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和纸层析共38页
- 格式:ppt
- 大小:3.78 MB
- 文档页数:38
关于薄层色谱的一点体会总结:薄层层析和纸色谱操作注意事项一、应用:薄层色谱是一种微量、快速、简便的分析方法。
适用于微量样品的分离、鉴定和制备。
在中药制剂制备过程中,经适宜的工艺来取舍处方中各药材的各类成分,从而达到保持或改变药物作用性质或降低其毒副作用的目的。
而薄层色谱法具有分离与鉴定的双重功能,通过薄层图谱与对照品、对照药材的图谱相比较,除了能鉴出有效成分或特征成分外,还以完整的色谱图作为一个整体对制剂加以鉴别,提高了鉴别的准确性,尤其当有效成分尚不确切时,更显示出薄层色谱法的实用性。
薄层色谱分析法由于适合国情、简便、快速,能有效地、直观地反映药品地真实性、稳定性,现已成为中药制剂的鉴别和质量控制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操作二、操作要点:(一)薄层层析1、铺制薄层板:将吸附剂1份和水2.5-3.0份(或加入黏合剂的水溶液)在研钵中向一方向研磨混合,去除表面的气泡后,进行涂布(厚度为0.2~0.3mm),颠板,于室温下,置水平台上晾干,在反射光及透视光下检视,表面应均匀,平整,无麻点、无气泡、无破损及污染,于100-110℃烘30分钟,冷却后立即使用或置干燥箱中备用。
2、点样:用点样器点样于薄层板上,一般为圆点,点样基线距底边1.0~1.5cm,样点直径一般不大于2mm,点间距离可视斑点扩散情况以不影响检出为宜。
若因样品溶液太稀,可重复点样,但应待前次点样的溶剂挥发后方可重新点样,以防样点过大,造成拖尾、扩散等现象,而影响分离效果。
点样时必须注意勿损伤薄层表面。
注:在薄层色谱中,样品的用量对物质的分离效果有很大影响,所需样品的量与显色剂的灵敏度、吸附剂的种类、薄层的厚度均有关系。
样品太少,斑点不清楚,难以观察,但样品量太多时往往出现斑点太大或拖尾现象,以至不易分开。
3、展开将点好样品的薄层板放入展开缸的展开剂中,浸入展开剂的深度为距原点5mm为宜,密封,待展开至规定距离(一般为8~15cm),取出薄层板,晾干,待检测。
实验六薄层色谱层析一、实验目的1、学习薄层色谱法的原理和方法;2、学会利用薄层色谱分离提纯有机化合物的规范操作;2、掌握比移值的计算方法;3、了解比移值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层析的基本原理:所有的层析系统都由互不相溶的两相组成,一个是固定相,另一个是流动相。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上的差异(如吸附力、分子形状和大小、分子极性、分子亲合力、分配系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后溶质在两相中浓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等),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相中,它们以不同的速度移动,最终彼此分开。
层析分类:柱色谱、纸色谱、薄层色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常用TLC表示,又称薄层层析,属于固-液吸附色谱。
依其所采用的薄层材料性质和物理、化学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吸附薄层色谱、分配薄层色谱、离子交换薄层色谱和排阻薄层色谱等。
吸附薄层色谱采用硅胶、氧化铝等吸附剂铺成薄层,将样品以毛细管点在原点处,用移动的展开剂将溶质解吸,解吸出来的溶质随着展开剂向前移动,遇到新的吸附剂,溶质又会被吸附,新到的展开剂又会将其解吸,经过多次的解吸-吸附-解吸的过程,溶质就会随着展开剂移动。
吸附力强的溶质随展开剂移动慢,吸附力弱的溶质随展开剂移动快,这样不同的组分在薄层板上就得以分离。
一个化合物在吸附剂上移动的距离与展开剂在吸附剂上移动的距离的比值称为该化合物比移值Rf三、主要试剂和材料蒽(A)、芴酮(B)、香草醛(C)及其混合物(D);薄层层析硅胶G;薄玻璃板;环己烷:乙酸乙酯(5:1或6:1);0.5%羧甲基纤维钠(CMC-Na)水溶液;毛细管(内径小于1mm)CHOOOCH3OHA 蒽B 芴酮C 香草醛四、实验装置薄层色谱示意图五、实验步骤制板(简易平铺法)(1)二块7.5cm×2.5cm玻片,洗净,控水。
取7.5cm×2.5cm载玻片2块,用去污粉搽洗,再用水淋洗,最后浸入无水乙醇中,取出晾干。
有机化学实验九薄层⾊谱实验九薄层⾊谱⼀.实验⽬的:1. 学习薄层层析的基本原理和分离鉴别有机化合物的操作⽅法。
⼆.实验重点和难点:1.学习薄层⾊谱法的原理及⽅法。
