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 第11课时 有趣的数字
- 格式:doc
- 大小:145.00 KB
- 文档页数:2
《1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1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通用18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1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 1活动目标:1、幼儿能看图,编出相应的加减法应用题,并正确地摆出算式进行解答。
2、在活动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和收拾用具的习惯。
活动重点:幼儿能看图,编出相应的加减法应用题,并正确活动目标:1、幼儿能看图,编出相应的加减法应用题,并正确地摆出算式进行解答。
2、在活动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和收拾用具的习惯。
活动重点:幼儿能看图,编出相应的加减法应用题,并正确地列出算式进行解答。
活动难点:孩子能较好地看图编应用题,能正确地分辨加法与减法。
活动准备:大图。
数字、符号卡人手一份活动过程:一、报数游戏,复习10的组成。
1、我们来做报数游戏,我报的数和你们报的数合起来是10。
我报1,引导幼儿说出,我报9,1和9合起来是10。
依次复习10的组成。
2、合动作。
教师和老师的动作合起来的数量是10.3、开火车的游戏,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
二、复习10的加减法1、出示大图。
师:小朋友,我们来看看这幅图,图上有什么。
他们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呢?(请幼儿看图找出图中事物的特点)2、尝试编应用题、师:你能根据这些不同的特征编应用题吗?他这样编的应用题是加法的还是减法的呢?(引导幼儿去区分减法和加法应用题的不同,帮助幼儿理解减法和加法的`含义)教师小结:加法应用题一般就是先告诉别人一部分数,再告诉别人另一部分数,最后要问别人总数。
而减法应用题一般是先告诉别人总数,然后告诉别人其中一部分数,最后要问别人另一个部分数。
3、分别请幼儿一一编出相应的应用题,其他幼儿根据幼儿编的应用题利用符号卡和数字卡摆出相应的算式。
4、表扬那些编的好小朋友。
三、幼儿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
要求:至少两个人一组,进行“你编应用题,我列算式”的活动。
大班数学活动《1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数的运算》第三节《10以内的加减法》。
详细内容包括: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运用图片和教具进行实践操作、通过游戏和练习巩固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重点:熟练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加减法卡片、图片、数字卡片、计算器、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用加减法练习册、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生活中的加减法场景,如:分水果、购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加减法运算。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讲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举例说明。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做加减法练习,巩固运算规则。
3.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解题思路。
(2)教师示范解题过程,讲解注意事项。
(3)学生独立完成类似的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4. 随堂练习(15分钟)(1)学生完成加减法练习册上的题目,教师检查并指导。
(2)学生互相交换检查,共同讨论解题方法。
5. 游戏环节(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加减法游戏,如:算术接龙、找朋友等,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六、板书设计1. 《10以内的加减法》2. 内容:(1)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2)例题及解题过程(3)随堂练习题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练习册上的加减法题目。
(2)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道加减法应用题,并解答。
2. 答案:(1)练习册答案附后。
(2)应用题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对运算规则的理解仍需加强。
十以内的加减游戏在孩子们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加法和减法是最基础、最重要的运算之一。
为了巩固孩子们对十以内加减的掌握,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加减游戏。
这些游戏既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计算能力,又能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1. 数字接龙这个游戏可以通过口头交流,或者在黑板上书写数字来进行。
首先,从1开始,每位参与者依次报数并递增1,例如,1、2、3、4……当某位参与者需要报一个大于10的数字时,他需要报减去10后的结果,如11报1,12报2。
如果一个参与者报错了,他将被淘汰出游戏。
一直进行下去,直到只剩下最后一位参与者为胜利者。
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可以在保持集中注意力的同时,巩固对十以内数字的记忆,并锻炼他们减法计算的能力。
2. 闯关游戏这个游戏可以通过在教室或者室外设置不同的"关卡"来进行。
每个关卡都包括一些数学题目,例如:"5-2等于几?","3+4等于几?"等等。
孩子们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回答题目,并找到通向下一个关卡的线索。
在每个关卡的末尾,设置一个小奖励,例如饼干、糖果或者小礼物,以让孩子们保持积极性和动力。
这个游戏既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加减能力,又能让他们在寻找线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 猜数字这个游戏可以在黑板上进行,或者使用卡片和数字来玩。
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十以内的数字,或者带有数字的卡片。
