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县一模考试语文质量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54 MB
- 文档页数:7
初三语文一模考试质量分析(共五则范文)第一篇:初三语文一模考试质量分析初三语文一模考试质量分析一、试题分析本次考试为全区第一次模拟检测,该试题能体现出中考出题思路,兼顾基础和能力的考察。
各知识点的分数分配适当。
比较客观地检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
这次的作文题为《掌声》。
该作文题能够开启学生的写作思路,给学生以充分的写作空间。
二、学生答题情况古诗词默写课内文言文得分率不高。
此次的六个默写题,有三个考察的是文言文章内的默写,特别是给下句默上句的时候,部分同学存在默写不出或者是错别字现象。
课内的诗词上次部分,考题出现了“齐鲁”是我国的_______地区一题。
学生普遍缺乏地理方面的常识,得分率也较低。
课内文言文部分,由于在考前多做练习,反复训练,对于文学常识及内容理解部分,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得分较为理想。
两篇阅读也是我们失分较多的部分。
部分学生文体知识模糊,特别是议论文和说明文两种问题,往往学生不重视文体。
记叙文的阅读,学生答题思路不清晰,缺乏答题的规范。
从全区一模的小题得分来看,作文部分我们也处于劣势。
多数同学缺乏生活素材的积累,缺乏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对于题目的理解浮于表面。
暴露出的问题是材料不鲜活,老生常谈。
错字多,语言不生动,平铺直叙,人物形象干瘪,没有感染力,读起来味如嚼蜡。
总之,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更要努力工作,针对学生目前存在的语文学习方面的问题采取措施,付诸行动。
于是,在拿到成绩后,我们备课组的三位老师进行了质量分析,根据我们存在的问题,制订了接下来的复习计划和改进措施。
三、改进的措施:1、加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备课组统一进度,统一备课,深入研究考试手册并针对学生情况精心备课,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3、课堂上尽量分层教学。
设置不同的问题提问,作业要求要有区别。
培优补差,课堂上培优,课后补差。
作业力求有效训练,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要力求面批,个别指导。
4、文言文的复习,备课组统一习题,力求课前训练五分钟,特别是学困生,通过反复的训练,力求偏偏过关。
2017年语文一模试卷批改情况反馈城区一中赵有娜金雪平一、第6题材料题改卷情况反馈:6(1)在命题上很常规,但大部分学生在答题上比较片面,概括能力差,不能概括出段(一)和段(二)的共同内容,有的写“喜欢读书”、“武亦殊”等,没有答到点子上。
6(2)看图说话题,总分3分,大部分同学得2分,有的同学不会排序,有的同学没有写出祥云、圆月等要素。
6(3)部分同学审题不清,没有写思乡之情和月两个要素,导致答案五花八门。
尤其在寓意方面,缺乏想象力,没有从意象和读诗词方面来说。
这个题答题情况不容乐观。
方法:要有审题意识,还要有足够的想象力。
二、第21题作文改卷情况反馈:作文题设计相当好,沿用中招模式。
1、书写方面:字好一半文。
有四分之一的同学字迹工整,让人赏心悦目。
还有一少部分同学字迹太小,不够工整和清晰,影响阅读质量。
2、好的方面:大部分同学选择命题作文《唱支歌儿给他(她)听》。
有写关于亲情、友情、师长甚至是献给祖国的歌儿。
有部分同学作文写关于亲情、友情的,写得柔情似水,娓娓叙来,让人眼角闪烁泪花。
有同学文采斐然,语言如黄钟大吕,铿锵有力;小标题语言凝练,抓人眼球;精彩段落此起彼伏,内容段段扣题。
3、写作存在的几点不足:(1)幼稚粗浅型。
仅仅局限于题目,没有延伸,没有高度。
(2)张冠李戴型。
语言精美,描写细腻。
文章主旨和题目没有关系。
(3)转折突兀型。
文章前半部分都在写事,也没有扣题。
忽然,结尾扣题,感觉太突兀。
(4)平平淡淡型。
语言味同嚼蜡,叙事平淡无奇,宛如白开水。
4、方法。
让学生的优秀作文进行展示,要引起同学们的震撼,提升眼力,正视自己不足,学会构思和审题是目前作文教学的。
高三第一次半月考语文学科考试质量分析一、试卷总体分析黔西南州兴义一中2017届高三第一次半月考语文学科所用试卷为宁夏银川一中2017届第一次月考卷。
这套试卷较好贯彻了2016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精神,较多参考了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结构及设点模式,具有明确的导向性。
同时,本套试卷与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相比,也追求了一定意义上的创新,如文言文选材、古诗鉴赏题、语言表达的17题等,参考价值较大。
