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知识学习指南
- 格式:doc
- 大小:45.35 KB
- 文档页数:9
预防医学学知识点总结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疫苗是一种含有微生物抗原的制剂,通过注射进入人体,激发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从而形成对该微生物的免疫保护。
疫苗接种可以帮助人体建立免疫力,从而减少感染特定传染病的风险。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常规儿童疫苗包括: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卡介苗等。
除了儿童疫苗外,成人也需要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
有关疫苗接种的时间表和接种方法,应当遵循当地卫生部门的推荐。
2.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通过向公众传达健康知识,增强公众的健康意识,改善公众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饮食营养、运动健身、心理压力管理、饮酒戒烟、艾滋病预防、儿童保健等。
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如医生诊疗过程中的健康宣教、社区健康讲座、健康教育书籍、健康网站等。
健康教育可以让公众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学习如何保持健康,减少疾病的风险。
3. 环境卫生环境卫生是指保持环境的清洁与卫生,预防环境污染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危害。
环境卫生包括空气环境、水环境和食品环境的卫生保护。
空气环境卫生包括减少大气污染、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等措施;水环境卫生包括保持水源清洁卫生、饮水卫生等;食品环境卫生包括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等。
环境卫生对人体健康有重要的影响,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可以减少某些疾病的传播。
4. 营养健康营养健康是指通过合理膳食,保持适当的体重和营养水平,预防由于营养不良导致的疾病。
合理的膳食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减少患病风险。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膳食指南,以指导公众合理膳食,保持营养健康。
营养健康的重点内容包括:膳食搭配、饮食均衡、饮食习惯、食物安全等。
5.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生活、工作和社交的适应能力,以及对自身情绪、心理状况的控制能力。
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压力等已经成为全球健康的重要负担。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学习资料1、名词解释传播关系正确答案:人们通过信息交流和分享而在传播活动中建立起来的相互关系。
2、问答题如辖区内分别发现了霍乱和肺结核病的患者,按照规定应该如何上(江南博哥)报?正确答案:肺结核是24小时内上报,霍乱属于甲类要求12小时上报。
3、名词解释构成比:正确答案:表示某事物内部构成中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
分子分母单位相同,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故常称百分比。
P=Ai/ΣAi。
4、问答题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有哪些内容?正确答案:降消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叶酸项目、两癌项目、预防艾滋病、梅毒及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免费婚前医学检查项目、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
5、单选健康城市是()面对21世纪城市化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挑战而倡导的新的行动战略。
A、世界卫生组织B、联合国C、亚太经合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正确答案:A6、单选下列()不是红十字的基本原则。
A、和平B、人道C、统一D、志愿服务正确答案:A7、名词解释体育卫生正确答案:是指运用卫生学和体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影响人们健康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及其规律。
8、单选健康城市的特征是将健康纳入当地政府的议事日程、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和广泛的策略,强调影响健康的()、环境和经济等因素,通过联合行动使社区的文明程度得以提高,促进社会健康、环境健康和人民健康的发展。
A、社会B、生态C、居住D、卫生正确答案:A9、多选以下哪些是老年人健康体检的免费辅助检查项目()A.血常规B.心电图C.空腹血糖D.肝功正确答案:A, B, C, D10、单选发生意外事故时,一旦病人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采取下列什么措施来挽救病人的生命?()A、立即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术、口对口人工呼吸B、立即打110C、立即叫人施救D、等待120救护车施救正确答案:A11、问答题关于“两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方案(试行)中考核的原则是什么?正确答案:(1)逐级考核的原则(2)坚持公正、公平原则(3)绩效挂钩原则12、单选脚踝受伤,你应该()A、用冰敷B、用热毛巾捂C、继续跑跑跳跳D、不予理会正确答案:A13、单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欧洲发生了一场大瘟疫,导致2000万人死亡。
(五年制本科麻醉专业)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份,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发生、发展和预防的科学。