然后,参与者需要通过提问的方式,来猜出这个数字。
例如,"这个数字是偶数吗?","这个数字比5大吗?"等等。
每次回答问题后,根据回答的结果,参与者可以进行适当的范围缩小,直到猜到正确的数字为止。
这个游戏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巩固对十以内数字的认知,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4. 数字接龙大挑战将数字接龙游戏升级一下,适合年龄较大的孩子。
参与者需要通过加减法来报数。
例如,第一个参与者报1,第二个参与者报3(1+2),第三个参与者报6(3+3),以此类推。
第11课时 10的加减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如海学校陈泽学▶教学内容教科书P61,完成教科书P61“做一做”第2题和P62~63“练习十三”第5、6题。
▶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10的组成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关于1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10的组成1.师生共同朗读“凑十歌”。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10的组成,今天我们来学习10的加减法计算。
(板书课题:10的加减法)2.对口令。
师: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吧!我说出一个数,同学们对一个数,同学们对的数和我出的数合起来要正好是10。
师生一起玩游戏。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要求迅速说出另一个数。
【设计意图】朗读“凑十歌”、对口令都是复习10的组成的课堂活动,为学习10的加减法打好基础。
二、探究10的加减法1.学习“9+1=10”及相应的加减法。
课件出示。
师:你能和同桌相互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吗?学生交流后汇报。
【学情预设】预设1:有1个蓝色的圆圈,9个白色的圆圈,合起来是10个圆圈,1+9=10。
预设2:有9个白色的圆圈,1个蓝色的圆圈,合起来是10个圆圈,9+1=10。
预设3:有10个圆圈,拿走1个蓝色的圆圈,还剩9个白色的圆圈,10-1=9。
预设4:有10个圆圈,拿走9个白色的圆圈,还剩1个蓝色的圆圈,10-9=1。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四道算式。
师:你们是怎样算出这些算式的结果的呢?【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是运用1和9组成10来进行计算的。
1和9、9和1都可以组成10,反过来,10可以分成1和9,也可以分成9和1。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一图四式”以及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在学生计算时,要引导学生对照实物图或点子图利用10的组成来完成计算。
幼儿园大班数学《1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加减法》,主要内容为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具体内容包括:运用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具,让幼儿感知和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概念;通过互动游戏,培养幼儿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重点: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实物、数字卡片、加减法题目卡片等。
学具:幼儿用书、练习册、画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其中的数量关系,激发幼儿对加减法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2)教师示范解题过程,讲解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3)教师引导幼儿跟随解题,巩固运算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练习题目,让幼儿独立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教师选取部分幼儿的作业进行展示,共同评析。
4. 游戏互动(5分钟)组织幼儿进行“加减法接力赛”游戏,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六、板书设计1. 10以内的加减法2. 内容:(1)10以内的加法运算(2)10以内的减法运算(3)加减法运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练习册上的10以内的加减法题目。
(2)实践题:观察生活中的加减法现象,与家长一起分享。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见练习册。
(2)实践题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幼儿对10以内加减法的掌握程度,针对幼儿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第十一课时有趣的数字教学内容教材54~55页认识不同形式的数字,感受数字的奥秘教学提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数字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
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嘴描述,体会数字的相对性,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现实生活中多种多样的例子,丰富学生对数字的认识,了解古代计数的简单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用小棒拼数字、拼算式的游戏活动,感受数字的奥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数字、摆小棒的活动中发展智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丰富学生对数字的认识。
难点:通过用小棒拼数字的游戏活动,感受有趣的数字,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搜集带有数字的图片、课件。
学具准备:搜集带有数字的图片、电子表和计算器实物、小棒。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课件出示知识窗中的两幅图)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一起认识了许多数字朋友,看一看这两组图,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用数字表示它们吗?生1:有4只小兔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