从本届学生此次考试成绩来看,理科年级平均分为96.6分,及格率为83.9%,文科年级平均分为99.1分,及格率为85.4%,与平时考试水平基本吻合。
总体来说,本套试卷基本符合高考要求,具有较好的导向性。
二、试题分析整体而言,试卷难度与高考试卷基本持平,试题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性,可为复习备考提供借鉴;但试题也存在不少的瑕疵。
现分述如下。
1、论述类文章阅读选文符合“考试大纲”要求,只是选文的节选、组合及选项设置有值得推敲与商榷之处。
2、文言文A、近些年,我省高考的试题很少选自《史记》的,但可以作为备考练习;B、断句题有难度,它是跨文节选,断句标志不明显,涉及一定历史知识;C、文化常识题较难,一般的备考很少提及类似四个选项的知识点;D、概括分析题的选项设置合理,但选项涉及文本鉴赏,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也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性;E、翻译题难度不大,设点合理,但也不容易得到高分。
3、诗歌鉴赏三首诗的形式创新值得肯定,但没有改变诗歌鉴赏题的常规考查点,不过第三首诗设题与前两首毫无关联,没有体现真正的“对比”鉴赏的特点;“大雁”这一意象比较常规,三首诗歌的创新只是形式上的尝试而已,没有深入本质。
4、名篇名句默写题目设置合理,可以很好地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符合高考趋势。
5、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材有比较突出的时代性、思想性、导向性和艺术性,设题也体现了小说的特点,且有较大的区分度,很好地体现了高考的考试性质。
6、实用类文本阅读学生对莎士比亚比较熟悉,选材容易理解,题目设置的清晰度大,这些都让答题难度大为降低,容易得分,难度明显低于文学类文本阅读及高考题。
2017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质量分析一、整体情况分析二、1、试卷考查能力涉及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语言表达、探究能力,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
三、2、试卷按照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都作为必考题的方式设题,对高三语文高考新考纲的具体实践,对我们的备考具有指导意义。
四、3、试卷整体难易适中,文言翻译难度较高,体现了难易程度的区分度。
五、4、本次考试题型变化很大,究竟是不是高考试卷的标准形式,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感觉不适应,这个问题要提请年级组引起重视。
二、阅卷概述(一)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1、试卷情况(1)文学类文本阅读题,此次选取了散文材料阅读,符合“考纲”及“考试说明”及其“题型示例”要求,避开以往小说一边倒的现象,对指导备考复习的老师和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都有很好的导向性和示范性;(2)所选文本——《百年震柳》也属典型的状物类散文,可谓文质兼美,适合考生阅读鉴赏;(3)此次散文阅读鉴赏题型体现了散文阅读鉴赏特点,规范合理,具有借鉴价值。
2、学生答题情况优点:(1)对涉题文段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普遍把握较好;(2)分析句段大多有主旨意识、艺术效果意识。
存在问题:A.空白卷较多,理科未做的近20份,文科有有近5份;B.不少考卷卷面很糟糕,乱涂乱画,超出答题区域,字迹淡白,书写潦草,修改凌乱,尤其是字写得张牙舞爪,几个字就占满一行,导致答题区域不够写,答案书写超出范围现象较严重;C.还有几份试卷由于试卷结构上的思维定势,总以为答题卡上“第2卷非选择题”首先就是“文言文翻译题”,仍将文言文翻译写到此次散文阅读第5题位置上;D.不理解散文阅读鉴赏特点,不会回答“从表达技巧方面赏析”句段类的题目,答非所问,答得不全,导致得分十分低,此题满分5分,无人得满分,最高得4分,也少见,理科平均分1.89,文科平均分1.88;E.没有分点回答意识,有近一半考生没有分点回答,就要参加高考了,这种现象令人不解,更令人不安!3.今后教学建议(1)进一步强化规范意识:答题区域的规范,书写用笔、墨水颜色、字迹清晰度、字体大小、修改的规范等;(2)进一步强化分点意识,采点意识,提升采点能力;(3) 备考复习还得重视散文阅读鉴赏;(4) 进一步强化适应试卷结构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能力,强调答题顺序意识,坚决避免“错上花轿”现象。
一模考试语文试卷分析本套试题紧扣语文教学大纲,遵照考试说明,依照2017年高考题型,切合高三教学实际,重点突出,颇有难度,知识能力点布局较为合理,有一定的指向性和诊断性,有明显的区分度。