在医学教学中,它是医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医学生树立预防为主和三级预防的新概念,建立群体观念、环境观念及为预防战略服务的思想;认清现代医学是以健康为目标,并具有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治疗和康复四个功能;使学生学会并应用医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环境中主要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赋予定量分析评价,提出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和措施的理论,为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制定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措施提供依据;使医学生能够了解并重视医学模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的素质,适应医学社会化和现代化的需要。
预防医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讨论、考试等。
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的大部份章节的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及启示式教学法的应用,达到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并应用相应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讨论课是通过具体的预防医学案例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使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适应医学社会化和现代化的需要实用型医学人材的目的。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采用理论考试的方式并且作为本学科的结业考试,在考题中既有客观题又有应用与分析题,这样既能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又能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教务处下发的教学计划,五年制本科麻醉学专业预防医学总学时为 80 学时,其中理论授课 62 学时,讨论课 18 学时。
掌握健康的概念、影响因素、疾病的三级预防,熟悉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了解预防医学的发展过程和发展。
本章思量题:1.什么是“人人享有卫生保健”(health for all)?2.什么是“三级预防”(three level provention)?掌握环境污染的概念、来源,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特点及其危害;熟悉自然环境与人类健康的辩证统一关系及食物链的作用;了解环境污染的防制对策、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等相关问题;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危(wei)险度评价。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供乡医、中医、蒙医、影像专业用)一、课程任务《预防医学》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乡医、中医、蒙医和影像专业的一门重要医学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医学方法、临床预防服务、社区预防服务和卫生体系与农村卫生管理等四大篇内容。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树立群体医学的观点,即大预防医学观的观念,预防疾病,促进人群健康。
1、掌握临床预防服务和社区预防服务的主要内容。
2、熟悉卫生体系与农村卫生管理和预防医学方法的主要内容。
3、具有将预防思想和具体理论运用于生活、工作等实践,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能力。
4、具有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和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
5、具有配合临床医师实施防治疾病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较高的群体预防意识。
二、课程目标三、教学时间分配教学内容学时(理论)绪论2第一章常用医学统计方法6第二章常用流行病学方法6第三章公共卫生检测方法1第四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方法4第五章卫生监督方法1第六章临床预防服务概述1第七章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3第八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3第九章医院感染和药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1第十章平衡膳食与合理营养6第十一章环境与健康概述4第十二章生活环境与健康4第十三章生产环境与健康4第十四章社会环境与健康1第十五章计划免疫与预防接种1教学内容学时(理论)第十六章地方病预防与控制2第十七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处理2第十八章食品安全与预防食物中毒2第十九章卫生体系1第二十章农村卫生管理1第二十一章农村医疗保障管理2第二十二章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管理2第二十三章农村公共卫生管理2第二十四章社区卫生保健管理2合计64四、教学内容和要求单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参考参考学时(理论)一、预防医学及公共卫生概念熟悉2二、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特点与基本观点熟悉三、预防医学发展简史熟悉绪论四、健康的概念及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掌握理论讲授五、医学模式的演变及现代医学模式熟悉多媒体演示六、疾病的预防措施掌握某七、乡村医生在三级预防中的作用和地位了解某八、乡村医生学习预防医学的目的和意义了解第一节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步骤1一、医学统计的基本概念掌握二、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熟悉一、常用相对数熟悉单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参考参考学时(理论)某二、率的标准化法了解某三、率的抽样误差和总体率的估计了解某四、卡方检验了解第一章第四节统计图表的编制理论讲授2常用医学统一、统计表掌握多媒体演示计方法二、统计图掌握某第五节计算机在卫生统计学中的应用1一、SPSS了解二、E某CEL 