实验类型:基础性实验学时:4学时三.实验装置和药品:主要实验仪器:4块显微载玻⽚50mL烧杯分液漏⽃布⽒漏⽃研钵烘箱吸管玻璃板点样⽑细管、⼤头针、直尺、玻棒⽆⽔硫酸钠主要化学试剂:95%⼄醇⽯油醚(60-900C)丙酮⼄酸⼄酯菠菜叶0.5%羧甲基纡维素钠(CMC)⽔溶液硅胶G实验类型:基础性实验学时:4学时四.实验装置图:五.实验原理:薄层⾊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缩写TLC)薄层⾊谱⼜叫薄板层析,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种很重要的实验技术,属固-液吸附⾊谱,它兼备了柱⾊谱和纸⾊谱的优点,⼀⽅⾯适⽤于少量样品(⼏到⼏微克,甚⾄0.01微克)的分离;另⼀⽅⾯在制作薄层板时,把吸附层加厚加⼤,⼜可⽤来精制样品,此法特别适⽤于挥发性较⼩或较⾼温度易发⽣变化⽽不能⽤⽓相⾊谱分析的物质。
此外,薄层⾊谱法还可⽤来跟踪有机反应及进⾏柱⾊谱之前的⼀种“预试”。
薄层层析法是⼀种微量快速的分析分离⽅法。
它具有灵敏、快速准确等优点。
薄层层析的原理和柱层析⼀样,属于固⼀液吸附层析的类型。
通常是把吸附剂放在玻璃板上成为⼀个薄层,是为固定相,以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
实验时,把要分离的混合物滴在薄层析的⼀端,⽤适当的溶剂展开,当溶剂流经吸附剂时,由于各物质被吸附的强弱不同,就以不同的速率随着溶剂移动。
展开⼀定时间后,让溶剂停⽌流动,混合物中各组分就停留在薄层析上显⽰出⼀个个⾊斑的⾊谱图。
若各组分⽆⾊,可喷洒⼀定的显⾊剂使之显⾊。
它是利⽤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性能(即分配)的不同,或其它亲和作⽤性能的差异,使混合物的溶液流经该种物质,进⾏反复的吸附或分配等作⽤,从⽽将各组分分开。
它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种微量快速⽽简单的⾊谱法,它兼备了柱⾊谱和纸⾊谱的优点。
实验六薄层色谱层析薄层色谱层析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它基于样品成分在薄层吸附剂上的不同亲和性或化学性质而实现成分分离的方法。
本实验将介绍薄层色谱层析的原理、仪器和实验步骤,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应用。
一、实验原理:薄层色谱层析是基于组分在吸附剂上的不同亲和性或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和分离的方法。
子实验有:1.吸附剂的选择:薄层色谱中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氧化铝和硅胶酸铝等,吸附剂的选择应根据样品特性和分离效果进行选择;2.样品预处理:对于复杂样品,需要进行前处理,如萃取、稀释等;3.薄层层析板的准备:在净化薄层层析板前,需先将其加热至100℃,使其达到无水状态。
然后使用吸管和吸头,将层析剂吸入薄层层析板中,在线风干;4.样品施加:将样品溶液利用微量注射器施加到薄层层析板的起点上,薄层层析板吸附剂将对样品进行分离和吸附;5.染色显示:分离完毕后,将层析板进行染色显示,一般使用碘化铋溶液或紫外灯照射来显示分离的斑点。
二、实验仪器和试剂:1.仪器:薄层层析仪、紫外灯、显微镜;2.试剂:碘化铋溶液,色谱纸,吸附剂(如硅胶)。
三、实验步骤:1.准备薄层层析板:将薄层层析板加热至100℃,然后加入层析剂,使其自然风干;2.样品制备:将待分析的样品加入适当的溶剂中,进行溶解或萃取,并将其稀释至合适的浓度;3.样品施加:利用微量注射器将样品施加到薄层层析板的起点上,注意施加的体积和位置;4.层析:将施加样品的薄层层析板放入薄层层析仪中,选择适当的展开液(移动相)和展开方式进行层析,直到移动相前行至一定距离;5.染色显示:将层析板取出,利用碘化铋溶液进行染色,或者使用紫外灯照射,观察并记录分离的斑点;6.斑点的分析:利用显微镜或量角器等工具测量斑点的Rf值(萃取率),并与已知物质进行对比。
四、实验注意事项:1.样品的制备应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避免样品净化不彻底或含有杂质的情况;2.施加样品时,注意体积的控制和位置的准确性,避免影响实验结果;3.展开液的选择应根据实验要求,并注意展开液的移动速度,避免太快或太慢导致分离不完整;4.染色显示时,应注意控制染色时间,避免过度染色或染色不足;5.斑点的测量应准确,避免测量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实验六_薄层色谱层析1.引言薄层色谱(TLC)是一种常用的色谱分离技术,它可以对混合物中的化合物进行快速的分离和分析。
TLC通常使用薄层涂料作为固定相,涂料上的化合物会在移动相的作用下沿着涂料表面移动,不同的化合物会因为其与涂层和移动相的互作用方式不同而以不同的速度移动,从而实现分离。