一.试题具体分析评价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都严格依照2017年高考的题型,出的分别是散文和新闻。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不像小说的情节那样吸引人,学生读的懂,能理解。
所以散文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很难抓住那条线。
4、5两题的满分是11分,文科学生的平均分是2.71,理科学生的平均分是2.69 。
可见分数之低。
本张试卷中的一大难点是文言文阅读,晦涩难懂,不易翻译,理解难度大。
下设三个单选题,考查断句,古代文化常识,理解归纳、概括评价能力。
两道文言翻译题难度特别大,想要得分都非常难,更别提得高分了。
作文是近几年的流行趋势新材料作文中的思辨型,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能够明确区分材料作文和新材料作文的区别和写法。
总之,通过本次考试,除了试卷存有较大难度外,可以发现学生答题已经趋向规范化。
个别题型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已掌握。
一轮复习还是颇有实效的。
但没有缺点是不现实的,其实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越暴露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我们老师来说也是一种好事。
因为它为我们接下来的复习明确了方向。
二.学生考试答卷情况文言文翻译1、句子理解不充分。
2、语句翻译时的语言组织不规范,口语和方言较多。
3、句子中的采分点分析不够,答题目标不明确,跟着感觉走的现象较多。
名篇名句:1、根据语境设置选准语句的能力差。
2、易错字写错的较多。
诗歌鉴赏:1、诗意的理解不到位,日常积累和分析训练不到位。
2、诗歌鉴赏部分的知识点和相关理论学生掌握不够,相对模糊,答题时缺少分析,答题缺少采分点。
3、用语不够规范,语言的凝练和准确度不够,较多存在口语和方言。
语言文字运用:1、答题不看要求,审题不够,答案不合乎题目要求,如字数超过要求。
2、对于题目考察的核心指向不明确,对于语言的准确、连贯、得体等要求掌握不够明确,朦胧答题现象较多。
《语文试卷质量分析》语文试卷质量分析(一):综合来看,本次语文试题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了学生识字、写字以及背诵的掌握状况。
按课文资料填空,为学生减轻了背诵的难度。
从答题状况看,孩子们在看拼音写词语、写出反义词和按课文资料填空这几个方面做的比较好,学生的得分率较高。
在所有试题中遥遥领先。
这些题是基本的字词,在我们的课堂上都已经反复的强化训练,基本功扎实。
在今后还需坚持这样训练,取得更大的突破。
在写字方面,采用的是看图写字词、看拼音写汉字、写出反义词、比一比再组词的形式,对学生的写字进行了考察,这是最直接的考察方法。
既考察了学生识字、写字的状况,同时又考察了学生书写的潜力。
但是按要求写句子是薄弱环节,以下就答卷状况进行分析。
1、汉字书写不认真,字的结构不匀称。
表此刻:将汉字写出格;横不平、竖不直;在田字格中书写,字不居中;各种结构的字书写不匀称。
给人的感觉是学生只图完成书写,不求认真和字的美观,书写的态度不端正。
2、用个性吗写话,要么是不理解意思就胡乱写话,要么就是最后的拼音表错导致失分3、做错的学生中很多都是句子意思正确,但不通顺。
究其原因,要么是写了错别字,要么是拼音写错。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三点教学推荐:1、加大力度继续抓好汉字的书写。
我们要树立写字与识字同等重要的观念,说句老实话,平时的教学中,课上注重的是教学生认识生字,正确掌握笔顺,虽然每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如何如何的强调,总有那么几个学生在浑水摸鱼,今后,要重视写字教学,端正学生的书写态度,要求学生一笔一划认真写好汉字才行。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认真抓好每个单元练习中写好铅笔字的教学,练习写好各种结构的字,把字写美观。
为持续学生写字的兴趣,可开展如优秀作业评比,写字比赛等活动。
在活动中树立好榜样,以榜样教育学生,使写字教学生动、搞笑。
让学生在充满竞争的学习活动中不断提高写字水平。
2、口头与笔头相结合,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进而构成潜力。
临沂市2017级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阅卷分析第4题阅卷情况汇总本题得分较低,大多对了一个答案,得2分。
一、优点:1、学生能够分条作答,大都写了至少两个要点。
2、基本上能够准确地答出“实验室的技术水平还没有达到随意制造传播病毒的程度”这一要点。
二、缺点:受选文内容的限制,学生无法将三则材料融会贯通,特别是无法将第三则选文《新冠肺炎疫情的生命伦理学思考》与第一则材料建立有机联系,认为是独立的三则材料,缺乏整体意识,所以无法全面作答。
第5题阅卷报告一、整体分析:1.第5小题满分6分,学生普遍答题效果较好,得分较高,多集中在4—5分,6分人数也为数不少。
