障碍者;⑤排除泼尼松禁忌症。
2 治疗方法治疗组火针常规消毒后,选对应夹脊穴、局部阿是穴。
用中粗火针在酒精灯上烧红后直接点刺,点刺夹脊穴、疼痛点时每穴点刺3下,深度控制在5 mm内,不留针;点刺水疱时间距约为5 mm,以刚深入疱内为度,点刺后用消毒棉签轻轻挤尽疱液;如果疱液清浠,皮损色淡者,火针加刺气海、中脘、足三里,每穴点刺3下,深约5 mm,不留针。
火罐在红斑、丘疹以及火针点刺后的水疱上用火罐吸拔,留罐3~5 min,一般起罐后又会现水疱、血疱,继续用火针点刺,以放出全部疱液为度。
治疗结束后常规消毒,保护好疮面,治疗期间不沾水。
火针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火针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取患侧曲池,血海,皮损局部穴位用贺氏火针针灸治疗;结果:81例经治者中,治疗时间最短3次,最长两疗程。
其中显效57例,占70.4%;有效24例占29.6%;無一例无效者,总有效率100%;讨论:火针治疗虽然局部损伤大,但有治疗次数少,治疗时间短,疼痛缓解迅速的优点。
其治疗效果是药物及其他治疗所不能及的,是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标签:火针;疱疹;神经痛带状疱疹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多见于成人.以皮肤出现簇集成群,累如串珠的水泡,并沿身体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以神经炎引起的疼痛为突出表现.疱疹性神经痛是本病的特征之一.多见于老年患者,疼痛顽固持久,夜不能眠,可持续数月或数年.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情志不遂、肝气郁积化火,或因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蕴蒸复感邪毒,内外合邪于肌肤脉络发为疱疹。
湿热蕴蒸复感邪毒是本病的主要病因。
临床分为肝胆郁火,脾胃湿热,气滞血瘀三证。
现代医学认为: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病毒进入血液淋巴引起全身症状及皮肤黏膜疹;病毒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细胞内,在一定诱因下病毒被激活,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生坏死产生疼痛,引起带状疱疹。
本病常见激发因素为全身或局部抵抗力降低。
临床可分为:疱疹前期,急性疱疹期,疱疹后神经痛。
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例81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24例。
年龄最大84岁,最小21岁;病程最长4年,最短2天。
二、治疗方法:1.取穴:患侧曲池,血海,皮损局部。
2.操作:点燃酒精棉球,取3号贺氏火针烧红,先迅速点刺曲池血海后点刺皮损部,皮损部间隔1cm左右均匀点刺;皮损部刺完一遍为止,针后加拔罐。
隔日一次,五至七次为一疗程,。
3.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皮肤感染。
三、疗效观察:1.显效:经一疗程治疗后,皮损部结痂至痂块脱落,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夜间能眠。
火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积样小水泡为特征,常伴明显的神经痛。
本病好发于成年人,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呈显著升高趋势。
资料与方法
2011~2012年收治带状疱疹患者101例,其中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其中男45例,女56例,年龄17~82岁;平均住院11.4天,住院时间3~19天。
依据患者疼痛评分标准,≥4分48例使用火针(隔日1次),53例未使用。
方法:常规治疗:阿昔洛韦粉针静滴(0.25g,2次/日)5~7天,甲钴安胶囊0.5mg,3次/日口服,维生素b1片10mg,3次/日口服,疼痛影响睡眠予芬必得胶囊300mg,2次/日口服。
诊断标准:根据《皮肤性病学》。
①可有前驱症状:轻度乏力、低热、纳差;②皮损沿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多发生在身体一侧,一般不超过中线;③皮损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米至黄豆大小丘疱疹,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泡群间皮肤正常,好发于胁肋、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部;④常伴有神经痛,老年患者尤为明显。
排除标准:①既往有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疾病;②过敏体质或多种药物过敏;③精神病患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即已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中医治疗:中药汤剂口服,火针(隔日1次),普通针刺(1次/日),拔罐疗法。