了解第一节流行病学概述1一、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步骤熟悉二、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方法熟悉三、流行病学的用途熟悉第二节疾病分布的描述2一、疾病的三间分布掌握二、疾病的流行强度掌握三、描述疾病分布常用指标掌握四、疾病的三间分布描述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熟悉第三节现况调查1一、现况调查的种类熟悉二、现况调查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熟悉第二章某第四节个案调查理论讲授2常用流行病一、个案调查概念了解多媒体演示学方法二、个案调查工作步骤了解三、个案调查工作方法了解某第五节暴发调查一、暴发调查概念了解二、暴发调查的工作步骤了解三、暴发调查的工作方法了解第六节分析流行病学方法简介一、病例对照研究熟悉二、队列研究熟悉某第七节实验流行病学方法简介一、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定义及原理了解二、实验流行病学的特点了解单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参考参考学时(理论)三、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疾病原则了解四、实验流行病学的分类了解第二章第八节流行病学的偏倚及其控制理论讲授常用流行病一、偏倚的概念熟悉多媒体演示学方法二、偏倚的种类熟悉三、偏倚的控制方法熟悉第一节公共卫生监测概论1一、公共卫生监测的概念与特征熟悉二、公共卫生监测的种类熟悉某第三章第二节公共卫生监测的程序和方法理论讲授公共卫生监一、公共卫生监测的步骤了解多媒体演示测方法二、公共卫生监测的内容了解三、公共卫生监测的方法了解四、我国公共卫生监测系统简介了解第一节健康相关行为及行为改变理论2一、健康相关行为掌握二、行为改变理论——知信行模式熟悉第二节不良健康行为的干预理论讲授2第四章一、吸烟的干预熟悉多媒体演示健康教育与二、酗酒的干预熟悉健康促进方法三、吸毒的干预熟悉四、赌博的干预熟悉第三节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概述一、健康教育掌握二、健康促进掌握第一节卫生监督的概念、功能及作用1一、卫生监督的概念熟悉某第五章二、卫生监督的特征熟悉理论讲授卫生监督方法三、卫生监督的作用熟悉多媒体演示第二节卫生监督应遵循的原则一、依法行政原则熟悉二、遵守法定程序原则熟悉三、以事实为依据原则熟悉单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参考参考学时(理论)第三节卫生监督的基本内容一、医疗机构的卫生监督了解二、卫生技术人员的卫生监督了解三、传人病防治的卫生监督了解某第五章四、职业卫生的卫生监督了解理论讲授卫生监督方法五、食品卫生的卫生监督了解多媒体演示六、其他卫生监督了解第四节卫生监督的基本工作方法和程序一、基本工作方法了解二、基本工作程序了解第一节临床预防服务定义及内容1一、临床预防服务定义了解第六章二、临床预防服务内容及原则了解理论讲授第一节传染病的概述3一、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掌握第七章二、影响传染病的流行因素掌握理论讲授传染病的预防第二节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多媒体讲授与控制一、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策略掌握二、传染病的控制与管理掌握第一节心脑血管疾病1一、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特征及主要危险因素掌握二、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掌握第八章第二节恶性肿瘤理论讲授慢性非传染性一、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及主要危险因素掌握多媒体演示疾病的预防与二、恶性肿瘤防治措施掌握控制第三节伤害一、伤害的流行特征及主要危险因素掌握二、伤害的防治措施掌握三、伤害预防的干预措施了解单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参考参考学时(理论)第一节医院感染1一、医院感染概念与特点掌握一、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掌握二、药源性疾病的防制熟悉第一节膳食的平衡与营养2一、合理营养的概念及要求掌握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掌握三、食谱编制了解第二节营养调查与膳食指导1一、营养调查内容与评价了解第十章二、不同人群的膳食指导熟悉理论讲授平衡膳食与合第三节营养失调性疾病多媒体演示1理营养一、营养失调概述熟悉二、心脑血管疾病营养治疗掌握三、动脉粥样硬化的营养治疗掌握四、原发性高血压的营养治疗掌握五、糖尿病营养治疗掌握六、肿瘤营养治疗掌握七、肥胖病营养治疗掌握第一节环境的概述1一、环境的概念掌握二、自然环境熟悉三、社会环境熟悉第二节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1第十一章一、生态系统掌握理论讲授环境与健康概述二、生态平衡熟悉多媒体演示三、人与环境的关系熟悉单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参考参考学时(理论)三、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迁熟悉四、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掌握第一节大气环境与健康2一、大气的物理性状与健康熟悉二、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熟悉三、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熟悉第二节水和饮用水安全2第十二章一、水源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熟悉理论讲授生活环境与健康二、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熟悉多媒体演示三、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掌握四、饮用水的卫生评价掌握五、水环境的治理与防护了解六、生活饮用水的净化与消毒熟悉第三节土壤污染、地质环境与健康一、土壤污染与健康熟悉二、地质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了解某第一节农业生产的劳动卫生1一、传统农业生产的劳动卫生了解二、现代农业生产的劳动卫生了解第二节乡镇企业劳动卫生1一、生产性粉尘与尘肺掌握第十三章二、物理因素及其危害了解理论讲授生产环境与健康三、化学因素及其危害了解多媒体演示第三节职业性危害2一、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熟