以参考答案为制定评分标准,大部分学生要点齐备,有条理,答案组织较规范!2.审题思考:“①根据上述材料,②谈谈③人类怎样才能应对流行病毒。
”①“根据”材料是依托,材料中的观点或论点可用,并且可作为②的基础或出发点;②“谈谈”就得有个人理解与看法,不可只拘泥于材料本身的观点或论点;③“人类”一词是一个全球化的概念。
而参考答案却是对材料的概括,少了题目本身应有的创新和发散思维!上图第④“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就答得非常好。
二、存在问题:1.少部分同学答题不规范,书写潦草,不注意分条作答及数字等级。
2.不假思索写答案,后期删划涂改卷面差!还有写错位置画箭头,超出答题区域!上面是第4小题的答案何止一个乱字了得!3.文本没怎么读,答案跟着感觉走!还不分条!二、总结及备考建议:1.真正认真学习的学生问题出的很少,反之,则是问题重重,往往各种问题纠缠一身。
态度是第一位的;2.教会学生怎么读文本,注重对每则材料的归纳概括训练,提升答案的全面和语言的准确;3.答题时,谋定而后动,不能后期删、划、涂、改。
即便是修改答案也要注意正确的方法;4.基本的规范答题仍需加强,书写,条理,整体布局安排等;5.多关注“社评”“报评”等,扩大知识面,也可带动作文水平的提升!8、9题阅卷总结本次语文一轮考试我们学校阅8、9题,平均分5、7分,基本情况如下:第8题错题原因:1、缺乏规范答题意识:①部分学生书写差,勾画现象严重。
山东省德州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我们的日常语言中,真、善、美这三个词常常是相题并论....的。
仔细寻思后不难发现,自然的根本性质是真,人生的根本意义为善,艺术的根本价值在于美。
如此看来,真、善、美之间似乎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在审美的意义上,自然于潜移默化中感发和(涤荡/激荡)着人的情性与思绪..,也安顿和抚.慰着人的心灵;人则通过审美的思维方式达到的合谐..境界。
可以说,一片自然山水就是一个人诗意栖.居的心灵寓.所与精神家园。
更为重要的是,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道(独特/独到)的风景,具有审美价值,而且整个审美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于(关照/观照)人的生存境况,并努力成就自由完美的人生,使人生得以丰富地展开。
那么,审美人生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审美意义上的人生,一方面是指主体以自然的感性生命为基础,又不滞于感性生命,由切身感悟和内省.体验而达到与宇宙精神合一的体道境界;另一方面,主体还以人的社会特质为基础,又不滞于人的社会特质,从心灵中获得精神自由的境界。
这种体道的境界与精神自由的境界在审美思维方式上的贯通合一....,即审美的人生境界,这是对现实人生的积极。
九年级一模语文质量分析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们初三毕业年组,在教育科正确领导下,在学校领导的全面关心,指导和支持下,在各科室的鼎力帮助下,经过我们全组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已经进行两轮的复习,完成了第一次模拟考试。
虽然我们全组各位任课教师早出晚归,废寝忘食,绞尽脑汁,殚精竭虑研究中考题型精讲精练;研究学生分层教学,不抛弃、不放弃,所以一模成绩不容乐观。
我们面对这惨不忍睹的分数,忧心忡忡,心急如焚!为了能力挽不尽人意的分数,为了能挽救一切可挽救的学生,为了我们能在中考中立于不败之地,现就语文学科一模考试情况作全面分析:本次语文模拟试卷共四大板块:知识积累与运用,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阅读理解及分析,写作表达共计26道题。
题型和分值与2011年中考大体相同,但稳中略有变动。
难易适度,试卷紧扣中考说明,是一套能够考查学生综合实力情况的很有参考价值的试卷。
本次考试共有255人参加,语文平均分66.8分,及格率42.4%,优秀率0,差生率2.0%,差生4人,分别是13分,16分,25分,34分。
还有7人正徘徊在36——40分之是,有可能落入到差生行列,语文我们的母语,有个别学生却充而不闻,视而不见,该背的就是不背,会写的就是不写,分无所谓,整个一个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式,令人痛心痴首啊!这次考试主要发现四大问题: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类型是答题不用心,审题不用脑,积累不落实,写字像狂草。
第一大题24分,得分率在63.2%,丢分主要集中在第1小题用楷书抄写句子,只需要用正楷书写即可,可这一道2分题得分者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书写时不能做到横平竖直,不能做到合理美观,不能做到真正的楷体,介于行楷之间,同时标点符号书写不正确,无论你怎样强调,一落笔就像百米赛跑,无所顾忌,归根结底不是不认真!在第2小题根据拼音补全词语中考查的是字形,柔韧的韧字错的较多,很多同学把左边的“韦”写成“丰”,平时不养成细心习惯,考试必定丢分。