生2:有6只小鸡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知道4只小兔、4块石头、4个绳结都可以用4来表示。
但是在古代,人们还没有发明这些数字时,人们就用堆放石子和在绳上打结的方法来记数。
例如:有4只小兔,就摆4块石头或是在绳子上打4个结,那你们想一想:10只小鸡,古代人怎样表示呢?生:堆10块石子或在绳子上打10个结。
师:记数都这么有意思,把数字写出来更有意思。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趣的数字’。
(板书:有趣的数字)设计意图:了解古代记数方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数学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生活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意识。
二、探求新知。
(一)认读各种数字。
师:我们认识的数真是太简单了。
大家课前都找了生活中用到的数字,谁愿意把你课前搜集的数字介绍给大家。
(给学生充分时间交流各自得到的数字信息并分别说出在哪用得到数字)生1:在报纸、日历和杂志等这些地方用得到数字。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主要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数数和识数能力,但对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还不够熟悉。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逐步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运用加法和减法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实例和游戏等。
2.教学道具: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道具,如小卡片、小动物模型等。
3.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一幅图片,图片中有两只小鸟,一只小鸟有3个果实,另一只小鸟有5个果实。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出问题:“两只小鸟一共有几个果实?”。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如,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3个苹果和2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3个苹果加上2个苹果等于几个苹果?”。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操作。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定数量的小卡片,每张小卡片上有一个10以内的数字。
小学10以内的加减法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选自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加减法”章节,具体内容包括:认识10以内的数字,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学会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练掌握10以内的数字,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学会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本教材、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演示简单的加法和减法情境,如:我有3个苹果,你给我2个,现在我有几个苹果?(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加法的概念:把两个或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讲解减法的概念: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讲解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如:3+2=5,52=3。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10分钟)(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分享。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思维。
六、板书设计1. 课题:10以内的加减法2. 内容:(1)加法的概念(2)减法的概念(3)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练习册第5页第16题。
(2)应用题:结合生活实际,编写两个加减法应用题,并解答。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略。
(2)应用题答案:示例:题目1:小明有5个糖果,他吃掉了3个,还剩下几个?解答:53=2,小明还剩下2个糖果。
第11课时有趣的数字
整体感知:
有趣的数字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
介绍了各种有趣的数字,包括印刷体、手写数字、中国数字、计数器上的数、以及古代石块和结绳记数等内容。
还安排了用小棒(火柴棒)拼方块字的游戏。
教学内容:
教材54—5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丰富学生对数字的认识,了解古代记数的简单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丰富有趣的例子和小棒拼数字,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游戏活动感受有趣的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比赛实况。
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愉快的数学课,你能说说学会了什么吗?先跟同学说说,再跟老师说说。
教学反思:
0 1 2 3 4 5 6 7 8 9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数学信息的能力。
通过书写认识印刷体、手写体数字。
了解古代的记数方法。
让学生认识、书写中国数字。
让学生认识方块字,会用电子表和计数器。
通过用小棒拼数字的游戏,让学生体会到数字的乐趣。
十以内加减法游戏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加减法是我们首先要掌握的基础运算之一。