悉二、职业病的概念与特点掌握三、职业病的分类了解四、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掌握五、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性肿瘤熟悉六、职业病的预防措施与职业健康监护掌握第一节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1一、社会心理因素了解二、心身疾病了解单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参考参考学时(理论)第二节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某第十四章一、吸烟了解社会环境与健康二、酗酒了解理论讲授三、不良的饮食习惯了解多媒体演示四、缺乏体力活动了解五、滥用药物和吸毒了解六、性滥交了解七、赌博了解第一节计划免疫1一、计划免疫概述了解二、计划免疫程序熟悉第十五章三、扩大计划免疫熟悉理论讲授计划免疫和预四、计划免疫注意的问题熟悉多媒体演示防接种第二节预防接种一、预防接种的种类和免疫制剂熟悉二、预防接种的途径和方法了解三、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熟悉第一节地方病概论2一、地方病的概念与特征了解二、地方病的分类了解第十六章三、地方病的特征熟悉理论讲授地方病预防与四、地方病的流行情况了解多媒体演示控制五、地方病的防治措施掌握第二节常见地方病与预防控制一、碘缺乏病及其防制掌握二、地方性氟中毒及其防制掌握第一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分类2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特征了解某第十七章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界定与分级了解理论讲授突发公共卫生第二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和处理了解多媒体演示事件的预防与一、应急反应和处理的基本原则了解应急处理二、应急反应处理的一般程序了解单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参考参考学时(理论)第一节食品卫生2一、食品污染概述熟悉二、食源性疾病及预防掌握三、食物中毒掌握第十八章第二节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理论讲授1食品安全与预一、食物中毒调查了解多媒体演示防食物中毒二、食物中毒的处理了解第三节食品安全1一、食品安全概述了解二、食品安全评价体系了解第一节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1第十九章一、概述了解理论讲授卫生体系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内容了解多媒体演示第二节我国的卫生体系一、卫生体系的基本概念熟悉二、卫生体系的基本组成熟悉第一节农村卫生管理概述1一、农村卫生管理的含义了解二、农村卫生管理的内容和对象了解三、农村卫生机构功能定位、服务模式与管理方法了解第二节农村卫生组织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某第二十章一、农村卫生组织管理体制了解理论讲授农村卫生管理二、乡镇卫生院的内部运行机制了解多媒体演示三、建立双向转诊制度了解第三节农村卫生资源管理一、农村卫生资源管理概述了解二、农村卫生人力、财力资源管理了解第四节农村卫生服务质量管理一、农村卫生服务质量管理概述了解二、农村卫生服务质量的主要内容了解三、卫生服务的全面质量管理评价了解第一节医疗保障制度概况2一、医疗保障制度了解单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参考参考学时(理论)二、医疗保险了解第二十一章三、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了解理论讲授农村医疗保第二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多媒体演示障管理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的基本程序了解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的基本方法与措施了解第一节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管理概述2一、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概念、原则与政策熟悉二、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内容熟悉第二节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管理的目标指标与第二十二章管理程序理论讲授农村初级卫生一、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和指标了解多媒体演示保健管理二、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管理程序了解第三节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管理的评价一、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评价方法与步骤了解二、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评价的指标与内容了解第一节农村公共卫生管理概述2一、基本概念了解某第二十三章二、农村公共卫生体系与管理了解理论讲授农村公共卫生三、计划免疫管理了解多媒体演示管理第二节农村改水改厕一、农村改水了解二、农村改厕了解第一节社区卫生保健的概念与特征2第二十四章一、社区卫生保健的概念熟悉理论讲授社区卫生保二、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的特点熟悉多媒体演示健管理某第二节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一、居民健康档案的类型了解二、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方法了解合计62五、大纲说明(一)、适用对象与参考学时本教学大纲主要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乡医、中医、蒙医和影像专业教学使用,总学时64学时。
预防医学知识点大一学生预防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健康问题,旨在预防疾病、维护健康的学科。
作为大一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预防医学知识对于自身的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饮食、运动、睡眠和心理健康等方面为大一学生介绍预防医学的相关知识点。