普高2017届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位置。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1段.①明代的科举制度,是由唐、宋时代科举体制传袭而来,并且兴起以八股文作为考试规定文体的做法。
②《明史·选举二》:“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
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③由于八股文成为官方所规定的科举应试文体,而一般文士如果想通过科举这一关,跻身仕宦的行列,势必要对这种应试程文苦苦研习。
④这就造成了明代八股文的流行。
2段.①从表现特点来说,明代兴起的八股文的一个重要体裁特征便是它的对偶性。
②明成化以前,八股文的句式基本上还是“或对或散,初无定式”,显得比较自由。
③成化以后,句式趋于严格化,八股对偶结构越来越明显。
④应该说,对偶句式并不是八股文的独创,它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早在先秦诗文中就已应用。
⑤南北朝时期形成了一种以偶句为主要特征的文体即骈文。
⑥唐宋时代,骈文的句式更趋严整。
⑦八股文的成熟,与它吸取古代骈文的艺术体制显然是分不开的。
⑧明代洪武至成化、弘治年间,八股文的发展逐渐趋于成熟,并出现了一些创作名家,如王鏊、钱福。
⑨尤其是王鏊,为八股文制作的一位大家,被人推崇,他的名篇如《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破题简洁明了,议论平缓不迫,层层展开,结构紧凑,对偶工整,比较典型地体现出八股文的一些基本特点。
3段.①进入正德、嘉靖以后,八股文的创作走向兴盛,在众多的作者当中,较有名气的则有归有光、唐顺之、胡友信。
②除此之外,如茅坤、瞿景淳也是当时八股文制作的大家。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质量分析报告2017年是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之年、调整之年、深入之年,高考语文试卷呈现出深化后鲜明的特点:落实立德树人,聚焦时代主题,突出优秀文化,注重能力素养,强化语言运用。
并且今年的语文命题衔接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导向语文核心素养,引领语文教学转向语文教育,意义重大。
一、试题特点(一)创新点1.调整试卷结构,优化组合方式,更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根据新的“考试大纲”,语文试卷将论述类、文学类和实用类文本都设为必做题,有小说、有新闻、有时评,实现了对考生信息筛选、逻辑分析、审美鉴赏和语言运用等“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全覆盖,对思维方式有别、素养构成不同的考生进行全方位考查,有利于语文知识、能力、素养的均衡,有利于综合素质高的考生脱颖而出,也扭转了以往“重传记,轻文学”的倾向。
实用类文本,文字与图表搭配合理,相得益彰,题目也运用了图表形式呈现信息,对考生搜寻、锁定、分辨、提炼、整合以及呈现文本关键信息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语言运用部分增加逻辑推断题(第21题)。
这种题型多年前曾单独设立,近年来一直以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形式出现,今年强势回归。
写作命题增加“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联系”的写作要求。
这都是为了强化考查的全面性、应用性和综合性。
今年语文试卷阅读量增加8%左右,客观题数量、分值较往年有所增加,单选增加了3题,多项选择增加了1题,总分增加了14分。
这巧妙地解决了阅读量增加、试卷长度扩展带来的问题,虽然考生的书写总量下降,但是阅读思维含量没有降低,这些都有效地提高了试题的区分度。
2.强化阅读,突出考查重点,聚焦阅读“关键能力”。
今年的命题基本上都围绕文本的基本阅读能力展开。
全国卷Ⅰ论述类文本的第2小题“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考查对论证的分析。
小说和诗歌阅读突出文学类文本的审美能力,诸如艺术效果、人物形象、语言赏析、句子含意理解等,涉及全文内容、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突出文体特征,不刻意出新,较为全面地覆盖了对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要求。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语文学业质量分析报告
一、命题意图