对于十以内的加减法,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些有趣的十以内加减法游戏吧!第一种游戏是“动物宝贝相加相减”。
这个游戏适合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通过图片的形式来进行。
我们准备一些卡片,每张卡片上都画了一只可爱的动物,例如小鸟、小猫、小狗等等。
然后,每个卡片上写上一个数字,表示该动物的数量。
孩子需要将这些卡片按照规定的要求完成相应的运算。
比如,如果要求进行加法计算,孩子需要选择几张卡片,将动物的数量相加,然后说出结果;如果要求进行减法计算,孩子需要选择几张卡片,将动物的数量相减,然后说出结果。
通过这种游戏,孩子既能够巩固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又能够培养对数字和图像的感知能力。
第二种游戏是“数字跳跃”。
这个游戏适合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需要一些游戏道具,如纸板、毽子等。
首先,我们在纸板上写上从1到10的数字,并将纸板分开放置在地上。
孩子需要从起点开始,根据游戏规则进行相应的加减运算后,跳到正确的数字上。
例如,孩子站在数字3上,规则要求进行加法计算,那么孩子需要跳到数字3加上某个数的结果所在的数字上。
如果规则要求进行减法计算,那么孩子需要跳到数字3减去某个数的结果所在的数字上。
通过这个游戏,孩子既能够巩固加减法的运算能力,又能够锻炼身体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第三种游戏是“口袋数学家”。
这个游戏适合年龄较大的孩子,需要一些数字卡片和一个口袋。
首先,我们将数字卡片放入口袋里。
然后,每个孩子依次从口袋中抽取出两张数字卡片,进行相应的加减运算,并说出结果。
孩子之间可以进行竞赛,看谁计算得快、准确。
这个游戏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口算技巧。
除了上述的三种游戏,我们还可以创造更多有趣的十以内加减法游戏来丰富学习的方式,如使用数字拼图、制作数学闯关游戏等等。
通过这些游戏,孩子们能够在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巩固十以内加减法运算,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做鞋还要用纸剪鞋样。
鞋底多大,鞋帮多高,需要根据我们的脚的大小。
所以,我们的鞋穿在脚上都很合脚。
布鞋有松紧鞋和大口鞋。
男孩子和女孩子的鞋的样式有区别,男孩子穿的是松紧鞋,不带鞋袢;女孩子的鞋常常是大口鞋,有鞋袢子,鞋袢子一般的是缝在鞋的内侧,外侧订一个鞋扣,穿上鞋后把带子拉过脚面到外侧,穿到鞋扣里固定,走路不掉鞋子。
长沙相亲 。
英语的单词是很重要的一项,英语想要拿到高分,就一定需要在英语单词上多下功夫,学好单词也是英语逆袭的必要条件,想要掌握好英语单词的话,最好不要大面积占用时间来背英语单词,可以将英语单词的学习时间分为一些零散的闲暇时间纳鞋底必须用麻线,因为麻线结实。
那时,农村的家庭会在后园里种植一片蓖麻,麻杆长成后,砍掉,放到池塘里沤上一段时间,然后,捞上来剥皮,将皮晒干后,一丝丝的就成了麻线。
家里都有一个牛骨头做的麻绳砣,中间钻孔,用大的铁钉穿过,上面弯成钩,可以系麻线,旋转绳砣,可以给麻丝上劲。
做好的麻绳可以绕在砣的两边,这样,麻绳不会乱。
麻绳很结实,纳出的鞋底不易磨破。
讲究的,有的买来白线,几股扭在一起,也很结实。
那个麻绳砣,有的是几代传下来的,表面被磨得十分光滑,摸着很舒服。
做鞋时,用剪下的鞋样子,放在疙巴上裁剪,做到最大利用。
纳鞋底是时间活。
一个鞋底用密密的针线穿过,所以,做好的鞋底很结实。
纳鞋底很费力,因为鞋底厚,母亲她们中指上戴着顶针,将针抵在顶针上发力,引线从鞋底穿过,有时弄不好,针头滑出顶针外,会戳在指头上。
针线活好的,鞋底过针,整整齐齐,有行有列,那鞋底简直就是艺术品。
做鞋帮子也很讲究,鞋帮子四周要用针线密密走过,整整齐齐。
最后就是上鞋。
用麻绳将鞋帮连接到鞋底上。
棉鞋,是在鞋帮间衬着棉絮就可以了。
一双棉鞋可以穿两三年,毕竟冬天时间短些。
没有棉鞋,我们就无法过冬。
我是男孩子,穿鞋多,所以,一年至少穿三四双布鞋。
家里人口多,一年要做几十双鞋,很正常。
殊不知,这要花多少时间啊。
第五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11课时有趣的数字
整体感知:
有趣的数字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介绍了各种有趣的数字,包括印刷体、手写数字、中国数字、计数器上的数、以及古代石块和结绳记数等内容、还安排了用小棒(火柴棒)拼方块字的游戏、
教学内容:
教材54—5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丰富学生对数字的认识,了解古代记数的简单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丰富有趣的例子和小棒拼数字,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游戏活动感受有趣的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比赛实况、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交流空间
情景创设学生交流汇报在运
动员的背心上,记分
牌上都有数字,它们
的写法不同、
出示篮球比赛实
况,看到那些地方
用到了数字、
培养学生仔细
观察,发现数学
信息的能力、
探究与体验交流、汇报
第一行数字不容易
写,第二行数字写起
来很容易、
交流汇报
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方法古老……)
交流汇报
有1—10的汉字、写
两遍展示给大家、(加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
印刷体和手写体1
—10的数字、让学
生书写后说说感
受、
要求学生先读再
写、教师肯定难写
的是印刷用的数
字,容易写的是小
朋友要写的数字、
通过书写认识
印刷体、手写体
数字、
了解古代的记
数方法、
让学生认识、书
写中国数字、
让学生认识方
块字,会用电子
星)
学生交流汇报:屏上有数字,是方块形、能计算、计时、
计算展示
学生交流汇报、我拼了一个数字8,去掉中间的小棒就是0
去掉右上面一根小棒就是6……出示知识窗中的图
画,让学生用现代
记数法记数、介绍
古代用石块和结绳
记数法、分组用贴
花片,用石块和绳
子打结法记数练
习、出示古诗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只花、
读古诗发现了什
么?让学生拿出准
备好的电子表或计
算器,观察后发现
了什么?
游戏:放音乐,带领
学生用小棒摆方块
字,音乐停止,把自
己的摆法和同学们
说一说、
表和计数器、
通过用小棒拼
数字的游戏,让
学生体会到数
字的乐趣、
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愉快的数学课,你能说说学会了什么吗?先跟同学说说,再跟老师说说、
教学反思:
0 1 2 3 4 5 6 7 8 9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数学信息的能力、通过书写认识印刷体、手写体数字、了解古代的记数方法、让学生认识、书写中国数字、让学生认识方块字,会用电子表和计数器、通过用小棒拼数字的游戏,让学生体会到数字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