一、饮食健康良好的饮食习惯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大一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饮食健康问题:1.均衡膳食:大一学生的饮食应该包含五大类营养素,即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适当搭配各种食物,合理摄取各种营养素,保证身体的正常运作。
2.多吃蔬菜水果:蔬菜水果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和纤维素,可以增加饱腹感,促进消化,降低患上肥胖和慢性疾病的风险。
3.控制零食摄入:零食通常富含高热量、高盐分和高糖分,如果过度食用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大一学生应尽量减少零食的食用,选择健康的零食,如坚果、酸奶等。
二、运动与健康适度的运动对于大一学生来说非常必要,可以提高免疫力,调节身心状态,增强体质。
以下是大一学生应该了解的运动与健康相关知识点:1.有氧运动:大一学生可以选择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每周进行3-5次,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有助于提升心肺功能和代谢水平。
2.力量训练:进行适度的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和骨密度,可以借助自身体重训练或使用器械进行锻炼。
3.注意休息:大一学生在运动之后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避免运动损伤。
三、良好的睡眠质量良好的睡眠质量对于大一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以下是大一学生应该了解的睡眠相关知识点:1.规律作息:大一学生应该尽量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每天保证7-9小时的充足睡眠。
2.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电子产品的干扰,可以提升睡眠质量。
3.调节作息:避免长时间熬夜,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和休息间隔,保持精力充沛。
四、心理健康管理大一学生在面对课业压力和适应新环境时,心理健康管理尤为重要。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预防医学课程类型:限制性专业课总学时: 36 学分:2。
0实验(训)学时: 4 自主学习学时: 4考核方式:分散考核一、课程教学目标《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以“群体”研究对象,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促进人群健康为目的,是一门关系国计民生、关系民族兴旺、关系国家卫生资源总体规划的重要学科.在高等中医院校开设预防医学课程,彰显预防医学“立足群体、立足社会、紧密结合群体治疗和预防"的方针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力求将预防、保健服务、临床医疗服务和临床医学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有机整合,使学生完整地认识现代医学的目标,明确预防医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关系,为日后全面观察、分析临床问题,积极开展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保健服务,实现治疗与预防的统一奠定基础。
课程学习目的:明确医学目的和人文价值,弘扬中医预防医学思想,构建中医预防医学学科体系,实现治疗与预防的统一。
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为将来从事医学研究工作及疾病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讲述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同时关注实际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及公共卫生建设,了解国内外先进理论水平及处理方法,了解国内外有关规章制度,扩大学生知识面.讲授时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基本内容,删繁就简,着重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分掌握、熟悉、了解三级要求。
掌握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能熟练的联系实际加以应用;熟悉内容让学生完全理解并掌握要点;其余为了解内容。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三级预防、五层次预防和中医三级预防的基本内容;学习预防医学的目的。
2.熟悉现代医学模式及医学模式演变的意义;预防医学的基本观点。
3.了解预防医学的定义、内容、特点和方法;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的区别与联系;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及预防策略。
【教学内容】1.预防医学的相关概念(定义、研究内容、特点、研究方法)。
2020版: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最全版)摘要心血管病是我国人群的首位死亡原因。
实践证明,以生活方式干预和危险因素防控为核心的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可有效延缓或避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为全面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并进一步规范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检出、诊断和治疗,提高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整体水平,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牵头组织国内多学科专家,遵循国内外指南撰写规范,汇总评价最新研究证据并参考相关指南,最终形成适合我国人群的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推荐意见。
该指南包括前言、指南制定的方法学、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现状、一级预防的总体建议、心血管病风险评估、生活方式干预、血脂管理、血压管理、2型糖尿病管理以及阿司匹林的使用10部分内容。
该指南的颁布和实施将为推进我国心血管病预防实践发挥积极作用。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2]。