本次试卷题目注重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与考察,让语文与生活相结合,关注学生语文积累和语文阅读能力,特别注重学生的内在体验,综合考察了学生文化知识的渗透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命题难易程度适中,是一份综合考察学生语文素养试卷,多方面检测学生的语文素养。
既考查了学生的双基,又考查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学生整体表现
1、试卷成绩分析
班级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1 / 1。
语文一模考试质量分析报告高三语文组一模考试刚刚结束,现结合所掌握的数据对语文学科教学质量进行分析。
一、本次考试,试题主要设置考查了字音、字形、标点、词语、病句、社科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句子理解、文意概括分析、句子翻译)、诗歌鉴赏、名言名句默写、现代文阅读、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简洁得体、压缩语段、语句仿写)、作文。
试题也涉及了金融危机等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
试题紧扣考试大纲,模拟2008年高考语文山东卷的题型及分值,既强调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也力求体现出相当的时代精神和创新意识。
可以说整套试题注重了对学生语文知识、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多方面的考查,题目的难度、长度以及阅读量、书写量也都比较合适,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能够考查出学生的实际水平。
二、各类数据分析表一、市内各科排名情况对名次仍然较靠后,最好名次是单a、单c,15名,而双a、考生率c却分别是20和19名。
文科各线在校内均是第二名,但是绝对名次比较考前,其中单c、考生率c分别达到了11和10名,需要注意的是A、B两线仍须努力。
支持支持度为文科:A、B、C三线分别是:50%、64%、82.8%;理科:A、B、C三线分别是:72.7%、87%、87.7%。
相对理科的各线支持度较低,说明语文学科在理科中存在偏科现象,下一步应该加大补弱工作。
高分区人数较少,而且班级分布也不均匀。
文科中5班好于6班,13、14班优于11、12班。
理科中3、4班好于1、2班,9、10班优于7、8班。
但是总体来看不管是实验班还是普通班都有了长足进步。
优秀生人数较多,这样就应该给予总分较大的支持度,以后要再接再厉,继续努力。
4.1分,理科高出0.2分。
理科中1-4班均超出市平均分,其中4班特别突出,其它班级发展空间较大;7-10班中9、10班成绩相对较好。
文科5-6班的平均成绩均超过市平均分,尤其5班较好,超出了10.8分而6班也超出了7.4分;11-14中,11班与市平均分几乎持平,其它班也差距较小,较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
高三语文一模质量分析一.试题分析一模语文试题基本按省模考题思路命制,试题体现了一核四层四翼的评价体系,以立德树人,服务教学为宗旨,在具体的情境中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题目难度适中,能较为客观地反映教和学的真实情况。
二.答题情况分析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较好地反映了两个多月居家学习的效果。
语文成绩与年前相比整体下降了5分多。
背诵的知识遗忘非常严重,6分的题平均分只有1.9分。
答题很不规范,书写太潦草,太不规范。
重本生问题更多,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不少学生是靠猜测来答题。
三.成绩分析与年前相比,学生的整体水平有较大的滑坡。
这也反映了居家学习的真实情况。
各个学校的情况基本一致。
与兄弟学生相比,没有什么优势,两个学校水平大致相当。
四.改进措施1.居家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对期间复习过的重点知识和专题进行强化训练。
如戏剧专题、修辞专题等。
2.要求背诵的58篇,要逐篇逐个学生过关,严把背诵关书写关。
教师要加大检查力度。
3.把好选题关,考试频繁,试题的质量就是训练的质量。
要求老师们多做题,选好题,出好卷。
4.要求老师们要提前做题,要熟悉试题情况。
用自己的做题感受去揣摩学生的做题感受。
5.高标准抓集体备课,把集体通研试卷抓到实处,不务虚,不走过场。
6.抓好试题的二次过关,二次过关试题的命制由各组长承担。
作文要二次写作,借此督促教师用心指导作文,检测学生的落实情况。
7.特殊时期,要加大对学生的关爱力度。
向非智力因素要成绩。
8.起点再低点,不要过高估计学生的水平和能力。
9.试卷讲评要讲重点,不能面面俱到。
少讲精讲,要讲思路,讲思维过程,少讲知识,少讲程序性知识。
