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win7+0ffice2010)
- 格式:doc
- 大小:5.04 MB
- 文档页数:68
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7+Office 2010版)教师:陈治伯专业:本科、专科(公共基础课)编写: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充实: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首页1、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2、授课对象:本专科3、学时学分:学时52(理论:34,上机:18),学分34、使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Windows7 + Office2010版),张金秋,上海大学出版社,(2)、参考书《新编计算机基础案例教程》(第1版),李占平、江华伟、张金秋,吉林大学出版社,《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与测试》(第3版),王爱民、杨庆祥等,高等教育出版社,《计算机文化基础》乔桂芳赵丽峰蔡泽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江华伟主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5、考核方式:考查、开卷6、课的类型:讲授课、上机课课堂授课为主,结合答疑、作业批改,进行必要的上机实验。
课堂授课采用现场实例操作、多媒体课件。
课程类型→讲授课、上机课多媒体教学→现场实例操作、投影展示案例式教学→精选典型实例讲授辅助教学方式→启发引导、提问、师生互动7、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1)、教师先操作演示知识点,然后提出类似的设计题目,请学生分析制作方法、步骤、使用的技术等,如果时间允许请学生试做,教师及时点评,并让学生分组讨论是否还有更加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沟通、团队合作能力。
(2)、鼓励学生组建兴趣小组,写实习报告,培养学生的写作、总结能力,丰富课余文化生活。
面向应用需要多种教学模式师生互动学习重视实践实习强化创新意识树立团队精神引入良性竞争培养自学能力增强审美修养教案目录第1章计算机基础与信息科学 (25)一、【教学目的】 (25)二、【教学内容(6学时)】 (25)三、【教学重点】 (26)四、【教学难点】 (26)五、【教学方法】 (26)六、【教学手段】 (26)七、【教学过程】 (26)1、互相认识 (26)2、新课引入 (26)计算机的发展与分类 (26)信息基础(传统数学课教学方法,计算时用板书逐步推导) (28)总结 (31)八、【作业】 (31)九、【参考书目】 (31)十、【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 (32)计算机硬件系统 (32)【教学过程】 (32)八、【作业】 (37)九、【参考知识】 浏览网站 (37)十、【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 (37)第2章操作系统 Windows 7 (38)一、【教学目的】 (38)二、【教学内容(4学时)】 (38)三、【教学重点】 (38)四、【教学难点】 (38)五、【教学方法】 (38)六、【教学手段】 (38)七、【教学过程】 (38)1、新课引入 (38)2014年4月8日,美国宣布,将取消的所有技术支持。
×××职业技术学院——电子教案×××职业技术学院教案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研室:计算机基础教研室任课教师:二零一七年第上学期×××教研室编按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字长、存储容量、软件配置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能指标,可以将计算机分为微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和巨型计算机。
3、计算机的特点(5分钟)----P3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具有自动控制能力:具有存储记忆和逻辑判断功能:教师应对以上每一部分特点进行扩展和讲解。
4、计算机的用途(5分钟)----P3可采用提问的方式由学生来回答,最后由教师来统一进行总结。
5、金山打字通软件的下载与安装(15分钟)(1)学生自学:从互联网上了解金山打字软件的作用,并下载。
(2)下载成功后安装到自己电脑中。
6、完成安装之后,进入打字教程,熟悉键盘的布局,掌握键盘的五个分区,掌握正确的打安姿势。
(15分钟)此时学生应该注意听教师的讲解,因为此处是新知识,同时也应积极回答相应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学生听讲,笔记学生思考、讨论,五、开拓思维,同时提出新的问题(2分钟)(激趣法)教师提出预习问题,让学生产生继续探究、学习的愿望,整堂课带着下一堂课的悬念结束,为学习下一结内容做好铺垫。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学生操作速度训练(15分)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3分钟)(设疑法、提问法)复习上节课内容简介Office 2010办公软件二、新课教学(总计70分钟)(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法)1、样文展示-----P84图4-1导入:要快速完成样文制作,需要掌握下列基础知识2、新建Word文档(1)启动Word软件(2)新建Word文档,自动产生一个Word文档,也可以再新建一个空白文档,模板新建文档暂略(3)Word窗口界面简介A、组成:“文件”选项卡、快速访问工具栏、标题栏、功能区、状态栏及文档编辑区等;最右边还有一个最小化功能区按钮;B、快速访问工具栏的作用----示范C、最小化功能区按钮的作用---示范;D、标尺的调用----示范E、功能区的功能是分类分区的,使用起来更方便;其它比较简单3、录入文字与符号势加以表现;同时又吸收了西方的画法,局部用体面造型并注意物象的光影明暗。