为应对不断增长的心血管病负担,我国已颁布了针对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各项防治指南[3‐5]。
2011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CSC)颁布了我国第一部《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6],并于2017年进行了修订[7]。
这些指南的制定和实施对我国心血管病的防治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我国迄今尚无专门指导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防控的一级预防指南。
2016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颁布了《2016欧洲心血管病预防临床实践指南》[8],2019年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颁布了《2019 ACC/AHA 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9]。
但是由于我国人群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与西方人群有较大差异[10],欧美指南中的一些建议并不完全适用我国人群。
为了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心血管病预防能力,努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战略目标,达到2030 年时4 类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病、肿瘤、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 年降低30% 的目标,落实预防为主的慢病防控工作方针,由CSC 牵头,联合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脏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心脏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共同制定了《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预防医学课堂教学方法探讨预防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在日常的医学研究实践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既包括统计学、流行病学等枯燥繁杂的内容,又包括环境卫生、营养和食品卫生等和人们生活、健康密切相关的内容,如何用有限的学时去讲授如此庞杂的内容,在预防医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社会的发展呼吁创新,教育改革更加需要创新[2,5]。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时,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现探讨几种教学方式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1 pbl教学法pbl的全称是“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法, pbl教学模式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提出并在加拿大麦可玛斯特大学医学院开始试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迅速传播开来[1]。
pbl教学有如下特点:一是以学生为中心,这种学习过程可以使学生养成一种积极的学习习惯,提高了理解力以及克服困难的能力,这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二是培养学生将来实践工作中需要的一般能力和技巧,包括团队合作精神、主持能力、倾听与记录能力、相互尊重与宽容能力、对文献评价能力、自我指导式学习和文献使用能力,以及表达技巧能力等[3]。
三是是一个整体性参与的课程,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学生把概念与实际生活中的事件关联起来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黎显林尝试将pbl教学法应用于中医教学中,分为组织教学,指定教学内容,自学讨论和归纳讲评4个步骤。
pbl 教学对教案的要求比较高。
只有高质量的教案才能保证pbl教学的成功[4]。
因此pbl教案需要精心准备。
教师应该事先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这说明,对pbl教学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是我国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2 课本式程序教学在预防医学教学过程中,程序化教学预先分解成若干个步骤,按严格的逻辑顺序排列起来,使护理学生每学习一步,就可以得到关于自己答案正确与否,及时反馈,避免学生在不正确的思路中徘徊[6]。
口腔科专业知识培训引言:口腔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口腔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
口腔科作为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涵盖了牙齿、牙周组织、口腔颌面部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多个方面。
为了提高口腔科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确保提供高质量的口腔医疗服务,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围绕2024年口腔科专业知识培训的内容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口腔科医生和从业人员提供一份全面、实用的学习指南。
一、口腔预防医学在口腔预防医学部分,培训应强调口腔健康对全身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早期干预和健康教育来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
内容应包括: 1.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的关系:例如,牙周病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的关系。
2.口腔疾病的预防策略:包括氟化物应用、牙齿清洁和定期的口腔检查。
3.儿童口腔健康的特殊关注点:如乳牙龋齿的预防、口腔不良习惯的纠正等。