2017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质量分析一、整体情况分析二、1、试卷考查能力涉及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语言表达、探究能力,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
三、2、试卷按照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都作为必考题的方式设题,对高三语文高考新考纲的具体实践,对我们的备考具有指导意义。
四、3、试卷整体难易适中,文言翻译难度较高,体现了难易程度的区分度。
五、4、本次考试题型变化很大,究竟是不是高考试卷的标准形式,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感觉不适应,这个问题要提请年级组引起重视。
二、阅卷概述(一)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1、试卷情况(1)文学类文本阅读题,此次选取了散文材料阅读,符合“考纲”及“考试说明”及其“题型示例”要求,避开以往小说一边倒的现象,对指导备考复习的老师和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都有很好的导向性和示范性;(2)所选文本——《百年震柳》也属典型的状物类散文,可谓文质兼美,适合考生阅读鉴赏;(3)此次散文阅读鉴赏题型体现了散文阅读鉴赏特点,规范合理,具有借鉴价值。
2、学生答题情况优点:(1)对涉题文段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普遍把握较好;(2)分析句段大多有主旨意识、艺术效果意识。
存在问题:A.空白卷较多,理科未做的近20份,文科有有近5份;B.不少考卷卷面很糟糕,乱涂乱画,超出答题区域,字迹淡白,书写潦草,修改凌乱,尤其是字写得张牙舞爪,几个字就占满一行,导致答题区域不够写,答案书写超出范围现象较严重;C.还有几份试卷由于试卷结构上的思维定势,总以为答题卡上“第2卷非选择题”首先就是“文言文翻译题”,仍将文言文翻译写到此次散文阅读第5题位置上;D.不理解散文阅读鉴赏特点,不会回答“从表达技巧方面赏析”句段类的题目,答非所问,答得不全,导致得分十分低,此题满分5分,无人得满分,最高得4分,也少见,理科平均分1.89,文科平均分1.88;E.没有分点回答意识,有近一半考生没有分点回答,就要参加高考了,这种现象令人不解,更令人不安!3.今后教学建议(1)进一步强化规范意识:答题区域的规范,书写用笔、墨水颜色、字迹清晰度、字体大小、修改的规范等;(2)进一步强化分点意识,采点意识,提升采点能力;(3) 备考复习还得重视散文阅读鉴赏;(4) 进一步强化适应试卷结构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能力,强调答题顺序意识,坚决避免“错上花轿”现象。
2017年县一模考试语文质量分析
2017年县一模考试语文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总体上说,试卷与中考接轨,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
体现了新课标中倡导的要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心灵体验,注重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方法的积累,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的作用。
试卷的结构由四部分组成:一、语文知识积累20分。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10分三、阅读40分(《饮酒其五》古诗赏析4分;《岳阳楼记》12分、《桃核饮品快速补脑,靠谱吗》10分;《我在第三棵树下等你》14分)。
四、作文一《陪伴》为题作文,50分。
二、答题情况分析
(一)语文知识积累(20分)
本大题是试卷的第一部分,应该是很容易得分的,可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有些题目却不尽人意。
第1题-第6题以选择题为主:考查了字词音、形、意,词语的理解和应用,文化常识、病句修改等知识点。
第7题:古诗文名句默写。
“海内存知己”写成了“海内存知已”,“八百里分麾下炙”写成“八百里分麾(糜靡)下炙(夕)”,“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莲)而不妖”,以上点到的句子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写了错别字;“八百里分麾下炙”、“有三分之一的同
第一,加强诵读,扩大积累。
对大纲和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不但要能熟练背诵,而且要能理解、会运用;对教材上其他古诗文篇目,也要熟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第二,重点培养理解和领悟能力。
对文言词句和基本内容,重在理解和领悟,要结合语境练习,归纳特点,并能适当兼顾到课外一些简短、浅易的文言篇段。