《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 7+Office2010)》(2013版)教材大纲模块1 信息科学与计算机任务1.1 初识计算机1 计算机的概念2 计算机发展简史3 计算机的特点4 计算机的分类5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任务1.2计算机进制与信息编码1 进位计数制2 数制间的转换3 计算机中的数据单位4 二进制编码任务1.3 计算机系统与常用设备1 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2计算机硬件系统3计算机软件系统4指令和程序设计语言5主机、显示器、键盘和鼠标、存储器、光盘、打印机、扫描仪、刻录机、手写板任务1.4 学会使用键盘1键盘键位结构2键盘指法任务1.5 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1计算机病毒与信息安全2计算机知识产权实训项目1 个人计算机组装实训项目2 指法训练等级考试练习模块2 计算机操作系统——Windows 7任务2.1初识Windows 71 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分类2常见操作系统3 Windows 7概述4 Windows 7的安装、启动、注销、退出任务2.2 Windows 7个性化设置1外观设置(桌面图标、背景、主题)2 Windows 7的窗口、菜单、对话框3开始菜单、任务栏设置桌面图标的设置4鼠标、键盘、字体的个性化设置任务2.3资源管理1 资源管理器、文件与文件夹管理2 Windows 7应用程序管理3 Windows 7网络设置与管理4 Windows 7多媒体任务2.4 Windows 7系统维护与安全1 windows 7系统清理与优化2磁盘格式化、清理、整理磁盘碎片3 创建windows 7系统还原点、还原系统4 windows 7用户帐户管理5家长控制、Windows Defender、Windows防火墙任务2.5中文输入法1 典型中文输入法2五笔字型实训项目1 操作系统的安装、优化与备份实训项目2 文字录入训练等级考试练习模块3文字处理——Word 2010软件应用任务3.1 Word 2010使用初步1 了解office 20102 Word 2010启动与退出3 界面、窗口组成4 文档的创建、打开、保存、保护任务3.2制作“产品简介”文档1 输入、编辑文本2 设置字符、段落格式3 设置段落格式任务3.3制作“产品宣传方案”文档1 项目符号和编号2 设置边框、底纹,设置页眉和页脚3 设置首字下沉、插入脚注、尾注、题注4 复制和清除格式5 应用样式与模板任务3.4 制作“求职简历”表格1 创建表格2 编辑表格内容与结构3 设置表格格式、快速表格任务3.5 图文混排——制作“产品宣传单”文档1 插入、编辑图片、剪贴画2绘制基本图形3使用文本框4制作艺术字5绘制图表*6公式与对象任务3.6 页面设置与打印1设置纸张、页边距、打印版式2插入页码、稿纸设置3打印预览、打印设置实训项目旅游宣传小刊排版等级考试练习模块4 数据处理——Excel 2010电子表格的应用任务4.1 Excel 2010使用初步——制作“固定资产表”1 Excel 2010的启动和退出及窗口界面2 Excel 2010工作簿、工作表和单元格3输入、选择、编辑工作表数据任务4.2 表格格式化——美化表格1自定义格式化(单元格格式、行/列、边框与底纹)2使用条件格式化3自动套用格式、格式的复制和删除任务4.3 数据处理——管理“超市销售表”1 公式与函数2数据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数据透视表3图表的创建、编辑和修改4模板任务4.5 工作表的保护与打印1工作表的保护2打印预览与设置实训项目学生成绩报表制作等级考试练习模块5演示文稿制作——PowerPoint 2010的应用任务5.1 PowerPoint 2010基础——简单演示文稿制作1 PowerPoint 2010的安装、启动与退出2 PowerPoint 2010窗口界面与视图3 PowerPoint 2010演示文稿的创建、打开、保存任务5.2 制作幻灯片——“企业介绍”演示文稿1 输入文本、插入图片、插入艺术字、插入多媒体对象、插入表格、插入图表2 设置幻灯片背景3 配色方案4创建按钮、设超链接5应用母板、模板任务5.3 演示文稿动画设置与放映——“产品介绍”演示文稿1 幻灯片动画效果、幻灯片过渡效果2 设置放映时间、幻灯片放映3 演示文稿的打包与打印实训项目封面设计说明演示文稿等级考试练习模块6 因特网应用任务6.1 Internet基础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与结构2什么是Internet3 传输介质、通信协议TCP/IP4 IP地址5 域名、统一资源定位器任务6.2 Internet Explorer 8浏览器的使用1 打开及关闭IE浏览器2 Internet Explorer的窗口界面3使用IE浏览器浏览网页4获取网络信息、保存网上资源5设置Internet Explorer任务6.3 电子邮件1 E-mail的工作原理2 E-mail地址与电子邮箱的选择3电子邮件的收发实训项目1 组建小型办公网络实训项目2 搭建个人网络空间等级考试练习1.