2.实验目的1.掌握TLC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学会使用TLC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分析。
3.实验器材-TLC板- Teflon盖板-色谱槽-滤纸-量筒-注射器-加热板-小试管-移液管-显色剂4.实验步骤1.准备TLC板,并在上面画线标记。
2. 准备好移动相,浸泡TLC板底部约1cm高,在TLC槽中加入足够的移动相。
3. 将TLC板放入槽中,盖上Teflon盖板,让TLC板与移动相接触。
4.等待移动相上升到合适的高度后,取出TLC板。
5.快速在TLC板上划线,并迅速将TLC板放入移动相槽中。
6.等待移动相上升到顶端后,取出TLC板,让其晾干。
7.在TLC板上使用显色剂进行显色,观察分离结果。
5.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后,我们可以得到TLC板上的色带。
每个色带代表一个化合物。
以下是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的例子:-标准品的运动距离可以用来确定未知样品中的化合物的含量。
-标准品运动距离的变化可能是因为升华、溶解度、复杂的形状或共沉淀的化合物。
6.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掌握了TLC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学会了使用TLC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分析。
通过观察TLC板上的色带,我们可以确定混合物中的不同化合物,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1] Skoog, D. A.; West, D. M.; Holler, F. J. (1996). Instrumental Analysis.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2] Snyder, L. R.; Kirkland, J. J.; Glajch, J. L. (1997). Practical HPLC Method Development. Wiley-Interscience.附录:TLC显色剂常用对照表- Ninhydrin:用于氨基酸的检测,显色后紫色。
薄层层析和纸层析四、薄层层析和纸层析一、实验目的:1(了解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及薄层层析和纸层析的用途2(学习并掌握薄层层析和纸层析的操作方法二、实验原理: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性能的不同。
或其它亲和作用性能的差异,使混合物的溶液流经该物质,进行反复的吸附或分配等作用,从而将各组分分开。
用途:分离,纯化,鉴定有机物的重要方法。
溶质的最高浓度中心至原点中心的距离比移值R计算:R =ff溶剂前沿至原点中心的距离溶剂前沿bR= h/hf a 1h= h/hRaf b 2h2h1三、所用试剂及仪器偶氮苯,苏丹III,偶氮苯和苏丹三混合物,9:1环己烷:乙酸乙脂,天门冬氨酸蛋氨酸,茚三酮乙醇溶液;薄层板,毛细管,展开缸,10:50:2的水-乙醇-冰醋酸。
四、操作步骤(一)薄层层析:偶氮苯和苏丹III的分离1( 薄层板的制备:将3g硅胶G和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水溶液混合调匀呈糊状,倾倒0在洁净的玻璃片上,制成均匀平整的薄层板。
室温放置0.5h后,防入烘箱中110C,0.5h取出备用。
2( 点样:在距离薄层板一端1.5cm处,用铅笔轻轻划一条线起始线,并用毛细管分别点上偶氮苯,混合样,苏丹III。
3( 展开:用9:1的环己烷-乙酸乙脂为展开剂,待样点干燥后,放入展开瓶中展开(注意:展开剂不易过多,使样点浸入0.5cm为宜)当展开剂到达薄板上端1cm处时,将薄板取出,并用铅笔划出溶剂前沿。
观察分离情况计算并比较二者的R值。
f(二)纸层析:天门冬氨基酸和蛋氨酸的分离在特定展开剂中分配系数的不同,采用标准样品和试样在同一张层析纸上进行层析。
比较它们的R值,以达到分离和鉴定氨基酸的目的。
f1( 吸取20ml展开剂(10:50:2的水-乙醇-冰醋酸),放入展开缸中,按图3.38制备层析滤纸2( 点样(同薄层层析)3( 展开:待样点干燥后,小心地置于事先盛有展开剂的展开缸中。
4( 显色:当溶剂前沿到达终点线时,取出纸条并用吹风机吹干,将茚三酮溶液均匀地喷在滤纸上,干燥后出现红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