第三,关注对古诗文的运用能力。
开放性试题不会很多,但这是发展的一个方向,值得关注,并应加以适当练习,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现代文阅读理解(24分)第21题题目要求是“结合文章内容,请你给爱吃核桃及核桃饮品的同学提一些意见?”,可有的考生没有结合文章内容作答只提建议,或多或少在此处失分……这些都不能不说学生的答题没有养成良好的审
题习惯,审题马虎、不深思造成了不必要的失分现象。
第23题:对第四段划线句子作简要分析“”许多学生没有结合文章主旨答题,只停留在外表,点出用了动作描写,没有深入分析用了哪些动词描写,表现了什么,而被扣分。
而有的同学却脱离原文回答结果一分不得。
这不能不说明我们的学生在理解与感悟方面还有欠缺。
例如第24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一部分学生的答案侧重于中心思想的概括,对主要内容一笔带
过;一部分学生问题重点倒是把握了,但在表述上语言不够精炼。
第26题:“阅读本文之后,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请简要谈谈。
”这道题共3分,其中内容表述2分,语言组织1分。
按理说这道题是最容易得分的,只要你展开大胆的想象,精彩地表达即可,但本题平均得分才1.5分。
失分的原因主要是表达不到位、语句不通、表达不完整、重复啰嗦、标点符号不规范使用等。
(四)写作(50分)
大作文答题现象:
(1)选材上,大部分学生老套俗气,视角窄,少有标新立异的,如写“亲情”的,喜欢选写与父母之间的误解或者缺少沟通交流的代沟,或者写些家庭琐事,选材过于老套,缺乏新意,甚至还写一大套大道理。
本来“真没想到”这个命题作文,范围很广,取材角度也很宽,可以选写亲情、友情,可以选写社会现象、自然美景,等等。
(2)结构上,学生的段落意识不强,只有三段的文章出现不少;还有一开始就长篇大论的,首段就占了全文的一半;点题很不明确,文章明显之处没有记住点明题旨,往往会导致中心不突出。
(3)内容上,显得空洞,学生不太注重具体事例记叙或场景描写,文章说空话者很多,说服力和感染力都不太强。
尤其是画面感不强,造成文采方面的缺失,语言比较平淡,词汇量很贫
乏,表达能力十分欠缺,只有极少作文能够显示文学底蕴,可见平时的积累太少了。
(4)立意上,学生能够做到突出中心,但是立意流于浅显,并不深刻高远。
甚至有些学生点题意识很不强,经常提醒的首尾点题、中间也时不时点题、借用环境描写巧妙点题等方法,学生很多没有听取。
学生有的点题也很生硬,只是一路上点出“真没想到”,不会用其他新颖方式点明主旨。
还有就是书写潦草,并且涂改现象仍然较多,令人担忧,难以卒读。
(5)值得欣慰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的较好,既有真情实感的流露,也有清晰的层次结构,而且还有文采。
希望在我们的尽力指导下,这样的学生愈来愈多。
建议:(1)以赏读积累为导引,加强作文训练。
教材中的课文,很多可以直接作为学生写作的范例。
以赏读为导引,加强作文训练,是一种读写结合的良好训练方法。
作文题内容大多是谈自身的经历、感悟,多读、多写、多积累,始终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
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以赏读为契机,多教给学生积累的方式与途径,然后用心设置写作情境,开展多种多样的写作活动。
例如:仿写训练或者随笔练习,结合课文内容的片断训练,评写互动等形式,都能有效地加强作文训练。
每个星期要坚持上好作文写作课和评讲课,不能因为一两次的作文训练不见成
效就放松对作文课的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平时的积累,又可以让每一位学生有话可说。
(2)以提质提分为动力,加强对书写的重视
不管是平时的练笔,如日记、周记等,还是大作文的训练,一定要培养学生重视书写的能力与态度,这是一种基本的审美观的培养。
还要非常明确的告诉学生,书写影响一篇文章的价值和命运,并且影响整张语文答卷的印象分。
书写是否端正,卷面美观与否,将会决定你语文成绩不同档次的判定,事关重大。
只有这样,才能为提高作文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作文朝“生活作文”、“个性作文”的方向努力,引导学生写真事,抒真情,关注生活,感悟生活,力争每次作文训练不跑题,注意细节,努力摒弃内容假、大、空的现象,提高写作水平。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实在不容忽视。
(3)以短期补漏为目标,争取更高分数的夺取
针对每个学生各自不同的具体情况,组织他们进行检查与反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选取不同的方法,及时进行写作方面的有效指导与改进。
希望每位学生认真修改目前写过的两三篇作文,针对老师的修改方案,进行反复修改,也可以用互评方式进行提议与修改,直至认为已经很好,无法再度修改为止。
2017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