工作要素(element):工作中不能再继续分解的最小动作单位.2.任务(duty):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所从事的一系列活动. 由要素组成.3.责任(responsibility):个体在工作岗位上需要完成的任务,即分内应做的事.由任务组成.4.职位(position):在一定时期内,组织要求个体完成的一至多项责任.一般讲,职位与个体匹配5.职务(post):一组责任重要程度相似的职位. 一种职务可以有一至多个职位.6.职业(occupation)/行业:在不同组织或不同时间,从事相同活动的一系列工作的总称.7.工作族(job system )/工作类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作任务相似或所要求的人员特征相似的一组工作.矩阵型组织结构与特征矩阵型组织是职能型组织与项目型组织的混合体。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Windows7Office2010课程设计1. 课程简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Windows7Office2010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打下计算机应用的基础。
本课程会涵盖Windows7和Office2010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文件管理、文字处理、表格处理、幻灯片制作、图形处理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了解到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操作方式,为将来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掌握Windows7和Office2010的基本操作技能;2.能够完成简单的文件管理、文字处理、表格处理、幻灯片制作、图形处理等操作;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计算机应用中遇到的基本问题;4.具备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应用的基础。
3. 学习大纲1. Windows7基本操作•Windows7基本桌面布局•Windows7文件资源管理器•Windows7任务栏操作•Windows7系统设置2. Office2010文字处理•Office2010文字处理基本操作•文字格式调整•文字排版与字体设置•文字段落设置•文字批量操作3. Office2010表格处理•Office2010表格处理基本操作•表格基本格式调整•表格公式与函数•表格排序、筛选与检索•表格图表制作4. Office2010幻灯片制作•Office2010幻灯片制作基本操作•幻灯片文本与图像插入•幻灯片排版与格式设置•幻灯片动画效果设置•幻灯片中音视频的插入5. Office2010图形处理•Office2010图形处理基本操作•图形插入与设置•图形格式调整•演示与修饰4. 课程评估本课程采用成绩评估制,主要以课堂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估标准,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70%,课堂作业占课程总成绩的30%。
成绩具体评估标准如下:1.课堂作业:涵盖本课程的各项操作技能,包括文字处理、表格处理、幻灯片制作和图形处理等;2.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所学的Windows7和Office2010使用技能,包含文字处理、表格处理、幻灯片制作和图形处理等方面。
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7+Office 2010版)教师:***专业:本科、专科(公共基础课)编写: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充实: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首页1、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2、授课对象:本专科3、学时学分:学时52(理论:34,上机:18),学分34、使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Windows7 + Office2010版),张金秋,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7(2)、参考书《新编计算机基础案例教程》(第1版),李占平、江华伟、张金秋,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与测试》(第3版),王爱民、杨庆祥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计算机文化基础》乔桂芳赵丽峰蔡泽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9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江华伟主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45、考核方式:考查、开卷6、课的类型:讲授课、上机课课堂授课为主,结合答疑、作业批改,进行必要的上机实验。
课堂授课采用现场实例操作、多媒体课件。