症状、体征综合评分:①主症:1.疼痛:0分为无痛,2分为轻度疼痛,4分为中度疼痛,6分为重度疼痛,9分为剧痛,皮损面积:0分为皮损,2分为0.5%体表面积但1%体表面积但5%体表面积;②次症:瘙痒,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
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疼痛很快缓解。
火针是针灸的一种治疗方法。
最早见于《千金要方》,又称烧针。
古时以麻油灯火烧红针尖后点刺。
现代有专门的火针针具。
古代一般用铜、铁等金属制成,现代多用不锈钢丝或钨丝、钼丝制成不同粗细的针体,上安骨柄或竹、木柄以防止烫手,专用于火针治疗,故又将这种专用针具称之为火针。
选穴与消毒:火针选穴与毫针选穴的基本规律相同,根据病症不同而辨证取穴。
选定穴位后要采取适当体位以防止患者改变姿势而影响取穴的准确性。
取穴应根据病情而定,一般宜少,实证和青壮年患者取穴可略多。
选定穴位候进行严密消毒。
消毒方法宜先用碘酒消毒,后用酒精棉球脱碘,以防感染。
烧针:烧针是使用火针的关键步骤,较为方便的方法是打火机和毫针。
针刺与深度:针刺时,用烧红的针具,迅速刺入选定的穴位内,即迅速出针。
关于针刺深度,《针灸大成·火针》中说:刺针“切忌太深,恐伤经络,太浅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
”火针针刺的深度要根据病情、体质、年龄和针刺部位的肌肉厚薄、血管深浅而定。
一般四肢、腰腹针刺稍深,可刺2~5分深,胸背部穴位针刺
宜浅,可刺1~2分深,夹脊穴可刺3~5分深。
经治疗疼痛明显缓解,皮损消退。
典型病例:患者,男,41岁,汉族,个体,2011年2月14日13:12以“右臀部及腹股沟、阴囊、下肢起丘疱疹伴疼痛4天”为主诉收入我院中医皮肤肛肠。
现病史:患者自述4天前感冒痊愈后,右臀部出现簇集样红色丘疱疹呈针尖至粟粒状大小伴疼痛不适,无发热,无渗液,当时未行任何诊治。
次日晨发现右下肢内侧丘疱疹增多,局部皮肤潮红发热,感刺痛不适,无头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
到附近私人门诊就诊,诊断“过敏性皮炎”给予点滴(具体不详)治疗,治疗两天,丘疱疹明显增多,疼痛加重。
于昨晚出疹部位疼痛加剧难忍,疱疹较前增多,故今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带状疱疹”收住入院。
病程中患者神志清,精神欠佳、无自觉发热,饮食可,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体力、体重无明显改变。
查体合作,一般情况良好,体温36.4℃,脉搏76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30/85mmhg,听诊:双肺呼吸音清,双肺底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心率76次/分,心律整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专科检查:右臀部及腹股沟、阴囊、下肢部皮肤发红,上见成簇的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疱疹,成带状分布,疱液澄清,表面有明显抓痕,疱疹基底绕以红晕,未见渗血及渗液,局部皮温较高。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8.1×109,n 56.2%、l 35.6%、hb 139.0g/l,血糖4.8mmo/l,肝功、肾功正常,补体c4 0.43,余未
见异常,心电图正常,窦性心律,胸腹连透示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带状疱疹。
诊疗计划:①中医皮肤科常规二级护理,普食;②完善相关检查(血尿便常规、生化、心电图、胸腹透视);③治疗给予抗病毒(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阿昔洛韦粉针0.25,2次/日静滴),营养神经(甲钴胺胶囊0.5mg,2次/日),调节免疫(卡介菌核糖核酸注射液1ml,隔日1次肌注),止痛(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300mg,2次/日);中药贴敷以解毒除湿,拔罐以活血通络;普通针刺、火针交替治疗以活血通络,温经止痛。
④根据患者舌苔、脉象,中医辨证为肝胆湿热,给予中药汤剂龙胆泻胆汤加减,以清肝胆湿热,
解毒止痛。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3-64.
2赵辨.临床皮肤病学.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1:394-398.
3姚尚龙,舒化青.疼痛治疗学进展.临床内科杂志,2005,22(1):793-794.
4谭冠先.疼痛诊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2-113.
5高子平,等.自拟行气活血方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35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2009,5:41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