二、口腔内科口腔内科涉及牙齿和牙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龋齿、牙髓炎等。
培训应涵盖:1.龋齿的最新诊断和治疗技术:如激光辅助治疗、微创修复等。
2.牙髓病的根管治疗新进展:包括根管再处理、根尖手术等。
3.口腔疾病的药物治疗:包括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新型药物的发展。
三、口腔外科口腔外科包括口腔颌面部的手术治疗,如拔牙、牙槽骨手术等。
培训应包括:1.微创拔牙技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疼痛的技术和方法。
2.牙种植术的最新发展:包括即刻种植、数字化种植设计等。
3.口腔颌面外科的新技术:如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在口腔外科中的应用。
四、口腔修复学口腔修复学专注于牙齿缺失或损坏的修复,如义齿制作、美容修复等。
培训应涉及:1.全口义齿和局部义齿的设计与制作:包括新材料的应用和个性化义齿的制作。
2.美容修复技术:如牙齿漂白、贴面、瓷修复等。
3.种植义齿的修复:包括种植体的选择、义齿的设计和修复后的维护。
五、口腔正畸学口腔正畸学涉及牙齿和颌面部的畸形矫正,如牙齿排列不齐、咬合问题等。
预防医学-学习指南一、单项选择题1. 预防医学是( C )A. 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B. 医学的基础学科C. 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D. 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2. 预防医学的对象是( D )A. 个体B. 病人C. 健康人D. 确定的群体3. 二级预防是指( D )A. 临床期预防B. 病因预防C. 病残预防D. 临床前期预防4. 属于一级预防措施的是( A )A. 计划免疫B. 周期性健康检查C. 筛查D. 康复训练5.生态平衡是一种( C )A.绝对平衡B.数量相等的平衡C.动态平衡D.质量相等的平衡6.生活饮用水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是( A )A. 氯化消毒B.臭氧消毒C.紫外线消毒D.高锰酸钾消毒7.下列毒物属于刺激性气体的是( B )A.CO B.Cl2C.H2S D.HCN8. 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最常见的是( A )A. 相加作用B. 相乘作用C. 独立作用D. 协同作用9. 属于经常性卫生监督主要内容的是( B )A. 卫生规划B. 从业人员健康证C. 紧急性调查D. 疫情通报10.诊断慢性中度苯中毒血象检查结果应出现( D )A.白细胞数低于4×109/L B.血小板数低于80×109/L C.中性粒细胞数低于2×109/L D.中性粒细胞数低于1.5×109/L11. 水俣病的发病原因是( B )A. 慢性砷中毒B. 慢性汞中毒C. 慢性铅中毒D. 慢性硒中毒12. 急性中毒时可引起迟发性神经病的毒物是( B )A. 一氧化碳B. 有机磷农药C. 氰化氢D. 硫化氢13. 可引起中毒性白内障的毒物是( D )A.苯B.二甲苯C.硝基苯D.三硝基甲苯14. 铅中毒时实验室检查可出现( C )A. 尿ALA降低B. 尿CP降低C. 血FEP升高D. Hb升高15.慢性汞中毒的三大典型表现是( D )A.胃肠炎、易兴奋症、皮炎B.神经症、口腔炎、间质性肺炎C.脑病、麻痹、口腔炎D.易兴奋症、震颤、口腔炎16. 最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是( B )A. 花生、小麦B. 花生、玉米C. 高粱、大豆D. 大米、小麦17.不能用碳酸氢钠溶液洗胃的中毒性毒物是( D )A.对硫磷B.甲胺磷C.内吸磷D.敌百虫18. 沙门菌食物中毒临床上可分为( D )A. 胃肠炎型、类伤寒型、败血症型、类感冒型B. 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肝肾损伤型、溶血型C. 胃肠炎型、类伤寒型、类霍乱型、败血症型D. 胃肠炎型、类伤寒型、类霍乱型、类感冒型19. 根据我国的饮食习惯,居民热能的主要食物来源是( D )A.鸡蛋B.牛奶C.瘦肉D.粮谷类20. 产热量最高的营养素是( B )A. 蛋白质B. 脂肪C. 糖类D. 膳食纤维21.豆类的蛋白质含量是( B )A.10~30%B.20~40%C.30~50%D.40~60%22.铁利用率较高的食物是( C )A.海带B.绿色蔬菜C.动物血D.蛋黄23. 从辅助食品中给婴幼儿补铁的时间应在出生( A )A.3个月以后B.4个月以后C.5个月以后D.6个月以后24. 目前公认的必需脂肪酸是( A )A.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B.亚油酸C.亚油酸和α亚麻酸D.α-亚麻酸25.人群营养水平膳食调查的常用方法是( C )A.询问法、记帐法、检测法B.询问法、记帐法、测量法C.询问法、记帐法、称重法D.询问法、记帐法、换算法26. 冠心病的生理始基是( B )A. 胃蛋白酶原增高B. 高甘油三酯血症C. 高尿酸血症D. 高蛋白质结合碘27.被广泛运用的一种新型判断肥胖的指标是( B )A.体重B.体重指数C.皮褶厚度D.体脂含量28. 肥胖是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 A )A. 20%B. 15%C. 10%D. 5%29. 下列属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是( A )A. 垂直传播B. 握手C. 拥抱D. 聊天30. 传染病能够得以传播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C )A.病原体生存的条件B.传染源和易感者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D.传播途径和易感者31. 麻疹的唯一传染源是( A )A.病人B.健康人C.动物D.植物32. 室内空气中甲醛主要来源于( C )A.生活炉灶B.烹调油烟C.家具和室内装修材料D.室外空气污染33. 下列关于人的情绪特征的表述错误的是( D )A. 情绪不是固有的,是由客观现实刺激引起的B. 情绪是主观体验,包括情感C. 情绪的个人基础需要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的需要D. 情绪不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34.医院污水消毒常用的方法是( A )A.氯化消毒和臭氧消毒B.氯化消毒和紫外线消毒C.氯化消毒和辐射消毒D.氯化消毒和加热消毒35.属于医院内感染的疾病是( D )A.入院前感染,住院期间出现症状 B.入院前感染,出院1个月后出现症状C.入院前感染,出院3个月后出现症状D.入院后感染,出院后出现症状36. 医院不同区域的噪声要求不同,特殊病房要求是( B )A.20~30dB(A)B.30~40dB(A)C.40~50dB(A)D.50~60dB(A)37.监测医院空气中的细菌数,采样方法中最简便、最常用的是( A )A.自然沉降法B.惯性撞击法C.过滤法D.随机法38. 引起地球化学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是( C )A. 