课程类型→讲授课、上机课多媒体教学→现场实例操作、投影展示案例式教学→精选典型实例讲授辅助教学方式→启发引导、提问、师生互动7、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1)、教师先操作演示知识点,然后提出类似的设计题目,请学生分析制作方法、步骤、使用的技术等,如果时间允许请学生试做,教师及时点评,并让学生分组讨论是否还有更加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沟通、团队合作能力。
(2)、鼓励学生组建兴趣小组,写实习报告,培养学生的写作、总结能力,丰富课余文化生活。
面向应用需要多种教学模式师生互动学习重视实践实习强化创新意识树立团队精神引入良性竞争培养自学能力增强审美修养教案目录第1章计算机基础与信息科学 (1)第2章操作系统 Windows 7 (13)第3章字处理软件Word 2010 (19)第4章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 2010 (33)第5章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PT 2010 (41)第6章网页设计与制作 (49)第7章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 (60)第1章计算机基础与信息科学一、【教学目的】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特点及发展趋势;了解信息技术发展过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理解二进制数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机内部信息的存储方法;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熟悉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构成,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二、【教学内容(6学时)】1.1 计算机的发展与分类1学时1.2 信息基础2学时1.3 计算机硬件系统2学时1.4 计算机软件系统1学时三、【教学重点】信息基础、硬件系统四、【教学难点】信息基础中的进制转换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当堂测试六、【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信息基础的计算采用传统板书数学课教学七、【教学过程】1.1 计算机的发展与分类1、计算机的发展过程结绳记事->算盘->计算尺->加法器->四则运算器->差分机(提高乘法运算速度,用加法代替平方)->图灵机模型(可计算理论、机器智能概念)-> ENIAC: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2,美国。
2、依据计算机的性能和所采用的软硬件技术把计算机的发展划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主要特征有:电子元件:电子管;运算速度:几千~几万(次/秒);存储设备:水银延迟电路或电子射线管;系统软件:无操作系统,使用简单的机器语言和符号语言编写程序;主要特点:体积庞大,耗电量多,运算速度低,制造成本高;应用范围: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和军事领域;第二代计算机(1959—1964),主要特征有:电子元件:晶体管;运算速度:数十万~几百万(次/秒);存储设备:以磁芯作为内存储器,用磁盘和磁带作为外存储器;系统软件:用高级语言(如Fortran,COBOL等)编写程序,出现了系统管理程序;主要特点:体积减小,速度更快,功耗降低,性能较稳定;应用范围:扩展到数据处理和自动控制方面;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0),主要特征有:电子元件: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运算速度:几百万~几千万(次/秒);存储设备:采用了半导体存储器,使存储容量和存储速度大幅度提高;系统软件:出现了操作系统;主要特点:体积更小,可靠性更高,运算速度更快,成本降低;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诸如企事业管理,文字处理等;第四代计算机(1971—至今),主要特征有:电子元件:大规模、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运算速度:几千万~几百亿(次/秒);存储设备:半导体存储器集成度越来越高,辅存采用大容量的软、硬磁盘和光盘;系统软件:完善的操作系统,并出现了数据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主要特点:运算速度不断提高,价格大幅下降;应用范围:办公自动化、数据库管理、多媒体运用和专家系统等多个领域;在此阶段中,外部设备有了很大发展,广泛采用光字符阅读器(OCR)、扫描仪、激光打印机和绘图仪等。
3、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按照其用途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根据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存储能力、输入输出能力和系统规模的大小,可将计算机划分为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工作站、微型机。
5、信息技术的发展:(1)、古代信息技术发展阶段:语言、文字(2)、近代信息技术发展阶段:机械作业代替手工作业,电视电话电报广播的发明(3)、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阶段: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使用6、现代信息技术:就是指在这几十年内迅速发展起来并迅速普及的一系列技术,诸如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技术、通信技术等,这些技术构成了现代信息处理的基础。
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是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
内容包括: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控制和存储技术几个方面。
7、信息安全:指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可靠性。
资源与破坏数据信息,它具有传染性、隐蔽性、潜伏性和破坏性的特点。
木马:是利用计算机程序漏洞侵入后窃取文件的伪装程序,它是一种具有隐藏性的自发性的可被用来进行恶意行为的程序,多不会直接对电脑产生危害,而是以控制为主。
1.2信息基础(传统数学课教学方法,计算时用板书逐步推导)1、任何信息必须转换成二进制后,才能被计算机处理。
2、数制概念:将数字符号按顺序排列成数位,并遵照某种从低位到高位的进位方式计数来表示数值,也就是说,使用若干数码符号和一定的进位规则来表示数值的方法称为数制。
数码的个数称为数制的基数。
例如,十进制数的基数是十,分别用0~9(共十个数码)来表示;二进制数的基数是2,用0和1来表示;十六进制的基数是16,分别用0~9和A、B、C、D、E和F来表示。
数码的位权是指某进制的各位数码所代表的数值在数中所处位置,它对应一个常数,该常数称为“位权”;位权的大小等于以基数为底,数码所处位置的序号为指数的整数次幂。
3、进位规则:十进制“逢十进一”二进制“逢二进一”八进制“逢八进一”十六进制“逢十六进一”序号排列方法:以小数点为基准,整数部分自右向左依次为0,1…递增,小数部分自左向右依次为-1,-2…递减。
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数码符号0,10~70~90~9 ,A~F基数281016位权2n8n10n16n进位规则逢二进一逢八进一逢十进一逢十六进一表示形式B O D H4、进制之间的转换:(1)、10进制转换为2进制,用除二取余法,例(167)10=(10100111)2(2)、其他进制转换成十进制,用“按权展开法”,例如:例2:11010101.01B、1523O和A3CH转换成十进制分别是多少?11010101.01B=1 27+1 26+0 25+1 24+0 23+1 22+0 21+1 20+0 2-1+1 2-2=128+64+0+16+0+4+0+1+0+0.25=213.25D1523O=1 83+5 82+2 81+3 80=512+320+16+3=851DA3CH=A 162+3 161+C 160=10 256+3 16+12 1=2560+48+12=2620D在第三个A3CH转换的时候,按权展开后,公式中包含字母符号“A”和“C”,那么在接下来做进一步运算时,将字母符号“A”和“C”替换成其等值的十进制数做运算即可。
(3)、二进制转换为八进制将二进制数据从小数点开始,向两边每三位一组开始分组,整数部分高位补零,小数部分低位补零。
分组完成后,然后把每三位换成一位等值的八进制数码,最后按照同样的次序将得到八进制数码排列得到转换结果。
例如,1001110111101.0111B=11675.34O。
(4)、八进制转换为二进制,与之过程相反。
(5)、二进制转换为十六进制,每四位一组分组即可。
(6)、八进制与十六进制转换,都是先转换为相应的二进制,再进行转换。
1、整数部分转换………………(3分)小数部分转换……………(2分)2 131……..……….………1 0.252 65 ………..…………...1 * 2232.........................0 0.5. 02 16………….………0 * 22 8......................0 1.0. (1)2 4 02 2 02 1 (1)=(10000011.01)2……………………(1分)所以:(1321.25)102、(110101.101)2 =1*25+1*24+0*23+1*22+0*21+1*20+1*2-1+0*2-2+1*2-3…(2分)=32+16+0+4+0+1+0.5+0+0.125 ……………………………(2分)=(53.625)10 …………………………………………………(1分) 31 3 3 1 . 6……………………………………(3分)=(1331.6)8……………………(2分)所以:(1011011001.11)24、C 6 E . 31101 0110 1110. 0011……………………………………(3分)=(110101101110.0011)2……………………(2分)所以:(C6E.3)165、(101101.001)2 =1*25+0*24+1*23+1*22+0*21+1*20+0*2-1+0*2-2+1*2-3……(2分)=32+0+8+4+0+1+0+0+0.125 ………………………………(2分)=(45.125)10 ………………………………………………(1分) 6、(37703)8=(11111111000011)2 =(3FC3)16解:八进制: 3 7 7 0 3二进制:011 111 111 000 011二进制:0011 1111 1100 0011十六进制: 3 F C 3(37703)8=(11111111000011)2 =(3FC3)167、(56EA)16=5×163+6×162+14×161+10×160=(22250)105、编码:各类非数值信息在计算机内部的二进制表示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