工业废弃物的排放B. 生物性病原体的传播C. 某地区生活环境中的某些化学元素含量过高或过低D. 农药使用量过多39.属于地球化学性地方病的是( B )A.水俣病B.克汀病C.痛痛病D.布氏杆菌病40. 地氟病的发病原因是(D)A. 氟缺发B. 碘缺乏C. 砷缺乏D. 氟摄入过高41.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主要任务是( B )A. 对受到职业危害因素的个体进行检测B. 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C. 创造安全、高效的作业环境D. 保护劳动者健康42. 属于劳动过程中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是( D )A. 高温B. 矽尘C. 通风照明不良D. 精神过度紧张43.属于职业性肿瘤的是( C )A. 胃癌B. 肠癌C. 石棉所致肺癌D. 肝炎所致肝癌44. 职业病医学诊断的重要前提是( B )A. 往病史B. 业史C. 别诊断D. 状与体征45.尘肺是指( C )A.肺组织炎症性疾病B.肺纤维组织疾病C.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D.肺部增生性疾病46. 相关系数在0~1之间,两个变量的关系是( A )A.正相关B.负相关C.零相关D.完全相关47.描述数值变量呈倍数关系资料的集中趋势指标是( B )A.算术均数B.几何均数C.中位数D.百分位数48.分析某医院1998年和2008年住院病人5种疾病构成比可选用的统计图是( C )A.单式直条图B.复式直条图C.百分比条图D.统计地图49.病例对照研究的因果顺序是( C )A.由因追果B.由因追因C.由果追因D.由果追果50. 常用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离散趋势的指标是( B )A. 极差B. 标准差C. 中位数D. 四分位数二、名词解释1. 公害病:是指人类活动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引起公害所发生的地区性疾病。
2. 流行过程: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和传播的过程,其发生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3个基本环节。
3. 食物网: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交错相连形成复杂的网络状食物关系即食物网。
4. 营养性疾病:是指因摄人营养素过多或过少,或不平衡引起机体营养过剩或营养缺乏以及营养代谢异常而引起的一类疾病。
5. 矽尘作业:通常将劳动者接触的含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作业称为矽尘企作业。
6. 生物转化:指环境化学物通过生物相应酶系统的催化作用所发生的变化。
7. 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各种社会保健措施,增强人们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改善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
8. 传染病:是指由特异病原体或其毒性产物所引起的一类疾病。
病原体或其毒性产物通过感染的人、动物或储存宿主直接或间接地传染给易感宿主。
9. 肥胖:是指人体脂肪的过量储存,表现为脂肪细胞增多和/或细胞体积增大,即全身脂肪组织块增大,与其他组织失去正常比例的一种状态。
10. 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预防或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它是发病期所进行的防止疾病发展的主要措施。
11. 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变量值的集合。
12. 工伤: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或生产劳动过程中所遭受的意外性伤害,亦称为职业性伤害或工作伤害。
13. 碘缺乏病:由于摄碘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种地方病,最明显的表现是甲状腺肿大和克订病。
14. 冷链:是指疫苗从生产单位到使用单位,为保证疫苗在贮存、运输和接种过程中都能保持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而装备的一些列设备的总称。
15. 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任何临床表现但能排除病原体的人。
三、简答题1. 简述职业卫生服务的内容。
答:(1)职业安全卫生状况的定位和规划;(2)职业环境卫生监测;(3)劳动者健康监护;(4)健康危险度评价;(5)危险告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6)实施劳动者与健康有关的其他初级卫生保健服务。
2. 简述提高筛检收益的方法。
答:(1)选择患病率高的人群进行筛检;(2)选用高灵敏度的筛检方法;(3)采用联合试验进行筛检。
3. 简述经空气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答:(1)传播途径易实现,传播广泛,发病率高;(2)冬、春季高发;(3)儿童、少年多见;(4)无有效免疫条件下,人群发病呈周期性;(5)受居住条件和人口密度的影响。
4. 生物性有害因素导致的疾病有哪些?答:(1)传染病与寄生虫病;(2)食物中毒,分为细菌性与非细菌性;(3)过敏性疾病,生物气溶胶为主要原因;(4)癌症;(5)畸胎;(6)其它急慢性疾病。
5. 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
答:(1)科学的加工烹调;(2)良好的用膳制度;(3)食物对人体无毒无害,保证安全。
6. 地方病有哪些特点?答:(1)地方性,即地域的特异性;(2)病区人群均可患病,迁出病区病情可减轻或自愈;(3)非病区迁入的健康人生活一定时间后也会发病;(4)病区易感动物也可发病;(5)病区的致病因素被根除后可转为非病区。
7. 简述一、二、三级预防的内容。
答:(1)一级预防:也称病因预防,即采取各种消除和控制危害健康因素的措施,防止健康人群发病;(2)二级预防:也称临床前预防,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3)三级预防:也称临床预防,即预防病情恶化,防治并发症和病残,促进康复。
8.简述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内容。
答:(1)积极开展健康教育;(2)合理饮食,限制盐摄入量;(3)开展适量运动,防治超重和肥胖;(4)不吸烟和减少饮酒量;(5)防治各种感染。
9. 职业病有哪些特点?答:(1)病因不明;(2)存在接触水平-反应关系;(3)发病有群体性;(4)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5)如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预后较好。